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体现“交通强国战略”的分析及教学启示_第1页
高考地理试题体现“交通强国战略”的分析及教学启示_第2页
高考地理试题体现“交通强国战略”的分析及教学启示_第3页
高考地理试题体现“交通强国战略”的分析及教学启示_第4页
高考地理试题体现“交通强国战略”的分析及教学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3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简称《五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路目标和行动任务[1]。《五年行动计划》所传达的要求与地理教学的某些内容和理念一致,在高考改革背景下,2023年高考地理试卷中有关“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试题巧妙融入了交通强国战略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有关“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试题统计交通强国战略中提出,加快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健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坚持交通天下,推动“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以交通互联互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通过研究2023年高考地理试卷发现,交通强国战略与高考地理试题巧妙结合,例如,2023年湖北省高考地理试卷的7、8、9题将智慧交通建设作为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了更加深入了解2023年高考地理试卷中对“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考查情况,本文对2023年高考地理试卷中有关“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试题进行了统计(表1)。二、有关“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试题分析1.学科知识的考查分析2023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全国甲卷的选择题1,全国乙卷的非选择题36题(1)(2)(3)(4),全国新课标卷的选择题4、5、6,浙江卷的非选择题26(2),湖北卷的选择题5、6,广东卷的选择题1、2,海南卷的选择题9、10都考查了“交通运输建设及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相关聚落发展的影响”这一共同的知识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运输网完善程度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在浙江卷的非选择题26(3)题进行了考查。全国新课标卷的选择题1和湖北卷的选择题7、非选择题18(2)都考查了“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这一知识点,即交通运输布局应遵循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原则。“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站点的规模”这一知识点在湖北卷的选择题8、9题有所考查。通过研究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发现,“交通运输建设及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相关聚落发展的影响”这一知识点考查次数最多,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运输网完善程度的影响”这一知识点考查次数最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中提到学生要“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新课标相较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实验版课标”)的内容要求有所变化。实验版课标提到学生要“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后置限定词由“影响”这一单向内容变为“关系”这一强调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容,关注交通对经济及聚落发展产生影响同时,也关注到经济发展对交通布局和发展的反向影响。同时,课标主题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将“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用“区域发展”进行概括,强调更加宽泛地理解交通发展多尺度、多维度的影响[4]。2023年的高考地理试卷中,仅有浙江卷的非选择题26(3)考到了经济发展对交通布局和发展的反向影响,可能是因为交通强国战略、新课标以及新教材出台时间较短,命题者考虑到一线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与改善教学方案,所以目前对该知识点的考查较少。但是在未来高考题中,可能会增加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频率,因此,一线教师应重视此知识点的讲授,并将交通强国战略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2.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分析(1)人地协调观的考查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其中,人地协调观列四要素之首,这充分说明其重要性。人地协调观具有较强的持续性、综合性和隐藏性。持续性是指人类的很多行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持续不断的,以及人们的行为也持续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综合性是指人地协调观强调培养学生认清人与地理之间的关系,认清人口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全球生态安全等关系。在地理学科当中,人地协调观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观念,其中包含着科学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等[5]。人地协调观属于意识,并不是明面上的内容,因此具有很强的隐匿性。交通强国战略中指出,科学布局线路和枢纽设施,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通道、橋位、枢纽及水资源,践行生态选线选址理念,强化生态环保设计,依法绕避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等国土空间。依法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严守“三条”控制线,严格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6]。以2023年湖北卷非选择题18(2)为例(图1)。设问要求学生分析如何协调建设绵茂公路与保护大熊猫的关系,学生答题时应结合交通强国战略理念,调动“交通运输布局原则”的相关知识点综合作答。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协同多部门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尽量以桥梁,隧道带路,减少对熊猫栖息地的分割。严格控制施工时间以及处理好施工产生的废弃垃圾。控制车辆行驶速度,加强巡护,必要时可以局部封路。(2)综合思维的考查综合思维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2023年海南卷的选择题9、10为例(图2)。高考地理试题将蒙内铁路作为试题情境,这与交通强国战略中提倡加强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为推动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理念相契合。海南卷选择题9要求学生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学生解题时需要对交通强国战略有初步的认识,并要利用综合思维,全面系统地剖析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从题干中提取解题的关键信息。综合思维的一般路径是“先分解,再综合”,“分”是手段,“合”是目的。例如,学生首先需要根据图例提供的信息,进行分类观察(先观察蒙内铁路布局情况,再观察非洲矿物的分布),然后进行“小综合”分析,思考铁路布局和矿物分布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大综合”分析,推测区域建设铁路的目的。通过观察铁路布局和矿物分布情况,从而发现区域铁路大部分连接内陆矿区和沿海港口,因此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农矿产品输出,而不是加速区域城市化、加强人员对外交流、完善区域铁路网。因此,A正确,B、C、D错误。分析蒙内铁路建设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时,需要从文字材料中捕捉到解题的关键信息,例如,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D正确。促进人口向外流动及缩小南北地区差距是铁路建成通车后带来的影响,AB错误。铁路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C错误。(3)区域认知的考查王民教授将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定义为:以区域视角看问题;正确使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能够对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正确地理解并判断相关决策的得失[7]。筛选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发现区域联系,认识区域发展的条件、问题与发展方向,都要借助地图、图表以及信息技术等手段[8]。2023年部分高考地理试卷将大型城市群作为试题情境,体现了交通强国战略倡导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理念与高考地理试题的有机融合。试题要求学生分析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以湖北卷第五题为例(图3)。设问要求学生分析嘉兴作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的优势。题干中对浙江嘉兴水果市场的发展情况做了简要地介绍,并给出嘉兴交通运输布局图。学生能从图中得知嘉兴地处长三角地区,紧邻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市场广阔,是一个集港口、机场、运河、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地域,交通十分便利。但是,嘉兴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信息通达度远不及周边上海、杭州等城市,所以资金雄厚和信心通达并不是它的优势。因此,此题选A。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学生如果能从图中定位嘉兴所在地,综合分析嘉兴的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布局情况,并对区域发展进行正确的理解,那么解题正确率将会大幅提升。(4)地理实践力的考查地理实践力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地理考察及调查能力、地理实验能力、地理制作能力、地理观测与观察能力等。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多数考查的是同学们地理观测与观察能力、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即读图和用图的能力。高考对地理实验能力、制作能力等的考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2023年广东卷(图4)为例,题中给出一张折线图,横坐标是南北两岸距长江的距离;两条纵坐标是平均跨江时间。通过读图可知,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比2000—2008年的缩减有所减少,所以第一题选D。第二问,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南北岸跨江直线距离相同,但是南岸跨江耗时比北岸耗时短,由此可见南岸通行速度较快。根据推断结果再看选项,公路网更完善,可以使得通行速度更快。车流量大,人口稠密,河网密集都会影响通行速度,所以此题选A。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发现,大多数题目都会使用图片或者图表,可谓“无图不成题”。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学生如果不会读图,不能从图中寻找关键信息,便无法正确解答问题。三、教学启示1.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培养家国情怀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关注国内时政和国际新闻,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例如,教师在讲授“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课本内容时,可以改变灌输与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尝试使用角色扮演法。例如,将课堂模拟为交通线路布局研讨会,让学生模拟交通规划设计师,分析交通线路布局的合理性,并各抒己见,展开探讨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低效的教师单向输出,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新闻资讯、纪录片、文献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交通强国战略出台前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发展变化,彰显交通强国战略为我国交通事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这不仅有利于扩展学生知识面,理解高考题,活跃地理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国家战略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中提到,为确保全球地理教育工作者可以顺利地开展地理教学工作,传递给接受基础教育的受教育者更加适应生活与生产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鼓励教师使用新技术进行教学,融入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当中[9]。教师可以利用GIS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辅助讲解交通运输布局,通过GIS的缓冲区分析功能辅助讲解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采用SuperMap的三维建模模块创建某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图。教师利用这些技术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交通基础设施的分布状况,同时,让学生通过看图对交通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交通区位的主要因素。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研学旅行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研学路线,记录研学轨迹等。通过研学旅行,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实践力,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3.把握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因题制宜”高考地理试卷是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而命制的,其试题情境经常取材于时事热点、前沿学术论文、大学地理教材等,并以多样化的形式(如地理图像、地理图表)呈现地理数据,在无形中加大学生审题的难度。教师在讲解与“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相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