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兴、系于教育》课件_第1页
《国运兴、系于教育》课件_第2页
《国运兴、系于教育》课件_第3页
《国运兴、系于教育》课件_第4页
《国运兴、系于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9课国运(ɡuóyùn)兴衰,系于教育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shēnkè)含义。共七十九页(一)开展(kāizhǎn)扫盲教育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文化素质极端(jíduān)低下.

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1、背景:(1)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识字是公民最基本的人权.共七十九页世界(shìjiè)扫盲日9月8日共七十九页(一)开展(kāizhǎn)扫盲教育

新中国(zhōnɡɡuó)成立时,人民文化素质极端低下.

1、背景: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2、措施:共七十九页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xuéxí)(50年代)共七十九页李招娣在一间农具仓库(cāngkù)里给乡亲们上识字课(1957年)共七十九页

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

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sùchéng)中学学习共七十九页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xuésheng)在学习共七十九页

采煤工人(gōngrén)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共七十九页3、成就(chéngjiù):(一)开展扫盲(sǎománg)教育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文化素质极端低下.

1、背景: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2、措施: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共七十九页共七十九页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wénmáng)标准为:第一类:不能读书(dúshū)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共七十九页(一)开展扫盲教育(jiàoyù)(二)普及义务教育

1、重要性1986年人大(réndà)六届四次会议《义务教育法》

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1)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基础工程.(2)基础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形象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措施:共七十九页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xīwànɡɡōnɡchénɡ)”题词(1990年9月5日)共七十九页中国(zhōnɡɡuó)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共七十九页

1992年年6月,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该校成为这笔捐款的接受点,25名失学儿童得到(dédào)了小平同志的捐助,得以重返校园。广西第一所希望(xīwàng)小学——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仕仁村小学共七十九页

广东省第一所希望(xīwàng)小学——五华县畲维希望小学共七十九页希望中学(zhōngxué)的学生共七十九页希望(xīwàng)中学的学生共七十九页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和许许多多(xǔxǔduōduō)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努力,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共七十九页

《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yǎnjing)”苏明娟,2005年从安徽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共七十九页希望工程(xīwànɡɡōnɡchénɡ)实施后,适龄儿童能上学读书共七十九页义务教育(yìwùjiàoyù)的普及情况共七十九页少数民族(shǎoshùmínzú)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共七十九页点燃西部教育(jiàoyù)的星星之火共七十九页点燃(diǎnrán)西部教育的星星之火共七十九页新闻:2006年起全免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miǎnchú)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共七十九页3、成就(chéngjiù):(一)开展(kāizhǎn)扫盲教育(二)普及义务教育

1、重要性

2、措施:1986年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义务教育法》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共七十九页中国自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以来,义务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到2003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提高到了91.8%,小学入学率达到86.5%,初中(chūzhōng)入学率提高到92.7%。另外,全国2859个县(市、区)中已有2478个实现了“普九”。义务教育投入总量持续增加,1997年至2002年义务教育投入平均年增12.3%。共七十九页但法规(fǎguī)贯彻不力,法规(fǎguī)体系不完备;义务(yìwù)资金短缺;地区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稳定。。。。。。。共七十九页(一)开展扫盲教育(jiàoyù)(二)普及义务教育(三)发展高等教育

1、发展历程一、新中国(zhōnɡɡuó)教育的发展历程

共七十九页这四条曲线哪一条可以表明(biǎomíng)建国后高等教育招生变化情况?课上探究(tànjiū):共七十九页1958文革前

文革期间(qījiān)文革后参照(cānzhào)改造调整

“教育大革命”全面调整稳定发展大学停止招生恢复高考迅速发展课上探究:共七十九页建国初参照苏联模式1958年“教育大革命”1961年开始调整“文革”期间遭受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80年代(niándài)以后大发展影响(yǐngxiǎng)◆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体制僵硬,培养目标狭窄打乱、混乱进入稳定发展轨道素质下降,人才断层拨乱反正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共七十九页“大跃进”时的教育(jiàoyù)大革命当时的《北京周报》报道,8月,高等院校已从1957年原有的227所增加到了1065所。另外,到了当年秋天,全国各地已经建立(jiànlì)起了23500多所业余“红专”大学和半工半读大学。数量大大增加,高校质量良莠不齐.共七十九页“大跃进”时的教育(jiàoyù)大革命文学评论家畅广元在当时还是大三的学生,就在那一年,他参加了陕西紫阳山区扫盲;轮班在班上的“塑料加工厂”劳动;参与了各种“卫星(wèixīng)”的发射;接受了无数次政治辩论的熏陶;主办了他们班上的“共产主义大学”简易刊物……事情做了很多很多,就是没能好好念书。片面强调政治,过多参加体力劳动,打乱了正常教学。共七十九页“文革”时期(shíqī)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共七十九页文革中清华(qīnɡhuá)校门被砸“文革”时期(shíqī)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共七十九页“北大”红卫兵批判(pīpàn)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文革”时期(shíqī)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共七十九页清华大学红卫兵批斗(pīdòu)“反动学术权威”

“文革”时期(shíqī)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共七十九页“文革”时期(shíqī),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共七十九页“文革”时期(shíqī)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共七十九页70年代招收(zhāoshōu)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共七十九页人民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dàxué)的情景共七十九页1977年恢复(huīfù)高考共七十九页共七十九页◆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迅速(xùnsù)发展的表现(1)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2)教育制度改革:大学招生、

分配制度改革,

办学自主权;(3)少数民族(shǎoshùmínz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

民办高等教育等也得到长足发展;共七十九页西藏大学培养(péiyǎng)的硕士毕业生(2002年)共七十九页有条件的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共七十九页清华大学(qīnɡhuádàxué)北京大学(běijīnɡdàxué)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我的大学共七十九页共七十九页共七十九页共七十九页民办教育共七十九页共七十九页共七十九页(一)开展扫盲教育(二)普及义务教育(yìwùjiàoyù)(三)发展高等教育

1、发展历程一、新中国(zhōnɡɡuó)教育的发展历程

2、启示:共七十九页材料一:据统计,十年间中国至少(zhìshǎo)少培养了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材料三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年份1952196319701976产值17368219695544国运(ɡuóyùn)兴衰,系于教育

共七十九页(一)开展扫盲教育(jiàoyù)(二)普及义务教育(三)发展高等教育

1、发展历程一、新中国(zhōnɡɡuó)教育的发展历程

2、启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共七十九页国运兴衰(xīngshuāi),系于教育

江泽民在全国(quánɡuó)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共七十九页二、新中国(zhōnɡɡuó)教育的指导方针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fāzhǎn)历程

1、“三个面向”2、“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共七十九页卡盟排行榜:共七十九页江泽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dàlì)推进教育创新”(2002年9月8日)李岚清作关于“科教兴国”战略(zhànlüè)的报告(1998年6月)共七十九页教育法律法规开始正式实施的时间《学位条例》1981年《义务教育法》1986年《教师法》1994年《教育法》1995年《职业教育法》1996年《高等教育法》1999年《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年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kuànɡjià)初步建立发展(fāzhǎn)篇共七十九页1966年1976年1949年趋势(qūshì)年份(niánfèn)奠基挫折蓬勃发展课堂小结共七十九页【巩固(gǒnggù)练习】1、最能体现国家对扫盲工作重视程度的是:A、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B、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实习学校C、1982年把扫盲列入宪法D、1993年提出在20世纪末扫除(sǎochú)文盲C2、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

A、素质教育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D、义务教育

D共七十九页3、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jiéshù)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C4、为彻底改变我国教育落后(luòhòu)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扫盲教育②普及义务教育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④支持发展民办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B共七十九页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yīdiǎn),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B共七十九页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běnɡuó)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7、建国初期“扫盲”教育的中心是:

A、识字B、算数C、生产知识D、生活知识AA共七十九页8、对整个民族素质影响最大的是:

A、学期教育B、基础教育(jīchǔjiàoyù)

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9、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A、1957年的反右运动B、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C、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D、十年“文革”运动BD共七十九页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dànshì)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的《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1)据材料(cáiliào)一、二回答,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

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1、阅读下列材料:①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②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共七十九页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wénhuà)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zhǔyào)观点。1、阅读下列材料:(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共七十九页(4)从20世纪末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gènjiā)重要的战略地位,具体做法主要有哪些?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bìxū)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1、阅读下列材料:①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②鼓励社会办学。③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⑤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共七十九页2.阅读《1957-1997年中国(zhōnɡɡuó)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年份1957196019771997学校229所1289所328所2170所④重视教育(jiàoyù),还要按教育(jiàoyù)规律办事。①“教育大革命”、“大跃进”造成.②“文化大革命”的影响;③“文革”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①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②1960-1977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③1977-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④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共七十九页材料(cáiliào)一: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也?伊藤、山县、木夏木、陆奥诸人皆20年前出洋之学生也。愤其国为西方所胁,率其徒百余人,分谐德、法、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

——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3.近代以来,留学生的派出与回归(huíguī),与落后国家和地区救亡图强、变革发展的近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学生出洋留学的主要目的和效果。①主要目的:全面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机。②效果:推动明治维新,迅速成为亚洲强国。共七十九页材料二:1916年各省派遣留学欧美生定额表:广东、福建、浙江、北京、湖北等等地区占79%,河南、河北、山西、四川等地区占21%。材料三:从1909年至1929年,清华留美生生源情况(qíngkuàng)为:江苏274人,高居榜首,占21年派遣留学生总人数的21.59%。以下依次为广东185人,浙江157人,福建92人,河北81人。而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等省份,则寥寥无几。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3.近代以来,留学生的派出与回归,与落后国家和地区救亡图强、变革发展(fāzhǎn)的近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①现象:沿江沿海省份留学欧美生较多,内陆省份留学欧美生较少。②成因:鸦片战争后,这些地区最早接触西方;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共七十九页材料四:胡适,这样热心倡导西化的人,在1914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