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安全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工厂安全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工厂安全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工厂安全管理制度汇编_第4页
工厂安全管理制度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所有危险化学品管理,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3.职责从事生产、储存、保管、运输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4.工作程序4.1生产与使用4.1.1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危险化学品项目时须报请省、市安全管理部门审查和批准。项目建成后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产。4.1.2凡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必须编制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经主管部门批准。4.1.3凡从事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必须熟知物品的危险性质、预防措施、物品保管、使用、安全防护及火灾扑救方法等。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和防护器材、会处理事故。4.1.4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受压设备(贮罐、塔、各类容器等)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场所的电气、仪表、报警、联锁等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并要经常对其进行维护检测。4.1.5凡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必须根据物品种类和性质设置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毒、通风降温、防腐、防潮、泄压、监测、报警、避雷及接地等安全设施。4.1.6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消防设施和防护器材。4.1.7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内,应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如发现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及时修订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4.1.8生产危险化学品能产生静电的场所,均须有导除静电的设施。4.2储存与保管4.2.1储存和保管危险化学品,必须进行验收登记,并定期检查。临时存放废旧危险化学品及时上报上级安全环保部部门进行处理。保管人员要选派责任心强、熟知危险化学品性质和安全管理知识的人员担任。4.2.2危险化学品要按其化学性质分类、分区,储存不准超量。到达储存限量时,储存时间不得超过3天。并留有相应的防火间距(通道)和通风口,储存地点距生产装置、罐区、管廊、电缆桥架、下水井等设施的安全防火距离不得小于30米。4.2.3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或灭火方法等不同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同库储存,应设专用仓库、场地或专用储存室。4.2.4遇火、遇潮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准在露天、潮湿处存放,要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存放。对于怕冻、晒的危险化学品,应有防冻、防晒设施。4.2.5储存和保管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应采用先进的消防、通讯、报警、灭火装置,有毒物品应配备防护面具及隔离、消除、吸收毒物的设施,并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4.2.6储存和保管危险化学品的仓库,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并纳入要害部位的安全管理。4.3装卸与运输4.3.1液化气充装站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通过交通部门资质认定。未经资质认定的车辆,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4.3.2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押运人员等,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市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押运人员等,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4.3.3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要牢固、密封,包装材料要适应物品的性能,发现破损、残缺、变形、分解等情况,应立即妥善处理。4.3.4回收的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不准改做他用。4.3.5包装和运输危险化学品要贴印警示标志,标志应符合《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的规定。4.3.6危险化学品不准超量充装,充装速度不得大于规定值。4.3.7装卸和运输危险化学品要轻拿轻放,防止撞击、磨擦、拖拉、重压和倾倒。4.3.8化学性质或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准混合装运。4.3.9装运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过市区时,应遵守地方公安部门规定的行车路线和时间,中途不准随意停车。4.3.10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配备押运人员或保安人员。4.4报废与销毁4.4.1报废和销毁有燃烧、爆炸、中毒和其他危险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时,必须征得化工厂主管安全的部门和化工厂主管领导的同意。4.4.2批量报废、销毁危险化学品时,必须制定安全处理方案。4.4.3负责报废、销毁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包括监护人员),必须熟知物品的化学、物理特性及其安全注意事项。4.4.4危险化学品在报废、销毁处理前,应进行分析、检验,根据物品的性质,分别采取分解、中和、深埋、燃烧等相应处理方法。4.4.5剧毒或对环境有污染的危险化学品,不准直接排入下水,不准倾倒在地面上。4.4.6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准混合销毁。32.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规范公司交通机动车辆、厂内机动车辆和机动车辆驾驶员的安全管理,预防车辆伤害和交通事故。2.范围公司所有交通车辆、厂内机动车辆和机动车辆驾驶员。3.内容3.1管理职能3.2公司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公司各部门的车辆通行安全进行监督管理。3.3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机动车驾驶人员、机动车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3.4内容和要求3.5道路交通安全管理(1)机动车辆驾驶员至少应有3年专职驾驶经验,且3年内无交通责任事故记录,经人力资源部考核录用后,报综合管理部备案,严禁部门私自聘用专职驾驶员行为。(2)驾驶员在驾车时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服从公安交警、运管稽征部门的管理。(3)驾驶员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驾驶作风,遵章守纪,文明行车,按时参加安全学习。(4)驾驶员在出车前应保持充足睡眠,严禁疲劳驾驶。(5)任何人不得强迫驾驶员违法、违章驾车;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驶或将车交给无证人员驾驶;严禁交通肇事后逃逸。(6)驾驶员在出车前应对车辆水箱、润滑系统、制动系统以及轮胎等进行例行安全检查,在出车途中,应确保与有关人员保持通讯联系,及时反馈行车安全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及时报告。(7)机动车辆使用前,必须向公安交警部门申请登记,领取号牌、行驶证并按规定办齐随车必备的证件。(8)车辆状况、各项安全技术性能必须保持完好。并按规定进行年检,合格后使用,不得开“病车”上路。(9)车辆装载的货物必须绑扎牢固,严禁人、货混装。(10)运输“超长、超高、超宽”的大件或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时,必须办理准运证,采取安全措施,悬挂明显标记,必要时应配有指挥车。(11)车辆在工地和厂区内部行驶,应按限速标志要求行驶。(12)车辆应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地点、场所停放,严禁随意停放。(13)车辆修复后需试车时,应由持有驾驶证的车辆检验员或指定的正式驾驶员在规定路段试车。(14)综合管理部应定期组织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一次安全学习,并定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15)综合管理部应加强对车辆出勤的审批管理,作好出车登记,严禁公车私用。派车时要科学调度车辆,合理安排工作量,严格控制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车辆出行安排。3.6厂内交通安全管理(1)厂内机动车辆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培训且考核、考试合格,领取厂内机动车驾驶证或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准驾驶或操作。(2)厂内机动车驾驶、操作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作业时应携带特种作业资格证,必须戴好安全帽,不准驾驶或操作与证件不相符的设备。驾驶室内不得超额载人,叉车作业不得载人。严禁酒后操作。不得在驾驶或操作时吸烟、嚼槟榔、攀谈或进行其它有碍安全的活动。身体疲劳或患病等有碍安全操作时,不得驾驶或操作。厂内机动车驾驶、操作人员离开本员工作时间超过6个月,但未满1年的,需继续担任驾驶工作时,应按规定重新复试。如超过1年的,应重新参加考核。(3)厂内机动车应按特种设备有关规定进行申报、挂牌和定期检验。(4)厂内机动车在工、库房内行驶时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在厂区内行驶时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5)生产事业部应建立厂内机动车安全技术管理档案,包括车辆维修使用及事故记录;定期开展厂内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3.9交通事故管理(1)厂内机动车辆发生安全事故后应按规定立即报告本部门领导和综合管理部,保护好现场,积极抢救伤员,严禁违规、私自处理。(2)厂内机动车辆发生安全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的,由综合管理部按未遂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涉及人员伤亡时,按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处理。(3)发生交通事故,不论事故大小,都应及时向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和所在部门领导报告,并及时报告综合管理部。(4)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的善后处理由事故单位负责处理,以当地公安交警部门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为依据进行调解,无法调解时,由事故单位提出申请,将相关资料移交综合管理部进入司法处理程序。事故结案后,事故单位应及时向综合管理部上报《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事故损失调解书》以及保险理赔等资料。(5)重大交通事故的善后处理由公司安全管理科组织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有关部门进行处理。(6)发生机动车辆事故后,必须按“四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3.10安全奖励(1)专职驾驶员工作表现突出,年度内未发生大小事故,且无严重违章行为记录的,则按以下标准进行奖励:安全行车达到10万公里以上(含10万公里),给予2000元的奖励;安全行车达到5万公里以上(含5万公里),不足10万公里的,给予1000元的奖励;安全行车2万公里以上,不足5万公里的,给予专职驾驶员500元的奖励;(2)交通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突出,在年度交通安全总结评比中被评为交通安全先进单位的三级机构,给予2000元的奖励。3.11违章处罚(1)驾驶员在驾车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被公安交警扣分或罚款的,每扣1分,罚款100元。(2)未按规定或限速标志要求行驶,超速行车,每次罚款200元。(3)超载行车或厂内机动车辆违章载人,每人次罚款200元。(4)车辆未按规定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地点或停车场所,每次罚款200元。(5)部门负责人明知司机开车前有饮酒行为,仍安排其开车或驾驶员在工作时间饮酒,部门负责人或用车人未及时制止的,每次对部门负责人或用车人罚款200元。(6)驾驶员酒后驾车或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一经核实后,罚款500元,并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对部门负责人处以罚款200元。(7)人力资源行政部未按规定每周组织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安全学习的,每少一次罚款100元。3.12交通责任事故处理(1)驾驶员负全部责任的,当事驾驶员承担保险公司赔付外经济损失的20%,并罚款500元。(2)驾驶员负主要责任的,当事驾驶员承担保险公司赔付外经济损失的15%,并罚款400元。(3)驾驶员负同等责任的,当事驾驶员承担保险公司赔付外经济损失的10%,并罚款300元。(4)驾驶员负次要责任的,当事驾驶员承担保险公司赔付外经济损失的5%,并罚款200元。(5)交通事故处罚最多不超过3000元。当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损失赔偿超过3000元时,对直接责任人处以3000元罚款,并解除劳动合同。(6)对一年内发生两次以上交通责任事故,造成累计保险公司理赔之外经济损失达1万元以上的专职驾驶员,取消驾驶资格和解除劳动合同。3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一、目的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三、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3.1主要负责人职责3.1.1设立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并提供人力资源;3.1.2定期召开职业健康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3.1.3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1.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3.1.5保证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投入的有效实施;3.1.6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1.7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3.2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职责3.2.1明确对本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和任务;3.2.2组织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及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要求;3.2.3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3.2.4明确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组织、实施责任。3.2.5各部门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3.3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职责3.3.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3.3.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3.3.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3.3.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四、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4.1聘用作业人员时,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产生的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及相关权益如实告知作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欺骗。4.2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产生职业病种类、后果及其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4.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的规定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4.4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志;五、职业危害申报制度5.1按照安监总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规定,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5.2存在或者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项目按照卫生部发放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5.3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5.3.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5.3.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5.3.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5.3.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3.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5.3.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5.3.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5.4公司应当每年组织一次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当出现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5.4.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5.4.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5.4.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人代表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6.1积极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6.2新职工进企业,必须先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转换工作岗位,也应进行相应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6.3开展日常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及其它空余时间,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6.4结合事故案例开展职业卫生教育。6.5结合生产特点开展国家的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学习和培训。6.6做好学习培训的记录。七、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制度7.1各类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防尘、防毒、防噪声、防高温等设备设施)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装置(专业)要实行定人员,定岗位,定检管责任。7.2各相关部门、装置(专业)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7.3发现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配合维修工进行修复,使之正常运行有效。八、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8.1公司必须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品。8.2公司应当对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8.3严格执行《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等标准规范要求,根据接触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发放相应种类和数量的劳动防护用品。8.4车间负责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用、应急防护用品的放发。放发标准由安全委员会制订。公司招聘的临时工,农民工其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视同岗位正式工。九、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9.1公司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及时向员工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9.2在日常的职业危害监测或者定期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相关部门、装置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十、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10.1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公司承担。10.2任何部门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10.3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员工离开公司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办公室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34.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一、目的为了更好地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特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围公司所有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三、机构与职责3.1.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实现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管理目标负总责。3.2.各级生产负责人对实现安全管理目标负直接领导责任。3.3.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按各自的安全职责,为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努力工作。3.4.班组负责人对生产中安全生产负总责,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法规、法令和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领导,群防群治,确保安全生产。四、工作程序4..1惩罚4.1.1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者,按严重程度扣除安全绩效得分2-10分。4.1.2发生一人次轻伤事故,扣罚事故主要责任人100元;扣罚事故次要责任人50元;扣罚责任班组长30元;4.1.3同一班组在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以上轻伤事故的,第二起事故扣罚事故主要责任人200元;扣罚事故次要责任人100元;扣罚责任班组长50元;4.1.4发生一次两人以上轻伤事故的,扣罚事故主要责任人300元;扣罚事故次要责任人200元;扣罚责任班组长100元;4.1.5因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而发生轻伤事故的,扣罚责任班组长300元;4.1.6发生生产性重伤一人事故,扣罚事故主要责任人800元;扣罚事故次要责任人400元。扣罚责任班组长300元;扣罚事故班组安全员200元;扣罚分管领导800元。4.2奖励4.2.1奖励的范围在安全技术、工业卫生方面积极采取先进技术,提出重要建议被采用有明显的效果者,有发明创造或科研成果,成绩显著的。认真贯彻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规章、制度,在预防事故、安全生产过程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制止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避免事故发生者。遵章守纪、模范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标准化动作的操作者。及时发现或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者。在安全管理岗位上尽职尽责,有创新做出贡献者。发生事故时,积极抢救并采取措施防止了事故扩大,使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积极参加公司、车间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竞赛,成绩优异,被评为先进车间、部门、班组、个人;被评为上级各级部门的安全生产积极分子给予表彰和奖励;0按照公司要求,认真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事故的部门;4.2.2奖励的类型奖励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奖励可发给一次性奖金、奖品或晋级,精神奖励包括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4.2.3奖励程序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和个人,由车间(部门)填写《安全工作奖惩考核表》上报安技部门,经审核后报公司领导批准通过。对第4.2.1条有关人员和单位的奖励,由车间和班组提出,经安全部门审查,报公司领导批准执行。35.安全防护设备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公司安全防护设备管理,充分发挥安全防护设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避免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相关安全生产、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备的管理和控制;(2)相关作业场所、储存场所、反应区域内的监控、检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防雷、中和、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隔离、警示警告标志等。3编制依据和术语3.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2术语无4职责(1)各部门负责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安全防护设备日常检查、维护管理工作;(2)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安全防护设备的调研、购置、安装以及定期检验;负责制定安全防护设备的更新、检修计划;按要求建立安全防护设备检修管理台帐;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防护设备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安全防护设备的检查;(5)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培训工作。5管理内容5.1检查与维护(1)工艺流程的安全防护设备每日检查维护;(2)消防、防护、防静电安全防护设备每月检查一次;(3)防雷设备每年春季检查、检验、维护一次;(4)安全管理部门每月组织安全检查一次;(5)个人防护用品每次使用前检查。5.2定期检验(1)压力容器的压力表每半年检验一次;(2)安全阀每年检验一次;(3)消防灭火设备每年送交检验一次;(4)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每年由技术监督局定期检查、检验一次;(5)感温、感烟报警设备、便携式报警仪每年检验一次;(6)防雷设备每年申请气象局进行检验;(7)正压式呼吸器等应急救援器材发现问题随时检验。5.3设置、维护、移动、拆除(1)各施工单位负责自身施工区域内需要的安全防护设备的设置,公用区域大型安全防护设备(包括困难位置的设备)的设置任务由安全管理部门安排;(2)安全防护设备的设置要完善,做到“有边就有栏,有洞就有盖,交叉作业有隔离,安全通道有封闭,高处作业下方有安全网”。无法设置栏杆时必须有水平防护绳,经常移动的安全网设置成滑动式;(3)使用定型工具式施工安全防护设备、安全网、防护栏杆(已刷红白相间道),使用单位安全员到安全监察部内业管理员处办理领用;(4)检修过程中需采取的临时安全防护设备要做到安全、可靠、完善、适用;(5)安全防护设备设置后,技术管理部门专业工程师组织检验;(6)安全防护设备以“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维护;(7)凡公司安排设置的公用大型安全防护设备,由设置单位维护;(8)定型工具式安全防护设备被损坏,由使用该设备的单位负责进行维修。(9)使用其他施工单位设置的安全防护设备,要先到协调办公室内安全员处办理转领手续,并在施工中承担谁领用、谁维护、谁退还的责任;(10)因检修或施工作业需要移动、拆除或局部拆除公用安全防护设备或其它施工作业单位设备的,应事先填写《移动安全防护设备申请单》,报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恢复设备时,施工单位通知安全管理部门监督设备恢复;(11)配合具体施工作业所需的安全防护设备,在作业完成后,施工单位报请技术管理部门专业工程师同意,并通知协安全管理部门,及时拆除安全防护设备,并清理作业场所。6附则(1)本职责解释权属公司安全管理部门;(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有抵触的规定自行终止。36.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1目的1.1为了充分发挥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效能,使设备设施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与工艺设备同步运行,且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使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规定了企业内的防尘、防毒、降噪以及通风降温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程序和要求。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车间、职能部室。3总则3.1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是生产设备设施的组成部分,委托发动机设备工装部将其管理纳入正常的工艺装备管理之中,一汽靖烨发动机有限公司建立相应的设备设施台帐和委托维修计划。3.2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必须进行调试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4职责4.1生产管理部是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监督检查部门,对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选型、使用、维修保养及更新改造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服务和考核;负责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发证工作。4.2采购室负责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采购,生产管理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采购需求计划的制定、进行设备安装和修理,生产安全部办理设备设施的报废手续。4.3各车间是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责任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使用、维护保养等工作。5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5.1设备设施操作者上岗前,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培训,重点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操作者经培训合格,且取得设备设施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设备设施。5.2设备设施使用必须严格按“三定一证(使用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定作业指导书,凭设备操作证操作设备)”要求进行管理,遵守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并负责填写各种设备设施运行记录。5.3设备设施操作者应具备“三好(管好、用好、修好设备设施)”、“四会(会操作、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设备故障)”、“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安全)”、“五项纪律(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丢失;发现故障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检查)”的基本技能和设备管理意识,在开机前应认真做好重点设备的日常点检工作。5.4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不得无故停用或擅自拆除,凡因故停用设备设施应办理停用手续,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6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6.1设备设施的日常保养由操作者负责,做到:a.班前认真检查设备,按规定做好设备的点检工作和润滑工作;b.班中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c.班后做好设备清扫、润滑工作。6.2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应与工艺装备一并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a.设备设施的定保工作在每年的元旦、五一、高温停产、十一和春节期间进行。设备设施的定保以设备操作者为主,维修人员进行指导和配合,按设备设施定保标准进行。b.设备设施维修人员按设备设施定检内容进行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并做好定检记录。6.3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故障管理a.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操作者应立即停机,关闭电源,防止故障扩大,通知设备工装部,按设备设施管理规定及时组织处理。必要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抢修。b.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停止或限量排放污染物,预计停机时间超过4小时的,必须将故障信息上报生产安全部。c.设备设施故障排除后,设备操作者应对设备进行认可,并和维修人员填写《职业危害因素控制设备设施停运、维修记录单》。7设备设施的报废与更新管理7.1设备设施报废的条件:设备设施经更新改造后性能仍不能满足职业危害因素防治防护设计要求和保证处理后作业点排放达标的防治设备设施。7.2设备设施报废的审批程序:凡符合报废条件的防治设备,由一汽靖烨生产管理部组织全面检查和初步技术鉴定后,填写《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报废申请表》,按照公司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办法办理相关手续。7.3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报废后应及时进行更新,其程序下列要求执行:a.计划的编制:生产管理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收集工会和员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编制年度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更新投资计划,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报解放公司级归口部门。上级归口部门批准后,由分公司计划财务部按财务预算指标,下达年度投资计划。b.项目的实施:生产管理部会同车间提出初步方案及技术要求,并报设备工装部,进行委托安装。c.采购室组织召开具备资质的供应商大会,生产管理部通报项目技术要求,采购室通报其它商务要求,待各供应商编制详细技术方案并上报生产管理部,生产安全部组织召开评审会议,确定技术方案和供应商。d.生产管理部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e.项目完成后,由生产安全部和车间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验收。7.4设备设施的技术资料管理:各单位应配备人员做好设备技术资料的管理、收集技术改造后的资料归档等工作,以满足设备使用和维修的需要。8考核7.1对于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的改造,从而减少职业危害发生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企业有关奖惩规定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8.2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管理按考核规定执行。37.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切实加强对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发放的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公司各部门在职人员(含季节工)的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的管理。3术语:3.1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生产过程中,为确保员工安全生产与身体健康所必须的用品和护具,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防尘口罩、防护镜、手套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4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4.1行政部应根据工种及劳动强度、危害程序制定《劳保用品发放标准》,经总经理审核批准后执行。4.2员工工作服由公司行政部依据国家劳动保护规定,确定款式、颜色、质地等,并统一制作。4.3公司的其它劳保用品,由公司采购部按公司相关规定统一购买和发放。4.4由公司专(兼)安全员负责现场劳动保护用品的检查使用、验证、督导佩戴和检查等工作。4.5所购进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计划的技术规格和安监部门的有关规定(含有“三证一标识”、LA标识),确保质量。凡供货不及时及质量低劣达不到防护要求而造成安全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4.6公司的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进厂验收必须经过行政部门安全管理人员的签字认可方可入库、发放和使用。4.7公司工作服、一般劳保用品发放标准,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4.8严禁员工变卖劳动保护用品,凡发现员工变卖劳动保护用品将按所卖用品价值进行奖金扣除。5.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领用5.1工作服、一般劳保用品发放标准,由公司采购部按公司规定发放。工作服仅限于员工工作时间穿着,符合HACCP等相关规定;工作服遗失自费补做。5.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5.3.建立可追溯体系,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按照岗位和编制人数配发,当存在缺失、损坏、功能不全时立即更新补齐。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合格证和资格证验证程序管理。5.4其它劳保用品,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发放、管理,发放总量不得突破公司规定。5.5对于脱产学习、被借用、工伤、病休、事假等超过一个月的人员在离职期间停发劳保用品,复岗后按原劳动用品使用时间顺延(离岗期不计入使用期限),复岗时间按人力资源部通知的时间执行。5.6聘用的季节工,根据工作岗位、工种需要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服一般作为借用,由其所在部门负责人办理领用手续;解聘时,若劳保用品未到期,则由聘用部门负责办好归还手续。5.7新进公司员工,转正后发放一套工作服,以后根据年限和工种不同按规定发放。员工在本公司变换工种,原防护用品自带,对新工种按新工种劳保用品要求发放,共性劳保用品不再另行发放。对支援性的临时变换工种,在完成临时性工作后交回劳保用品。5.8实际存在的而本制度未描述在内的岗位,各公司可自行依照相近岗位工作环境和特性原则,参照本标准执行。6.劳动用品的使用规定6.1员工有责任保管好发放给自己的防护品,包括放在固定的位置,保持清洁;安全员按照员工安全防护用具领用周期的规定,定期更换劳保用品。6.2公司将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在检查中如发现员工未按规定使用、佩戴安全防护用具,该员工将受到公司的处罚:1)第一次将给予该员工警告处分、记录并奖金扣除20元/人·次;2)第二次发现,其将奖金扣除50元/人·次;3)第三次发现,其将奖金扣除100元/人·次;4)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员工不使用安全防护用具,将追究员工的直接主管、经理,员工的直接主管、经理将同样受到处罚。所有罚款都将在当月工资中扣除。6.3需要定期检测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测。6.4公司须健全劳保用品采购、发放、报废记录、档案。7记录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发放、报废登记台帐38.女工和未成年人保护制度1目的与范围1.1为加强对女工和未成年人的保护,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规定了女工和未成年人在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女工和未成年人(包括招用的临时合同工)等。2总则2.1根据女性生理特点安排劳动就业以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在安排女性就业时,对适合女性从事的职业应尽可能多招些女性;对那些使女性生理机能不能保持正常状态,对女员工和下一代健康有不良影响的职业,禁止或限制女性参加。2.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企业招工对象的年龄一般为16~25周岁。因特殊需要招用未满16岁的学员,应经本地劳动部门批准。3职责3.1人事部负责在招工及工种安排中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总则要求,合理安排女工或未成年人的工种、工作。3.2安技部负责检查、督促各单位执行本制度的实施情况。3.3工会负责监督各单位执行本制度的实施情况。3.4各单位、车间负责严格执行本制度。4女员工特殊保护4.1各单位、车间不得以结婚、怀孕、生育、哺乳为理由而拒用、辞退女员工或降低其工资。在员工的定级、升级、工资调整等工作中不得歧视女性,必须坚持男女平等。,4.2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禁止女工从事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Ⅲ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作业)和有毒有害的作业。·4.3根据女员工的生理特点,女员工在月经、怀孕、生育、哺乳期、更年期的特殊保护期内,可暂时调任适宜的工作或不上夜班。4.4女员工在怀孕初期及临产三个月或哺乳期内,每天应给以1小时工间休息和哺乳时间;按规定工资照发。4.5由医务所每年定期对女员工进行体格检查,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4.6对一些有害女员工身体健康的工作,车间应采取缩短工作日、轮班制、四班三运转等改变劳动组织的措施。5未成年工特殊保护5.1根据劳动部《关于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劳动、休息时间的暂行规定》,对未满16周岁的学生,在进行生产实习时的劳动时间规定为,第一学年每天不得超过6小时;第二学年每天不得超过7小时;第三学年每天不得超过8小时。5.2各车间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加班加点工作。5.3未成年工在安排劳动时,不宜从事特别繁重的劳动、高空作业和对身体有害有毒的作业等。5.4在录用未成年工时,必须经过体格检查,以便根据身体状况安排合适的工作。6考核对不执行本制度,按考核规定执行。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责任者加倍处罚,同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本制度由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提出;本制度由工会归口管理;本制度由安技部负责解释。39.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管理,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正常的生产程序,保障公司财产安全和员工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区域内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管理规定及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要点。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易燃易爆作业场所。3.引用标准《危险点安全管理制度》;《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安部1994第18号令)4.术语4.1燃烧材料在空气中受到高温作用时,能立即起火燃烧,且火源移走后依然可继续燃烧的材料。4.2易燃液体;闪点≤45°4.3可燃液体:闪点≥45°4.4闪点:液体挥发出得蒸汽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高温能够闪燃的最低温度。4.5爆炸下限:可燃蒸汽、气体或粉尘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既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5.易燃易爆品危险性分类5.1闪点在≤28°C的液体为甲类;28°C<闪点≤605.2本公司常用的易燃易爆品如下:A甲类:易燃:汽油(闪点-50~-20°C)、工业甲醇(闪点11°易爆:乙炔气体、氧气、煤气。B乙类易燃:煤油(闪点40~80°C);柴油(闪点6.职责

6.1生产安全办公室负责公司区域内各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的监督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提出考核意见。6.2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公司区内易燃易爆作业场所消防安全的统一归口管理;负责划分公司重点防火区域,对重点防火区域进行管控。负责对该区域内消防器材、消防设施实行归口管理,负责消防器材日常巡查、维护和更新;负责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开展防火防爆安全宣传;组织专(兼)职消防员、义务消防队员等学习消防知识和消防训练。6.3各分厂、部门负责本单位各易燃易爆作业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负责区域内消防安全日常检查及其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负责督促该区域内员工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7.管理7.1凡在公司区域内各易燃易爆作业场地作业的所有员工,均应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遵守本制度和其他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7.2进入公司内各易燃易爆作业场所施工、安装的外来人员,由业务接口部门和施工、安装单位共同开展生产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并与安全监察管理部门签订安全协议,需要动火的必须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7.3凡在公司内各易燃易爆作业场所从事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的作业,作业前要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制定防火措施,确认防火安全措施完善后,才能进行作业,作业中要进行监护,作业后要清理现场,确认无火种产生才能离开现场。7.4喷漆作业区管理要求7.4.1严格执行禁烟制度,公司内任何部位都不得吸烟。7.4.2喷漆工作场地、调漆间应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消防器材要配备齐全、充足。7.4.3作业区内,通风装置保持完好,所有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型。7.4.4调漆间、喷漆房现场储放各类漆料、溶剂用量须严格控制,一般不得超过当班用量,如当班用量较大超过现场储量规定应采取多次领用的原则。7.4.5作业区应有紧急疏散通道示意图和应急照明灯具,各类通道要保持畅通,安全门应方便有效,防火隔离门下方不得堆积杂物。厂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习。7.4.6不准动用明火,确须动用明火的,必须按公司动火审批要求进行。7.4.7分厂要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每天检查分厂内的消防工作情况。7.5油漆作业区消防操作要求7.5.1喷漆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区,确保通风装置完好,电气设备无故障,开启通风装置10分钟后,再进行喷漆作业。通风装置出现故障时,不得进行作业。7.5.2调漆室、喷漆房现场作业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它工具。不得携带火种和手机,禁止使用手机,其它人员严禁入内。严格按劳保用品着装,不得穿着化纤制品以防产生静电。7.5.3调漆室喷漆作业场所严禁堆放其它杂物,作业完后及时清除地面油漆、排风管道上的油膜。油漆、溶剂用完要加盖。空包装物及时清除。7.5.4作业人员应清楚现场消防器材的位置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7.5.5全厂所有人员应清楚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和掌握应急疏散通道路线图。7.5.6遇节假日放假前将所有的油漆、溶剂等退回库房,统一保管。7.5.7生产现场装配使用过的纸皮、胶袋材料等易燃易爆物要及时清理。7.6焊接作业场所管理规定7.6.1电焊、气焊气割工未有特种作业上岗操作证者,不准进行焊、割作业。7.6.2乙炔气瓶、氧气瓶与明火及各种热源的距离不准小于10米。乙炔气软管不准绕在一起。在室内作业,乙炔气瓶、氧气瓶和焊把应分别放置,其间隔距离应大于5M.7.6.3氧气瓶要安装高、低压气压表,乙炔气瓶要安装控制回火装置,要经常检查管线以及各种连接部位是否漏气。7.6.4要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在公司确定的三级动火区作业必须严格履行动火审批手续后,方能作业。7.6.5进行焊、割作业前,要清除现场的易燃、可燃物,确保安全后方可作业。在高空焊割时,乙炔气瓶、氧气瓶不准放在焊割部位下方,并须保持一定水平距离,焊割件下方要有接火盘。7.6.6盛装过或盛有易燃、自燃液体、气体及危险化学物品的容器和设备,未经彻底清洗干净,不得进行焊割。有压力的管道、高压瓶都不得进行焊割。7.6.7不得使用有故障的焊割工具作业,焊割软管不得从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单位穿过,油脂或沾油的物品,禁止与氧气瓶及导管接触。7.6.8焊割结束或离开工作场地时,必须切断气源,并对现场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无误后方能离开。7.6.9夏季作业时,氧气瓶、乙炔气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搬运时严禁滚动、撞击。7.6.10对本部位设置的消防器材要妥善保管,操作人员应熟悉其放置地点及使用方法。7.7变配电室管理规定7.7.1非电工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变配电室。7.7.2变配电室内要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和其他物品。7.7.3电工未经考核,无操作证者不准进行电工作业。7.7.4对变电器、露天输电线路、地下电缆、室内外配电装置和电器设备,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事故隐患要及时排除。7.7.5变配电室值班电工要坚守岗位,认真监护电压、负荷的变化情况,填写运行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7.7.6停电清扫检修时,严禁用汽油、煤油、水擦洗。7.7.7在安装、维修电气设备和线路时,必须按规程操作,严禁违章作业。7.7.8对本部位设置的消防器材要妥善保管,工作人员应熟悉其放置的地点及使用方法。7.8煤气发生炉管理规定7.8.1应保证煤气发生炉的设计,布置合理、技术资料齐全、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必须执行“三同时”管理制度。未经安全验收不得投入使用。7.8.2煤气发生炉的看火孔要严密,加煤装置气密完好,炉子空气进口必须安装控制阀和散放阀,电除尘入口,出口应设可靠的隔断装置,蒸汽汇集器的安全装置齐全有效,各级水封均应保持有效高度的水位并溢流正常。7.8.3煤气发生炉的各种仪表、信号、联锁装置应完好有效,送风鼓风应连锁7.8.4应定时检测总管煤气的含量,应<0.6%,如达到1%时必须停车;作业场地CO浓度必须<30mg/m3。7.8.5炉子机械设备的旋转部位离地面2M以下的要安装防护罩,PE线应牢固可靠。各种安全色、警示齐全。7.8.6煤气炉使用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要有大修、中修及重大故障的记录,有设备运行情况的记录。应进行月、季、年检查,每年重点查一次并要有记录。发现隐患及时整改。7.8.7操作人员必须经技术、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7.9热处理车间管理规定7.9.1所有易燃易爆、有毒、易制毒品的领用、储存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7.9.2各种电炉门、盖的开启装置应和电源开关联动,必须保证在装、出炉时切断电源。各种仪表必须完好可靠并在使用期限内。7.9.3所有进盐浴炉的工件、吊装挂具、工装都必须经严格的烘干,防止因潮湿引起盐浴爆炸。7.9.4淬火油池的油温不得高于80°7.9.5工件淬油时,在工件未完全浸入油液面以下,或还有明火时不得开启抽油烟机。7.9.6当班生产完后应对生产现场进行清扫,将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按规定存放。8.其他场所管理规定8.1.作业场所内消防器材配备要充足、完好,防火标志醒目。动用明火需严格按公司动火作业审批程序进行。8.2作业场所内须指定专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场所内消防器材的保管和消防安全的检查。8.3作业场所内严禁使用电热器具,使用临时线,应遵守《临时电器线路安全管理制度》,灯具、手持电动工具应符合要求。8.4.转运班汽油存放量要严格按要求限制,汽油加注周围6m以内严禁动用明火或使用手机,加油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8.5发现初起火灾时,现场员工应及时组织扑救,并视情况拨打“119”。9.考核对忽视安全生产,不严格执行本制度规定的单位,按考核规定执行40.安全生产“五同时”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安全工作与生产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1.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部门。2.职责2.1安全管理部负责公司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负责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2.2制造部根据业务部销售通知单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负责公司设备保养、大、中修计划的编制,并组织对设备工作的检查。2.3各部门负责计划的实施。2.4安全管理部负责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评比。3.管理内容3.1每年底安全管理部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同时编制下一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报分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各相关部门组织负责实施。3.2每月25日以前,安全管理部将下月安全措施计划,生产部将生产计划、设备保养、大中修计划报分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批准,一同下发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3.3安全管理部每月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对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4各部门每周应组织对本部门负责区域生产安全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3.5各班组每日应对本班组责任区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巡视检查。3.6各责任部门对生产全过程的安全责任及人员、技术、物资保障,各项安全措施、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环境保护、安全目标考核等都必须落实到位,确保生产安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在不满足安全生产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服务活动。3.7安全管理部每月负责对各部门安全绩效进行考核,年底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部门安全生产绩效进行考评。4.附则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41.劳动合同安全监督制度1、目的1.1为了加强对劳动合同安全监督的力度,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控制工伤事故发生,根据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规定了劳动合同在订立、变更、续订、解除和终止中的安全管理规定。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用工形式的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等。3、职责3.1人力资源部是劳动合同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与员工订立、变更、续订、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3.2安全办公室是劳动合同中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劳动合同中的安全管理事项。3.3山东九环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安委会是劳动合同的监督部门,负责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审核劳动合同的有关条款,负责监督合同的有效执行。4、劳动合同的订立、续订4.1劳动者被本公司录用后,应在人力资源部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式二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各持一份。4.2劳动合同中应载明有关保障劳动者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其内容主要包括:1)企业安全生产和防止职业危害的规定;2)劳动者在安全生产方面享有的权力和义务3)工伤保险方面的事项;4)其他要求。4.3人力资源部持已签的劳动合同办理签证手续。并为员工办理工资卡片、工伤保险投保手续等。4.4劳动合同的文本应由山东九环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安委会等单位审核、确认。4.5劳动者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5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5.1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若属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由单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若属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由劳动者按规定缴纳经济赔偿金。5.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即行终止。1)劳动合同具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终止条件之一;2)当事人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3)劳动合同期满。5.3因下列情况之一,不得解除合同:1)不得因劳动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2)不得因劳动者在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4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使认识和了解与本公司活动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提高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建立识别、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规定责任部门,建立获取法律法规的有效渠道。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等活动。三、机构与职责3.1各部门负责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识别更新,并建立部门法律法规清单台帐,归口于办公室归档。3.2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最新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评审,并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3办公室负责建立、更新法律法规清单台帐和文本库,负责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等信息的归档保存、借阅和管理。四、工作程序4.1获取途径和时间4.1.1由安全管理部门定期通过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各级政府及服务机构等其他方式查询获取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1.2上级部门的通知、公报等由管理部收集整理。4.1.3各部门从专业或地方报刊、杂志等索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及时报送安全管理部门,以便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备案。4.2识别和评审4.2.1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协同财务部门、生技部门、办公室门等共同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识别依据:①公司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②结合法律法规的最新内容及版本;③行业特点,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4.2.2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技术、制造、管理部门对获取和识别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进行评审确认,对确认结果编制《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报总经理审核批准。4.2.3各部门、车间结合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识别,确认适用本部门、车间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目录、内容(部分适用的法律法规应识别到适用的相关部分),编制本部门、车间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4.3更新4.3.1当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更新时,应重新及时识别。4.3.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工作。4.3.3当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及时进行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重新识别。4.4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4.4.1安全管理部门须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通过下发或组织教育方式及时传递到部门员工中间。4.4.2关联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或通过部门会议、班组会议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4.4.3安全管理部门每年一次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类似执行情况的检查、符合性评价、整改过程,须保存相应的记录。4.4.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建立符合本单位的的法律法规清单,重点查看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包括即将实施的,也要提前列出);公示法规目录和文档查询途径及方法,以便检索、查阅;更新企业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的目录清单(台账)和文本库(含电子版)。法律法规清单内容:企业法律法规目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宪法;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地方的安全生产条例);有关安全生产的部门规章(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政府规章;有关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上级主管单位的有关规定,以及行业共同遵守的惯例,还有客户或供应方的要求,甚至要满足周边社会性需要等。4.4.5办公室对废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各种技术资料及时进行处理,列出清单。经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查,公司领导批准后,停止使用,防止误用。4.5贯彻执行4.5.1安全管理部门将确认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向各相关部门、车间进行培训、传达、分解。4.5.2各部门、车间将本部门、车间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采取会议、宣贯、培训等形式,落实到相应层次或岗位,并传达到相关方。4.5.3各部门、车间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各项活动,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5.4公司通过绩效评定、内部审查或日常监督检查等形式对相关部门、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4.5.5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组织各相关部门至少每半年一次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最新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3.安全生产例会制度一、目的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围公司所有部门及班组。三、机构与职责3.1主要负责人负责定期组织召开安全领导小组会议(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3.2安全管理部门门负责本公司的安全生产会议管理,监督本制度的执行。3.3相关部门公司各部门、车间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四、管理内容与要求4.1会议分类4.1.1、公司级会议。公司或公司指派职能部门组织召开的安全会议,包括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安全生产例会、政府安监部门等有关部门在公司的安全工作会议。4.1.2、部门级安全会议。部门或部门指派下属装置岗位专业组织召开的安全会议,包括部门安全例会,事故报告会等。4.1.3、车间级安全会议。各车间组织召开的安全会议,包括例会,事故分析会等。4.1.4、现场会议。在生产现场召开的安全会议,包括调度会议,交接班会、现场事故分析会等4.2会议内容4.2.1、公司级会议:集中学习新的安全生产法规、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总结前期安全工作,安排下期安全工作任务,上级指示传达,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汇报。重大事故安全分析,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提出应对措施及其他重要事项等。4.2.2、部门级安全会议:集中学习新的安全生产法规、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总结部门前期安全工作,安排下期部门安全工作任务,传达公司最新指示,事故案例分析等。4.2.3、车间级安全会议:集中学习安全生产法规、条例、公司规章制度、部门规定,公司、部门最新指示,事故案例分析等。4.2.4、现场安全工作会议内容根据安全生产情况,可自行安排。4.3会议要求4.3.1、会议要求讲究实效,主持人要在会前充分准备,确定议题,提出意见。4.3.2、发言和交换意见要内容具体,语言简明扼要。4.3.3、会议内容要有记录,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形成决议的问题要由相关部门迅速赋予实施。4.3.4、参会人员应准时到会,因事不能到会(或不能准时到会)应提前向会议组织部门请假。会议组织人员应在开会前5分钟到达会议地点,与会人员应在开会前3-5分钟到到达会议地点。参加会议人员填写,由会议组织部门进行考勤。4.3.5、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部门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例会。1)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正常情况下公司每月下旬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2)车间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可与其他会议合并召开。3)班组采用班前会、班后会形式召开班组会议,也可与班组安全活动结合进行。4.3.6、会议主持人由主管生产安全的人员担任。公司级安全会议由总经理、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担任,部门级安全会议由部门负责人担任,车间级安全会议由车间主任担任。其他现场会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4.4会议记录及跟踪4.4.1、各级安全生产会议的组织者负责完成会议记录或纪要,并妥善保管;4.4.2、会议组织者或会议指定部门(或人员)负责对会议决议的跟催,并负责向会议主持人或相关领导汇报。五相关记录安全生产会议记录会议纪要44.安全规章制度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公司安全文件管理制度,对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制定、评估、修订、教育培训及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和奖惩方法进行规定,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考核的管理工作。3编制依据和术语3.1编制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3.2术语本制度不涉及相关术语。4职责(1)总经理批准发布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包括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2)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编制、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件;(3)各部门负责编制、修订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文件,对本部门使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进行管理;(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5)安全管理部门主管领导定期组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进行评审;(6)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进行印制、标识、装订、收发、归档保存、销毁等归口管理;(7)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法律法规及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培训工作;(8)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相应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工作。5详细规定5.1编制要求5.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应当建立以下制度,并及时修订: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安全投入管理制度、文件管理制度、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制度、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等。(2)规章制度应明确目的、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具体内容、解释部门和实施日期等。5.1.2操作规程(1)各部门基于各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和特定安全风险的程度,以及安全措施防范能力等综合要素编制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本部门重要岗位的应急预案。(2)安全操作规程适用性强,内容完善,员工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5.2编制格式(1)文件编号与标识文件标识由“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版本/修改号”和“分发号”组成。文件名称:为了区分不同的文件,文件名称必须是唯一的。文件编号:为了区分不同的文件以及便于检索,应编制文件编号。文件编号必须是唯一的,其形式为:XX/BZXXXX-XXXX;年代号文件序号(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标准化文件代号(4位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表示××××××公司企业代号如:“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编号标识如下:XXBZZD01—2013表示2013年表示第1个管理制度表示标准化文件中的管理制度表示××××××公司企业代号版本号:为了识别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防止误用作废文件,须显示文件的版本号。一般以一位英文大写字母表示,未修订表示为A/0,第1次修订表示为A/1,依此类推;如果文件经过重大修改,须进行换版,第1次版本为A版,第2次版本为B版,以此类推。其他文件,例如年度目标、计划等有时限要求的可以以发布日期代替版本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等外来文件不另行编号,延续采用原文件编号即可。分发号:为了便于保管和回收文件,应在发放的受控文件上标注分发号。(2)文件的编制的格式管理制度文件的内容一般由“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内容与要求”、“相关记录”、“相关文件”等组成,必要时可增加“术语和定义”等组成部分。文件的条、款编号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之间用“.”分隔,当超过4位数字再需展开时或者展开的条款为并列关系(无先后顺序)时可写成1)、2)、3)或a)、b)、c)…等。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可参照管理制度的文件结构进行编制。文件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须符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便于理解和贯彻实施;应涵盖到企业生产的所有场所,所有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把握原则性,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具体,切实可行;文件相互协调性,一致性。5.3文件的评估安全管理部门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等的执行情况及适用情况的全面检查与评估;可采用审核、会议、巡视、交流、抽样分析、直接观察、检测报告、数据显示等方式进行。评估后应形成评估报告,内容包括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是否考虑了活动或相关危险源、执行情况是否落实到现场和班组、是否存在违法现象和违规行为、对不符合提出的整改要求等。5.4文件的发布经评审通过的安全标准化文件须经总经理批准后,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编号、标识、印制后发放到使用部门、岗位,由各部门自行控制,保存好文件有效版本。安全标准化文件由安全管理部门按受控文件做好《文件发放记录》。受控管理制度汇编发放到部门领导,受控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发放到使用范围内的相关部门和岗位。所有受控文件均提交最新有效文件版本原件到安全管理部门备案。受控发放的文件须填写分发号,并将分发号登记在《文件发放记录》里。非受控版本文件在公司办公系统上发布或作为宣传资料供公司内部人员查阅学习。二级发放:对于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文件需发放到岗位且岗位人数不定,可由所在部门实施二级控制发放,文件发放部门必须建立《作废文件收回记录》,便于及时回收作废文件和对文件进行有效控制。5.5文件的使用与保存文件使用人的受控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应向安全管理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补发新文件,分发号不变。文件使用人丢失受控文件应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说明丢失原因,经原批准人批准后补发新文件,并给予新的分发号,同时注明被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并将作废分发号通知各部门,防止误用。5.6文件的修订5.6.1修订频次及时机(1)至少每两年对在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一次评估和修订,保证时效性。(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人员对本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修订:1)当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修订或新颁布时;2)当企业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3)当生产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4)当工艺、技术路线和装置设备发生变更时;5)当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6)当安全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到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时;7)当分析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性因素时;8)其他相关事项。5.6.2其他要求根据评估报告、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变化、消防演习结果、绩效评定结果等,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及时落实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文件的修订工作,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督促检查和考核。文件需修订时,由文件编制部门填写“文件修订计划”,按原审批过程经过同意后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