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下学期山东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山东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山东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山东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山东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山东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2

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历史散文,大多出自史官之手,可以说是官方史学。据班固《汉书•艺文志》

载:“古之王者,此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

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中国历代帝王都设有史官,记言、记事。相传

仓颉为黄帝左史,沮诵为黄帝右史。但这种说法未必可信。然商朝设立.史官是可以肯定的。

甲骨卜辞中,商代官吏有“史”“卿史”和“御史”等。甲骨文中也有“册六”“编六”等字,

可见殷代巫、史曾系统编纂国家文献与史籍,作为档案而保存。西周史官的设置情况,据《周

礼》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等,“大史学建邦之六典”“小史学邦国之志”“内史掌王之

八防(楠)之澹”“外史掌书外令”。《史记•周本纪》载,“大于建大宫”,“大史”被列入“六

大”之内,可见史官在西周的崇高地位。我国历史学科,在商周时期由史官奠定了它的初基,

但各诸侯国还没有官吏。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各诸侯国也相继设立史官。《墨子》

载:“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吾见百国《春秋》”。可

见此时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编年史,史书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这些《春秋》,都是出自诸

侯国史官之手。史官文化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得以发展。春秋、战国之交,文化下移,官方垄

断史学的局面被打破,虽然出现了由民间私人编著的史书,如《战国策》《晏子春秋》,但战

国时期的官方史学,仍然很发达。《秦纪》以及被秦始皇下令焚烧的“诸侯史记”,都是战国

时期各诸侯国官方史书。

在古希腊,任何城邦国家都没有设置专门记言记事的史官。古希腊历史著作,是由私人

著述和编写的。“历史”一词希腊文原义为根据个人观察或经验探索到的知识。历史著作在

希腊一开始就是私家的、个人的创作行为,与希腊政府无关。希腊早期历史著作为城邦史书。

这些史书都是“私史”,只不过著作的材料来源于城邦积累的内容简单的官方记事。希腊后

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人所撰写的史书,也都是私人著述。例如希罗多

德,他讲述历史,犹如行吟诗人创作。他在雅典等地朗读自己的历史著作,听众付给他报酬。

他的史书由书商刊印发行°希罗多德写史书,是个人的喜好与课生的手段。这些“私史”,

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计划和安排。

因此,古希腊史书零散杂乱,缺乏系统性,历史记载存在许多空白,显然不如中国先秦

史官文化那样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黑格尔不止一次地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

续不断,实为任何民族所不及。”

(摘编自潘明强《古希腊与中国先秦历史散文特征考察》,《青海社会科学》2021年第2

期)

材料二:

古代中国,历史编纂很早就成为一项国家的职能,设有专门的人员职掌。据《汉书•艺

文志》记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隋书•经籍志》也说,“古

者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纪言行,后世多务,其道弥繁。”记录历史和管理史籍的人员,

拥有正式的官职,并且向职业化发展。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余(司马迁)先周室之太史也。……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

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家族世袭修史的传统,确保了

记录历史的延续性和专'也性,甲易为这份职业增添了神秘与虔诚。

“《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汉书》)历史,在中

国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编修纪传体史书向来是国家层面重要的文化项目。班固私修国

史竟至入狱,唐代更是设立史馆编撰的制度,“(唐)太宗以梁、陈及齐、周、隋氏并未

有书,乃命学士分修……”(《史通•古今正史》),从此“正史”更为正统。

元、明、清三代也极为重视官修史书,并确立了相应的修史制度。元代“遴选文臣,分

史置局,纂修成书”,对于辽、宋、金的“实录、野史、传记、碑文”,“多方购求,许诸人

呈献,量给价直,送付史谊,以备采择”。清代更是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编修

《明史》,时间跨度九十余年,参与学者近二百人,声势规模蔚为可观。这不仅为了总结一

代的兴衰,而且为了将正统合法,将正统延续。《二十四史》成为官方的宣告,官修的教材,

并上升为一个王朝的意志,在人类历史上,如此举全国学者群体之力编纂史书并官刻刊行,

中国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当正史和正统正在起,史书就不再只是历史的记录!

(摘编自上海辞书出版社《(二十四史》鉴赏辞典•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商代,史官的确立及国家对文史资料的编纂与保存是可以肯定的。

B.从《周礼》可以看出,当时史官分工之细致及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

C.古希腊城邦无史官,希罗多德的史书是其私人所著,与政府无关联。

D.古代中国,史书编蓑具有职业性、连续性、群体性、国家性等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中国史官文化时都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来阐释的,脉络清晰。

B.材料一和材料二均引用了《汉书•艺文志》的记载.,但前者认为此书说法未必可信。

C.材料一对“历史”•词追本溯源,认为其原义是根据个人观察或经验探索到的知浜。

D.材料二以班固私修国史竞至入狱来论证在占代中国是不允许民间私人编著史书的,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一黑格尔观点的一项是

A.与印度、希腊等古老的民族相比较,中华民族有着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发达的史学传统。

B.从先秦到清末,国家机构中一直设有史官,史学展续不绝,这在世界各国中颇为罕见。

C.史学在文化史上是极值得珍视的一种发展性学术,这种发展最能从中国史家辈出见到。

D.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两者各自独立发展两千余年,因文化背景等不同,分歧极为明显。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

2.(18分)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贪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捶

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三十家送。这些人家他

走得很熟,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来了。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

知道:是叶三。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叶

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有的人家当时就给钱,大多数是到节下

(端午、中秋、新年)再说。叶三把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声“得罪”,就走了。

他的果了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也很喜欢到处跑。四多八镇,哪个园了里,什么人

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

--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

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

香白杏,白得一像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

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实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

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

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

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弟兄俩都已经成了家,老大已经有一

个孩子,--叶三抱孙子了。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

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一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

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

儿子的心里不安。”

“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季陶民有一个脾气,

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

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四太爷,枇杷,白沙的!”“四太

爷,东墩的西瓜,三白!--这种三白瓜有点梨花香味,别处没有!”

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来就是半天。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

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

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其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李陶民

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

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呻,不是假充内行,

也不是谀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

到,喝半盏茶就道别。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造评论。李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口负手远看。

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

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

了!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

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李陶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

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

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

见!”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李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

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

“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

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李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

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叶三和季陶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

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B.叶三是不一样的果贩,更是不一样的鉴赏家;他善于通过生活经验得出关于画作的真

知灼见,从一个单纯佗评判者变成李陶民创作的参与者、欣赏者。

C.季陶民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

烂、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

D.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这篇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

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

E.这篇作品与其说用诗的方法写小说,不如说用小说的方法写诗;叶三是鉴赏家,在于

鉴画;季陶民亦是鉴赏家,在于鉴人。

(2)请结合叶三卖果子的情节,简要分析叶三的人物特点。

(3)小说通过“叶二看画”・一"“・・“”

的情节,可以看出叶三是一个鉴赏家。

(4)简要赏析第三自然段的语言特色。

(5)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应在“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后即收尾,现在这个结尾有些

拖沓。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4分)

3.(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攻魏,取宇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

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

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曰谅数者,辨士也,大王可试使之J

原毅亲受命而往。至秦,献书秦王曰:“大王广地宁色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

宁居便下臣奉其币物二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

之。”秦王使使者报日:“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巾。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

矣。”谅毅对日:“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

之,无所敢疑J

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

请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谅毅曰:“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

泾阳君也。大正以孝治闻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啖使之嚎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

陌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

翔;制胎焚天,而麒麟不至「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勺,无乃

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

秦王LJ:"诺,勿使从政。”谅毅Id:“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政,以恶大国,请翱之,

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广地宇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宇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

不得通

B.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

不得通

C.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

不得通

D.大士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具币物二/至士廷;而使

不得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必加兵我”与“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加”字含义相同。

B.“则受书币”与“千金之资币物”(《荆轲刺素王》)两句中的“币”字含义相同。

C.“不敢不行”与“九岁不行”(《陈情表》)两句中的“行”字含义不同。

D.“受其币而厚遇之”与“邻之厚”(《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攻下宁邑后,赵王派去祝贺的使者不被秦王待见,大臣们认为派谅毅出使可以见

到秦王。

B.谅毅到了秦国后,恭敬地献书上奏,希望秦王言明赵国使者的过错,并表示愿意奉行

秦王的命令。

C.对于诛杀赵豹和平原君的苛求,谅毅以泰国孝治原则和人伦之道为理由讲行了委婉的

辩解。

D.谅毅能言善辩,应对有方,不辱使命,秦王接受了谅毅的礼物并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

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以孝治闻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啖使之嚎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

②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

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行即事

杜荀鹤

年少髭须雪欲侵,别家三日几股心。

朝随贾客忧风色,夜逐渔翁宿羊林。

秋水鹭飞红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

重阳酒熟茱萸紫,却向江头倚棹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抒情。诗人年龄不大,却须白如雪,可见其常年奔波劳苦。此联写诗人离家,不

能与家人同乐,不免感慨万千。

B.颔联记事。诗人白天跟随商人乘舟旅行,担心刮风下雨误了行程;夜晚和渔夫一起奇

宿在芦苇荡,风餐露宿,随遇而安。

C.尾联写景抒情。诗人手端新酿好的菊花酒,眼见紫色茱萸盛开,面对滔滔江水,为美

好的节令里不能与亲友团聚而感到惆怅。

D.整首诗清新自然,洗练隽永,既有对风光的描绘,也有对风俗的反映,寄托了诗人丰

富的情感体验,可谓写重阳的佳作。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13分,每小题13分)

5.(13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囱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

是:,。

(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诗中

“,”两句运用侧面烘杆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

情。

(3)《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4)《赤壁赋》中描绘秋风拂来,江水澄净,不起波浪的景色的诗句

是:,。

六.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3分)

6.(3分)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此三者,吾遗世也恨:遗憾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寺庙告:祭告”而前驱负:背着

C.-一夫夜呼,乱者四事应:应答君臣相顾顾:看

D.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故方其盛也方:正当,正在

7.(3分)下列句子加点字“道”的正确意思是()

文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A.名词,道义,道理B.名词,学问,修养

C.名词,风尚D.动词,说,讲

8.(3分)下列选项中字词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度乎饰己不言之过庶:希望郑子之徒徒:徒弟

B-虽白槁暴槁:枯干既替余以蕙缓兮缎:佩带

C.女行无偏斜行:品行吾师道也师:

老师

D.传道受业解惑•也惑:疑难问题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七.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分)

9.(60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上“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

是自己的“夙敌”,因为臼己一路就是这样听着长大的。坊间也有类似的说法正在流行:比

如有一种旅行叫别人家的旅行,有一种好大学叫别人家的大学,有一种妈妈叫别人家的妈妈,

有一种公司叫别人家的好公司,有一种幸福叫别人家的幸福……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用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山东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历史散文,大多出自史官之手,可以说是宫方史学。据班固《汉书•艺文志》

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

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中国历代帝王都设有史官,记言、记事。相传

仓颉为黄帝左史,沮诵为黄帝右史。但这种说法未必可信。然商朝设立史官是可以肯定的。

甲骨卜辞中,商代官吏有“史”“卿史”和“御史”等。甲骨文中也有“册六”“编六”等字,

N见殷代巫、史曾系统编纂国家文献与史籍,作为档案血保存。四周史官的设置情况,据《周

礼》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等,“大史学建邦之六典”“小史学邦国之志”“内史掌王之

八彷(柄)之源”“外史掌书外令:《史记•周本纪》载,“天子建天宫”,“大史”被列入“六

大”之内,可见史官在西周的崇高地位。我国历史学科,在商周时期由史官奠定了它的初基,

但各诸侯国还没有官吏。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各诸侯国也相继设立史官。《墨子》

载:''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吾见百国《春秋》可

见此时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编年史,史书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这些《春秋》,都是出自诸

侯国史官之手。史官文化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得以发展。春秋、战国之交,文化下移,官方垄

断史学的局面被打破,虽然出现了由民间私人编著的史书,如《战国策》《晏子春秋》,但战

国时期的官方史学,仍然很发达。《秦纪》以及被秦始皇下令焚烧的“诸侯史记”,都是战国

时期各诸侯国官方史书。

在古希腊,任何城邦国家都没有设置专门记言记事的史官。古希腊历史著作,是由私人

著述和编写的。“历史”一词希腊文原义为根据个人观察或经验探索到的知识。历史著作在

希腊一开始就是私家的、个人的创作行为,与希腊政府无关。希腊早期历史著作为城邦史书。

这些史书都是“私史”,只不过著作的材料来源于城邦积累的内容简单的官方记事。希腊后

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人所撰写的史书,也都是私人著述。例如希罗多

德,他讲述历史,犹如行吟诗人创作。他在雅典等地朗读自己的历史著作,听众付给他报酬。

他的史书由书商刊印发行.希罗多德写史书,是个人的喜好与谋生的手段。这些“私史”,

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计划和安排。

因此,古希腊史书零散杂乱,缺乏系统性,历史记载存在许多空白,显然不如中国先秦

史官文化那样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黑格尔不止一次地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

续不断,实为任何民族所不及。”

(摘编自潘明霞《占希腊与中国先秦历史散文特征考察》,《青海社会科学》2021年第2

期)

材料二:

古代中国,历史编塞很早就成为一项国家的职能,设有专门的人员职掌。据《汉书•艺

文志》记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隋书•经籍志》也说,“古

者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纪言行,后世多务,其道弥繁。”记录历史和管理史籍的人员,

拥有正式的官职,并且向职业化发展。

《史记•太史公自序》裁:“余(司马讦)先周室之太史也。……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

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家族世袭修史的传统,确保了

记录历史的延续性和专业性,更是为这份职业增添了神秘与虔诚。

“《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汉书》)历史,在中

国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编修纪传体史书向来是国家层面重要的文化项目。班固私修国

史竟至入狱,唐代更是设立史馆编撰的制度,“(唐)太宗以梁、陈及齐、周、隋氏并未

有书,乃命学士分修……”(《史通•古今正史》),从此“正史”更为正统.

元、明、清三代也极为重视官修史书,并确立了相应的修史制度。元代“遴选文臣,分

史置局,纂修成书”,对于辽、宋、金的“实录、野史、传记、碑文”,“多方购求,许诸人

呈献,量给价直,送付史馆,以备采择:清代更是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编修

《明史》,时间跨度九十余年,参与学者近二百人,声势规模蔚为可观。这不仅为了总结一

代的兴衰,而且为了将正统合法,将正统延续。《二十四史》成为官方的宣告,官修的教材,

并上引为个王朝的意志,在人类历史上,如此举全国学者群体之力编纂史书并官亥U刊行,

中国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当止史和正统走在一起,史书就不再只是历史的记录!

(摘编自上海辞书出版社《(二十四史>鉴赏辞典•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在商代,史官的确立及国家对文史资料的编纂与保存是可以肯定的。

B.从《周礼》可以看出,当时史官分工之细致及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

C.古希腊城邦无史官,希罗多德的史书是其私人所著,与政府无关联。

D.古代中国,史书编纂具有职业性、连续性、群体性、国家性等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材料•和材料二.在论述中国史官文化时都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来阐释的,脉络清晰。

B.材料一和材料二均引用了《汉书•艺文志》的记载,但前者认为此书说法未必可信。

C.材料一对“历史”一词追本溯源,认为其原义是根据个人观察或经验探索到的知'只。

D.材料二以班固私修国史竟至入狱来论证在古代中国是不允许民间私人编著史书的,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一黑格尔观点的一项是D

A.与印度、希腊等古老的民族相比较,中华民族有着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发达的史学传统。

B.从先秦到清末,国家机构中•直设有史官,史学康续不绝,这在世界各国中颇为罕见。

C.史学在文化史上是极值得珍视的一种发展性学术,这种发展最能从中国史家辈出见到。

D.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两者各自独立发展两千余年,因文化背景等不同,分歧极为明显。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考点】非连续性文本.

【答案】(1)B

(2)A

(3)D

(4)①材料一采用对照式的论证结构。②第一段阐释中国先秦史学的特点可以说是官方

史学,第二段阐释古希腊史学特点是私人史学。二者形成对照并由此得出结论:古希腊

史书缺乏系统性,中国先秦史官文化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5)①“正史”指的是中国王朝编修的纪传体史书。②“正统”指的是中国王朝为保障

修史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③“史书就不再只是历史的记录”指的是中国官修史书

不仅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要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

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

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正确把握材料一黑

格尔论点,然后再逐项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

文本进行合理正确的分层,然后对其加以分析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然后结

合语境对其进行理解分析。

【解答】(1)B.“从《周礼》可以看出,当时史官分工之细致及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

错误。据原文”《史记•周本纪》载,'天子建天宫','大史'被列入‘六大'之内,可见

史官在西周的崇高地位”可知“史官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不是从《周礼》中得出而是

从《史记》中得出。

故选Bo

(2)B.”前者认为此书说法未必可信”错误。材料一认为“这种说法未必可信”的是“相

传仓颉为黄帝左史,沮诵为黄帝右史”这件事,不是认为“古之王者,世有史官”这个

结论有误。

C.“材料一对‘历史'一词追本溯源”错误。原文“历史'一词希腊文原义为根据个人

观察或经验探索到的知识”,选项漏掉原文“希腊文”这个限制词。

D.“论证在古代中国是不允许民间私人编著史书的“错误。材料二举班固私修国史竟至

入狱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古代中国不允许民间私修国史。另外,由材料一可知,在古代中

国,民间私人也是可以编著史书的。

故选Au

(3)黑格尔的话有两个要点:一是中国史学发达,史学家连绵不断;二是中国史学优于

世界各国。A、B、C三项均能体现出这两点。D项是说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分歧原因,

与此不符。

故选D。

(4)材料一共有三段c

结合“中国先秦历史散文,大多出自史官之手,可以说是官方史学”可知,第段阐释

中国先秦史学的特点可以说是官方史学。

结合”在古希腊,任何城邦国家都没有设置专门记言记事的史官。古希腊历史著作,是

由私人著述和编写的”可知,第二段阐释古希腊史学特点是私人史学。

结合“因此,古希腊史书零散杂乱,缺乏系统性,历史记载存在许多空白,显然不如中

国先秦史官文化那样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可知,第三段得出结论,古希腊史书缺乏系

统性,中国先秦史官文化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故材料一采用对照式的论证结构,由中国先秦史学和古希腊史学特点二者形成对照并由

此得出结论。

(5)由“历史,在中国有着非同•般的地位,编修纪传体史书向来是国家层面重要的文

化项目”可知,“正史”指的是中国王朝编修的纪传体史书。

由“(唐)太宗以梁、陈及齐、周、隋氏并未有书,乃命学士分修……”可知,“正统”“元、

明、清三代也极为重视官修史书,并确立了相应的修史制度”指的是中国王朝为保障修

史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

由“班固私修国史竟至入狱,……”“清代更是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编修《明

史》,时间跨度九十余年,参与学者近二百人,声势规模蔚为可观。这不仅为了总结一代

的兴衰,而且为了将正统合法,将正统延续”“《二十四史》成为官方的宣告,官修的教

材,并卜.升为一个王.郭的童志。在人类历史匕如此举全国学者群体之力编纂史书并官

刻刊行,中国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可知,“史书就不再只是历史的记录”指的是中国官修

史书不仅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答案:

(1)B

(2)A

(3)D

(4)①材料一采用对照式的论证结构。②第一段阐释中国先秦史学的特点可以说是官方

史学,第二段阐释古希腊史学特点是私人史学。二者形成对照并由此得出结论:古希腊

史书缺乏系统性,中国先秦史官文化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5)①“正史”指的是中国王朝编修的纪传体史书。②“正统”指的是中国王朝为保障

修史而建立起来的整套制度。©“史书就不再只是历史的记录”指的是中国官修史书

不仅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的信息”是指文中的语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多

是作者在文中所传达或阐述的事实、知识、理论、观点或设想等。所谓“筛选”,就是根

据题目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就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

根据题目要求分类,再用准确的语言条理化、清晰化、概括化和简洁化。“筛选并整合文

中信息”考查的主要内容有:能够对照题中的语言材料湃别选项的正误,能从材料中筛

选出答题的相关语句,并进行归纳整合。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

2.(18分)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摊

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三十家送。这些人家他

走得很熟,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来了。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

知道:是叶三。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叶

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有的人家当时就给钱,大多数是到节下

(端午、中秋、新年)再说。叶三杷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匕道一声“得罪”,就走了。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也很喜欢到处跑。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

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

--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

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

香白杏,白得一像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

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

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

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

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售)、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叶三卖了三I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了都成人了。弟兄俩都已经成了家,老大已经有

个孩子,--叶三抱孙子了。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

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一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

儿子连忙解糕:“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

儿子的心里不安。”

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李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J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季陶民有一个脾气,一

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

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四太爷,枇杷,白沙的!”“四太

爷,东墩的西瓜,三白!--这种三白瓜有点梨花香味,别处没有!”

他给李陶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李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李

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力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

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其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

的得意之笔。李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

愿意有这样〜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

也不是谀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

到,喝半盏茶就道别。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

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

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

了!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

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版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

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

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纥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

见!”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了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

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实?”

“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

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R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

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工£

A.这篇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叶三和季陶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

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B.叶三是不•样的果贩,更是不•样的鉴赏家;他善于通过生活经验得出关于画作的真

知灼见,从一个单纯的评判者变成季陶民创作的参与者、欣赏者。

C.李陶民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干工笔写实,伐彩绚

烂、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

D.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这篇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

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

E.这篇作品与其说用诗的方法写小说,不如说用小说的方法写诗;叶三是鉴赏家,在于

鉴画;季陶民亦是鉴赏家,在于鉴人。

(2)请结•合•叶•三•卖••果•子•的•情•节,简要分析叶三的人物特点。

(3)小说通过“叶三看画”--“叶三懂画”--"叶三评画”--“叶三

与之共存亡”的情节,可以看出叶三是一个鉴赏家。

(4)简要赏析第三自然段的语言特色。

(5)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应在“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后即收尾,现在这个结尾有些

拖沓。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小说:内容理解与概括: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I)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欣赏作品形象;分析文章结构;赏析作品

内涵.

(2)欣赏作品的形象.

(2)分析作品主要情节.

(4)本题考杳对语言特色的埋解.,涉及语言风格、乞术手法、表达效果等多个考点.

(5)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答】(1)B“从一个单纯的评判者变成季陶民创作的参与者、欣赏者”错误,应该是

从一个单纯的欣赏者变成季陶民创作的参与者、评判者.C“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

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错误,“紫藤花开”可以说工笔写实,”老鼠.上灯

台”应该是生动形象,“红花莲藕”色彩绚烂.

(2)回答此题,应仔细揣摩“鉴赏家”同叶三卖果子这件事的关联.文本关于叶三卖果

子的描叙,可以体现叶三脱俗的生活情趣;另外,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

子的经历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因而写叶三卖果子是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

的做铺垫;同时,叶三所卖的新鲜果子,其实是作者安排的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叶

三卖果子这个情节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除此之外,从叶三卖果子这个情

节,还可体现他作为“鉴赏家”的品质的形成过程.

(3)答颍时要注意颍目要求的是•概括小说用来塑造叶三形象的情节.因此,应先在小说

中筛选出相关情节,再对此情节加以概括.比如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情节、叶三看

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的情节、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的情节和叶三与画共存亡的

情节等.

(4)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切入口:从作品的语言风格、语体色彩入手;从文段的炼字手

法入手:从作品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手法入手,如修辞格、长短句、整散句等.此语段主

要写了叶三一年四季卖水果的情况,明显用了短句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5)此题是开放式探究性表达,认为拖沓或者不拖沓都可以,但要有足够的理由.“多

出来”的结尾写到三层意思:一是“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

的画”:二是叶三手上的季画都是神品,他断然拒绝了听涛的高价求购;三是叶三如愿

与画一同埋进棺材.不论哪种观点,都要结合人物、情节、主旨展开论述.

答案:

(1)BC

(2)①为人勤快:“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喜欢到处跑”“到处走”

②诚实守信:“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

③生活阅历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