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同步说课稿_第1页
冀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同步说课稿_第2页
冀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同步说课稿_第3页
冀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同步说课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1.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说课稿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通过实际例题的分析与演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数学抽象能力。通过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发展符号意识,理解运算符号表示的数学意义。

2.增强运算能力,准确、高效地执行运算过程。

3.培养数感,通过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判断,提高数学直觉。

4.增进问题解决能力,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运算步骤。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整数加减法、乘除法以及简单的分数运算,对正负数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七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解题策略和运算技巧尚不成熟。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有的擅长抽象思维,有的更倾向于直观思维。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能够相互交流,但个别学生可能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在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

-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正负数之间的运算规则。

-在运算过程中符号的运用容易出错,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对于运算顺序的把握不准确,尤其是在多个运算符号混合的情况下。

-缺乏足够的练习,导致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不高。教学资源-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课件PPT

-黑板与粉笔

-教学模型或教具(如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实物模型)

-学生练习册

-课堂反馈练习题

-计算器(用于学生练习和验证结果)

-信息化教学平台(用于布置作业和在线测试)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本节课的概念、例题和相关练习题。

-设计预习问题:如“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如何判断运算结果的正负?”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尝试解答,并记录自己的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思考的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如购物时找零的场景。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强调运算顺序和符号变化。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解释如何解决特定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讲解步骤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尝试解决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共同探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实践活动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实际操作。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额外的练习题和在线教育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挑战。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额外的学习和练习。

-反思总结: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分析,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规则,难点在于正确运用符号和运算顺序。通过以上教学实施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形成扎实的运算技能。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运算符号,以及运算的先后顺序。

2.提高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加减混合运算问题时,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1)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掌握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①3+(-2)-5

②-4-(-3)+6

③7+(-1)+2-4

学生解答:

①3+(-2)-5=3-2-5=1-5=-4

②-4-(-3)+6=-4+3+6=-1+6=5

③7+(-1)+2-4=7-1+2-4=6+2-4=8-4=4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后,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

例题:小明从家出发,向东走了3公里,然后又向西走了2公里,接着又向东走了1公里。请问小明现在离家有多远?

学生解答:小明向东走了3公里,向西走了2公里,再向东走了1公里,可以表示为3+(-2)+1。根据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计算得到3+(-2)+1=3-2+1=1+1=2。所以小明现在离家有2公里。

(3)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解决加减混合运算问题时,需要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执行运算过程,并检查结果。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例题:某城市一周内的气温变化如下:周一气温为5℃,周二上升3℃,周三下降4℃,周四上升2℃,周五下降5℃,周六上升6℃,周日下降1℃。求这一周内气温的总变化量。

学生解答:这一周内气温的变化可以表示为5+3-4+2-5+6-1。根据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计算得到5+3-4+2-5+6-1=8。所以这一周内气温的总变化量为8℃。

(4)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数学问题,尤其是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题目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计算。

(5)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养成了预习、听讲、复习、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将对他们的未来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板书设计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级别从左到右

-符号变化:减号前加括号,改变括号内数的符号

②具体运算步骤

-第一步:确定运算顺序

-第二步:进行同级别运算

-第三步:进行跨级别运算

-第四步:得出最终结果

③易错点提示

-注意括号的使用,尤其是减号前的括号

-确保符号的正确性,避免正负号错误

-检查运算结果,是否符合数学逻辑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生活实例:在讲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我尝试将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生活实例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运算规则,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2.设计互动环节:在课堂上设置了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方面:在监控学生预习进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并未按照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2.教学方法方面:在讲解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理论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

3.教学评价方面:在作业批改和反馈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学生的错误纠正不够及时,未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三)改进措施

1.加强预习管理:通过在线平台和班级微信群,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进行提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好课前准备。

2.增加实践环节:在讲解理论知识后,安排更多的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3.及时反馈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