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必法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
)
①农业政策
②工商业政策
③政治主张
④历史作用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④2、“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3、商鞅变法中废除了许多旧制度,实行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其中得以保留的是A.井田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
③重视发展教育
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C.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D.促进了封建化进程7、某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8、九岁的男孩金阳在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A.经济改革B.文化改革C.政治改革D.社会习俗改革9、《战国策·秦策三》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反映出: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
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④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0、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梭伦因改革而被流放。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11、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④1861年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2、“商君虽死,秦法未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1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14、商鞅变法中直接保障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A.推行重农抑制商政策B.按功授爵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D.建立县制1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D.建立县制16、《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17、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D.宗法分封制解体18、《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鞅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说惠王”之“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19、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20、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2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2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23、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24、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罚,韩非子对此评价说“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变法的这一原则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25、《史记·商君列传
》载:“商君相秦十年,宫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做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按军功授田赐爵26、在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27、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就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28、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这说明商鞅变法主张A.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B.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C.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D.确立土地私有制29、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0、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不包括A.井田制B.王位世袭制C.贵族世袭特权D.分封制
五、()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改革意味着打破束缚社会发展的陈规旧习。解放思想则是改革的动力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回答:(1)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别黑白定一尊’之观念全然解放”。
回答:(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思想解放方面还开展了哪些活动?(4分)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摘自《邓小平文选(1975年—1982年)》
回答:(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什么?这场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7分)32、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商鞅舌战图
图2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图3:北魏文官俑
图4:汉人胡食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1分)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他们各自有何主张?(3分)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问题?(3分)
(3)根据材料四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4分)33、【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8分)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7分)34、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苟子·议兵》
材料三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3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5分)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4分)
(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7分)36、(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侯问李克(李悝)日:“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日:“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
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甚贵伤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李悝提出的对策及该对策所针对的制度。并概括该对策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李悝提出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4分)37、材料二
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大唐六典》
材料三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
——《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四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知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
材料五
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
——《清史稿·食货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4分)
(2)归纳材料二中赋税制度的特点。(6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赋税制度有哪些进步性?(6分)
(4)比较材料四、五所反映赋税制度的主要异同点。(4分)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提炼商鞅变法的措施。(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则材料中“务本”思想的区别。(6分)分别指出上述“务本”思想所产生的影响。(6分)39、(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
——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6分)
(2)运用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4分)40、(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井田受之予公。毋得鬻卖,故王制日;田里不鬻。秦(商鞅)开阡陌,遂得买卖。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民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
——《文献通考·田赋考一》
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不栽树者谓之露田口妇人二十亩……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奇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琚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和北魏孝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促进封建化进程。(6分)
(2)根据对上题中的分析,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待奴隶主贵族分别采取了什么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分)4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据《史记》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疆、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疆。”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给秦国民众带来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则材料中“务本”思想的区别。(3分)分别指出上述“务本”思想所产生的影响。(4分)42、【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庚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
材料二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
——《商君书》
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为转变民风所采取的措施。(4分)
(3)据材料三,简析秦国民风变化带来的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秦占领巴蜀地区之后,实施了从秦本土往蜀地移民的措施。)“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徒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设太牢之厨膳,归女有百两之车,送葬必高坟瓦椁,祭奠而羊豕夕牲,赠禭兼加,赗赙过礼,此其所失。原其由来,染秦化(秦国文化)故也。”
——《华阳国志》
材料二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
——《史记·货殖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秦在巴蜀地区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采取这些措施的效果。(11分)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范蠡、计然的经济思想是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彊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材料二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变名易姓,……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於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以上材料均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范蠡、计然的经济改革的思想及其影响(10分)
(2)材料二中范蠡是如何将治国的思想用于治家的?(5分)4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1分)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各自的原因。(4分)46、(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治国能抟(tuá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商君书·壹言第八》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
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概括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5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商鞅的观点。(10分)47、(32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据《史记》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疆”。
材料二
据《魏书·食货志》记载:“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三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认为:“西法各种,西人藉以富强,已收实效,皆有程式。我步趋其后,较易见功。由西文译作中文,以西学化为中学,不及十年,中国人才无难与泰西相领顽”。……他在《易言》中又主张:(中国)“于政事之举废,法令之更张,唯在上之人权衡自秉”,上下“情谊相隔”,不如西方议院制度优越。他把西方议院制度比附为士大夫所向往的尧舜“三代制度”,希望中国能够“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实现“长治久安之道”。
材料四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举措,并指出商鞅变法给秦国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采取的重要措施及特点。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进步作用。(1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及产生的历史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美国政权构建体现的原则及进步意义。(6分)48、(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群臣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明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愿。既而课调省费十余倍,上下安之。—一《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材料四
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则注定将这个国家引向灾难……秦始皇时代,秦施行的仍然是商鞅当年的基本国策,它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却没能使秦朝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分)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政治改革在作用方面的共同点。(2分)
(3)据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所产生的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启示?(4分)49、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
——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1分)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2分)5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公善之而未用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口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史记·秦本纪》
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材料一中秦孝公不用帝王之道而用霸王之道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措施。(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两派对商鞅变法有何不同评价?(2分)
(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2分)六、简答题()51、请从下面表格列举的改革措施中选择三项,
(1)说明它属于哪项改革(3分),简单解释该项改革措施的内容(3分)。
(2)说明三项改革分别代表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序号
改革措施1军功爵制2因信称义3解负令4废除包税制5易服装,讲汉话6先定论7设京师大学堂8青苗法9土地赎买10殖产兴业
5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各举2例说明。(6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53、简述商鞅变法的特点(8分)并根据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概括影响改革成败的共同因素(8分)54、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有哪些?其作用分别如何?55、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统治者更是十分重视土地问题的解决。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5分)5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北魏延兴元年(473年),北魏政府向人民征收“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栗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
——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材料三
北魏485年,孝文帝颁布命令:“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身死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还官,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奴婢授田与良人相同,耕牛每头授田30亩,限4牛。”
——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的作用的。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问题:
(1)通过材料一所述内容,试总结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效果。(4分)
(2)根据材料二、三,简要概述推行均田制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四,列举王安石变法中能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措施有哪些?并将其具体内容列举出来。(8分)
(4)总结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原因;并以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为例,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5分)57、(11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4分)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3分)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5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
材料四
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四,见税什伍。……”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成功了,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59、“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焦点问题。在古代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重大改革都包含着有关“三农”的内容。这些改革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三
(1069年)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小题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上述三次改革重视“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6分)
【小题2】材料一、二、材料三的改革在解决土地问题上的措施分别有何历史作用?(5分)
【小题3】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公平与公正往往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的动荡。试以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说明古代改革者是如何协调社会不公平现象,追求人类公平与公正的?(4分)60、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商鞅舌战图
图2梭伦改革前的辩论
材料二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
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三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回答:
【小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图2中展开论战的是雅典贵族中的一派?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小题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3】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试卷答案1.B
2.【解析】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A、B、D选项都属于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B选项则属于消极影响。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
3.C
4.D
5.B
6.D
7.D
8.D
9.B
10.C
11.C
12.B
13.B
14.C
15.D
16.B
17.A
18.A
19.D
20.B
21.D
22.B
23.A
24.B
25.D
26.A
27.A
28.C
29.A
30.B
31.【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可依据教材内容归纳即可。回答时注意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其内容为:政治:奖励军工;明法令;行郡县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不能被“不法其故”;“不循其礼”干扰信息迷惑。
2)第一问从康有为两本著作的特点和其维新思想的特征入手,《新学伪经考》将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古文经斥为伪经,《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成主张改革先师,以此来反对专制制度和驳斥封建顽固势力反对变法。第二问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活动则从教材归纳,包括创办报馆、学会、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展开论战,否定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等
(3)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在党内蔓延,突出表现在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僵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大大解放了人的思想。这场讨论实际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想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维新派的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32.【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民主政治制度。(1)商鞅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要实行改革,必须和奴隶主贵族进行“舌战”;而古代雅典的政治斗争则更为复杂,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各执一词;(2)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二、三中的改革内容,不难分析它们都涉及等级划分、官吏任免等内容;(3)材料四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服饰汉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融合加强的趋势。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与奴隶主贵族的论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
33.【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两位改革家关于农商政策的不同依据材料回答,材料一中是梭伦改革是拒绝为农民分地,鼓励农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反映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二中商鞅变法则重农抑商。两者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经济政策。第二问影响要从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角度思考,在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主平等观念的形成,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中国重农抑商的结果是不断强化小农经济,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物质基础。
(2)第一问地理因素结合地理课的相关内容回答,指出对两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雅典近海多山,缺少耕地,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耕而有利于海外贸易;秦国位于黄河中游、汉中平原上,温带季风气候,适宜农业发展两国国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政策,说明改革要结合各国不同的社会实际才能成功。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关与经济政策比较。
34.(1)因为秦国地广人稀,希望能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秦国战斗力大大增强。
(3)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奴隶主贵族。理由:许多借债购地的人因政府废除所欠的公私债务发展成为富翁。
35.【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1)再现教材所学,可知法家思想是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认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根据“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等可判断其变法成功是因为有最高统治者支持以及公平无私。(2)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得出,可依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进行概括不要照搬教材。(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进行概括归纳,解题主要抓住“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等句进行提炼概括即可。(4)认真研读材料四抓住有效信息点“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进行概括即可,对于认识可结合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商鞅的结局进行解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背景、内容、结果(课标外)。
36.【解析】
试题分析:(1)考察选修内容,从材料“赏必行、罚必当”、“以来四方之士”结合李悝改革的内容,对策为赏罚分明选贤任能,针对的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势力的特权选贤任能改善吏治,促进国力强盛、社会发展。(2)材料中“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结合李悝改革的具体内容,1.选贤任能,赏罚严明;2.尽地力;3.制定《法经》;和目的:富国强兵作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李悝变法
37.【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二反映的是租庸调制;材料三反映的是唐朝后期的两税法;材料四反映的是明朝的一条鞭法;材料五反映的是摊丁入亩政策。(2)从材料“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等信息可以看出来唐代租庸调制的特点。(3)材料三是实行的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
贵族官僚和商人都要纳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6)材料四和材料五都是征收银两,但是材料五中的摊丁入亩政策把人头税摊入到地亩中,进一步减轻了政府对农业生产者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古代历史上的税制改革·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38.【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等信息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措施是什伍连坐;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2)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做为指导思想,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劝课农桑,戒奢从简。(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和唐代宗的思想都是重视农业,但是商鞅主张用严刑峻法管理国家,而唐太宗主张以民为本。二者的思想产生的影响可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和唐太宗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
39.【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并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影响,即可说明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
(2)首先应该根据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概括出其观点的内容,然后借此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角度评价商鞅变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评价
40.【解析】
试题分析:
(1)分别回答出两次变法的土地制度。结合材料“秦(商鞅)开阡陌,遂得买卖”--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军功授田;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不栽树者谓之露田口妇人二十亩”--推行均田制,十五岁以上男子和女子领种土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奴婢和耕牛也可分得土地,“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官吏获得公田,“卖者坐(处罚)如律”--禁止土地买卖。
(2)商鞅变法要从打击旧贵族角度分析,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按军功授田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世代享用土地的特权。北魏孝文帝改革要从保护旧贵族角度分析。理由:奴隶主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用权、桑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41.【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提供的“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这些措施,去依次分析其影响;再根据“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疆、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将之略加翻译即可得出另外的影响。
(2)措施:注意审题,要求回答发展经济和减轻人民负担方面的措施,明确了这一点,只需将所学知识迁移过来即可。
(3)根据材料二的说法很明显可以看出,唐太宗强调以民为本,也强调以农为本;而商鞅则只是以农为本,区别就很明显了。影响:由于“务本“思想不同,时代也不同,所以影响当然要分别写,只需将商鞅变法和唐太宗时期的措施的影响写出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
42.【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关键字眼“有虎狼之心……贪庚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可以说明秦民风的特征:尚武;信息轻义(重利);缺乏诚信。(2)从材料二文字中可以直接概括商鞅的主要举措:刑罚平等,废除贵族特权;采用分权办法,加强官吏职权管理;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重视农业,让农民专心务农。(3)材料三文字说明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功,其具体影响表现在:治安稳定,社会和谐;百姓富足,国家富强;人民勇于为国战斗,军队战斗力增强。(4)综合上述材料内容可以得出如下启示:改革须关注民风问题;合理制定与严格执行法律制度是引导民风的重要手段之一;转变民风好有利于凝聚力量(或社会和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
43.【解析】
试题分析:(1)关键信息:乃移秦民万家实之、辄徒其豪侠于蜀。依据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讲述其意即可。
(2)关键信息:资我丰土、以富相尚、染秦化(秦国文化)故也、用铁冶富、“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归纳。
考点: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
44.【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可以概括出主张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夫粜,……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可以概括出其主张国家对价格进行调控,实现农末惧利。第二小问可根据“修之十年,国富……称号‘五霸’”,可以概括影响。
(2)依据材料中“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可以总结出范蠡的治家思想。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45.【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围绕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选取材料。要求概括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体现了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趋势。(1)根据材料信息“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回答。(2)比较两段材料,材料一“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材料二“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等信息回答。(3)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信息“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第二小问结合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回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
46.【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治国能抟(tuá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刑重者,民不敢犯。”即可概括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2)结合材料“...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刑重者,民不敢犯...是一国皆善也”可以得出以法治国、赏罚分明,保障了富国强兵的实现;严刑酷法激化了社会矛盾。结合所学知识,重农重战抑商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评价材料中商鞅的观点一定要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说明。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
47.【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举措”应该根据材料一进行概括,这只要将材料中的“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找到,就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表述了;第二问则需要将第一问中的措施一一分析其影响即可。
(2)第一问“归纳孝文帝采取的重要措施”应该根据材料二进行归纳,只要找到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和“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表述就可以了。第二问“特点”依据材料中的“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和“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等信息即可得出;第三问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总体趋势上去分析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进步作用,需要注意题目中“历史发展进程”这一限制性条件。
(3)第一问“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中的“我步趋其后,较易见功。由西文译作中文,以西学化为中学,不及十年,中国人才无难与泰西相领顽”、‘他把西方议院制度比附为士大夫所向往的尧舜“三代制度”,希望中国能够“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实现“长治久安之道”’就可以归纳出来;根据“郑观应”可以推断时间是19世纪末,“产生的历史原因”则需要结合所学19世纪末的相关知识得出结论。
(4)根据材料四中的“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等信息就可以看出美国政权建构原则是“分权制衡”;“进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利结构。
48.【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二,中可直接归纳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方面的具体举措,即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其采取不同措施的原因在于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即: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结合材料内容能够总结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政治举措其共同作用是: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3)材料四文字内容指出了商鞅变法的双重影响,即推动秦国迅速实现了富国强兵,并统一全国,但也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的速亡;由此可以得出启示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法治与德治并重;国家持续发展需要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考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变法运动
点评: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变法运动时新课标高考高考对选修内容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到三次重大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三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商鞅变法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其对推动社会转型的巨大作用,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其对促进民族融合的巨大贡献,王安石变法侧重于其对发展社会经济和改革科举的积极影响方面。
49.
(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每点1分,共2分)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每点1分,共2分)
(2)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1分)
(3)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
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每点1分,共3分)
(4)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每点1分,共2分)
50.
(1)社会大变革,战争频繁;帝王之道不符合形势要求,霸王之道有利于富国强兵。(2分)
(2)思想:法治、农战。(2分)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燔诗书明法令。(2分)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培训课件: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解与运用
- 毛周角化病的临床护理
- 人体解剖学课件-全
- 员工培训与开发课件
- 孕期湿疹的健康宣教
-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课件-第4章
- 光的色散.不可见光课件
- 痛风危象的健康宣教
- 《解读临床医学认证》课件
- 研究分析仓库作业流程的优化计划
- 2024年广东省高三一模英语试题答案讲评词汇积累课件
-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400题及答案
- 配网规划方案
- 空调制冷设备配件课件
- 新媒体对农产品推广的影响
- 公众场所人流密度分析报告
- 学校宿管员培训课件
- 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课件-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1)2
- 经济法课件:企业破产法
- GB/T 43565-2023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篮球场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