羁旅行役诗-赏析指导_第1页
羁旅行役诗-赏析指导_第2页
羁旅行役诗-赏析指导_第3页
羁旅行役诗-赏析指导_第4页
羁旅行役诗-赏析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羁旅行役诗吴大坤一、知识积累1、羁旅行役诗内容简介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是流浪他乡的诗人在旅途中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2、羁旅行役诗常见情感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3、羁旅行役诗中常见的意象有: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4、羁旅行役诗常用到的艺术手法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1)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2)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三、高考真题(一)(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参考答案】(1)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2)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二)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旧时有这一天全家团聚的习俗。(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中刻画的场景,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1)【参考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孤坐的“影”陪伴抱膝孤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参考答案】诗人运用想象,巧借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远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更加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三)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1)【参考答案】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2)【参考答案】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3)【参考答案】“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四、答题指导1、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2、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3、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五、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朝中措张炎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熙载在《艺概》中这样评价这首词:“清远蕴藉,凄怆缠绵。”请分析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凄怆缠绵”的情感。1.【答案示例】表现了词人在清明时节羁旅他乡的怀乡思乡之情。上片写清明雨后,词人被梨花冷眼相看,尚在天涯漂泊,表达了漂泊异乡的凄苦辛酸。下片写酒醒之后只闻鸦啼,随手折下的杨柳,归来后却无处可插,通过孤寂凄凉的场景,表达了天涯游子欲归无处、欲驻无家的悲哀。2.【答案示例】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凄冷的清明雨声,“梨花冷看”的凄凉景象,渲染了词人浓浓的羁旅之愁。②拟人。“翻被梨花冷看”一句,词人将梨花拟人化,它冷眼旁观词人雨中的狼狈,似乎责怪词人不思故土,却苦恋他乡山水花木,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词人心中的无限落寞。【诗歌赏析】上片写清明时节大雨哗哗,浪卷江沙。本来羁旅天涯,哪有心情看花?词人将梨花拟人化,它冷眼旁观词人的狼狈,似乎责怪词人苦恋他乡山水花木。真的是酸甜苦辣,难以言表。下片景物典型,意蕴独特。词人户外美景难寻,便去莺歌燕舞之处消磨时光,借酒浇愁。哪知酒醒之时,唯余鸦声。落寞的词人在归途之中,折了一枝杨柳,但一个浪流之人将把这枝杨柳“插向谁家”?羁旅愁情,溢于笔端。此词语言凝练,构思精巧,意蕴独特,值得玩味。(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此诗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请赏析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早行”?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梅荛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欧阳修请他举例子时,他举出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指形象鲜明、内涵丰满),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4、“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5、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1、【答案示例】晨起、鸡声、月、人迹板桥霜2、【答案示例】本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3、【答案示例】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