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四版)课件:古代散文_第1页
大学语文(第四版)课件:古代散文_第2页
大学语文(第四版)课件:古代散文_第3页
大学语文(第四版)课件:古代散文_第4页
大学语文(第四版)课件:古代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散文一、概说1、古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散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从现有材料来看,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即为最早的散文。稍晚一点的《尚书》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我国第一部兼记叙和论述的散文集。春秋战国是我国散文的第一次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构成了我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秦朝散文的代表作有有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等。汉初散文家有贾谊、晁错、邹阳、淮南王刘安等,他们的作品如《过秦论》、《论贵粟疏》、《狱中上梁王书》、《淮南子》等都较有特色。汉武之世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汉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汉之际,有刘向、刘歆父子和扬雄为代表作家。一、概说

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此外,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以及崔寔的《政论》等都是较好的散文。三国时期,著名散文家有“三曹”和“七子”以及阮籍、嵇康等人。西晋散文成就较高者,当数潘岳和陆机。东晋最杰出的散文作者是王羲之和陶渊明。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其间涌现了一些很有特色的散文作者,如鲍照、陶弘景、刘峻、吴均等,都有名篇传世。北朝之文,可称道者有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一、概说到了隋唐五代,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人学者,主张“文以明道”,带领一批作者致力于古文(即散体文),开展了“古文运动”,确立了散体文的基本体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写作规范,开启了散体文的新局面。宋代,“宋文六大家”等继续高举古文运动的大旗,写下了很多千古传诵的名篇。宋文整体风格是趋于平易畅达、简洁明快,在韩文之雄肆、柳文之峻切之外开辟新境界。韩愈柳宗元一、概说一、概说南宋、金、元三代文章成就不大。明初散文以宋濂和刘基为代表。明中期,有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领袖“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他们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兴复古之风。同时又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宣扬为文宗法唐宋,世称唐宋派。明后期,有以三袁(宗道、宏道、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另外,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人的创作的小品文也非常有特点。

一、概说清初,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学者散文主张经世致用。清中期,产生了以安徽桐城人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成为有清一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时有“天下文章出桐城”之说。

晚清末世,随着时代的变化,梁启超创建“新文体”,给桐城派古文以沉重的打击。

到了“五四”运动前后,“白话文运动”兴起,古代散文的发展便走到了它的尽头。方苞一、概说2、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

中国古代散文有广、狭二义之分。就广义的而言,其文体范围不仅包括记言、记事、抒情、写景、论说、杂感以及经传史书之类的散体文,而且还包括赋体文和骈体文。就狭义的而言,散文即指散体文,又称“古文”,它不包括赋体文和骈体文。方苞一、概说

广义的散文

散体文

赋体文骈体文狭义的散文散体文我们本章所选的散文是就狭义的散文而言的。

一、概说散文的特点如下:1、与诗歌相比:诗歌讲究韵律,而散文则形式自由,语言不受韵律的约束,表达方式随便。2、与赋体文相比:赋体文讲究铺叙,而散体文以叙事说理为主,不以铺陈描绘为能事。3、与骈体文相比:骈体文讲究对偶、四六、平仄、声律、用典等,而散文则都不讲究这些。散文诗歌骈体文二、文选作者简介:《晋书·刘伶传》曰:“(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澹黙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chā)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一生放浪形骸,以饮酒为务,无心于文翰,文章传世者仅《酒德颂》一篇。1、刘伶的《酒德颂》刘伶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zhāo),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jiōngyǒu),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zhī)执觚(gū),动则挈(qiè)榼(kē)提壶,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mèi)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yǐng)承槽,衔杯潄醪(láo),奋髯刘伶

《酒德颂》

箕踞,枕麹(qū)藉(jiè)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怳(huǎng)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guǒluǒ)之与螟蛉(mínglíng)。酒德颂文章解析: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据《晋书·刘伶传》记载,他与阮籍、嵇康等人的政治见解和人生态度是相同的。正因为如此,他尊崇老庄,主张无为而治,并向晋武帝进献这样的言论,结果却遭到罢官的处罚。魏晋之时,由于汉末的社会动乱使人们看到了儒家思想的缺陷和不足,人们出于找到新的拯救社会方法的目的,便把眼光投向了道家,并将其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这样便兴起了玄学,“竹林七贤”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魏晋之际,曹氏和司马氏争夺权利的斗争十分激烈,其时名士少有全者,一些人为避祸,当然也是为了和司马氏政权斗争,便提倡老

庄,反对“名教”,同时沉溺美酒,行为怪诞,阮籍、刘伶便是最好的例子。他们表面上行为乖张,其实内心却寓含着与社会不公的抗争,表现了利用道家来与社会黑暗抗争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反叛精神。正因为如此,刘伶一生放浪形骸,表现出了一种不以生死为意的洒脱人生态度。当然,他一生也无心于文翰,故其传世作品仅《酒德颂》一篇。尽管刘伶传世文章不多,但这篇文章却是散文中的精品,它一方面为我们了解刘伶的思想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我们考察魏晋名士风度提供了切实的参考资料,难怪《世说新语·文学》曰:“刘伶著《酒徳颂》,意气所寄。”此言确实不假。《酒德颂》以“大人先生”为一方,这种人胸襟阔大,以为从开天辟地到如今只不过是一个早上的事,一万年只不过是一刹那间的事;他以日月为门窗,以八荒为庭院街道。他行路不用驾车,居住无需房屋,以青天为幕,以大地作席,逍遥自在,也就能“唯酒是务,焉知其余”。这“大人先生”无疑是刘伶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按照他的理解,这种人人品最高,行为最洒脱,是刘伶等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而另一方面,以“贵介公子”和“搢绅处士”为一方,他们坚决维护封建礼法制度,一听到“大人先生”在“唯酒是务,焉知其余”,便暴跳如雷,奋袂攘襟,怒目切齿,一种“卫道士”的姿态令人讨厌地呈现了出来。文章用两种截然相反的政治观与人生观做对比

开头,真是开门见山,一语破的,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气息。接着文章笔锋一转,写“大人先生”答复“贵介公子”和“搢绅处士”的攻击。他以一种什么态度对待这些怒目切齿、奋袂攘襟的俗物呢?他是以“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的态度来回答他们的攻击的,这和阮籍以大醉六十日拒绝司马昭为其子司马炎求婚于籍的策略是一样的。可见他运用阮籍“软对抗”的方式甚精,在十分黑暗残酷的暴政之下,他用这种方法保全了自己。颜延之咏刘伶诗“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随后作品叙述了“大人先生”大醉后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在“大人先生”看来,就是雷霆、泰山这类所谓严厉、高大的东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们看似威猛高大,其实渺小、微不足道的很,因为即使是世上的万物亦不过如“江海之载浮萍”而已,它们是根本无法与超越了天地日月、又不为利欲寒热动心的“大人先生”相比的。因此,在“大人先生”看来,又有什么必要对一些礼法之士的指责介意发愁呢?!还是快乐地享受美酒吧。最后,“贵介公子”和“搢绅处士”被他的这种洒脱的行为感化了,正如“螟蛉”之子最终为气候所感化变为“蜾蠃”之子一样。文章就此戛(jiá)然而至,一切尽在不言之中,胜利者的喜悦由此可想而知。“竹林七贤”的作品,除阮籍、嵇康的有反抗精神,气象峥嵘,敢于与统治者犯难,有些值得称道的外,其他人的作品多颓唐厌世,能为后人借鉴的并不多,但刘伶的这篇文章却是个例外。文章通过对“唯酒是务”的大人先生的描绘,塑造了一个不受时空束缚,行无踪迹,居无定所,睥睨世俗,蔑视礼法的“大人先生”形象,表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对自己的反对者的蔑视,其中透露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概和高扬人格的力量,正是这种气概和力量最终感化了自己的反对者,并让它们不再反对自己。因此,这篇文章表面上看似颓唐,其实却饱含了十分乐观的战斗精神,是道家“外柔内刚”思想的最好体现,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本文用语简练,描摹生动,比喻形象,写法明了,不愧为散文中的精品。讨论:文人与酒作者简介: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苏州吴县人。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以批评《水浒传》和《西厢记》著名。廖燕在《金圣叹先生传》中说,“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他无不加以评说,其说“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以至于座下听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后因县官贪污公粮,他便带头鼓动群众抗粮哭庙,结果被清政府砍头杀害。2、金圣叹的《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其一:夏七月,赤日停天,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来飞。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呼簟欲卧地上,则地湿如膏,苍蝇又来,缘颈附鼻,驱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车轴疾澍(shù,时雨,雨水)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yánliù)浩于瀑布,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不亦快哉三十三则金圣叹

其一: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陆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趋入内,卑辞叩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其一:空斋独坐,正思夜来床头鼠耗可恼。不知其戛戛者是损我何器,嗤嗤者是裂我何书。中心回惑,其理莫措,忽见一狻(suān)猫注目摇尾,似有所睹,敛声屏息,少复待之,则疾趋如风,致然一声,而此物竟去矣,不亦快哉!

其一:于书斋前,拔去垂丝海棠、紫荆等树,多种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其一:春夜与诸豪士,快饮至半醉,住本难住,进则难进。旁一解意童子,忽送大纸炮可十余枚,便自起身出席,取火放之。硫磺之香,自鼻入脑,通身怡然,不亦快哉!其一:街行见两措大(cùodà)执争一理,既皆目裂颈赤,如不戴天,而又高拱手,低曲腰,满口仍用“者也之乎”等字,其语刺刺(cìcì),势将连年不休。忽有壮夫掉臂行来,振威从中一喝而解,不亦快哉!

其一: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其一:饭后无事,入市闲行,见有小物,戏复买之,买亦已成矣,所差者甚少,而市儿苦争,必不相饶,便掏袖下一件,其轻重与前直相上下者,掷而与之。市儿忽改笑容,拱手连称不敢,不亦快哉!其一:饭后无事,翻倒敞箧(qiè)。则见新旧逋(bū)欠文契不下数十百通,其人或存或亡,总之无有还理。背人取火,拉杂烧净,仰看高天,萧然无云,不亦快哉!

其一:夏月科头赤脚,自持凉伞遮日,看壮夫唱吴歌,踏桔槔(jiégǎo)

。水一时涂涌而上,譬如翻银滚雪,不亦快哉!其一:春眠初觉,似闻家人叹息之声,言某人夜来已死。急呼而讯之,正是一城中第一绝有心计人,不亦快哉!其一:夏月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其一:重阴匝(zā)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急引手搴帷推窗视之,日光晶荧,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其一:夜来似闻某人素心,明日试往看之,入其门,窥其闺,见所谓某人方据案面南看一文书,顾客入来,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来,可亦试看此书!”相与欢笑。日影尽去,既已自饥,徐问客曰:“君亦饥耶?”不亦快哉!其一:本不欲造屋,偶得闲钱,试造一屋。自此日为始,需木,需石,需瓦,需砖,需灰,需钉,无晨无夕,不来聒于两耳,乃至罗雀掘鼠,无非为屋校计,而又都不得屋住。既已安之如命矣。忽然一日,屋竟落成,刷墙扫地,糊窗挂画,一切匠作,出门毕去。同人乃来,分榻列坐,不亦快哉!

其一: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其一: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其一:久欲为比丘,苦不得公然吃肉;若许为比丘,又得公然吃肉,则夏月以热汤快刀净刮头发,不亦快哉!

其一:存得三四癞疮于私处,时呼热汤关门澡之,不亦快哉!其一:箧中无意忽检得故人手迹,不亦快哉!

其一:寒士来借银,谓不可启齿,于是唯唯,亦说他事。我窥见其苦意,拉向无人处,问所需多少。急趋入内,如数给与。然后问其必当速归料理是事耶?为尚得少留共饮酒耶?不亦快哉!其一:坐小船,遇利风,苦不得张帆,一快其心。忽逢艑(biàn)舸(gě)疾行如风。试伸挽钩,聊复挽之,不意挽之便着,因取缆,缆向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之句,极大笑乐,不亦快哉!

其一:久欲觅别居与友人共住,而苦无善地。忽一人传来云:“有屋不多,可十余间,而门临大河,嘉树葱然。”便与此人共吃饭毕,试走看之。都未知屋如何,入门先见空地一片,大可六七亩许,异日瓜菜不足复虑,不亦快哉!其一: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不亦快哉!其一:佳磁既损,必无完理,反覆多看,徒乱人意。因宣付厨人作杂器充用,永不更令到眼,不亦快哉!

其一:身非圣人,安能无过?夜来不觉私作一事,早起怦怦,实不自安。忽然想得佛家有布萨之法,不宜覆藏,便成忏悔。因明对生熟众客,快然自陈其失,不亦快哉!其一:看人作擘窠(bòkē)大书,不亦快哉!其一: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其一:作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其一: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其一:看野烧,不亦快哉!

其一:还债毕,不亦快哉!其一:读《虬髯客传》,不亦快哉!文章解析:

金圣叹是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以批评《水浒传》和《西厢记》著名。据廖燕《金圣叹先生传》记载,“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他无不加以评说,其说“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以至于座下听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可见,他的评论不仅十分广泛,而且非常精彩。但就是这么一位学识渊博、见识高超的评论

家,在生活方面却豪放不羁,不拘小节。据载,一位与他交厚的朋友一次曾借与他三千金,两人约定除本钱归还外,利息归圣叹所有。但刚过一月,圣叹就将朋友借给他的三千金挥霍殆尽,事后他向朋友解释说:“此物留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朋友听罢,亦一笑置之。可见,生活中的圣叹非常洒脱,不拘礼俗。至于他的很多言论在当时看来十分离经叛道,虽然有些在今天看来可能非常快意,并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情的率真和诙谐风趣,但在那个时代说出这样的话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的。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他在遇到知县贪污公粮问题时,敢于带头鼓动群众抗粮哭庙,结果被清政府砍头杀害,表现出了非同凡响的人格气节。

金圣叹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际,自明代中叶以来,反封建礼教的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就十分流行,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张岱等人无不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并写下了很多优美的抒发性灵的文字。而处于此后不久的金圣叹同样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其思想和行为显得比较激进,同样带有离经叛道、蔑视礼法的特点,《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就是这样的抒发性灵的好文字。这篇文章由三十三则短文组成,每则短文叙述一件令人快意的事情,三十三件事情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篇很有意义的文章。这种文章结构很少见,与通常的文章写法不一样,它表现了金圣叹即使写文章也不

为陈规陋俗所限的个性特点。那么,在金圣叹看来,到底有哪些事情让他十分快意呢?其实,让圣叹快意的事情无非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如“炎夏忽雨”、“看猫捉老鼠”、“书斋前种芭蕉”、“街头观壮夫解人吵架”、“饭后入市购物”、“所欠债务不用归还”、“夏日看壮夫井中取水”、“久阴忽晴”、“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将新屋造成”、“寒冬饮酒赏雪”、“夏日自切西瓜”、“当和尚又可吃肉”、等等,这些琐事都让他十分快意。可见,金圣叹是个多么热爱生活、多么会享受生活的人。

从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对亲情、友情和乡情的重视,也可看出他的爱憎感情和慈悲胸怀。如看到子弟将书背得熟烂他便表现出快感显示了他是一位忠厚的长者;宁可用妻子的簪子换酒也要和阔别十年的朋友痛饮说明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久滞他乡、一朝回乡时听到乡音的快乐说明了他对故乡的眷念;听到一城中最有心计的人已死他表现出来的惬意说明了他对阴谋者的痛恨;而把钱借给寒士、并为此而感到得意又显示了对他对贫寒之人的同情和怜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事情虽然简单琐碎,但却显示了金圣叹一颗火热的心,显示了他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艺术上来说,本文观察非常仔细,体会也很独到,显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眼光。再者,本文叙述简洁,长话长说,短话短说,不拖泥带水,也不含混不清,剪接干净。每一段文字,长者不过一百字,短的不过数字而已,即直截了当,又叙述清楚,给人以简洁明快的感觉。此外,本文的每一段文字,都以“不亦快哉”结尾,形式非常统一,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金圣叹的才气文章,在今日看来,是抒情派、浪漫派。目所见,耳所闻,心所思,才气横溢,尽可入文。

──林语堂作者简介: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安徽桐城人。为“桐城派”奠基人。康熙十九年(1680)入县学为诸生。后往来于燕赵、齐鲁、河洛、吴越间,以卖文为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中会试第一,殿试一甲二名。授编修。过了二年,因所著《南山集》中用南明三王年号被人弹劾,下狱死。现存著作有《戴名世集》。3、戴名世的《穷鬼传》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穷鬼传[1]

戴名世

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覆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zhì),俯仰跼蹐(jújí),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讥刺,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

而拂乱,所往而剌(là)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起大略焉。”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

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归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

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hùn)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文章解析:历史上,“送穷”这样的文章很有一些,如西汉扬雄有《逐贫赋》,唐代韩愈仿之写了篇《送穷文》,它们皆寓庄于谐,抒发了自己穷愁潦倒之情

和人生不得志的痛苦。韩愈之后,清代的戴名世又仿韩愈之文写了篇《穷鬼传》,这篇文章同样抒发了自己的穷愁失意之情和对社会的愤懑不平。戴名世此文写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时年他27岁,当时他正处于穷愁潦倒之际,连一个诸生也不是,只能以授徒为业。一日,他读到韩愈的《送穷文》,不免产生了相同的激愤之情,于是在韩文的启发下,他完成了这篇《穷鬼传》。由于该文是接韩愈的《送穷文》而写,故其立意、内容和写法与韩文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文章一开头写原来跟随韩愈的穷鬼在韩愈死后流落人间,无所归依,尽管这穷鬼一直想再找一

位如同韩愈一样的人,但始终未能如愿。在经历了九百年的流浪生活之后,它终于发现了一位如同韩愈之流的被褐先生,也就是本文的作者戴名世。于是,这鬼便急不可耐地不经人介绍直接前去拜谒先生。而被褐先生见到此鬼后,非但不欢迎它,反而挥之令去,其中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历史上的韩愈曾因它“召笑取侮”,为天下所不容,这在韩愈的《送穷文》里说得很清楚,所以被褐先生怎敢收留它呢?对此穷鬼很不理解,为此被褐先生只好进行解释,指出了它的几宗大罪。这几宗大罪是:首先,穷鬼会导致他的议论文章开口触忌,这让他不敢多说多写,因此会穷于言。其二,穷鬼会导致路途高低不

平,让他走起路来跌跌撞撞,左右应付,行为受拘束,因此他会穷于行。其三,穷鬼会让他遭受指责,受到讽刺,这导致他担心众人之口,因此会穷于辩。其四,穷鬼会让他做事遭到反对,行为违反常理,因此他会穷于才。其五,穷鬼会让他的金钱权势不足以吸引众人,又使他的磊落孤愤之情无法和世俗谐和,因此他会穷于交游。此外,穷鬼还会使他读无用之书,又过于自负,会让他仗穷困之身,入所鄙薄之世,因此他走到哪都穷,在家穷于家,在邦穷于邦。而这几宗罪过还只不过是被褐先生举其大略而已,实际上穷鬼的罪比这还要多,真可谓数也数不清也。因此,这样的鬼谁还敢接收呢?

这表面上对穷鬼数落的话,实际上反映了戴名世是对自己穷愁潦倒情况的概括。此时的戴名世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先生,连个秀才的头衔也没有,可谓文章不为世人所知,行动不敢放开手脚,言谈无人重视,才能被压抑埋没,地位金钱自然没有,知交朋友也非常少,因此他到哪都不受重视,只能以一个默默无闻的穷书生形象存于世。所以这里表面上数落穷鬼的话,实际上是在描写自己的生存状态,并借机抒发自己的愤懑不平。在听了被褐先生的这一番议论之后,穷鬼似乎觉得自己有点委屈,于是它回答道:“您所说的难道都是我的罪过吗?如果是,其中也是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