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学概论第五章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内容本章内容提要系统与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5.1系统与信息系统5.1.1系统科学回顾1.系统的定义系统论的创始人之一,美国著名生物学家L.V.Bartalanffy指出,“系统是许多组成要素的综合体。”ANSI对系统的定义是:各种方法、过程或技术结合到一块,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作用,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描述性定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系统有一定的结构。系统有一定的功能,特别地,人造系统总有一定的目的性。5.1系统与信息系统2.系统的特征根据上述系统的含义可以得出系统具有以下特性。目的性(Purpose)整体性(Integrality)层次性(Hierarchy)相关性(Relationship)环境适应性(EnvironmentApplicability)5.1系统与信息系统3.系统的分类系统有各种形态,可以从不同角度将系统分类。按系统的起源分类,可以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分为三类: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物理系统。按系统功能来分类,分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按系统和外界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按系统内部结构分类,可以把系统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5.1系统与信息系统4.系统的基本观点系统的观点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人们在一些科学学科,尤其是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科学学科中,发现系统的一些固有性质与个别系统的特殊性无关,也就是说,若以传统的科学分类为基础研究,则无法发现和搞清楚系统的主要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Bartalanffy提出了一般系统的概念和系统理论,系统才逐渐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1954年一般系统理论促进协会成立,1957年《系统工程学》(H.Goode&R.E.Machol)一书出版。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有了充分实现的可能性。目前系统工程方法已渗入到一切领域。5.1系统与信息系统系统的观点是:系统必须用于特定目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并通过边界与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系统是动态的、发展的。5.1系统与信息系统5.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或系统方法论,SystemApproach,是研究系统工程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作为科学,它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以系统概念为主线,引用其他学科的一些理论、概念和思想而形成的多元目的科学;作为工程,它又具有和一般工程技术相同的特征。除此以外它还具有本身的特点。5.1系统与信息系统系统方法的要点主要有系统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的思想就是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考虑系统的一般特性和被研究对象的个性。数学的方法就是用定量技术即数学方法来研究系统,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运行模型,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再用到原来的系统中。计算机技术是指在计算机上用数学模型对现实系统进行模拟,以实现系统的最优化。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以系统方法为基础进行的。5.1系统与信息系统6.系统分析的原则明确系统的目的,了解系所要完成的任务区分系统与环境掌握系统的处理流程把握系统的分与合自顶向下进行研究注意系统的应变性5.1系统与信息系统7.系统论概览(百科全书)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由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on.Bertalanffy创立。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系统论的理论基础。1968年发表的专著GeneralSystem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Applications(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被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5.1系统与信息系统一般系统论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论所具有的基本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明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它也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SystemApproach直译为系统方法,也可译成系统论,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又可表示数学方法。Bertalanffy认为,使用Approach这样一个不太严格的词,正好表明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5.1系统与信息系统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工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5.1系统与信息系统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5.1系统与信息系统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研究问题,一般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来,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说明复杂事物。这种方法的着眼点在局部或要素,遵循的是单项因果决定论,虽然这是几百年来在特定范围内行之有效、人们最熟悉的思维方法。但是它不能如实地说明事的的整体性,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它只适应认识较为简单的事物,而不胜任于对复杂问题的研究。在现代科学的整体化和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在人类面临许多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参数众多的复杂问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系统论连同控制论、信息论等其他横断科学一起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人类的思维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5.1系统与信息系统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多年致力于系统工程的研究,十分重视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问题。他认为,系统科学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并列的一大门类科学。系统科学象自然科学一样也区分为系统的工程技术(包括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系统的技术科学(包括运筹学、控制论、巨系统理论、信息论);系统的基础科学(即系统学);系统观(即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部分,是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连接的桥梁四个层次)。《论系统工程》钱学森、李国志、王寿云著,1982首版。5.1系统与信息系统5.1.2信息系统的概念1.信息系统的定义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IS)是一个对组织内业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交换,以支持和改善组织的日常运作,满足管理人员解决问题而做出决策所需各种信息的系统。从技术角度看,信息系统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自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的信息,是一组通过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等基本活动以支持组织决策和经营管理的关联组件。从经营管理角度看,信息系统在组织和管理层次上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作出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信息系统不只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还是一个管理系统、社会系统,是一种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组织和管理的手段。5.1系统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收集(输入)、操作和存储(处理)、传播(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其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输入:捕获或收集来自组织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活动处理:将原始输入的数据转换或变换成更具有意义、更易用的形式。输出:将经过处理的信息传递给有关人员或用于生产活动中。反馈:反馈是一种用来改变输入、处理的输出。概括地说,信息系统是一种接受数据资源作为输入并将其加工成信息产品作为输出的系统。5.1系统与信息系统广义理解的信息系统:各种处理信息的系统。狭义理解的信息系统:仅指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系统。将信息系统定义为: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检索、传输,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这个概念更接近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信息系统的存在,它可以是建立在手工基础上的(人基信息系统),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机基信息系统)。现代信息系统概念多指狭义的基于计算机、通讯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且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导致了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产生。5.1系统与信息系统2.信息系统的功能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6个基本方面: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传输、维护和提供服务。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就是把分布在各部门、各处、各点的有关信息收集起来,即录下其数据,集中起来转化成信息系统所需的形式。数据的处理:即将数据加工转换为有用的信息。数据的存储5.1系统与信息系统数据的管理:数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事先规定好应采集数据的种类、名称、代码、地点、所用设备、数据格式、采集时间、送到何处、规定好应存储数据的存储介质、逻辑组织方式、访问权限、规定好以何种方式将何种信息传输给何人,数据保存年限等等。数据的检索数据的传输:数据处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不一定是在同一个地点进行,所以,数据需要经过传输,送到指定的地方去。5.1系统与信息系统3.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各种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某个目标为目的,由信息资源处理模型支持的,由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与网络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人员、规章制度等所组成的信息处理统一体。计算机硬件设备:用来进行输入、处理、输出活动的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软件:由程序和文档组成,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数据库:数据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对于数据库的操作需要有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VFP、Access、SQLServer、Oracle等。5.1系统与信息系统远程通信与网络: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广域网结构、通信与服务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等。人员: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人员应包括系统分析员、企业领导、业务管理人员、程序员、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人员、数据录入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措施。包括日常运行保障制度、系统安全制度、应急预案等。5.1系统与信息系统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应包括下列系统要素:输入:来自于组织内部或社会环境中的数据和信息被送入系统之中。处理:信息处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人员把数据和信息进行形式、内容上的转换。输出:按照系统设计目标形成输出。作业信息系统完成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完成办公室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管理报告,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存储:将数据、信息和分析与决策模型储存起来以便检索与处理。控制:使用信息资源管理职能监督并调节信息系统的性能,以便获得最佳效益与效率。5.1系统与信息系统用于信息处理的计算机与信息系统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计算机仅仅是信息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只提供了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功能。信息系统的许多工作,诸如输入数据或使用系统的输出结果等还需要作为计算机用户的人来完成。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共同构成了一个组合系统。所以,准确地说,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机系统。5.1系统与信息系统4.诺兰模型美国哈佛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家R.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诺兰模型指出,信息系统的发展大体上经过6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初装:安装第一台计算机作为标志。扩展:由于第一台计算机取得应用效果,决定增加计算机,使应用扩展。控制:扩展的结果使机器越来越多,许多低水平信息系统重复开发。由于缺乏标准化、信息不能共享,使用上造成混乱等现象,于是对信息系统的增长开始控制。整体化:控制的结果是从全局出发,由分散到一体化。5.1系统与信息系统数据管理:一体化的结果产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数据库,各子系统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互相共享数据。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趋于成熟,信息成为资源,此时各部门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支持组织的目标,信息系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5.1系统与信息系统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前三个阶段可以称为计算机时代的信息系统,而后三个时代则可称为信息时代的信息系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的深入,许多组织的信息系统已经发展到转折点,面临着要从计算机(数据处理)时代转入信息(信息管理)时代的挑战。成功地实现这一转变关键就是要把重点或重心从技术转向管理。诺兰模型代表了典型的美国式研究风格,重视经验研究。它是第一个有世界影响的信息系统进展模型,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内容。5.2计算机信息系统5.2.1信息系统的层次因为组织内部有不同的部门和管理层次,各个层次关注的问题又有所不同,所以组织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信息系统。一个单一的系统不可能为组织提供它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一个组织通常分为四个层次:操作层、知识层、管理层和战略层。不同层运行不同的系统。通常执行(支持)系统运行在战略层,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运行在管理层,知识工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行在知识层,而事务处理系统运行在操作层,如表所示。5.2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层次5.2计算机信息系统5.2.2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ProcessingSystems,TPS)所谓事务是指所有与企业有关的交易,如对员工的报酬支付、对顾客的销售、向供应商付款等。所谓事务处理系统,是指使用计算机来输入、处理、输出企业的各种日常交易活动的集合。1950~60年代出现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是用计算机代替以往人工进行事务性数据处理的系统,所以也有人称其为事务处理系统(TPS)。TPS是信息系统最初级的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形式,面对的是高度结构化的管理问题。它是以提高效率为目的,为计算机在信息管理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是企业其他类型信息系统的信息产生器。5.2计算机信息系统TPS是面向数据的,对日常往来的数据进行常规的处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例行事务工作的效率。TPS特点:与外界环境进行最直接的、最基本的信息交换,接受环境的输入,向外输出信息。TPS是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信息提供者,TPS可跟踪企业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只有在TPS中既可得到企业运行的实时信息,又可得到企业过去长期的记录。5.2计算机信息系统5.2.3知识工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KnowledgeWorkSystems&OfficeAutomationSystems,KWS&OAS)知识工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工作于企业的知识层。办公自动化是1970年代末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处理办公业务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办公设备为主的系统。办公室是信息资源的主要形成地。办公自动化应该具备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声音处理和网络化等基本功能。OAS面向非结构化的管理问题。其目的是尽可能利用信息资源和现代设备,提高办公效率。5.2计算机信息系统OAS分类:在办公室中工作的有三种人,即文书、专家和管理人员。根据支持对象的不同,办公室自动化系统中可使用两种支持系统:文书处理支持系统:支持文书工作的系统。用在文字处理、文件管理、文书传递等方面。知识工作支持系统:支持专家和管理人员的系统。知识工作系统主要用在辅助工程设计、图形设计和工程管理等方面。5.2计算机信息系统5.2.4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MIS)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在事务处理系统的基础上于19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结构化问题的求解。MIS是为实现整体管理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化综合处理,并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它输入与管理有关的信息,输出供管理人员使用的信息,用以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其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价值。MIS是一个服务于管理层的信息系统,具有规划、控制和决策功能,并提供所需的汇总和报表处理程序。5.2计算机信息系统EDPS与MIS:如果说事务处理系统是面向数据,以数据处理为核心,那么管理信息系统则是面向信息,以生成有用信息为核心。如果说事务处理系统是针对某一种职能,那么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各个职能部门,涉及综合职能。MIS的特点是所处理的信息是面向企业内部、已发生的数据,信息的需求是稳定和已知的,但由于所使用的数学模型较为简单,分析能力不强。对于复杂多变环境中组织所面临的许多决策问题,MIS无法给予人们所期望的支持。5.2计算机信息系统5.2.5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s,DSS)决策(decisionmaking)可以定义为一种评估和取舍执行方案的过程。决策是所有管理活动的根本。——“决策决定命运”决策的结构化程度:是指对某一决策问题的决策过程、决策环境和规律,能否用明确的语言(数学的或逻辑学的、形式的或非形式的、定量的或定性的)给予说明或描述的清晰程度或准确程度。按照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把决策问题分成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三种类型。5.2计算机信息系统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问题的目标与决策元素的关系结构很确定,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尽管决策者可以选择决策规则与评估标准,但不需要个别决策者主观的判断。因此任何理性决策者在相同的情境下所做的最佳决策都应当相同。完全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可能有绝对客观的答案。例:应用运筹学方法等求解资源优化问题。5.2计算机信息系统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问题的决策元素的关系结构因人因时而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规则与评估标准受到决策者主观因素(学识、经验、直觉、判断力、洞察力、个人偏好和决策风格等)的影响,通常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够做真正的决定。例:产品广告方案选择。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是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的决策问题,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问题的结果相较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有客观的答案,一般情况下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例:招聘人员;经费预算。5.2计算机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SS)是1970年代初期在MIS基础上针对其对决策支持的缺陷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系统。它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它的进步在于将信息系统的注意力转向高层管理决策者,并相应引入外部信息,以及强调人机交互和用户友好。它是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信息系统,其特点是重点在“支持”而非决策工作的自动化。管理和决策的主体是人,计算机只是辅助设备。5.2计算机信息系统广义地说,DSS是以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和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经济数学方法为手段,主要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中高级决策活动的一种人机交互系统。狭义地说,DSS是帮助决策者利用数据、模型、知识推理等去解决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以下的特征:面向决策者具备较强分析能力支持最优化、满意性和启发式的方法强调DSS支持的作用,是“支持”而不是代替5.2计算机信息系统模型和用户共同驱动强调交互式的处理方式应用推理规则MIS与DSS的比较:MIS侧重于管理;DSS侧重于决策。MIS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而DSS的目标是追求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益。5.2计算机信息系统5.2.6经理支持系统(ExecutiveInformationSystems,EIS)经理支持系统是服务于组织的战略层,通过先进的图形技术和通讯技术帮助高层管理人员解决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并由高层管理人员亲自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EIS除了需要从组织内部MIS和DSS中抽取概括性数据外,还必须使用大量的外部环境中的数据。5.2计算机信息系统5.2.7ES、IRM与SIS专家系统(ES)是用于处理那些通常需要经验和专门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的信息系统。它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专家知识及知识推理等技术来理解与求解问题的知识系统。现有的专家系统可以是专门针对一个领域的特定问题的专用系统,也可以是一种通用性的开发工具,供使用者自己开发特定的系统。1980年代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IRM),反映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变化。5.2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和竞争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以增强竞争实力、获得竞争优势,一种体现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SIS)迅速兴起。SIS是对组织内外信息资源的战略应用系统。各类信息系统的关系:组织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TPS直接与外界进行最基础的数据交换,是企业内基本运行数据的直接输入,TPS是组织中其他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EIS则是下层信息的接受者,其他类型的系统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的信息交换。服务于不同功能领域的信息系统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换。5.3管理信息系统5.3.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早在1970年,美国管理学学者WalterT.Kennevan给管理信息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很明显,这个定义是出自管理的,而不是出自计算机的。它强调了用信息支持决策,但没有强调应用模型。5.3管理信息系统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Gordon.B.Davis给出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它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在于高、中、低三个层次(即决策层、管理层和运行层)上支持管理活动。5.3管理信息系统国内学者指出,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管理,它不只是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这个定义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这意味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必须由人和机器协同来执行。人员包括高层决策人员、中层职能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机器包含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各种办公机械及通讯设备。5.3管理信息系统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只能部分代替人的工作,而不能代替人的创造性劳动。不能因为强调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而忽视大量存在的以人工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人、硬件、软件和数据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四种基本资源。简要地说,可以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5.3管理信息系统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处理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19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数据库技术日渐成熟,软件工程方法日趋改进,管理信息系统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类系统。5.3管理信息系统网基信息系统20世纪末以来,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基础网络的建设,使信息系统快速地朝网络化方向迈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对内通过企业内联网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对外通过企业外联网和国际互联网进行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这个阶段网络对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将这一阶段称为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简称网基信息系统。ISO的定义:MIS是一个由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管理科学和人组成的综合性系统,它能为组织机构的运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支持。5.3管理信息系统5.3.2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的混合体。当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相互独立的时候,它们解决的是各自领域的问题,组织管理可以不用信息技术支持,而信息技术也可以不用在管理方面,这时它们的关系是分离的。但是当人们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将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后,就产生了管理信息系统这一新的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属于系统科学的范畴。因为管理信息系统是涉及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的人—机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来建设和管理。5.3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从诞生到发展都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分不开,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又区别于信息技术本身的计算机、通讯、电子等学科。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科学的确有关系,但是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则是管理科学的延伸而不是计算机科学的延伸。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一个系统,其次是一个信息系统,再次是一个用于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是:组织管理理论、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方法。(清华大学候炳辉)现代科学管理就是把管理过程数量化,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目的。这是现代化管理的标志。5.3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复旦大学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理论、方法和技术都是在实际研制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主要以单项业务子系统为主,其特点是单纯以减轻人的重复劳动,提高处理效率。从70年代初开始,管理信息系统从处理事务型子系统为主逐步转向处理控制型子系统为主,这时期主要采用的是计算机集中处理。进入80年代以后,管理信息系统进入成熟阶段,其特点是在大量收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引入决策机制,应用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大量应用以微型机为主的计算机网络,采用数据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5.3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入。将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技术工程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信息系统建设的困难不仅来自技术方面,还来自企业内外环境。人们一个通常的误解是,把信息系统看作是计算机技术在某个组织的应用,认为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技术过程。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人文因素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影响。5.3管理信息系统5.3.3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平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功能上都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组织信息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利用一些新的信息技术平台,而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及其迅速发展为此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内联网Intranet技术出现,促进了网络环境下的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Intranet是一种新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与交换的基础设施。它不仅是企业内部信息发布系统,而且是企业内部业务运转系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变革的方向应该是开发基于内联网的新型的管理信息系统。5.3管理信息系统客户机/服务器(C/S)流行的网络结构,成为MIS应用环境中体系结构的首选。客户机/服务器的体系结构,首先在逻辑上将应用工作划分为前端用户界面和后台数据库访问两部分。前者称为客户,后者称为服务器,两者之间相互通信。虽然两者都是连接在网络上,但各自承担并完成各自的功能。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要求应用程序分成两个或多个独立的部分来书写,他们将分别安装并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但操作起来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独立的应用一样。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比较容易扩充。但编写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处理功能分开的软件仍是一件困难的事。5.3管理信息系统Intranet是对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继承和发展。Intranet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把服务器分解为两个,一个是数据库服务器,另一个是Web(站点)服务器,把原来的两层结构——客户机/服务器,发展为三层结构——客户机(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这种结构在硬件软件环境发生变化时的适应能力比客户机/服务器的两层结构更强。B/S结构的快速发展。5.3管理信息系统特点与优势:Intranet深受企业的关注和青睐,其原因之一就是它与Internet有所不同,它只为一个组织内部专有,对网络的访问完全在企业的控制之下,外部用户不能通过Internet对它进行访问。另外,Intranet所有应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都已经在Internet的实际运行中经受了考验。Intranet技术的应用为MIS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其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之中。同时也带来一些令企业担忧的问题。其中的首要问题就是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安全性。5.3管理信息系统防火墙及安全技术:随着Intranet技术的普及,出现在网络上的企业、公司数据遭窃或遭破坏现象日趋严重。防火墙就是针对Intranet网络特点而建立的对外部入侵者的防范措施。与Internet连接后,Intranet通常利用防火墙技术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以保护内部信息,防止外部侵入。从发展趋势来看,Extranet将逐渐成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技术框架的主流。Extranet是以简单形式扩展Intranet的更安全、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法。它不限于企业内部成员,而是可以延伸到企业之外,特别是包括那些想与之建立联系的供应商和客户。Extranet可以作为公用的Internet和专用的Intranet之间的桥梁。5.3管理信息系统在网络应用的发展史上,Internet、Intranet分别被喻为第一、第二次冲击波,而Extranet则被视为第三次冲击波。Internet是面向非特定用户的开放的服务与商业网络。Intranet则利用因特网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的功能整合,是企业内部的Internet。Extranet的出现,是对前二者功能上的补充。它的服务对象既不限于企业内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也不像Internet那样不加区分地对全社会所有成员开发,而是有选择地扩大到与本企业相关联的商家和顾客。Extranet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或专线连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而形成一个专用网。5.3管理信息系统Intranet主要实现企业内部间信息流的共享,提高企业内部工作效率,增强竞争优势。Extranet则根据企业经营需要将信息网络延伸到了特定的厂家与客户之间,改善了经营状况和服务质量。Internet则是面向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宣传企业形象,争取更多的商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WWW的信息系统大大扩展了信息系统收集、处理与提供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给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应用范围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以因特网技术为主要支柱的内联网和外联网已经为许多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了新的运行环境,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将推动企业信息化以至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5.3管理信息系统5.3.4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是给从事管理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提供所需信息的系统。对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就是将传统的管理活动记录作为数据,经由管理信息系统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转变为指导管理活动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硬件结构与软件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主要是指单机设备(配置)和网络设备(方案)。其软件结构是指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和管理应用软件。5.3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有不同的类型,包括情报检索系统、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些共同之处,可以进行一些一般性讨论。以下是信息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功能。1.收集信息的子系统。这是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活动的起点。任何信息系统,如果没有实际的信息,那么它的功能再强,也没有任何实际用处。通常可以把信息的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业务信息系统常涉及原始信息收集,而其他几种信息系统主要涉及二次信息收集。5.3管理信息系统2.存储信息的子系统。通常体现为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就是保证已得到的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在各类信息系统中,存储的要求是不同的。业务信息系统中,要求存储的信息格式比较简单,存储时间比较短。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信息格式比较复杂,存储的时间也较长。5.3管理信息系统3.加工信息的子系统。一般来说,系统总需要对已经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某种加工,以便得到某些更加符合需要或更加反映本质的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通常可分为数值运算和非数值数据处理两大类。在各类信息系统中,决策支持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要求处于较高水平,这是由于管理决策常常要用到一些相当复杂的加工方法。管理信息系统也要用到各种类型的算法,但是往往以比较固定的方式使用,因此处理起来比较容易。业务信息系统与办公信息系统所使用的加工方法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频繁,对加工速度有较高要求。5.3管理信息系统4.传递信息的子系统。信息传递是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能。实际上,信息传递与信息存储常常是密切相联的。它的功能在于完成对系统外的信息交流、系统内的上报和下达等传递工作。信息传递需求比较突出的是业务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情报检索系统。5.3管理信息系统5.提供信息的子系统。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是用户。它的功能在于向信息的最终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服务。提供信息的手段是信息系统与管理者的接口或界面。从需要向用户提供的信息来看,决策支持系统的复杂程度及灵活性要求比较高,而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倾向于提供固定的例行信息服务,对它们而言,信息提供方式的简明易用十分重要。5.4信息系统进展1.战略信息系统SIS,StrategicInformationSystems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普及,人们不仅注意组织内部的信息处理,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手段日益完善,组织所处的环境正在不断地变化,如何使用信息系统获得战略上的优势现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焦点。战略信息系统(SIS)就是为企业组织获得竞争优势这一目的服务的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前沿。概括地说,SIS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或体现企业组织的竞争战略和计划,使企业组织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的系统。5.4信息系统进展从字面上理解,战略信息系统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信息系统”,一个是“战略”。“信息系统”:SIS以建立各种信息系统的方式来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些信息系统可以是事务处理系统(TP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也可以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各种形式。“战略”:这些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是战略性的,它能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能够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形成协同效应。5.4信息系统进展1988年,C.Wiseman给出SIS一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一个成功的战略信息系统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战略信息系统是通过生成新产品和服务,改变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或者通过改变企业内部的运作方式,以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信息系统”。5.4信息系统进展一个战略信息系统必须至少具备三个特点:系统连接多个实体,能给这些实体带来直接效益,并促进竞争。“连接多个实体”的特征将战略信息系统限定为特定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如跨组织信息系统(InterOrganizationSystem,IOS)。系统能带来明显的效益,这种效益并不一定是战略性的。系统能影响企业间的竞争,可能会给行业以及产业结构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5.4信息系统进展SIS首先建立在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认识的基础上,是从战略高度考察和运用信息系统的直接产物。它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组织目标和竞争战略的配合与联系,系统有效运用的前提是作为系统运用主体的管理者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信息系统的深刻含义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有力而持久的竞争优势。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观念转变是SIS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最重要区别之一。如果说,数据处理系统是通过利用信息的过程自动化来提高作业效率,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满足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来提供管理效益,那么,战略信息系统是通过改变经营的特征或行为来提高和保持企业组织持久的竞争能力。5.4信息系统进展因此可以认为,SIS是一种从企业组织竞争战略的高度出发,通过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企业组织竞争实力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组织战略管理和信息系统的整体配合和有机协调的体现。从效率效益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来看:SIS要靠好的数据处理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获得合适的信息;战略应用必须重视数据处理和管理信息。从本质上看,SIS对决策提供了更大的影响力。5.4信息系统进展传统观念认为,信息系统就是保证如何向决策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因而信息资源的作用也仅局限于决策支持的辅助作用。SIS与传统信息系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信息资源认识和应用上。凡是从战略决策需要出发,能够为组织创造竞争优势或抵消对手竞争优势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都是SIS的活动。SIS的立足点是企业组织竞争的需要。为适应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其结构和功能应当灵活多变,是通过网络联结起来的“虚拟信息系统”。5.4信息系统进展SIS的战略作用概括:新产品、新服务的战略支持;市场开拓的战略支持;上下游关系的战略支持;支持成本降低等。从战略信息系统的特点可以看出,并非任何用于管理的信息系统都能称得上是战略信息系统,只有当信息系统能直接支持或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并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或削弱了竞争对手的优势时,才能认为该信息系统是战略信息系统。5.4信息系统进展案例:一个企业成本结构中,库存成本占有较大的比重。企业决定实施低成本的竞争战略,建立了一套“库存管理及控制系统”。如果这套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则该系统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经营战略,并为企业赢得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可以认为该系统是一个SIS;而如果该系统的应用没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尽管该系统的建立是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不能说该系统是一个SIS;同样,若这套“库存管理及控制系统”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为企业带来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但如果企业并不实施低成本的竞争战略,同时也并不打算因该信息系统的成功而转向采用低成本的战略,则也不能认为该信息系统是SIS。5.4信息系统进展SIS是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也是组织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可以预料,在国内国际各类企业组织的市场竞争战略中,SIS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4信息系统进展2.因特网商务系统IBSIBS是一种商业业务信息处理系统,企业利用它可以和客户及供应商完成各种商业活动,它依赖于因特网的发展并建立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IBS的基本构成包括基础设施(由计算机、网络互联设备和相应的软件平台组成IBS的运行环境)、应用系统(该部分是基于以上运行平台的企业商务处理系统)、数据库(包含了与企业商务活动有关的产品、资本、销售、生产、人力资源等各种管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数据)。5.4信息系统进展为了满足企业在因特网上进行商务活动的需要,IBS至少应该包含这样几个子系统:金融、市场行情查询子系统;产品研究开发及生产准备子系统;原材料采购子系统;自动订货子系统;企业形象广告子系统;产品售后服务子系统;产品全球分销子系统;电子财务结算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5.4信息系统进展IBS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要完成该系统的建设,从外部条件看,需要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配套、信息网络传输安全的保证、电子金融系统的完善等;从组织的内部条件看,IBS的建设应该考虑到其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尽量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以使信息资产得到保护和增值。5.4信息系统进展3.集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传统的DSS由数据库、模型库和人机会话部件构成。人机会话部件负责接受用户的各种要求,并通过它向用户提供各种决策信息;数据库用来组织存储和管理维护大量与决策有关的内外部数据;模型库提供大量的、供决策进行决策分析的模型,通过它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能供决策判断的信息。5.4信息系统进展在实际应用中,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分为专用决策支持系统和通用决策支持系统两种类型。专用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应用于某一类具体问题的决策过程中,比如生产决策、财务决策、营销决策等等,这类问题通常有明确的目标,所用的模型都是为了解决其具体问题而制定的特殊模型,系统中的数据库也都是专用数据库。通用决策支持系统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们应用从内部和外部数据源获得的数据,通过各种有一定代表性的模型,处理不同具体内容的决策问题,并且为用户提供十分方便的接口。5.4信息系统进展DSS能较显著地提高组织高层领导决策的有效性,但它们是面向个人的,即决策的支持只局限于单个决策者。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在更广泛的空间内与不固定的时刻进行群体决策成了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DSS为人们解决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DSS重点还在于模型的定量计算,人机对话方式限制了DSS的应用效果。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是在传统DSS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系统(ES)而形成的。5.4信息系统进展4.CIMS,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比MIS功能更强,覆盖面更广。它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企业活动全过程中的各个功能子系统进行集成,其内涵涉及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企业生产的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功能构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是整个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过程。5.4信息系统进展CIMS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综合生产过程中信息流和物流的运动,集市场研究、生产决策、经营管理、设计制造与销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使企业走向高度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技术与组织方式。系统有机集成了计算机辅助管理(MI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CAPP)和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等。5.4信息系统进展由此,CIMS通俗的解释是,用计算机通过信息集成实现现代化的生产制造,以求得企业的总体效益。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各种功能的协调。CIMS一般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功能子系统和两个支撑子系统:工程设计自动化子系统、管理信息子系统、生产制造子系统、质量保证子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CIMS的核心在于集成。是将原来没有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单元组成紧密联系的、有一定新功能的系统。5.4信息系统进展CIMS的基础和难点也是集成,其中信息的集成是关键。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出现,为CIMS环境下的各个分系统之间的集成带来了新的平台和集成框架。PDM将计算机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孤岛集成在一起,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为实现企业全局的信息的集成提供了信息传递的平台和管理沟通的桥梁。PDM有机地组织与产品有关的全部数据,保证了信息的惟一性和一致性,使得“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给正确的人”真正成为可能。5.4信息系统进展总之,CIMS是管理信息自动化和生产过程信息化的结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将利用已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管理和通信等所有现代化技术,将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已超越了制造的范畴,其目的是增强全企业的协同作用,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此,有人建议在叙述上采用“信息系统集成”或“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的术语替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5.5信息系统开发1.概述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工程的观点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系统目标必须准确反映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系统开发的决策机构应该由组织的主要领导负责,各个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参与。系统规划是全面的长期的计划,必须把它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5.5信息系统开发2.系统的开发步骤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系统委员会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5.5信息系统开发(1)系统规划阶段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组织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在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落实到系统任务书。5.5信息系统开发(2)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一步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5.5信息系统开发(3)系统设计阶段如果说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回答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做”。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个阶段又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主要包括模块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等内容。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和工作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它是系统实施阶段的指导性文件。5.5信息系统开发(4)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以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系统设计说明书为依据,编制可在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代码,建立文件和数据库等,测试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使系统设计的物理模型付诸实现。这个阶段的任务具体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系统测试,人员培训,数据转换,试运行与转换等。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度报告。这个阶段提交的文档包括使用说明书、技术手册等。5.5信息系统开发(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系统交付使用以后,研制工作即告结束。但是信息系统不同于其他产品,它不是“一劳永逸”的最终产品。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根据一定的要求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系统的初步验收(包括设备和主体功能)可以在系统交付运行后进行。在系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例如半年),对系统的运行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充分的观察后,再进行系统的最终鉴定,提供系统评价报告。这个阶段需要实时维护系统运行记录,登记系统运行日志。5.5信息系统开发3.系统开发人员的组织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它的开发需要一支由各种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开发人员队伍。所以,信息系统的开发首先要做好人员的组织工作。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年代,信息系统的作用还十分有限,那时的信息系统部门主要是由程序员组成,他们是一些经过专门训练的、负责编写计算机软件指令的专业技术人员。而现今在大多数信息系统部门中,系统分析员的比例正在大幅度增长。系统分析员承担着信息系统部门与组织中其他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组织中的管理问题及需求转变为信息需求和系统需求。5.5信息系统开发系统人员的协同工作关系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应用程序员系统操作员网络工程师系统用户计算机系统5.5信息系统开发(1)系统用户系统用户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参与者和最终使用者,是最基本的管理需求者和信息需求者。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所接受。(2)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是实际系统开发的业务领导者和组织者。系统分析员负责分析用户的业务需求,设计计算机解决方案。系统分析员的在用户和系统开发其他人员之间起着桥梁和接口作用,是系统开发的核心人员。5.5信息系统开发(3)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协同用户和系统分析员创建含有信息系统所需数据和信息的数据库。数据库建立后,数据库管理员还要经常性地管理和维护数据库。(4)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同系统分析员和用户一道建立将各种计算机资源连接在一起构成数据通讯网络。网络工程师需同时具备计算机领域和通讯领域的专业技能。(5)应用程序员应用程序员根据系统分析员设计的系统模块具体编写和实现计算机程序。5.5信息系统开发(6)系统操作员系统操作员负责操作计算机系统。一般是由各业务管理部门抽调的熟悉业务管理的人员,负责各个子系统的日常操作。常见的问题:“项目主持人”: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专业技术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的过程。它不仅是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而且是组织内的全体人员都应当高度关注的问题。组织与协调工作可以通过一个项目领导小组来实现。有充分理由要求这个领导小组的组长要由企业或组织的高层领导来担任,由这个小组组织各类开发人员从事系统开发工作,并负责协调用户之间(部门之间)、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开发人员之间的各种关系。5.5信息系统开发“谁的系统”:一般人可能会认为,信息系统是由信息系统的分析人员、设计人员、编程人员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技术专家开发的,他们在整个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些信息系统的技术专家习惯上将信息系统称为“我的系统”。但是,信息系统是由用户使用的。从信息系统技术专家的角度和从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看信息系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从信息技术的采纳和实现角度看,信息系统从设计到表现和参与开发的信息技术专家具有极大的相关性。但从系统的实现目标和效果看,信息系统更应该是用户的系统。5.5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服从”:技术方案必须服从并实现组织内认可的管理流程,不管从表面上看流程是多么的不合理。“谁说话算数”:组织内业务人员对业务流程和目标的理解不一致时,技术专家应置身度外。“烂尾楼”:信息系统从交付使用到项目完成有一个相当长的验收期。所谓信息系统的“烂尾楼”工程通常是在这个期间。除了典型的资金问题外,验收期过长与组织协调问题密切相关。。。。5.5信息系统开发4.信息系统开发方式我国早期的信息系统开发主要采用用户自主开发方式以及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的方式。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系统的组织与开发方式呈现多样化。大致可以分为外购软件包、委托开发、合作开发、自行开发、系统外包等主要形式。外购软件包:随着软件开发思想的进步和开发工具的不断改良,现代产品化的软件包具有相当好的展开性。但软件包比较适用于所有组织中比较通用的一些需求,而非为某一个组织量身定做。全部采用外购现成商品化软件的方式仅适用于小型单位和单个系统。5.5信息系统开发委托开发:用户企业或组织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完整地承包出去,委托专业性公司或科研机构进行开发,委托方直接拿“成品”。委托方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配备精干的业务人员以及计算机人员参加,为系统今后的运行和维护做好准备。此种方式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开发单位(受委托方)的选择。合作开发:合作开发是由用户与其他专业性的技术开发单位协作,共同完成开发任务。一般是由用户组织负责开发投资,开发小组由双方联合组成。这样可以利用企业业务优势与合作方信息技术优势彼此互补的有利条件,开发出适宜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应用系统。5.5信息系统开发自行开发:对于生产规模较大,本身技术力量较雄厚的企业,多采用自行开发方式。它可以得到较为适合本企业实际应用的系统。并能在开发的过程当中,培养和锻炼自身的信息管理队伍。系统外包:随着软件开发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出现了不少专门从事软件编制、系统开发、系统运行维护的专业公司。企业组织可以利用外部专门提供信息系统建立和维护的公司,来构建运行信息系统。系统外包派生了很多典型业务,如服务器托管、系统托管、维护人员托管等等。5.5信息系统开发信息工程监理制度:项目监理制是国际上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和进度的一种通行惯例。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由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科技含量高,所涉及的领域宽广;而且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很多业主单位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不多,自身缺乏对信息系统工程的控制能力,这就使得业主和承建方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难保证工程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专业的第三方监理单位对信息系统工程进行监理成为迫切要求。前信息产业部相继发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5.5信息系统开发5.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从开发到集成(1)初期60年代,由于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依,每个程序员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代码,未曾建立文档规范,这就使得系统的程序很难被其他人读懂,后期的维护也很困难,于是人们开始注意研究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和工具。(2)结构化方法70年代,出现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它把系统的开发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并且规定在每一阶段完成固定的工作,利用完整的开发文档记录整个开发工作,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开发过程的管理。5.5信息系统开发结构化方法又称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用于开发信息需求比较明确的大、中型系统,也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程化方法。结构化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将开发过程视为一个生命周期,也即相互连接的几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文档。上一个阶段的文档就是下一个阶段工作的依据。它使用结构化、模块化方法,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最后利用自底向上、逐步实现的方式完成系统实施。5.5信息系统开发(3)原型法80年代初,友好的语言和自动化编程工具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原型法从原理到流程十分清晰。开发周期短、应变能力强是它的主要特点。作为一种基于模拟的实用的开发方法,原型法适用于开发中小型信息系统。特别是当需求不能完全确定时,原型法更为实用。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假定系统的使用者缺乏计算机技术知识背景,开发者和使用者在讨论系统时存在着许多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和用户合作无疑非常困难。因此,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开发者基于和用户的交谈,得到对于系统的基本认识后,采用高效率的开发工具,构筑一个能够反映系统特色的原型系统。通过对原型系统的不断完善,最后达到系统的设计目标。5.5信息系统开发(4)面向对象的方法80年代中期开始,面向对象逐渐成为主流的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法学这种认识方法将客观世界看成是由许许多多不同对象构成的,每一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内部状态,不同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和通讯构成了完整的客观世界。面向对象亦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从组织结构模型化客观世界,将对象作为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核心或主体,把整个问题域抽象成为相互通讯的一组对象集合,并引用科学方法论中的分类思想,将相似或相近的一组对象聚合成类,采用各种手段将相似的类组织起来,实现问题空间到解空间的映射。5.5信息系统开发面向对象方法把数据和操作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对象,通过对象的定义、操纵来实现系统。与面向对象的方法比较,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基本上可以认为是面向数据或面向过程的。从宏观层面看,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包括分析、设计、实现以及测试等四大阶段,遵循反复累增的生命周期。阶段性分解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法相似,但各阶段所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描述方法却有极大区别。从微观层面上看,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是指每一宏观阶段中标识对象,确定对象的属性,定义对象的服务,以及确定对象间关系等几个步骤。5.5信息系统开发*反复累增的生命周期目标系统类库需求总体设计分析设计簇一簇二簇三设计实现t时间运行维护分析设计t时间5.5信息系统开发面向对象分析OOA基本任务:找出并规定一组根据系统的各项要求而行动和相互作用的问题领域的对象,依据这些对象及其关系建立问题域模型。基本步骤:问题域陈述识别对象/类 识别对象的准则: 搜寻准则判别准则检验准则确定对象的属性确定对象的服务确定对象/类的关系5.5信息系统开发面向对象设计OOD基本任务配置分析阶段确定出来的对象和类;实现系统功能;建立系统体系结构。基本步骤:识别接口对象和控制对象:确认接口对象/类的准则;控制对象的识别;确定实体对象、接口对象和控制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系统结构设计;结构框架内各个子系统的详细设计。5.5信息系统开发面向对象的系统实现编码语言的选择;面向对象应用程序框架的构建;面向对象应用程序编写;构建出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平台。5.5信息系统开发关于面向对象方法已有很多成功的研究,最著名的有:GradyBooch方法,JamesRumbaugh的OMT(对象模型技术),IvarJacobson的OOSE(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这几种方法虽然基本思路相同,但仍有不少差异,为实际的软件开发和应用带来诸多不便。由RATIONAL软件公司发起,从1995年开始,先是Booch和Rumbaugh合作,后来Jacobson加盟,共同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建模语言UML,并得到很多软件公司的支持,逐渐成为面向对象方法的一个事实上的标准。5.5信息系统开发(5)系统集成的方法传统的信息系统多为使用某一家软件公司开发生产的产品或使用某个专用的软件系统,但随着系统的复杂化、大型化、网络化,这种传统的系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现在,越来越多的情况是:以适合用户的需要为原则,使用多个厂家的产品,进行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就是根据应用的需要,将硬件平台、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及应用软件等组织成能够满足一定功能、具有优良性能的信息系统的过程。系统集成可以分为硬件集成、软件集成和信息集成。硬件集成解决系统之间硬件的连通;软件集成实现不同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交换;信息集成或数据集成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和信息的共享。5.5信息系统开发6.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在选择开发工具时应考虑的因素:项目的应用领域。大部分信息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库操作,所以选择的开发工具应该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操作能力。传统的高级语言如C.PASCAL等这方面的能力较差。通常可选择数据库开发工具,如VFP或大型数据库系统工具如SQLServer、ORACLE等。用户的要求。有时用户会要求使用它们熟悉的语言。程序员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选择程序员熟悉的开发工具。软件可移植性要求。如果目标系统需要运行于不同的环境,应选择可移植性好的程序设计语言。如Java语言。5.5信息系统开发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最少工作量原则。使用最小代价让系统工作。最少技巧性原则。只需少量培训就能开始编程工作。最少错误原则。对常用的高级语言,要提供结构化控制结构、类型检查、数据结构描述、易于检验测试等机制。最少维护原则。对一般的高级语言,应提供独立编译能力和系统软件包。独立编译意味着可分别编译各个程序单元,无需因修改了一个程序单元而重新编译所有的程序。软件包意味着系统工具能提供较多功能,以减轻开发强度,提高开发效率。如用于实时检查语法错误的功能、调试排错功能、随机提示功能、提供程序框架功能等等。最少记忆原则。5.5信息系统开发(1)程序设计语言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程序设计语言也不断发展,种类达到数百种之多。按照程序设计语言对象来划分,程序设计语言可划分为面向机器语言、面向过程语言、面向问题语言及面向对象语言。面向机器语言是为特定的某一种或某一类计算机而设计的语言,如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面向过程语言是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之外,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综合石材供应安装合同3篇
- 2025年度出租车公司车辆保险理赔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资料管理临时工聘任协议范本版
- 2025年度智能家居灯具定制安装合同模板2篇
- 《鲜益母草胶囊a》课件
- 2024年试桩项目施工责任协议版B版
- 2024年知名电影发行与放映合同
- 2024年电动滑板车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酒店会议住宿优惠合同
- 2024幼儿园教职员工劳动合同与幼儿安全教育及应急处理协议3篇
- 2024-2025学年六上科学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 中国的世界遗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河南省对口升学文秘类专业课试题卷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全套)
- 磷酸铁锂电池工商业储能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样本)
- 泌尿外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措施方案
- 英格索兰空压机操作规程
- 简单通用利润表
- PFA管道安装工艺简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