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纺织业辉煌成就_第1页
中国古代纺织业辉煌成就_第2页
中国古代纺织业辉煌成就_第3页
中国古代纺织业辉煌成就_第4页
中国古代纺织业辉煌成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纺织业辉煌成就

黄金与翠羽的华服

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所创造的各种精湛工艺,臻于神奇入化的境界。人类用以纺织的原料,原本不外乎兽毛、植物纤维及蚕丝,似乎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存在以黄金与珍禽羽毛织制珍贵锦缎的故事。然而,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丝织史上,以黄金制成片金线、捻金线,以孔雀、雉、翠鸟等珍禽的羽毛捻线,经常与各色彩丝同时使用,织出灿若云霞的锦缎罗纱。这种工艺源远流长,是足以代表中国古代纺织业辉煌成就的一种高等工艺。关于中原地区纺织金锦的明确记载,最早见于隋唐史。据《隋书》记载,隋初波斯国曾献金线锦袍,而巧匠何稠仿织了一件,其华丽更过于波斯所献原物。在唐代,织金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唐玄宗曾得臣下所献两件金鸟锦袍,他与杨贵妃在华清池温泉浴罢,则各着其一。至唐文宗时,民间一般富人也往往穿用这种金鸟锦袍,可见织金技术在唐代的发达。论及元代加金丝织实物,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红地龟背团龙凤纹纳石失佛衣披肩堪为代表。这件披肩由织金灵鹫纹锦、织金团花龙凤龟子纹锦及织金缠枝宝相花锦三种不同的织金锦拼缝而成,反映出元代织金锦的发达。披肩上的织金花纹金线粗,花纹覆盖面积大,红、绿、蓝等丝线底显露较少,显得金光闪闪,华贵雍容。在元明清三代,以金线织入各色华丽织物形成的织金锦、纱、缎、妆花、缂丝等,成为皇室、贵族及富人们高级服装的主要衣料。所谓织金技术,是指以金线作纬丝织花,使织物呈献黄金光泽的技术。作织金织物的第一步,首先要制作匀细的金线,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艺。捻制金线,首先需将金子捶打成金箔。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迮朗《绘事琐言》等文献中,都对古代打制金箔技术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而在《中国美术全集•织绣卷》中,则介绍了南京、苏州等地民间艺人制作金线的传统方法,仅捶制金箔一项,即需经过多道工序:首先要将金块熔化,凝成片形。然后将片形金锭切成一至二两重的金块,算作一“作”;用锤砧打成金叶,锤打后金子变硬,退火再打,最后打至0.1毫米厚,分割为一百二十八片;然后,将前述分割后的金片每片再分成十六片,分层夹入乌金纸中,再放在平砧上锤打四至四个半小时;将打过的金箔用竹挑棒逐张移入大乌金纸中,将大乌金纸和金箔用双层牛皮纸裹妥粘牢,放在石礅角上由二人捶打;最后,将打好的金箔置于绷紧的猫皮板上,用竹刀切割成规定尺寸。在操作时不能呼吸过重,因为这时的金箔极易被喘气吹飞。以上工艺完成之后,就是用羽毛刀将金箔移入竹纸内成包。有了金箔,便可以制作片金线和捻金线了。片金线的制法为:(一)褙金:准备好经水湿后的竹制纸(明代以前不用纸而用羊皮),刷上鱼胶,裱成双层,然后粘贴上金箔。(二)砑光:在野梨木板上用玛瑙石对纸金箔砑光。(三)切箔:根据织物不同粗细的要求,将砑光后的金箔切成0.2至0.5毫米宽的片金线。捻金线的制作,是用本色或红、黄色蚕丝作芯线,在其上涂粘合料,将片金线旋绕于芯线的外表即成。在纺织时,将片金线或捻金线缠于织梭上,作为纬线的一种,织入织物,形成金华灿烂的花纹,便成为贵重的织金锦缎罗纱。在明清时代,更产生一种织用“遍地金”锦缎的风气,纬底以金线织满,在金光闪闪的金线底上,以各色丝线织显五彩花纹。这种织物又称“金包地”、“金宝底”,以“金宝底”织物制成的衣饰,通件金光闪闪,是名符其实的“金衣”。在织金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中国古代纺织技术还发展了另一种特殊工艺——以鸟羽,特别是孔雀尾羽捻成线,织入织物,显现花纹。据《南史》记,早在公元5世纪末的南齐时代,文惠太子便曾令工匠用孔雀毛织成一件翠毛裘,金翠炫丽,十分珍奇。在初唐时代,安乐公主曾令尚方监“合百鸟毛”织成裙两件,这两件百鸟羽毛裙“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百鸟羽毛裙大约是利用了雉鸡等禽类羽毛能够在不同的光线下变幻不同色彩的原理,因此,会呈现正、旁、日、影之下色彩不同的效果。8世纪的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经在一首名诗中描写当时天子接受外国使臣朝拜的情景: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中写道,清晨来临,负责掌管皇帝服饰的宫中女官“尚衣”向唐天子献上新制的孔雀羽、翠鸟羽织制的“翠云裘”。随着皇宫的一道道宫门依次打开,身着翠裘、头戴冕旒的天子出现在外国使臣齐集的盛大朝仪上。自唐以来,以孔雀羽线、鸟羽线织成花纹的豪华服饰在中国一直盛行不衰,本世纪50年代,从明代万历皇帝(公元1573—1620年)的定陵中出土了大量帝后服饰,其中有一件万历皇帝织金孔雀羽团龙妆花纱织成袍料,长达1630厘米,幅宽66厘米,出土于定陵万历皇帝棺内。它采用复杂的“过管”、“挖花”的妆花技术织制,在纱地上织有团龙纹,龙纹分为升龙、降龙两种,龙的鳞、爪及头部均用孔雀羽线织成,至今色彩鲜艳。团龙纹中的龙、云、火珠等则用金线织出轮廓,极富有立体感,并且形成金翠交辉的效果。定陵出土的另一件万历皇帝杏黄地云龙折枝花孔雀羽妆花缎织成袍料,则用片金线和朱红、水粉、宝蓝、浅蓝、月白、明黄、墨绿、果绿、中绿、蓝绿、浅绛、白等十二种彩绒纬丝与孔雀线合织而成。此外,从定陵还出土了一批织孔雀羽线的缂丝织物残片。至清代,织孔雀羽服饰在宫廷、贵族中更加流行,在故宫博物院、北京艺术博物馆等处至今均保藏着清代生产的织有孔雀羽线的帝王服饰及衣料。孔雀羽线或鸟羽线的制法,是将孔雀羽屏或鸟羽上的羽绒旋绕于细蚕丝上,再用绿色丝线分节捆扎。由于羽绒短而硬,羽线在织入织物以后,不断岔出绒毛,在织物表面产生微凸的效果。孔雀羽线会隐隐闪动莹光,其碧丽辉煌的效果远非丝线所能比拟。在明清时代,织金线与织孔雀羽线经常结合并用,有时以金线为底,织作“遍地金”,同时以孔雀羽线、鸟羽线与各色彩线织显花纹。在金光浮动的底子上,孔雀羽线织成的深翠花纹莹莹烁碧,其视觉效果华丽异常。在孔雀羽线之外,雉(野鸭)、翠鸟的羽绒也常被用以捻线织制彩锦。据南宋文献记载,当时邑州右江地区产有一种翡翠鸟,其背毛悉为翠茸,追求奢华的人使用这种翠茸捻线织成贵重织物。在清代,人们还以“缂丝”工艺、利用富有绒质感的鸟羽线织制出花卉鸟兽题材的绘画式的屏风面,镶嵌在屏风框内,陈设在居室中。织金、织鸟羽等豪华服饰的流行,在明清文学中也得到了反映。明代小说《金瓶梅》中即多次描写到当时豪富人家所穿用的各色织金妆花衣服,包括大量的遍地金袍、袄及比甲(坎肩)。清代小说《红楼梦》中,则描写贾母赏给宝琴一领“凫靥裘”斗篷,乃是用“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不久,贾宝玉复从贾母那里得到一件“雀金裘”斗篷,是“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书中这些描写,正反映了当时贵族服饰的真实风尚与面貌。有趣之处在于,作者曹雪芹为强调“雀金裘”的珍稀,有意将之描写为“哦啰斯”的产品,是舶来货。这种描写,虽然突出了贾府“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奢豪气势,却不符合历史事实。以金线、鸟羽线入织物这种特殊工艺,正是在千年丝国——中国取得了最高的成就。曹雪芹形容雀金裘“金翠辉煌,碧彩闪烁”,极恰当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织金、织孔雀羽等珍贵织物罕见的富丽效果。汉唐服饰风带你梦回唐朝

唐代妇女开放的服制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它的统治者在国力强盛,有着充分自信的前提下,实行了一种开明、开放的政策,博采和吸收各方的文化。像唐宫廷中演奏的十部音乐(燕乐)中,就有八部是来自异国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西凉、高昌、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天笠、高丽)。人们在宗教信仰上也有充分的自由,统治者对外来宗教不排斥,所以在原有的佛教、道教之外,西方的袄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也在此时相继传入中国。唐代的妇女更有着前代和后代妇女都没有过的自由,她们可以时时抛头露面,到郊外市里游玩、听戏、看球,也可以在春季和男子一起到风光胜地踏青,杜甫的名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丽人多”形容的就是这种景象。他们更可主动追求爱情,未婚少女可私结情侣,已婚女子也可以离婚,改嫁之事屡见不鲜。在这种开放的社会中,唐代妇女一改过去哭不露齿、站不依门、行不露面的传统,在服饰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像废弃了遮蔽脸面的幂罱面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天宝年间,不少妇女还模仿男子的装束,着起幞头袍衫,最初在宫里中流行,后渐传至民间,成为普通妇女的日常装束,我们可以从唐代著名画家张萱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看到这种装束。《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唐玄宗开元年间,胡服之风盛行,妇女多着胡装。唐代所谓的"胡服",指的是包括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和印度、波斯等外国服饰。妇女在着胡服的同时,腰间还系有革带,再饰以胡装,大有娇健英武、跃马扬鞭之势。与此同时,胡舞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方式,所以才有了安禄山为讨好唐玄宗、杨贵妃而拖着他几近垂地的胖肚子飞快地跳起了胡旋舞的故事。

唐代女服的领子也有种种不同的款式,比较常见的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以后,还流行过一种袒领,里面不穿内衣,袒胸脯于外,唐诗中的"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的句子形容的就是这种装束。另外,还有一种更加开放的服装,"绮罗丝缕见肌肤",里面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在中晚唐代时十分流行,并且一直延续到五代,这可从唐代另一位著名画家周盼的"簮花仕女图"中看到。这种大胆的装束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极少见的。《簮花仕女图》肌肤袒露的唐代妇女服饰

中晚唐时期,还流行过一种纱罗衫,里面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即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蝉翼罗衣白玉人””我们从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便可以看到这种纱罗衫。图中的妇女头戴特大花朵,身着大袖对襟纱罗衫。此衫薄如蝉翼,胸脯、臂膊的肌肤隐然可见,当是贵族妇女中的一种流行服装。唐代妇女流行服装款式的种类之多、更迭之快,实难条分缕析,详加说明。但其变化的趋势,还是十分清楚的。这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越来越肥。初唐的女装,由于受到胡服的影响,时尚窄袖紧身。到了中唐,则渐趋肥大。据《新唐书)记载,文宗即位,曾规定女服衣袖不得超过一尺三寸。但是“诏下,人多恐者”。可见,此时宽袖已成为风气。再往后则愈演愈烈,袖宽竟逾四尺。二是越来越露。这在首服的变化上最为明显。武德、贞观时,宫人骑马着羃,意在“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永徽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到开元初,宫人骑马只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见《旧唐书舆服志》)唐代妇女的流行服装,一般都是先由宫中兴起,而后再播散到民间。张鷟《朝野佥载)云:“安乐公主造百鸟毛裙,以后百官、百姓家效之。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至于网罗,杀获无数。”“百鸟毛裙”是用许多鸟毛织成的裙子,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非常华丽。此种款式一出,民间妇女纷纷仿效,以致山林中的珍禽异鸟都被捕杀殆尽。由此看来,统治阶级的率先倡导,其影响力是很大的。这正如王涯《宫词》中所说的那样,“一丛高鬓绿云光,宫样轻轻淡淡黄。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唐代女子最有特色的服饰要数胡服与女着男装,这是封建社会兴盛期服饰的一大特点,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的开放,女性着装的自由度很大;二是受西北民族及外来服装的影响;三是妇女猎奇和求异的着装心理的内在作用。胡服、女着男装这两种服装主要流行于初唐至盛唐时期,穿着者不分尊卑,有时还互为影响,或混穿于一身。

隋唐女穿男装图为裹幞头、穿圆领袍衫的妇女,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幞头袍衫是唐朝男子的主要装束,至天宝年间,妇女也模仿穿着。先是在宫掖,多为宫女所穿着,后来传入民间,成为普通妇女所喜爱的服饰。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尚。从当时画迹来看,妇女穿着男装,并不都戴幞头,也有挽各式发髻而单穿圆领袍衫的。唐代男子服饰,主要服饰有圆领窄袖袍衫、胡服等。上图为梳高髻或同心髻,穿圆领袍衫、小口裤,襦裙、披帛、半臂,浅履的年轻宫女,陕西省乾县唐章怀太子墓壁画观鸟捕蝉图。妇女着男装是唐代社会兴盛期服装的另一大特点。这种装束先是流行于宫中,后逐渐普及到民间,深受广大女子的喜爱。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衫、脚穿皮靴,是唐代三百年来男子的装束。从唐初期阎立本的《步辇图》再到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不同时期的绘画联系起来,便可看出唐代三百余年间,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男子都非常流行这种装束。这种着装意识对唐代女子也产生了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唐代女子很喜欢穿一身典型男子服饰,跨马驰骋,从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国》和周的《挥扇仕女图》中,便可看到女子着男装后于秀美俏丽之中又别具一股英俊倜傥的风度。女着男装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极为罕见的,儒家认为“男女不通衣服”。女子着男人的衣服被认为是不守妇道,而在天宝年间妇女着男装已不少见,表明了汉代以来儒家礼教对妇女的桎梏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同时,这也表现出唐代女子对新奇事物有一种极大的热情,在服饰上追求变化与创新,能大胆地穿戴男装、胡服来充分表现自我。同时她们又在发髻和面妆上争奇斗妍,把一个大唐社会妆扮得艳丽无比。这是唐代国力强盛、开放、发达、文明、博大、自由的必然结果。唐代胡服面料和装饰图案具有中西合璧的纹饰特征。绣有希腊、罗马流行的忍冬纹,波斯的翼神兽、联珠纹,中西亚的骆驼、狮子等。唐代文化所吸收的外来优秀文化,大大丰富了服饰面料图案的种类,使服饰面料更具有时代气息及艺术感染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社会文化的高度发展,也体现了唐代服饰兼收并蓄的一大特点,同时唐代女子穿着胡服所展示出的矫健骁勇的阳刚之美,为本来绚丽的唐代妇女服饰又增添了一笔浓艳的色彩。唐代妇女服饰独步古今,服饰之绚丽多彩、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举世闻名。它是历代妇女服饰中的佼佼者。我们从中可以深深感到浓烈的民族精神和极度的开创性意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第一次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标志。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自由的时代精神,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唐代妇女服饰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及其精神的载体,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兼容性和独特性,仍是今天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创作的源泉。唐代女装演变迅速、表现性强。在唐代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女装的种类较多,最流行的有“襦裙服”、“胡服”、“女着男装”三种配套服饰。

唐代妇女服饰

穿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的贵妇(《簪花仕女图》局部)。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贵族妇女在庭院中散步、采花、捉蝶及戏犬时的情景。图中人物服饰,与其他唐人画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的装束。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

五代服饰

本图为穿襦裙、披帛的妇女(顾闳的《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南唐后主李煜统治时期,曾想擢用中书侍郎韩熙载为相,但听说韩熙载不闻政事,纵情声色,经常聚集声伎密友于家中夜宴。于是派当时的画院画师顾闳中窥视和默记宾客夜宴时的情景,然后绘成图稿呈给李煜。这幅画稿,就是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的《韩熙载夜宴图》。画面所绘的人物服饰及生活器具都比较真实,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情况。图中妇女服饰,也符合当时的实情,以短襦及长裙为主,也有圆领袍衫。腰间一般都用绦带系束,余下部分下垂,形似两条飘带。披帛较唐代狭窄,但长度有明显增加,长度大约在三至四米之间。

《簪花仕女图》局部顾闳的《韩熙载夜宴图》局部隋唐五代服饰

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十分美观。本图为梳宝髻、穿短襦长裙、披帛及翘头履的妇女(敦煌莫高窟唐代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壁画)。敦煌莫高窟唐代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壁画)。此图为敦煌莫高窟五代壁画,唐代贵族妇女,头簪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纱衣的里面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这是一种大胆的装束,从中也反映出当时妇女的思想开放。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此图为敦煌莫高窟五代壁画,头戴凤冠宝髻、金花簪蓖,珠宝颈链,大袖衫裙,披帛,圆头履的贵族妇女。

唐李重润墓石椁线刻官装妇女像复原图。图中女子的衣着,艳丽多彩,设计大胆,充分显现盛唐气魄。西安出土穿半臂低胸衣裙的唐代女俑。左图为隋唐戴高冠、穿大袖衫的唐代贵妇右图为隋唐穿翻领胡服及条纹裤的妇女隋代发式比较简单,变化较少,一般为平顶式,将发层层堆上,如帽子状。唐代初期仍有梳这种发式的,只是顶部不如隋代那样平整,已有高耸趋势,大多作成云朵型。到太宗时,发髻渐高,形式也日益丰富。隋唐妇女日常服饰,大多为襦、衫、袄、裙等。唐《捣练图》中的妇女,衣装宽松,显得体态丰满。中晚唐之际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如朝参、礼见及出嫁等。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图是回鹘装展示图,梳回鹘髻、戴金凤冠、穿回鹤装的晚唐贵妇及变体宝相花纹云头锦鞋回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即现在的维吾尔族的前身。在唐朝开元年间,回鹘曾一度是北方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回鹘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来往从未间断。回鹘族的服装,对汉族人民曾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在贵族妇女及宫廷妇女中间广为流行。回鹘装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阔的织金锦花边。穿着这种服装,通常都将头发挽成椎状的髻式,称“回鹘髻”。髻上另戴一顶缀满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缀凤鸟。两鬓一般还插有簪钗,耳边及颈项各佩许多精美的首饰。足穿翘头软锦鞋。唐代舞女服饰穿舞衣展示图及穿舞衣的妇女(陶俑)唐代舞蹈,有文、武之分。武舞又称“健舞”,文舞又称“软舞”,两种风格截然不同;前者威武激越,后者飘然若仙。胡舞大多属于前者,而传统的汉族舞蹈,则基本属于后者。两种不同的舞蹈,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服饰。总的看来,健舞的舞服以小袖为多,以便腾越旋转。而软舞的服装则多用大袖,以表现出婉转、舒展的姿态。隋唐时胡舞的一度风行对贞观、开元间胡服的普及,有一定的影响。图为张萱《唐后行从图》图中武则天戴珠宝凤冠,穿深青色交领右衽礼衣,红黑色领缘,饰日、月纹红绿相间条纹裤,腰系杂佩,红地金凤纹蔽膝,足穿饰金宝、珠的云有履,女官戴软巾长脚幞头,佩耳饰,脚穿黑靴。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魏晋-唐)大红和大紫本来是配色中的禁忌,但是禁忌在这款华服中被破解了周洁版的杨贵妃折枝花纹(范冰冰的瘦形杨贵妃)高难度的技巧——多色协调一般而言,色彩越多越容易落入俗套,对设计者的要求也越高范冰冰虽然演不象杨贵妃,但这片子的戏服倒的确漂亮网络版汉唐服饰的华贵黄金甲一场宫廷时装秀

张艺谋的巨作《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了一阵“金色旋风”。有人说电影不过是用满目金辉和遍地奢华对观众进行疲劳轰炸,但是《黄金甲》的服装真的艳俗不堪吗?历史依据PK“肉馒头”论,在服装史上,这种开放式的服装究竟有无历史依据呢?《满城尽带黄金甲》可算是中国电影界迄今为止最昂贵的一场视觉盛宴,影片中华丽夺目的服装与富丽堂皇的场景相得益彰,让人看得目眩神迷。其精致程度远甚于为西方人津津乐道的《埃及艳后》。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热映后,其片中女演员的束胸造型激发了众多女性的丰胸热潮。记者从北京各大商场了解到,近期塑身内衣销量都突然增加了起来,而许多商家也纷纷抓住热点大做文章。曾经打着“收腹紧背功效”的塑身衣也都将重点放在了“提胸”上,“黄金甲”丰满造型带动塑身衣热销,整形医院手术预约激增.电影给的另一个印象就是世故、传统、现代造型和艺术化视觉的和谐融合。无论是面料的印纹、图案,还是精湛的手工艺品、珠宝、发型和发饰,影片的服饰中都包含了许多令人称奇的中式元素。

宫廷奢侈令人惊叹,“《黄金甲》简直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东方古代奢侈品影视教科书。世界一流品牌都会在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如安娜苏的中国红和民族图案,LV的中国龙锦缎,甚至原样复制唐装设计等。假以时日,“中国特色”必将跳出仅仅只作为一种点缀元素的局限,而成为一股席卷全球时装界的东方热潮。

影片用刺目的金饰华服把现代观众带入了一个交织着阴谋和背叛的历史朝代。整个故事以五代十国为背景,这个时期的服饰基本沿袭了唐末制度。唐朝尚黄,因其近似土地之色,象征君权神授。所以,用金色作为主色调并无不妥。服装本身作用是侧重对气氛的渲染和对情节的推动,而非精准地反映史实。电影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服装设计的演变以及艺术的时代精神。多年来,中国虽以其服装生产、复制和精湛的工艺应用而闻名国际时尚界,但大多数的创意均来源于欧洲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不过,中国的时装艺术领域即将从复制阶段转入自主创意阶段,这点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集文化价值、时代精神、视觉效果、高尚品位于一体,符合国际化标准,并能体现设计师个人艺术思想的中国式设计风格将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就时尚趋势而言,电影伟大之处就在于影片中的服装很好地抓住了时尚形象的精髓,并将其升华,用艺术的方式展示了出来,在令服装切合电影主题的同时,又能完美地将古今时装艺术风尚完美融于一体。此举,必将引领全球掀起新一轮的中式时尚浪潮。东方旋风古为今用

“中国传统服装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世界各大品牌设计师的研究对象和灵感来源。来自中国本土的时装品牌更要把握这一机会。”质疑1宫女着装暴露

戏外考证唐仕女开放也会分场合

所有被采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