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1月)期中考试(总第二次)历史试题考查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内容:先秦至宋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计70分)1.根据考古发掘的成果,陶寺遗址的同一墓地中有大墓和小墓之分且差别十分突出,大墓往往随葬上百件器物,其中不乏十分珍贵的玉器、象牙和漆器。小墓大部分没有任何随葬品,即或有,也只有一二件粗劣的陶器或骨器。这说明陶寺遗址A.产生明显的贫富分化B.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C.属于母系氏族的遗存D.国家已经产生2.成语“问鼎中原”指的是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攻打陆浑之戎之机,率楚军至东周都城洛阳南郊并举行阅兵仪式。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起象征周天子权力的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宣称楚国也可铸九鼎。该事件反映出当时A.传统政治秩序遭到冲击B.兼并战争加快统一的步伐C.诸侯争霸格局发生巨变D.楚国取代周王室统治地位3.战国时期,各国基本形成了“国君在上、万民在下”的二元社会结构。对此,有学者认为:“战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与春秋社会均有所不同,此一时期……群体性家族组织的社会功能已十分微弱,传统家族形态已基本瓦解。”这表明战国时期A.新的国家形态出现B.贵族政治开始出现C.家国同构观念消亡D.诸侯纷争局面结束4.秦朝政府的普通百姓、宗亲贵族、官吏、商贾的户籍分属不同类别。郡县官员负责户口登记和查验。户籍登记与注销由百姓自报,谎报者则要受罚。百姓迁移需在官府办理“更籍”手续,擅自迁移将遭惩处。秦朝政府此举A.提升了地方官员权力B.加剧了社会等级分化C.强化了社会管控力度D.确保了国家赋税征收5.如表关于秦朝的历史评价主要反映了摘录内容来源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班固《汉书·主父偃传》然而公天下之端至秦始。柳宗元《封建论》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B.公天下取代了家天下C.以法治国理念的推行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6.汉初几位统治者大力推崇黄老之学,秉持“无为而治”之策。然而,汉武帝在董仲舒的提议下,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说”,转而尊崇儒术。这一转变主要是基于A.维护大一统政治局面的需要B.黄老之学无法解决社会矛盾C.儒学家积极宣扬儒学的作用D.汉武帝个人的学术兴趣偏好7.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承秦末之弊,国家财用不足、人民饥馑,天子的车驾无法备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相大臣只能乘坐牛车。在此背景下,汉朝廷所采取的措施是A.“事征四夷”“图制匈奴”B.“扫除烦苛,与民休息”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8.据下表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资料资料出处西晋“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晋书》南朝“(建康)小人率多商贩,……市廛列肆,埒(等)于二京(长安、洛阳)”《隋书》刘宋时“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A.江南城市经济得到发展B.南北经济差距扩大C.北民大量迁入南方地区D.长途贩运贸易发达9.“王与马,共天下”开创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模式。高门士族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甚至出现了“朝权国命,递归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A.两晋政体混乱B.君主专制加强C.东晋士族专权D.宗室争夺权力10.下图为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与图中数字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A.北齐、北周、陈、梁B.北周、北齐、梁、陈C.北齐、北周、梁、陈D.北周、北齐、梁、唐11.隋唐以前,端午节习俗南北不同。南方赛龙舟、吃粽子;北方禁火,佩戴百索绶带(辟邪彩带)。至唐则立法规定端午放假一天,食粽和佩戴百索绶带渐为全国固定习俗。这种变化说明A.国家统一助推文化认同B.端午节习俗来源于官方C.法律严苛导致习俗固定D.习俗发展迎合市民生活12.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指出,“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暴露了隋炀帝奢侈腐化的生活B.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D.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13.“中正”是九品中正制中对人才进行品评的官员。据学者统计,西晋时期担任各级中正且门第可考者共29人,其中出身自高门士族、一般士族者占总数的72.4%,东晋时期这一比例增加至93.5%。据此可知,当时A.官员素质提高B.阶层流动受限C.门第观念淡化D.中央集权加强14.唐朝中期推行的一项经济制度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这一制度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可纳绢和布代役以保证农时C.以资产差别为主要的纳税依据D.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条件15.唐初三省长官尚书仆射为二品,后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唐太宗时,萧瑀、李勣并“同中书门下三品”;高宗以后,宰相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否则即使担任中书令也不能称为宰相。这样的做法A.提高了三省长官的权威B.扩大了任用宰相的范围C.提升了中朝制度的效率D.加剧了相权皇权间矛盾16.唐朝科举初期,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涉及国家现实问题的“时务策”五条。唐高宗时进士科形成杂文(文学)、帖经(儒家经典)、策问三场考试制。唐玄宗时明经科加试时务策。这说明唐朝的科举A.推动了中央集权逐步加强B.逐步走向八股取士的局面C.日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D.将明经科视为得人才关键17.从唐太宗时期开始,许多官员被赋予特殊的名号而指定参加政事堂会议如“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知政事等名号。据(通典)记载这些宰相的名号有10多种这些人都是宰相,许多官员的级别远低于三省官员。唐朝这一现象A.表明地方官员升迁机制得到完善B.保证了政府决策的正确性C.标志着古代的官僚政治走向成熟D.利于增强皇权统治的效能18.魏晋时期,地方撰写的有关名士和豪强的人物传记,是州郡长官了解地方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中正评定士人资品的主要依据之—。这反映了该时期A.士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历史书写对象的转移C.地方豪强势力的兴起D.国家治理方式的调适19.有关玄奘及其西行,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历时17年,游历天竺130国。后晋《旧唐书·玄奘传》里,玄奘“往游西域,辩博出群,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玄奘被塑造为一心求法,历经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的高僧。这反映了A.文学作品与史传记载差异巨大B.唐代典籍中玄奘形象更真实C.文学作品完全颠覆了历史真相D.玄奘形象是层累建构的结果20.魏晋时期,佛教徒充分肯定儒家的纲常伦理,以佛教的内容比附儒家的名词概念,如把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相配。这一做法A.推动佛学取得文化主导地位B.促成三教合一局面最终形成C.有助于减少佛学传播的阻力D.反映儒佛思想内涵本质相同21.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佛教快速发展、魏晋玄学兴盛、儒学在危机中前行。这一现象反映了该时期A.中外思想文化交流较频繁B.儒学危机催生其重获复兴C.外来佛教出现本土化趋向D.思想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22.佛典认为,双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孩子并没有义务为父母奉献一切。而在公元4世纪的中国,则把孝敬双亲视为佛教教义之一,只有孝顺父母和忠于君主才可以得到善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释道融合渐成主流D.儒学丧失正统地位23.如图为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的笔记,推测该同学学习的主题应是天竺高僧来华玄奘西行取经空海大师求法鉴真东渡日本A.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较少B.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互鉴C.中华文化影响周边国家D.异域文化影响中华文化24.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十分活跃的阶段。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不再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或偏安朝廷)的附属性政权,它们处在与中原王朝的长期抗衡中,在军事上表现得颇为强势。它们迫使中原王朝A.对长城进行重建B.接受和亲与会盟C.以“岁币”换和平D.开始用火药作战25.宋太祖赵匡胤兴起于五代藩镇割据之后,对骄兵悍将给专制统治造成的巨大危害有着直接的感受,因此其在夺取政权后,针对将、兵中的不利于专制主义的各种因素采取措施,如“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纤细靡遗,至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材料意在说明,宋太祖A.注重规范文武官员管理B.削弱割据势力效果不佳C.被迫实行崇文抑武方针D.吸取教训制定防范之策26.北宋统治者认为“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募兵过滥使得军费数量不断增加,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以消除动乱因素为目的的募兵导致军队素质和战斗力下降,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这说明募兵政策A.是导致积贫积弱的重要因素B.消除了宋代社会的动乱因素C.增强了宋代的国家军事实力D.结束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27.如图是宋代的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宋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A.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B.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C.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D.触犯了官僚集体利益28.面对国内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居民,又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辽代统治者推行的政治制度是A.南北面官制B.猛安谋克制C.四等人制D.土司制度29.与汉唐王朝通过册封和朝贡控制边疆不同,元朝统治者的边疆管理体现在“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A.加强了边疆管理力度B.灵活变通因地制宜C.推行各民族平等政策D.注重地方行政效率30.元朝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例,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局面。此举意在A.促进民族团结B.加强险要之地的经济开发C.加强中央集权D.大力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31.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下表反映了唐—五代、宋书院的数量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朝代全国(所)北方(所)南方(所)唐—五代47839宋71331682A.重文轻武之风B.经济重心南移C.印刷技术发展D.理学大力推动32.元代,云南设立行省后,改变了其分裂割据的状态。汉族移民随着交通线深入云南,使得精耕细作的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元史食货》记载,云南行省纳粮曾经达到277719石,远超同期辽阳、四川、陕西等行省。据此可知元代A.南北经济的差距继续扩大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C.因地制宜的模式收效明显D.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消失33.下图是《东坡笠屐图》。其文本故事最早的叙事是:东坡在儋耳→观闵客草舍→偶得一箬笠戴归→归女小儿皆笑,邑犬皆吠,此后陆续增加了“遇雨”“从农家借箬笠穿屐而回”“东坡向海南友人黎子云借阅柳宗元文集”“东坡看过其笠屐图像后自为题咏”等情节。《东坡笠屐图》的故事不断被演绎的主要原因是图1A.文人通过艺术创作还原真实历史场景B.民众借助历史人物故事表达精神诉求C.理学思想强化了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根深蒂固34.隋唐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多属名门望族;到了宋代,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A.降低了官员的政治素质B.铲除了特权阶层的根基C.增加了人才录取的途径D.推动了门第观念的淡化35.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的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图中的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因税制改革财政收入增加B.海外贸易推动经济繁荣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逐渐提高D.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总30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插连接教学课件
- 水果趣味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培训学校安全培训与发展协议
- 2024年广告投放合同标的与服务内容的详细规定
- 2024年度软件开发与维护担保合同
- 2024互联网公司与网络安全公司之间的安全服务合同
- 2024年员工福利方案设计与实施合同
- 2024营销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厂房租赁协议私人厂房出租合同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与技术支持合同
- 《埃隆·马斯克传》导读
- 环保设施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MOOC创新创业与管理基础(东南大学)
- 【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8300字(论文)】
- 年产15万吨PET的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 车间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 品管圈(QCC)降低ICU护士床头交接班缺陷率课件
- 《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读书笔记模板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同仁堂药品目录
- 社会问题概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