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十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十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十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十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十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十月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人民日报》)材料二: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于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B.加快发展先进制造,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就可以实现突破创新。C.只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就能消除社会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2.下列对两则材料的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仍需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C.材料一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充分论证了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D.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3.根据材料一,以下关于“工匠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精美用品的生产和庞大工程的建造上,也展现在现代的高尖端科技项目中。B.工匠精神不只是拘泥守旧的“匠气”,而是强调对职业的敬畏和追求,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C.弘扬工匠精神,应该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做到精雕细琢,从“重量”到“重质”,进而提升品牌形象,建设品牌强国。D.弘扬工匠精神,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良好社会氛围。4.两则材料都论述“工匠精神”,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5.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这如豆的一小点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伍原没看到任何路标,想喊不能喊、不敢喊,是因为担心会暴露自己。B.“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正是这样死寂的环境让伍原几近崩溃。C.“那就快走!不能停留。”是因为伍原判断自己已经接近敌区了。D.老乡听不见,还不会说话,这让伍原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陷入绝望之中。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没有”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了没有任何“路标”的迹象出现,与标题形成反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望。C.文中不止一次写到伍原的“泪水”,既串联起了前后的故事情节,也让伍原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纯粹和单一。D.本文与《百合花》一样善用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如写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8.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文中波折。(4分)9.有评论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避重就轻地跳过革命的宏大叙事,婉转着墨于时代大背景的间隙,于杯水微澜之处反映出时代特点”。请结合本文分析其这一创作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序》)材料二: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邦。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①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注】掎摭:jǐzhí指摘。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元和元年四月A宪宗策B试C制举人D应才识E兼茂明F于体用科G策H入第四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迁,指贬官降职。材料中的“谪”“拜”“贬”“授”均有此意。B.字,即表字,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与“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意思相同。C.闻,指传闻,与《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中的“闻”词义不同。D.居,指居住,与《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居”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2)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14.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②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③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贺铸,北宋文人,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③黄华:菊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雨后蝉鸣起兴,“得意”二字写出蝉鸣的神态,又微露出诗人的歆羡之情,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B.颔联言近旨远,诗人病后频频把盏不知足,梦醒倚楼远眺,心中生起无限情,可见情之深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C.颈联虚实结合写鸦投古刹,黄昏时万物栖息,人却不知归处,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荒城草色之中。D.尾联中“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指鬓发斑白,而且指秋风萧萧,给人以清冷的感觉。16.同属病后登高所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在感情上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抓住了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从听觉角度展现自然趣味。(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神仙们驾着风云而来,画面神奇而飘逸。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应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经过了九十余年的安定,唐朝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迈入全盛时期。由于近百年的繁荣发展,唐朝文化在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处于十分先进的地位。通过先进文化的长期哺育,以及艺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营造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于是诗坛群星涌现,诗歌艺术日臻成熟,富有盛世精神的唐诗成为了我国诗歌史上的高峰。李白的诗是盛唐诗歌的精华,它奇妙地凝聚着盛唐诗歌的艺术风貌,兼有豪壮和明秀的美。他的诗充满自信,充满理想主义,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有一种巨大的、逼人的气势。他奔放的热情,坦荡的胸襟,率直的性格,豪侠式的行为,也是典型的盛唐式的。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他个人的性格气质,全都反映在他的诗里。他的诗如长江大河,奔泻直下;如天风海涛,不知自何而来,向何而去。追求理想,抨击黑暗,感慨人生,蔑视权贵,幻想神仙,纵情山水等等,凡是他要表达的,都脱口而出,没有任何拘束,没有任何隐瞒。出口之后,便滚滚滔滔,不可遏止。他的诗情是爆发式地倾泻出来的,而不是流淌出来的。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19.请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儿。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在一起,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20.下列句子中的“好像”和“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中的“好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刚才好像出去了。B.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C.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D.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使用了括号,请简要分析其用法。(4分)22.神态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是不停变化的。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是对新媳妇的神态描写,“笑眯眯地抿着嘴”“说完又抿了嘴笑着”。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60分)每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推出的人物总能切实地感动全国人民。这些人物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些“时代楷模”“八一勋章”获得者、体育精英、大国科学家、普通劳动者们演绎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人的舞台。年轻的我们绝不能做时代的旁观者,我们应自豪而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在”!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积极参与,让时代打上我们的烙印。“感动中国人物”就在我们前面,我们就要以他们为榜样,在历史的洪流中奋楫扬帆……请以“我在·有我在·我还在”为主题,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正是由于”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离不开”;“工艺……的水平”范围扩大,材料中是说“一些工艺水平”。关于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文中指它们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非指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B.“就可以实现”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三段是说“才有可能”。C.“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原文“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只是说提供相应体制机制的保障。故选D。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对比论证”错。材料一有“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举例论证,有“《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引用论证。没有对比论证。故选C。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不只是……而是”逻辑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为“不是……而是……”。故选B。4.材料一侧重阐述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5.①爱岗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②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③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④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越古。⑤追求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⑥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⑦重实践,格物致知,脚踏实地。⑧有信念,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答出6点即可给6分)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这让伍原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错,伍原虽然绝望,但还是尽力想办法让老乡知道自己的身份,如“捉住老乡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故选D。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纯粹和单一”错,这里应该是让人物形象更为真实,也更加立体而丰富。故选C。8.①当伍原不知该往哪里走而陷入听天由命的绝望时,看到了那如豆的一小点儿光,燃起希望。②当伍原靠近灯光发现老乡认为能顺利完成任务时,却发现老乡听不见也不会说,陷入新的困境。③当伍原苦于没有好的方法让这个聋哑老乡明白自己身份,不知如何摆脱窘境,疲惫至极甚至绝望大哭时,老乡忽然用手摸他的头、帽子、脸颊来确认其身份,最终帮他指路。(评分参考:①②点1分,③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9.①茹志鹃在这篇小说中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没有描写某次大的战役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迷路的战士伍原的经历来写。②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伍原个人的这次经历就是“杯水微澜”,但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又是那个时代许多共产党人和八路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③伍原和老乡的沟通虽然充满曲折,但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时代中虽然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战争年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0.AD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元和元年四月,宪宗当廷策试制举应考者,白居易参加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廷试,录入四等。“元和元年四月”作句首时间状语,可以在其后断开,即在A处停顿;“宪宗”作主语,“策试”作谓语,“制举人”作宾语,应在D处停顿;省略主语“白居易”,“应”作谓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作宾语,应在G处停顿。故选ADG。(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错误。“拜”“授”不是指贬官降职,“拜”指拜谢;“授”指授予官职。B.错误。“字常用于自称”错,古人的名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字表示尊重或亲近。“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中的“字”也是指称呼别人时,以称字表示尊重或亲近。C.正确。传闻/使……听到。句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使我听见的。D.错误。居住/处于、在。句意: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故选C。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分析能力。D.“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可知,除了“越权进谏”外,还有其他原因。故选D。13.(1)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褪尽,嫁给商人为妻。(评分参考:“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色”,容颜;“委身”,托身,这里是嫁人的意思。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评分参考:“能文”,擅长作诗文;“后进”,后辈;“可意”,合他心意。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①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②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③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材料二:白居易,字乐天,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礼部侍郎高郢选拔他为甲科,吏部判试合格,拜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当廷策试制举应考者,白居易参加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廷试,录入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殿校理。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皇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居住在下卦。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议论他冤枉,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诏书下达,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根据白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治理州郡,追回诏书授任江州司马。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虚实结合”错误。颈联由回忆回到现实,实写鸦投古刹,黄昏时万物栖息,而人却不知归处。故选C。16.①病苦之愁:贺诗“病来把酒不知厌”写诗人病后频频把盏,借酒浇愁,包含病苦之愁;杜诗“百年多病独登台”突出诗人对自己年迈体弱、疾病缠身的愁苦。②人生漂泊之苦:贺诗“故园又负黄华约”写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