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赤壁赋 登泰山记(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19)_第1页
16 赤壁赋 登泰山记(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19)_第2页
16 赤壁赋 登泰山记(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19)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赤壁赋登泰山记(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19)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赤壁赋》和《登泰山记》,选自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19)第16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两篇课文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所选的两篇课文均属于古代散文,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文言文知识有所关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赤壁赋》和《登泰山记》分别描绘了赤壁之战和泰山壮丽景色,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及名胜古迹,拓展知识面。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赤壁赋》和《登泰山记》的文学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散文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通过对两篇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探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比较两篇课文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文言文词汇、句式和简单的翻译技巧。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和欣赏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

2.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充满好奇,尤其对历史故事和风景名胜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喜欢通过讨论和探究来深入理解文本。在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可能较为排斥。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文言文的阅读障碍,对文本中的生僻字词和复杂句式理解困难;对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哲理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以及如何在分析文本时,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表达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背景和内容,讨论法激发学生对课文深层次意义的思考,以及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赤壁和泰山的图片,增加直观感受;使用教学软件辅助文言文翻译,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课后讨论,拓展学习空间。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

-开始上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赤壁和泰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两篇课文的地理背景。

-提出引导性问题:“你们听说过赤壁之战吗?知道泰山有哪些文化意义吗?”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赤壁和泰山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讲授新课(20分钟)

-讲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分析苏轼如何通过对赤壁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讲解《登泰山记》的文学特色,探讨姚鼐如何通过登山经历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

-强调课文的重点,如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

-用案例分析法,挑选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详细讲解。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讨论其意义和表达手法。

-小组代表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讨论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巩固练习(5分钟)

-翻译练习:教师挑选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让学生现场翻译,检验对文言文的理解。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写一段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见解。

5.课堂提问(3分钟)

-教师提问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赤壁和泰山的新认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

6.结束语(2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文献,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赤壁赋》相关拓展: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其他著名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等,以及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登泰山记》相关拓展:介绍姚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探讨其与其他清代文人的文学交流,如袁枚、翁方纲等;同时,可以拓展到泰山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及相关的神话传说。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包括曹操、周瑜等历史人物,以及战役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鉴赏方法:介绍古代散文的鉴赏技巧,如修辞手法、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

2.拓展建议:

-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以加深对苏轼文学风格的理解。

-阅读姚鼐的其他散文作品,如《游黄山记》、《游庐山记》等,以了解其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

-观看关于赤壁之战的电影或纪录片,如《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赤壁战役片段,以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参观泰山或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泰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意义,如泰山日出、泰山刻石等。

-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如古代战争策略、建筑风格、礼仪制度等,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

-开展课堂讨论,如讨论苏轼在《赤壁赋》中的豁达态度对现代人的启示,或探讨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现代旅游文学的启发。

-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以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如苏轼、姚鼐的传记、评论集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定期组织文学沙龙,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研究成果,促进交流和思考。板书设计①《赤壁赋》重点知识点: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苏轼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

②《赤壁赋》重点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者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