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限时集训(十三)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4·深圳一模)英国学者克拉克认为:“1660—1832年英国社会经验了不断的冲突,最终确立了一个胜利的国家体制,它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宝结合起来。”克拉克强调的是英国()A.务实与妥协的传统 B.利益共享的公允性C.志向与现实的冲突 D.工业革命的进步性A[依据材料“它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宝结合起来”并结合光荣革命中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妥协、开展圈地运动和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等史实可知,克拉克强调的是英国务实与妥协的传统,故选A项;克拉克的观点不能反映出冲突解决后实现了利益共享的公允性,解除B项;克拉克并不强调英国社会经验的一系列冲突,而强调的是冲突的最终解决,解除C项;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不能涵盖1660—1832年英国社会经验的全部的冲突,解除D项。]2.(2024·张家口二模)1839年,英国有人说道:当内阁照旧得到国王和下院支持时,即使上院反对,仍不必辞职。后来,又有人说道:若某议案遭到上院推翻后重新又在下院通过,那么它理应成为法律。这些言论旨在()A.限制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B.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C.提高英国议会决策的效率D.阐释内阁集体负责制原则A[依据材料“1839年,英国有人说道:当内阁照旧得到国王和下院支持时,即使上院反对,仍不必辞职。后来,又有人说道:若某议案遭到上院推翻后重新又在下院通过,那么它理应成为法律”可知,这些言论旨在限制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故选A项;垄断组织在19世纪末其次次工业革命中出现,解除B项;材料探讨的是上院与下院出现分歧时的解决方法,不能体现对决策效率的影响,解除C项;内阁对议会负责,上下两院都属于议会组成部分,解除D项。]3.(2024·北海一模)下面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改变状况。这种改变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A.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气C.英国国王起先“统而不治”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A[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四个经济部门收入都有增长,但工业增长最多、工业在四个经济部门中所占比重上升明显,依据图中所示时间可知,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气不断壮大,为1832年议会改革供应了条件,故选A项。]4.(2024·徐州模拟)学者在谈及近代英国某一事务时说,它对日益壮大的工业资产阶级做了让步,又分裂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同盟。自此,英国走出了迈向现代代议制民主的第一步。这一事务是()A.“光荣革命”完成 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D[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资产阶级力气壮大,为了获得更多政治席位,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D项正确;“光荣革命”完成标记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A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奠定了基础,B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标记着英国国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项错误。]5.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从表面上看,1660年查理二世之复辟,是对清教徒革命的一种反动。可是事实上的发展并未如此顺当,查理二世复原的不是伊丽莎白式的王位,而是立宪君主制的王位。”据此,对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理解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的妥协B.肯定程度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C.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复原D.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B[依据材料“是立宪君主制的王位”可知君主的权力受到肯定限制,爱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故选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英国的新贵族也是资产阶级,解除A项;材料“是立宪君主制的王位”说明不是君主专制制度,解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记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解除D项。]6.(2024·攀枝花三模)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接着主持内阁17年。材料表明()A.英国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B.首相取代国王的元首地位C.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D.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运用D[依据材料“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可知,虽然国王收买了不少议员,但首相通过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的方式最终实现了改革,这体现了对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有效运用,故选D项;英国内阁照旧集体对议会负责,解除A项;首相是政府首脑,没有取代国王国家元首的地位,解除B项;当时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仍旧有限,解除C项。]7.1846—1851年,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对重要的外交部公文,不是呈报过晚使女王来不及审批,就是压根不呈报。对此,维多利亚女王致函首相,建议帕麦斯顿如不改正就将其罢免。结果帕氏仅致歉了事。这说明当时英国()A.女王驾驭外交确定权 B.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C.国王已成为“虚君” D.责任内阁制尚未完善C[材料中英王对于外交大臣的行为,只能向首相建议罢免,而没有干脆处理的权力,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下,国家行政大权驾驭在内阁和首相手中,英王只是国家元首,没有实权,故选C项;由材料“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对重要的外交部公文,不是呈报过晚使女王来不及审批,就是压根不呈报”可知,英国女王有审批外交部公文的权力,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中国王没有实权可知,女王不能驾驭外交确定权,解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王和外交大臣的冲突,没有涉及英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解除B项;材料体现外交大臣亵渎英王,结果却以致歉了事,反映出当时国王没有实权,行政大权驾驭在内阁和首相手中,是英国责任内阁制完善的表现,解除D项。]8.依据英国1882年制定的《一般规程》,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有政府参与。据统计,从1887年到1897年,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A.内阁行政权力的膨胀 B.议会主权地位确立C.三权分立体制被打破 D.政党政治日益完善A[依据材料“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有政府参与”“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可知政府权力在扩大,而政府职能是由内阁行使的,说明内阁权力的膨胀,故选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记着议会主权地位确立,解除B项;三权分立体制涉及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分权并未被打破,解除C项;政党政治涉及两党之间的关系,与材料主旨“议会与内阁关系”不符,解除D项。]9.(2024·九江二模)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具体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却不能违反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这是因为英国()A.国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B.上院制约了下院行使某些权力C.宪法是非独立性宪法文件D.行政权与立法权未能正式分开D[依据材料“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具体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却不能违反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可知,议会下院驾驭立法权,内阁驾驭行政权,下院不能违反内阁意愿修改立法,这说明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相互关联,没有正式分开,故选D项。]10.下表中内容最适合用来论证的主题是()时间1215年《大宪章》1628年《权利请愿书》1689年《权利法案》制定者封建大贵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内容以法律限制王权,特殊是征税权,没有贵族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以法律限制王权,特殊是征税权,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B.君主立宪制不是完备的政治制度C.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D.法律是保证中心权力的重要武器C[依据材料可知从1215年的《大宪章》到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再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制定者由封建大贵族变为议会,君主的权力变小,议会的权力变大,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建立具有渐进性,故选C项;材料说的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所通过的关键性法案,不能说明其不彻底性,解除A项;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君主立宪制完备与否,解除B项;材料中三个法案都是限制君主权力,扩大议会的权力,没有提及中心权力,解除D项。]11.(2024·眉山二模)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生性迟疑,遇事很难作出决断。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样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一议事流程()A.表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C.实质是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D.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D[题干“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样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反映出当时在内阁与女王的关系中,内阁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居主导地位,故选D项;题干反映了在英国女王遇事很难做出决断的状况下由内阁大臣协商,说明英国女王还具有行政权,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才统而不治,解除A项;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法律框架,解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内阁与英国国王达成一种政治合作与默契,并非权力斗争激烈,解除C项。]12.(2024·淮北一模)18世纪60年头,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A.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C.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D.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C[由材料“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可知,虽然《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但是国王仍有肯定的行政权,体现了君主立宪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故选C项;材料未提及舆论监督,解除A项;君主权力在《权利法案》颁布后渐渐减弱,解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议员议政权,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4·合肥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不仅历史悠久、从未中断,而且沿革清楚、源流可考。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中国自秦汉时起,便起先制订文官律。唐六典的出现,则是文官法成熟的标记。经过宋元至明清,以会典的形式为主,形成了文官法的独立体系。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世界各国文官制度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唐代文官制度中的制授、敕授、旨授和判补等影响了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13世纪末以来,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也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其中便包括文官制度,这对于开阔西方人的视野,传播东部的古代文明起了良好的作用。——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材料二19世纪50年头起,英国正式拉开了革新吏制的帷幕。1853年,斯坦福·诺斯科特和查理·屈维廉爵士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痛陈了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同时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一)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二)依据不同的教化程度,把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三)对各部的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各部文官可以相互转调;(四)严加考核文官平素的工作,依据他们的工作成果和勤奋程度加以擢升。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确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其次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需依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影响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意义。(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因素,依据材料一“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可得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古代中国选官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思想;依据材料一“中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可得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次小问意义,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古代中国的文官主要是经过科举考试来选拔的,据此可知其意义是提高了官员的素养;依据材料一“中国自秦汉时起,便起先制订文官律。唐六典的出现,则是文官法成熟的标记。经过宋元至明清,以会典的形式为主,形成了文官法的独立体系”可知其意义是规范了官吏的选用和管理;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古代中国的文官是由政府来主导的,据此可知其意义是增加了国家的治理实力;依据材料一“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可知其意义是加强了君主专制;依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世界各国文官制度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可知其意义是为其他国家供应借鉴。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1853年,斯坦福·诺斯科特和查理·屈维廉爵士……痛陈了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可知旧官吏制度的弊端;依据题干中所述诸多史实都是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二“1855年,内阁颁布了……事宜”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依据材料二“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其次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需依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可知民主同等思想的传播。其次小问特征,依据材料二“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可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依据材料二“依据不同的教化程度,把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严加考核文官平素的工作,依据他们的工作成果和勤奋程度加以擢升”可知职位分类,重视考核;依据材料二“对各部的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各部文官可以相互转调”“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确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可知专设机构,统一管理;依据材料二“1855年,内阁颁布了……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方能录用”可知,渐进改革,日益完善;依据材料二“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可知法制化,专业化。[答案](1)因素: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自然经济;儒家思想。意义:提高了官员的素养;规范了官吏的选用和管理;增加了国家的治理实力;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其他国家供应借鉴。(2)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民主同等思想的传播;旧官吏制度的弊端。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职位分类,重视考核;专设机构,统一管理;渐进改革,日益完善;法制化,专业化。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