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灾害管理现状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0000字_第1页
《社区灾害管理现状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0000字_第2页
《社区灾害管理现状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0000字_第3页
《社区灾害管理现状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0000字_第4页
《社区灾害管理现状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0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灾害管理现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5702社区灾害管理现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80191国内社区灾害管理现状综述 1261961.1国内社区发生火灾管理现状 1261831.2国内发生暴雨社区内涝管理现状 3136241.3国内发生地震社区管理现状 4130511.4国内发生台风社区管理现状 6136022国外社区灾害管理现状综述 7191452.1国外社区发生火灾管理现状 7189892.2国外社区发生暴雨内涝管理现状 833042.3国外社区发生地震管理现状 8154052.4国外社区发生台风管理现状 922893参考文献 9本章着重于了解目前国内外社区对于社区火灾、暴雨社区内涝、地震和台风事件的具体措施现状,只有了解国内外社区对于这些灾害管理的现状才可以对于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此外,全面了解这些社区灾害管理该领域学者们的最新研究发现,了解专家和学者对社区灾害管理各方面的理解说明。将为后续对这些社区灾害管理的发展路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1国内社区灾害管理现状综述1.1国内社区发生火灾管理现状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社会化在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方面,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社区消防管理社会化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城市或地区对火灾的抵御能力,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作用[11](陈胜羽,2018)。2008年,我国法律部门在最新修订的《消防法》中明确表明“需要积极构建一套完善合理的社会化消防管理工作网络”的观点,2011年,我国相关部门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表明社区火灾管理需要“持续调整并优化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12](邓文华,2017)。“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构成了社会化消防管理的主要框架[13](李俊,2015)。在“公民积极参与”中公民有两重身份,首先他是参与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公民必须要做好自己身边的消防安全工作,同时还要监督自己周围所发现的违法行为,对这些违法行为要给予制止,要检举揭发,以共同维护好消防安全工作[14](杨庆云,2010)。社区需要建章立制,建立全方位的社区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同时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消防活动宣传[15](唐棣,2015)。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推进,加强社区防火意识,社区应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证社区消防工作的顺利推进,要想让社区的消防工作有所发展,就必须要有所保障定期召开消防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工作指示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调整[16](王山青,2018)。构筑社会化的消防安全网络是未来消防工作的核心内容[17](朱仁显,2010)。社区需要建立消防安全检查网络化,结合城市综合社区居民多、密度大、情况复杂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作网络手机端安全检查表。该安全检查表从检查对象信息、消防安全检查内容、重点消防安全隐患上报及检查认证三个方面编写,实现了消防安全工作人员使用手机简单操作即可将检查记录实时传送到网络进行统一管理的目的,完善社区火灾判定整改制度[18](丁大雷,2018)。加强消防管理社会化建设已是时代所需,而形成一种信息统一、监管高效且能准确预警定位的消防管理系统是未来消防建设管理中的主流方向[19](梅旭,2018)。消防安全管理社会化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是需要不断社区消防安全的过程。做好该项工作需要监督社区相关部门制定规范消防安全制度[20](谢达杨,2018)。社区火灾适灾韧性在社区火灾适灾韧性方面,韧性防火城市是城市在受到火灾等一系列衍生灾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身城市抗性能力使负面的后果降到最低程度,以维持城市基本的功能与结构和系统,并且具有极强的灾后恢复能力[21](王佰顺,2020)。提升社区火灾适灾韧性,需要智能性依托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及时对火灾险情进行预警和处置,当探测到火灾信号后自动报警并立即启动有关消防设施,包括自动启动防火分区和排烟系统,智能发布逃生灯光与音响系统等[22](王梦瑶,2020)。社区的防火韧性已不仅限于物理和管理层面上的性能,还表现在应对火灾风险时,集社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为一体的抵抗力及恢复力[23](闰晨etal,2020)。国内学者对于社区火灾适灾韧性[24](侯雁,2018)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明确城市防灾社区韧性的内涵,并选择出适合构建我国城市防灾公园韧性的研究框架一RATA框架及研究框架和DROP研究模型。其次,依据研究框架和研究模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炼出包含生态、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设施和适应能力共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城市防灾公园韧性评价体系[25]。(李鸣轩,2019)首先依据大型商业综合社区实际情况和设计规范分析得到影响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韧性的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四层指标体系;第二步,为了减小主观因素干扰,采层次分析法(AHP法)结合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第三步,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要求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对评估指标进行模糊等级划分;最后,采用TOPSIS法求得大型商业综合社区韧性的最优解与最劣解,并计算名等级与负理想解的距离以及贴合度从而得到大型商业综合社区韧性等级的划分。社区消防公共安全供给改革在社区消防公共安全供给改革方面,当前中国城市公共消防安全服务仍是由政府主导的“指令型”供给模式,街道和社区的公共安全意识尚未充分建立,承担责任少,使得政府部门工作压力大,超负荷运转,无法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造成公共消防服务供需失衡和供需错位现象[26](纪铃捷,2018)。联合供给机制是公共消防安全服务供给的新框架,可以提高社区消防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能有效降低政府成本,精简政府机构,是构建政府和社区沟通的桥梁[27](纪铃捷,2019)。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义务,建立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共同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在对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治方面,消防部门与文化、教育、卫生、工商、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对火灾隐患开展治理。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对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协调,共同构建城乡群防群治的消防工作机制[28](王毅,2010)。1.2国内发生暴雨社区内涝管理现状(1)社区暴雨内涝预防机制城市社区中普遍建立了社区警务室,配备了社区民警,社区民警与社区居民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发布之后,社区民警可以通过QQ、微博、手机短信、社区屏幕、户外大屏幕、甚至是社区民警或者是治安积极分子登门入室宣传告知等方式,及时地把预警信息发布给民众。公安机关要把城市暴雨内涝应急预案中规定的与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相对应的明确而具体的应急措施落到实处。城市暴雨预警信息不应当仅仅是表示降水量与降雨强度,而且应当包括与预警等级相关的防御措施[29](曾德才,2012)。吴洁通过参考我国综合减灾防灾社区标准认为内涝发生前,社区应成立专门的综合减灾工作小组,开展社区内涝的隐患排查、编制社区内涝风险地图;街道或居委会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编制针对内涝的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应符合社区实际,切实可行;此外,社区应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演练,包括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内涝应急救助预案。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作[30]。建设全省社区水情通讯网络。制做全省社区报汛站图,每日报送汛情日报,恢复和新建防汛水位、雨量站,设置专用报讯电台,加强水情监测,形成全省范围内的社区情况通讯网络[31](雷宇,2020)。社区内涝的预防,不能一味的关注社区相关管理和地下排水管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类的不当行径,城市生态系统在灾害面前尤为脆弱。河流、湖泊是城市中的天然“海绵体”。每当降水形成时,雨雪或直接降落在江河湖海,或通过湿地、绿地自然地面渗透到地下,一部分被湿地吸收,其余的下渗到地下河流,最终流人江河湖海[32](颜彭丽,2016)。社区的承洪韧性2000年以后,国内学者开始将韧性与水系统及防灾研究联系起来,在洪水防治的弹性[33](张灵和陈晓宏,2011)、湿地保护与城市韧性的关系[34](刘迪,2016)、雨洪韧性城市设计[35](周艺男和李保炜,2017),以及可持续水环境与城市韧性的关系[36](王娇,2015)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中国香港学者廖桂贤提出承洪韧性概念,将其内涵解释为“城市承受洪水的能力,以及当基础设施破坏、社会经济发生崩溃时的重组能力,防止伤亡以及维持目前社会经济特性的能力”[37](LiaoKH,2012),主张降低对雨洪工程设施的依赖,为城市建立能够自我修复的空间系统[38](张睿,2019)。本质上,城市承洪韧性是避免洪水灾害的能力。预防工程设施破坏和社会经济发生崩溃,依靠的是城市的可浸性,即其适应洪水的能力,而不是抵御洪水的能力[39](廖挂贤etal,2015)。为了有效的减小社区受暴雨冲击,分别对社区物质空间形态构成的主要要素社区建筑、绿地、公共空间(防灾避难空间)和社区内道路进行雨洪韧性的优化,当暴雨内涝来临时,能够有效缓解社区防涝压力[40](姜宇逍,2018)。(3)建设海绵社区海绵城市(Eco-spongeCity),是指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应对雨洪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弹性”或“韧性”[41](仇保兴,2017)。《指南》中将海绵城市定义为,城市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能力,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回收利用,保证城市拥有稳定的韧性[42](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海绵社区主要是利用雨水滞留系统、雨水回收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等技术措施,达到防涝、水资源美化、生态补偿等效果[43](汪辉和张艳,2015)。2019年公布的最新的海绵城市评价标准中,对海绵城市的定义强调了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以及实现城市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方面的“弹性”。这些定义均指出了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和特征,但并没有对海绵城市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统一概念的界定仍需完善[44](马伯,2019)。1.3国内发生地震社区管理现状建设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地震安全社区是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45](陈书才,2014)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社会学、地理学和规划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社区的研究集中在社区居住与人文等方面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世界卫生组织(WTO)则于1989年提出了“安全社区”概念和标准[46](蔡艳,2012)。“地震安全社区”的概念最初仅作为“安全社区”理念的分支和延伸。灾害风险、提升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如何在成熟的工作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当前各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辐射影响能力、综合评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更有力地推广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建设工作,是我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当前发展的关键环节”[47](李亦刚,2015)。地震安全社区需要加快建设标准化进程,建设相关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社区服务和行为指导,提高公众参与度,并且对接先进技术打造指挥综合防震安全社区[48](王东明,2019)。国内学者基于许多原理建立了地震安全社区评价模型。(王海飙和徐文静,2019)引入AHP-熵权法理论,构建地震安全社区应急管理综合评价模型[49]。为提高建设地震安全社区减灾综合效益,解决我国地震频发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发展尚未成熟的地震安全社区建设理念基础上探究其应急管理影响因素,从应急三阶段管理以及社会环境影响方面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孙汝男,2019)基于工程经济基本原理,结合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性评价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根据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将直觉模糊理论引入层次分析法,即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计算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模型[50]。(徐文静,2020)基于物元可拓法分层次建立地震安全社区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设定评价体系的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创新性地将组合赋权法和物元可拓数学理论运用于构建地震安全社区应急管理评价体系[51]。(王海飙和孙汝男,2019)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地震安全社区和普通建设小区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价值工程模型并结合实例验证:增加少量成本建设地震安全社区,可以大幅度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地震安全社区的推广建设提供科学依据[52]。地震灾害社区应急管理地震灾害社区应急管理,需建设社区地震应急避难所,社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地震灾害以及其他灾害发生时受灾人群防灾避难的主要场所,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至关重要[53](李翔,2016)。同时加强地震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地震应急管理人才分为信息类、操作类和监督类人才[54](刘小棠,2020),一起为社区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做服务。国内学者对于地震灾害社区应急管理做了很多研究。(张淇etal,2017)根据科学性原则、代表性原则等五项原则,结合总结我国近年来防震减灾管理实例,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防震减灾综合管理体系的经验,建立以宣传为主的科学的地震安全社区应急管理体系[55]。(李翔,2016)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资源分析,对当前已建的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进行分析[53]。(张晓辉,2020)提出一种基于文本大数据的地震应急的知识发现模型。收集与地震应急相关的学术文献数据集和社交媒体数据集然后利用CiteSpace分析工具及形式概念分析方法提取高频关键词及其关联关系,以词频联系作为它们之间关系的强度构建地震应急知识的复杂网络,以对网络进行社区划分研究,并通过搜索指数分析,得到公众关注的地震应急知识的时空分布特征,最终实现地震应急的知识发现与验证。建立基于社会力算法的人群疏散模型拟合人群疏散成功率相对值(无量纲)经验公式[56]。(周学军,2020)利用Transana分析技术提取需后人群的紧急避险典型行为,获得观望、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口头交流、无响应、提供帮助、疏散、躲避、尝试疏散、寻找家人寻找安全避险地点倚靠物体、重返、收拾财物等共13项行为,构建地震紧急避险中人群响应数据库、人群响应行为决策树以及研究人群疏散效率的基础[57]。1.4国内发生台风社区管理现状台风灾害社区组织管理体系:有效的台风灾害管理组织体系,并非简单的由几个灾害管理组织机构或者上下级职能部门构成,它应该是由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机构组成的组织网络完备、纵横沟通顺畅的系统”[58](申瑞瑞,2011)。台湾建立了各级灾害应变中心,台风灾害发生后,根据气象部门预测的台风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灾变中心,并规定主要领导机关要根据对台风进展的评判,要在1个小时内完成进驻作业的任务,灾害应变中心在台风灾害的紧急应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9](林在文,2013)。深圳初步形成了以《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规定》、《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指引》、《深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为主体的气象防灾减灾法规标准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写入深圳市政府公共安全白皮书;河北石家庄编制了石家庄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北京编制了“气象安全社区”标牌规范[60](张迪,2013)。建立由下至上的救灾管理体系。在社区内建立台风应急危机管理组织。当预报台风灾害即将发生时,应迅速有街道负责人指挥,社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及时做好部署。同时社区应配合消防、公安等部门的台风灾前预防工作[61](金建锋,2013)。国内学者对于台风灾害社区组织管理体系有着很多研究发现。(温家洪,2012)基于PGIS方法,以上海市杨浦区富禄里居委地区为案例,开展给定概率下的社区台风风险分析。为台风灾害社区组织管理体系提供建议[62]。(陈芳,2018)以厦门市莫兰蒂台风灾害为个案,从灾害人类学角度探讨厦门地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应对台风灾害的方式,探究当前的台风灾害应对模式是如何减轻台风灾害对人与社会的影响[63]。(丁梦唯,2013)基于对浙江省的台风灾害研究,对于台风灾害社区组织管理,提出加强台风灾害公共危机管理的公民教育机制、构建救灾物质资源征用、储备、投入、监管机制和建立台风灾害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的研究建议[64]。(孙少文etal,2014)通过对台风背景下城市应急能力和应急策略的研究,建立了城市应急能力及和应急弹性的基础模型和拓展模型[65]。(陈亮,2019)针对人群疏散中的关键问题一疏散车辆路径规划的问题以降低区域人群疏散完成时间为目标主要进行以超强台风灾害为背景探讨大规模抗台人群疏散车辆路径规划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和基于不同的目标函数,对四类路径规划模型进行分类描述并对其进行分析评述确定其适用情景模式的研究[66]。2国外社区灾害管理现状综述2.1国外社区发生火灾管理现状国外学者在社区火灾管理方面着重于社区居民的火灾消防意识和火灾适灾韧性管理。日本1948年日本制定了《消防法》,日本每逢举行全国性的重大消防活动,天皇和皇后、内阁总理大臣常应邀出席大会。天皇及皇后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消防团员代表,以鼓励广大消防志愿者无私奉献、奋勇救灾[67](王荷兰和石水中,2009)。(WeiW.,2012)认为Agent技术是一种处于一定环境下包装的计算机系统。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多Agent技术不断被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中。分析了多Agent技术在火灾远程教育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技术的体系结构,重点讨论了主要Agent的功能。与传统的远程教育系统相比,该系统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远程教育教学的跨时间、跨空间的个性特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68]。(GeorgeJacob,2018)认为严肃游戏是一种教育工具,用来教授现实世界中一些复杂的行为。严肃游戏有助于形象化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经历过的不同情境。火灾事故一般是由于不小心处理易燃物质而引起的,可以通过严肃游戏和警告消息等给玩家提供体验[69]。Patrick(JohnKenned,2015)旨在评估一项提高主流学校儿童消防安全知识及意识的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对226名小学生进行3次问卷调查,了解项目是否提高了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3个月内是否继续提高。结果:在项目前和项目后评估中,消防安全知识显著增加,并且在三个月的后续评估中保持这种增长。结论:从项目后评价中可以看出,该消防安全方案成功地实现了提高消防安全知识和意识的目标。这种知识被保留了三个月的时间,这对学校火灾教育方案的实施以及对蓄意和意外火灾行为的潜在影响也有影响,这也是成功的[70]。(EmilyYingYangChan,2018)认为火灾是农村社区的主要灾害之一,但教育干预对火灾风险的有效性的证据有限。这是--项为期两年的研究,评估面对面的卫生紧急情况和灾害风险管理(Health-EDRM)教育干预措施在易燃农村少数民族社区提高火灾风险降低知识的有效性[71]。(TOREROJ,2019)归纳了历史建筑的火灾发生规律,并对其消防安全风险进行评估[72]。(Ferreira,2016)对韧性视角下历史街区社区的可持续性和受灾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73]。2.2国外社区发生暴雨内涝管理现状国外学者对于社区发生暴雨内涝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以社区承洪韧性为主,国外对于韧性以及承洪韧性城市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的完善。关于城市承洪韧性能力的测评模型和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振强和王亚男,2014)[74]。进入21世纪后,城市水系统相关的韧性研究才受到重视(GourbesvileP,2011)[75],荷兰等欧洲国家在城市水系统韧性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于2007年成立了雨洪韧性研究组,研究提高城市水系统韧性的途径(DjordjevicS,2011)[76];欧盟于2010年开展城市雨洪韧性研究合作,开发城市雨洪管理的韧性策略(ZevenbergenC,2012)[77]。对于承洪韧性,(WhiteRK,2015)认为是社区潜在暴露于危险并适应它的能力,通过抵制或改变以达到并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功能和结构[78]。(SharifiA,2016)认为是“社区动态调整和积极适应不利的力量或影响,并在后续阶段呈现正面的功能状态[79]。而(Lopez-Marrero,2011)强调社区的“可转变性”,强调社区能够在对抗灾害的过程中达到更高层次的功能,从而“向前跃进”到一个新的状态[80]。(Cutter,2010)构建了基于地点的灾害弹性模型(DROP),在此模型中,社区的弹性由生态弹性、社会弹性、经济弹性、基础设施弹性与社区资本组,用于测量社区灾害弹性能力[81]。(Kafle,2012)则在兵库行动框架确立的五个优先行动领域中,梳理出测量社区弹性的10个过程指标和25个结果指标[82]。(MensMJP,2011)认为生态、工程、社会生态雨洪韧性共同存在于雨洪韧性管理中。一般的,工程雨洪韧性可抵御规定标准内的雨洪[83]。(SalinasRodriguez,2014)认为尺度是雨洪韧性实践于不同对象的关键,是多时空存续状态的有效保障。雨洪韧性实践管理涉及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系统尺度[84]。2.3国外社区发生地震管理现状日本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一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85](张卉,2013)。在地震预防方面除日本政府设立的限制区域(Oragahama灯塔位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区域)外,日本海上保安厅利用无人机、航标船巡视,现场巡检,驾引人员报备等方式对管辖航标进行损害检查,并及时通过航行警告、移动信息服务中心(MICS)等途径向涉海用户播发航标损害信息[86](安海伦和刘俊刚,2020)。住房是国家(区域)恢复秩序与继续发展的先决条件[87](周建高,2015)。日本因为地震自然灾害频发,在频繁的灾后救援和灾后重建中积累了丰富经验[88](王德迅,2016)。住房重建是与受灾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灾后重建内容[89](卢阳旭和赵延东,2018)。日本非常注重灾后社区住房的重建,在城市,例如仙台市人们主要住租赁房;而在乡村地区则以临时板房为主[90](陈静etal,2012)。灾后住房重建考虑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原则、管理体制、土地政策、信贷扶持、水费减免与补助方针,保证政策与资金基础;多形式、多主体参与,保障住房数量与社会力量;科学编制方案、优先排险加固、严格执行设防标准,确保住房质量[91](肖龙,2021)。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于2017年出版的最新版《地震和安全》手册的基础上,另外对于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和高中的四个版本对地震科普宣传都有差异,科普宣传方式也分年龄层差别式对待[92](李辉etal,2020)。2.4国外社区发生台风管理现状美国是一个台风灾害高发的国家[93](韩松etal,2014)。2017年8月26日凌晨(世界统一时间)飓风“哈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沿海登陆,美国政府和民众吸取了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的教训,事先建立了一整套防范和处理体系以及对应的措施。在飓风“哈维”到来前、登陆中和过境后,相关政府和社区部门紧密配合、协调应对,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收到了积极成效。一是社区启动紧急预案,二是及相关部门时预报预警,三是加强社区人员疏散[94](彭敏瑞和赵璞,2017)。另外美国对于台风灾害,在社区建设时安装拥有抵御超强台风的建筑玻璃,符合美国飓风测试的规范标准是ASTME1996和ASTME1886。飓风测试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飞弹冲击测试(MissileImpactTest)和循环风压测试(CyclicWindLoadTest)[95](包善仲,2020)。超强台风“海贝思”作为2019年以来西太平洋最强台风,于10月12日晚登陆日本。日本各大传媒满负荷运转,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移动通讯终端等渠道开展气象水文资料、灾情、可能危害、抗灾救灾情况的全方位推送,呼吁民众随时关注气象预报,尽早采取避难措施[96](马玉铃etal,2020)。台风灾害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即成立“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共出动2.7万名自卫队员、警察、消防员和海上保安厅应急人员赶赴灾区。同时防灾大臣和国土交通大臣也分赴灾害社区了解灾情,部署救援力量营救被困居民,然后恢复灾害社区供水供电[97](张驰,2019)。日本每年都在演练救灾逃生本领,但真正发生灾害时,社区因老龄化严重,缺少年轻人导致自救能力严重不足,所以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特别重要[98](梁裕明etal,2019)。日本政府的台风防灾减灾努力相当大,效果也相当好。日本民众平时也很有台风灾害危机意识,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应对台风灾害的准备[99](陈言,2019)。参考文献加一.中国减灾文化:跨越式发展的十年[J].中国减灾,2012(23):24-27.[2]柴观珍,王晶.天津城市社区灾害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壮丽七十年辉煌新天津(上)[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9:9.[3]廖永丰,赵飞.强化我国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技术途径的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18,28(11):33-3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减灾行动[Z].2009-05.[5]数据图源提供自防减震网[6]数据图元提供自救援装备网[7]陆思锡,王帅,李必鑫,林世岗.城市社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储运,2020(05):117-118.[8]王晶.天津市社区灾害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20.[9]刘珏,梁万年,刘民,杨维中,刘霞,吴敬,王亚东,单广良,韩辉,周蕾.基于应急管理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7):2122-2126.[10]Demiroz,Haase.Theconceptofresilience:abibliometricanalysisoftheemergencyanddisastermanagementliterature[J].LocalGovernmentStudies,2019,45(3).[11]陈胜羽.浅析我国消防管理社会化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8,4(03):89+91.[12]邓文华.消防安全管理社会化协作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7.[13]李俊.我国消防管理社会化模式的构建[D].长江大学,2015.[14]唐棣.高层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15]杨庆云,杨艳军.浅谈新《消防法》下“公民参与”消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0(28):173-175.[16]朱仁显,黄叶微.公众参与消防安全建设:路径选择与制度供给[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03):45-52.[17]王山青.广州市Y街道社区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8.[18]丁大雷.大型城市综合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及对策措施[D].华南理工大学,2018.[19]梅旭.消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8.[20]谢达杨.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及对策措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21]王佰顺,杜肖.安全防火城市承灾韧性研究——以淮南市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01):45-50.[22]王梦瑶,张靖岩,杨玲,韦雅云.面向韧性城市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韧性评估[J].建筑科学,2020,36(05):115-119.[23]闫晨,陈锦涛,段芮,任维,兰思仁.韧性城市视角下的历史街区防火韧性评估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10):133-1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