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文本,感知形象;品读炼字艺术,体会杜诗严整章法;赏析气象宏伟诗境,感悟悲苦孤寂诗情。

思维发展和提升:探究诗歌意蕴,诵读融情理于一体;学习情景交融手法,丰富联想想象,感受诗人苦痛忧思。

审美鉴赏和创造:了解杜甫沉郁顿挫诗风,把握意象特征,体味雄浑阔大意境。

文化传承和理解: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积极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美读名句,涵泳诗情,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欣赏“坼”“浮"等炼字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

1.教师配音朗诵导入:他从巍巍大唐走来,从小就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偏逢安史之乱,一生漂泊坎坷,在动荡和烽火中,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于是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就是杜甫。

2.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时年五十七岁的他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冬天的洞庭湖畔,岳阳楼上,聆听杜甫用他羼弱的身体发出的生命的慨叹。

二、识

1.识诗人(简单回顾)

杜甫(公元712一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

2.识背景(学生根据注释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北归无望,吐蕃入侵,不禁涕泗横流,写下了这首“元气浑灏,目无今古”(谭宗《近体秋阳》)的《登岳阳楼》。

三、读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2.点名朗读,其他同学跟随点名同学的朗读,然后评点朗读的技巧。

3.师生合作,把握朗读的语速语气。

提示:这首诗歌初步的情感基调是壮阔之中又有着凄凉心境,注意停顿和语速语气,语速要慢,语气在每联最后要拖延悠长。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再次点名朗诵。

四、赏

1.这首诗歌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2.置身诗境,请同学们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明确: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3.画面中的人物给你怎样的印象

明确:是一位人到暮年,多病愁苦,“凭轩涕泗流"的老者形象。

4.诗人为什么会“凭轩涕泗流”呢

明确:诗人为自己老病孤独而悲,也为国家战事不停而悲。“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瀚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

意境:博大壮阔。

小结:这两句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从“安得作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豪情壮志。诗人并不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痛哭,而是为国家的危难而涕泗横流。

6.请同学们再次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起富有感情的读这首诗歌。

7.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

①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

②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③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五、思

思考: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

明确:涕泗横流指眼泪鼻涕满脸乱淌。50多岁的杜甫在这个冬天哭得极度悲伤。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州你的眼泪为谁而流刚失败时的眼泪是懦弱作成功时的九眼泪是喜悦,看到别人于危难之中受苦而流泪,那是悲天悯人的情怀。

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泪是为山河破碎而流;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泪是为故国经久难复而流;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这泪是为百姓一贫如洗、哀哀无助而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英缝泪满襟,消捷为迁志难酬,报凭流流;九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泪是为君王平定叛军,中兴有望而流;唯独不为自己流泪!

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朝不保夕,却不改初衷,忧国忧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有人说,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社会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九州作业设计九州作业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