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贵州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2024七上·贵州月考)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深秋已至,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对秋日的夜色有了些许qǐ①盼,来到院子里,看到墙上的爬山虎,色彩与夏日碧玉似的绿截然不同,而是换上了烟霞般的藻红。“霜重色愈浓”,不错的,这一片叶子红得浓烈,红得lànmàn②,像把终年贮蓄的红色全拿出来了。秋风吹起,这一把把红色的小扇子随风起舞,它们被秋风吹得左右攲斜。于是那红色流动起来,真是美不胜收,我确信,这与夏日时的风采不能混为一谈。风停了,夕阳染红了云xiāo③。仿佛化了妆的爬山虎,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空灵。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翻来覆去B.截然不同C.贮蓄D.空灵
3.(2024七上·贵州月考)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沾衣欲湿杏花雨,___。(志南和尚《绝句》)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点暮春时节,渲染离别氛围的诗句是“___,___”。
(6)刘禹锡《秋词》一诗中,表达诗人乐观豪迈的开阔胸襟和锐意进取的高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
(7)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_,___”书写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4.(2024七上·贵州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尊君、舍弟、敝人、见教、愚见"都属于谦辞。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海伦·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春秋》《孟子》合称为“四书”。
(2024七上·贵州月考)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④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5.选段分别描写了四个人物,下面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衍太太②寿镜吾③阿长④藤野先生
B.①阿长②藤野先生③杨二嫂④范爱农
C.①衍太太②范爱农③杨二嫂④寿镜吾
D.①阿长②寿镜吾③衍太太④藤野先生
6.如果鲁迅要发一条名为“温暖回忆"的朋友圈,怀念对他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下面《朝花夕拾》中的哪两个人物入选?请选出两个人物并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
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衍太太陈莲河
(2024七上·贵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秋雨浥园
胡启涌
①浥园适合下一场秋雨,淅淅沥沥,轻轻悄悄。漫步园中,园名中湿润之意的“浥”字,会让你与王维和他湿淋淋的诗句撞个满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浥园中没有客舍,只有楼台亭榭,小桥曲径,但少不了“柳色新”。水边亭旁,万千丝绦就是一道道垂帘,遮不住帘外的漫漫秋气。
②浥园静静地藏在贵州省湄潭县的一个大山湾里,三面靠山,一面临水,山水相融,花草繁茂。偌大的浥园里摆放有两万多尊奇石,姿态各异,巧夺天工。我们要顺着一条青石满铺的小路朝前走去,才算真正贴近了浥园。一洼碧水之侧,生长着一棵苍苍古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树下放着几把木质椅子,没有上漆,素色可亲,方便游人乘凉遮雨。抬头望去,只见古树的“腰"部,赫然横出一枝斜斜地伸向水面,细碎而密匝的树叶拒绝了秋雨的渗漏。湖边的一位钓客,独享着这把巨伞悠然垂钓。我们悄悄地绕过他的身后,沿着石板小路,往浥园深处走去。
③不规则的青石板小路,活脱脱像郑板桥醉酒后的一幅佯狂之作,任性恣意而个性十足。小路在浥园的一个拐角处悄然隐去,一座临水楼台蓦然出现,翘角飞檐,青瓦覆盖,一排排瓦沟,一道道瓦垄,如起伏有韵的麦浪,在一派烟雨中铺陈开去。檐角上面,星星点点的苔藓在秋雨滋润下绿意喜人,给亭子添了几许生动。雨顺着瓦当滴落下来,急时如线,缓时如珠,落在残荷上滴嗒滴嗒,如玑坠盘。湖面升起袅袅水雾,微风吹来,水雾轻曼而起,挂在亭子的檐角上飘飘荡荡。水中成群的锦鲤,习惯了游人投食,觉察到水面人影晃动便争着游来,“哗哗哗”地搅皱了一湖澹澹秋水。兴起的水波以最慢的节奏朝着岸边荡去,芦苇开始随波摇晃,早想登场的芦花顺势离枝起舞,把白色的绒球交给湖面,交给秋雨。漾动的苇丛中,突地窜出几只褐色的水鸟,贴水起飞划出一道道水痕,还没等人看清,又躲进了另一片芦苇丛中。与秋雨一起袭来的,还有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置身浥园,蓦然间觉得自己已变成了一根芦苇。
④浥园已交给了一场秋雨,不急不缓,像一个秋天里欲说还休的缠绵故事。这种淅沥小雨就不用带伞了,我们与小雨同行,惬意地穿过曲廊,走过小桥。在浥园,奇石是主角,独个的,连体的,高耸的,玲珑的,秀如纤云重重叠叠,巧似走禽天趣可掬。园中的奇石不空不透,憨拙厚实,皆在本地采集而获。园中一尊三丈多高的石门是浥园的镇园之宝,拙厚天成,令人叹绝。秋雨给石门增添了几许湿润,用手摸去滑滑的,我相信这是石门不会轻易示人的灵性,在绵绵秋雨中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
⑤穿过石门,依旧是一段曲曲的石板路,驻足望去,尽头处起伏如波的围墙,随弯就弯,顺山而上,白墙青瓦,花窗镶嵌。丛丛芭蕉宽大夸张的叶片,遮去了一段白墙,接受着秋雨的洗礼。凤尾竹依墙而生,在雨里静默着。一棵落尽叶子的柿树,擎起一树红红的柿子,如灯笼盏盏在不远处“亮”着,时时给山里的鸟儿照着觅食的路。秋雨中,能做一只小鸟从浥园飞过都是幸福的。
⑥秋雨渐渐大了些,石板小路上绽开水花朵朵。我们急急地奔向一座别致的小木屋,躲雨檐下时,抬头瞥见门楣上悬挂着一块书有“小楼昨夜听秋雨"的匾牌,字体古朴,雨意潇潇,这正是听雨的好去处。走进小屋,室内窗明几净,一架古琴摆放其间,靠墙的书架上满是诗书。一个绿釉双耳束颈花瓶里,斜插着一枝开得恰到好处的丹桂,放在临窗的地方。正中一张条形的栗色茶几上,红茶一壶刚刚泡上,飘漫的热气,正好的汤色,与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雨声,一起凝望秋雨喂养的浥园。
⑦透过小木屋的落地窗,风景尽现眼前。窗前的一根紫藤尽情舒展着,几丛菊花开得十分自信,流淌满园的从容和恬淡让我隐隐心动,一些美妙的思绪,随着浮动的氤氲轻轻漫来。雨疏风轻,窸窸窣,就像一阵湿漉漉耳语,酥软而富有情趣,浥园听得懂,我也听得懂。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5月13日,有删改)
7.下列景物不是作者在浥园看到的一项是()
A.姿态各异的奇石B.起伏有韵的麦浪
C.叶片宽大的芭蕉D.随波摇晃的芦苇
8.下列对作者游踪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青石板路→临水楼台→曲廊小桥→石门→石板路→小木屋
B.青石板路→曲廊小桥→临水楼台→石门→石板路→小木屋
C.青石板路→临水楼台→石门→石板路→围墙尽头→小木屋
D.青石板路→临水楼台→曲廊小桥→石门→围墙尽头→小木屋
9.文中许多景物描写细腻、生动,你的同桌被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吸引,但又说不出好在哪里,请你告诉他。
10.文学作品往往把表达的意旨蕴含在关键词句中。文章结尾画线句中“我”听懂了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2024七上·贵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榫一卯①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②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③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缝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④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
⑤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有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即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结构极其简单,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它一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文章有改动)
【注释】①榫卯(sǔnmǎo):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1.文章除“连接"这一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可达到的、两种功效。
1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13.第⑧段中“迄今为止”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化用诗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⑦段在全文中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榫卯在建筑技术层面的介绍,引出下文对榫卯衍生出的文化内涵的介绍。
C.榫卯这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完全不需要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D.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的神奇、伟大,让作者为之折服的同时领悟到很多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2024七上·贵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节选自《世说新语》)
【乙】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五,谏父曰:“祖有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
【注】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舆:手推的小车。④凶:不吉利的。
1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B.【甲】文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乙】文中原谷的父母最后后悔了,并将自己的父亲载了回来。
D.【乙】文中的原谷采用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的方法说服了他的父亲。
1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
17.【乙】文原谷的父亲最后为什么载祖归养?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悟?
(2024七上·贵州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8.词中“□"处填入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B.白C.空D.横
19.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义进行分析。
(2024七上·贵州月考)某校七(2)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20.什么是朋友?古人云:“同门(师)曰朋,同志曰友。"就是说在一起读书的叫“朋”,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抱负的叫“友"。古人有许多称谓来表达彼此间的关系,请你仿照示例,根据提示填空。
【示例】生死之交:有着同生共死交情的朋友。
①:交情不深,仅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的朋友。
②: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③: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为名利。
21.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尤其是青少年酷爱网上交友聊天。网上交友的确更方便,但也有很多弊端,如果就此问题让你来发表意见,你会怎么提醒同学?
22.下面是一份班委会出的通知,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修改。
通知七(2)班全体同学: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我班准备将于11月8日下午在学校多功能教室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请各位同学准时参加。2024年11月6日七(2)班班委会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通知中有一处内容不够详细,请指出。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错误,请指出。
23.(2024七上·贵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进入初中,小文觉得自己的“社恐"悄然消失了。记得开学第一天,老师让同学们做自我介绍,从未在公共场合发言的他尝试走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获了很多掌声。从那之后,腼腆内向的他尝试着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尝试着主动与人交往……,小文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了。
进入中学以来,你也一定有过很多次的尝试,请回忆自己“尝试”的经历及由此带来的感悟。
请以“我的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①企;②烂漫;③霄
2.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正确的字词。①"qǐ盼"应填写“企”;②"lànmàn"应填写“烂漫";③"云xiāo"在应填写“霄”。
故答案为:①企;②烂漫;③霄
2.A.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在文段中形容作者难以入眠,在床上翻来覆去,使用恰当;
B.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在文段中用来形容爬山虎秋日与夏日的色彩截然不同,使用恰当;
C.贮蓄:指储存,积聚,保存。在文段中用来形容爬山虎终年贮蓄的红色,使用恰当;
D.空灵:指灵活而无法捉摸,通常用来形容景色变化无穷或诗文、书画意境超逸。但在此处用来形容爬山虎沐浴在霞光里的景象显得不太恰当,这里的重点应该是爬山虎在霞光中的绚丽色彩,而不是其意境的变幻莫测。
故答案为:D
3.【答案】(1)山岛竦峙
(2)吹面不寒杨柳风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不知何处吹芦管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竦、峙、芦、道、霄
故答案为:(1)山岛竦峙;(2)吹面不寒杨柳风;(3)却话巴山夜雨时;(4)不知何处吹芦管;(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4.【答案】D
【知识点】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A.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汉语中确实存在许多敬辞和谦辞。然而,在此选项中,“尊君”并不属于谦辞,而是敬辞,用于尊称对方的父亲。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用于自称。如“舍弟"指自己的弟弟,“敝人”指自己,“愚见"指自己的见解。而“见教”则是称对方指教自己,属于敬辞;
B.正确;
C.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作家和诗人,他的代表诗集《吉檀迦利》和《飞鸟集》广为人知,这一点无误。然而,海伦·凯勒并非英国人,而是美国人。她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其自传体散文《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她的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然而,在宋代,“四书"实际上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而《春秋》并不属于“四书”之列,而是“五经"之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答案】5.D
6.入选人物: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
长妈妈纯朴善良,对孩子倾注了一片心血,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寿镜吾老先生质朴、博学,表面看似严厉,实则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是鲁迅非常尊敬的老师。这两个人物都是鲁迅温暖的回忆,都可以入选。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5.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的能力。①依据"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可知,选段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她"指的是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称她为"阿妈”,但憎恶她时就叫"阿长"。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她。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②依据"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知,选段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她"指的是寿镜吾。鲁迅十一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读书。③依据"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可知,选段出自《琐记》。"她"指的是衍太太。她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依据"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颐颐的"可知,选段出自《藤野先生》。"她"指的是藤野先生。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故答案为:D
6.本题考查名著主要人物及事迹的积累能力。长妈妈:她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叙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礼节的性格,这使他看见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又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了《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在文学上影响他的一生。寿镜吾老先生: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不存在狭隘的民族偏见,给鲁迅以极大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使鲁迅先生终生怀念和感恩。相对于藤野先生的态度,那些日本学生对中国的态度,让鲁迅看到了国人的品行,也认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只有改变国人的思想,才能救中国。于是决定弃医从文,从思想上唤醒国人的心灵。
故答案为:入选人物: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长妈妈纯朴善良,对孩子倾注了一片心血,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寿镜吾老先生质朴、博学,表面看似严厉,实则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是鲁迅非常尊敬的老师。这两个人物都是鲁迅温暖的回忆,都可以入选。
【答案】7.B
8.A
9.示例:画线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叶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树叶因茂密而遮挡了秋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惬意悠然之情。
10.示例:①绵绵秋雨和阵阵秋风为这浥园增添了许多情趣,显得别有一番风味,“我”懂得了这秋雨清风带来的趣味。②“我"沉醉在浥园的美景之中,懂得了浥园的从容和恬淡。(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7.A.姿态各异的奇石:在文章第四段明确提到“浥园已交给了一场秋雨,不急不缓,像一个秋天里欲说还休的缠绵故事。……园中的奇石不空不透,憨拙厚实,皆在本地采集而获。”,说明姿态各异的奇石是作者在浥园中看到的景象;
B.起伏有韵的麦浪:文章第三段提到“一排排瓦沟,一道道瓦垄,如起伏有韵的麦浪,在一派烟雨中铺陈开去。”,这里是将瓦沟和瓦垄比作起伏有韵的麦浪,并非真的看到了麦浪;
C.叶片宽大的芭蕉:在文章第五段中提到“丛丛芭蕉宽大夸张的叶片,遮去了一段白墙,接受着秋雨的洗礼。”,说明叶片宽大的芭蕉是作者看到的景象;
D.随波摇晃的芦苇:在文章第三段中提到“芦苇开始随波摇晃,早想登场的芦花顺势离枝起舞,把白色的绒球交给湖面,交给秋雨。”,说明随波摇晃的芦苇是作者看到的景象。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及概括能力。文章第二段开头提到“我们要顺着一条青石满铺的小路朝前走去,才算真正贴近了浥园。”,这是作者游踪的起点。接着,第三段描述了“小路在浥园的一个拐角处悄然隐去,一座临水楼台蓦然出现”,说明作者首先走到了临水楼台。然后,第四段开头提到“我们与小雨同行,惬意地穿过曲廊,走过小桥。”,说明作者接下来走过了曲廊和小桥。接着,第四段后半部分描述了“秋雨给石门增添了几许湿润”,说明作者穿过了石门。第五段开头提到“穿过石门,依旧是一段曲曲的石板路”,并描述了石板路尽头的围墙等景象,但并未明确说作者走到了围墙尽头,只是在远处驻足望去。最后,第六段开头提到“秋雨渐渐大了些,石板小路上绽开水花朵朵。我们急急地奔向一座别致的小木屋”,说明作者最终到达了小木屋。
故答案为:A
9.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首先,指出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该句“细碎而密匝的树叶拒绝了秋雨的渗漏”将树叶赋予了人的情态,即拒绝秋雨渗漏,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其次,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使得树叶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仿佛它们真的有意识地在拒绝秋雨的渗漏。最后,结合文章整体分析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在文章中,作者描述了浥园的美丽景象,并表达了自己的惬意悠然之情。这种情感在这句拟人化的描写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树叶的茂密遮挡了秋雨,为游人提供了一个遮阳避雨的好去处,这也正是作者所感到惬意悠然的原因。
故答案为:示例:画线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叶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树叶因茂密而遮挡了秋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惬意悠然之情。
10.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及关键词句的解读能力。首先,理解文章结尾画线句中的“听懂"一词。在这里,“听懂”不仅指听觉上的理解,更是指心灵上的感悟和体会。其次,联系全文分析“我"听懂了什么。文章描述了浥园在秋雨中的美丽景象,包括秋雨的绵绵、秋风的阵阵、树叶的茂密、奇石的憨拙、芭蕉的宽大、芦苇的摇晃等,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从容、恬淡的浥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浥园的沉醉和喜爱之情。因此,“我”听懂的是浥园在秋雨和秋风中的独特韵味和情趣,以及它所展现出的从容和恬淡之美。最后,结合文章主旨进行概括。文章通过描写浥园在秋雨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因此,“我"听懂的是这秋雨清风中的浥园所带来的独特韵味和情趣,以及它所传递出的从容和恬淡之美。
故答案为:示例:①绵绵秋雨和阵阵秋风为这浥园增添了许多情趣,显得别有一番风味,“我”懂得了这秋雨清风带来的趣味。②“我"沉醉在浥园的美景之中,懂得了浥园的从容和恬淡。(意思对即可)
【答案】11.平衡;耗能
1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榫卯结合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牢固不破
13.不能。“迄今为止”是对时间的限定,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去掉以后则是肯定了以后一直都是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C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社会科学说明文;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对象应注意的文章的几个位置:看题目、观首段、找结尾段和抓关键句,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我们研读全文,逐段分析,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2)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本题考查根据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⑤段"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有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可知,体现其"平衡"的功效。根据第⑥段"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可知,体现其"耗能"的特点。
故答案为:平衡;耗能
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第⑥段画线句中"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列举了山西应县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可知,具体说明了榫卯结合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牢固不破;进一步说明了第⑥段"榫卯结合
可谓刚柔相济,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故答案为: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榫卯结合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牢固不破
1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迄今为止"指到现在为止,是对时间的限定。带词解句:联系第段"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可知,指的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随着未来的发现、考证,可能会发生变化。删词解句: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与原文意思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迄今为止"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不能。“迄今为止"是对时间的限定,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去掉以后则是肯定了以后一直都是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ABD.正确;
C.根据第③段"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卵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可知,"榫卯这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完全不需要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5.B
16.①您与我的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②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
17.原父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感悟: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子女,要时刻谨记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哺育了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终生都要报答的,这是做人的本分。而为人父母,要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十五岁,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哪里有年老就被抛弃的道理呢?这是违背道义啊。”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一辆手推车,把祖父抛弃在野外。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那辆手推车收了回来。父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需要再做这样的器具了,因此现在先收起来。”父亲感到惭愧,后悔了,于是把祖父接回来赡养。
15.ACD.正确;
B.元芳没有喜不自禁。
故答案为:B
1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有:君,您。家君,称自己的父亲。②重点词有:汝,你。何以,为什么。
故答案为:①您与我的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②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
1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乙文讲述的是原谷劝告父母赡养祖父的事。原谷之所以载祖归养是因为儿子收回推车的说辞让他感到害怕,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待老人,我们都有老的一天,要给儿孙做表率。
故答案为:原父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感悟: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子女,要时刻谨记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哺育了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终生都要报答的,这是做人的本分。而为人父母,要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答案】18.C
19.“胡未灭,鬓先秋”,放眼中原大地,国家残破,敌寇未灭,回首人生,流年已逝,两鬓已苍,虽有报国之心,却只能“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本词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诉衷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与选用词语。“直"是一直的意思;“白”是没有效果的意思;“空"指没有结果的意思;“横”是纵横杂乱的样子;结合“胡未灭,鬓先秋,泪□流"可知,诗句的意思是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句中所填词语是形容眼泪白白地流,既要写出诗人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要写出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据此可知,此处填“空”更为恰当。
故答案为:C
19.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结合“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可知,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诗人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结合“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可知,这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本词表达了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故答案为:“胡未灭,鬓先秋”,放眼中原大地,国家残破,敌寇未灭,回首人生,流年已逝,两鬓已苍,虽有报国之心,却只能“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本词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答案】20.点头之交;忘年之交;君子之交
21.示例:在互联网上也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多上网,否则会影响身心发展,影响学习;不要轻信他人,警惕上当受骗。(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2.①删去“准备”或“将"②缺少具体的时间③署名和日期写反了,应互换位置
【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称谓;重复啰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2)本题考查了学生发表见解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发表见解。要把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还要有理有据,表达看法时要有条理。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以及仿照例句进行创作的能力。①“交情不深,仅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的朋友”,在古代,这样的朋友关系被形象地称为“点头之交”,意味着双方之间并没有深厚的交情,只是出于礼貌或习惯性地打个招呼。②忘年之交强调的是年龄和辈分的差异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这样的朋友关系在古代被视为难能可贵。③贤者之间的友情应该像水一样平淡而纯净,不为名利所动,这样的友情在古代被称为“君子之交”,被视为高尚和纯洁。故答案为:点头之交;忘年之交;君子之交
2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网络交友利弊的理解以及表达观点的能力。互联网交友的利:互联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广泛的交友渠道,使人们能够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联系。
互联网交友的弊:然而,互联网交友也存在许多弊端。首先,网络环境的匿名性使得一些人可能会隐瞒真实身份和意图,导致欺骗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其次,过度依赖网络交友可能会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社交障碍。最后,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交友可能会影响学习和工作,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发表意见时,可以提醒同学在互联网上也要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度依赖网络交友,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故答案为:示例:在互联网上也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多上网,否则会影响身心发展,影响学习;不要轻信他人,警惕上当受骗。(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知类应用文的写作规范以及病句修改的能力。存在语病:因为“准备"和“将”两个词在这里都表示未来的计划或打算,造成了重复和冗余。因此,可以删去其中一个词,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内容不够详细:通知中缺少具体的时间点,如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为了使通知更加完整和详细,可以添加这些信息,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格式错误:通知的署名和日期位置写反了。在规范的通知格式中,应该先写署名(即发出通知的单位或个人),再写日期(即发出通知的时间)。因此,需要将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①删去“准备"或“将”②缺少具体的时间③署名和日期写反了,应互换位置
23.【答案】范文:
我的尝试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学会,也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曲折,或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成功,我依然尝试,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洗衣服,尝试着学习五笔打字……一次次的尝试,是体验,也是生活不变的准则。
从小,我的数学就是弱项,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是小数点掉了,就是计算错误,不是多写了零,就是少写了单位,在这个数学高手云集的班里,是——惨!
又是一次数学竞赛,对于这种比赛,我已经麻木了,心底,早已认定了不参加这个选项,这种注定失败的尝试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但,看着大家欢天喜地的报名,却有些不是滋味,或许,是不认输的劲头复苏了,我居然做出了这次尝试。
我便做出百倍的努力,一遍又一遍的看老师画过的题型,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做题方法……
考试到了,一道道题从眼前飘过,我无奈的摊开手,攻克着一个个难关,可是,那一个个方块字,一个个数学符号,却并没有让我得到一点点启发,再读题,还是一脑袋糨糊,根本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我叹气,看着三角形,一长串数字发愁,时间慢慢流逝,我慢慢灰心,抱怨着自己为什么要报这次比赛,明明就是给自己已经失落的心雪上加霜,只是给成绩再添上一笔浓重的红。
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场,攥紧的手已经冰凉,指尖的冷汗还没有退去,心中的伤已近无法言喻。几天之后,卷子如飞雪一般洒落,果然,是惨不忍睹。心中静默,我在思考:这次尝试真的就只有失败吗真的只是让我尝到失败的苦头吗不,不是!另一个声音尖声叫起,在失败中才会有收获,正是在尝试的失败中,才会是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才是值得在意的吧!……我静静的思考,在思考中得到了答案。
我虽失败,但我虽败犹荣,这一次尝试,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蜕变,是一次成长的过程,这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在尝试中,或赢或输,都是一次成长的暗示,我,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学会将心释放,笑对挫折!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关键词与中心话题:材料主要围绕小文在初中的“尝试"经历展开。关键词是“尝试”,中心话题是进入初中后尝试带来的积极变化。
【题干分析】①材料意义小文从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到尝试做自我介绍,这体现了他突破自我的第一步。“从未在公共场合发言"是他之前的状态,而“尝试走上讲台”则是关键的行动转变。这一尝试让他收获掌声,说明积极的尝试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鼓励。之后他继续尝试举手回答问题、主动与人交往,变得开朗自信。这表明持续的尝试有助于个人性格的积极转变,能让自己不断成长,收获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②写作思路中心:以自己在中学阶段的尝试经历为核心,重点突出尝试带来的收获与感悟。写作角度是什么:可以阐述自己尝试的具体事情是什么,比如尝试参加社团活动、尝试学习一门新技能等。为什么:分析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尝试,可能是为了挑战自我、为了融入集体、为了发展兴趣爱好等。怎么做:详细描述尝试的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例如在尝试参加演讲比赛时,从最初的紧张忘词,到通过不断练习、调整心态最终成功完成演讲。误区提醒详略问题:尝试的过程和感悟应作为重点详细描写,而尝试的背景等可以简略交代。比如不能把进入中学的环境描写过多,而应着重写尝试做某件事的经过。开头示例:可以采用回忆式开头,如“中学的时光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有一次特别的尝试,如同画卷中最亮眼的色彩,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事例素材:可以选取学习、社交、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尝试经历。比如尝试参加运动会项目,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突破自己的体能极限;或者尝试修复与同学的关系,主动道歉沟通等。结尾示例:可以采用抒情议论式结尾,如“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洗礼,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些尝试给予的勇气和力量,继续前行,去拥抱更多的可能。”
【立意提取】
1.勇敢尝试,破茧成蝶;
2.尝试的阶梯,成长的高度
范文:
我的尝试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学会,也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曲折,或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成功,我依然尝试,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洗衣服,尝试着学习五笔打字……一次次的尝试,是体验,也是生活不变的准则。
从小,我的数学就是弱项,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是小数点掉了,就是计算错误,不是多写了零,就是少写了单位,在这个数学高手云集的班里,是——惨!
又是一次数学竞赛,对于这种比赛,我已经麻木了,心底,早已认定了不参加这个选项,这种注定失败的尝试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但,看着大家欢天喜地的报名,却有些不是滋味,或许,是不认输的劲头复苏了,我居然做出了这次尝试。
我便做出百倍的努力,一遍又一遍的看老师画过的题型,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做题方法……
考试到了,一道道题从眼前飘过,我无奈的摊开手,攻克着一个个难关,可是,那一个个方块字,一个个数学符号,却并没有让我得到一点点启发,再读题,还是一脑袋糨糊,根本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我叹气,看着三角形,一长串数字发愁,时间慢慢流逝,我慢慢灰心,抱怨着自己为什么要报这次比赛,明明就是给自己已经失落的心雪上加霜,只是给成绩再添上一笔浓重的红。
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场,攥紧的手已经冰凉,指尖的冷汗还没有退去,心中的伤已近无法言喻。几天之后,卷子如飞雪一般洒落,果然,是惨不忍睹。心中静默,我在思考:这次尝试真的就只有失败吗真的只是让我尝到失败的苦头吗不,不是!另一个声音尖声叫起,在失败中才会有收获,正是在尝试的失败中,才会是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才是值得在意的吧!……我静静的思考,在思考中得到了答案。
我虽失败,但我虽败犹荣,这一次尝试,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蜕变,是一次成长的过程,这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在尝试中,或赢或输,都是一次成长的暗示,我,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学会将心释放,笑对挫折!
【点评】优点:主题明确文章紧扣“尝试"这一主题,通过讲述自己参加数学竞赛的经历,深刻阐述了尝试过程中的失败与收获,突出在尝试中成长这一中心思想。如结尾处明确表达在尝试中虽败犹荣,自己得到了成长,使主题得到升华。心理描写细腻在描述自己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心理描写十分丰富。从最初对数学竞赛麻木、不想参加的抵触心理,到看到他人报名时内心的矛盾挣扎,再到考场上面对难题时的灰心丧气以及考试后对结果的失落和反思,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且真实,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清晰文章开头点明尝试在成长中的重要性,接着讲述自己在数学竞赛中的尝试经历,最后通过自我反思得出在尝试中成长的感悟,层次分明,逻辑连贯。
1/1贵州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2024七上·贵州月考)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深秋已至,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对秋日的夜色有了些许qǐ①盼,来到院子里,看到墙上的爬山虎,色彩与夏日碧玉似的绿截然不同,而是换上了烟霞般的藻红。“霜重色愈浓”,不错的,这一片叶子红得浓烈,红得lànmàn②,像把终年贮蓄的红色全拿出来了。秋风吹起,这一把把红色的小扇子随风起舞,它们被秋风吹得左右攲斜。于是那红色流动起来,真是美不胜收,我确信,这与夏日时的风采不能混为一谈。风停了,夕阳染红了云xiāo③。仿佛化了妆的爬山虎,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空灵。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翻来覆去B.截然不同C.贮蓄D.空灵
【答案】1.①企;②烂漫;③霄
2.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正确的字词。①"qǐ盼"应填写“企";②"lànmàn"应填写“烂漫”;③"云xiāo"在应填写“霄"。
故答案为:①企;②烂漫;③霄
2.A.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在文段中形容作者难以入眠,在床上翻来覆去,使用恰当;
B.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在文段中用来形容爬山虎秋日与夏日的色彩截然不同,使用恰当;
C.贮蓄:指储存,积聚,保存。在文段中用来形容爬山虎终年贮蓄的红色,使用恰当;
D.空灵:指灵活而无法捉摸,通常用来形容景色变化无穷或诗文、书画意境超逸。但在此处用来形容爬山虎沐浴在霞光里的景象显得不太恰当,这里的重点应该是爬山虎在霞光中的绚丽色彩,而不是其意境的变幻莫测。
故答案为:D
3.(2024七上·贵州月考)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沾衣欲湿杏花雨,___。(志南和尚《绝句》)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点暮春时节,渲染离别氛围的诗句是“___,___”。
(6)刘禹锡《秋词》一诗中,表达诗人乐观豪迈的开阔胸襟和锐意进取的高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
(7)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_,___”书写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答案】(1)山岛竦峙
(2)吹面不寒杨柳风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不知何处吹芦管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竦、峙、芦、道、霄
故答案为:(1)山岛竦峙;(2)吹面不寒杨柳风;(3)却话巴山夜雨时;(4)不知何处吹芦管;(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4.(2024七上·贵州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尊君、舍弟、敝人、见教、愚见"都属于谦辞。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海伦·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春秋》《孟子》合称为“四书”。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A.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汉语中确实存在许多敬辞和谦辞。然而,在此选项中,“尊君”并不属于谦辞,而是敬辞,用于尊称对方的父亲。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用于自称。如“舍弟"指自己的弟弟,“敝人”指自己,“愚见"指自己的见解。而“见教”则是称对方指教自己,属于敬辞;
B.正确;
C.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作家和诗人,他的代表诗集《吉檀迦利》和《飞鸟集》广为人知,这一点无误。然而,海伦·凯勒并非英国人,而是美国人。她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其自传体散文《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她的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然而,在宋代,“四书"实际上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而《春秋》并不属于“四书”之列,而是“五经"之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2024七上·贵州月考)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④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5.选段分别描写了四个人物,下面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衍太太②寿镜吾③阿长④藤野先生
B.①阿长②藤野先生③杨二嫂④范爱农
C.①衍太太②范爱农③杨二嫂④寿镜吾
D.①阿长②寿镜吾③衍太太④藤野先生
6.如果鲁迅要发一条名为“温暖回忆”的朋友圈,怀念对他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下面《朝花夕拾》中的哪两个人物入选?请选出两个人物并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
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衍太太陈莲河
【答案】5.D
6.入选人物: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
长妈妈纯朴善良,对孩子倾注了一片心血,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寿镜吾老先生质朴、博学,表面看似严厉,实则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是鲁迅非常尊敬的老师。这两个人物都是鲁迅温暖的回忆,都可以入选。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5.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的能力。①依据"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可知,选段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她"指的是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称她为"阿妈”,但憎恶她时就叫"阿长"。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她。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②依据"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知,选段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她"指的是寿镜吾。鲁迅十一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读书。③依据"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可知,选段出自《琐记》。"她"指的是衍太太。她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依据"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颐颐的"可知,选段出自《藤野先生》。"她"指的是藤野先生。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故答案为:D
6.本题考查名著主要人物及事迹的积累能力。长妈妈:她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叙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礼节的性格,这使他看见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又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了《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在文学上影响他的一生。寿镜吾老先生: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不存在狭隘的民族偏见,给鲁迅以极大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使鲁迅先生终生怀念和感恩。相对于藤野先生的态度,那些日本学生对中国的态度,让鲁迅看到了国人的品行,也认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只有改变国人的思想,才能救中国。于是决定弃医从文,从思想上唤醒国人的心灵。
故答案为:入选人物: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长妈妈纯朴善良,对孩子倾注了一片心血,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寿镜吾老先生质朴、博学,表面看似严厉,实则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是鲁迅非常尊敬的老师。这两个人物都是鲁迅温暖的回忆,都可以入选。
(2024七上·贵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秋雨浥园
胡启涌
①浥园适合下一场秋雨,淅淅沥沥,轻轻悄悄。漫步园中,园名中湿润之意的“浥"字,会让你与王维和他湿淋淋的诗句撞个满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浥园中没有客舍,只有楼台亭榭,小桥曲径,但少不了“柳色新"。水边亭旁,万千丝绦就是一道道垂帘,遮不住帘外的漫漫秋气。
②浥园静静地藏在贵州省湄潭县的一个大山湾里,三面靠山,一面临水,山水相融,花草繁茂。偌大的浥园里摆放有两万多尊奇石,姿态各异,巧夺天工。我们要顺着一条青石满铺的小路朝前走去,才算真正贴近了浥园。一洼碧水之侧,生长着一棵苍苍古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树下放着几把木质椅子,没有上漆,素色可亲,方便游人乘凉遮雨。抬头望去,只见古树的“腰”部,赫然横出一枝斜斜地伸向水面,细碎而密匝的树叶拒绝了秋雨的渗漏。湖边的一位钓客,独享着这把巨伞悠然垂钓。我们悄悄地绕过他的身后,沿着石板小路,往浥园深处走去。
③不规则的青石板小路,活脱脱像郑板桥醉酒后的一幅佯狂之作,任性恣意而个性十足。小路在浥园的一个拐角处悄然隐去,一座临水楼台蓦然出现,翘角飞檐,青瓦覆盖,一排排瓦沟,一道道瓦垄,如起伏有韵的麦浪,在一派烟雨中铺陈开去。檐角上面,星星点点的苔藓在秋雨滋润下绿意喜人,给亭子添了几许生动。雨顺着瓦当滴落下来,急时如线,缓时如珠,落在残荷上滴嗒滴嗒,如玑坠盘。湖面升起袅袅水雾,微风吹来,水雾轻曼而起,挂在亭子的檐角上飘飘荡荡。水中成群的锦鲤,习惯了游人投食,觉察到水面人影晃动便争着游来,“哗哗哗"地搅皱了一湖澹澹秋水。兴起的水波以最慢的节奏朝着岸边荡去,芦苇开始随波摇晃,早想登场的芦花顺势离枝起舞,把白色的绒球交给湖面,交给秋雨。漾动的苇丛中,突地窜出几只褐色的水鸟,贴水起飞划出一道道水痕,还没等人看清,又躲进了另一片芦苇丛中。与秋雨一起袭来的,还有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置身浥园,蓦然间觉得自己已变成了一根芦苇。
④浥园已交给了一场秋雨,不急不缓,像一个秋天里欲说还休的缠绵故事。这种淅沥小雨就不用带伞了,我们与小雨同行,惬意地穿过曲廊,走过小桥。在浥园,奇石是主角,独个的,连体的,高耸的,玲珑的,秀如纤云重重叠叠,巧似走禽天趣可掬。园中的奇石不空不透,憨拙厚实,皆在本地采集而获。园中一尊三丈多高的石门是浥园的镇园之宝,拙厚天成,令人叹绝。秋雨给石门增添了几许湿润,用手摸去滑滑的,我相信这是石门不会轻易示人的灵性,在绵绵秋雨中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
⑤穿过石门,依旧是一段曲曲的石板路,驻足望去,尽头处起伏如波的围墙,随弯就弯,顺山而上,白墙青瓦,花窗镶嵌。丛丛芭蕉宽大夸张的叶片,遮去了一段白墙,接受着秋雨的洗礼。凤尾竹依墙而生,在雨里静默着。一棵落尽叶子的柿树,擎起一树红红的柿子,如灯笼盏盏在不远处“亮"着,时时给山里的鸟儿照着觅食的路。秋雨中,能做一只小鸟从浥园飞过都是幸福的。
⑥秋雨渐渐大了些,石板小路上绽开水花朵朵。我们急急地奔向一座别致的小木屋,躲雨檐下时,抬头瞥见门楣上悬挂着一块书有“小楼昨夜听秋雨”的匾牌,字体古朴,雨意潇潇,这正是听雨的好去处。走进小屋,室内窗明几净,一架古琴摆放其间,靠墙的书架上满是诗书。一个绿釉双耳束颈花瓶里,斜插着一枝开得恰到好处的丹桂,放在临窗的地方。正中一张条形的栗色茶几上,红茶一壶刚刚泡上,飘漫的热气,正好的汤色,与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雨声,一起凝望秋雨喂养的浥园。
⑦透过小木屋的落地窗,风景尽现眼前。窗前的一根紫藤尽情舒展着,几丛菊花开得十分自信,流淌满园的从容和恬淡让我隐隐心动,一些美妙的思绪,随着浮动的氤氲轻轻漫来。雨疏风轻,窸窸窣,就像一阵湿漉漉耳语,酥软而富有情趣,浥园听得懂,我也听得懂。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5月13日,有删改)
7.下列景物不是作者在浥园看到的一项是()
A.姿态各异的奇石B.起伏有韵的麦浪
C.叶片宽大的芭蕉D.随波摇晃的芦苇
8.下列对作者游踪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青石板路→临水楼台→曲廊小桥→石门→石板路→小木屋
B.青石板路→曲廊小桥→临水楼台→石门→石板路→小木屋
C.青石板路→临水楼台→石门→石板路→围墙尽头→小木屋
D.青石板路→临水楼台→曲廊小桥→石门→围墙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焙烤食品制造企业的产品定价与利润管理考核试卷
- 危险品仓储风险管控技术考核试卷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和方法Ⅱ》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道路运输安全》冲刺提分卷
- 宠物友好城市评选意义考核试卷
- 安全文化的落地实施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考核试卷
- 《补肾活血调冲汤治疗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 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
- 《面向取代反应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 2024年消声器项目规划申请报告范稿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小讲课指南(2021年版)
- 执行实务一百问
-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19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第四章
- 找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单词
- 产品销售培训心得
-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2节约粮食北师大版
- 急诊剖宫产分级
-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
- 双喜公司双喜世纪婚礼策划活动
- 色貌与色貌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