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授课教案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1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一章绪论课的任务通过本堂课的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概况,心理学所涉及的范围,体育运动与人的心理的关系以及有关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发展概况。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在正式讲课之前,通过以下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互动。一、对心理学的了解有多少,是否看过类似的书籍?二、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等)三、拿到教科书浏览后,有何想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历史和对象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历史和对象一、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另外人们在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们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这就是所说的人格或个性。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的心理特性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这段时期,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以及18世纪末法国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都试图纠正中古时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觉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所以他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的领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其中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人的心理现象也就是心理活动,是大家最熟悉的,无论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娱乐、休息中,每个人都会有种种心理活动产生。正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与调节下,我们才能进行各种活动,实现活动的目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心理活动是我们第一个直接接触、认识和体验的现实。但是,心理又是宇宙间最复杂而又最奥妙的现象之一,恩格斯曾把它誉为“物质的最高的精华”。心理现象丰富多彩,绚丽多姿,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把它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没有对外界事物的情感体验,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行动,人的性格、能力、信念、世界观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个性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使人的各种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人的色彩。事实上,既没有不带个性特征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个性特征,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小结本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历史发展概况和研究对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进一步认识运动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概况做一铺垫,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因是第一次课,内容没有安排很多。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2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一章绪论课的任务通过本堂课的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概况,心理学所涉及的范围,体育运动与人的心理的关系以及有关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发展概况。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二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一、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二、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第二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一、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一)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某个角度讲决定着它所承担的任务此有必要先探讨心理学的性质。我们知道,每一门科学性质都是由它的对象特殊质的规定性决定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是人的心理,这就决定了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或交叉科学,也有学者称之为边缘科学。从心理的主体来看,人既是离不开社会的自然实体,又是不能脱离自然的社会实体;从人脑为代表的心理器官来看,其机能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从心理所反映的内容看,既包括社会存在,又包括自然现实。因此,就整个心理学来说,应当是一门关于人的本质和特性的边缘科学或综合科学。(二)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实践服务。由此可以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两方面。1、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心理学的理论任务首先是通过对自己对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地揭示心理、意识与外部世界和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果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与充实的作用。其次,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但能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还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战胜宗教、迷信和各种唯心主义的宣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再次,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如教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美学、社会学等。这些学科也是从不同方面研究人的,而心理学对人的心理的大量研究成果无疑对这些邻近的学科酌研究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心理学的实践任务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是揭示各个实践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并根据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来解决具体的心理问题,为社会实践服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预测与控制。而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其目的就是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其次,由于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把基础心理学所揭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到实践的各个方面就成了心理学的又一任务。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三)心理学分支的研究领域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个案法小结本次课程仍在第一次课的基础上,介绍有关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包括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性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这样安排是基于人体系学生之前还没有开设过有关心理学的课程,对心理学的大致概括还没有一个基本了解的考虑。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3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一章绪论课的任务通过本堂课的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概况,心理学所涉及的范围,体育运动与人的心理的关系以及有关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发展概况。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三节:运动心理学概述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第三节:运动心理学概述一、概念及性质1.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心理学是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体育运动情景的科学,主要是为了提高人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在此方面更多的探讨心理因素与运动成绩、效果之间的关系。探讨体育运动发展完善个体人格和人类社会的科学,因为他们认为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2.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①运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母科学是心理学和体育科学;同时其研究成果也不断的充实其母科学的理论基础。②学科属性即包含自然学科的性质,也包含社会学科的性质;二、研究对象及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三大领域:(一)竞技运动研究主要对象是参与竞技运动的人、以及运动训练、比赛的现象。具体内容包括对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评定、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二)体育教育体育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对象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人和现象。具体内容包括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或技能学习)和增进心理健康这两个方面。(三)大众健身大众健身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对象是参加健身活动的人和现象。具体内容包括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的。总结:形成运动心理、体育心理和锻炼心理的研究交互渗透、三者并存的学科现状,只不过各自有不同的研究侧重,但是许多原理都对体育运动情景的心理研究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际上运动心理学研究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竞技运动领域内的心理现象及规律,而广义运动心理学囊括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三、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国外体育运动心理学简要回顾1923年,被称为运动心理学之父的科曼*格里菲斯(ColemanRobertsGriffith)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运动心理学实验。1926年,他编写第一部运动心理学教科书《教练心理学》。1928年,出版了《运动心理学》。1927年和1930年,前苏联中央体育部心理工作者涅恰耶夫两次出版了《体育心理学》。40年代和50年代,许多运动技能学习实验相继成复杂和科学的方法。1965年,在罗马召开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197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创刊。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运动心理学的发展。2、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回顾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开始阐明体育活动的心理功能。1926年,马约翰第一篇论文《运动的迁移价值》。1942年,全国武术和体育研究院的吴文忠、肖忠国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20世纪80和90年代的发展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1986年,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1991年,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作为发起国之一组织建立了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心理学会。2000年以后的发展我国运动心理学发展不仅在竞技运动领域中继续发展,还在体育教育和大众健身领域方面有了大量的研究,由此促进了体育运动更为完善、更为广泛领域的新发展。小结本讲按计划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通过向学生介绍运动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概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使其对运动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一基本了解。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4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二章体育运动中的认知过程课的任务掌握感知觉、记忆等概念,了解感知觉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与作用,为提高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教具黑板、粉笔图片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体育运动中的感知觉一、体育运动中的感觉二、体育运动中的知觉三、专门化知觉四、体育运动中学生的错觉体育运动与记忆记忆概述一、体育运动中的感知觉(一)、体育运动中的感觉1、感觉基本原理感觉是认知过程的最初级阶段,使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可以分为:1.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特征的外部感觉,有视、听、嗅、味、肤觉。2.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内脏器官状态的内部感觉,如渴、饥饿等机体觉。3.反映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位置情况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平衡觉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性大小的指标,是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二)体育运动中的知觉1.知觉概念知觉是人对当前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感觉与知觉有密切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感觉越丰富、越精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2.知觉特征知觉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恒常性。这些特征主要反映了人的知觉过程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保证了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形成运动技能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感知觉能力。学生要学会完成一个身体动作,必须首先建立起这一动作的本体运动感知觉。(三)、专门化运动知觉运动员长期从事某一项目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运动知觉,是专业运动员较一般人更为高度的发展。主要有速度感,球感,水感,平衡感运动中的复杂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四)、体育活动中学生的错觉1.什么是错觉2.错觉在体育活动有许多表现3.错觉在体育活动的意义:①消除错觉,以防影响活动正常进行。②适当利用错觉,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举例导入心理现象——记忆、表象。第二节体育运动与记忆一、记忆的基本概述1.记忆概念及过程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的全过程是从记——忆,其中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和回忆。回忆有二种形式:再认与重现2.表象概念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的事物形象的反映。“过电影”就是大脑中形成表象的过程。在语言产生之前,表象是人类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最主要方法。3.运动表象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大脑中重现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①运动表现的特点与形式: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内部表象(动觉表象)——以内的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做的各种动作。外部表象——表象时,从旁观者角度观察表象的内容(视觉表象、感受不到身体内部的变化。)②运动表象的作用:♀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有助于改正错误动作。♀有助于集中注意,建立自信心。♀在完成动作之前,表象一下自己过去完美、成功地完成这一动作的情景等,能增加完成活动的自信心。♀运动表象具有个别差异,通过学习与训练可以使表象能力获得提高。♀体育教学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关键在于调控他们运动表象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小结本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感知觉、错觉、记忆的概念,明确认识到感觉、知觉、专门化知觉、记忆等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及作用。主要是通过具体事例和错觉图片来说明感知觉记忆等认识活动在体育运动活动中表现及作用。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5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二章体育运动中的认知过程课的任务掌握记运动记忆、思维等概念的含义,了解记忆、思维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与作用,为提高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教具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体育运动与记忆一、记忆概述二、体育运动中的记忆三、体育运动中促进以记忆有效性的条件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思维一、思维及基本特点二、体育运动中思维的作用三、体育运动中的操作思维第二节体育运动与记忆一、记忆的基本概述(略)二、体育运动中的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记忆表象)、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一种复杂综合的记忆。它与其他记忆形式不同,除了视、听觉参与外,还包括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运动记忆中最主要的记忆是动作记忆。动作记忆的保持与遗忘:最早研究记忆遗忘现象是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中,他发现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规律为“先快后慢”。目前研究发现:对动作的遗忘过程不同于对语词的遗忘过程。不同点如下:1.动作记忆的遗忘量远远少于语词记忆的遗忘量。2.动作遗忘的过程不同于语词遗忘的过程三、体育教学中促进运动记忆有效性的条件1.保证学生运动表象形成的准确性运动表象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精确性和正确性的重要保证。只有在清晰、稳定、准确的运动表象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运动记忆。当进行运动记忆时,必然会有相应的运动表象出现,并伴有熟悉感。2.讲解后立即进行动作练习间隔时间过长,视觉表象会发生动摇或模糊容易出现错误,影响运动表象的正确形成。3.掌握遗忘规律,正确、及时的复习。动作学习并不完全是“复习时间越早越好”,而应在学习动作后2、3天内有组织的指导学生练习,提高动觉控制能力。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思维一、思维及基本特点思维是人类高级的心理过程。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感性认识经过抽象与概括,形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成对体育活动的理性认识,反过来指导着体育活动向着更高水平发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地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基本特点。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二、体育活动中思维的作用1、模拟、预测运动进程头脑中形成有关动作的表象——对这些表象按照动作的要求操作——模拟运动的进程。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地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基本特点。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3、形成对体育活动的综合认识体育活动是一种系统的活动,包括从个体动作完成到比赛时的战术意图的贯彻等许多部分。4、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新动作的创新人的思维形式中有一种称为分散式思维。这种思维形式是个体创造性活动分散式思维的特点是求异于创新。分散式思维中有三种成分: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三、体育活动中的操作思维(略)小结本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动记忆、思维等概念的含义,明确认识到运动记忆、思维等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及作用。主要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运动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在体育运动活动中表现及作用。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6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三章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状态课的任务掌握情绪概念,了解情绪的分类、情绪的功能,认识到不同情绪对体育运动的影响,重点是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焦虑。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体育运动中的情绪状态一、情绪概述二、体育运动中情绪的影响三、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焦虑第一节体育运动中的情绪状态举例生活中的情绪表现与体育活动中的不同一、情绪概述1、什么是情绪?情绪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一种态度体验。当个体需要进行活动时,就会给人带来一种快乐与愉悦。反之,可能会给人带来焦虑不安、恐惧、紧张等应激表现。2、情绪的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3、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4、情绪的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行为调控功能身心保健功能5、情绪的外部表现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二、体育运动中情绪的影响1、应激与紧张当个体所感知的环境要求与他所认为的自我能力间不平衡时,则会出现应激。肌肉紧张是应激的信号,应激状态下肌肉紧张度增加。放松肌肉可降低应激的生理反应。所以,可让学生学习放松技能。2、心境状态这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低的情绪状态。大强度的运动会时人感到紧张和疲劳,而中等强度运动后,会出现积极的心境状态。3、抑郁三、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焦虑(一)焦虑、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1.焦虑是一种伴随着不详之事可能发生的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快的情绪。2.特质焦虑是个人相当稳定的特质。3.状态焦虑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是个体对变化的环境条件或压力的反应,是暂时性的,随时间而波动的。4.焦虑个性的表现(二)体育学习焦虑的调控最根本途径从控制运动员在体育学习时的身心负荷,明确体育学习目的入手。小结本课按计划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了情绪的概念、情绪的分类、情绪的功能、情绪对体育运动的影响,特点讲授了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焦虑,包括焦虑的概念、什么是特质焦虑什么是状态焦虑以及焦虑情绪的调控。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7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三章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状态课的任务掌握意志、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等概念的含义,了解意志的过程、意志的功能、注意的种类、注意的品质等。明确认识影响注意广度的印因素。重点是注意的种类和注意的品质。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二节体育运动中的意志状态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注意状态体育运动中的意志状态意志概述什么是意志?运动意志?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意志行动的过程a:采取决定阶段动机冲突: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动机斗争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1)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b:执行决定阶段反动机斗争克服困难实现目的意志的功能运动员的意志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注意状态一、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表明了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注意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一起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2.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3、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a、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本课小结本节按计划完成了教学预定的目标,在授课中向学生介绍了意志、注意的概念和种类、功能、品质等,并对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达到了求真务实和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8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三章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状态课的任务掌握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等概念的含义,明确认识影响注意广度的各种因素和进行注意分配的条件。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注意状态一、注意概述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三、运动员的注意品质以及测定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注意状态一、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a、注意对象的特点b、活动的性质和任务用速示器呈现一些英文字母,其中有些存在书写错误,要求一组学生在短时间内判断哪些字母书写有误,并报告字母的数量;要求另一组学生报告所有字母的数量。结果,前者知觉到的字母数量要比后者少得多。可见,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广庄会大大缩小。c、个体的知识经验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专业素养深厚的人在阅读专业资料时可以做到“一目十行”,非专业人士即使逐字逐句阅读也不见得能正确理解。我们知道,围棋高手扫视一下棋盘,就能把握双方的形势和局面变化,这就借助了良好的注意广度;一个初学者由于经验欠缺,就只能一部分一部分来关注棋势。②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③注意的分配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a、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当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时,个体就可以集中大部分精力去关注比较生疏的活动,保证几种活动同时进行。我们可以做到边听报告边记笔记,显然是由于写字已经达到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驾驶技术高超的司机可以边驾车边为乘客报站名,也是这个道理。b、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有联系的活动才便于注意分配。这是因为活动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形成固定的反应系统,经过训练就可以掌握这种反应模式,同时兼顾几种活动。例如,歌唱演员有时自弹自唱同一首歌,甚至能够边唱歌边剪纸,也是借助了活动间的内在联系或人为建立起活动间的联系,以达到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小结本节按计划完成了教学预定的目标,既向学生介绍了影响注意广度和注意专业的因素,针对体育运动中存在的注意现象,有理、有据的分析说明,达到了求真务实和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9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三章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状态课的任务明确认识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重点是如何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重点是运动员的注意品质及其的测定。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注意状态一、注意概述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三、运动员的注意品质以及测定一、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a、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一个沉迷于电脑游戏的孩子很难让他转移注意力,去拿起书本温习功课。当然,如果对原活动的注意力本来就不够集中,就比较容易随活动任务的要求而转移。b、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如果新的活动对象引起个体的兴趣,或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要,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实现。假如那个正玩电脑游戏的孩子,听到自己喜欢的电视动画片开演了,可能会离开电脑,将注意力转移到看电视上。c、明确的信号提示在需要注意转移的时候,明确的信号提示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唤醒状态,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对象。文艺演出中报幕员的角色,其实也发挥着这方面的作用。这种提示信号,既可能是物理刺激(如铃声、号角),也可以是他人的言语命令,甚至是自己的内部言语的提醒。d、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神经类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主动而迅速地进行注意的转移,对各种工作和学习过程都十分重要。有些工作要求在短时间内对各种新刺激作出迅速准确地反应,对注意转移的要求尤其高。例如,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在起飞和降落时的五六分钟之内,注意的转移就达200次之多。(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有意注意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有意志努力的参与。它的主要缺点是容易使个体产生疲劳,从而导致分心。另外,有意注意的活动并不总是符合个体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有时不免产生厌倦。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有意注意,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三)运动员的注意品质以及测定小结本课按计划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介绍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及运动员注意品质的测定,使学生初步明确了如何利用有关注意的基本规律组织教学,并知道了如何对运动员的注意品质进行评定。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10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四章运动员的个性课的任务掌握个性、气质等概念的含义,能具体说明个性的特性、结构、对气质这一心理特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第一节:运动员的个性一、个性概述二、运动员个性的测定三、运动员的个性结构与特点四、个性与心理选材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第一节:运动员的个性一、个性概述1、什么是个性2、个性的特性a自然性与社会性b稳定性与可塑性c独特性与共同性3、个性心理结构a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的动力结构,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社会个体发展方向的潜在力量,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结构中的核心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自我意识等心理成分。在个性心理倾向中,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决定着一个人总的思想倾向;自我意识对人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b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是个体心理差异性的集中表征,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个性对心理活动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心理活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映。个性差异通常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二、运动员个性的测定(一)运动员气质及其测定1、气质的概念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对此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a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特征。b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即气质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C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即先天因素占主要地位。气质较多地受神经系统类型的影响。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气质虽然具有先天性,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起变化,在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在性格的掩盖下,气质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改造。2、气质的心理特点气质是由许多心理活动的特性交织而成的,反映了人在心理活动及行为上各种动力性特征。这些心理特性也是测量人气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感受性b灵敏性c耐受性d向性e情绪兴奋性f可塑性小结通过本讲运动员个性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了个性、气质内涵、特点,及个性的心理结构。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气质”和本讲中的气质进行了合理认识,尤其是对气质这一心理特性有了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11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四章运动员的个性课的任务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正确认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对应关系,重点了解确定气质类型的方法。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第一节:运动员的个性一、个性概述二、运动员个性的测定三、运动员的个性结构与特点四、个性与心理选材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第一节:运动员的个性一、个性概述二、运动员个性的测定二、运动员个性的测定(一)、运动员气质及其测定1、气质的概念2、气质的心理特点3、高级神经类型与气质的关系①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动物的高级神经基本活动有三种特性,即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不平衡型,其特点是兴奋、抑制过程都强,但兴奋过程略强于抑制过程,是易兴奋、奔放不羁的类型,又称兴奋型或不可遏制型。强、平衡、灵活型,其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比较强,并巳容易转化,反应敏捷,表现活泼,能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又称活泼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其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较强,但两者转化较困难。它是一种安静、沉着、反应较为迟缓的类型,也称安静型。弱型,其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弱。过强的刺激容易引起疲劳,甚至引起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并以胆小畏缩、反应速度缓慢为特征,又称抑制型。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③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对应关系(见教材中):表12-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4、气质的测定:确定气质类型的方法主要有条件反射测定法、测验法、行为评定法。①条件反射测定法:条件反射测定法是指在实验室里运用一定的仪器对被试形成或改变条件反射的过程中,观察其神经过程特征,从而了解和确定其气质特征的方法。许多心理学家以不同形式的条件反射测定神经过程特性,即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例如,应用条件反射的方法研究神经系统的灵活性,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在改造刺激物意义的情况下,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有些被试的反应时间没有变化,说明他们的神经系统灵活;另一些被试的反应时间明显延长,说明他们的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惰性。二是记录被试在定型建立和改造时的反应时间,从定型形成的速度和改造的容易程度,可以了解神经系统不同的灵活性。根据神经系统特性的测定,视其组合就能判定被试所属的神经类型,即气质类型。运用条件反射测定法比较科学,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但条件反射测定法需要一定的仪器,主试亦须经过特殊训练,因而为教师掌握和使用该种方法了解学生的气质造成一定的困难。②测验法:测验法又称问卷法、自陈量表法,它要求被试对一系列经过标准化的问题作出回答,然后从中分析被试的气质特征。③行为评定法小结本讲按计划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通过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正确认识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如何确定气质类型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12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四章运动员的个性课的任务掌握性格、能力等概念的含义,了解性格的外部表现、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重点和难点是有关能力的概念、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能力的结构。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第一节:运动员的个性一、个性概述二、运动员个性的测定三、运动员的个性结构与特点四、个性与心理选材第一节:运动员的个性一、个性概述二、运动员个性的测定(一)气质的测定(二)运动员性格的测定1、性格的概念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对性格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a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b性格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C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2、性格的外部表现a性格在活动中形成,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b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c性格在外貌上的表现。3、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a来自生理因素的影响b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c、来自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班集体的影响;◆教师的性格、态度与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d、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e、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4、性格的测定三、运动员能力及其测定(一)什么是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于这一概念,我们还需作如下的解释。(二)能力的结构能力的结构问题是现代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分析能力结构的因素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设计、进行能力测量,科学地拟订能力培养的原则,都有重要的意义。1.二因素理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能力结构的二因素理论。他认为能力包括两个因素,即一般因素,又称G因素;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G因素是每种心智活动所共同具有的,S因素则是因心智活动不同而各异,它指专门领域的知识。完成任何一项作业都是以上两种因素决定的。2.群因素论3.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4.智力层次结构理论(三)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四)能力的测定本课小结本章节内容较多,有一些理论学生未曾接触过,有一定的难点。这部分讲授用时较多,超出原计划2学时,但总体讲授效果较好,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制约能力、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13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五章运动动机课的任务掌握动机、诱因、内驱力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动机的种类、需要、动机与目的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内容是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及分类二、运动动机的功能三、动机的理论四、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及分类(一)什么是动机需要和动机是紧密相联系的,但也有差异。需要在主观上常以意向和愿望被体验着。模糊意识到的、未分化的需要叫意向。有某种意向时,人虽然意识到一定的活动方向,但却不明确活动所依据的具体需要和以什么途径和方式来满足需要。明确意识到并想实现的需要叫愿望。如果愿望仅停留在头脑里,不把它付诸实际行动,那么这种需要还不能成为活动的动因。因此,处于静态的需要,还不是动机。只有当愿望或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时,需要才成为活动的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在报纸上读者可以读到,一些农民向国家平价出售上万斤粮而不到市场上去卖高价;一些知识分子宁愿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到十分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不少大学生现在争相传看有关毛泽东的书籍;有的执法人员知法犯法;有的制造伪劣农药坑害农民等等。“为什么人们要做这些事?”“是什么东西激发人们去干这些事?”这个问题就是心理学中的活动动机问题。动机是活动的一种动力或心理倾向,它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按某种方式行事。(二)动机与内驱力、诱因动机与内驱力(drive)和诱因(incentive)这两个术语有着密切的联系。1.内驱力内驱力这个术语是武德沃斯(Woodworth,1918)首先提出的,指驱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对人行为的一种“推力”。这个术语在心理学文献中常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些学者把“需要”、“内驱力”和“动机”作为同义词来使用。但多数学者对这三个术语是有区别地加以使用的。需要是内驱力的基础。当机体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需要时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内稳态)便遭到破坏。例如,需要水分、或需要食物时机体内细胞内外的水的渗透压或血液中糖分的一定水平遭到了破坏。这种生理变化所产生的需要便对机体形成一种紧张的内驱力,从而导致求饮、求食行为,以恢复内稳态。即是说,因需要而产生内驱力。内驱力大致与需要呈正相关。例如,饥饿的人比吃饱的人具有较强的内驱力;而又饿又渴的人比只是饥饿的人具有更大的内驱力。但是,需要和内驱力又不是等同的。例如,如果一头动物长期挨饿,它对食物的需要强度大,但由于非常虚弱而不能动弹,其内驱力水平反而降低了。人的内驱力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原发性内驱力或基本的内驱力,由生理需要而驱使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称为如饥饿内驱力、口渴内驱力、避痛内驱力和性内驱力。二是继发性内驱力或社会性内驱力,由责任感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所产生的内驱力。一般说来,社会性内驱力对原发性内驱力起调节作用。诱因诱因是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拉力”。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例如,饥饿会导致有机体去寻找食物,一旦知道什么地方有美味佳肴,那么这个地方将对个体产生吸引力,吸引个体向这个目标前进。因此,外部刺激也是引起动机的一个原因。凡是能引起机体动机行为的外部环境刺激,均称为诱因。诱因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是正诱因,指有机体因趋向或获得某种事物而得到满足时的外部刺激。二是负诱因,指有机体因逃离或回避某种事物而得到满足时的外部刺激。然而,外部刺激的诱因强度和性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有机体的经验和需要等的不同而经常变化的,甚至会改变正负的方向。例如,各种与食物有关的嗜好受孩提时代所养成的习惯影响很大。又如,平时酒可能是正诱因,但是在酩酊大醉后的第二天,酒就转变成了负诱因,甚至一想起酒味,就会恶心发呕,由此回避酒就成为最大的满足。诱因强度还依存于目标与有机体之间的距离。一般而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越近,引起趋向目标的力量就越大。即是说,随着目标的接近,诱因强度有增大倾向。赫尔(Hull,1943)把这种现象称为目标梯度。总之,内驱力存在于有机体内部,诱因存在于有机体外部。内驱力是一种激活力,它释放的能量是无指向性的,可以服务于任何具体的行为。动机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是由内驱力和诱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动机是在内驱力的推力作用和诱因的拉力作用相互结合的产物。弄清楚内驱力和诱因的关系,就为激发动机的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即从个体内部增强其内驱力和从个体外部增强诱因两个方面入手。(三)动机与需要、目的需要、动机、目的三个词在日常语言中往往混用,但在心理学上则给予不同的解释.以利于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分析。1.动机与需要2.动机与目的(四)动机的种类:生物性动机(也称为生理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也称为心理性动机或习得性动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五)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小结本讲按原计划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对动机、诱因和内趋力等概念的讲解,对需要、动机与目的三者之间关系的阐释,学生对与动机相关的几个概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如何针对不同运动项目选择不同的动机水平以确保取得最佳的成绩表现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14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五章运动动机课的任务了解并掌握、动机的功能及有关动机理论,。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及分类二、运动动机的功能三、动机的理论四、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及分类二、运动动机的功能(一)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起机体产生某种活动。(二)指向功能,动机使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三)维持和调节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在具体的活动中,动机的上述功能的表现是很复杂的。不同的动机可以通过相同的活动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是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所支配,并且人的一种活动还可以由多种动机所支配。例如,学生按时复习功课、完成作业的活动,其学习动机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是理解到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有的可能是想考取高一级的学校,有的可能是出于个人的物质要求,有的可能是怕老师的检查和父母的责骂,有的还可能出自上述的几种原因。又如,成就动机可以促使人们在不同的学习领域(学习、文娱、体育等)进行积极的活动。因此,在考察人的行为活动时,就必须要揭示其动机。只有这样对他的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三、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大类本能。一种是生的本能,他称之为里比多(libido),并用里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像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都是生的本能。另一种是死的本能,他称之为萨那托斯(thanatos,即希腊神话中的死神),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由于这两种本能在现实生活中都不能自由发展,常常受到压抑而进入无意识领域,并在无意识中并立共存,驱使我们的行动。人的每一种动机都是无意识的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混合物。他把心理比做冰山,露出在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因此要了解人类行为背后潜藏的动机,如果只分析意识领域是不充分的,也是不恰当的。于是,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弗洛伊德把人格看作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心理体系中最原始的,即冲动、欲望等,是人格的主动力。自我占据着人格的中心部分进行知觉、学习、记忆、推理等。超我在人格中最后形成,反映着社会的各项准则,一般称为道德、良心和理想等。本我根据快乐原则仅指向使其本能得到满足。自我是由本我的一部分分离出来的,协调外界、超我和本我的各自要求,承受着这三方面的压力。在正常人的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不是分为相互对立的三个领域,而是作为一个活动的整体。也就是说,人类的行为是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组织相互作用的产物。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二)动机的认知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并不是来自客观现实,而是来自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动机行为是以一系列的预期、判断、决策,并朝向目标的认知为基础的。主张动机认知论的早期代表人物是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托尔曼通过对动物的实验提出行为的目的性,即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西,或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这就是动机认知理论的原始形态。期望理论必须解决动机的两个问题:期望什么,即实现目的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目的的价值如何?1.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的产生以及对人行为的动力作用取决于四个方面的信息:⑴成败经验。⑵替代经验。⑶语言和社会劝导。⑷生理的唤醒状态。2.目标定向理论目标定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尼科尔斯在80年代创立的。是对自我效能理论的合理扩展。目标是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要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目标定向是个体基于对主、客观条件认知评价而对选择目标的心理倾向。该理论研究核心围绕是个体如何看待自己主观运动能力、哪些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主观运动能力、主观能力又是怎样影响后续行为和运动成绩。尼科尔斯把目标定向分为两种: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任务定向是个体的主观能力知觉是从一时间点到下一个时间点不断提高的函数。如个体从起初的不会、不熟练到后来的会和熟练,他就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围绕任务本身,目标是指向掌握某一特定的技巧,因此也称为掌握定向。他们表现出的能力知觉是以自己个人的努力和进步为参照系统。把能力看作与努力和自我进步有关。自我定向是个体的主观能力知觉是被作为与别人比较的函数。如认为不仅要会而且要比别人做的好,才认为自己有能力。强调社会比较,目标是指向要胜过他人,因此,也被称为竞争定向。他们表现出的能力知觉是以自己是否比别人强为评估体系,认为能力是和胜过他人有关。很可能使人产生能力不足的感觉。因为自我定向的个体的主观能力和自信心是与别人相比的结果。(三)内驱力理论内驱力理论认为,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潜能,在体育运动中,多用运动表现或成绩(Performance简称为P)表示,等于内驱力(D)和习惯强度(H)的乘积。小结本课的中心任务是动机的功能及有关动机的理论。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对动机这一心理过程产生的内在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15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五章运动动机课的任务了解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动机,掌握几种激发学生乐于参与体育运动的操作方法。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及分类二、运动动机的功能三、动机的理论四、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及分类二、运动动机的功能三、动机的理论四、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满足运动员的需要,是有效地激发动机的关键。如果教学训练过程符合运动员正在寻求的情感体验,则这个过程本身就能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需要,但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多数人的需要可归为以下三类:接受刺激、追求乐趣的需要,从属于一个集体的需要,展示才能和自我价值的需要。1.满足运动员追求乐趣的需要为满足运动员追求乐趣的需要,应在教学训练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使运动员的能力适合练习的难度。如果一个人总是失败,那他就决不会觉得这项运动有趣。因此,应该有意识地促成运动员成功的体验。第二,使训练方法和手段多样化。这一点很重要,有的运动员报告,他的教练常使运动员笑着累倒在操场上,这样的教练大多是优秀的教练。第三,让所有人都积极参与。如果某些人在别人积极参与时感到无事可做,他们就会感到厌烦。第四,在练习中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分派任务,使他们有机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享受乐趣。第五,允许运动员在训练中有更多的自主权。2.满足运动员归属集体的需要一般来说,强化的方法优于惩罚的方法,因为它比惩罚更能鼓励正确的行为。但适当的惩罚也是笔要的.因为它有利于减少错误行为反复出现的可能性。教学强化时应注意以下原则:第一,明确规定应获奖励的行为、奖励的条件以及奖励的标准。例如,在篮球教学必赛中规定,谁如果在全场比赛中抢到规定数量的篮板球,则下次训练课就可以自选准备活动或带领全队做准备活动。第二,最好对达到标准的良好表现进行没有规律的强化(奖励)。第三,鼓励运动员间的相互强化。第四,奖励不能过量,不能让运动员感到教练员正在企图控制他们的行为。第五,应使运动员懂得,奖励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能力、努力和自我价值的标志,这有利于加强内部动机。3.满足运动员展示自我的需要感到自己有价值(能力与成功)的需要是体育运动中最普遍最强烈的需要。这种需要的点是运动员的归因特点决定的。可以根据归因的特点将运动员分为两类:成功定向的运动员和失败定向的运动员。归因时具有更多积极特征的运动员称为成功定向的运动员;归因时具有更多消极特征的运动员称为失败定向运动员。(二)合理运用强化手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动机既可以从内部被激发,也可以从外部被激发。强化(reinforcement)是指出现可接受的行为时,或者给予奖励,或者撤除消极刺激的过程。正确的强化,是主要从外部敫发动机的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强化不仅可以激发外部动机,也有利于内部动机培养。如果运用不当,强化则可能既破坏内部动机,又破坏外部动机。强化可分为两种:第一,积极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出现特定的行为时就给予奖励。例如,教练员的微笑、表扬、注意等精神奖励,以及奖杯、证书等物质奖励。第二,消极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通过撤除消极的结果来鼓励特定行为。例如,足球教学比赛的负方应按惯例在赛后罚跑2000米,但由于负方队员表现队员表现出色,教练员决定免跑,这就是消极强化.(四)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改变教学与训练的环境是培养与激发运动动机的间接方法。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例如,变换练习场地,改善练习设备条件等,这是改变练习的物质环境。又如,在某些人不在场的情况下组织练习,取消消极评语,改变运动员的分组,改变传统的练习方法,等等,都是改变练习的心理环境。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应当精心安排每一次训练和比赛。使之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以满足运动员接受刺激、追求乐趣的需要,进而培养和激发内部动机。(五)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许多研究表明,给人以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可以加强动机,提高成就,促进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发展。这一点对于培养和激发运动动机尤为重要。在下放自主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根据运动员的能力和水平,有选择地下放自主权。第二,放权后耐心帮助运动员进行决策,不要急于求成、过分指导。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应花些时间同运动员一起讨论决策的方法和决策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让他们了解自己过去曾做出一些决策的原因。同时允许运动员在决策时出错,出错时要帮助他们从中汲取教训。待运动员对他们的责任习惯后,错误自然会减少。不适当的过分指导,往往会损害运动动机,因为这样做实际上剥夺了运动员学习自我调整、自己做出决策的机会,而且运动员也很难一次改正过多的错误。第三,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应具有移情心。移情心是一种理解运动员感情和态度的能力.一种会站在运动员的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在师生关系之间创造一种信任感。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应充分理解运动员所面临的困难。(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小结学习动机的目的是有的放矢的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因此本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对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16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六章归因课的任务掌握归因概念;理解归因的作用及意义;了解归因重要理论及培养。重点和难点是归因的理论和合理归因的培养。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归因一、归因概念二、归因理论简介三、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第一节归因一、归因概念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二、归因理论简介
归因理论理论的一个共同点是集中研究人们所知觉到的原因,即人们关于“是什么导致事件产生”以及“事件为什么象这样发生”的想法。(一)海德的朴素心理学理论海德,人们为了更好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活,需要控制周围的环境,预见他人的行为,因而每个人都会致力于寻找人们行为的因果性解释。朴素心理学认为,为了预见他人行为并有有效地控制环境,关键问题在于对他人的行为或事件做出原因分析。遵循两大原则:其一,认为别人行为的发生原因来自情境因素,这叫做情境归因
。情境归因属个人自己之外的因素,故又称情境归因为外向归因。其二,将别人行为发生的原因归之于个体本身的特点或其所具的条件,这叫做个人倾向因。.因为个人倾向属于个人的自身因素,故而又称内向归因。
(二)维纳的自我归因理论
维纳,是解释学习动机最有系统的理论,维纳扩大了原来归因论的观念,建立一套从个体自身的立场解释自己的行为的归因理论,又被称为自我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论的要点::1.维纳归因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1)个人对自己在某种情况下所表现的行为存在有自求了解的动机。
(2)解释自己行为后果时个人所做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
(3)个人以后类似行为动机的强弱,将决定于他对以前行为结果所作的归因解释。2.基于以上假设,经由实证研究的结果,维纳发现一般人对从事过有关成败的工作之后,多将自己行为结果之所以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曾尽力而为。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其他,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有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3.维纳在对以上六项因素,按其性质,又分别归纳入以下三个维度之内。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来自个人条件(内控),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的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3)可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三)凯利
(KelIey)的协变分析理论模型
凯利对海德归因论及其后诸多学者的研究进行了补充,提出了归因过程的一种协变分析模型。在模型中包含三种分析的范围:客观刺激物、行为者和所处的情景。该理论涉及三个方面,所以也被称为三维归因理论。协变分析模型研究的是人们如何对相同或相似事件的多种例子进行归因。
按凯利的解释,在面对别人的行为表现时,只要按三个标准去考虑,即可确定宜于采取何种归因方式。三个标准如下:
1.特殊性指该行为是只在特殊情境下发生,还是在一般情境下经常发生。
2.共同性指在该情境下是否引起大家同样的行为。3.一贯性指某人该种行为在类似情境之下是否重复出现。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三、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1.运动员对成败的归因的影响因素
运动员对成败的归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另一方面则是对他人成败的归因。除了上面,我们还应考虑的因素是年龄和性别,还应当考虑的因素就是归因者的运动水平这一因素,即成绩优秀的运动员、成绩落后的运动员、以及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运动员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成败归因是否有什么不同,以及会有什么样的不同。除了以上所举的因素之外,可能的相关因素仍然是很多的。2.教练员对运动员成败的归因的影响因素这其中可能涉及到的主要因素有:⑴性别;⑵运动成绩水平;⑶教练员的其他个人因素。3.家长及其他人对运动员成败的归因影响因素⑴性别;⑵父母及他人的成败经验。四、合理归因的培养合理的归因培养,对个体在对成功和失败的反应中,尤其是在失败后的恢复中将起重要作用,能使人尝试改变归因方式以便使后续的行为更为积极健康。归因训练可以用来改变可能会导致认知、情感、行为问题的消极归因方式,发展可以带来积极性思维的归因方式归因训练的研究在体育领域中极少。在归因训练和培养方面,心理学家们依据不同的归因理论,提出多种改善归因的模式。选择两种主要内容做以介绍。(一)改善归因模式策略改善归因策略是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提出,主要从改善不合理的归因模式入手。(二)改善习得性无助感模式改善习得无助感模式是基于戴维克的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和理论提出的。习得性无助感是人对自己无法控制或没有能力控制消极事件的认识。小结本讲在介绍掌握归因概念、归因的作用及意义、归因重要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归因特点进行分析,并挖掘其对自己生活、学习的影响,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归因不同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17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七章运动唤醒课的任务掌握运动唤醒、应激等概念的含义;并对唤醒的外部表现、唤醒的生理变化及反应、应激的生理、心理变化有一基本的了解。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唤醒、应激、焦虑的概念一、唤醒二、应激三、焦虑第一节唤醒、应激、焦虑的概念一、唤醒(一)概念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参与唤醒的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皮层、下丘脑和脑干中上行的网状结构。参与机体唤醒也离不开神经——体液调节的参与。大脑皮层负责一些高级心理机能和有意识的思维过程。唤醒有三种表现:①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②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着行为变化);③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三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能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二)唤醒的电生理指标1.脑电活动脑电图可以测量头皮电极之间放出的电活动的数量和种类。2.生化指标大脑的唤醒或者激活反应会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3.心率它与其他的更为可行的指标之间的关联水平比较低。4.肌肉张力5.呼吸频率6.血压7.掌心出汗8.皮肤电反应二、应激(一)概念应激是人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应激刺激(应激源)、对情景的评价、和应激反应三个成分。应激刺激是对机体形成威胁并引起机体产生变化的各种内外影响因素;应激反应是机体对应激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变化。评价分为两个层次:初始评价和二级评价。初始评价时,个体判断他的行为结果是否有个人风险。二级评价时,估量他在潜在威胁状态下可以利用的个人应对资源。初试评价和二级评价的结果决定个体的应激反应是否会出现。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二)应激的生理基础及生理反应考克斯认为:应激是一种生理唤醒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激活有机体提高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刺激的适应性。应激是在神经——体液调节系统作用下的警戒反应,或是一种“战斗或逃跑反应”,它可以使身体做好准备,准备做出有力地身体反应亦应对所面临的威胁。但是,他也指出:应激反应并不一定每次都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的最终产物,大多数时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起作用,维持身体功能的动态平衡和有规律的状态。带来身体内部的变化。应激在唤醒状态的熟睡——兴奋连续维量上属于兴奋紧张极。包含着多种负性情绪的紧张状,它可能以震惊、恐惧、愤怒等爆发情绪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处高唤醒水平的压抑的潜在形式而存在;它可以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持久的。一定程度的应激,也就是一定水平的心理紧张度,对人从事各种活动是必要的。但是,重大的打击,无论是来自天然的或社会的,会引起过度惊恐、忧愁或焦虑的应激状态。经常处高度紧张的激活水平,尤其在高度应激而又压抑的情况下,将会对身器官产生某些方面的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多种疾病。(三)应激的心理反应心理反应是后天习得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环境的知觉与评价以及我们应对应激刺激的能力。1.应激的行为反应应激刺激引起的身体反应可以迅速动员机体的潜在能量,因而可以适应较大的身体消耗。应激刺激可以诱发攻击行为。2.应激的情绪反应:应激刺激可诱发多种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3.应激的认知反应:应激刺激引起的身体反应可以促使个体提高警觉程度,集中注意,对环境线索更加敏感。应激刺激引起的身体反应可以促使个体缩小注意范围,应激刺激越强烈,这种效应就越明显。除了表现在对外部信息的提取,和分析上以外,还会表现在对内部信息的提取和分析上.即可能干扰运动员对相关记忆内容的提取和恢复。小结本讲通过对唤醒、应激概念的介绍、唤醒、应激的外部表现及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中这一常见的心理现象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时间年月日(星期)上课地点新教学楼课次第18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王翠萍课题第七章运动唤醒课的任务掌握焦虑、运动焦虑的概念,了解焦虑、运动焦虑产生的内在机制,明确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之间的区别,熟识焦虑的三维度分类。教具粉笔、黑板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唤醒、应激、焦虑的概念一、唤醒二、应激三、焦虑第一节唤醒、应激、焦虑的概念一、唤醒二、应激三、焦虑(一)概念1.焦虑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被认为与对环境的威胁评价有关,是个体的人格特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焦虑大多与结果的消极性有关,或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有关。2.运动焦虑运动焦虑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倾向。当前对焦虑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它的多维度性质。一个人对焦虑的反应是和一个人对引发焦虑情境的知觉能力相一致的。Fisher和Zwart(提出了与产生焦虑有关的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当运动员被笼罩在一个不好的气氛下而引起的自我害怕。第二个因素是期待,包括比赛还没有结果,可是获得预定结果的潜力是存在的那种情境。第三个因素是消极结果的确定性。运动焦虑与运动行为既有促进关系,又有相互干扰作用。一般来说,焦虑水平高会导致注意范围变小,降低对有关线索的加工能力,会直接干扰运动行为。躯体焦虑与运动行为的关系符合倒U曲线的假设,过高或过低的躯体焦虑水平都会干扰运动操作、降低成绩。而认知焦虑和运动行为呈反比关系。随着认知焦虑水平的提高,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展示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制定仓库相关法规遵循的计划
- 急救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的推广计划
- 许昌学院《社会心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
- 加强与高校合作的人才引进计划
- 班级行为规范的建立与实施计划
- 科技辅助教学应用指导计划
- 销售业绩提升的行动计划
- 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探究计划
- 变频器出厂检验报告及记录
- 应急响应流程各种图表
- 小学一年级20以内口算卡片制作
- 印染厂染色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 政协提案关于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建议
- SPC&CPK 超全EXCEL模板
- 红高梁模特队台词赵本山1997年春晚表演的小品剧本台词
- 班委会表格及职责说明
- 化工设计说明书
- 国内外深基坑工程研究现状
-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