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一遍过散文阅读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一遍过散文阅读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一遍过散文阅读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一遍过散文阅读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一遍过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一遍过散文阅读(20题)一.现代文阅读(共20小题)1.(2022•凉山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三月香雪铁凝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个关于女孩子和火车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叫香雪。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晚秋,我从京原线(北京—太原)出发,乘火车在京冀交界处的一个小村下了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就看见了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纸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猪白猪就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禁锢了这里的百姓和他们的日子,他们不知道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多么诱人,也不知道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播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等于一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③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这一分钟就是香雪们一天里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为了这一分钟,她们仔细地洗去劳动一天蒙在脸上的黄土,她们甚至还洗脚,穿起本该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也不顾火车到站已是夜色模糊。这使我有点心酸——那火车上的人,谁会留神车窗下边这些深山少女的脚和鞋呢。然而这就是梦想的开始,这就是希冀的起点。她们会为了一个年轻列车员而吃醋、不和,她们会为没有看清车上某个女人头上的新型发卡而遗憾。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雄壮的火车,火车也会借了这一分钟欣赏窗外的风景——或许这风景里也包括女孩子们。火车上的人们永远不会留神女孩子那刻意的打扮,可她们对火车仍然一往情深。④于是就有了小说主人公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的“惊险”。为了这件样式新颖、带有磁铁开关、被香雪艳羡不已的文具,她冒险跳上火车去交易,火车开动了,从未出过家门的香雪被载到下一站。香雪从火车上下来,怀抱铅笔盒,在黑夜的山风里独自沿着铁轨,勇敢地行走三十华里回到她的村子。以香雪的眼光,火车和铅笔盒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火车冲进深山的同时也冲进香雪的心。⑤三十五年过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景区,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这里原本有着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可与非洲白蚁媲美的成堆的红蚁,有着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着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可以欣赏的风景。从前的香雪们早就不像等待恋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价值……而香雪们的下一代也已成人。⑥如今,养育我们的山川大地已是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为什么许多读者还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中写到,纯净的香雪涤荡了我们心头征战生活多年的灰尘。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审视心灵的能力。遥远的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们葆有和珍惜。⑦1983年3月的《人民日报》在我手上已经发黄发脆,但我面前呈现的却是一场晶莹的香雪过后,如云如烟的山桃花怒放之后,鸟儿鸣唱,满目青山。(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的一篇小说《哦,香雪》为线索,串联起三十五年来一个小山村的巨变,构思巧妙独特。B.文章开头写自己的短篇小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结尾又写到那张发黄发脆的《人民日报》,首尾照应,意味隽永。C.文章写香雪们梳洗打扮赶着去看七点钟只停靠一分钟的火车,其实是想去做交易赚点钱,突出了山村的贫瘠和封闭。D.第⑥段写“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看似闲笔,实则表现了人们对温暖、清新的美德的珍惜,深化了主题。(2)结合全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3)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文章为何要以《三月香雪》为题。2.(2022•安康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父爱天空下,我是最幸福的那片云舒婷我出生那天并无祥云瑞雾,女未大就已不中留,与受冷落的母亲被接到外公家将息,父亲终于畅所欲言,抱我在故宫路的深宅大院示威游行,口中念念有词:“女神,我的女神!”带我上街,大马路不走,非在沟沿蹦蹦跳跳;进植物园,大门不入,非要爬墙翻栏杆;别人的女儿乖乖地在树下捡落果,我却骑着一颤一颤的枝丫攀龙眼。去海边玩沙子,略一分神,我便溜走,在礁石上滑一跤,小臂被锋利的牡蛎壳划开半尺长的血口子,父亲用他的大手帕扎紧,吓出一头汗水。考中学之前,我在家附近的巷口,遇见一个皮肤黧黑、皱纹像刀刻的男人,他把一手帕的鸡蛋使劲往我怀里塞,说:“功课紧张,补补身体。”我推开他,逃回家,气急败坏地禀告外婆。外婆叹气道:“那是你爸爸,可怜你都不记得他了。”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头发三七分,梳得油光水滑,雪白西装,白皮鞋,风度翩翩的呀。怎么会这样?衣服旧也罢,头发枯槁也罢,偏偏内八字脚,还穿一双搽了白粉的力士鞋,白得刺眼而俗气,仿佛对往日好时光的谄媚和贿赂。外婆家的洋楼处于厦门九条巷的八卦中心,我变换路线神出鬼没躲避我的亲生父亲,劳心劳力,竟然还能考上厦门一中。我永远不会忘记哥哥一手牵我一手拉妹妹,走向凤凰树夹阴的中山公园,远远先看见那双簌簌掉粉的白力士鞋,路标一样显眼,父亲在公园门口望眼欲穿。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父亲唯一允许自己的奢侈,平时干苦力,他趿拉着一双破军鞋。父亲,拉起载货板车。从火车站到渡口约5公里,拉一趟挣八毛钱,每天两趟,四个来回,可以得一块六,不算少。上午和下午点心都是豆浆四分加馒头三分,渡轮一毛钱,午餐半斤米饭两毛菜,这已去掉五毛二,还要扣去刮风下雨的损失。最重要的是不能生病。点心和午饭都是最低限度的体力补充,须知他每天拉数百斤重物,步行20公里,又有多年胃病史。现在父亲的算盘拨来拨去虽然只有两位数,要在小数点后面节省零头,仍须发挥聪明才智哩。偶尔空车返回时,有人搬家求载个家具什么的,就有非法的额外收入。三五毛钱罢,虽然最多只有两块钱,已是天上掉下肉包子,父亲便大大破费买半斤红糖饼干,泡一杯茶末,怡然自得地给自己压惊。一分钱磨盘大的父亲,在火车站看到一位中年教师,拎件半新的绒衣向路人求抵押九块钱,说丢了火车票,急于回老家探母病。父亲拍出十块钱,用清秀的隶书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说:“钱借你,方便时还我,这也是血汗钱。穿上衣服吧,天冷。”那人不久即把钱邮来,同时还有一包裹,是上品红菰和笋干。父亲经常载货的木材公司看中父亲一手好算盘,请他当仓管员,正式评了个二级工。重操财政旧业的父亲虽不必再马拉松竞走,但要清点原木和各种型号的模板,劳动仍然繁重。他说服我们姐妹俩暑假里到他工作的露天堆场去帮忙,拾捡遍地的碎木块。不一会儿,我们的手指扎了刺,头发上脸蛋上沾满汗水和锯木屑,我因为捉一只绿色大蚂蚱,袖子扯裂了,飘飘扬扬,翅膀一样。父亲脸上一直喜气洋洋。他犒赏我们六分钱一碗的花生浆和八分钱的大肉包。父亲那样骄傲地介绍我们给他工友,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参观肮脏不堪的综合办公室,在他的糙木写字台上有我们的全家福。父亲看我们狼吞虎咽时不觉咂着嘴,是那样地满足。嫁人时我已是专业作家,公公婆婆丈夫儿子,现代都市里可算大家庭了。买菜做饭带孩子,还有自虐式又洗又涮的洁癖,每天蓬头垢脸心浮气躁,何来诗情画意?常有来友夸我而今做得一手好菜,有乃父之风。父亲心里难过,背地说我丈夫:“我养一个诗人女儿,你家得一管家媳妇。从前为了让她专心工作,连茶都要我替她沏好的。”父亲很以诗书传家为骄傲,几件书画精品,父亲临终交给我,说唯此留我纪念。现挂在我的客厅,朝夕相伴。父亲劝我焚稿时,他自己其实手痒,写了不少格律诗。晚年他自号箴斋老人,辑诗成册,题“箴斋诗笺”,为访客问友必备礼品之一。有段时间他忙于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在海内外发表诗词,入选这里那里的选本。父亲自有一帮文朋诗友。我有时回娘家,见三四青年,团团围坐,听父亲引经据典传授诗词格律。有次文章写一半,打电话问父亲,“及笄之年”是几岁,父亲回答了。电话放下10分钟,父亲抱着大《辞海》来我家,再跟我说“弱冠”,说“而立”,顺便摇头说我“家学不足”。我很是惭愧,父亲。(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写“我”手臂被牡蛎壳划破时父亲“吓出一头汗水”的细节,突出父亲害怕被家人责备的心态。B.“一分钱磨盘大的父亲”写出了父亲的节俭,父亲却借钱给陌生中年教师,表现了父亲内心的善良。C.写字台上的全家福、父亲看“我们”狼吞虎咽时满足的神态,画面感极强,刻画了爱家、爱孩子的父亲形象。D.文章画横线部分将父亲在“我”印象中的形象与现在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生活的变故对父亲造成的影响。(2)文章在表现父亲对“我”的爱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文章结尾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3.(2022•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万里江山如是李修文①这一年,还在春节里,我便得到通知,可能的活路和生计连连被取消,和去年一样,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仍然要继续做一个废物。但是作为一个废物,我反倒说服着自己:没用的,你就认了吧。于是我干脆出了门,不知奔逃到哪里,却开始了一意奔逃。②终于来到了黑龙江畔。终于等到了黑龙江开江的一日。这一日,天刚蒙蒙亮,沉睡的我猛然被一阵巨大的震颤惊醒,跟跄着奔到江边,只见那块最大的冰排,直直扑向了矗立于众冰之上的君王般的冰山,这可如何了得?群臣开始了救驾,全都飞奔而来,碾压着将那块冰排围住,一转眼,就将它截断为了两截。刹那间,它的死唤醒了更多的怒不可遏,一块块冰排咆哮着齐齐撞了上来,后浪前浪全都弃暗投明,成了冰排的蛮力和靠山。③就算远远地站在岸上,寒气也一寸寸迫近了我,不仅是凉意,更是刀剑快要抵达咽喉的寒气。我定了定神,再去见证江中的造反;在数十骁将的自取灭亡之下,冰山之侧的河道终于被撞开了一条口子,好似一条长龙被电流击中,冰山脚下的江水,突然间抬起了头,一场大风从天而降,先是变成石头铸成的手臂,推动着江水,又变成万千条鞭子,抽打着江水,所有的江水都疼痛难忍,直至忍无可忍,猛然间,就像一千头狮子从水底跳跃了出来,全都站上了风头与浪尖。浪头从半空里降下的时候,黑龙江里的一切都归作了空,仅仅只在须臾之间,那座冰山,那一尊冷酷的君王,便已经片甲不留。再看那江水,绝无半点倨傲,埋着头,携带着残冰,缓缓地继续奔流,就好像它早已知道,崭新的劫难,还在看得见的前方。④离开了黑龙江,苏州兖州,荆州霸州,失魂落魄地,我又踏足了不少地方。黑龙江总是在我眼前清晰地流淌,有一回,在河北一条干潮的河流边上我奔跑了小半夜,我的耳朵边上,巨浪一直在隐约地奔涌,就好像黑龙江已经来到了我的身边,只要我跑下去,无能之罪就会被我推开。可正在此时,我却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告诉我,他已经看过了我发给他的长篇小说,恕他直言,这小说就是一堆垃圾。放下电话的时候,我的耳边早就没了激浪奔涌的声音,颓然旁顾了好久,我对自己说:没用的,你就认了吧……⑤终于来到了祁连山中。终于来到了被暴风雪围困的这一日。这一日,正午时分,紧赶慢赶之后,我终于站在了一座被铁汁般的云团罩住了大半截的山冈前。如果想要穿过这道山冈,我就必须爬上眼前高耸而坚冰遍地的达版。先不说达版与山风,只说这几乎要将整个人世都掀上半空的暴风雪,爬上去哪有半点可能?而我非要穿过那道山冈不可。几天前,我接到祁连山纪录片剧组的电话。现在我确切地知道,只要穿过眼前的山冈,我便可以找见我的生计。在手机信号完全消失之前,我从电话里得知他们会派出一个同伴来引领我去跟他们会合,然而久等未来,实在别无他法了,我只能凭一己之力翻越这达坂和山冈。我拨开离我最近的雪幕,一步步爬上了达坂。就在我旁顾左右之间,一阵暴风猛残地席卷过来,头顶上的雪幕顷刻坍塌。我心里一慌,脚底一个趔趄,直直地栽倒倒又直直地跌落下了山崖。⑥实际上,在跌落的瞬间里,那句不断被我推开的话,还是在心底里死灰复燃了:没用的,你就认了吧。我的心,竟然疼得要命,我忘掉了自己的生死,深陷在了扑面而来的不甘愿当中——是啊,我不甘愿我身披着一具名叫废物的皮囊就此作别人世。所以在最后的关头,我终于手脚并用了起来,我终于将牙关咬出了血,我终于对自己说:哪怕死了也要推开那句话。⑦是的,我推开了那句话,而且我也没有死;我被山崖边的另外一座稍微低矮的山头所接受了,而且因为它正好被达坂抵挡,几乎没有风,我的视线也就变得格外清晰。由此,我看见了我的命运:穷愁如是,荒寒如是,但是自有万里江山亦如是——跌宕也好,颠簸也好,万里江山竟然将我所有的奔逸变成了命定的去处。⑧不管了,全都不管了,暴风和狂雪,你们暂且退后,且待我步步向前,只因为,真正的指引,已经化作了潮水,正在从山冈上朝我涌动过来。突然之间我竟然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知道,那是剧组里的同伴在叫我,我连声答应着,喉头紧缩,眼眶也模糊了。⑨祁连山中,祁连山外,乃至整个尘世上,假如有人也如同了此刻的我,我要对他说:放下心来,好好活在这世上吧。虽说穷愁如是,荒寒如是,然而万里江山,亦如是。(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描写埋头奔流的江水,借以表达“我”毫无倨傲之心、坦然面对人生劫难的心境。B.困境不断动摇着信心,“没用的,你就认了吧”反复出现,表现了“我”的挣扎与痛苦。C.第⑥段连续三次使用“终于”,强调了“我”此时不仅有身体的反抗更有心灵的觉醒。D.“万里江山”既是自然世界也是情思载体,具有自然与人生两方面的内涵,意蕴丰富。(2)文章是如何描写黑龙江开江之景的?请简要赏析。(3)本文谋篇布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2022•广西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河上下碎碎念邵丽与许多年后写黄河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一部分相比,第一次看见黄河简直觉得非常寒碜。那一年我只有四五岁的年纪吧,父亲到豫北某地出差要带着我,或许那年月出一趟远差太激动了,特别是要过黄河,他希望能有人和他分享,这期望对我来说显然过于宏大。一条河流对一个幼童来说,比一枝花骨朵、一尾养在空罐头瓶子里的小鱼重要不到哪去。我恍惚记得,车子颠簸着走上黄河桥的时候,我已经蜷在父亲的怀里对外部世界失去了兴致。在半睡半醒之间,父亲摇着我说:“快看快看,我们过黄河大桥了!”我揉揉眼,扭过头去看窗外,在昏暗的天空下,瞧见那大平原一样安静的河道中,几支瘦弱得像快要断气了的水流。偶尔有大片的水鸟掠过,也不能在水里投下影子,那河水细弱得盛不住庞大的鸟儿。现在想来,橙黄的夕阳下,水面波光粼粼。那景致该是极美,可我的记忆里全是萧索。因为要看黄河,父亲提前几天教了我几句顺口溜:“黄河绿水三三转,碧海青山六六湾。黄河浊水三三曲,青草流沙六六湾。”这是父亲从哪里得来的,已不可考。反正不管如何,这个样子的黄河突然迎面而来,让我猝不及防,而且与我背的这些东西又有什么关联呢?真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失望,抑或是完全不感兴趣。甚至,它远远没有我姥姥家门口的那条河看起来更像一条河。儿时记忆里的每一条河都是清澈见底,水草丰沛,大鱼小虾自由自在地穿梭其间。所以,等我回去见到满脸向往的两个哥哥,只赌气似的说了一句,黄河不好看!反正我就是觉得,河得有河的样子,何况是被父亲大肆渲染的黄河呢!第二次看黄河仍然是和父亲一起去的。那年我要去郑州读大学,父亲母亲一起跟车送我。办完入学手续,父亲说,郑州新黄河桥建好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我读书的那个学校,离新黄河桥倒也不甚远,只半个小时的车程。也许因为心情,也许因为天气,那次站在崭新的、刚刚通车的黄河桥上,我痛痛快快地看了一次黄河。真是出乎意料,眼前的黄河虽然河水并未如期望的那么多,但她那阔大的身躯、奔涌的气势和一望无际的辽阔,还真是让我感到了震撼。眼前的黄河,才是她至少应该具有的模样和阵仗啊!地在史前时期,一百多万年前就诞生成长。开始的时候,她的名字只有一个字,河。这是一个婴儿的名字,也是一个母亲的名字,要有怎样的温情和热爱才能这样轻轻地喊出来?她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夏商周,都是紧紧地抱着这条母亲河,把根基稳稳地扎进黄土里的,甚至一直到宋,中国的历史大部分是沿着黄河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都发源于大河。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开篇第一首《关雎》肯定就是写的黄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液女,君子好逑。”这里的河,在当时只能指黄河。而当我读到《卫风•河广》时,真真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也许我不能与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共情,但“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突然让我有一种与历史久别重逢的悲欣交集,我想起第一次跟随父亲跨越黄河,当时我眼里的黄河,不是那么孱弱细小,间不容刀吗?把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图腾,怎么说都不为过。岂止如此呢?作为农耕文明的代表,我们先祖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黄河的清浊几乎就是国运和统治者德行的象征。春秋时期人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绝望,到庾信《哀江南赋》时,已经变成见惯不惊的平淡:“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而到了唐代罗隐的诗中,则成为一个死结“才出昆仑便不清……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作为一代才子,罗隐一直怀才不遇:至京师十几年应进士试不第,他把自己的满腹牢骚和悲愤灌入黄河,黄河皆默默吞下,忍辱负重,以待“圣人出,黄河清。盛唐时期,黄河并未变清,可唐人的胸怀因为国门洞开,接受八面来风一变而阔大,黄河也成为文人骚客寄托怀抱最好的载体。前有李白“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豪迈,后有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的浪漫。那种“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气象,着实让后之来者始终充满了文化自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黄河不仅仅是黄河,更是一条怀抱历史的大河,也是一条孕育文明和文学的大河。记得莫言曾经说过,文学使他胆大。他初学写作时,为了寻找灵感,曾经多次深夜出门,沿着河堤,迎着月光,独自一直往前走。河水银光闪闪,万籁俱寂,让他突然感到占了很大的便宜。那时候他才知道一个文学家应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因为热爱,或是信仰,干那些常人不敢干或不愿干的事。那么,他感到占了便宜,是因为一条大河吗?我想是的,当你懂得了一条大河,你就懂得了世事和人生。河是哲学,也是宗教。(有删政)(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作者童年时期第一次随父亲看黄河,为后文写自己再次看到黄河感慨黄河之大,赞美黄河的历史与文化奠定感情基调。B.第一次随父亲见到黄河,作者不明白眼前的黄河与父亲教给她的顺口溜有何关联,此时她还不能理解父亲对于看黄河的热切激动的心情。C.黄河不仅寄托着文人骚客的胸怀抱负,还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息,文中多次引用历代关于黄河的诗词文句,彰显了强烈的文化自信。D.莫言曾多次独自走在河边,感悟到一个作家会因为对文学的热爱或信仰而变得勇敢,所以他感到因一条大河而“占了便宜”。(2)“‘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突然让我有一种与历史久别重逢的悲欣交集”,作者为什么感到“悲欣交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3)“当你懂得了一条大河,你就懂得了世事和人生”,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2022•泰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五店市的记忆王剑冰①初听五店市,开始真以为是一个市的名字,中国的市越来越多,不知道的也不奇怪。然而到了这里才明白,它只是晋江市一个古老的街区。去的时候春节刚过,全国大范围降雪,便想五店市也必是雪帽子顶在房上,到了才知道晋江几乎没下过雪。②不下雪的晋江同中原不仅有气候差异,性格也有变化。人们不再只顾低头劳作,觅食果腹,而是发奋读书,求取功名,或闯荡南洋,置业经商。建屋也有区别,北方十分讲究坐北朝南,这里却可随情就势,且一别中原灰头土脸的沉实,一红到顶,屋脊张扬,雕饰精细,砖石也要带上纹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一种超时代意识。③最初由五间门店发展而来的五店市,早发展成遍布着民居、商铺、寺庙、宗祠的偌大天地。进来便看到灯笼还在檐头上红,春联还在门两边新,一间间房门早已打开,有的门口还有爆竹的青烟。④令人感叹的,不只是外在的壮观,还有它的内涵,蔡妈贤宅、朝北大厝、庄志旭宅、涴然别墅……蕴藏其中的美好追求温暖呈现,构成一部带有浓郁色彩的华章。华章中徜徉,有些段落引我稍作凝神,有些则长久驻足。⑤时间相隔,只有静,构成一种语境,似有身影一幕幕来去,身影隐在尘埃中,尘埃同舞动的阳光一样透彻。一切都旧在了那里,锦衾、绣枕、箱奁、暖手壶、发黄的照片、蚀损的水银镜……多少年过去,屋子里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原有的美好仍旧保留着。⑥心中必是有一个信仰,才会在每一处都做得尽善尽美,哪怕一块砖瓦、一组雕刻、一个转角、一页窗棂,甚或一块牌區、一副对联。许许多多的完好与残破,拼接出曾经的辉煌与喧闹。⑦房舍太多,大厝太密。再次停下来,眼前是一处高大的牌坊,牌坊里是一个大院和一个戏台样建筑。看牌坊两边的对联:十一状头直以高风辉岁月,千余进士尽收文藻佐江山。从中透出晋江非凡的文化氛围和掩饰不住的豪气。我欣赏这些通过考试入仕的才子,从大里说是为国效力,往小处言也是为乡里争荣。然而我更加感觉到,这些宅院释放出来的,还有另一种气息。⑧这气息来自侨商,这是闽南独有的群体。当年,他们不甘于狭小天地的苟活,而把目光投向大海。巷子里转,眼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窄小的屋门悄然开启,熹微的晨光中,汉子挥泪辞别父母妻子,揣一包泥土轻轻上路。船离港的刹那,有的仰头向岸上望去,有的却含泪将头别转。他们可谓破釜沉舟般前行,过台湾,下南洋,以辛劳和汗水换取生命所依,以淳朴和智慧聚攒立身之本。最终有人以成功赢得另一种荣耀。他们的行为,说起来仍然是安身立命报祖效国的一种方式。谁能想到呢?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那些较为像样的商铺、店堂、厂房,它们的根,竟然在遥远的晋江,或者,就在这五店市。⑨多少年后,不管回不回得来,他们都不忘改建老屋。你在这里起一处大厝,我紧挨着建一座高楼。有的起了一半停下了,不急,等有钱打来再建。其中一位侨商,是将金子卷进桶沿捎给妻子,数次周折才使大屋落成。⑩这些宅院都建得敞亮透气,让人觉出一种胸怀。这种胸怀遇大事便显现出来。抗战时期,为大国大家,刚刚计划建造的大厝先行搁置,正在装修的楼房也即刻停下,捐出费用以御倭寇。有的房屋直到现在,外部装饰都没有完工,有的内部显得草率,有的根本就没有再建起来。侨商们不忘本源,显现出中国人的民族气概。⑪多少年过去,有些房屋一直闲置在那里,建造的侨商并没有回来住一住﹣大概只是为了在生命里留下点什么……⑫文士与侨商各具风格的房屋汇聚五店市,构成古典建筑艺术的神奇窗口,也构成人文色彩浓郁的独立天地。⑬幽雅的曲调自哪里响起,那是南音,那种携带了中原风雅又融合了东南海韵的唱曲,丝丝缕缕浸满街头巷尾。当然还有灵源茶、姜母鸭、沙爹面、芋圆汤的芳香,萦绕着绿树翠竹,让早春的五店市水气盎然。正在沉迷的时候,走来一群人,簇拥着一位华侨样耄耋长者,指指点点地述说,闽南语在热情里跳跃。虽然听不懂,却觉得亲切。岁月老去,感情依然。怀旧的人总能像回归的燕子,依稀找得到当年。这就是与晋江不可割舍的缘分。⑭一个池塘边,几位老人坐着闲聊,我加入进去,有位老太听说我来自中原,告诉我她曾经去过中原寻祖,多少年前是乡亲!转出来的时候,一个打着幌子的庭院里,正在举行“百天”生日宴,欢喜着晋江的未来。⑮上到高处俯瞰晋江,竟发现周围有那么多峰岭为它护卫着:戴云山、紫帽山,还有灵秀山、大觉山、灵源山,让它显得既器宇轩昂,又灵性十足。还有那么多出海口为它铺展着,围头港、深沪港、东石港、安海港……说起来都是海上丝路的起点。看着看着就看到了五店市,那片红砖红瓦的独特境域,也就看出了晋江的大主意,在寸土寸金、大拆大建的今天,晋江专门留下这片可触可摸的记忆,可谓感情独倚。⑯在现代化的繁茂与喧嚣深处,五店市显现出了一种低调的华丽。(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④段“有些段落引我稍作凝神,有些则长久驻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晋江各处不同建筑的喜恶之情。B.文章第⑦段作者引述牌坊两边的对联,表达了对晋江非凡的文化氛围和侨商掩饰不住的豪气的由衷赞美之情。C.文章第⑧段较详尽地描述当年闽南侨商背井离乡的情景,揭示了闽南人民在旧时代为了生存所遭受的悲苦。D.文章⑬段借写一位华侨长者在人群中和同行的人说闽南话的场景,表达了老人“近乡情更怯”的怀乡之情。(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开头写五店市的名字出乎作者意料,既点明了写作对象,简洁明了,又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B.文章的第②段,从两个方面将晋江和中原对比着写,表现了晋江人的性格特点,凸显了其具有超时代的意识。C.文章第⑧段中的“这气息”,既照应上一段结尾的“还有另一种气息”,起到过渡作用,同时又丰富了文章内容。D.文章第⑮段作者站在高处,从大的视角写晋江,写出了她的器宇轩昂、十足灵性以及在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3)文章第⑪中写道:“大概只是为了在生命里留下点什么……”请联系文本,说说华侨到底想“留下点什么”。(4)文章为什么用了较多的笔墨写晋江的建筑?请结合文本简析。6.(2022•西山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澳门性格蒋子龙澳门,其实无门。无门之门,是历史之门,又是未来之门,是天下最大的门。谁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可知符号所传达的信息,对澳门性格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影响?环顾当下多事的世界,纷争不断,吵嚷成常态,还有几块安静的地方?但无论还有几块,澳门肯定是其中最令人惬意的一方静地。澳门很小,小到只有其近邻香港面积的三十分之一;澳门又很大,大到每年容得下3200万外来游人,直追到香港的游客人数。孟子云:“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绚烂而又沉静的澳门,之所以让人感到大,是因为其不仅容得下世界各地的来客,也容得下各类是非纷纭,不管在外面人们如何喧闹,进入澳门就会静下来,心定神安。无论是繁华的大街上,还是宏阔如野外的室内游乐胜地,春夏秋冬,天天如赶庙会,总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却又秩序井然。澳门的城市面貌大致可分两块:旅游娱乐区和老城居民区。上面所述是作为一个旅行者的有感而发,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进入澳门老城区,深切感受澳门的历史血脉及社会风情。如果说澳门游乐区的节奏是繁华而优游,豪奢不失清雅,是一种热热闹闹的闲适与从容,那么老城区则繁忙、充实,民气朴茂。将这两个区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澳门。沿千年利街往下环街区,走到河边新街,便是妈阁庙。庙前有广场,中间有一株巨大的“假菩提树”,枝叶繁茂,树阴下有丝丝缕缕的清风,令人通身舒爽。围着大树有一圈洁净的石凳,然而乘凉的人却并不多。我想象着,若在北方有这样一块清凉地,上面树阴笼盖,前面可望见大海,石凳上定会坐满了人……是澳门人忙,还是澳门人不怕热?想到这儿转头观察身旁的澳门朋友,看上去他确实不太在意盛夏的暑热,或许这就是“心静自然凉”的缘故。澳门人内心的沉静,也是澳门的沉静。大三巴牌坊成为现代澳门的标志,就非常富有象征意义,它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将历史的真实和神话的虚构融合在一起,又全部揉进这座牌坊。设若圣保禄会院教堂没有在1835年被焚毁,却未必会有光剩下这样一个前壁立面名气大。因为它有了一个中国式的名字:“大三巴牌坊”,成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见证,是澳门包容的突出表现。这样的见证在澳门到处都是,除去保护完好的新教坟场,在白鸽巢公园还有葡萄牙著名诗人贾梅士石洞和座像,他的代表作《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主要是在澳门完成的,还被称作《葡国魂》。有人竟简单地理解成“葡萄牙的国魂是澳门铸就的”。以澳门的面积,“龙环葡韵”公园绝对称不上大,竟入选中国十大湿地,恐怕跟它精致独到的“葡韵”不无关系。与“葡韵”相对应的“华韵”,我以为是遍地开花、各式各样的社团。目前澳门人口60万,他们又分属于9000多个不同的社团。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宗亲,都有自己的社团。社团这么多不是分,不是散,是名符其实的“团”,“团”就是“合”。比如医药界的社团“同善堂”,其宗旨是“同心济世”。我采访了这个社团办的同善堂学校的校长,这个学校竟然是从幼儿园直到高中毕业的一条龙教育,且全部免费,学校还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用餐。我问校长,经费哪儿来?他说由同善堂提供。同善堂的钱是哪儿来的?同善堂的各个企业老板捐助。我忽然有一种生命得到启悟的感动,澳门之所以气象融融,情韵朗润,也得益于它是个社团社会。这些社团同心向善,名副其实地担起社会责任,真正具有“华韵”。心地芝兰,真是“有情世间”。众缘和合而生,这样的大融合,使澳门社会有了强韧的平衡点。平衡就稳定,包容即佛心。平时蕴藉温厚,满襟和气,遇非常时期澳门就成了避风港、安全岛。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引发中日战争,随后日军大举南下,两年后大半个地球陷于战争的火海之中。而澳门处于中立地位,于是,大量逃避战火的人从中国内地和四面八方涌入澳门。因祸得福的是,其中有大批知识分子和教师,对澳门华人普及现代教育,又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澳门的福气,来自于城市的性格。这性格是经过时间和命运的磨砺逐渐显现出来的,褪掉了青涩,滤去了浮躁,宽容乃恒,温厚即久。性格不只是命运,还成了澳门最大的魅力。(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澳门的名字起笔,由澳门之门的“有”与“无”开头,颇有将读者带入澳门这一实在的城市的感觉,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以孟子对“大”的观点看澳门,其大在于容得下各类是非纷纭,在纷争不断,吵嚷成常态的当下,澳门可算得上是极难得的一块静地。C.澳门的“葡韵”与“华韵”体现着中西文化的融合,文章在谈论“华韵”时,着力突出澳门社团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同心向善的精神。D.文章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讲述澳门这座绚丽而沉静的城市,大量成语信手拈来,加之传统文化名句的引用,使语言典雅有文化韵味。(2)文章开头画线句有何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文章的标题“澳门性格”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7.(2022•青羊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伤怀之美迟子建我八岁的时候,还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漫天大雪几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记忆,但那年冬天的渔汛却依然清晰在目。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着已经打上来的各色鱼类。黄昏时分,云气低沉,大人们将鱼拢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龙江回家了。那是一条漫长的雪道,灰蓝色的。大人们抄着袖口跟在雪橇后面慢腾腾地走着,世界是如此沉静。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我眼前的景色一片迷蒙,我所能听到的只是拉着雪橇的狗的热气沼沼的呼吸声。大人们都消失了,村庄也消失了,我感觉只有狗的呼吸声和雪花陪伴着我,我有一种要哭的欲望,那便是初始体会到的伤怀之美了。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从那以后,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城市混沌的烟云、狭窄而流俗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争吵,那种人、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一九九一年年底,我终于又在异国他乡重温了伤怀之美。那是在日本北海道,我来到了著名的温泉圣地﹣登别。问起登别温泉有何独到之处时,日本友人风趣地眨眨眼睛说:人直接面对着十二月的寒风和天空接受沐浴。我吐了下舌头,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凌晨五时我肩搭一条金黄色的浴巾来到温泉区。站在室内温泉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这一推我几乎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在一起朝我袭来。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退却的。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池子周围落满了雪。我朝温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将手撑开,舒展开四肢。坐在温泉中,犹如坐在海底的苔藓上,又滑又温存,只有头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蓝,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池子周围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美的。直到如今,我也无法准确表达当时的心情,只记得不远处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错落有致地生长着松树和柏树,三股泉水朝下倾泻,琤琤有声。中央的泉水较直,而两侧的面积较大,极像个打渔人戴着斗笠站在那。一边是雪,一边是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这是我所经历的三个季节的景色,在那里一并看到了。我呼吸着新鲜潮湿而浸满寒意的空气,感觉到了空前的空灵。也只有人,才会为一种景色,一种特别的生活经历而动情。那无与伦比的伤怀之美啊!此后,久在城市里已经疲惫不堪的我仍然期待着与你重逢。去年九月二十日,大病初愈的我终于踏上了一条豪华船。一天黄昏,我独自来到船头的甲板。秋凉了,风已经很硬了,落日已尽,天边涌动着轰轰烈烈的火烧云,映红了半面江水。这时节有一群水鸟忽然出现在船头不远处,火烧云使它们成为赤色。它们带着水汽朝另一岸飞去,我目随着它们,突然发现它们身上的红色在瞬间消失了,俄罗斯那岸的天空月白风清,水鸟在那里重现了单纯的本色。真是不可思议,一面是灰蓝的天空和半轮淡白的月亮,另一侧却是红霞漫卷。船长在驾驶室发现了我,便用扩音器送出来一首忧郁缠绵令人心动的乐曲。我情不自禁地和着乐曲独自舞蹈起来。我旋转着,领略着这红白相间的世界的奇异之美。没有谁来打扰我,陪伴我舞蹈的,除了如临仙界的音乐,便是江水、云霓、月亮和无边无际的风了。伤怀之美在此时突然撞入我的心扉,它使我忘却了庸俗嘈杂的城市和自身的一切疾病。我多想让它长驻心中,然而它栖息片刻就如袅袅轻烟一般消失了。伤怀之美为何能够打动人心?只因为它浸入了一种宗教情怀。一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忧伤之美,是一个帝国的所有黄金和宝石都难以取代的。我相信每一个富有宗教情怀的人都遇见过伤怀之美,而且我也深信那会是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能成为人永久回忆的美。(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环境描写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一孔孔冰眼”“雪橇”“漫长的雪道”等事物,描绘了一幅独特的北国风情画。B.随着年龄的增长,伤怀之美“逃之夭夭”“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侧面表现了作者怀念童年时光、不想长大的逃避心理。C.第三次与伤怀之美邂逅时的黄昏美景,与前文“期待着与你重逢”相呼应,又为后文“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做铺垫。D.本文使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既关照外在的自然环境,又大量地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意蕴丰富。(2)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伤怀之美”的理解。(3)本文语言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从词句、修辞、语言风格等角度简要赏析。8.(2022•日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三星堆人的脚印周拥军这个春天,视野里全是三星堆人的脚印。又一层土揭开了,祭祀坑里,数不清的东西从那里出来。首先出来的是一群象,它们一出土,就一溜烟往森林里跑,跑着跑着,躯干没有了,只有一根根硕大的象牙留在那里。几件蜀锦,出来后就不动了,它们太脆弱,一阵风都能将它们吹散。只有那些陶器和玉器,大模大样地围在那里,仿佛在等待一个大人物来宣布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支青铜的队伍开出来,领头的是戴着面具的铜人,他径自庄重地往前走,仿佛是赶去主持一场盛大的祭典……迎面就是一大片房子,房顶没有了,墙壁也没有了,只剩下支撑房子的脚——一排排黑得发亮的木桩。房子的脚一律站在沼泽地,没有整齐的队列,它们用一种完全自由的方式,疏疏密密地站在那里。三四千年前的房子是什么样子呢?那时没有钢筋、水泥和砖块,古蜀人把一棵棵树、一根根竹从森林里抬出来,然后开始在树桩上搭建房子。他们用木、竹架起屋架,编成篱笆,在篱笆两面涂草抹泥,以茅竹覆盖屋顶……完成这一切,一幢房子就建成了。干栏式建筑安全、干燥而温暖,一幢站着的房子,隔绝了风雨,也隔绝了野兽。房子的周边是大片大片的桑林,一条条蚕舒适地躺在桑叶上,它们的任务就是吃。它们吃下的是桑叶,吐出的是丝,织成的却是古蜀人的梦。所有的决定都在桑林掩映的房子里作出,谁狩猎,谁捕捞,谁养蚕,谁织锦。作出决定的是蚕丛。长年戴着面具的蚕丛长着一张奇特的脸:大耳、大嘴、凸眼。带着族人,他找到了这块宜桑、宜猎、宜渔、宜耕的土地。完成那次无比艰难的跋涉后,他的青春不再了,步履不再稳健,头发也开始花白,但他的话就像木结构房子的榫卯一样,精准地连接到每一个氏族成员的行动中。天一亮,古蜀人就出发了,迎着野兽的吼声出发。他们走进森林,森林里便会有一阵骚动。隔着三千余年,我们看到了古蜀人身上的兽皮,看见一根根象牙被古蜀人制成了珍玩。一批古蜀人走进森林,也有一批古蜀人走不出森林,他们成了森林的一部分。也有人走向水。那片水是长江支流的一个汊,江跑累了,它在那里停了一下,把那里停成了一片水泊。这片浩渺的水是古蜀人生命的源头。他们的印记里有太多水的故事,水不仅开辟了这片河谷,还给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给养。一片宽阔平坦的原野。凛冽的风从遥远的唐古拉山吹过来,吹到这片平原时,它放缓了脚步。田垄间,农夫的身影或隐或现,他们手中不再是那些笨重的石器,而是精工浇铸的青铜农具。有了青铜农具,那片土地,才真正臣服。土地臣服后,耕种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桑、猎、渔的位置自动后移了。古蜀人离开了那片狭窄的河谷,开始了新的长征。这次,长征的队伍里没有蚕丛,蚕丛把自己种在了那片茂盛的桑林里。他沉睡的地方,立起一只巨大的青铜面具,面具上,两只前凸的眼还盯着古蜀人远行的方向。一位高大瘦削的铜人,静静地站在一座规模巨大的祭祀台前。他站在那里,那一方山水就安静了。他应该就是鱼凫。他是那个时代真正读懂了长江的人。长江从雪山上发源,在崇山峻岭中冲波逆折,流着流着就流成了一片壮阔的水。从一条江的流向中,鱼凫坚定了一个族群的走向。他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拓国计划。在他的计划里不仅有坚固的城池、巍峨的宫室、壮观的神庙,更让人景仰的是,他的计划里,还有一支马队。那是一支英雄的马队。冬天来了,蚕停止了织茧,绣娘停止了织锦,驮着蜀锦的马队就上路了。他们从成都平原出发,纵贯亚洲,一直走到遥远的欧洲地中海区域,从风华少年,一直走成一堆骸骨,走成了骸骨,他们还在家人的梦中行走。也有幸运者,他们回来了,运回了盐、珍稀古玩和那个时代最遥远的梦……那条路,需要透支我们全部敬仰。鱼凫做成了他想做的一切。他不仅开拓了一片规模巨大的国土空间,还开拓了一片规模更大的文化空间。最核心的国土空间当然是他的城池,最核心的文化空间则和青铜有关。三四千年后,一个个祭祀坑被轻轻地揭开了面纱,青铜神像、青铜面具、青铜容器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来,连同它们身上厚厚的历史信息一起摆在密封的橱窗里,这时人们才发现,那个神秘世界的文化气息有多么丰厚。最让我心情激荡的是那棵硕大而精美的青铜神树。那个世界有太多的谜无法解释,他们只能求助于心中的神。神在哪里呢,当然在天上。古蜀人选择用昂贵的青铜来浇铸一棵通天的神树。神树上缀满神鸟,一只神鸟代表一个太阳;还有一条蓄势待飞的龙,仿佛随时准备飞向天空。神树立在那里,所有的山都向它颔首,所有的云都向它聚拢,所有的目光,都向它肃穆地致意。他们仿佛在一夜间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能经历了一场战争,引发战争的当然是那片富庶的国土。手持先进武器的外族军队一夜之间就杀到了城下。城墙倒了,宫室烧了,青铜器、玉器、陶器一股脑儿被人扔进了土坑。他们肯定不是屈辱地消失的,一些破碎得十分厉害的青铜兵器,展示了他们为守护这片国土所作的努力,不幸的是,他们失败了。直到1929年的春天,一个村民用锄头挖开了一处土坑。土坑里没有棺木,没有骸骨,只有他们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陶器、玉器和青铜器。这些器物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被破坏的痕迹,它告诉我们,古蜀人曾经历过的劫难。一个凭勇气、智慧和勤劳维系繁衍的民族,他们沧桑的历史,就这样简简单单地摆在土坑里。我在一只装满了鸡蛋的陶盆前长久地停了下来,鸡蛋已风化成了石头,但因为这些鸡蛋,那里还在孕育着无限生机。它们和这只粗朴的盆一样,仍在生生不息地传递着什么。我的身旁,还有数不清的脚在走!(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蜀人有较高的建筑智慧,他们根据环境特点,用木竹草泥把房子建在树桩上,这种干栏式的建筑能很好地防水防野兽。B.作者笔下的古蜀人富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蚕丛到鱼凫,从桑猎渔耕发展到跨国贸易,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蜀文化。C.李白感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而作者描绘的古蜀国历史画卷弥补了史料缺失,证明蚕丛、鱼凫开国的真实性。D.作者面对三星堆遗迹凝神思考,思绪纵横驰骋,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古蜀国历史的神秘、神奇,表达了对古蜀文化的赞美。(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星堆遗址新祭祀坑被发掘,各种文物破土而出。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凸显文物的精美、华贵,生动形象。B.青铜神树是古蜀人与神灵沟通的载体,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神树的庄严肃穆。C.文章内容安排详略得当,用大量笔墨写由三星堆遗址引发的联想想象,对古蜀国的消失和发掘则用笔简略。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多样,句式灵活多变,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3)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还有数不清的脚在走”的含义。(4)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9.(2022•铜仁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母亲的大碗铁扬那时,乡人吃饭用三种碗,大,中、小,人们管大号碗叫体碗,家里的壮劳力吃饭用它,有长工的人家。长工吃饭用它,那些年成们下里是有长工的。女人们吃饭不用大碗,我母亲却有一只,这是她专同的,且每年只用一次,就是她生日那天。平时这只碗被倒扣在碗橱一个什么地方,家人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过是一只白釉、蓝花钵碗,碗身就绘有似云非云、似花非花的图案,碗边是随处可见的麻绳图案。母亲生日这天,家人才注意到这碗的存在,确切地说,是母杂端起这碗时,我们才恍然大悟,今天是母象的生日了。这时的母亲不知从什么地方捧出这只大碗,自古自语地说,“今人换个大碗,”然后不声不响地把锅里的饭盛入碗中,坐在自己刚劳作的灶前,呼呼吃起来。那时灶堂的余火尚在,余火映着她那很平时就显黑的脸,脸上只是一派的满足,神情十分悠闲,那时的我们只知道这一天对于母亲来说,有别于一年中的其他任何一天——她端出了大碗。在平常的日子里,母亲是一个不是山露水的人,她少言语,多劳作,负责全家人衣食的运转;棉花由花变成布,再变成衣;粮食由谷粒变成面粉,再变成饭,有着一双“解放脚”的母亲从早到晚只是在家中行走,于是院中的各个角落便会传出风箱声、织机声、刷锅声、叫鸡声,叫猪声,棒槌的捶布声,直到晚间的纺车声,母象是没有时间和我们说话的,待到说话时,她不得不把内容压缩到最短,“走吧。”这是她催我上学了,“睡吧,”这当然是催我上床,也许正是因了母会那简短吩咐和呼喊,我们做子女的才心领神会,无条件地接受着,执行着。我奶奶却是一位见过世面,说话唠叨的人,她嫌母亲把饭食做得单调又鲜少和她交流,常常朝母亲没有人称地唠叨着,“给你说事,也不知你记住没记住,也不知你明白不明白,你说就煎这两条鱼…“她是说我母亲煎的鱼不合她的口味。鱼的风波总会过去。母表还是会把做好的鱼送给奶奶,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奶奶面无表情地撕扯着它们,嚼着,日子还在继续。有一年年母亲没有端出她的大码,那是1947年,北方农村大变革的年代,社会各阶层要平均。父亲率先将多余的土地和房屋献了出来,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一个“深挖浮财”的运动又在继续,“浮财”指的是地上和地下的宝贝。“挖浮财”主要是拿家中的女人说事,这种女人战称作“富婆”,政策决定要把村中一班“富婆”按全家的形式集中起来,让她们坦白交代。我家的“富婆”当属奶奶了,一天,当持枪的民兵要带走奶奶时,母亲站了出来,她对来人说,“我去吧。”她边说边向门外走去。于是替奶奶服刑的母亲便被带村中一个大牢似的黑屋里。那里集中着几十名“富婆”,各家的饭由各家去送,给母亲送饭的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奶奶把稀薄的稀饭盛入一个瓦罐,我信手从碗橱上拿下一只中号黑碗,刚要出门,妈妈把一只大碗递过来说:“用大碗。”这是母亲的大碗,我后悔自己没有想到。走到“家”门,经过检查,我从“号”中喊出母亲,我看母亲在一个背静处吃饭,她把饭盛在她的大碗中,想了也问:“你想出来的?”我说:“是奶奶,”母意的嘴在碗边上停歇了片刻,呼呼喝起来。几年后,时局归于平静,我们这里投身革命的子女,有能力使母亲过上另一种生活了,便争着检着要把她从老家接出来。然而一个噩耗传来——她去世了,得了一种没有诊断清楚的胃肠道大出血的病症。我接到父亲的电话后,由省城到家里奔丧,才发现为母亲奔丧的兄弟姐妹,只来了我一人,他们或因路途遥远,或身有重任,我的身份顺理成章的成了长子,出殡时打幡,捧盆是葬礼中的重中之重。父亲决定,母亲的丧事要控老规矩办,且要办得红火热闹。热情的乡亲为母亲买来崭新的瓦盆,这时父亲却有了新意。他举出了母亲的大碗。把大碗交到我的手中说:“摔它吧。”我按照长孝子的规矩,痛哭着,跪在母亲的棺前,举着这“盆”朝着母亲的棺头,用力摔去,母亲的大碗被我摔得粉碎,我努力完成着不仅是父亲,也是全家人的心愿。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从事着我的艺术事业,为研究民间的瓷绘艺术,我酷爱收集瓷片。为此我四处寻找、发现,还根据我对瓷绘艺术的知识,把瓷片编成系列。但每当我摆弄起瓷片时,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楚和遗憾——我的瓷片里没有母亲那只大碗的一星半点。(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前面着重描写了母亲大碗的色彩和图案,既突出其对母亲的特殊意义,也和文末遥相呼应,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怀念。B.母亲只有在生日那天才拿出大碗,即便生活报清苦,她也要将自己的生日过得有一定的仪式感,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C.从织布到做衣,从磨面到做饭,以及各种劳作的声音,这些细节描写将母亲那种吃苦耐劳、甘于付出的品格揭示得淋漓尽致。D.文章的选材看似信手拈来,却都能直击人心,表达看似平淡,如话家常,却能将情感表现得细腻精微,深沉有力,令人动容。(2)文中作者在给母亲用大碗送饭时,母亲先是将“嘴在碗边上停歌片刻”,然后才“呼呼喝起来”,这是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3)母亲出殡时,作者把母亲的大概摔得粉碎说成是为了完成全家人的心愿,这一“心愿”有何内涵?请简要分析。10.(2022•巴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目送雁南飞付秀宏乡下秋后,我爱看满地野菊怒放,看蚂蚱倏地矇起老高。最迷恋的却是,仰头看天上的雁阵,目送它们一点点远行,听着它们的叫声越来越远,我的心紧了一下,突然有了穿透云空般的属性。单纯倔强中有美,谦卑而身体力行中更有美。此时此刻,读大雁,它们如倒映在秋水中的水仙,抑或一个个背剑徐行的侠客,自觉自恃,却不知它们这般之美,会令人动容。再看时,大雁已越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峦,一片又一片收割后的田野,阳光更近地投射到它们身上,生命与秋空的联系如此紧密。即便精疲力竭,前面是死亡,也不要掉队。雁南飞,它的主题意义就写在那里,写在如同电影银幕的云空之上。深秋,去听大雁的叫声吧,我总以为,那“嘎、嘎”“伊啊、伊啊”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是最深邃的人生哲理课。天冷了,树变瘦了,稻田显露出了大地的颜色,高粱地里只剩下了茬子,傍晚的冷云在酝酿着秋雨,正是“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的时节。“带霜来”是一种肃杀气候的开端,像大部队的撤退和转移,留下了很多空寂,也留下冷冷的诗意,在满天地里铺开了。落叶满地,秋进入了煞尾阶段,空气中漂浮着明净、高远和悠深的气息,这种气息与澄静的湖水融为一体,与廓远的田野心神相合。我常呆立在草甸上,听离开西伯利亚家乡的大雁的叫声,觉得它们好辛苦,又很伟大。在我的家乡曹妃甸湿地,可以见到在这里做短暂休整的大雁,虽然它们只是短暂停留,但它们带给人无尽的遐思。经过食物的充分补充,再次飞起,它们还是那样热情十足,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大雁真是了不起,它们懂得物理学。加速飞时,它们把队伍排成“人”字形,以最省力的方法行进。省力了,却不能默默飞,要造一种呼朋引伴的气势。利用耳朵点燃心情,十里八里之外,雁阵都能听到行军歌那不断绽放的声音。“头雁”是雁阵的灵魂,在“飞越、飞越”的呼喊声中,雁一只又一只,悄然展开,如一章章无尽的诗篇。在“人”字尖上飞动的“头雁”最费力,它用翅膀尖的扇动为后面的大雁带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这阵风依次传递下去,能把后面的小雁和老雁轻轻地抬起来,这样小雁和老雁才不会掉队。雁阵这种节省体力的方法,让人深深感动,转而泪眼模糊。而“头雁”是没有那阵风能利用的,它是创造者不是享受者。为避免疲劳,迁徙中的雁阵会不断更换“头雁”。一旦雁阵整体减速,队伍便会由“人”字换成“一”字。每次,看到雁阵排着队飞过,我就会听到大雁的那魂牵梦绕的叫声。那时,我心里又是一紧,然后慢慢舒展开来。啊,大雁的气场真好!在枯燥的日子里,能听到大雁的叫声,心里能陡添一种力量。大雁是极为守时的禽类,深秋的风一吹,它就开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引三朋四友,来听风数雁。这样的听雁,周遭静,纯粹的静,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默数。那是凝露冷叹的声音,草叶枯萎的声音,寒风旋转的声音,偶尔会有一声虫叫的声音。而最清、最凉、最劲的声音,绽放在高空,那是雁阵。心中又涌起了莫名的感动,雁是秋天的胡琴,胡琴是南飞的雁。岁月里还有什么声音能够这样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闭着眼听,在心里画一种境界,风吹过,发微动,雁是我内心的艺术。能陪我来听这场雁的艺术表演的,是心。听父亲说,大雁南飞是一种洗礼,也是一种挚爱。在南飞的过程中,大雁的爱情尤显坚贞。雁阵里很少会出现单数雁,大雁一生从不独活。一只母雁若在半途死去,另一只公雁也会自杀或郁郁而亡。我听大雁的叫音,有时会听出那声音里的凄楚,或许是单雁不远飞吧!雁在,爱才在,懂的,深深的懂。秋空出奇地静谧,然后是雁声穿越而来,蔚蓝而又澄明。情依依,霜淡淡,万水千山,用心灵来听雁。(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四段,作者着意描写秋景,由冷寂、肃杀的氛围到高远、悠深的气息,为雁南飞提供了独具特质的背景。B.文中用胡琴声比喻雁声,写冷秋天地间的声声雁鸣,如塞外苍穹飘散的胡琴之音,苍凉中散发着刚劲,清亮中蕴含着悲壮。C.作者听露叹、草音、风声、虫叫,以此为铺垫,采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雁声最清、最凉、最劲的特点。D.作者写景绘物,满含情愫,多有触人心魂之句,语言灵动隽永,处处洋溢着诗意之美。(2)作者认为雁声中有最深邃的人生哲理,从文中你读出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简要概括。(3)有评论家认为本文以《听雁》为题更好,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11.(2022•罗甸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片红叶石评梅这是一个凄风苦雨的深夜。一切都寂静了,只有雨点落在蕉叶上,淅淅沥沥令人听着心碎。这大概是宇宙的心音吧,它在这人静夜深时候哀哀地泣诉!窗外缓一阵紧一阵的雨声,听着像战场上金鼓般雄壮,错错落落似鼓桴敲着的迅速,又如风儿吹乱了柳丝般的细雨,只洒湿了几朵含苞未放的黄菊。这时我握着破笔,对着灯光默想,往事的影儿轻轻在我心幕上颤动,我忽然放下破笔,开开抽屉拿出一本红色书皮的日记来,一页一页翻出一片红叶。这是一片鲜艳如玫瑰的红叶,它挟在我这日记本里已经两个月了。往日我为了一种躲避从来不敢看它,因为它是一个灵魂孕育的产儿,同时它又是悲惨命运的纽结。谁能想到薄薄的一片红叶,里面纤织着不可解决的生谜和死谜呢!我已经是泣伏在红叶下的俘虏,但我绝不怨及它,可怜在万千飘落的枫叶里,它衔带了这样不幸的命运。我告诉你们它是怎样来的:一九二三年十月廿六的夜里,我翻读着一本《莫愁湖志》,有些倦意,遂躺在沙发上假睡;这时白菊正在案头开着,窗纱透进的清风把花香一阵阵吹在我脸上,我微嗅着这花香不知是沉睡,还是微醉!懒松松的似乎有许多回忆的燕儿,飞掠过心海激动着神思的颤动。我正沉恋着逝去的童年之梦,这梦曾产生了金坚玉洁的友情、不可掠夺的铁志;我想到那轻渺渺像云天飞鸿般的前途时,不自禁地微笑了!睁开眼见菊花都低了头,我忽然担心它们的命运,似乎它们已一步一步走近了坟墓,死神已悄悄张着黑翼在那里接引,我的心充满了莫名的悲绪!大概已是夜里十点钟,小丫头进来递给我一封信,拆开时是一张白纸,拿到手里从里面飘落下一片红叶。“呵!一片红叶!”我不自禁地喊出来。怔愣了半天,用抖颤的手捡起来一看,上边写着两行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天辛采自西山碧云寺十月二十四日平静的心湖,悄悄被夜风吹皱了,一波一浪汹涌着像狂风统治了的大海。我伏在案上静静地想,马上许多的忧愁集在我的眉峰。我真未料到一个平常的相识,竟对我有这样一番不能抑制的热情。只是我对不住他,我不能受他的红叶。为了我的素志我不能承受它,承受了我怎样安慰他;为了我没有一颗心给他,承受了如何忍心欺骗他。我即使不为自己设想,但是我怎能不为他设想。因之我陷入如焚的烦闷里。在这黑暗阴森的夜幕下,窗下蝙蝠飞掠过的声音,更令我觉着战栗!我揭起窗纱见月华满地,斑驳的树影死卧在地下不动,特别现出宇宙的清冷和幽静。我遂添了一件夹衣,推开门走到院里,迎面一股清风已将我心胸中一切的烦念吹净。无目的走了几圈后,遂坐在茅亭里看月亮,那凄清皎洁的银辉,令我对世界感到了空寂。坐了一会儿,我回到房里蘸饱了笔,在红叶的反面写了几个字是: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仍用原来包着的那张白纸包好,写了个信封寄还他。这一朵初开的花蕾,马上让我用手给揉碎了。为了这事他曾感到极度的伤心,但是他并未因我的拒绝而中止。他死之后,我去兰辛那里整理他箱子内的信件,那封信忽然又发现在我眼前!拆开红叶依然,他和我的墨泽都依然在上边,只是中间裂了一道缝,红叶已枯干了。我看见它心中如刀割,虽然我在他生前拒绝了不承受的,在他死后我觉着这一片红叶,就是他生命的象征。上帝允许我的祈求罢!我生前拒绝了他的,我在他死后依然承受他,红叶纵然能去了又来,但是他呢!是永远不能回来了,只剩了这一片志恨千古的红叶,依然无恙地伴着我,当我抖颤地用手捡起它寄给我时的心情,愿永远留在这鲜红的叶里。生命是最值得怀恋和珍惜。当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温暖的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更应该珍爱自己,享受生命的过程。【作者简介】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文中天辛系北大才子高君宇。高君宇为爱国进步青年,五四期间学生运动领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孙中山助手,1925年在北京病逝。(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倒叙方式开头,引出话题一片红叶,设置了悬念,既引出了下文令人唏嘘的故事,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作者强调一九二三年十月廿六的夜里自己看见案头白菊都低了头,便为白菊的命运担忧,为后文悲惨故事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C.月华满地,斑驳的树影死卧在地下不动,特别现出宇宙的清冷和幽静,烘托出作者收到“红叶”时焦虑的心情;迎面吹来的清风,凄清皎洁的银灰,烘托出作者作出拒绝“红叶”决定后轻松的心情。D.文章结尾,作者说自己“愿永远留在这鲜红的叶里”,表达了作者不想再和任何异性交往的决心。(2)作者说这片红叶“是一个灵魂孕育的产儿,同时它又是悲惨命运的纽结”,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相传唐宣宗年间,有位宫女将一首诗题在红叶上:“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此诗被书生卢渥拾取。而卢渥任职范阳时,皇帝允许宫女外嫁,卢渥竟然娶到了这位题诗的宫女。请分析诗中“红叶”形象与文中“红叶”形象的异同。12.(2022•重庆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秋天的况味林语堂①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②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③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④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⑤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有删改)文本二:秋雨张爱玲①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②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③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④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⑤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⑥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⑦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段②中“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里的“含义”指的是萧杀、凄凉、秋扇、红叶、荒林、萋草。B.在作者看来,秋天的况味体现在既能给人温和、成熟、古色苍茫的感觉,还能使人生活得自由闲适。C.文章标题是“秋天的况味”,而作者在段⑤中却写到熏黑的陶锅、尚未破烂的字典、半世的书桌、老气横秋的招牌等事物,意在表明大凡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东西也能给人以温和、成熟、古色苍茫和愉悦的感觉。D.作者以“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这句话来结尾的作用有:一是赞许邓肯对秋天的观点;二是表明自己与邓肯有同样的感受;三是卒章显志,深化主题。(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文笔细腻,情感灰色、忧郁、黯然、落寞,体现出了作者多愁善感的消极心理。B.段①和段⑦,不仅做到了扣题,而且还做到了首尾呼应。C.“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中“网”字,不仅写出了秋雨的绵密和范围之广,还写出了在这样的秋雨情形之下人的苦闷和无奈。D.段③运用拟人手法写垂头含泪的洋水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美好而薄命的怜悯与哀叹。(3)文本一段①不直接开门见山写“秋天的意味”,而用大量的文字写“抽烟”的过程,这样写的原因有哪些?(4)文本二写“墙角的桂花”和“灰色的癞蛤蟆”,有哪些作用?13.(2022•许昌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回家阎连科今年的四月十七日,我随意大利的国家电视台,回我老家拍一部关于我的成长与写作的纪录片。因为这件事情,又想回去看看母亲,也就怀着一种对拍摄的感念,领带着一行几人,赶着绵绵细雨,从北京到了田湖。这也才渐次突兀地感觉到,田湖还叫做田湖,但已经不再是我记忆和写作中的那个田湖了。而连科,也早已不再是那个少年、年少的连科了。家宅的那个老院,不仅不再是我老家的一处住宅老地,而且也几乎不再是一种岁月的记忆。1985年,父亲谢世一年之后,家里在这老宅靠西的不远,又划了一处新的宅基地,我家从这老宅搬了出去。因盖新房财源拮据,母亲、哥哥只好以两千元的价格,把院地卖给了新迁入田湖的某户人家,想人家会扒了我家老宅所有的土墙泥瓦,重新盖房起家。然人家买了那房,又嫌那房离正街偏远,院落狭隘,不便生意,就又在随着时代日渐繁华的大街上,置地盖房,经营商业,兴旺发达,如此那宅老院,就在日变日新的世界里,幸运地存留了下来。我们也感念那房那院的幸运留存。然在日日蔓延的时间里,那老宅泥瓦、土墙木门,却开始漏雨倾斜,要倒未倒。如此的三年五年,七年八年,见新的主人,并不爱意那宅那院——人家又在由村改镇的大街上,盖了明亮宽敞的新楼新屋,对这老房旧宅越发地可有可无,连雨天塌了墙壁,都不走来瞧瞧,就是邻人传话去说“你家院墙倒了”,人家也只是淡淡一笑:“倒就倒吧,反正没用。”后来门楼塌了。后来雨水浸断了上房的一条腐檁。再后来,靠西的厢房,一个砖砌的角柱,在风雨里撑不住无人的寒寂,就终于成为弓背老人的模样,要倒未倒,却又终要坍倒。门前的树,也荒到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