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综合测试卷01-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江苏专用)(解析版)_第1页
真题综合测试卷01-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江苏专用)(解析版)_第2页
真题综合测试卷01-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江苏专用)(解析版)_第3页
真题综合测试卷01-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江苏专用)(解析版)_第4页
真题综合测试卷01-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江苏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姓名:准考证号:地理(二)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一律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进行答题,否则视为无效;严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否则视为作弊。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适用范围:江苏专用;测试范围:必修第一册。一、单选题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7日14时1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1.“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下列关于“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飞行中穿过小行星带 B.与月球、火星天体类型相同C.发射前属于人造天体 D.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天体【答案】1.A

2.D【分析】1.“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围绕地球转,因此它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最低的天体系统应是地月系,A正确;“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太阳系和银河系不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BC错误;人造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D错误;故选:A。2.“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没有脱离地球的引力进入小行星带,A错误;该卫星是人造卫星,与月球、火星天体类型不同,B错误;它在发射前还没有离开地球,不属于人造天体,C错误;只有当它进入预定轨道后,围绕地球转动才成为天体,D正确。故选:D。【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2020年10月,英国古生物学家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发现一组保存完好的新品种恐龙化石。它是杂食性动物,生活在6800万年前,身长可达两米,长有羽毛。下图为其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及生物发展阶段是(

)A.新生代、爬行动物时代 B.中生代、哺乳动物时代C.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 D.古生代、蕨类植物时代4.关于该地质年代发生的地质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古陆形成 B.95%的生物灭绝 C.金属矿产成矿 D.重要的成煤期【答案】3.C

4.D【分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时,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裸子植物繁盛,C对,A、D错;哺乳动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B错。故选C。4.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质年代为中生代,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末期,A错;95%的生物灭绝发生在古生代二叠纪,B错;金属矿产成矿主要在前寒武纪,C错;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地球重要的成煤期,D对。故选D。【点睛】中生代的下界限是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的90%到96%的海大洋生物,与70%的陆生生物,也是生物演化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中生代的上界限是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事件,可能是由犹加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造成,此次灭绝事件造成当时50%物种消失,包含所有的非鸟类恐龙。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飞船发射过程中经历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B.递增→递减一→递增→递减C.递增→递减→不变一→递增 D.递减→不变→递增→递减6.对图中各层大气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高度随着纬度增加而增高 B.①层复杂的天气利于航空飞行C.②层含有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尘埃 D.③层中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答案】5.A

6.D【分析】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飞船上升过程中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在对流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递减。在平流层随海拔升高,气温递增。在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升高先递减后递增。A符合题意,故选A。6.①层为对流层,一般而言,在低纬度对流层较厚,在高纬度对流层较薄,A错误。对流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航空飞行,B错误。②层为平流层,水汽和尘埃含量很少,C错误。③层中存在电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D正确。故选D。【点睛】对流层主要有四个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不同);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域,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④不同纬度其厚度不均(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平均厚度;10-12km;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每年到了某季节,某市主要行道树老叶一边掉落,新叶一边抽出,为该市增添亮丽风景的同时也给环卫工作带来压力。下图为某市该季节落叶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推测该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8.该景观图可能拍摄于(

)A.乌鲁木齐 B.南京 C.北京 D.哈尔滨【答案】7.A

8.B【解析】7.依据题中材料可知,每年到了某季节,行道树老叶一边掉落,新叶一边抽出的景观,新芽大量长出,长新叶,应发生在每年春季气温回暖时,降水增多,树开始新芽换树叶,老叶生长周期结束进而脱落,凋落量大。A正确;夏季、秋季、冬季都不会出现大量新叶集中长出的现象,BCD错误。故选A。8.每年春季气温回暖,会集中出现落老叶、出嫩芽、长新叶同时进行的现象。这些树种在秋冬季可不通过落叶等凋落形式减少水热损耗。当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树开始新芽换树叶,老叶生长周期结束进而脱落,凋落量大,此树种在我国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京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生长温带落叶阔叶林,不会出现此现象,ACD错误。故选B。【点睛】常绿阔叶林的落叶现象其实一年四季都有,只不过每年春季气温回暖,常绿林会集中出现落老叶、出嫩芽、长新叶同时进行的现象。这些树种在秋冬季可不通过落叶等凋落形式减少水热损耗。当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树开始新芽换树叶,老叶生长周期结束进而脱落,凋落量大。牛轭湖是河流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所形成的湖泊,多月形。下图为牛轭湖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牛轭湖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10.牛轭湖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水文 B.地形 C.气候 D.植被【答案】9.C

10.B【解析】9.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使得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有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结合材料信息,牛轭湖的形成先后顺序依次是①④③②。故选C。10.牛轭湖的形成主要与平坦的地形有关,在平原地区由于地转偏向力和其他一些因素,河道发生弯曲,在流水的作用下,河曲现象越来越明显,最终使得河流截弯取直,以前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故牛轭湖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2021年11月21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历了大范围寒潮天气,出现大幅度降温、雨雪天气。下图为11月21日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时刻南京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12.图中四城市风速最大的是(

)A.郑州 B.南京 C.大连 D.北京【答案】11.A

12.D【解析】11.右图中等压线数值及分布状况可以确定:图示时刻南京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为西北方向;地处北半球近地面,实际风向向右偏转,可知南京此时吹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对比可知此时北京的等压线最为密集,风速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我国海洋专家对东海中部海域沿30°N纬线的海水性质进行了垂直采样研究,研究发现乙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度差异比甲海域大,且甲、己海域表层盐度也有一定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流经甲乙两海域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海域洋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B.乙海域洋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C.甲海域洋流会加快航行速度 D.乙海域洋流会扩大污染物范围14.导致乙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度差异比甲海域大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

②海域深度

③洋流性质

④太阳辐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3.D

14.C【解析】13.读图可知,甲海域洋流自北向南流,为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乙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B错误;甲海域洋流会使自北向南行驶的船只顺流航行加快航行速度,自南向北行驶的船只逆流航行,减慢航行速度,C错误;洋流对海洋污染的作用是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D正确。故选D。14.读图可知,甲、乙两海域纬度位置都是北纬30度,因此纬度位置和太阳辐射量不是影响两个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④错误;海洋水温垂直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向下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到1000米以下水深低于5℃以下,变化较小。甲海域表层为寒流,表层水温较低,且甲海域等深线数值较小,位于沿海大陆架,海域比较浅,因此阳光能够透入,底层水温较高,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小;乙海域表层为暖流,表层水温较高,且乙海域等深线数值较大,水深,底层阳光不能透入,越向底层海水温度迅速降低,因此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大。所以导致乙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度差异比甲海域大的主要因素是海域深度和洋流性质。②③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海水温度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1)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2)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2、垂直分布:(1)总趋势: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1000m以下水温差别不大;(2)特殊地区:水温随深度增加而缓升(逆温现象),影响因素是地热作用。下图为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附近沙漠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风由绿洲吹向沙漠的时间段为(

)A.00:00~03:00 B.03:00~06:00 C.12:00~15:00 D.21:00~24:0016.与沙漠和绿洲风向转换成因不同的是(

)A.山谷风 B.湖陆风 C.海陆风 D.台风【答案】15.C

16.D【分析】15.结合图可知,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6点到晚上21点,此时段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沙漠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绿洲吹向沙漠;12:00~15:00符合题意,C正确;21点至次日6点左右,沙漠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绿洲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沙漠向绿洲;00:00~03:00,03:00~06:00,21:00~24:00,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16.由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地面冷热不均或者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绿洲局地环流,6点到晚上21点,此时段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沙漠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绿洲吹向沙漠;21点至次日6点左右,沙漠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绿洲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沙漠向绿洲,形成环流系统。山谷风发生在山谷地区,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气温较高,而山谷因地形阻挡,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则山坡气流上升,山谷气流下沉,夜晚,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地形封闭,散热不畅,气温较高,山坡气流下沉、谷地气流上升,图中丙处气流下沉,形成昼夜交替的环流系统,A正确;在滨海地区,由于海洋和陆地之间比热容不同,海洋比热容比陆地大,所以陆地白天升温比海洋快,夜晚降温也比海洋快,白天陆地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夜晚海洋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呈现出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的环流系统;湖陆风形成原理与海陆风相似,符合题意,BC正确;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D。【点睛】海陆风:在滨海地区,由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热力性质差异不同,海洋比热容比陆地大,所以陆地白天升温比海洋快,夜晚降温也比海洋快,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反之,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下图为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植被对河流流量影响的主要表现为(

)A.洪峰流量显著变大 B.洪水季节月平均流量增加C.洪峰出现时间推迟 D.枯水季节月平均流量减少18.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A.加快水循环速度 B.减少雨水下渗 C.增加水汽输送 D.减少地表径流【答案】17.C

18.D【分析】17.读图可知,有植被的流域,对河流流量具有调节作用:左图中洪峰流量减小,洪峰出现的时间滞后;右图中丰水季节月平均流量减小,枯水季节月平均流量增加;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18.由所学知识可知,植被能够截留降水,涵养水源,具有蒸腾作用,所以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蒸腾,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植被(水库等)对河流流量的影响:调节径流,削峰补枯;使丰水期流量减少,枯水流量增加;洪峰流量减小,洪峰出现的时间滞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图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9.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植被生长迅速 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微生物分解缓慢 D.成土母质矿物质多20.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

)A.成土母质 B.地质条件 C.岩石性质 D.生物种群【答案】19.C

20.D【分析】19.根据材料可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相比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而言,东北平原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C正确。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物生长量更大,A错误。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其含量的高低主要看这些残体积累量的大小,地形平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与成土母质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20.根据上题可知,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因此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与生物种群有关,D正确。与成土母质、地质条件和岩石性质等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点睛】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图为我国40°N~45°N植被水平分布与降水、土壤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按照图中植被分布规律,甲地植被类型为(

)A.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 C.荒漠 D.草原22.导致该区域植被呈东西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23.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是(

)A.棕漠土 B.灰漠土 C.栗钙土 D.黑钙土【答案】21.D

22.C

23.D【解析】21.读图可知,自东向西,由针阔混交林到森林草原,再到甲,再到半荒漠、荒漠带,且降水量逐渐减少,体现出了水分的差异,甲地降水量在250~350之间,降水少,属于我国半干旱地区,处于森林草原和半荒漠、荒漠之间的过渡地带,应是草原植被类型,D正确,ABD错误。故选D。22.读图可知,年降水量的东西变化和植被分布的东西变化紧密相关,说明植被分布呈东西向变化主要受水分分布的影响,C正确;东西向的热量条件没有明显变化,东西向的地形差别不大,土壤是受植被分布影响,不是植被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热量、地形、土壤不是东西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23.据图可知,四种土壤中黑钙土是生长在森林草原植被下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好,生物量最多,兼有森林和草原土壤的共同特点,因此有机质含量最高,D正确;栗钙土是半干旱环境条件下的草原土壤,由于降水较少,生物量较黑钙土少,因此有机质含量较黑钙土低,棕漠土和灰漠土分布区降水量稀少,生物量更少,因此有机质含量更少,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土壤肥沃;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土壤贫瘠。地形平坦的地区,土壤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土层深厚肥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雨水对土壤的淋滤作用强,使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低。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时代即将到来,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对构建新能源电力系统至关重要。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与第1天相比,第2天(

)A.太阳辐射强 B.晴天概率小 C.大气保温作用弱 D.昼夜温差大25.下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辐射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24.B

25.D【解析】24.读图可知,第1天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在300以上,第二天中午时太阳辐射强度还不到250。说明与第1天相比,第2天晴天概率小,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25.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源分别是风能、太阳能、水能和化石能源。它们能量来源最终都是太阳辐射,所以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辐射的有4个,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形成了自然带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的太阳能。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主要能量来源。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极为炎热。但这里仍有一种树木在不屈的生长,它就是箭袋树。箭袋树是一种非常高大的乔木,一般可以长到15~20米高,树干有2米粗。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左图为箭袋树分布图,右图为箭袋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推测箭袋树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热带荒漠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27.关于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粉末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低树枝的温度 B.增强反射阳光的能力C.吸引昆虫授粉 D.减少植物蒸腾【答案】26.B

27.C【解析】26.由材料“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极为炎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纳米比亚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B正确,ACD错误。故选B。27.箭袋树所在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极为炎热,降水稀少,蒸发极为旺盛。箭袋树树枝上覆盖白色粉末的作用是增强反射阳光的能力,从而可以降低树枝的温度,减少植物蒸腾消耗水分,保证树木生长。ABD说法正确;反光作用强,不利于吸引昆虫授粉,吸引昆虫授粉条件是颜色鲜艳。C说法不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点睛】纳米比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南信风的离风岸,以及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降水极其稀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演唱高亢激昂,穿透力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与秦腔演唱特点的形成关联度最大的是(

)A.日照长度 B.地形地貌 C.生产方式 D.人口数量29.秦腔主要分布区的传统民居是(

)A. B.C. D.30.该传统民居的突出优点是(

)A.防风固沙 B.温差较小 C.避风采光 D.通风散热【答案】28.B

29.A

30.B【解析】28.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少,视野开阔,表面千沟万壑,交通不便,虽然可以近距离看见,但实际上要走很长时间的路才能见到,因此在高原上就需要高亢的声音(大声吼叫)进行交流,B正确;秦腔演唱特点的形成和日照、生产方式、人口数量关系不大,ACD错。故选B。29.A图中有窑洞,应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A正确;B图是华北地区四合院,B错误;C图为云南省傣家竹楼;D图为内蒙古高原地区的蒙古包。故选A。30.黄土高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夏季高温,冬季寒冷,而窑洞冬暖夏凉,温差较小,B正确;黄土高原的窑洞并不能防风固沙,可以避风,但不利于采光,也不能通风散热,ACD错误;故选B。【点睛】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2、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二、综合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的三种地貌景观图(1)材料二中甲、乙、丙三处地貌分别为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填图中的相应序号)(2)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成员在长江流域某处观察地貌的示意图,一般地貌观察的内容有高度、坡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1)

③(2)

坡向

地貌的形状

地貌的面积

地貌的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地面破碎程度【分析】本题以地貌景观图和长江流域图为背景,考查地貌的分布及其成因、地貌的观察顺序和内容等,考查学生对图形信息的阅读与信息提取能力。(1)甲为河流发源,海拔高,冰川侵蚀显著,为冰川地貌,对应②,乙为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对应①。丙位于长江口,其地貌为三角洲,对应③。(2)地貌观察的内容除了高度、坡度外,还应观察坡向、地貌形状、面积、地形的空间分布、地面的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四川省某山区利用穿堂风原理设计建造的传统民居示意图。(1)请在图中的实线上标出箭头,示意穿堂风的形成过程。(2)有同学研究发现,晴朗的白天“穿堂风”的风力比阴天大得多,简析其原因。(3)该地区房屋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试推测该山林的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答案】(1)(2)屋前石质地面晴天比阴天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或者屋前石质地面阴天比晴天增温慢,气温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的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较小,故风力较小)。(3)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理由:夏遮荫说明枝叶茂盛、冬挡风说明冬季不落叶(或四季常绿),位于我国四川省所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析】本题乙穿堂风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风力强弱的判断以及植被类型的判断,特别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对穿堂风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详解】(1)穿堂风的形成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由于石质地面与屋后山林的热力性质差异,白天石质地面增温快,屋后山林增温慢,由于温差差异,使得石质地面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山林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高空中空气由石质地面上空流向山林上空,近地面空气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进一步形成穿堂风,如下图所示:(2)穿堂风的形成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由于晴天与阴天相比,太阳辐射强,屋前石质路面白天晴天时比阴天时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的山林温差更大,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穿堂风风力更大;阴天时石质路面增温慢,气温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穿堂风风力小。(3)由题干“夏遮荫、冬挡风”可知,该地植被枝叶常年茂密,因此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枝叶常年茂密,夏季可以遮阴消暑,冬季可以挡风防寒;且结合区域地理位置进行判断,该地位于四川,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亚马孙河流域面积691.5万km2,地处热带雨林区,年降水量在2000m以上,河流径流量季节差异较大,最大流量22.5万m3/s、最小流量9万m3/s,分别出现在5~6月和11~12月。材料二:涌潮是由于外海的潮水进入窄而浅的河口后,波涛激荡堆积而成。亚马孙河河口涌潮之势甚为壮观,在离岸1~2km处可闻其声,其河口潮流流速为2.5m/s,潮高约1~2m。材料三:左图为8月亚马孙河河口附近海域海洋表层盐废分布图,右图为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1)比较亚马孙河和奥里诺科河8月河口附近海域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异同。(2)依据图例,在下图中绘制12月亚马孙河河口35‰等海水盐度线,并说明理由。(3)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涌潮壮观的原因。【答案】(1)同:由近岸向外海盐度增高。异:亚马孙河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变化大。(2)绘图要点:图例正确、含盖河口、面积变小、线形相近。理由:该月河口径流量小,稀释作用弱。(3)口门宽阔,向上束狭;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河道中沙岛众多,阻力大。【分析】本题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