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五六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南宋是古典文化的高峰,思想上产生了朱熹、陆象山这样的理学大师,诗坛产生了中兴四大诗人,词坛也有李清照、辛弃疾等大词人,唯独古文语焉不详。南宋的古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文试从吕祖谦古文选本《古文关键》透露的信息探讨南宋古文的转型与新样古文的形制。②《古文关键》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吕祖谦编选的古文教材。我们在是书中却很少看到关于唐代儒学复兴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对文以载道的过分要求,而这些是韩柳欧非常强调的,这是第一个转型,是由道到文的转型。吕氏《古文关键》不关道德一事,《四库总目提要》也评论:“祖谦此书实为论文而作,不关讲学。”文人们开始非常看重自己文章的独立存在价值。编写与阅读古文选本成为时尚,宋代也出现了100种左右的古文选本。③南宋古文的第二个转型是对文法的强调。从《古文关键》开始,古文从神圣的复兴儒学的神坛,从形而上的高大上下沉到形而下的作文法。《古文关键》卷首叫《看古文要法》,第一部分《总论看文字法》,“第一看大概、主张,第二看文势、规模,第三看纲目、关键……第四看警策、句法”。案例部分又是“看韩文法”“看柳文法”“看欧文法”“看苏文法”……④第三个转型是厚今薄古。《古文关键》一改唐人只取秦汉古文的传统,变为只取唐宋八大家古文。欧阳修疑经疑古,王安石制《三经新义》,苏东坡提倡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书写,全都是推崇当代文化。南宋人对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从学习的角度继承,特别推崇欧苏又能自成面目,特别强调事功之学、制度之学。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唐宋八大家古文则明白晓畅,便于实用。南宋事功派继承了八大家的明白晓畅,这是一种近代化、实用化的语言趋势,也是平民化、世俗化的时代要求,结合事功的主题,成为南宋散文的时代面貌。⑤第四个转型是古文的主战场从意识形态下沉到科举。说起科举辅导,吕祖谦比同时期的老乡陈傅良还要稍逊。陈傅良以科举文辅导名震一时,他编著的服务于科举的古文选本《八面锋》也红极一时,《四库提要》评此书曰:“相传此为傅良所撰……皆预拟程试答策之用,非欲著书,故不署名耳。宋人好持议论,亦一代之风尚,而要其大旨,不失醇正……是编虽科举之书,专言时务。”科举文与古文互相借重,互相煽动,是典型的新样古文。新样古文对南宋古文运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古文关键》中提出了“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这样违背纯文学的观点,恰恰体现了科举文的特点。议论文对科考最有用。⑥第五个转型体现了商业文明的时代特点。从《古文关键》的多处矛盾来看,可能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他们从吕祖谦谈文的语录、授课的讲义、课堂评点的古文组合剪辑成《古文关键》一书。当时该书比较畅销,可能有二卷本,还有二十卷版本。实际上不管书商有多少“神操作”,不管其多么粗制滥造,但它价格便宜,且大量印刷,推动了古文的普及,促进了文化的普及。评点者将文本阅读感现场表达,随机标注在文本,可以是即兴的、感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读者借助这些标抹符号以现场体会评点者的感受,所以选本格外真切。到清代,古文选本600种,而成熟的选本大部分有评点,古文也找到了它最佳的存在方式,最终延续为今天中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选编自马茂军《<古文关键>与南宋古文转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复兴儒学、文以载道”的古文在整个宋代转型为“为论文而作,不关讲学”的古文。B.“形而上的”指复兴儒学神圣使命的传统古文主张,“形而下的”指新样古文的主张。C.科举辅导上陈傅良比吕祖谦名望略高,故《八面锋》比《古文关键》的水平也要略高。D.从《古文关键》可能有多个卷本等的矛盾现象看,说明其书是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南宋“古文”与同时期的文化高峰“理学、诗学、词学”作比较,提出问题。B.文章分析《古文关键》转型信息时,各段均用了比较分析,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深度。C.文章紧扣《古文关键》透露的信息,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阐述思路清晰有力。D.第④段第⑥段在阐述南宋古文发展变化的各种转型特点时,均提到了选本的时代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文关键》的选文标准不再以“文以载道”为宗旨,而比较看重文章自身的价值。B.“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故《古文关键》选八大家的文章而没有选秦汉人的文章。C.“有用文字,议论文是也”的观点,也是新样古文的选文特征,推动了古文的发展。D.读者借助评点者在书中留下的各种标抹符号,感受评点者的阅读感,因而格外真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2019年2020年全国科普工作人员(万人)

186.82

181.35专职科普创作人员(万人)

1.73

1.85专职科普讲解人员(万人)

4.11

4.17全国科普工作经费筹集规模(亿元)

172.97

171.72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亿人次)

1.72

1.15科研设施开放数量(个)106648328科研设施接待人数(万人)

954.28

1155.52(摘编自《2020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科学技术部发布)材料二: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传道授业天上来,将科学课堂搬上太空,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如此科普,值得点赞。那里是太空,那里也是生动的课堂。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空间站搭起桥梁,“天宫课堂”引航天科普入“百姓家”、青年心。太空授课不仅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也拓展了科学课的外延。这种形式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直观生动的太空授课让它离我们更近了;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的知识,在生动的太空实验中它也可以很有趣、很好玩。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展实验,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地面提问,航天员在太空答疑,天地实时互动,让这堂科学课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科学本身就是求知、求真,而求知、求真需要动力。动力来自哪里?源于梦想,源于兴趣。古今中外,很多大科学家就是从小对科学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后,才与科学结缘并将一生献身科学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航天员王亚平曾经说过的这句话,至今仍萦绕在很多人耳畔。也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保持着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勇气与热忱,有着为了梦想无惧风雨、奋力攀登的无畏与坚持,科学才能不断进步,航天事业才能向前发展。“天宫课堂”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天宫课堂”中那些前所未知、与地面上截然不同的现象,会让学生头脑中产生很多“为什么”,这便可能成为他们太空梦、航天梦、科学梦最原始的起点。(摘编自张冬梅《天宫课堂:重新定义科普课》)材料三:近年来,青岛市科协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管理水平,以科普教育基地为重要载体,大力夯实基层科普阵地建设,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56家。与此同时,市科协支持引领各相关单位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鼓励其进一步开发开放优质科普资源,支持其创新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面向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公共服务。仅在近三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市科协就联合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284场次,惠及近500万人次。下一步,市科协将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并围绕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为服务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摘编自腾讯网,2022年4月6日)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20年,全国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总数量较上年有所减少,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所提升。B.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较上年减少了三成多。C.分析2020年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可以推测科研设施接待人数中有一定比例是线上接待的。D.全国科普工作人员总数缩减,致使2020年科普工作经费筹集规模比上一年减少了1.25亿元。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天宫课堂”传道授业,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B.青岛市近年在科普方面主抓两项工作:创建科普教育基地,市科协支持引领各相关单位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C.青岛市近三年的经验表明,推进科普工作可以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有利于助推基础教育领域的“双减”工作。D.材料三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所使用的三个数据是为了表现青岛市近三年来科普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6.“天宫课堂”的科普方式为什么“值得点赞”?请结合材料概括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冬天的葬礼侯德云那个饥饿的冬天降临的时候,我们村子里所发生的一切,我都了解得很清楚。我的父亲多次对我说起。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而我只能洗耳恭听。我的父亲说:“那个冬天,多么冷啊。”那个冬天究竟有多么冷,我无法想象,我也懒得去想象。我更感兴趣的是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里,我们村里的男人们,除了老人和孩子,他们为什么都忙得汗流浃背?一种从未有过的惊慌失措袭击了我们的村子。没有粮食,蔬菜也没有。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只有草糠和“淀粉”。所谓的“淀粉”,是用剥去了颗粒的苞米棒棒磨成的,我们叫它“苞米骨子淀粉”。那东西很难吃。不过,相对于入口而言,出口的过程更为艰难。每个人,无论是谁,蹲厕所的时间都比往日无数倍地延长了。据说,那滋味比挨饿还难受。正在这个时候,在人们不堪忍受“淀粉”的折磨而变得视死如归的时候,一个秘密被发现了。那是一个可以借此活命的秘密,同时也是一个诱惑,一个充满了金灿灿的粮食的诱惑。那个秘密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村子,几乎所有的人都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他们在极度兴奋中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等待着万丈霞光照耀祖国大地。在我的童年,我的父亲曾经紧紧拉着我的手走向广阔的原野。我们走过庄稼收割后的土地,走过一面面山坡和树林。一路上,我的父亲不停地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指指点点。他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了。那个令我们全村人都终生难忘的秘密是:从野地鼠洞中可以搞到粮食。那不是别的,是他妈的粮食,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狗日的粮食啊!那种迫使我肃穆以对的情景曾反反复复幻化在我的眼前:晨色蒙蒙,村里的男人们默默地扛起铁锹镐头鱼贯而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满怀希望走向冬天的原野……我的父亲一直连续感慨了几十年。他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野鼠洞呢?洞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粮食呢?十几斤,几十斤啊!”当我掌握了油嘴滑舌的技巧之后,我对父亲说:“那是很正常的,当时不是已经传达了深挖洞广积粮的指示么?”我的父亲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挖开了那么多野鼠洞,却很少直接从洞中挖出野鼠来。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我的学识已经渊博得在村子里无人可比的时候,我轻而易举地化解了父亲的疑问。我说,野鼠,也包括其它鼠类,他们的洞穴是很复杂的,有走廊,有粮食储藏室,有卧室,有卫生间,也许还有客厅吧。通常,卧室离卫生间和粮食储藏室都比较远,而且深度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我的父亲不知道我的这点知识是从一本书上偷来的。他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连连点头。那些可怜的倾家荡产的野鼠们,全都是在树上死去的,它们把自己吊死在树杈上。那年冬天,我们村子周围,几乎每一棵树上都结满了那种让人感到意外的果实。我很担心父亲问我这是怎么回事,但他从来没有问起过。他被那种怪异的景象惊呆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清醒过来。在那个饥饿的冬天,我们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死去。他们靠稀粥活了下来。捱到春天,树叶儿绿了,野菜萌芽了,再过些日子,芳香的槐花开遍了山岗,整个村子呈现出了一派蓬勃的生机。就是在那个冬天,我们村里却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葬礼。在极其悲哀的气氛中,人们摇动树干,野鼠的遗体纷纷而落,如同下了一场冰雹。一个巨大的坟墓埋葬了它们。北风吹过,人们的泪水在脸上结成了晶莹的固体。我的父亲对我说过,那年,整整一个冬天没有下雪。在快要立春的时候,也就是在为野鼠们举行葬礼的第二天,下雪了。多么大的雪啊,像一片漫无边际的孝布,覆盖了整个宇宙。(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惊慌失措”一词本已有恐惧之感,“袭击”一词更是为这种恐惧之感锦上添花,使之与文题的“葬礼”相得益彰,突出了村里饥荒形势的严峻。B.“胜利者”和“喋喋不休”二词体现了父亲从饥荒中存活下来的骄傲感。而“洗耳恭听”表现了“我”的沉默,这体现了“我”对父辈们行为的否定。C.作者在描述苦难时不忘以黑色幽默来进行调侃,将吃糠比作“入口”,上厕所比作“出口”,这反而增强了苦难感,凸显了饥饿带给村民们的痛苦。D.野鼠的牺牲换来了全村人的生命,于人而言,这是绝处逢生;于鼠而言,却是生命的挽歌,村民们为了祭奠这些牺牲的野鼠而举行了特殊的葬礼。8.文章结尾部分划线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小说的标题“冬天的葬礼”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王谓公子他曰:“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一军临荥阳,一军临太行。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上党之守冯亭曰:“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玉喜,召平阳君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不欲为秦,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如?”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赵豹出。乃使赵胜往受地。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以兵遇赵于长平。(摘编自《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B.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C.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D.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阴使人请”与《苏武传》“阴相与谋”中的“阴”字都有“暗中”的意思。B.平阳君中的“君”是古代的一种封号,文中平阳君指赵豹,他受封为平阳君。C.“臣闻圣人……”中的“圣人”指孔子,意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D.“敝邑之王”中的“敝”,指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如:敝人、敝处、敝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昭王向公子他介绍了秦国和楚国交战的历史,诉说了韩国追求私利,不守盟约的情况,为进攻韩国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并派兵逼近韩国的领土。B.冯亭坚守不住上党,但并没有把上党献给秦国,而是找了个借口,把上党送给了赵国,赵王竟十分高兴,这说明赵王易被眼前的利益诱惑,目光较为短浅。C.赵豹分析当时形势,汲取以往教训,坚决反对赵王接受上党,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且惹怒了赵王,赵王还是派遣赵胜前去接受了上党之地。D.冯亭面对赵国国君的封赏,流下了眼泪,辞谢了赵国的封赏,认为自己已经处在三不义的境地了,说明他是一个有远见、有智谋、有忠义之心的臣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韩恐,使阳城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度浮桥①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注】①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访,点明出游缘起。B.颔联“九轨”“千艘”是虚指、夸张之词,写出浮桥的雄伟气象,以虚见实。C.颈联一“自”字,在冷静的叙述中透露感慨:人世与自然都在不断缓缓变迁着。D.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描绘出远近相宜、层次丰富的画面,意趣悠远。15.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穿着的诗句“”和出行方式的诗句“”令人惊叹不已。(2)《书愤》中的“,”一联采用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北宋军队在瓜洲一带据守击溃金兵和浩浩荡荡进兵长安,强渡渭水,激战大散关两种场景。(3)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有位作家曾说过: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懂得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允许孩子的平凡。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陆元九是中国本土第一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继而远渡美国,最终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他艰难曲折的足迹诉说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①。1958年,陆元九大胆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经过2个多月的实验研究,陆元九与同事研制出运载火箭结构图和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航天按照先研究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再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性,最后确定实施方案的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他终于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导航技术深植于中国,这背后离不开他“不失一分”的严谨。1996年2月,长征三号乙因飞行姿态出现问题导致星箭俱毁。当时76岁的陆元九勇挑重担,立刻赶到西昌发射场开展调查工作。他经过②般的层层分析,最终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了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由此,陆元九提出了“99分都是不及格”的观点,这句“名言”至今在我国航天界③。他的赤子之情,奉献之功,创新之道,仁者之风,是老一代科学家的缩影,更是中国腾飞的号角。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①,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要辨识媒介信息,②。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除了辨识信息真伪,③。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上次区里开会的时候,我非常荣幸认识了你校王老师。B.小朋友们玩着相互追逐的游戏,你追我赶,满头大汗。C.高中三年,他渊博的才学让同桌的你佩服得五体投地。D.当你大笑时,神经会产生相应的激素,引发一连串消除压力的反应。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B3.B【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要回到原文,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从对比中寻找关键词,根据一些关键词来判断题的对错。错误类型要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到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或者关键词,再进行对比和研究,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能力,包括分析内容要点、依据文章内容合理推理、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由于信息较分散,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故难度较大。做题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不可妄加推断。1.A.“整个宋代”错误,夸大了范围。依据原文“本文试从吕祖谦古文选本《古文关键》透露的信息探讨南宋古文的转型与新样古文的形制”可知原文说的是南宋,而不是整个宋代。C.“《八面锋》比《古文关键》的水平也要略高”错误,原文只是说“说起科举辅导,吕祖谦比同时期的老乡陈傅良还要稍逊。陈傅良以科举文辅导名震一时,他编著的服务于科举的古文选本《八面锋》也红极一时”,所以,选项中的《八面锋》比《古文关键》的水平也要略高的说法在文中无此依据且强加因果。

D.“其书是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的”错误,依据原文“从《古文关键》的多处矛盾来看,可能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可知原文是“可能”表猜测,选项说的很肯定。

故答案为:B2.B.“各段均用了比较分析”有误,第六段列举事实,然后分析讲道理,没有比较分析。

故答案为:B3.B.“故《古文关键》选八大家的文章而没有选秦汉人的文章”错误,原文信息是“《古文关键》一改唐人只取秦汉古文的传统,变为只取唐宋八大家古文……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唐宋八大家古文则明白晓畅,便于实用”,选项强加因果。故答案为:B【答案】4.D5.B6.①“天宫课堂”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拓展了科学课的外延。②直观生动、天地实时互动,让科学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③“天宫课堂”中特有的现象,将航天科普引入了普通学生的心中,会引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这可能成为他们进行科学探索最原始的起点。【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要回到原文,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从对比中寻找关键词,根据一些关键词来判断题的对错。错误类型要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到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或者关键词,再进行对比和研究,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4.D.“全国科普工作人员总数缩减,致使……规模比上一年减少了1.25亿元”强加因果。材料一只是“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表明,因此说,2020年经费筹集规模减少与全国科普工作人员总人数缩减没有因果关系。

故答案为:D5.A.“‘天宫课堂’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是空间站的特点,不是“天宫课堂”的特点。C.“推进科普工作可以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有利于助推基础教育领域的‘双减’工作”张冠李戴,从材料三“下一步……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为服务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可知,所述内容是青岛“下一步”将要做的工作,不是“经验表明”的内容。

D.“所使用的三个数据是为了表现青岛市近三年来科普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偏概全。材料三中,“256家”是为了说明青岛市科协科普基地建设水平的提升,而“1284场次”“500万人次”是为了说明青岛市科协积极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故答案为:B6.从材料二第二段“空间站搭起桥梁,‘天宫课堂’引航天科普入‘百姓家’、青年心。太空授课不仅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也拓展了科学课的外延”可以总结出:“天宫课堂”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拓展了科学课的外延。从材料二第二段“这种形式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直观生动的太空授课让它离我们更近了……学生在地面提问,航天员在太空答疑,天地实时互动,让这堂科学课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可以总结出:直观生动、天地实时互动,让科学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从材料二第三段“‘天宫课堂’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天宫课堂’中那些前所未知、与地面上截然不同的现象,会让学生头脑中产生很多‘为什么’,这便可能成为他们太空梦、航天梦、科学梦最原始的起点”可以总结出:“天宫课堂”中特有的现象,将航天科普引入了普通学生的心中,会引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这可能成为他们进行科学探索最原始的起点。【答案】7.B8.①将“雪”比作“孝布”,夸张得覆盖于整个宇宙,渲染了葬礼悲壮肃穆的氛围。②情节上照应标题“冬天的葬礼”,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与前文整个冬天没有下雪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葬礼的悲壮。③烘托了人们对野鼠沉痛的悼念、感恩、和愧疚之情。④升华主题,并且“宇宙”一词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宽阔和飘渺,暗示了生命交替的无奈和无力,自然界法则的残酷,以及自然界食物链的轮回。9.①表层意思:人们为了因生存不得不掠夺了其粮食致使其全部自杀的野鼠举行规模盛大的葬礼,写出了人们对野鼠的感激与愧疚之情。②深层意义:人们终于度过了这个可怕的冬天,迎来了新的春天和希望,是对这个冬天的葬礼。象征埋葬了那段饱经磨难的岁月,是人们对那段饥饿、贫穷、苦难的历史的告别。③主题意义:更是对生命的祭奠,对自然界残酷法则的悲叹,以及对生命更替的挽联。【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结构、主题理解、结构思路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重点,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掌握情节的作用的能力。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章主旨上的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推动情节的发展,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学生要关注题目中艺术技巧、语言风格、句式特点等术语的运用从而准确解题。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3)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7.B.“这体现了‘我’对父辈们行为的否定”错误,我的“洗耳恭听”并不是否定父辈们的行为,而是在“沉默”中对这场弱肉强食的战争的默哀。故答案为:B8.小说结尾划线句子是“多么大的雪啊,像一片漫无边际的孝布,覆盖了整个宇宙。”这场雪是村民们在为野鼠们举行葬礼的第二天下的雪。分析这句话的作用,首先要从内容上着手。句中“多么大的雪啊,像一片漫无边际的孝布”运用比喻手法,将“雪”比喻成“孝布”;“覆盖了整个宇宙”,运用夸张的手法,渲染了葬礼悲壮肃穆的氛围。

由“像一片漫无边际的孝布”可知,在情节上照应标题“冬天的葬礼”。该句与前句“那年,整整一个冬天没有下雪。在快要立春的时候,也就是在为野鼠们举行葬礼的第二天,下雪了”形成对比,突出葬礼的悲壮。“覆盖了整个宇宙”,渲染了葬礼悲壮、肃穆的氛围,其中“宇宙”一词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宽阔和飘渺,暗示了生命交替的无奈和无力,自然界法则的残酷,以及自然界食物链的轮回。

此外,结合前文“那些可怜的倾家荡产的野鼠们,全都是在树上死去的,它们把自己吊死在树权上”“在那个饥饿的冬天,我们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死去。他们靠稀粥活了下来”分析,作者之所以把这一场大雪说成是“漫无边际的孝布”,以致覆盖了整个宇宙的,是为了烘托人们对野鼠沉痛的悼念、感恩、和愧疚之情。9.这篇小说的标题是“冬天的葬礼”,分析其表层意思要结合“那个令我们全村人都终生难忘的秘密是:从野地鼠洞中可以搞到粮食”“那些可怜的倾家荡产的野鼠们,全都是在树上死去的,它们把自己吊死在树杈上”“在那个饥饿的冬天,我们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死去。他们靠稀粥活了下来”“就是在那个冬天,我们村里却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葬礼”“就是在那个冬天,我们村里却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葬礼。在极其悲哀的气氛中,人们摇动树干,野鼠的遗体纷纷而落,如同下了一场冰雹。一个巨大的坟墓埋葬了它们。北风吹过,人们的泪水在脸上结成了晶莹的固体”“那年,整整一个冬天没有下雪。在快要立春的时候,也就是在为野鼠们举行葬礼的第二天,下雪了。多么大的雪啊,像一片漫无边际的孝布,覆盖了整个宇宙”概括出表层意思是:人们为了因生存不得不掠夺了其粮食致使其全部自杀的野鼠举行规模盛大的葬礼,写出了人们对野鼠的感激与愧疚之情。“在那个饥饿的冬天,我们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死去。他们靠稀粥活了下来。捱到春天,树叶儿绿了,野菜萌芽了,再过些日子,芳香的槐花开遍了山岗,整个村子呈现出了一派蓬勃的生机”概括出标题的深层意义是:人们终于度过了这个可怕的冬天,迎来了新的春天和希望,是对这个冬天的葬礼。象征埋葬了那段饱经磨难的岁月,是人们对那段饥饿、贫穷、苦难的历史的告别。

“就是在那个冬天,我们村里却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葬礼。在极其悲哀的气氛中,人们摇动树干,野鼠的遗体纷纷而落,如同下了一场冰雹。一个巨大的坟墓埋葬了它们。北风吹过,人们的泪水在脸上结成了晶莹的固体”概括出标题的主题意义是:“冬天的葬礼”是对生命的祭奠,对自然界残酷法则的悲叹,以及对生命更替的挽联。【答案】10.B11.C12.C13.①韩国十分恐惧,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作为讲和的条件。②秦国承受了攻打上党的辛劳,而赵国却享受了它的利益,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种好处。【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第一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第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第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第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第五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每次考试中都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积累,然后课下不断复习从而对此题进行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回到文本,将试题提供的要求去原文中寻找相关句子并结合上下文逐句进行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译文:

秦昭王对公子他说:“从前秦国、楚国在蓝田交战,韩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秦军,可是秦军战斗不利,韩国因此反与楚国联合,不坚守盟约,只追求利益。韩国对于我国来说,是心腹之患。我准备进攻他们,怎么样?”公子他说:“君王出兵韩国,韩国一定恐惧,恐惧就可以不用战争而多割取土地。”昭王说:“好。”于是就出动军队,一支军队逼近荥阳,一支军队逼近太行。韩国十分恐惧,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作为讲和的条件。

上党的太守冯亭说:“臣下请求发动全部守军对付秦兵,如果最后不能守住,那么我就为国战死。”冯亭坚守三十天,暗中派人请求赵孝成王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可是上党的民众都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愿意做赵国的臣民。现在上党拥有十七个县,愿意拜献给大王,希望君王裁决这件事。”赵王大喜过望,召来平阳君并告诉他说:“韩国不能坚守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上党的吏民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都愿意做赵国的臣民。如今冯亭派使者把上党献给寡人,你看怎么样?”赵豹回答说:“臣下听说圣人认为无故获利是最大的祸患。”赵王说:“人们怀恋我的恩义,怎么说是无故获利呢?”赵豹说:“秦国逐渐侵占韩国的土地,中间断绝了上党通韩国的道路,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所以自认为可以坐得上党。秦国承受了攻打上党的辛劳,而赵国却享受了它的利益,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种好处,而弱小的国家却能从强大的国家手中得到吗?如今君王得到上党,可以说是有缘故吗?况且秦国用牛耕种,从水道运送军粮,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将士列阵在上党,法令严格,政务推行顺利,不可以和他们交战。君王还是自己认真考虑一下。”赵王大怒说:“使用上百万军队,经年累岁地攻战,没有得到一座城池。如今不用兵反而会得到十七座城,为什么不干?”赵豹退出去。

于是就派遣赵胜前去接受土地。赵胜到上党说:“敝国的君王,委派使者臣下赵胜,使臣赵胜对您说:‘请把三万户的城邑封赏给太守,千户的封赏给县令,各官吏的爵位都连升三级,能聚集到一起的民众,每家赏赐金子六斤。’”冯亭流泪拒绝说:“这是我使自己处在三不义的境地了:为君主守卫土地却不能战死,并且把它送给别人,这是第一不义;君王把土地献给秦国,我没有听从君主的命令,这是第二不义;出卖君主的地反而食封户,这是第三不义。”冯亭辞谢了赵国的封赏而回到韩国,对韩王说:“赵国听说韩国不能坚守上党,现在已发兵占领上党了。”韩国报告秦国说:“赵国发兵占领上党。”秦王大怒,命令公孙起、王赫率领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交战。10.句意:从前秦国、楚国在蓝田交战,韩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秦军,可是秦军战斗不利,韩国因此反与楚国联合,不坚守盟约,只追求利益。

“以”为目的连词,连接“出锐师”和“佐秦”,中间不断开,排除AD;

“转”和“与”为连动结构,中间不断开,排除C。

故答案为:B11.A.正确。句意:暗中派人去请。/暗中共同策划。C.“指孔子”错误。本句中的“圣人”意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故答案为:C12.C.“汲取以往教训”错误。原文为“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是分析秦赵的形势,告诫赵王“甚祸无故之利”,即认为无故获利是最大的祸患,而不是在总结教训。

故答案为:C13.①“使”,派;“谢”,谢罪;“效”,献出。译文:韩国十分恐惧,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作为讲和的条件。②“被”,承受,蒙受;“虽”,即使;“强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强大的国家;“小弱”,形容词用作名词,弱小的国家。译文:秦国承受了攻打上党的辛劳,而赵国却享受了它的利益,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种好处。【答案】14.D15.①本诗乐观奋进:颔联写长桥千船,怒涛大江,气势磅礴;颈联写暮鼓晨钟,村落云烟,开阔辽远;尾联写醉中拈笛,荫下横吹,放旷豪迈。②杜诗悲慨沉郁: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诗人羁旅漂泊、年老多病的个人感慨;“艰难苦恨”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悲。【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参考译文】客居在外病魔缠身不能登山临水,听说胜境南台山,试着前去寻它一寻。无数的车马缓缓行驶在浪高流急的江面浮桥上,千百条船儿连结在一起,横跨于大江的中心。光孝寺楼里,钟鼓声声,从早到晚催着时光逝去,四周村落云烟袅袅,从古至今一直飘散着。白发已生,却不能消除我心中的豪气,带着酒后的浅醉,在一片榕树的树荫里吹起横笛。【诗歌鉴赏】《度浮桥至南台》是陆游早期律诗中的佳作。诗人病后登临南台,在跃跃欲出、急于欣赏外面风景的心情的驱使下,他缓步前行,临江眺望。在诗中表现了浮桥的伟丽、南台的雄浑,借江山来抒发心中的万千豪情。全诗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流动中显示了豪壮瑰伟的风格。诗从去南台写起。开头却从题外落笔:“客中多病废登临”,诗本来是写登台览胜,却故意宕开去,先从久不登临说起,“闻说南台试一寻”,才归到正题,就显得曲折有致了。诗人早就怀有驰骋疆场、横扫胡尘的雄心壮志,可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奋发。诗人的伟大抱负,终成泡影,郁郁不得志。到了福州,诗酒殆废,困于文书,身体多病。因多病而久不登山临水了。是听说南台壮阔之景才特意去“一寻”,而不是兴之所至,到处游览。“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两句写浮桥,这是一异常壮观的景象。到这里才能理解诗人为什么抱着久病之身,为南台而“试一寻”了。“长桥跨江,奔涛触石”,可见诗人听说的不是茂林修竹的幽秀,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因而才引起诗人的兴致,渴望一睹为快。个中也透露出诗人的向往、意趣和追求。“九轨徐行”,仿佛随着视线,那宽实的桥面缓缓通向对岸,然而桥的下面却是“奔涛触石”的“怒涛”。“徐行”与“怒涛”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怒涛奔腾的江面上,缓步徐行,从容悠闲。这是诗人眼中的浮桥的客观写照,同时也是诗人主观思想的外现,这是写实,也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壮阔心怀,是一种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意绪的流露。而这也正是在多病废却登临之后,特意为南台而“一寻”这一行动所包含的深层的意蕴,是诗人渴望奋发有为的写照。对句“千艘横系大江心”,则体现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气魄。“横”字用得极有气势。无数的船只,横锁江面,境界已是十分壮阔;何况横锁住的是一条大江,一条怒涛奔腾的大江,气魄更为壮大。在客观的景象描绘之中,鎔铸着诗人创功立业的热望。五六句拓开境界,以景抒情,从内心情感的抒发中体现客观的物。“寺楼钟的物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是写至南台所见所闻。诗人登台而听到寺楼的钟鼓声,看到升腾在村落间的云烟,顿生感想,思绪悠悠。因钟鼓声而想到,它在早晚催促人们须及时有所作为。继而放眼远望,闽江两岸村落之间,云霞掩映,烟雾升腾,顿悟古往今来,人世变迁,悠悠不尽;而自然界的变化,自循轨迹,并不因人的意志而变更。两句一急一缓,感叹不已而余味无穷。尾联仍以直写自己作结束。和开头互相照应,又是中间两联所表露的意绪的自然归结。因景象的壮阔雄浑,激发了豪情;因光阴的迫促,更觉须及时努力。“白发未除豪气在”,《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因多病而早生华发,但豪情壮志依然存在,仍将奋发拚搏。而言外之意,却也正是事业并无成就,抱负尚未实现,不禁略觉伤感,于是,“醉吹横笛坐榕阴”。诗人醉中拈笛,在榕荫下,抒发情怀。这里颇有抑郁之感,但并不消沉,而是一种更强烈的渴望。放旷之中,仍抱有坚定的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诗人在以后的岁月中,时刻不忘恢复大业,慷慨激昂地奋击抗争,讴歌呐喊。这首诗是陆游步入仕途不久,渴望有作为、施展抱负的心情的写照。这与陆游后期诗作中常常表露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愤慨,有着显著的差别。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奋进之气。虽是记游之作,也仍然鎔铸着诗人激烈的壮怀,读来慷慨激昂。14.D.“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错误,中间两联语言雄伟瑰丽。故答案为:D15.本诗乐观奋进:“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两句写浮桥,这是一异常壮观的景象。“长桥跨江,奔涛触石”,可见诗人听说的不是茂林修竹的幽秀,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因而才引起诗人的兴致,渴望一睹为快。个中也透露出诗人的向往、意趣和追求。在怒涛奔腾的江面上,缓步徐行,从容悠闲。这是诗人眼中的浮桥的客观写照,同时也是诗人主观思想的外现,这是写实,也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壮阔心怀,是一种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意绪的流露。而这也正是在多病废却登临之后,特意为南台而“一寻”这一行动所包含的深层的意蕴,是诗人渴望奋发有为的写照。对句“千艘横系大江心”,则体现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气魄。“横”字用得极有气势。无数的船只,横锁江面,境界已是十分壮阔;何况横锁住的是一条大江,一条怒涛奔腾的大江,气魄更为壮大。在客观的景象描绘之中,熔铸着诗人创功立业的热望。五六句拓开境界,以景抒情,从内心情感的抒发中体现客观的物。“寺楼钟的物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是写至南台所见所闻。诗人登台而听到寺楼的钟鼓声,看到升腾在村落间的云烟,顿生感想,思绪悠悠。因钟鼓声而想到,它在早晚催促人们须及时有所作为。继而放眼远望,闽江两岸村落之间,云霞掩映,烟雾升腾,顿悟古往今来,人世变迁,悠悠不尽;而自然界的变化,自循轨迹,并不因人的意志而变更。尾联仍以直写自己作结束。和开头互相照应,又是中间两联所表露的意绪的自然归结。因景象的壮阔雄浑,激发了豪情;因光阴的迫促,更觉须及时努力。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因多病而早生华发,但豪情壮志依然存在,仍将奋发拼搏。而言外之意,却也正是事业并无成就,抱负尚未实现,不禁略觉伤感,于是,“醉吹横笛坐榕阴”。诗人醉中拈笛,在榕荫下,抒发情怀。这里颇有抑郁之感,但并不消沉,而是一种更强烈的渴望。放旷之中,仍抱有坚定的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诗人在以后的岁月中,时刻不忘恢复大业,慷慨激昂地奋击抗争,讴歌呐喊。杜诗悲慨沉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诗人羁旅漂泊、年老多病的个人感慨。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艰难苦恨”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悲。16.【答案】(1)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解析】【分析】(1)根据语境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穿着的诗句可得出霓为衣兮风为马;根据语境和出行方式的诗句可得出虎鼓瑟兮鸾回车(2)根据语境一联采用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北宋军队在瓜洲一带据守击溃金兵和浩浩荡荡进兵长安,强渡渭水,激战大散关两种场景可得出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根据语境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可得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17.【答案】范文:我平凡,我自豪小草是平凡的,但它默默地绽绿吐翠,它是自豪的,因为有了它,大地才充满生机;石子是平凡的,但它甘愿充当铺路石,它是自豪的,因为有了它,人们才有了道路;农民是平凡的,但他们默默耕耘,他们是自豪的,因为有了他们,社会才有了具大的物质财富……汪国真说:“你要活得快乐些,就只能活得简单些;你要活得辉煌些,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就只能活得平凡些。”是的,在一定程度上,平凡也是人生中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平凡中我们可以独自享有好心情;平凡中,我们可以仔细品味生活;平凡中,我们不必在意别人的目光。如果你是一名成绩一般、相貌平平的学生,此时正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如果你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此时正对自己的生活抱怨不已;如果你是一位下岗工人,正因为生活的艰难愁眉不展……那么我想对你说:虽然你是平凡的,但你也是值得自豪的。因为最起码,你能正视眼前的现实而没有逃避生活。若你能克服眼前的一切,那你就会有新的收获。在平凡的生活中,需要保持一颗平凡的心,那么我们就不会有很多的烦恼,也就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想到我们同样为祖国创造着无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那么我们心中就会充满无比的自豪。雷锋是一名平凡的战士,但他是一颗不平凡的“螺丝钉”;李素丽是一名平凡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但她却成为了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同样可以做出一番业绩。舒婷曾说:“我简单,所以我快乐;我平凡,所以我丰富。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是的,平凡的生活是丰富的。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尽情地品味幸福,可以不用有太多的压力,可以心平气和地去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会保持一颗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心,心平气和地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这样我就可以无愧于心地说:我简单,我快乐;我平凡,我自豪!【解析】【分析】

材料先告诉我们人生的三个阶段,这是一个抽象且具有深意的划分,不是自然年龄的划分。这三个阶段都强调“平凡”,显然,关键词是“平凡”。然后不同人生阶段,对“平凡”做出的诠释不一样,分别为“理解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允许孩子的平凡”。由此可见,材料中所说的“平凡”是有一定限制的,这个限制是立意的关键。应该是在自身理解了“平凡”的基础上,去看待其他人的“平凡”,所以,这个“平凡”是历尽生活磨练之后的醒悟,是奋斗过后的无悔,是努力生活的当下。它不是无所事事的“平庸”。“理解父母的平凡”,宽容父母的过失,原谅他们的平凡,是为人子女最基本的修行。“接受自己的平凡”,勇于承认并接受自己的平凡,才是对生活真正的诚意,只有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我们才能真正理性地规划未来,接受平凡,不是向命运妥协,而是与自己和解,接受平凡,不是为了无所作为,而是明确自己能做些什么。“允许孩子的平凡”,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自我的期待强加到孩子身上,人生的道路各有不同,按照自己的天性去生活,只要能尽性,平凡,也是圆满,接受平凡,在接受的基础上,锤炼从平凡生活中攫取幸福的能力,平凡的日子,一样可以有诗和远方。

写作时要抓住“平凡”这个关键词,可从这几个角度思考:①平凡与平庸的区别;②为什么有人不甘于平凡;③平凡的人生意义何在……考生可以借助这些问题打开思路。文体上,可以写作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讲述平凡的人生故事。

行文构思上,如写作议论文,可以引用周国平的话开篇,如“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再用“斯言不谬”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阐释“平凡”的概念,明确“平凡”和“平庸”的区别,并列举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事例;然后就如何才能把平凡的人生过得精彩生发开去,如“把握当下,脚踏实地”“执着一事,尽己所能”;最后联系自身,发出呼吁。

立意:

1.平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2.平凡的生活同样精彩。

3.在平凡中接受自己。

4.父母的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