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提出的政治、哲学和社会主张的广泛讨论,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最为积极?A、齐桓公B、赵武灵王C、秦始皇D、魏文侯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兼爱B、仁政C、无为而治D、仁者爱人3、题干:孟子的德政主张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哪一思想?选项: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4、题干:荀子认为“性恶论”是人的天性,要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善”的境界?选项:A、修身养性B、法度约束C、求知学习D、行善积德5、下列哪位思想家主张“仁者爱人”,并强调以德治国?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6、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家是?A.庄子B.孟子C.墨子D.荀子7、以下哪位思想家被尊称为“亚圣”?A.孟子B.庄子C.荀子D.墨子8、在“百家争鸣”中,以下哪种思想主张“兼爱”“非攻”?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9、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强调“爱人”。在以下选项中,哪一项最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礼乐并重B、以德报怨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反对暴政10、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关于孟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A、强调礼乐的重要性B、首次提出“因材施教”C、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提出“性善论”D、强调“无为而治”11、题干:《庄子》中提出“治理国家,无需多言,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12、题干:在下列这位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作品中,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断的是:A.孟子B.荀子C.荀况D.董仲舒13、下列哪位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和平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A.孔子B.墨子C.老子D.庄子14、在先秦诸子中,哪一位思想家倡导“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生活?A.孟子B.荀子C.老子D.韩非子15、题干:下列关于孔子政治思想核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仁者爱人”强调道德修养B.“克己复礼”强调道德规范C.“为政以德”强调道德治国D.“有教无类”强调教育普及16、题干:下列关于孟子思想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强调“民贵君轻”B.提出“性善论”C.提出“王道政治”D.提出“法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孟子强调“人性本善”,并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推行儒家思想。问题:1.请概述“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第二题题目:以下是关于孔子及其思想的相关描述,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君子”修养的人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3.孔子反对保留奴隶制和世袭制,主张实行有才是举的制度。第三题材料一: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材料二: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天地官而四时有序,星辰备而日月光,日月食而风雨修,怪星见而彗孛生,此天地之常状也。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孟子与荀子在“天”的认识上有什么不同,并说明原因。第四题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主张“仁者爱人”,重视“礼”和教化,提出“克己复礼”,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他还提倡“正名”,主张为政以“德”。材料二: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倡“仁政”,重视儒家的“义”和“礼”,认为君主治国要以仁义为本,推行仁政,反对暴政。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善性’的”,提出“性善论”,强调每个人都有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意识。材料三: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并强调后天的教化和环境的作用。他强调“礼”和“法”共同作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教化和制度的约束,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管理。(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关于“仁”的主要观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贡献。《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提出的政治、哲学和社会主张的广泛讨论,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最为积极?A、齐桓公B、赵武灵王C、秦始皇D、魏文侯答案:D解析:魏文侯(前445年~前395年)是魏国的强大君主,他十分重视文化发展,大力提倡学术自由,广纳贤才,多次召见名士进行讨论,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因此,正确答案是D。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兼爱B、仁政C、无为而治D、仁者爱人答案:D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以仁爱为核心,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以仁德治理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D。其他选项分别是其他学派的核心思想,兼爱是墨家的思想,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3、题干:孟子的德政主张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哪一思想?选项: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B解析:孟子的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主张君主要以民为本,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因此,正确答案是B.儒家思想。4、题干:荀子认为“性恶论”是人的天性,要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善”的境界?选项:A、修身养性B、法度约束C、求知学习D、行善积德答案:A解析:荀子在《荀子·性恶论》中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强调人要通过修身养性,努力克制自身的恶,才能达到善的境界。因此,正确答案是A.修身养性。5、下列哪位思想家主张“仁者爱人”,并强调以德治国?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B解析: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核心思想“仁”,即“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同时,孔子还提倡以德治国,认为统治者应当通过自身良好的道德行为来影响和治理国家。因此,正确答案为B。6、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家是?A.庄子B.孟子C.墨子D.荀子答案:C解析:墨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观点,如“兼爱”、“非攻”等,主张人们应该平等相爱,反对战争;同时,他还倡导节俭生活,反对任何形式的奢侈浪费,认为这些都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7、以下哪位思想家被尊称为“亚圣”?A.孟子B.庄子C.荀子D.墨子答案:A解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因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被尊称为“亚圣”。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是儒家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而墨子则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因此,正确答案是A.孟子。8、在“百家争鸣”中,以下哪种思想主张“兼爱”“非攻”?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C解析: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是“兼爱”和“非攻”,强调平等互助、反对战争和暴力。儒家思想主张仁爱、礼治,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顺应天道,法家思想则强调法治、集权。因此,正确答案是C.墨家思想。9、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强调“爱人”。在以下选项中,哪一项最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礼乐并重B、以德报怨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反对暴政答案:C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个人行为出发的一种道德准则,强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的核心,即爱人。10、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关于孟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A、强调礼乐的重要性B、首次提出“因材施教”C、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提出“性善论”D、强调“无为而治”答案:C解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人都具有向善的潜能,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儒家的道德理论体系。11、题干:《庄子》中提出“治理国家,无需多言,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答案:B解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而治”,即认为国家治理无需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即可。这一思想体现了老子哲学中的“道法自然”的理念。孔子主张仁爱和礼制,墨子主张兼爱和节俭,孟子主张仁政和王道,与题干中所述思想不符。因此,正确答案是B.老子。12、题干:在下列这位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作品中,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断的是:A.孟子B.荀子C.荀况D.董仲舒答案:A解析: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是孟子关于民本思想的核心表述。孟子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的幸福,君王应以民众的利益为重。荀子虽然也是儒家思想家,但他的思想更侧重于礼法和道德修养。荀况是荀子的弟子,不是独立思想家。董仲舒则是西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家,提出了“天人感应”等思想,与本题论断不符。因此,正确答案是A.孟子。13、下列哪位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和平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A.孔子B.墨子C.老子D.庄子答案:B解析: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等重要观点,主张无差别地爱人以及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这与选项中的描述相符。因此,正确答案是B。14、在先秦诸子中,哪一位思想家倡导“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生活?A.孟子B.荀子C.老子D.韩非子答案:“C”解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提倡“道法自然”的理念,即认为自然界存在一个客观规律——“道”,人类应当遵循这个规律而生活。这一观点体现了对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因此正确答案是C。15、题干:下列关于孔子政治思想核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仁者爱人”强调道德修养B.“克己复礼”强调道德规范C.“为政以德”强调道德治国D.“有教无类”强调教育普及答案:B解析: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仁者爱人”强调道德修养,“克己复礼”强调道德规范,这两个选项正确。而“为政以德”强调道德治国,也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之一。而“有教无类”强调教育普及,与政治思想核心无关,故选B。16、题干:下列关于孟子思想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强调“民贵君轻”B.提出“性善论”C.提出“王道政治”D.提出“法治”答案:D解析:孟子的思想特点有强调“民贵君轻”,即重视民众利益,选项A正确;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选项B正确;提出“王道政治”,即以仁政为基础的政治理念,选项C正确。而“法治”是法家思想的核心,不是孟子的思想特点,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孟子强调“人性本善”,并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推行儒家思想。问题:1.请概述“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答案:1.历史背景:“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社会急剧变化,政治动荡,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同时文化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国都在进行改革,加强国家的力量,形成了一个自由讨论、开放思想的局面,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简述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他强调仁爱,希望人们能够相互爱人,并因此建立起和谐的社会。他在治国理念上倡导“为政以德”,即治理国家要以道德为准绳,通过君主的自身道德修养,来感化民心,辅助天下人共同强盛。同时,孔子认为维护社会秩序要依靠“礼”,即通过社会规范和礼仪来维持社会秩序。孟子则强调“人性本善”。他认为人人都具有向善的本性,因此认为人一旦懂得道理,就能够做好人并服务于社会。孟子秉承孔子“仁”的学说,强调君主应以仁爱治国,具体体现在“仁政”的思想上,即君主通过仁政来赢得民心,使人民生活安定。在他看来,统治者应当做到“施仁政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赢得人民的支持。解析:该题旨在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这一历史现象及其产生的背景,并能准确概括孔子和孟子的核心思想。了解这些思想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对于“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学生需要掌握社会背景信息,如社会动荡、政治改革等,这样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时期思想家思考的背景。对于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需要结合资料准确解释“仁”、“礼”和“人性本善”的具体内容及它们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些思想家对后世思想界的影响。第二题题目:以下是关于孔子及其思想的相关描述,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君子”修养的人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3.孔子反对保留奴隶制和世袭制,主张实行有才是举的制度。答案:1.正确。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认为仁是一种道德原则,体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孔子“仁”的延伸,强调做人要善良、有爱心。2.正确。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君子”修养的人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仁爱之心和为人处世的智慧。3.错误。孔子反对保留奴隶制和世袭制,主张实行有才是举的制度,这体现在他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中。他认为社会应该有公平、公正的制度,让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及其思想的相关知识。回答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孔子的“仁”、“君子”修养、教育目的以及政治主张等相关概念,并能够准确判断所给描述的正误。在解答时,要注重对每个说法的理由进行分析,使答案更加准确、完整。第三题材料一: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材料二: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天地官而四时有序,星辰备而日月光,日月食而风雨修,怪星见而彗孛生,此天地之常状也。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孟子与荀子在“天”的认识上有什么不同,并说明原因。答案:孟子与荀子在“天”的认识上有以下不同:1.孟子认为天是道德的体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认为天意决定人的命运,人应该顺应天意,以道德来感化天下。这种观点强调了道德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2.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他认为天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人应该顺应天时,发挥自己的智慧去治理国家和社会。这种观点强调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原因:1.孟子的观点受到儒家“天命”思想的影响,他认为天意决定人的命运,强调道德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2.荀子的观点受到道家、阴阳家等学派的影响,他认为天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强调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解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了孟子与荀子在“天”的认识上的不同。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孟子认为天是道德的体现,强调道德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而荀子认为天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强调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这种差异主要受到儒家“天命”思想和道家、阴阳家等学派的影响。在回答这道题目时,要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准确分析两位思想家的观点及其原因。第四题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主张“仁者爱人”,重视“礼”和教化,提出“克己复礼”,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他还提倡“正名”,主张为政以“德”。材料二: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倡“仁政”,重视儒家的“义”和“礼”,认为君主治国要以仁义为本,推行仁政,反对暴政。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性早搏导管消融》课件
- 会博通10单用户版用户操作指引
- 《动物防疫法》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
- 蜂窝微纳孔、量子单层石墨烯面料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2025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专题06 发展与合作-(解析版)
- 2025年昭通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医疗器械法规培训》课件
- 2025年春节消费机遇和备货建议报告
- 中班区域活动计划实施方案五篇
- 安全生产网格员培训
- 小学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带答案
- 林下野鸡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大型商场招商招租方案(2篇)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和答案
- 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新进展
- 2024年山东泰安市泰山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英语主语从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C139客户开发管理模型
- 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会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