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建构与实施_第1页
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建构与实施_第2页
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建构与实施_第3页
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建构与实施_第4页
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建构与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引言2014年教育部提到,为推动学生终身发展并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应进一步明确学生应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巴克教育研究所认为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知识、具备关键技能[1],是基于真实复杂的现实驱动性问题开展的探究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和工具。地理学作为一门整体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往往需要对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正是由于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探究学习时要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因此开展项目式学习是学习地理、提高地理核心素养高效、实用的方式。但鉴于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开展的长期性、实施的特殊性和技能培养的多元性,如何评价参与其中的学生,要评价学生的哪些能力以及由谁来进行评价,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但评价学生又是尤为重要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建议更多地关注表现性评价[2]。因此建立能够适应地理项目式学习特点的评价体系——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Assessment)体系[3],是非常适切的。二、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调查设计对专家教师和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相关调查,了解开展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学生表现性评价的必要性、内容、评价主体及接受评价的意愿、态度等方面的情况。1.教师及专家意见调查此次参与调查的教师和专家共35位,包括23位中学地理教师(平均教龄14.5年)、6位地理教研员、1位大学教师和5位硕博研究生,均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项目式学习方法。23位中学地理教师中,大多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过项目式学习方法,有16位教师开设或参与开设过专门的地理项目式学习校本课程。针对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从评价必要性、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四个方面,通过7级核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并用SPSS.25对各题进行统计(表1),每题的均值均达到了“符合(6级)”以上。由上,对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是有必要的,评价方式应同时关注过程和结果,评价内容应力求综合,且由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2.课程参与学生评价意愿调查针对即将参与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的22名高二学生做了相应的调查,包括参与表现性评价的意愿、对评价内容和形式的态度、对评价主体的看法以及评价对其是否可能带来影响(表2)。基于以上学生对于表现性评价的态度和想法,尽管课程还未开始,项目还没有真正确定并实施,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表明进行表现性评价对学生是具有潜在促进作用的,因此对参与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学生进行综合、多元的表现性评价是有意义的。三、项目式学习课程表现性评价体系建构与实施1.评价原则基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特点等,为保证能够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在其中的表现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作用,在建构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五个评价原则:①综合多元性,即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科学发展性,必须要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对课堂、对师生的发展性;③偏重过程性,对于地理项目式学习周期较长的课程,应注意分阶段、持久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凸显过程性评价;④包容灵活性,基于多元评价主体,应能包容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即可能产生的误差,应能灵活适应现实情况,包括教师和课程开展的突发情况等;⑤即时反馈性,根据表现性评价的概念界定,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该阶段表现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能够在下一阶段及时改善,达到持续自省、促进反思进步的效果。2.评价目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结合地理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21世纪对学生提出的技能要求等,明确评价体系的评价目标为三个方面。(1)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水平通过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中各阶段学生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综合表现水平,包括项目选题阶段、项目开展阶段和完成项目进行展示的阶段。(2)掌握学生变化及课程进展根据表现性评价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阶段性了解各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状态和所遇困难,掌握或明确学生在能力、思维及地理兴趣等方面的变化。教师能及时为学生和小组提供帮助,进而调整或推动学生的项目进展。(3)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表现性评价将学生自身纳入评价主体,同时让学生明确评价方法和准则,就是为让学生对自身的表现有比较清楚的认知。对教师来说,通过评价体系的最终结果能够总结各个阶段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改善建议。3.评价指标(1)初步确定围绕对师生表现性评价意见的调查结果,基于评价原则和目标,根据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和开展表现性评价的要求,沿用项目研究“背景—实施—成果”的思路和发展阶段,初步构建出评价体系的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基本背景”“项目開展”“项目过程”和“项目成果”。根据地理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地理核心素养及培养要求,建构出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其中二级评价指标分别均为3个,共12个,三级评价指标分别有7个、8个、8个和10个,共计33个三级评价指标。(2)指标重要程度分析为确定评价指标建构的合理性,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其重要程度进行7级量表评价,处理得到对应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表3)。一级评价指标除“基本背景”为“比较重要(5级)”,其他均达到“重要(6级)”以上,重要程度符合学生项目式学习过程比成果更重要的观点。从二级评价指标来看,整体差异不大,“学习动机”“基本学情”和“成果质量”的均值虽低于“重要(6级)”但也偏向于“6”,其他指标均大于“6”,表明这些评价指标在评价项目式学习学生表现性评价时是重要的,有必要纳入评价范围。对于三级评价指标(图1),均值都在“重要(6级)”上下,说明了指标的重要程度均较重要,不同教师专家对指标有不同的看法和考虑,除个别指标外,整体上变异系数均较小。(3)指标修订在对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进行调查的同时,针对指标获取了相应的指标建议,主要包括命名、评价侧重和内涵等方面的意见。根据建议,结合地理项目式学习和学生的特点,采纳了部分建议,如“项目开展”改为“项目启动”,“项目过程”改为“项目开展”。最终确定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学生表现性评价体系的各级评价指标(图2)。4.权重和占比确定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为进一步建构评价体系模型,需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及多元评价主体的占比情况。其中,指标权重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D-AHP)进行确定,评价主体的占比结合教师专家的意见计算后再确定。(1)评价指标的权重①建立层次结构:根据“目标层Z”“准则层A”和“方案层B”的定义,确定评价体系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准则层A”和“方案层B”分别对应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②建立判断矩阵:由具有项目式学习课程开设经验的教师及专家,基于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标度的含义,即1-9标度法[4-5],对每一层指标两两之间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赋值。根据教师专家的判断情况,整理得到该评价体系下各指标的比较判断矩阵,其中矩阵A为一级评价指标间的判断矩阵(或称矩阵Z-A)、4个一级评价指标下二级评价指标之间的两两判断矩阵分别为矩阵A1-B、A2-B、A3-B、A4-B,简写为矩阵A1-A4。③计算权重向量:依次处理比较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根据相应公式按每列归一化、求和,计算权重向量,得到各指标权重情况(表4)。④一致性检验:对计算得到的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等,判断其是否具有完全一致性,若否,则需再通过一致性比值进一步检验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由表5的计算结果,各一级评价指标下的二级评价指标之间两两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值均小于0.1,说明矩阵均有满意的一致性,通过检验。⑤层次总排序:评价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还需计算组合权重,并其进行排序,以计算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计算得到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比值CR=0.026<0.1,有满意的一致性,通过检验。至此,能够确定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对三级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分析时,变异系数仅约为0.038,为弱变异或小变异,表明其重要程度相当,考虑到“包容灵活性”评价原则,因此将各二级评价指标下的三级指标视为同等重要。从评价指标确定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学生表现([ZGeo?PBL])的计算公式。(2)评价主体的占比为体现“综合多元性”评价原则,在设定评价主体时,考虑将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并根据课程实施过程中各阶段不同评价主体的参与程度,分别确定不同阶段参与评价的主体。“A1基本背景”为了解学生,因此评价主体为学生自己;“A2项目启动”和“A3项目开展”的评价则由学生、小组同学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A4项目成果”的评价由于进行了成果的展示汇报,增加了专家作为评价主体[6-7]。针对每部分的评价主体,由教师和专家对其各自占比进行打分,同时结合“包容灵活性”的评价原则,对打分数据进行简化处理,最终确定评价主体的占比(表6)。因此,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确定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学生表现([ZGeo?PBL])的计算公式。四、结论根據各评价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