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9~1-25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8份打包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9~1-25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8份打包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9~1-25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8份打包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9~1-25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8份打包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9~1-25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8份打包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9~1-25古代诗文

阅读专项练习(8份打包,含答案)

练习19古代诗文阅读一一多文本文言文+唐诗

一、[2024•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材料一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

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

也,犹水之就下,善之走扩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

鸥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玄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

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

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臣敢言之: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

中使韩、魏,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齐之清济浊河,

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克而无齐。

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且臣闻之曰:“削株无遗根,无

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

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当此时也,随荆以兵,则荆可举;

荆可举,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

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

退,复与荆人为和。令荆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

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天下又比周而军

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

魏可举;举魏,则判、赵之意绝;荆、赵之意绝,则赵危;赵危而荆

狐疑;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

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魏氏为和。令魏氏反

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双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c此

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

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此固以

失霸王之道三矣。

(节选自《韩非子•初见秦》)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爵,文中同“雀二指鸟类。该词也是古代区分地位高低和身

份贵贱的一种封号,

B.随,文中是追逐的意思,其中的“随”与成语“随遇而安”

中的“随”意思相同。

C.弱,指“使……变弱”,与“必先苦其心志”的“苦”表示“使……

痛苦”,两者用法相同。

0.固,指本来、的确,与成语“本固枝荣”中的“固”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列举水獭驱赶鱼、猛鹰驱赶鸟雀、桀和纣驱赶老百姓的

现实事例,证明仁德的君主即使不想统一天下,也是不可能的。

B.韩非以齐为例进言,说明了战争关系到大国的存亡,主张秦

军应该向楚发兵,利用楚地的地理优势逐渐控制韩、赵、魏国。

C.韩非通过回顾几次战败经历,假设秦国不采纳谋臣建议,那

么就可更早兼并各诸侯国从而称霸天下,乂此驱斥谋臣的做法。

D.秦国谋臣前后两次放任敌国收复失地、聚集逃散百姓、重建

社稷宗庙,其第三次兵力不足却仍发动战争,导致士兵和百姓罹难。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削株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曰:“王者富民,霸者富士。”请据此对两则材料的核

心观点作简要评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涧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

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

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二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

不同。

7.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0古代诗文阅读一一多文本

文言文+宋诗

一、[2023•山东省潍坊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材料一张守珪,陕州河北人也。守珪仪形瑰壮,善骑射,性慷

慨,有节义。时卢齐卿为幽州刺史,深礼遇之,常共榻而坐,谓曰:

“足下数年外必节度幽、凉,为国之良将,方以子孙相托,岂得以僚

属常礼相期耶?"先是,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契丹衙官可突干骁勇

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为幽州长史,竟不能

拒。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

遣使诈降。守珪察知其伪,遣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悔至屈

剌帐,贼徒初无降意,乃移其营帐渐向西二匕,密遣使引突厥,将杀悔

以叛。会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悔潜诱之,斩屈剌、可

突干,尽诛其党,率余众以降。守珪因出师次于紫蒙川,大阅军实,

宴赏将士,传屈剌、可突干等首于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三》)

材料二(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冬,十二月)乙巳,幽州节度使张

守珪斩契丹王屈剌及可突干,传首。时可突干连年为边患,赵含章、

薛楚玉皆不能讨。守珪到官,屡击破之。可突干迫困,遣使诈降,守

珪使管记王悔就抚之。悔至其牙帐,察契丹上下初无降意,但稍徙营

帐近西北,密遣人引突厥,谋杀悔以叛;悔知之。牙官李过折与可突

干分典兵马,争权不叶,悔说过折使图之。过折夜勒兵斩屈剌及可突

干,尽诛其党,帅余众来降。守珪出师紫蒙川,大阅以镇抚之。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上美张守珪之功,欲以为相c张

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上曰:“假以其名

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日:“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

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

上乃止。二月,守珪诣东都献捷,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

二子官,赏赞甚厚。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1.材料二中国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足下,古代下称上或称同辈的敬词。《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足

下蹑丝履”的“足下”与此不同。

B.东都,历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都城,具体城市不一。隋唐时

期指洛阳,当时京都在长安。

C.初,原本,本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

人”的“初”含义相同。

D.勒兵,指挥军队。此处“勒”的意思是由成语“悬崖勒马”中

“勒”的意义引申来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契丹王屈剌、可突干被李过折斩除后,张守珪举行大规模

阅兵活动,以镇抚契丹和突厥;将屈剌、可突干的头颅传送到东者屋

B.皇帝赞赏张守珪的战绩,并要拜他为宰相,遭到大臣张九龄

的极力反对;后来皇帝对他加官并赏赐,赐其子以官职。

C.材料一记载历史力求客观公允。如用“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

所伏”这样不乏褒扬的语言评论犯边的契丹将领可突干。

D.材料二的对话描写能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可圈可点。如张九

龄劝阻皇帝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张九龄敢于直谏的性格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守珪察知其伪,遣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典兵马,争权不叶,悔说过折使图之。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司马迁认为“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宋

神宗认为《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请据此分析两则材

料的异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湖南常德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咏草

俞紫芝

满目苹苹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①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②愁。

[注]①金谷园:西晋官僚地主石崇的别墅,园中财产丰积,屋

宇宏丽,极尽奢华;后文“王孙”也即石崇。②金钗十二:指美女。

6.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立于野渡头,看到野草繁茂,充满生机,不由得

忘却了忧愁。

B.颔联描绘苹苹绿草恣意蔓延的情景,由近及远,离馆荒洲,

皆有其身影。

C.诗中野草,既是渡头亲眼所见,也依于想象之中,虚实结合,

意蕴丰富。

D.这首诗前六句写草,末两句写人事,含蓄地道出了石崇人亡

财空的结局。

7.这首诗题目虽为“咏草”。但并不是以草为喻,而是借草抒情。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1古代诗文阅读一一多文本

文言文+宋词

一、[2023•湖南衡阳名校协作体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目。

文本一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日:

“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

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J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文本二越王①曰:"寡人躬行节俭,下士求贤,不使名过实,

此寡人所能行也。多贮谷,富百姓,此乃天时水旱,宁在一人耶?何

以备之?"范子②曰:“百里之神,千里之君。汤执其中和,举伊尹,

收天下雄隽之士,练卒兵,率诸侯兵伐桀,为天下除残去贼,万民皆

歌而归之。是所谓执其中和者J越王曰:“善哉,中和所致也!寡人

虽不及贤主、圣王,欲执其中和而行之。今诸侯之地或多或少强弱不

相当兵革暴起,何以应之?"范子曰:“知保人之身者,可以王天下;

不知保人之身,失天下者也J越王曰:“何谓保人之身?"范子曰:

“天生万物而教之而生。人得谷即不死,谷能生人,能杀人。故谓人

身。”

越王问范子曰:“何执而昌?何行而亡?”范子曰:“执其中则昌,

行奢侈则亡J越王曰:“寡人欲闻其说。"范子曰:“臣闻古之贤主圣

君,执中和而原其终始,即位安而万物定矣;不执其中和,不原其终

始,即尊位倾,万物散。文武之业,桀纣之迹,可知矣。古者天子及

至诸侯,自灭至亡,渐渍乎滋味之费,没溺于声色之类,牵李于珍怪

贵重之器,故其邦空虚。困其士民,以为须臾之乐,百姓皆有悲心,

瓦解而倍畔者,桀纣是也。身死邦亡,为天下笑。此谓行奢侈而亡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

[注]①越王:此指勾践。②范子:指范蠡。

1.文本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诸侯之地或多或少强弱不相当兵革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放"指驱逐、流放,与《屈原列传》中“是以见放”的“放”

字意思不相同。

B.“举”指举用、选拔,与《阿房宫赋》中“函谷举”的“举”

字意思不相同。

C.“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与成语“文武之道”中的“文武”

意思相同。

D.“畔”指背叛、叛乱,与《苏武传》中“畔主背亲”中的“畔”

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勾践认为贮谷富民是应该的,只是有时天时不利,旱涝成灾,

他一人也无能为力,因此他向范蠡请教防备灾害、积贮粮食的方法。

B.范蠡认为只有懂得保护别人的人,才能成就王业。民以食为

天,君主要保护民众,就要让民众得到粮食,君主自身不能奢侈浪费。

C.范蠡熟悉史事,深知古代君主和诸侯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他

们贪图口腹享受,沉湎歌舞声色,迷恋奇珍异宝,以至于国库空虚。

D.桀、纣等统治者大肆挥霍,陷士民于困境以取乐,结果百姓

伤悲,人心瓦解,揭竿而起推翻了政权。最终他们身死国灭,成为全

天下人的笑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寡人躬行节俭,下士求贤,不使名过实,此寡人所能行也。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执其中和,不原其终始,即尊位倾,万物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范蠡对待“汤放桀,武王伐纣"的看法与齐宣王有何不

同?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淮南邵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豆叶黄

赵彦端

粉墙丹槛①柳丝中,帘箔②轻明花影重。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

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注]①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一作“柱②帘箔:用

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帘。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选取粉墙、丹槛、垂柳等意象,描绘出轻风拂柳,粉墙

丹槛时隐时现的画面,意境清幽恬淡。

B.“帘箔轻明花影重”意思是词人处于帘内,透过方帘看到花影

重叠,景物朦胧,而不清明可辨。

C.第三句点明了时间,词人午睡醒来,被一阵风吹走了醉意,

此处用“面”来修饰风,颇具意味。

D.这首词笔法清新,不用典故,不加藻饰,明白如话。词句明

净自然,却又玲珑精巧,生动有致。

7.“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2古代诗文阅读一一多文本

文言文+元曲

一、[2023・山东省青岛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文本一赞曰: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

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逮乎钟、王以降,略

可言焉。钟繇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

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然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

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寺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

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子云近出,擅名江表,

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培秋蛇。以兹播美,

非其滥名邪!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

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

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

此人而已。

(选自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文本二夫学书之法,先于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

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联,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

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

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

过折;每作一撇,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

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屈折,由折

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c状

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

徘徊,言其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沉浮°统摄

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

(选自王羲之《启心章第二》)

1.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然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赞”,赞叹、赞美,同成语“不赞一词”的“赞”意思不同。

B.“逮、及、等到,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

相同。

C.“江表”,即江外,在古代中原人看来,江南地区在长江以外,

故江南即江外。

D.“播“,传扬,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播”

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评论王献之和子云的书法,认为他们的书法作品一个

缺少创新,一个则缺少大丈夫的豪气,都是名不副实。

B.文本一认为王羲之的字,一点一划都极其工整,整体看,像

云烟弥漫、玉露凝结,笔画似断实连,让人在游玩之余消除疲倦。

C.文本二认为如果笔画平直呆板,字写得像摆算盘珠子,上下前

后方正整齐,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法。

D.文本二中王羲之认为好的书法应该遒劲有力,还能使蒙昧的

人逐渐感到心情顺遂,使博识的人更加通达开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本一、二都谈到了书法家钟繇,各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这组元代套曲,完成题目。

咏雪

白朴

【大石调】【青杏子】空外六花翻,极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

偏宜晚。冻凝沼让,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

尤难。疑在玉壶间C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

拚配颜,畅饮休辞惮。

【幺篇】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

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腾问小蛮,

多管是南轩蜡梅绽c

6.下列选项中对于这组套曲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曲中大雪纷飞、寒凝大地的景象,暗示着元代统治者对汉族

人民的欺压,揭示了社会矛盾。

B.“疑在玉壶间”写出了夜雪澄净无瑕的特点,其中“疑"字写

出了人物身置美境的恍惚之感。

C.风雪肆虐与宴饮欢歌的场景,与右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异曲同工,讽刺辛辣。

D.本套曲由同一宫调的五支曲子组成,每支曲子单独押韵,曲

调不同,但都围绕“咏雪”展开。

7.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白朴这组套曲是怎样“咏雪”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练习23古代诗文阅读一一单文本

文言文+比较鉴赏

一、[2023•安徽省安庆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荆王①伐吴,吴使沮卫、蹙融犒于荆师,而将军曰:“缚之,杀

以衅鼓。'‘问之曰:“汝来,卜乎?“答曰:"卜。"“卜吉乎?”日:

“吉。”荆人曰:“今荆将以汝衅鼓,其何也?”答曰:“是故其所以

吉也。吴使臣来也,固视将军怒,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

将懈怠。今也将军杀臣,则吴必警守矣。且国之卜,非为一臣卜°夫

杀一臣而存一国,其不言吉何也?且死者无知,则以臣衅鼓无益也。

死者有知也,臣将当战之时,臣使鼓不鸣。”荆人因不杀也。

知伯②将伐仇由③,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仇由之

君大说,除道将内之。赤章曼枝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

大以来卒必随之。不可内也。”仇由之君不听,遂内之。赤章曼枝因

断毂而驱,至于齐,七月而仇由亡矣。

越已胜吴。又索卒于荆而攻晋。左史倚相谓荆王曰:“夫越破吴,

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师

与分吴。”荆王曰:“善因起师而从越。越王怒,将击之。大夫种

日:“不可。吾豪士尽,大甲伤。我与战,必不克。不如赂之。”乃割

露山之阴五百里以赂之。

荆伐陈,吴救之,军间三十里,雨十日,夜星。左史倚相谓子期

日:“雨十日,甲辑而兵聚。吴人必至,不如备之J乃为陈。陈未成

也而吴人至,见荆除而反。左史曰:“吴反覆六十里,其君子必休,

小人必食。我行三十里击之,必可败也。”乃从之,遂破吴军。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注]①荆王:楚王。②知伯:春秋时晋国大夫。③仇由:春秋

时山西白狄人诸侯国。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来卒必随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固视将军怒”与《阿房宫赋》中“日益骄固”的“固”字的

含义相同。

B.“除道将内之”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字的含义

不相同。

C.“因起师而从越”与《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的“师”字

金义相同。

D.“军间三十里”与《鸿门宴》中“间至军中”的“间”字的含义

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国沮卫、蹙融前往楚军慰劳,当楚将军以衅鼓相威胁时,

他们慷慨陈述,杀身可以保全吴国是吉祥,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

作to

B.知伯为人足智多谋,因道路不通而以送大钟为由诱骗仇由国

君,仇由国君贪婪昏庸不听臣子谏言,最终落得引狼入室而亡国的下

场。

C.左史倚相识破越王的真实意图,劝楚王趁机进兵跟踪越国;

因灭吴之后越军实力大损,所以越王迫于形势而割让五百里地给楚国。

D.天降十日大雨,倚相料定吴军必来偷袭,当吴军失望返回之

时,他又料定吴军恪守君子风度,可以趁机偷袭,可见倚相智谋过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死者有知也,臣将当战之时,臣使鼓不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师与分吴。(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左史倚相战胜越国与吴国分别运用了什么谋略?请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广东省惠州市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少年行(其二)

王维

一身能擘①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②,纷纷射杀五单于③。

少年行(其三)

李白

五陵④年少金市⑤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⑥酒肆中。

[注]①擘(b。):张,分开。②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

故云“白羽”。③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

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④五陵:此泛指家居长安的豪贵

之家。⑤金市:古洛阳三市之一,在今河南洛阳旧城西。一说指长安

西市,因可兑换金银,故名。⑥胡姬:泛指当时西域少数民族的少女。

当时长安多有胡人开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年行",属乐府旧题,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

讲平仄,用韵自由。这两首诗以此题咏少年志向,以抒发其慷慨激昂

之情。

B.王诗语言简练,刻画人物生动传神,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

画面,从少年的“技”“胆”“姿”“绩”等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少年

英雄形象。

C.李诗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五陵侠少驰骋着骏马,沐

浴着明媚的阳光,出入于花海酒肆,豪侠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

生。

D.这两首诗语言风格迥异,但塑造的少年形象都洋溢着盛唐时

期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反映了盛唐时期民众的积极、自信、进取的

时代风貌。

7.这两首《少年行》皆沿用乐府旧题,所吟咏少年一在边塞,

一在长安。请结合作者生平,简要分析两首诗塑造的少年形象。(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4古代诗文阅读一一单文本

文言文+比较鉴赏

一、[2023•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目。

大王亶父居邠,翟人攻之,事之以皮帛珠玉而弗受,曰:“翟人

之所求者地,无以财物为也J大王亶父曰:“皆勉①处矣!为吾臣,

与翟人奚以异?且吾闻之也不以其所养害其养杖策而去民相连而从

之°”遂成国于岐J之下。大王亶父可谓能保生矣。虽贫贱,不以利

累形。今受其先人之爵禄,则必重失之。生之所自来者久矣,而轻失

之,岂不惑哉?

中山公子牟②谓詹何曰:“身处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为之

奈何?”詹何日:“重生。重生则轻利。”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

犹不能自胜。”詹何曰:“不能自胜则从之。”楚庄王问詹何日:“治国

奈何?”对曰:“何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楚王曰:“寡人得立

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J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桓公读书于堂,轮人斫轮于堂下,问桓公曰:“君之所读者何书

也?”桓公曰:“圣人之书。”轮扁曰:“其人在焉?”桓公曰:“已死矣J

轮扁曰:“是直圣人之糟粕耳!"桓公悖然作色而怒曰:“寡人读书,

工人焉得而讥之哉!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试以臣之斫

轮语之: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③。不甘不苦,应于

手,厌于心,而可以至妙者,臣不能以教臣之子,而臣之子亦不能得

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老而为轮。今圣人之所言者,亦以怀其实,

穷而死,独其糟粕在耳!"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夫国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乱,

在君行赏罚。夫爵赏赐子,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民之

所怨也,臣请当之。"宋君曰:“善!寡人当其美,子受其怨,寡人自

知不为诸侯笑矣。”国人皆知杀戮之专,制在子罕也,大臣亲之,百

姓畏之。居不至期年,子罕遂却宋君而专其政。(节选自刘安《淮南

子》)

[注]①勉:含努力、尽力之意。②中山公子牟:即魏牟,战国

时魏国的公子。③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大,同“太”;

苦,粗糙,桦头粗大、桦眼窄小之类;甘,光滑好看。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且吾闻之也不以其所养害其养杖策而去民相连而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与“无案版之劳形”(《陋室铭》)中

的“形”意思相同。

B.爵禄,官爵和俸禄。朝廷设爵以赏功;禄,既指官员的等级,

也指官员官俸的数额。

C.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指京城、宫殿,泛

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文中指朝廷。

D.“是直圣人之糟粕耳”与“木直中绳,以为轮”(《劝学》)中

的“直”意思相同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王亶父住在邠时受到翟国侵扰,他送出的财物翟国不要而

只想要他的土地,于是他离开邠地,这说明他注重生命而轻视爵位俸

禄等物质利益。

B.中山公子和楚庄王询问詹何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从养生的

角度询问,詹何的回答也一样,都很谦虚地回答说自己只明白修养自

身而不懂国家治理C

C.桓公在堂上读书时,轮扁询问桓公读什么书,当知道桓公读的

书是已经离世的圣人的书后,就称书的内容是糟粕,很令桓公震怒。

D.子罕辅佐宋君时,表面上为了国家让君王赏赐俸禄、自己执

行刑罚,但实际是想把宋国生杀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大臣依

附自己、百姓害怕自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当其美,子受其怨,寡人自知不为诸侯笑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轮扁是如何用自己的工作来证明桓公阅读的书是“圣人之糟

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山西太原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忆菊[注]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檎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今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海棠诗社”举行了第二次活动,

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十二道题目,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

等五人自由选题作诗。这两首诗分别出自宝钗和黛玉。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忆菊》颈联营造出壮阔辽远的意境,表现出思妇对远方亲人

的思念之情。

B.《咏菊》首联“昏晓侵”“自沉音”把为诗情所困、急需表达

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C.《忆菊》尾联言诗人思念菊花成疾,只好自我安慰:来年重阳

节,再次与菊相逢。

D.《咏菊》颈联对仗工整,“自怜”“谁解”抒发了诗人自我怜惜、

不被理解的愁绪。

7.两首诗虽然都写菊花,但表现出的诗人形象却不相同,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5古代诗文阅读一一古诗文

阅读跨题型命题

[2023•湖北名校联合体联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

者。今学者旷废糜惰,玩岁,喝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

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

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

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

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

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

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

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

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

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

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

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

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

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

矣。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c故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

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

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C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

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

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

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选自

王守仁①《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材料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

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

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

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②鸟言,山栖班服,无

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缚,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

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

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选自王守仁《何陋轩

记》,有删改)

材料三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③

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

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

的装束。③本诗作于诗人谪龙场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

开时。

1.给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

有弗疾恶之者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百工,文中与《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

都是对手工业者的总称,有尊敬劳动者之意。

B.笃,文中的含义为“一心一意”,这个含义与《陈情表》中“臣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的“笃”不同。

C.要绥,即要服、绥服,这两者均属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

外的区划名,文中泛指边远地区。

D.秋殿,指蒙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诗中的含义为“上

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阳明作材料一为了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在第二段谈立志,

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

B.王阳明谈勤学,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谈改过,

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

C.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

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D.材料三全诗的层次分明,前两联是对龙里道中当下分别的描

写,后两联是对分别后生活的想象,虚实结合,意境开阔又情意绵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学者旷废照惰,玩岁喝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

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一第二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

开论述的。(3分)

答:

6.材料三展现出王阳明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前人评价材料三“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1(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礼记》中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师说》中的话

来说,“经师”是"","人师”是"\王阳明当属后者。

(2)“阳明格竹”讲的是王阳明通过研究竹子来获得道理的故事,

这种获得道理的方法与《礼记•大学》中的“_____,______”相似。

(3)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在宋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过

含有“心”字的诗词名句,比如苏轼曾写过“此心安处是吾乡”,晏

几道曾写过“借问芳心谁有",李清照也曾写过“,\练

习19古代诗文阅读一一多文本文言文+唐诗

1.答案:CEF

解析:首先,根据句意进行判断。“今之欲王者"……者”为判

断句,意为“现在妄想称王于天下的“,句子语意连贯、完整,故在

C处断开;“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意为“好比是患了沉病旧疾而

需要找到数年的陈艾来医治一样”,句子语意完整,故应在E处断开。

其次,根据句子结构进行判断。“苟为不畜终身不得"中,"苟”为表

假设的连词,句子为假设条件句,“不畜”为条件,“不得”为结果,

“不畜”后应断开;“终身”修饰“不得”,其间不应断开,故应在F

处断开。综上,应在CEF三处断向。

2.答案:B

解析:B项,“其中的'随'与成语'随遇而安'中的'随'意

思相同”表述错误。文中“随”意为“追寻、追逐”;“随遇而安”的“随”

意为“听任”,二者意思不同。A项,爵,古代的一种酒器,文中为

通假字,同“雀”,意为“小鸟”;该词也可指爵位,用以区分地位和

身份。C项,文中“东以弱齐、燕”中“弱”意为“力量小,软弱”,

此处可译为“削弱”;"必先苦其心志”中“苦”意为“痛苦”,此处

为使动用法,译为“使……痛苦”,两者用法相同。D项,文中“固”

意为“本来”,此处译为“的确”;“本固枝差”中的“固”的意思是“结

实、牢固”,两者意思不同。

3.答案:D

解析:“第三次兵力不足却仍发动战争,导致士兵和百姓罹难”

分析错误。由材料相关信息可知,第三次即使兵力不足也要发动战争,

导致军民遭受灾难的是穰侯,并非秦国谋臣。

4.答案:(1)如果不在仁德上立志,便要终身忧患、受辱,以

致坠入死亡的境地C

(2)用刀削刮树木不能留根,不和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

5.答案:①儒家孟子主张施行王道,用仁德使百姓富有,获得

民心来统一天下,符合(荀子)“王者富民”的观点。②法家韩非主张

施行霸道,用强大的军队征服敌国,以此来统一天下,符合(荀子)

“霸者富士”的观点。

解析:《荀子》的观点为考查内容,首先理解此句话意思,《荀子》

认为王道令人民富足,霸道令军队强大Q根据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可

知,解答本题需找出两则材料中体现《荀子》观点的内容,并进行简

要分析。由材料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可知,孟子认为,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天下,而得民心就

要聚积百姓的所需,不要强加给百姓所厌恶的。施行仁政,不横征暴

敛,百姓便能富有,符合《荀子》中“王者富民”的观点。由材料二

“往者齐南破荆……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夫战者,

万乘之存亡也”“荆可举,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围梁数旬,则

梁中拔……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可知,韩非认为齐国称霸天

下所依仗的是自己广袤的国土和强大的军队,如果秦国凭借自己强大

的军队征服邻国,开疆拓土,那么秦国也可称霸天下。施行霸道,通

过战争征服敌国来统一天下,就需要更加强大的军队,符合《荀子》

中“霸者富士”的观点。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孟子说:“桀、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老百姓

的支持。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民心。得到天下有方法:得

到老百姓的支持就能得天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有方法:得到民心就

能得到老百姓支持。得到民心有方法:(他们)想要的,就替他们聚

积,(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老百姓归附仁政,就像水

往低处流,野兽往旷野跑。因此,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替丛

林把鸟雀赶来的,是猛鹰;为商汤、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桀和纣。

当今天下君王如果有喜爱仁德的,那么,各国诸侯都将受他驱使;即

使不想称王于天下,也办不到。现在妄想称王于天下的人,好比是患

了沉病旧疾而需要找到数年的陈艾来医治一样。如果平时不积蓄,那

就终身也得不到。如果不在仁德上立志,便要终身忧患、受辱,以致

坠入死亡的境地。《诗》说:'那如何做得好,不过是相率落水罢了'。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J

材料二臣斗胆进言:过去齐国向南打败楚军,向东攻灭宋国,

向西迫使秦国屈服,向北击败燕国,从中调遣韩、魏两国,领土广阔

而兵力强大,战胜攻取,号令天下。齐国清澈的济水、浑浊的黄河,

足以用作防线;长城、防门,足以作为要塞。齐国,是打了五次胜仗

的国家,(后来仅因)一次战斗失利而灭亡。由此看来,战争关系到

大国存亡。而且臣匚斤说过这样的话:“用刀削刮树木不能留根,不和

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秦军和楚军作战,大败楚军,击破郢

都,占领洞庭、五湖、江南一带,楚国君臣逃跑,困守在东面的陈地。

在这个时候,用兵追逐楚军,就可以占领楚国;(如果)可以占领楚

国,楚国百姓就能够(归秦国)占有,楚地就能够(归秦国)利用。

向东可进而削弱齐、燕,在中原可进而控制韩、赵、魏国。如果真的

能这样,那就是一举成就霸王之名,可使四邻诸侯都来朝拜,然而谋

臣不这样做,(却)率领军队撤退,再与楚人讲和。使楚人得以收复

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再建宗庙,让他们率领各国军

队向西来挑战秦国c这的确是秦国第一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合纵

六国又紧密配合,驻军华阳城下,大王下诏击败他们,兵临大梁城下。

包围大梁数十天,攻克大梁在即;攻克了大梁,就可一举占领魏国;

占领魏国之后,楚、赵联合的意图就会破灭;楚、赵联盟破灭,赵国

就岌岌可危;赵国危机,楚国抗秦决心就会动摇;大王向东可削弱齐

燕,在中原可控制韩、赵、魏国。果能如此,那就是一举成就霸主之

名,让四邻诸侯前来朝拜称臣,然而谋臣没有这样做,(却)率领军

队撤退,再与魏人讲和,反而让魏人收复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

重立社稷,再建宗庙,让他们率领各国军队向西来挑战秦国。这的确

是秦国第二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以前穰侯治理秦国时,用一国的

兵力而想建立两国的功业,因此士兵终身在野外艰苦作战,百姓在国

内疲惫不堪,未能成就霸主之名。这的确是秦国第三次失去称霸天下

的机会。

6.答案:B

解析:“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联系“胜境由来人

共传”可知,”君到南中自称美”意思是南中风景优美,你到了那里,

自然会夸赞那里的风景。没有提及“友人的风采”。

7.答案:①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

的愁绪;②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

现。(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