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文言文阅读题型归类
--------------------;题型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一:断句
【典例示例】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五处需要句读,请用“/”在相应位置划分。
上初入奉天,有上封事言叛兵共立朱;;此,凶徒必来攻城,请为备御。后三日,
讹至于城下。帝尚以忠臣待讹,令诸道军士三十里下营。时京兆府功曹姜公辅赴
行在,俯伏而奏曰:“今禁旅单寡翊卫未备若讹忠孝奉国固不以兵多为虑若狼心
已变则有备无患。今士马在外,深为陛下危之。”即日召兵入城,建力匕攻城,已
戒严矣。讹发锐卒三千奉迎乘舆,阴起逆谋。段秀实择能行者追贼兵,曰:“城
中有变。”使者六日一更行,及骆驿,虏劫而回,验符乃秀实诈为贼帅姚令言帖,
用可冬守之印也。上初至奉天,用御史中丞高重杰为平虏使,屯兵于梁山之西隅
也。时与李日月频战,官军大捷,后被伏兵死于锋刃。亲事①收其神柩,入奏于
奉天。帝见之,抚尸而哭,赠《郎尚书。时李日月凶威甚锐,帝甚患之。浑公②
奏日:“愿陛下以社稷为念,无以小贼为忧。臣请自出一行,枭逆贼之首。”上
许之。浑公先以数十骑从西门出,埋伏于漠谷之隅。公自将数十骑从东门而出,
直抵朱讹营垒。讹惊,不觉坠榻,群盗大溃。公以骑少,不足逞锐,遂引而西。
李日月纵骑追之,至城西门。浑公谓家仆日:“立功立事,只在今日。”仆人弯
弧射之,李日月应弦而毙。家仆者,即浑公之所役人也,字小金。
(节选自《奉天录•卷一》)
【注】①亲事:官职名。②浑公:浑城。
今禁旅单寡翊卫未备若泄忠孝奉国固不以兵多为虑若狼心已变则有备无患
【答案】今禁旅单寡/翊卫未备/若泄忠孝奉国/固不以兵多为虑/若狼心已变/则有
备无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今禁军势单力孤,护卫也没有,如果朱泄忠孝奉国,固然不用担心他兵
多;如果他已生狼子野心,那么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禁旅单寡”,主谓结构,独立成句,“翊卫”为名词,应作下一个句子的主语,故
“翊卫”之前应断开。
“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一般放在句首,其前应断开;“沈忠孝奉国”是条件,“固
不以兵多为虑”是结果,故应在“固”之前断开。
“若狼心已变”与上句句式相同,都是由“若”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故应在第二个
“若”前断开;
“则”译为“就”,表顺承关系,前后两个分句应断开,故应在“则”前断开。
故正确断句为:今禁旅单寡/翊卫未备/若泄忠孝奉国/固不以兵多为虑/若狼心已
变/则有备无患。
参考译文:
皇帝初到奉天,有臣子上封事说叛军共同拥立朱讹为帝。暴徒朱讹一定会前
来攻城。请皇帝做好防备。三天后,朱讹到达城下。皇帝还把朱讹作为忠臣对待,
令各路军队在三十四处驻屯。当时京兆府功曹姜公辅来到皇帝驻地,俯身上奏说:
“如今禁军势单力孤,护卫也没有,如果朱讹忠孝奉国,固然不用担心他兵多;
如果他已生狼子野心,那么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如今兵马在外,我很替
陛下的安危担忧。”皇帝当天就召兵进城,等到朱讹攻城,城中已经严密戒备,
朱讹派三千精锐士兵迎接皇帝,偷偷地策划叛逆的阴谋。段秀实挑选善跑的人去
追贼兵,让他们告诉贼兵:“城中发生了变乱。”派出的人六天一更换,等到了
骆驿,贼兵被截住就回来了,核验兵符,原来是段秀实伪造了贼帅姚令言的书信,
用了司农寺的印信。皇帝初到奉天,任用御史中丞高重杰为平虏使,高重杰在梁
山的西边屯兵。当时高重杰与李日月多次交战,官军大获胜利,高重杰后来遭遇
伏兵死在贼兵刀下。亲事官运回他的灵柩,到奉天上奏。皇帝见到高重杰的灵柩,
抚摸着他的尸体哭泣,追赠他为工部尚书。当时李日月威势很盛,皇帝很担心。
浑公上奏说,“希望陛下多考虑国家。不要担心小贼。我请求亲自出战一次,砍
下逆贼李日月的首级。”皇帝答应了。浑公先让几十个骑兵从西门出去,埋伏在
漠谷的一个地方。浑公自己带领几十个骑兵从东门出去,径直冲进朱讹的军营。
朱讹大惊,不知不觉从榻上摔下来,叛贼们大溃败。浑公因为自己的驹•兵少,不
能逞强,于是向西边撤退。李日月骑马追赶,到了城西门。浑公对家仆说:“立
功成事,只在今天。”仆人拉弓射箭,李日月被射死。这个家仆是浑公役使的人,
字小金。
(节选自《奉天录•卷一》)
【提分秘籍】
文言断句方法
(1)词性断句法。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
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
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
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
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
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
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2)语序、句式断句法
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
③固定句式:“何一之有”“如(奈、若)一何”“唯一是一”"不亦一
乎”“何…(之)为”“无乃一乎”“得无…乎”
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
无、无乃、何以
(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
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
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
对话标志:"日”“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日”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要据上
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
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
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根据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
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断句时应注意的“6类虚词”
虚词类型示例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
般断开凡、且、窃、请、敬。
句首时间词一—常居句首,其前一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
般断开俄而。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句末语气词一—其后一般断开疑问句末尾一与(欤卜牙人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疑问语气词一—其后一般构成疑问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
句,其前一般断开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
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
L己i-1、J己-U-非IP。
复音虚词一Mm虚词曲保持兀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
整,不能点断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
温馨提示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
②“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③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
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
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
前洞也。”
④“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
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顶真修辞断句法。
例: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
(8)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
A.抓谓语中心词
没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应如何进行断句,有没有捷径可走、规律可循?其
实仔细分析,还是会发现一些规律的。请看下面的断句例子: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
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
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通过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
而正确断句。
但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句子的谓语中心词还要全面考虑,要善于识别兼语
句、连动句等特殊谓语句,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了。
B.借助语境
目前高考采用的题型均是有语境的断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
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应明晰中
心、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
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
【对点演练】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佛聆①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
君子不入也。,佛聆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日坚
乎磨而不磷②?不日白乎,在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节选自《论语•阳货》)
【注】①佛胖(Xi):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中牟城的地方官。②磷din):
薄,损伤。
然A有B是C言D也E不F曰G坚H乎I磨J而K不L磷
【答案】AEI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是的,我讲过这样的话。但不是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损吗?
“然”是“是的”的意思,是对上句问题“如之何?”的回答,应单独成句,“然”后断
开,即A处;
“也”是句末语气助词,“也”后断开,即E处;
“乎”是句末语气助词,“乎”后断开,即I处。
故在AEI三处句读。
参考译文:
佛聆召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以前我从老师这里听过:'亲自行不
善的人,君子是不会去的。'佛聆在中牟发动叛乱,您要去,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是的,我讲过这样的话。但不是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损吗?不
是说过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只苦葫芦么,怎么能够悬挂在那里
却不可食用呢?
题型二:翻译
【典例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时卢齐卿为刺史,器之,引与共榻坐,谓曰:“不十
年,子当节度是州,为国重将,愿以子孙托,可僚属相期邪?”稍迁建康军使。
徙幽州长史、河北节度副大使。契丹、奚连年梗边,牙官可突于,胡有谋者,前
长史赵含章、薛楚玉等不能制,守珪至,每战辄胜,虏遂大败。契丹酋屈剌及突
于恐惧,乃遣使诈降。守珪得其情,遣右卫骑曹王悔诣部计事,屈剌无降意,徒
帐稍西北,密引突厥众将杀悔以叛。契丹别帅李过折与突于争权不叶,悔因间诱
之,夜斩屈剌及突于。
(节选自《新唐书・张守珪传》,有删改)
(1)不十年,子当节度是州,为国重将,愿以子孙托,可僚属相期邪?
(2)契丹别帅李过折与突于争权不叶,悔因间诱之,夜斩屈剌及突于。
【答案】(1)不过十年,你当做这个州的节度使(你当统率这个州),成
为国家的重要将领,(我)希望把子孙托付给你,怎么能以下属来看待你呢?
(2)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于争权不和,王悔趁机离间劝诱他,在夜里斩
杀了屈剌和可突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节度”,名词用作动词,统率;“为”,成为;“愿”,希望;“可”,
怎么能;“相期”,看待。
(2)得分点:“不叶”即“不协”,不和;“因”,趁机;“间”,离间;“夜”,在
夜里。
参考译文:
张守珪,是陕州河北人。当时卢齐卿任刺史,很器重他,拉他同坐榻上,对
他说:“不过十年,你当做这个州的节度使(你当统率这个州),成为国家的重
要将领,(我)希望把子孙托付给你,怎么能以下属来看待你呢?"(他)逐渐
升任为建康军使。任幽州长史、河北节度副大使。契丹、奚连年侵扰边境,牙官
可突于,是胡人中有谋略的人,前几任长史赵含章、薛楚玉等都不能制服他,张
守珪到任后,每次交战都能取胜,虏人因此大败。契丹酋长屈剌和可突于恐惧,
于是遣使者前来假装投降。张守珪得知内情,派右卫骑曹王悔到军中议事,屈剌
没有归降的意思,军营逐渐迁往西北,暗中勾结突厥众将士准备杀死王悔反叛。
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于争权不和,王悔趁机离间劝诱他,在夜里斩杀了屈剌和
可突于。
【提分秘籍】
文言文翻译“六关注”
文言翻译要做到“信”,即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力争“达”,即文通字
顺,句意畅达;而“雅”,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即做到用语得体,简明优雅。
所以翻译时要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翻译时,注意运用“6
关注”,防范“6失误”。
关注一留
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
(1)人名、地名、朝代、年号、谥号、庙号、爵位名、书名、官职名、器物
名、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可译
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2)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
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鸿门宴》中的“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
侯之赏”,“劳苦而功高”是成语“劳苦功高”的意思,所以“劳苦功高”这
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
关注二换
所谓“换”,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1)将古代汉语词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词,如,古人讲“书”,现在讲
“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古
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
(2)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画线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3)将古今异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如“沛公居山东时”,译为“沛公
居住在嵯山以东时”,“山东”是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就换成了“嵯山以东”。
(4)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例如:“距关,毋内诸侯”,译
为“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其中“距”译成了本字“拒”的意思
“把守”“内”,接纳,译为“进来”。
(5)将词类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例如,“渔樵于江渚之上”,译为“在
江边捕鱼砍柴”,“渔樵”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打鱼砍柴”。
关注三调
所谓“调”,就是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
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谓倒装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应译为“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宾语前置句。例如:“大王来何操”可译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3)定语后置句。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可译为“村中有个好事的少
年”。
(4)状语后置句。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译为“靛青,是从
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颜色还要深”。
关注四删
所谓“删”,就是略去不译。文言文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
“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等,现代汉语
中没有相应的词对译,而删去之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文言实词中有些重文和互文,有时也可略去不译,有的则可以合并译出。
例如:“登轼而望之”,其中“而”连接两个动作,在时间方面前后相承,
不必勉强译为“而且”。
又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其中的“因利乘便”互文,可以合译为
“(秦人)趁着十分有利的形势”。
再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若"只译其中的一个即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昼夜勤作息”,“作息”为偏义复词,其中的“息”无实义,不译。
关注五补
所谓“补”,就是补充上省略了的成分。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增补法。
(1)省略了的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例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是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辞)”的省略,因此应译为“(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中,
你再进去(辞谢)”。
(2)省略了的介词“于”等要补上。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是“将
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的省略,因此应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
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3)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为判断句,应译
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关注六变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几种方法都用上了,
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
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如: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
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可译为“坚固的城
池”。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
“缙绅”“三尺”“纨绮”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③对
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
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李子通,东海丞人也。隋大业末,有贼帅左才相,自号博山公,据齐郡之长
白山,子通归之,以武力为才相所重。有乡人陷于贼者,必全护之。时诸贼皆残
忍,唯子通独行仁恕,由是人多归之,未半岁,兵至万人。才相稍害其能,子通
自引去,因绝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子通拥其余众奔海陵,得众
二万,自称将军。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穷
蹙请降,伏威执之送京师,高祖不之罪,礼赐甚厚。
(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六・李子通传》,有删改)
(1)才相稍害其能,子通自引去,因绝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
(2)子通败绩,穷蹙请降,伏威执之送京师,高祖不之罪,礼赐甚厚。
【答案】(1)左才相渐渐忌妒他的才能,李子通自己离开,趁机渡过淮河,
和杜伏威会合,不久被隋将来整击败。
(2)李子通被打败,形势窘迫请求投降,杜伏威抓住他押送到京城,高祖
没有处罚他,(反而给他的)赏赐很优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稍”,渐渐;“害”,妒忌;“绝”,渡;“寻”,不久;“为……
所”,被动句。
(2)得分点:“败绩”,被打败;“穷蹙”,形势窘迫;“执”,抓、捉住;“不
之罪”,宾语前置句,没有处罚他。
参考译文:
李子通,是东海丞人。隋朝大业末年,有一个叛军首领叫左才相,他自封为
博山公,占据齐郡的长白山,李子通归顺了他,凭借武力被左才相看重。有乡人
被叛军抓住,他一定会全力保护他们。当时各路叛军都很残忍,只有李子通施行
仁恕政策,因此人们大多归顺他,不到半年,军队达到上万人。左才相渐渐忌妒
他的才能,李子通自己离开,趁机渡过淮河,和杜伏威会合,不久被隋将来整击
败。李子通带领他余下的军队逃向海陵,得到军队两万人,自称将军。没有多久,
杜伏威派遣自己的将领王雄诞攻打他,在苏州展开一场大战。李子通被打败,形
势窘迫请求投降,杜伏威抓住他押送到京城,高祖没有处罚他,(反而给他的)
赏赐很优厚。
题型三:主观简答题
【典例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日:"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
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
言:“忻、代、哥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
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欧阳修奉命出使河东时,做了哪些利民之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主张保存麟州,使黄河以东的郡县百姓得以安居。②进言将荒芜的禁
地给农民去耕种。③多次奏请朝廷减免沉重不堪的赋税。
【解析】从具体做法的角度入手概括。关键是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做事的人物“欧
阳修”,二是做事的时间“出使河东时”,三是做事的性质“利民之事”,四是
做事的数量“哪些”,说明不止一件。一是“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
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二是“忻、代、寄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
三是“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先划分层次。在“奉使河东”
期间,注意“又”字及“奏罢”等词,据此分为三层,分层提取。注意“言”“奏”
关键词语不能丢,且转述准确。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他奉命出使河东。从对西部用兵以来,主谋划的
人打算放弃麟州,以减少运送军粮。欧阳修说:“麟州是天然险要之地,不可以
放弃;如果放弃它,那就使黄河以东的郡县受到震动,百姓都不能安居了。不如
从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驻扎黄河附近的各堡寨中,这样,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
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这在策略上是有利的。”因此麟州得以
保存下来。欧阳修又进言道:“忻县、代县、哥岚县禁地很多,田野荒芜,希望
让农民去耕种这些田地,不然,将被敌人侵占。”朝廷将这个意见下发交给有关
的官员讨论,过了很久才同意实行,每年收获粟谷数百万斛。凡是河东地区,赋
税征派过重百姓负担不了的,他奏请朝廷作了减免,这样的事情有十几件。
【提分秘籍】
1.解题思路
A.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
B.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
C.筛选信息,组织语言作答
2.常见的作答方法
第一,看所赋分值作答。学会从这些分值来确定答题的层次性,要点的数量等。
第二,按一定思路作答。做内容概括题时,一定要分点概括文中会出现并列
的部分,既要学会用原文也要学会从抽象中概括大意。
第三,按题意要求,组织不同句式作答。
3.组织语言的技巧
(1)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
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读者去改写。
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
(2)句意(层意)提取法
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
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
方法。
要点:这类题要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层或这一句的内涵与本质的东西,
答题才会有准确性。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初,从讨王世充,战邙山。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
而限长堤。与诸骑相失,唯行恭(人名,指丘行恭)从。贼骗追及,流矢著太宗马,
行恭回射之,发无虚镶,贼不敢前。遂下拔箭,以己马进太宗,步执长刀,大呼
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贞观中,诏斫石为人马,象拔箭状,立昭陵阙前,以
旌武功云。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唐太宗下诏凿石为人马,模仿丘行恭拔箭之状。请简要说明“行恭拔箭”体现了
丘行恭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武功高强;②勇猛果敢;③顽强善战;④忠心耿耿。
【解析】从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入手概括。关键是明确“人物对象”是谁(丘行
恭),“什么样的形象特点”是筛选的重点。由“贼骑追及,流矢著太宗马,行
恭回射之,发无虚镶,贼不敢前”可见,丘行恭武功高强、勇猛果敢。由“遂下
拔箭,以己马进太宗,步执长刀,大呼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可见,丘行恭
顽强善战且忠心耿耿。
【参考译文】
起初,跟随征讨王世充,在邙山会战。太宗想要试探贼军的虚实,亲自率领
数十名骑兵冲出阵后,杀伤很多(贼兵),却被困于长堤(为长堤所困)。与诸骑相
互走失,唯有丘行恭跟随其后。贼骑追至,流失射中太宗所乘之马,丘行恭回射
敌驹•,箭无虚发,贼马奇不敢近前。然后丘行恭下马拔箭,将自己所乘之马进奉太
宗,手执长刀步行,大喊着为太宗开路,连斩数人,方才冲出敌阵返回大军。贞
观年间,(太宗)下诏雕刻石人石马,模仿丘行恭拔箭之状,立在昭陵大门两侧的
高台上,用来表彰他的武功。
真题再现
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国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
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目:“善
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
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
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
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日: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射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
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孙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
亦当世之圣人也。'‘子笫日:“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
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
附日:“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昙医而后有功。抽韭土云夫
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
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
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
而韩非公称之,曾无作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
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噪大道而不悟,信停
现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
“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
杀。②子笫:即孔笫,孔子八世孙。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
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
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
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附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
而怀疑圣人,子附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5.子附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答案】1.CEG2.B3.C4.(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
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5.赵
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韩非子在他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
然后在书中批驳孔子的看法,难道不像是真的吗?
“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在他的书中说“,其后应跟“说”的具体内容;结合材
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
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
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
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来说明,,礼,,的重要,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对
孔子的话加以批驳,这就是“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然后难之”后都应断
开。同时,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围”和“举”都是实
词的被动用法,二者用法相同。正确。
B.“不可以不劝爱人”句意:不能不鼓励关爱他人。此处的“劝”也是鼓励的意思,
二者词义相同。
C.正确。
D.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是指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的言论,和“诬说”词义不同,
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说法错误。
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
而度其说也”可知,在言谈中一定引经据典来自我修饰,援引圣贤的事例来标榜
自我贤能,想要获得民众的信任从而传播他的说辞的人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
“世人”,选项的说法扩大范围。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骄侮”,高傲轻慢;“唯”,副词,只有;“先”,动词,以……为先、放在
前面。
(2)“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船批驳韩非书云
“夫子善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鲍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
根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
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
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
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子船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
非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晋阳解围后,他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的
首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功,现在成了第一个受赏的,这
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让我的国家宗庙都陷入了危机。我的大
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
他。”孔子听到后说:“这是懂得正确行赏啊,襄子!奖赏一个人而能使天下做
臣子的没有敢失礼的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正确行赏的道理。善于赏罚的人,
能使百官不敢越权,群臣不敢失礼。君主设立法令,而臣下没有奸诈之心。这样
的话,就可以算是善于赏罚了。襄子有君臣关系密切的恩泽,掌握着令行禁止的
法令,这样尚且还有骄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襄子不善于惩罚的原因。做臣子的人,
谋事有功才应该奖赏。现在高赫仅仅是不骄傲轻慢,而襄子却奖赏他,这是不善
于奖赏。所以说,孔子不懂得正确行赏。
材料二:
陈国有个武将,对子笫说:“韩非子制定的法律,有太多和夫子的理论截然
不同之处。我经常探索他们的意图并比对他们的行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
现他们在止恶劝善这方面,韩氏未必是错的,孔氏也未必完全正确。像韩非这样
的人,也是当世的圣人。”子笫回答说:“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
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好事而喜欢穿凿附会的人,在言谈中一定引经据典来自我
修饰,援引圣贤的事例来标榜自我贤能,想要获得民众的信任从而传播他的说辞。
像诸子的著作,其中的义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
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将答应了。子射说:''最近赵国和韩国一起攻打知氏,
赵襄子先奖赏臣子然后才有战果。韩非子在他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
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然后在书中批驳孔子的看法,难道不像是真的吗?然
而这其实是欺骗。如何能够证明这一点呢?早年我国先君在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
日去世,直到哀公二十七年时荀瑶与韩国、赵国、魏国攻打郑国,遇到了陈恒而
返回,而这时夫子已经去世了十一年,而晋四卿都还活着。后来在悼公十四年,
知氏才灭亡。这两个事件之间相隔很久,韩非子竟然提到了它们,没有一点惭愧
之意。所以世上有很多无事生非的人,这都是韩非的罪过。因此我对这些旁门左
道的道理保持沉默、不去听取诸子的言说已经很久了。而你却使用以测日影的仪
器来测量天空,用手指来测量深渊,失明于大道而不觉悟,相信谎言而怀疑圣人,
恐怕不是我所期望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栗干多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阐
拿则工,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沈水,
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日:“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
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溯
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日:“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
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
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溯水。玄、琰进兵大战泗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日:“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日⑶:“前代战斗,
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芍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
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日:“苻坚甚
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日:'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恭。'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
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太宗日:”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
之众而败于溯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
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日:
“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6.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
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
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
同。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苻坚与谢玄隔犹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没水阻击,不让晋军渡
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
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流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
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
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10.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沈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6.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7.B8.D9.(1)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
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而观战,不是很快乐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0《与朱元思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 股东平等原则与对赌协议书(2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税法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殡仪馆施工组织设计
- 方爷爷和圆奶奶说课稿
- 肚子里的故事说课稿
- 《中 国美食》说课稿
-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公共事业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八年级第六单元《三峡》说课稿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大数据处理服务合同
-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数学试题
- 刘润年度演讲2024
- GB/T 44653-2024六氟化硫(SF6)气体的现场循环再利用导则
- GB/T 44540-2024精细陶瓷陶瓷管材或环材弹性模量和弯曲强度的测定缺口环法
-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 应急管理试题库
- 缘起、流变与现状:当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思考
- 2020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