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认证方案TOC\o"1-2"\h\u16137第一章建筑行业节能改造概述 2134961.1节能改造的背景与意义 2200761.2节能改造的发展现状 2284751.3节能改造的目标与任务 326750第二章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3146762.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 3250602.2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技术 3256462.3建筑智能化节能改造技术 416848第三章绿色建筑认证体系 4128323.1绿色建筑认证的内涵与标准 4249563.2绿色建筑认证的程序与要求 4160473.3绿色建筑认证的评价指标 524751第四章建筑材料与资源利用 570624.1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的选用 5243434.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294764.3建筑资源的循环利用 610683第五章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 7170065.1节能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7176305.2建筑布局与形态的节能设计 746455.3建筑构造与细部的节能设计 715871第六章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管理 828346.1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8201936.1.1设计与施工方案优化 8275316.1.2施工设备与技术的选用 8250196.1.3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节能措施 8197956.2施工现场的能源管理 9184336.2.1能源消耗监测与控制 9265696.2.2能源回收与利用 9164876.2.3能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962346.3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935976.3.1施工现场环境监测 929446.3.2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9127886.3.3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1029409第七章建筑运行与维护阶段的节能管理 1084917.1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管理 10228617.2建筑维护阶段的节能措施 10259417.3建筑运行与维护的智能化管理 1127555第八章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认证的政策法规 11170188.1国内外建筑节能改造政策法规概述 1115108.2绿色建筑认证的政策法规体系 1251828.3政策法规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123600第九章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认证的案例分析 13261019.1典型建筑节能改造案例分析 13129019.1.1项目背景 1392609.1.2节能改造措施 1339109.1.3改造效果 13316439.2典型绿色建筑认证案例分析 1384199.2.1项目背景 13226939.2.2绿色建筑认证过程 13182379.2.3认证结果 13214539.3案例分析总结与启示 145961第十章建筑行业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认证的发展趋势 143142510.1建筑行业节能改造的发展趋势 141900910.2绿色建筑认证的发展趋势 14895110.3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展望 15第一章建筑行业节能改造概述1.1节能改造的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能源消耗也日益增加。建筑行业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较大,据统计,建筑能耗已占到我国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建筑行业节能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背景。节能改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节能改造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缓解能源供应压力;节能改造可以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建筑节能改造有助于提升建筑物的舒适性、安全性及使用寿命;节能改造还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1.2节能改造的发展现状我国对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继出台。在政策层面,国家已经制定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建筑节能改造的目标和任务。在技术层面,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包括节能设计、施工、检测、评估等环节。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改造的主要发展现状如下:一是大型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的节能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果;二是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逐步推开;三是绿色建筑认证制度逐渐完善,绿色建筑项目逐年增加。1.3节能改造的目标与任务建筑行业节能改造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建筑能耗降低20%以上,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筑行业节能改造的主要任务包括:(1)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力度,提高社会对建筑节能改造的认识和参与度;(2)优化建筑节能设计,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3)加强建筑节能改造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4)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改造评估体系,对节能改造效果进行评估;(5)加强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推动建筑行业技术创新;(6)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改造水平。第二章建筑节能改造技术2.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改造技术在建筑节能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通过在外墙表面增设保温隔热层,降低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提高建筑物的热工功能。(2)门窗节能技术:采用节能型门窗,如断桥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等,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减少空调和供暖能耗。(3)屋面保温隔热技术:在屋面增设保温隔热层,降低屋面传热系数,提高屋面热工功能。(4)地面节能技术:采用节能型地面材料,如地暖、地板辐射供暖等,提高地面热工功能。2.2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技术建筑设备系统主要包括供暖、空调、照明等,其节能改造技术如下:(1)供暖系统节能技术:采用高效节能的供暖设备,如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供暖等,降低供暖能耗。(2)空调系统节能技术:采用变频空调、多联机等高效节能空调设备,优化空调系统运行,降低空调能耗。(3)照明系统节能技术:采用LED灯具、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提高照明效率,降低照明能耗。2.3建筑智能化节能改造技术建筑智能化节能改造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建筑物的能源使用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节能降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监测系统:通过安装能源监测仪表,实时监测建筑物能耗情况,为节能改造提供数据支持。(2)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物能源使用进行集中管理,优化能源分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对建筑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降低能耗。(4)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建筑物能耗数据,为节能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第三章绿色建筑认证体系3.1绿色建筑认证的内涵与标准绿色建筑认证是对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等各阶段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友好:绿色建筑认证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旨在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2)以人为本:绿色建筑认证关注建筑的使用者,旨在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居住和办公品质。(3)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认证强调建筑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认证的标准主要包括国内外权威认证体系,如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美国LEED(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认证、德国DGNB(DeutscheGesellschaftfürNachhaltigesBauen)认证等。3.2绿色建筑认证的程序与要求绿色建筑认证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准备:项目申报单位需提交相关资料,包括项目概况、设计文件、施工方案等。(2)预评估:认证机构对项目进行预评估,确定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建筑认证的基本要求。(3)评估申请:项目申报单位正式提交绿色建筑认证申请,并提供相关评估资料。(4)现场评审:认证机构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现场评审,评估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5)评估结果:认证机构根据评估结果,颁发绿色建筑认证证书。绿色建筑认证的要求主要包括:(1)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2)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符合绿色建筑标准。(3)具备完善的建筑节能、环保、安全等设施。(4)项目实施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3绿色建筑认证的评价指标绿色建筑认证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建筑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管理系统等。(2)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空气品质、光照、噪音、舒适度等。(3)节材与材料利用: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循环再利用、废弃物处理等。(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包括给排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节水设备等。(5)生态环境影响:包括绿化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等。(6)社会效益:包括居住品质、公共设施配套、社区环境等。(7)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运行成本、经济效益等。(8)可持续发展:包括绿色建筑理念的宣传、教育培训、持续改进等。第四章建筑材料与资源利用4.1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的选用在建筑行业,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的选用是推动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认证的关键环节。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材料的保温隔热功能、防火功能、耐久功能等。以下为几种常用的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1)保温隔热材料:如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等,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2)绿色混凝土:采用工业废渣、矿渣等作为原料,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降低碳排放。(3)高功能玻璃:具有低辐射、隔热、隔音等功能,可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节能性。(4)环保型装饰材料:如无毒涂料、环保板材等,减少室内污染物的释放。4.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砖、废混凝土、废金属等。以下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几种途径:(1)废砖再生利用:将废砖破碎、筛选、分级后,可作为建筑填充材料或路基材料。(2)废混凝土再生利用:将废混凝土破碎、筛分后,可制备再生混凝土,用于建筑基础、道路等工程。(3)废金属回收:对废金属进行回收、加工,可再次应用于建筑行业或其他行业。4.3建筑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筑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为建筑资源循环利用的几个方面:(1)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能源循环利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3)废弃物循环利用:将建筑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4)构件循环利用:推广预制建筑、模块化建筑等,提高建筑构件的循环利用率。通过以上措施,建筑行业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耗,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第五章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5.1节能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节能设计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从规划、布局、形态、构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2)适应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资源条件,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节能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降低建筑成本。(4)舒适性原则:在节能设计的同时注重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保证居住和使用的舒适性。节能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1)优化建筑布局:合理规划建筑间距、朝向、体型,提高自然通风、采光效果。(2)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选择具有良好保温、隔热、隔声功能的建筑材料。(3)提高建筑围护结构功能:加强外墙、屋面、门窗等部位的保温、隔热功能。(4)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建筑能耗。5.2建筑布局与形态的节能设计建筑布局与形态的节能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规划建筑间距: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提高自然通风、采光效果。(2)优化建筑朝向:使建筑主要使用空间朝向太阳,提高采光效果。(3)采用适宜的建筑体型:降低建筑体形系数,减少外表面积,提高保温功能。(4)设置合理的建筑开口:合理设置门窗位置和大小,提高采光、通风效果。5.3建筑构造与细部的节能设计建筑构造与细部的节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外墙保温功能:采用高功能保温材料,提高外墙保温效果。(2)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选择合适的屋面保温材料,降低屋面热传导。(3)优化门窗设计:选用高功能门窗,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隔声功能。(4)设置遮阳设施:合理设置遮阳板、遮阳帘等,降低室内温度。(5)采用绿色屋顶:利用屋顶绿化,提高屋面保温隔热功能,减少城市热岛效应。(6)优化室内空间布局:合理划分室内空间,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通过以上措施,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设计将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第六章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管理建筑行业对环保和能源效率的关注日益增加,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管理成为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认证的关键环节。本章将从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施工现场的能源管理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6.1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6.1.1设计与施工方案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的优化,以降低能源消耗。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效率。6.1.2施工设备与技术的选用选用高效、节能的施工设备和技术,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具体措施包括:选用低耗能的施工设备,如节能型搅拌机、泵车等;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等;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证设备运行效率。6.1.3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节能措施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临时建筑采用节能型材料,如保温板、节能门窗等;临时用电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如LED灯具、节能空调等;合理规划临时设施布局,减少能源浪费。6.2施工现场的能源管理6.2.1能源消耗监测与控制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能源消耗监测与控制系统,具体措施包括:安装能源消耗监测仪表,实时掌握施工现场能源使用情况;制定能源消耗控制计划,明确各阶段能源消耗目标;定期分析能源消耗数据,找出能源浪费环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6.2.2能源回收与利用施工现场应积极开展能源回收与利用,具体措施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施工现场提供能源;对施工现场废弃能源进行回收利用,如废热、废水等;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6.2.3能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施工现场应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包括:制定能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加强能源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能源管理能力;对能源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制度落实到位。6.3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6.3.1施工现场环境监测施工现场应开展环境监测,具体措施包括:设立环境监测站点,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环境状况;对施工现场空气质量、噪声、扬尘等指标进行监测;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进行保护,防止污染扩散。6.3.2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施工现场应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采取防尘、降噪措施,降低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施工现场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防止环境污染;加强施工现场绿化,提高施工现场环境质量。6.3.3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施工现场应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环境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加强环境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对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制度落实到位。第七章建筑运行与维护阶段的节能管理7.1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管理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管理是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能源审计与评估建筑运行前,应进行能源审计,了解建筑能源消耗现状,评估能源使用效率。通过能源审计,发觉能源浪费环节,为后续能源管理提供依据。(2)能源监测与控制在建筑运行过程中,应建立能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建筑能源消耗情况。通过能源监测,分析能源消耗规律,制定合理的能源控制策略,降低能源消耗。(3)能源优化与调整根据能源审计和监测结果,对建筑能源使用进行优化与调整。包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等。(4)能源培训与宣传加强对建筑运行人员的能源培训,提高其能源管理意识。同时通过宣传栏、网络等形式,普及建筑节能知识,增强全体员工的节能意识。7.2建筑维护阶段的节能措施建筑维护阶段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本体维护保证建筑本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建筑能耗。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围护结构,提高保温隔热功能,减少空调和供暖能耗。(2)设备维护与更新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设备,保证设备运行正常,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老旧设备,及时进行更新,选用高效节能设备。(3)绿化与景观维护加强建筑周边绿化与景观维护,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绿化可以降低建筑周围的温度,减少空调能耗;景观维护有助于提高建筑的美观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环境。(4)建筑智能化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智能化系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能耗,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7.3建筑运行与维护的智能化管理科技的发展,建筑运行与维护的智能化管理逐渐成为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智能化监测系统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收集建筑运行与维护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为能源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2)智能化控制系统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建筑内部的能源使用,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3)智能化分析系统通过智能化分析系统,对建筑运行与维护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发觉节能潜力,为后续节能改造提供指导。(4)智能化运维平台搭建智能化运维平台,实现建筑运行与维护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效率。通过以上措施,建筑运行与维护阶段的节能管理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有助于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认证的政策法规8.1国内外建筑节能改造政策法规概述建筑节能改造作为全球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均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国际层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及其巴黎协定(ParisAgreement)为全球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基本遵循。各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我国建筑节能改造政策法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了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二是《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对建筑节能改造的标准、技术、管理等进行了规定;三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外建筑节能改造政策法规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例如,美国通过《能源独立与安全法》对建筑节能改造提出了明确要求;欧盟则发布了《建筑能效指令》,要求各成员国对建筑能效进行严格监管;日本则通过《建筑节能法》对建筑节能改造进行了全面规定。8.2绿色建筑认证的政策法规体系绿色建筑认证是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绿色建筑认证政策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二是《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审查、发放等程序;三是《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规定。地方政策法规也对绿色建筑认证给予了支持。例如,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上海市则出台了《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等。8.3政策法规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政策法规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通过制定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认证政策法规,引导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节能的方向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政策法规明确了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认证的标准、程序等,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三是推动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对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认证的技术要求较高,激发了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活力,促进了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四是提高建筑品质。政策法规对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认证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建筑品质,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五是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认证政策法规的实施,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促进了产业间的协同发展。第九章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认证的案例分析9.1典型建筑节能改造案例分析9.1.1项目背景本节选取某大型公共建筑作为建筑节能改造的案例,该建筑位于我国北方城市,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用途为办公和商业。由于建筑年代久远,能耗较高,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9.1.2节能改造措施(1)围护结构改造:对建筑的外墙、屋顶和门窗进行保温隔热改造,提高建筑的热工功能。(2)供暖系统改造:采用高效节能的供暖设备,优化供暖系统,降低供暖能耗。(3)照明系统改造:更换为LED灯具,降低照明能耗。(4)智能化控制系统:建立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能耗监测和管理。9.1.3改造效果经过节能改造,该建筑能耗降低了约30%,室内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节能改造经验。9.2典型绿色建筑认证案例分析9.2.1项目背景本节选取某绿色住宅项目作为绿色建筑认证的案例,该项目位于我国南方城市,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共10栋建筑,均为高层住宅。该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生态宜居等因素。9.2.2绿色建筑认证过程(1)设计阶段: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物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功能、室内环境质量等指标。(2)施工阶段:采用绿色施工技术,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能耗。(3)运营阶段:建立绿色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9.2.3认证结果该项目成功获得绿色建筑认证,成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典范。认证结果显示,该项目在节能、环保、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平。9.3案例分析总结与启示通过对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认证在降低能耗、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体育行业教练劳动合同样本3篇
- 教育培训岗位劳动合同样本3篇
- 数据处理与分析合同3篇
- 教育培训合作协议携手培养人才3篇
- 撤销刑事委托代理合同3篇
- 房屋买卖合同的案例分析3篇
- 教育机构清洁维护租赁合同3篇
- 招标文件简易编写要点3篇
- 图书馆标线施工协议
- 租赁合同范本:包装工具
- 2024年“七五”普法考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 风电、光伏技术标准清单
- 备用电源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 DB34∕T 4504-2023 中医治未病科设施配置指南
- 小学2024-2026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 武汉理工大学JAVA语言程序设计期末复习题
- HG∕T 3684-2017 搪玻璃双锥形回转式真空干燥机
-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研究
- GB/T 24977-2024卫浴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 2024-2030年中国船舶用传动轴行业市场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CJT272-2008 给水用抗冲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及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