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斗争是不能避开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快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斗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崛起,故B项正确。答案:B2.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同等条约的哪一条款干脆相关()A.赔款2100万银元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1842年,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这促进了上海对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故C与题意相符;A与题干没有干脆关系;B、D出现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答案:C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样的做法()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卑视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同等的地位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D.反映了此条约的屈辱性解析:“照会”“申陈”等都是近代外交用语,“平行照会”使清王朝被迫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这些外交礼仪及用语的变更,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答案:C4.与鸦片斗争相比,中日甲午斗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更。在中日甲午斗争后所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更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D.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日甲午斗争前列强侵华以获得特权、倾销商品为主;甲午斗争后列强侵华以瓜分中国、输出资本为主。A、B、D三项不能体现新变更;C项是日本获得的新特权(其他国家也可以获得),实质上反映了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答案:C5.日本发动的侵华斗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意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须要C.阻挡英国力力独霸中国D.绽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解析: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斗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须要。答案:B6.右图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不同等条约的影印件(局部),这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日民族冲突上升为主要冲突解析:依据“19世纪末”“大日本帝国皇帝”等信息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影响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选B项;A项所述是《南京条约》的影响;C项所述是《辛丑条约》的影响;D项所述是华北事变的影响。答案:B7.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直言: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35000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富有。材料表明这一赔款()A.变更了日本财政拮据的现状B.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C.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D.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由“35000万日元”可知这是《马关条约》中中国给日本的赔款,这笔巨额财宝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富有”,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8.清朝进士李希圣曾记录:“……自联军之入城也,时掠取财物,而德兵尤横……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斗争()A.鸦片斗争 B.其次次鸦片斗争C.中日甲午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解析:由“联军”“德兵”“俄、英兵迭居颐和园”等信息可判定是八国联军侵华斗争。答案:D9.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爱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最精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清政府剧烈的主权意识D.说明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限制解析:由题干“侵略军以‘未按职分爱护外国人’等罪名……处斩……清政府官员”等信息可知,清政府正逐步成为洋人的朝廷,故B项正确。答案:B10.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这体现了美国()A.抵制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B.推行门户开放政策C.在国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D.重视发展美中关系解析:据材料“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可知,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故B项正确。答案:B11.“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的标记。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普遍认可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西方列强之首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的步骤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精确分析“新阶段”之“新”在何处。在此政策提出之前,美国在侵华政策上追随西方列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意味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有利于加快和扩大侵华的步骤,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政府非常得意,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重大的成功”。它“爱护了现在的利益,爱护了将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颠扑不破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A.该政策使帝国主义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同盟,使美国确立了盟主地位B.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可凭借其精致的产品抢占中国市场C.该政策阻挡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使美国既得到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谢D.该政策标记着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的有利影响,该政策的出台满意了美国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须要。A、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斗争后,每年约有五百箱鸦片流入英国,而运到中国的鸦片有两万箱,最终达到八万箱。年轻的格拉德斯就鸦片贸易曾发表过人道主义的言论,但这种言论被后来要求治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罪恶的呼声沉没了。材料二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斗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材料三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斗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究已起先,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贸易的“人道主义的言论”的出现说明白什么?(2)材料二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角度阐述鸦片斗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客观影响。解析:第(1)问,抓住关键信息“人道主义”,这表明当时西方社会的一些进步人士认为鸦片贸易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违反了人道主义。第(2)问,留意结合材料二中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第(3)问,抓住关键信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从文明史角度阐述即可。答案:(1)鸦片贸易在给西方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给中国人民带来严峻的损害,引起西方进步人士的怜悯。(2)他们认为这场斗争是为了爱护鸦片走私,是不道德的。(3)鸦片斗争冲击了中国传统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文明的演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重大事务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斗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同等条约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其次次鸦片斗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出兵侵扰中国台湾南部地区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斗争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斗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斗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19世纪90年头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斗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据《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头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列强相继发动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中法斗争、中日甲午斗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可知,列强侵华以斗争为主要手段;由列强发动斗争后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谋求利益可知,战后强迫签订不同等条约;由最初英法侵华到日本、再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侵略国家日益增多;由材料中列强不断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新疆、西藏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