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考情探究(考点分布、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3.考点精讲2.考点梳理4.好题冲关(基础、提升、真题)1.考点分布2020-2023年北京卷题型、考点与选材情况年份题型结构考点关键词选材情况2023客观4+主观1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分析引用目的,理解与推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理解概念含义,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三则材料:认知心理2022客观4+主观1根据材料,理解与筛选信息根据材料,理解与推断概念含义根据材料,理解与推断文意根据材料,理解与推断信息综合材料,筛选并整合、概括信息两则材料:古籍传承2021客观4+主观1根据材料,理解与推断信息根据材料,理解并辨析、筛选信息分析材料观点,概括观点并推理论断理解并辨析信息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两则材料:人工智能深度学习2020客观4+主观1根据材料,理解并筛选信息根据材料,理解并筛选信息根据材料,理解并筛选信息根据材料,理解与推断信息综合材料,筛选并整合概括信息两则材料:登月工程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①形式上,非连续文。②文体上,有学术论著、论文、科普文等。③题材上,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创新、文艺理论、历史地理学、生物科普等。④题型上,客观题+主观简答题,采用4+1的模式。⑤新变化:重视教考衔接。2023年主观题以表格形式呈现。【备考策略】1.重视教材研读以五册教材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提高理解文本的能力,指导学生提取文章有效信息,梳理文章思路与主要观点。2.拓宽阅读视野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科技发展新动态。加强具有学术性的、有深度的、有逻辑性的文章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并系统归纳文本类型,构建基础知识框架,以形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技巧培养信息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应有别于文学类文本,信息类文本的阅读工具性、方法性更为突出,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等形式,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一、考点概述与解题方法【考点概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所谓“筛选信息”,是指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所谓“整合信息”,是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着力考查点:通常是与分析、概括相结合,试题选项涉及的信息区间跨度相对较大,并不仅局限于某一自然段,而常常是涵盖多个自然段。【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题干。必须把握题干信息,筛选信息题往往考查的是选项的所答是否合乎题干的所问,如果选项所答非所问,那么肯定是错误选项。第二步,确定区间。正确理解文意和题意,确定筛选范围,即检索相关的信息区域,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然后再对诸多信息进行检视。第三步,细心比照。信息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有文章中的真实信息,也有命题者命制的作为错误选项的“虚假信息”。要反复认真分析比较,去伪存真,作出正确的判断。解题技巧——先分层切片,再3级比对步骤一:先将选项切片,分点找对应,定位信息源[为什么切]因为选项是对文中多个信息点的概括、归纳和整合,一个选项包含了文中多个信息点,其中一般会有信息点被设误。这多个信息点我们都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若不细切分,就比对不细,导致错误信息点的“漏网”而误判。[如何切]基本原则是将选项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如果是切分复句,一般以一个分句为一个片断;如果是切分单句,可以按照句子主干(主谓宾)的结构切分;有时将较长单句中的某些短语(多充当修饰重要概念的成分)切为片断。[如何找]总的原则是依据切片中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源。而实际情况是,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程度较低,与原文中的信息对应程度强,切片后能直接迅速地找到信息源;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性强,是跨句子、跨段落的信息整合,不能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切片后须先将原文相关的关键词句的意义提炼压缩,然后再确定信息源。步骤二:对照原文信息,从3层级比对在完成切片找对应后,可以采用“3级比对法”。(一)检索定位,比对句中词语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的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思维定向】句中关键词易设陷阱范围词全、都、一些、部分等以偏概全程度词必须、一定,非常、十分,更、极其,比较等武断绝对频率词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以偏概全武断绝对时态词已经、将、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尚等混淆时态指代词之、其、此、这、它、那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是非词必定、的确、有、无、是、无非等混淆是非(二)聚焦逻辑,比对句间关系首先,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其次,比对每一分句的含意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特别要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等现象。【思维定向】句间关系设误方式易设陷阱因果关系因果颠倒强加因果变换原因因果混乱假设关系假设的结果变成了现实;或变换了假设前提;或变成其他关系。混淆时态
混淆是非曲解文意条件关系两个分句间把充分条件换成了必要条件,或把必要条件换成了充分条件。混淆是非
曲解文意递进关系转换了前后两个句子间的关系,或把递进关系变成其他关系。曲解文意并列关系
转折关系把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的前后语句转换成了其他关系。曲解文意(三)分析推断,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选项中的原因、条件、结论是否有依据。选项所述的原因、条件、结论在原材料中是否涉及,是否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原因或条件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思维定向】依据、结论选项特征易设陷阱互换位置:选项将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结论与依据互换。张冠李戴因果混乱结论或依据残缺:(1)选项中的结论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选项所说的依据在原文中却找不到。(2)选项中的依据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无法得出选项结论。(3)选项中的结论是多种依据推断出来的,但是选项只有其中一种依据。(4)选项中的依据可造成多种结果,但是选项中的结论却只有一个。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混乱【解题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很明显有两个步骤,一是筛选,一是整合。筛选就是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出答题的有效信息,整合不是简单的列举合并,而应该是有机结合,这样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对于该考点的训练,可参考如下步骤:1.整体把握全文,审清题干及选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论述文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题干及选项是问题关键所在,答题时必须弄清楚提供的相关解题信息。2.题文比照阅读,勾国重点信息。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做题时先认真分析题干,明确命题指向,再回归文本,找到筛选区域,概括重要信息点,用笔把解题有效信息勾画出来。3.仔细分析比对,注意细微差别。要注意“两个区别”和“八种关系”。两个区别:(1)“正确”与“最准确”的区别。如果题干中出现了“正确(不正确)”这一要求,那么考生要明白该题要求选择的内容要么与文章中的信息完全一致(选择正确项),要么与文章中的信息有出入(选择错误项)。如果题干中出现了“最准确”这一要求,那么考生要明白,选项中的对某一概念的解说可能与原文的信息没有出入,但只有一个解说抓住了这一概念的本质内容,而这个解说就是最准确的。因而对于这类题,考生不能从信息的正误角度去答题。(2)“不属于”与“不符合文意”的区别。如果题干中出现了“不属于(属于)"这一要求,那么考生不能从信息的正误角度去答题。因为它的指向性十分明确,就是告诉考生,选项中的解说可能与原文的信息没有出入,但只有一个解说不符合(符合)题千要求,而这个解说就是要选择的答案。如果题千中出现了“不符合文意(符合文意)”这一要求,那么考生要找出内容与原文信息有出入的选项,而该选项就是要选择的答案。如第1题。八种关系:(1)部分与整体。即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2)主要与次要。即命题者故意将主要的内容和次要的内容倒置。(3)原因与结果。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4)主观与客观。即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功能和效用。(5)肯定与否定。即命题者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阅读材料中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6)已然与未然。即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7)偶然与必然。即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偶然说成往往,把可能的说法转述为必然的存在。(8)有与无。即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加入原文中没有的信息。二、选材类型北京高考考查的材料有文本、图标、漫画、表格、统计图表等。材料的组合方式多样,或文本组合,或图文组合,或表文组合,从不同的角度来呈现对象、话题或主题。这些材料单个看是独立完整的,而整体看又综合地表达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材料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调换材料顺序仍可表达原来的整体信息,因而被称为非连续性文本,它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课内信息类文本梳理教考衔接,从新课程和新高考的改革精神来看,思辨性文本的学习和考查,“原点”在教材。教材中的选文是最优质、最经典的范例,只要将教材学好,就可以解决几乎所有的应考问题。由于新教材是以人文专题的形式呈现,给高考专题复习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有必要根据思辨性读写的要求,对五本教材进行梳理,有选择性地提出复习要点。教材中的信息类文本1.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求真求实(1)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2)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3)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2.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理论的价值(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2)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5)修辞立其诚/张岱年(6)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7)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3.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伟大的复兴(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2)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3)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4)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5)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6)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钟华论4.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劳动光荣(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3)“探界者”钟扬/叶雨婷(4)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5.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之道(1)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2)拿来主义/鲁迅(3)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4)上图书馆/王佐良6.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探索与创新(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6.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探索与创新(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3)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4)说“木叶”/林庚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使命与抱负(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8.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苦难与新生 包身工/夏衍9.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乡土中国》/费孝通三、整体阅读方法信息类文本阅读“四步法”:第一步,透过材料标题(或出处),弄清文本类型。通过对标题的揣摩,辨别文本的写作对象是什么,并据此断定文本类型及大致内容。第二步,圈点关键信息,把握文本局部信息。迅速浏览各则材料,圈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学术论文中的不同观点、新闻中的主体及核心事件、调查报告中的结论等。第三步,厘清行文思路,把握每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一则材料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要弄清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厘清文本的脉络;如果只有一个段落,则要弄清其行文思路和结构方式,进而通过关键信息,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第四步,把握文本异同,明确命题意图。在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内容的基础上,厘清多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思考命题者为什么将这几则材料放在一起考查。【范例】(2023·北京通州·统考一模)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科幻电影是以符合科学原理的幻想故事为内容的影片。20世纪50年代,在科学幻想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一般以科学技术上已经获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或新探索为依据,构想未来世界的奇幻情景。内容注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活跃思维,促进科学发展。同时较多利用特技拍摄,有利于电影摄制技术的提高。经典科幻片往往是具有合情合理的大胆设想和创新意义的影像,关注时代科技前沿,建构超越现时代的科技假说,挖掘尖端科幻题材的审美魅力。从对太空旅行、外星来客、星际战争、激光遥感、人工智能的表现,到对基因克隆、时光隧道、平行时空、量子纠缠、虚拟世界等的展示,折射出人类现代科技的进步轨迹,也体现出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创造力、把控力。研究者把科幻片分为“硬科幻片”和“软科幻片”,两者分别建立在硬科学和软科学基础之上。硬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的各主要学科。着重以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硬科幻片。软科学是指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以社会科学学科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软科幻片。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前者属于硬科幻片,后者属于软科幻片,它们都对传统好莱坞科幻电影类型的叙事惯例进行了改写,完成了科幻故事的中国叙述。《流浪地球》的上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切关注,这一年被影迷们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伴随中国航天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国家航天局着力推动航天科技与文化艺术跨界合作、深度融合、共同繁荣。航天特有的科学精神、英雄主义、探索未知的元素,催生了一批航天题材电影,中国航天电影创作进入高峰期。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中国人古已有之。科幻电影与科学技术、国家战略和具体国情紧密相关,特定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影响科幻电影的发展。优秀的科幻电影是不断探讨人类终极关怀的哲学命题,表达人对信仰的坚守和“爱”的主题。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观众对科幻电影视听价值和奇观满足的期待值。可以说科幻电影是技术的驱动因,也是技术的受益者。我国科幻电影的理论探讨需要回归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和生产语境,更好地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并根据中国电影工业的实际情况,让“软科幻”和“硬科幻”相结合。(取材于新华网、人民网等相关文章)材料二:科幻影视已经成为人们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向往未知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凝聚着电影工业的顶尖科技,彰显国家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流浪地球2》拍摄过程中运用了3D打印、CNC数字车床、激光雕刻技术。导演郭帆说:“片中95%的道具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和工业技术进行了完美结合。”电视剧《三体》中杨冬进行粒子实验的良湘加速器的场景正是在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国家实验室取景的。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未知世界想象的高度。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更为中国人对宇宙的想象又添了一抹亮色。越来越多的观众见证了我国航天员出舱、嫦娥探月等重要事件,他们对科幻影片中的故事表达和场景设定不再陌生,这让科幻电影创作者和观众可以更好地进行对话。《流浪地球2》引发“央企朋友圈评论”,被网友誉为“最硬核的梦幻联动”,这恐怕是电影上映之初未设想到的溢出效应——一部电影能吸引如此多“行业客户”。“中国石化”在其官方微博上喊话:在看电影《流浪地球2》时,你一定有被影片中太空电梯的镜头震撼到。要打造出这么结实的钢索,什么材质才能胜任呢?巧了,我们有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它的直径只有0.5毫米,相当于5根头发丝般细小,但强度是钢的18倍。别小看这样一根细丝线,它的承重力能达到35公斤,相当于可以吊起一个小孩的重量。当初吊起港珠澳大桥的,正是它!拥有了这种高科技材料,“太空电梯”或许指日可待。现实中,一些出现在科幻影视中的科幻,正在成为“科技成果”,如《三体》中展现的“黑科技”——飞刃,是一种超高强度的纳米材料。这种极细的丝状纳米材料,可将船只“审判日”号切割成条状。在现实中与“飞刃”特征接近的是具有超高机械强度和低密度的碳纳米管,但它目前还无法做到像“飞刃”一样,横跨运河两端几十个来回。2022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在高压下合成高度有序晶态金刚石结构纳米线,这种金刚石纳米线具有与碳纳米管相当或更高的拉伸强度和极强的柔韧性。《三体》世界中的人类社会,虽然没有实现“无穷的能源”,却也是有极度充盈的能源供给,支撑起整个地球的无线供电,而这个能源就来自可控核聚变。核聚变是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源,与其他核反应不同,核聚变不会产生放射性废物。核聚变技术有望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帮助人类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现实世界中,我国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便于2021年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依靠该技术,最终建成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科技与未来接轨的脚步在不断加速,科幻的无限想象也为现实中“科技成果”的产出画出蓝图。(取材于新华网、人民网等相关文章)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科幻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表现人工智能在虚拟世界、外太空等领域的把控力。B.由于“硬科幻片”“软科幻片”有严格的区分标准,要使它们结合是非常困难的。C.《流浪地球》从中国人的视角反映人类的终极关怀,具有优秀科幻电影的特征。D.国家航天局着力打造航天题材的科幻电影,旨在探索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方向。考点精讲:文体特征整体文本特征①篇幅都比较短,文字较简洁,既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又具有文化性、传统性的特点。②信息密度较大,文字简短但包含陌生化、科技化、前瞻性的信息。③选文比较新,往往截取的是最新的理论成果。④主题以文艺理论为主,也经常会涉及社会伦理、历史科学等主题。⑤选文的社会性和时效性比较强,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借此促使学生思考个人与所处时代的关系。考生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可分三步走:把握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考生要想把握文本信息,就要学会分析句子主干。文本都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准确分析出句子的主干,就能将长文章读短,这样就容易把握文本信息了。一、实用类文本整体阅读实用类文本主要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常见题型有以下5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品基本特征与表达技巧分析作者观点态度分析人物形象对文本进行探究性阅读在思考解答问题前,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文体特征,明确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结构,明确文章主旨。下面分别就各种实用类文本作简要概述。(一)传记传记是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传记主要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种。阅读传记的主要要求是:1.明确对象——看“人”。即明确传记的主角、次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传主的性格、品质特点。2.理清思路——理“线”。即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要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文章依照什么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来行文的。3.梳理事迹——谈“事”。即要筛选出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4.知晓观点——通“情”“理”。即要清楚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也要了解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5.把握手法——抓“特色”。即要把握人物传记通过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记述人物。如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举例引用、详略得当等。(二)新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和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阅读新闻的主要要求是:1.明确文体特征,理清主要事件。新闻属记叙文范畴,不论是消息还是通讯,要从文体特征入手,了解记叙对象,看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了解主要事件及主要内容。2.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本主旨。理清段落层次,领悟文章脉络、顺序,理清行文思路,研究文本主旨,揣摩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3.分析表现手法,探寻写作技巧。一般可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渲染、烘托、抑扬、以小见大、正面和侧面描写等艺术技巧,主次、详略、繁简等材料安排,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结构特色,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分析考虑。(三)访谈访谈是带着对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点的问题去访问专家、名人或其他知情者,请其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的内容包括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和访谈对象回答的内容。访谈的观点包括访谈作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阅读访谈的主要要求是: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和关键内容,明白它写什么人,叙述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基本倾向是怎样的。2.将访问者和访问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的问题,明确主要有哪些问题,再阅读被访者的文字,对其回答的内容进行重点圈画。3.关注一些关键问题的回答,通过阅读被访者的回答,归纳其主要观点、立场、态度;并以此了解被访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某个问题的建议主张。(四)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体。阅读调查报告的主要要求是:1.迅速准确的阅读文章第1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3.重点精读调查者收集总结的数据,以及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解读分析方法一样。(五)科普文章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类文体。阅读科普文章的主要要求是:1.抓被说明的主要事物。2.抓主要事物的特征。3.抓说明的顺序和方法。4.抓科普文章的文学手法。二、实用类文本解题意识1.文本意识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2.问题意识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考生就提出的问题作答,考生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3..得分点意识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考生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2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考生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4.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考生要学会从文中寻找,并利用其提示作用提炼出答案。5、术语意识要识记和积累一些作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考题的常用术语,这样才能做到更接近参考答案,才能得高分。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实用类文本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信息主要有:传记中传主的行为、成长历程、思想以及影响传主思想的事件和某些原因,新闻事件,科普文章中说明对象的特点以及调查报告中调查的内容和得出的结论等。1、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试题5步骤(1)定向根据题目要求,在把握全文整体思路、结构的基础上,确定信息所在的区域。(2)选择根据要求,在已确定的范围内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3)分类对筛选出来的所有信息,按照某个标准进行分类。(4)合并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继续提出新的分类标准,合并同类项,进一步整合,直到符合要求为止。(5)重述将整合得到的信息(词句),按照题目要求的语言形式,通顺地表述出来。2、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试题3方法摘取法根据试题要求,将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取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其答案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试题。合取法需要概括归纳的内容往往涉及不止一个语段,依据要求,将相关内容筛选出来,分别摘取并组合在一起。提取法需要概括归纳的内容,要运用辨别、筛选、参照、分析等多种思维方式,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反复提取,不断提炼,才能得出答案。例1(2021年北京高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通过设计算法,让计算机可以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分析并获取规律,然后利用“学习”到的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帮助人们完成应用任务。运用机器学习解决应用问题,一般包含如下几步:首先是对观测数据作预处理,然后是从观测数据中提取有效特征并对特征进行转换,最后是构建函数并利用它进行预测。传统的机器学习主要关注预测函数的构建,至于特征,则一般是通过人为地设计一些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准则从观测数据中获得。对机器而言,这可看作是一种“浅层学习”。由于浅层学习有时不能很好地获得有助于提升预测准确率的特征,“深度学习”应运而生。深度学习需要构建具有一定“深度”的模型,让机器自动从观测数据中学习到有效的特征,帮助提升预测的准确率。“深度”与数据处理过程的组件数量密切相关,深度模型的原始输入与输出结果之间有多个组件,每个组件都会对数据进行加工,并影响后续组件。当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时,我们并不清楚每个组件的贡献是多少,判断每个组件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称为“贡献度分配”问题。以下围棋为例,每当下完一盘棋,我们会思考哪几步棋导致了最后的胜利或失败,判断每一步棋贡献的多少就是贡献度分配问题。该问题在深度学习中至关重要,解决起来也非常困难。目前,深度学习大多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人工神经网络内部包含多个层次,正好能满足深度学习的“深度”需求。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快速发展,其所使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从早期的五至十层增加到目前的数百层,这极大提高了特征提取与转换的能力,也使预测的准确率随之上升。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要想在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中占有先机,牢固掌握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必要条件。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机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从数据中寻找到某种规律。B.机器学习从数据中学到的规律可以用函数来表示。C.机器学习完成特征提取与转换后就可以进行预测。D.浅层学习无需人工干预,完全依赖机器自主完成。例2(2020年北京高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的一面总是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为月球背面。人类在地球上始终无法看到月球背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人类此前的所有登月活动都是在月球正面完成的,嫦娥四号创造了历史。嫦娥四号着陆于月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与相对平坦的月球正面不同,月背地形更为复杂,几乎全是环形山和古老的陨石坑,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面貌。玉兔二号在月背巡视,开展地形地貌测量、浅层结构和矿物成分探测,将为人类研究月球矿物质结构和太阳系起源提供更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由于月球自身对月背形成天然的屏障,没有来自地球的各种辐射干扰,可以为各类天文观测提供难得的纯净环境,填补地面射电观测的诸多空白。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背之前,前苏联与美国虽然已完成了月背的成像工作,但一直没有航天器造访这片古老的神秘之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通信障碍。由于月球自身的阻挡,地球上的测控站无法与月背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系,也就无法对着陆月背的航天器进行测控。为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建立一座连接地球和月背的通信基站。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在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轨道上放置一颗“鹊桥”中继星。“地月拉格朗日L2点”是地月系统中的五个平动点之一,位于地球至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与地球、月球的位置相对固定。L2点特殊的动力学特性和在三体问题中相对固定的几何位置,决定了它在停泊中转、中继通信、天文观测,星际转移等深空探测任务中,具备独特的工程应用价值。“鹊桥”中继星是我国也是世界首颗地球轨道外的专用中继卫星,2018年5月21日发射后,在地面的控制下,完成了地月转移、月球借力转向、Halo轨道捕获等关键控制,成功实现了沿Halo轨道的飞行。在完成在轨精度和指向测试后,“鹊桥”具备了实现地面测控站和月背数据中继的能力。这座通信桥梁的架通,使我国航天器的月背软着陆最终从美好的设想变为现实。(取材于李潇帆、武勇江等的相关文章)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在艾特肯盆地着陆的探测器。B.月背更接近月球的最原始面貌,因此更有利于天文观测。C.嫦娥四号造访月背前,人类对月背的地形地貌一无所知。D.“地月拉格朗日L2点”处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固定位置。(2024北京丰台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建设统一的全国碳市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的碳市场是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以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这对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交易。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近三年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制度规范日趋完善,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碳排放数据明显改观,碳排放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价格发现机制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顺利完成了2019~2020年和2021~2022年两个履约周期,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同时,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近50%。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已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同时,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已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取材于董鑫的文章)材料二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京启动。这是继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又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碳交易,交易的是什么?目前碳交易的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碳配额,就是政府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即碳排放权。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的实际碳排放量低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那么富余的配额就可以卖掉,从市场交易中获得相应的收入;反之,如果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那就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单位富余的配额,履行碳配额清缴义务。未清缴或未足额清缴碳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将面临处罚。碳交易的另一种产品是核证自愿减排量,即CCER(China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对于重点排放单位之外的其他主体,政府鼓励大家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自愿开发和实施减排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领域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这些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审定核查后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可以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节能减碳行动提供支持。减排项目业主通过出售CCER获得经济回报,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高排放企业可以使用CCER履行碳减排义务;企业和机构可以购买CCER抵销碳排放,实现产品和重大活动碳中和,践行低碳承诺,履行社会责任。(取材于孙杰的文章)材料三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可以参与自愿减排交易。也就是说,普通人也可参与自愿减排交易,通过购买CCER抵销自身碳排放,履行社会责任。比如一个人从北京到外地出差,无论是乘坐火车、汽车或飞机等交通工具,都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形成碳足迹。那么,未来他就可以通过在市场购买CCER,抵销这部分碳排放,为绿色发展做出贡献。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低碳出行是一项参与低碳减排的好方式。北京市依托碳市场,创新性打通了碳普惠和碳交易。碳普惠平台收集的公众低碳出行碳减排量,经审定后,可在北京试点碳市场交易,用于重点碳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抵销或主动履行减碳社会责任。截至2023年9月,共签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12.7万吨,大部分已出售至重点碳排放单位用于碳排放履约,所得资金通过碳普惠平台回馈参与低碳出行的公众,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励市民积极参与绿色出行,北京市发布MaaS(MobilityasaService出行即服务)低碳出行碳减排项目评估方法。2020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联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推出了“MaaS出行绿动全城”碳普惠活动。市民在平台APP注册个人信息,获得个人碳能量账户后,采用步行、骑行的方式出行时,开启导航收集碳能量,行程结束后用户可实时获得碳减排量。个人账户中获得的减排量可捐助植树、修桥等公益活动,也可在平台APP内兑换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视频会员等奖品。目前,该项活动仍在持续开展,截至2024年3月,参与的市民已超过440余万人,累计碳减排量68万余吨。(取材于骆倩雯、孙宏阳的文章)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在推动碳减排方面,各方有哪些积极作为。(2020北京东城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医依靠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指引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提炼总结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的认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而阴阳五行学说是遵循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辩证法思想,其推理体系贯穿中医整个理论体系当中。辨证论治强调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通过中医四诊合参,由表及里,由外及内,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在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运用整体观来辨证施治,整体把握寒热属性,把人体当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人为贵”的人文精神。用整体观思想去理解人,去了解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倡导人的主体性作用。这些思维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同源同构。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阐述的不仅仅是医学理论体系,更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智慧。(取材于李琳、胡志希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儒和医的关系在宋代已被高度强化,并生成“儒医”一词,“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自此,由儒入医、儒而兼医者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儒与医的结合激励着医者尽心尽力救人性命,医之活人也诠释了儒学之大义的仁爱精神。儒者无论何时何地,或富贵或贫贱,理想、信仰不可丢,这是儒生爱人、利民、济世的根本动力。历史使命感与担当意识是儒者情怀的重要特征。医者活人、儒者济世,生命关爱与人文情怀必须兼而有之。作为一名儒之医者,他要秉承济世情怀救治每一位病者;作为一名医之儒者,他须以活人之术诠释儒家的仁爱精神。儒学为中医奋勇抗疫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更重要的是深受儒学浸润的人民大众对源于自身传统的中医群体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化信仰,进而生成心理认同,并在行为上对中医治疫采取顺从与配合的态度。因此,儒学将中医与民众联结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抗疫整体,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抗疫力量,使其在抗疫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材于王洪车的相关文章)材料三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医日益受到国际关注,中医的特色和优势逐渐被世人认可和接受。与此同时,国务院《中医条例》《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家财政对中医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这些都为中医的国际化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了中医在世界各地的迅速发展。虽然如此,中医国际化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国中医行业国际化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创新力度不够。加大创新是推动中医国际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加大国外布局模式的创新,与相关国际组织和部门积极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发展。其次,加快中医国际标准的推陈出新,完善中医药行业“走出去”的顶层战略设计。此外,中医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必须要立足自身实际,加大中医在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为更好的国际化奠定基础。只有不断优化自身,中医行业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具体而言,其一,要因势利导,加大在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如上海中医大学与产学研结合的单位协作,融合生物工程、电子信息、仿生技术等,研发了中医智能手环、四诊仪、健康镜等。其中,中医四诊仪是一种智能、便携的中医诊疗设备,集中医问诊、面诊、舌诊及脉诊于一体,并成功伴随中俄志愿者结束520天模拟火星之旅。其二,中医还可以与很多产业联姻,共同发展,实现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如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企业,推进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产业链数据库集群,借助“互联网+”为中医行业提供全面、智慧的服务。要推动中医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必须立足自身,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互联网+”等机遇,为中医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取材于刘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中医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综合性科学B.中医学研究涵盖防治、诊断、康复和保健C.中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药理关系D.中医学属于一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学问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B.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塑造出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C.中医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D.“人为贵”思想强调从整体上理解人的主体性作用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儒学的长期浸润滋养,传统医学已饱含仁爱精神B.医者在儒学的激励下,才能够做到尽心尽力救人性命C.儒医既有对生命的关爱,也有历史使命感和担当意识D.中医依靠儒学的强大支撑,在抗疫中获得了大众信任4.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中医在“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的一项是()A.研发中医智能手环 B.520天模拟火星之旅C.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D.打造产业链数据库集群5.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述“中医”应如何发展。(2020北京海淀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取材于王一川的《〈审美体验论〉导言》)材料二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必须结合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创造转化为艺术品。其中,审美体验包含两个部分: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艺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态,而是像普通大众一样每天都经历着日常生活,但是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艺术体验则要求再上升到一种新的精神高度,它是人生体验的继续延伸和不断升华,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升腾起来。最终,艺术创造使艺术体验转化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艺术品。这个过程被郑板桥精妙地概括为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生体验,郑板桥在深秋之际住在江边馆驿,早晨起床看竹,太阳照进竹林的晨雾之中,如云如烟,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这个过程变园中之竹为眼中之竹,带有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照。第二个阶段是①,此时眼中之竹已转化为饱含意蕴的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抽象化、心灵化的意念,是在想象的、虚构的精神空间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存在状态,是成为艺术品之前的最后阶段。第三个阶段是②,艺术家磨墨、展纸、落笔,把艺术体验中的虚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家笔下的艺术形象,成为可见可感的艺术品,即手中之竹。郑板桥还就此总结了两个规律: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意在笔先,即艺术体验在艺术创作之前,艺术创作只是一种外化过程,最重要的是艺术体验时期所储备的艺术意蕴;趣在法外,即艺术趣味来自艺术法则之外,艺术法则只是创作方法而已,艺术家所蕴蓄的艺术感兴,才是艺术之源。(取材于孙先旭、胡鹏林的《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材料三顾春芳:讲审美,我想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美,还要把艺术的审美体验和心思灌注于日常生活,从而获得一种“诗意的栖居”,尤其要追求人格的美。叶朗:当然。美学是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中国美学历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最突出的例子是嵇康。《世说新语》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当时人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山涛说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嵇康把弹琴和他的生命追求融为一体。据记载,他临刑东市,神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的音乐和生命合二为一,升华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我们研究中国美学,不仅要关注艺术作品,而且要关注历史上如嵇康这样的艺术家的生存风格和生命华彩,他们用自己的崇高人格和生命创造了诗意的人生境界。顾春芳:近来美学界比较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您可以就此谈谈吗?叶朗: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情趣,这也很值得研究。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红楼梦》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现代社会,人们要学会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弹琴、赏花、品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张扬“性灵”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取材于顾春芳的《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1.下列有关审美体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恩格斯记述的海上奇妙体验,包含着他对自然壮美的欣赏和对自由的感悟。B.审美体验应该是去除了功利、实用的目的,它强调直觉、想象等审美特征。C.中西美学思想的一个相通之处是都认为审美体验与人生、艺术的本质相关。D.审美体验是社会活动、社会实践产物,所以它通过社会存在转化为艺术。2.依据文意,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将内容补充完整。3.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一定要与审美体验结合。B.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只能通过灵感、直觉来建构。C.变“眼中之竹”为“胸中之竹”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D.郑板桥认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是创作的重要原则。4.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学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B.研究艺术经典,不仅要关注作品,还要关注艺术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C.中国古人注重在获得特殊审美体验的心灵空间里,寻找优雅的审美情趣。D.取得真正成就的人需要具有不计利害得失、追求理想和情趣的出世精神。5.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审美体验的含义和作用。6.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许多与琴、棋、书、画、诗、酒、茶……有关的雅人雅事,作者这样创作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理解。(2024北京昌平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微塑料通常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很多微塑料可以达到肉眼不可见的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微塑料可分为初级微塑料和次级微塑料。初级微塑料是指在微尺寸范围内特意生产和使用的塑料微珠,比如用于磨砂洗面奶、美白牙膏以及部分医疗药品的塑料微珠。次级微塑料则是由塑料垃圾在各种物理磨损以及化学和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颗粒。微塑料主要是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因其尺寸小,故而微塑料的污染具有隐蔽性。随着塑料制品使用量的增加,微塑料造成污染的风险也变得更大。近年来,在水体、土壤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的踪迹。微塑料的吸附作用会造成复合污染。自然环境中存在大量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污染物不太容易溶于水。微塑料和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相遇,会聚集形成有机污染球体,并在自然环境中到处游荡。由于微塑料无法被生物体消化吸收,因而微塑料进入生物体后,会致使生物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此外,增塑剂、抗菌剂、阻燃剂等含有微塑料的添加剂,如果进入生物体,会影响生物的内分泌功能,甚至诱发遗传畸变。微塑料自然也会危害人类健康。微塑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自然环境,再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进入人体的微塑料虽然可以被排出,但仍有少数遗留。遗留在体内的微塑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研究人员已经陆续在肺、肠道、胎盘、血液等人体组织中检测到微塑料。2022年,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科学家团队首次在人类母乳中检测到微塑料,这一研究表明微塑料并不像人类所设想的那样是惰性的,而是会穿过细胞膜并转移到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引发人体局部或全身反应。治理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污染防治的重要课题。与微塑料污染作斗争需要企业、公众、政府的长期奉献和共同努力。相关企业应尽可能使用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公众应减少使用塑料的频率,选择天然环保的替代品;政府应加强对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的监管。这些都是降低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方法。(取材于马倩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随着全球塑料生产和使用量的增加,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问题。微塑料也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当前,关于微塑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检测和降解微塑料。目前对微塑料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技术主要有拉曼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其中拉曼光谱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已成为最常用的两种检测技术。高效防治微塑料污染还需不断研发塑料降解技术。微塑料的降解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降解、高级氧化法降解和光催化降解。生物降解是利用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微生物来降解微塑料:高级氧化法降解是指通过产生活性氧使微塑料降解为低毒或无毒的小分子物质;光催化降解主要是通过催化剂受光照射所产生的活性极强的自由基来降解微塑料。PET塑料因其应用广泛和难以降解的特性,成为了微塑料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2024年1月,江南大学吴敬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酶”协同系统,在酶法降解过程中引入特异性微生物,实现了对PET塑料的完全降解,避免了PET塑料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微塑料污染。吴敬教授表示:“生物降解技术具有能耗低、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处理PET塑料污染最安全、最彻底的方法。”这一研发成果,无疑为解决微塑料污染问题带来新的希望。为了减少微塑料污染,科研人员还需研发塑料的替代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发了一种由食品级马尾藻纤维素纳米纤维制成的高性能结构材料,这种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和食品安全性,以及更好的防水性能和抗菌性能。这种材料可被加工成不同形状的餐具,其整体性能优于塑料制成的餐具。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投入巨资研究微塑料的国家之一。相关部门应积极应对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挑战,加强塑料生产监管和塑料消费引导,对微塑料的研究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取材于李诏宇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微塑料一般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形状多样的均匀塑料颗粒。B.在微尺寸范围内特意生产和使用的塑料微珠是初级微塑料。C.增加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会加大微塑料所造成的污染风险。D.微塑料并不是惰性的,它会穿过细胞膜并在人体内部转移。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微塑料危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塑料和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聚集形成有机污染球体,造成复合污染。B.微塑料在生物体内无法被消化和吸收,因而会导致生物体营养不良。C.含有微塑料的添加剂一旦进入生物体内,会影响生物的内分泌功能。D.微塑料进入人体后部分可被排出,未被排出的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是最为常用的微塑料定性定量降解技术。B.微塑料的降解方法只有生物降解、高级氧化法降解和光催化降解。C.PET塑料之所以成为微塑料污染治理难题,只因为它应用得广泛。D.马尾藻纤维素结构材料因其良好的性能,可代替塑料加工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菌-酶”协同系统在酶法降解中引入特异性微生物,属于生物降解。B.“菌-酶”协同系统应用推广后,可以从源头杜绝所有微塑料的产生。C.人们如果食用了塑料制品包装的食物,有可能将微塑料一同摄入体内。D.人们如果佩戴劣质无纺布口罩,可能将口罩布含有的微塑料吸入体内。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应对微塑料污染问题的措施。(6分)(2024北京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二八定律又名“80/20法则”,是一种基于“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则的量化标准。该原理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他发现20%的产品或活动通常带来了80%的收益。在管理学中,二八定律通常用于识别和优化关键的20%因素,以获得80%的成果,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应用效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总体呈现出这样的统计规律,但占比不一定恰好是20%和80%。长尾效应最早由美国的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常用于解释在线商业和经济模型,指销量较小或不被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由于种类繁多,总销量庞大,累计总收入超过了主流热门产品的收入。从曲线的形状来看,除了较短的头部,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1所示)随着互联网和产品信息化的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的压力逐渐降低甚至抵消,消费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长尾理论的应用蓬勃发展。图1在经济学领域,二八定律早已成为重要的商业法则。企业通过重点关注核心客户、大客户和热门产品、畅销产品等,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二八定律阐释的是稀缺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资源稀缺”,即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较为缺乏,企业没有足够的货架空间为每一个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每一类产品,也无力承担滞销产品所占有的生产成本。在此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盈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标准化服务战略,通过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促使产品快速流通,避免长期占用货架和生产成本。长尾理论阐释的是丰饶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丰饶世界”。这里所说的“稀缺”和“丰饶”,主要是指消费者的选择权。长尾理论关注的是如何从单纯依靠规模经济逐步转向范围经济,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推动需求分布曲线逐渐从头部向尾部移动长尾理论具有小众化、去中心化等特点,消费者的选择权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保障,传统的规模经济无法实现的按需定制、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将迎刃而解。(取材于杨晓宏、周效章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在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可借鉴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来提升服务效益。据对山东某公共图书馆一年内图书借阅记录的统计,发现16.1%大类的图书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81.1%,借阅册数分布、图书大类分布等大部分数据基本吻合二八定律的特征。目前情况下,纸质图书仍是图书馆主要馆藏,二八定律是图书馆纸质传统资源采购的主要指导方针。对于图书馆无法采购的需求量少的文献,可以采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帮助读者寻找资源。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多层次、复杂的信息需求,以降低成本、共享资源为宗旨的图书馆联盟的出现,突破了成员图书馆之间存在的数据异构异源和平台建设差异,实现了优势互补。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设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根据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特征,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在此背景下,各种社会力量纷纷在边远地区、贫困乡村、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区建立各种形式的图书馆、社区书屋等,在此统称为民间图书馆。从“长尾理论”来看,公共图书馆是头部,民间图书馆是那根长长的尾巴,依靠众多细小的力量满足广泛的阅读需求。民间图书馆延长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打通了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城市,形式各异的民间图书馆活跃在社区文化中,为社区群众服务。如徐大伟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官书院胡同30号发起创建“民间流动图书馆”,读者只需登记姓名、联系方式即可带走选中的图书,但需在读完之后将书转赠他人。湖南杨光勋举全家之力在其老家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创办乡村图书馆“自强图书宬”,藏书近5万册。开办15年来,天天开馆。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北永安村房红霞创办的“农家女书社”与上级资助的农家书屋合并后,举办春节联欢会、母亲节婆媳春游等活动,鼓励读书学习,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并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申请到了“乡村家庭阅读点”项目,逐步建立了18个家庭阅读点。这些阅读点成为乡村图书馆的“末梢神经”,在当地点燃了荧荧文化火种。民间图书馆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适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填补了服务内容的不足,为我国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空间,长尾效应正在扩大延伸。(取材于傅宝珍、张磊、李镜媛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八定律中的20%和80%未必是确数,前者指向产品比重,后者指向收益比重。B.长尾理论的广泛应用,与互联网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降低等因素密切相关。C.二八定律的基本假设是,受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的限制,企业追求范围经济。D.长尾理论带来了新认识,在二八定律看来不值得投入关注的变得值得投入关注。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体现“二八定律”的一项是()A.许多企业在诸多产品中着力打造能代表品牌形象的“拳头产品”。B.人们在工作中用大部分精力解决关键问题,而不是处理琐碎事务。C.掌握了3500个常用汉字,基本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汉语读写交流。D.小说作者常以“二分写实,八分加工”创造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3.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人口密度,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分布呈现出由西部到东部越来越多的特点。B.民间图书馆打通了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C.“自强图书宬”“农家女书社”促进了社会文明,体现了公共服务的长尾效应。D.如同“末梢神经”一样的家庭阅读点,在社会的细微之处发挥着文化影响力。4.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图2”空缺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A.头部民间图书馆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点B.短头家庭阅读点民间流动图书馆乡村图书馆C.头部乡村图书馆民间图书馆家庭阅读点D.短头民间流动图书馆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点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回答“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对我国图书馆体系建设有哪些启示。(2023北京西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材料一2022年9月29日,C919大型客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生产大型客机的能力,这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商用飞机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前后关涉上百万个零部件,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全球大飞机市场被空客和波音两大巨头垄断。制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考量的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信心、勇气和水平。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最大载客人数192人,最大航程5555公里。其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首飞成功后,先后投入6架试飞机和两架地面试验机,分别在阎良、南昌、东营、锡林浩特、吐鲁番以及敦煌等地进行了试飞取证工作,直到今年8月1日宣布完成取证试飞。这就意味着,C919已经获得了进入民用航空运输的“入场券”。过去十年,中国制造迈向高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凸显。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全国24个省市、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30万人参与了研制工作。以C919为代表,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制造业迈向高端的事实,无不体现出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举国体制是特殊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由政府统筹调配全国资源力量,达成相应目标任务。新型举国体制是以原有举国体制为基础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到今天,新型举国体制有了新的核心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有了新的目标定位——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在C919的研发过程中,国内数十所高校参与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建立了多专业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科研平台。通过C919等国产民用项目,我国掌握了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加快了新材料、现代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国家的重大科技创新战略、目标考核、社会动员、资源配置功能与市场激励机制运用有效结合,调动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积极参与,进而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突破,新型举国体制展现了其在科技重大创新领域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取材于柴雅欣等人的文章)材料二由于民用飞机更强调经济性和安全性,科研人员除了需要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也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能。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全机70%左右的阻力也来源于机翼。因此,为保证飞机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喷气式民航客机通常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亚音速飞行。当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机翼上表面某些区域的气流速度可能已经达到音速,令飞行阻力急剧增加。第一、二代喷气式客机采用的多是传统的古典翼型,古典翼型适合于低速及亚音速飞行,在这种速度范围内,它们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但是,随着飞行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古典翼型的设计已不可能适应高速巡航飞行的要求。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既能适应高速巡航飞行,又能保持较高气动效率的翼型。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的是超临界翼型。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将近100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因此,超临界翼型具有较大的机翼相对厚度,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飞机的结构空间以及燃油的储藏容积。在C919飞机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通常,飞机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机翼较近,两者之间难免产生阻力干扰。设计人员经过反复论证研究,采用局部融合方案,使发动机与机翼之间的阻力干扰达到了“1+1<2”的设计效果,让两者一起面对的阻力小于分别面对时的阻力之和。吊挂,则是发动机和机翼之间的一个狭窄通道,C919飞机采用的是IPS吊挂。基于这种吊挂宽度较大的特点,设计人员在机翼前缘进行了融合设计,在不破坏压力分布的情况下,能让机翼晚些到达失速安全边界,从而提高了飞机飞行的安全性。(取材于仰山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C919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合国际通行适航标准。 B.属于一种喷气式干线客机。C.历经多年多地试飞取证。 D.是最复杂的商用大型飞机。2.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与传统的举国体制有着本质不同。B.其核心任务指向科技的创新与突破。C.其有利于集中调配社会多方面资源。D.其能有效结合政府功能与市场机制。3.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超临界翼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机翼升力较大,阻力相对较小,故升阻比较高。B.其应用于高速巡航飞行的飞机时,能够减少油耗。C.其依靠降低机翼厚度,来减小飞机飞行时的阻力。D.其与古典翼型相比,有助于提高飞机的气动效率。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商用大飞机在技术方面必须全程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B.新型举国体制的基本目标,在于调动更多人员、单位、团队参加研发。C.民用飞机在技术研发和改进时,通常会将其经济性放在优先位置考虑。D.第一、二代喷气式民航客机若以音速巡航飞行,气动效率会明显不足。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陈述C919研发成功带来的启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零售代销协议模板详
- 2024年教育技术下的《屈原》课件制作探析
- 2024商业广告牌施工项目协议模板
- 2024年东京奥运会官方吉祥物发布
-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素养评价
- 工程图纸精讲模板
- 2024年电梯内饰翻新协议规范
- 2024年企业人力资源竞业禁止协议
- 初一学习应对策略模板
- 二手电动车辆租赁模板协议2024
- (必会)军队文职(药学)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湖北武汉市洪山科技投资限公司招聘11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模拟测试卷 3套(含答案解析)
- 2024蓝帽子国内保健品消费趋势报告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6Reading Plus Unit 6
- 2024年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护理文献检索步骤
- 2024年有子女无财产离婚协议参考范文(四篇)
- 2024欠款还款协议书
- 阿米巴巴长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