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讨: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
★传染病防治监督的内容★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定★传染病防治监督的新观点★传染病监督的几个重要方面汇报内容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的内容
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国境卫生检疫机关、铁路、交通,民用航空经营单位、饮用水供水单位、健康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生物制品生产单位以及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涉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定
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法律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国境卫生检疫法(1986年)献血法(1997年)食品安全法(2009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行政法规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1989年)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年)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199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血吸虫病防治条例(2006年)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1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防治方面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06年修改通知)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办公厅发)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血站管理办法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防治监督的新观点广东省卫生厅(浅议传染病防治监督)传染病防治对传统卫生监督概念的冲击职责定位主要工作方式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防治对传统卫生监督概念的冲击传染病防治工作主要特点对象是疾病的管理主要措施包括预防、控制和救治等,强调技术防治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围绕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心,不同组织、个人之间关系呈立体网状结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传染病防治工作不适用“监管”概念)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统卫生监督包含日常的行政管理、监督执法两大块,主要特点对象是组织、个人主要方式是预防性监督、日常监督、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表现为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之间点与点直线关系。是政府行业或市场监管职能体现因此,仅依靠传统卫生监督理念和工作方式并不能适应当前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传染病防治工作,卫生监督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实践中要适当靠后。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职责定位主要承担执法职能(狭义执法)、准监察职能《传染病防治法》贯彻实施部门主要为疾控处、应急办、医政处和科教处,卫生监督处密切配合。弱化技术指导、淡化日常监督、少提传染病防治监督(概念),强化事后执法职能(查办案子)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具体承担的职责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如疫情报告、预检分诊等)不主动承担医疗废物、院感控制、疫苗使用、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日常管理职能(含日常监督检查)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主要工作方式违法案件的查处(如夏令营甲流暴发案)专项执法行动(如甲流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执法检查、封杀果子狸专项执法行动等)与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消毒产品和涉及饮用水产品监督结合起来(弱化传染病防治监督)不制定防治政策性文件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工作考核以案件查办率、正确率为考核指标不提倡监督频次、不提倡覆盖率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
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目标(上海)在全市建立和推进“管理相对人自律、行业管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框架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卫生监督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建立协作机制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卫生监督机构也依法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协调处理好传染病防治监督与医政监督的关系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职责、工作标准、规范
三大机构五项职责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菌(毒)种保藏、传染病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监督的几个重要方面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监督管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监督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场所消毒的监督
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监督管理一、传染病预防的监督管理二、传染病控制的监督管理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一、传染病预防的监督管理重点主要在以下方面:(一)对国家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实施的监督(二)对传染病防治源头控制实施(三)对防止传染病医源性传播措施实施的监督(四)对不明原因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实施预防控制的监督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一)对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实施的监督《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和工作规范中,对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和疫情信息公布制度作出了专门的规定,这是传染病预防监督管理的重中之重。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一)对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实施的监督
1、传染病监测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传染病监测是指持续地、系统地收集、分析、解释与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的资料。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一)对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实施的监督
2、传染病预警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预警是对预测到可能发生事件的危害程度以及后果进行综合评估后,采取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危害预告,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响应,最大限度防范危害的发生、发展,减少危害的程度。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二)对传染病防治源头控制实施的监督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国家修定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等。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对防止传染病医源性传播措施实施的监督
1、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结合治好病人,既是使病人恢复健康的需要,也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需要;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传播是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医疗卫生机构标准防护原则的实施标准防护原则指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如医务人员针刺误伤的预防控制。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对防止传染病医源性传播措施实施的监督
3、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的监督管理一是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管理监督覆盖率低,对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监督管理还没完全到位二是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消毒检测抽检合格率较低,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医源性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依然存在。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四)对不明原因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实施预防控制的监督迄今地球上共发现1709种病原体,其中40%(832种)会引起人兽共患性疾病。在新发现的156种病原中,73%(114种)可引起人兽共患性疾病。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四)对不明原因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实施预防控制的监督《传染病防治法》增加了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的规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对疫情报告、应急处理等均作了具体规定,如规定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属于报告内容之一。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二、传染病控制的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法》强化了传染病发生疫情时,对采取传染病控制措施进行监督管理,并充分体现分类、分组管理的指导原则。要明确采取传染病控制的紧急措施、宣布疫区、卫生检疫、疫区封锁为政府行为,行政行为,同时,有对人身权和财产权采取强制措施的规定。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二、传染病控制的监督管理监督重点主要有:(一)对政府有关部门在采取传染病控制中履行职责的监督(二)对在传染病控制措施中传染病分类、分级管理的监督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对政府有关部门在采取传染病控制中履行职责的监督《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主要有以下规定:1、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对政府有关部门在采取传染病控制中履行职责的监督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3、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对在传染病控制措施中传染病分类、分级管理的监督(一)对传染病分类管理的监督宣布疫区和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只有发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可实施。发生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规定可宣布疫区及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又如,疫区实施封锁,只能对宣布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而对宣布的乙类传染病疫区不实施疫区封锁,这体现了传染病实施分类管理的原则。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
疫情信息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疫情报告疫情报告又称之为传染病报告,是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等报告传染病。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监督管理一、监督对象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公共场所及有关单位等。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监督管理
二、监督内容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中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传染病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并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2、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内容: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公布职责,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内容:负责管辖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监督管理4、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内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5、采供血机构的工作内容: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浆)人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规定的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疫情报告管理系统:我国已建立有疫情报告、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体系,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并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延伸。为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定传染病、公共卫生和专病监测的信息采集、汇总、分析、报告等工作的需要,国家已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基础卫生资源数据库和管理应用软件。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均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其他如港口,机场、铁路;厂(场)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也应是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军队医疗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时,也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报告。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和卫生检疫机构中其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叫义务疫情报告人。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病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病例分类与分型:传染病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1期,Ⅱ期、III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报告程序与方式: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寄送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四、现场监督检查要点:
1、医疗机构(1)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的建立,是否采用统一的传染病报告卡和登记簿,执行首诊医生报告负责制。(2)抽查与传染病接诊相关的科室。如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内科、儿科、肠道门诊、肝病门诊、检验科等,查阅核对相关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检验科传染病登记簿、住院登记簿等;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现场监督检查要点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统一为A4纸印制。②门诊日志: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或复诊九个基本项目,监督检查中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登记数与该科挂号数尽量符合。③传染病登记簿,患者姓名(14岁及以下儿童需填写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发病时间、诊断时间,报告时间、订正时间、填卡类型、实验室诊断结果、报卡医生签名,监督检查传染病登记簿、门诊日志、实验室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报卡之间的符合率要求100%。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现场监督检查要点④检验科传染病登记簿: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或住院号、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医师签名、检验日期等八个基本项目。⑤住院登记簿,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户籍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等九个基本项目。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现场监督检查要点(3)将查到的病例与存放在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报告卡核对,并直接在该机构的网络直报系统核对。如该机构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则将所查阅的传染病病例,到当地疾控机构的收卡部门核对,并在该疾控机构的网络系统查核;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现场监督检查要点(4)现场询问医务人员,对疫情报告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的掌握情况(5)订正报告、补报、查重。各种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资料保存3年,各级责任报告单位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疫情登记簿等原始资料整理、归类保管期限至少3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2、CDC疫情报告现场检查要点(1)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疫情值班制度,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及其执行记录;(2)抽查传染病疫情报表,月报、年报,疫情分析及其汇编;重点传染病的专题分析,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漏报调查总结;(3)现场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运转、连接、维护记录情况;核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网络录入内容、时限,审核等;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CDC疫情报告现场检查要点(4)抽查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工作指导检查的工作记录。(5)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3、采供血机构疫情报告现场检查要点查阅献血(浆)人员的检测结果登记。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五、传染病暴发、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监督1、《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
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分类:(1)重大传染病疫情:①发生鼠疫、肺炭疽和霍乱暴发;②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③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④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⑤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⑥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2)其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④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⑤医源性感染暴发;⑦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⑨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⑿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
报告原则: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总结报告要全。报告时限: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当事单位,均应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同时在6小时内完成初次报告。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
报告方式:
事件发生地的县(市、区)为基本报告单位,卫生行政部门为责任报告人,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责任报告人还应通过其他方式确认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原则上以《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为主,但在紧急情况下或报告系统出现障碍时,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报告。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是在总结分析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管理,保障信息报告系统规范有效运行,及时准确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快速有效地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制定的。《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本规范不一致的地方,以本规范为准。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
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
一、传染病(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6)甲肝/戊肝-------(25)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其二,食物中毒其三,职业中毒其四,其他中毒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其五,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其六,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其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生物安全和生物恐怖是当前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的内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的对象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设立单位、保藏机构、承运单位及个人。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依法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包括生物实验室资质的认证认可;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保藏,运输和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相关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中国医学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以及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等。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病原微生物样本采集,运输、保藏的监督管理菌(毒)种是指可培养的,可引起传染病发生的,以及有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医学致病性微生物。样本是指医疗卫生、科研和教学等专业机构在从事传染病监测、临床检验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在现场所采集的人体、动物等体液、组织,排泄物等物质,以及从环境中所采集的水、土壤、空气等物质,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病原微生物样本采集,运输、保藏的监督管理1、对病原微生物样本采集的监督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必须防止在采集的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要严格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的条件:(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病原微生物样本采集,运输、保藏的监督管理2、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运输的监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病原微生物样本的运输作出严格规定(10条)。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病原微生物样本采集,运输、保藏的监督管理
3、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藏的监督
国家指定并被认可的菌(毒)种以及样本保藏中心、专业实验室、备份专业实验室为国家保藏机构。承担集中保藏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任务,并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将制定《中国医学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的管理办法》,有不一致的,按照新规定执行。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病原微生物样本采集、运输、保藏的监督管理
4、对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报告与处理的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把发生传染病病菌毒种丢失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情形之一规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2小时内分别向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护送人所在单位和保藏机构的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发生被盗、被抢、丢失的,还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四、实验室的设立和从事实验活动的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lN89-2004国家标准。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并增强了对该类实验室的设施要求,以确保安全。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四、实验室的设立和从事实验活动的监督管理
1、实验室认可与备案
(一)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实验室通过认可的,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5年。
(二)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②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③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④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四、实验室的设立和从事实验活动的监督管理
2、对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监督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审批(7条):
3、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监督
(1)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2)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13)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五、实验室感染控制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指定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应当具有与该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有关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
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由此可见,医疗废物只是医疗卫生机构丢弃的所有废物的一部分,据WHO测算,在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废物中,医疗废物的比例约为10~25%,其余75~90%的废物称之为一般废物,可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置。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监督内容:医疗废物监督管理的范围涵盖了医疗废物产生、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整个流程,主要涉及两部分,一是医疗卫生机构对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和暂时贮存的管理及对医疗废物管理相关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二是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管理相关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
1、医疗废物管理的原则(1)全程管理: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收集、密闭包装到收集转运、贮存、处置的整个流程都应当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下。(2)就近集中处置:医疗废物应尽可能在其产生地就近集中处置,并且只有取得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方可从事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在未实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地区,在依照无害化处置原则下,可由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处置医疗废物。国家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3)分工负责: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废物产生后的分类收集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负责将医疗废物从产生单位收集转运到集中处置地贮存和处置;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上述活动。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
2、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
(一)医疗废物的收集医疗废物的收集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到相应包装物或容器的过程。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时,应符合要求(9条):
1.将医疗废物按照不同类别分别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3、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2、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
(二)医疗废物的运送医疗废物的运送是指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后,由运送人员用专用车辆,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将医疗废物从产生地点送至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或集中贮存场所的过程。在运送医疗废物时,不得丢弃医疗废物,不得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撤、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包括周转箱(桶)、运送车辆等。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医疗卫生机构将医疗废物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时,应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2、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
(三)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将送达的医疗废物存放于本单位符合特定要求的专门场所或设施的过程。作为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场所、设施必须符合特定的条件、要求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8条要求)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3条要求)贮存医疗废物时,应做到①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最长不超过48小时,病理性废物应当在低温或者防腐条件下暂时贮存。②暂时贮存场所应在废物清运之后消毒冲洗,冲洗液应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暂时贮存柜(箱)应每天消毒一次。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2、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
(四)医疗废物的处置医疗废物的处置是指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安全无害和减量处理的过程。原则上,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建一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厂。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自行处置医疗废物时,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②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③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场所消毒的监督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卫生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及其他场所的消毒实施监督管理。其他场所是指除医疗机构以外其他需要消毒的场所,包括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出租衣物及洗涤衣物单位和个人、殡仪馆、流动人员用工单位和疫源地等相关场所。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一、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1995)《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版)
等有关医院消毒的国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于规范我国医疗机构的消毒具有重要的意义。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机构消毒隔离
对医疗机构消毒的卫生监督包括:
1.医疗机构是否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2.医护人员是否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是否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机构消毒隔离4.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是否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5.购进消毒产品是否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6.环境、物品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7.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是否随时进行消毒处理。8.是否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求建立感染性疾病科。感染性疾病科是临床业务科室,要结合实际,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的监督管理选址要求;布局要求;通风、排风要求;消毒要求呼吸道发热门诊设置呼吸道传染病消毒隔离肠道、肝炎门诊消毒隔离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消毒供应中心(室)消毒隔离的
监督管理1、选址和布局要求(6条)2、日常管理要求三方面:①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②人员管理③消毒及灭菌物品质量控制(包装后物品要求、入炉装载要求、灭菌后物品存放要求、下收下送要求、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医疗卫生机构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医护人员消毒知识培训的卫生监督。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消毒产品管理的监督。(核查有效证件;检查存放条件、使用情况;抽检卫生质量和消毒效果考核。)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二、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单位消毒
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的单位主要是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单位消毒《传染病防治法》就上述单位场所的生物安全制度作出规定,明确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要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制定、完善并落实与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以及感染预防控制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度、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消毒。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对实验的器材、污染物品等按规定进行消毒,防止实验室感染和致病微生物的扩散。实验室消毒范围一般包括工作场所的空气、表面、所用器材、剩余标本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装及双手。具体的消毒要求可以按照有关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托幼机构消毒《消毒管理办法》将托幼机构的消毒纳入消毒监管的内容之一,规定托幼机构一要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包括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和制度、落实责任人,记录消毒情况等。二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场所和用品进行消毒。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托幼机构消毒托幼机构的消毒监督相关的法规尚缺乏行政处罚的有效手段等法律责任,缺乏消毒效果评价的国家标准和卫生部行业标准,给这个急性传染病容易发生和传播的场所进行有效的日常性消毒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困难。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卫生部正在组织起草《全国托幼机构卫生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1、托幼机构卫生消毒的基本原则和要求⑴建立健全卫生清洁、消毒制度室内外环境保洁制度、卫生消毒制度、日常卫生管理制度、预防性消毒制度、消毒效果监测制度、病儿消毒隔离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传染病应急处理制度等。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托幼机构卫生消毒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⑵、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及卫生要求托幼机构应设专人负责卫生、消毒工作,人员需经卫生消毒知识培训,合格上岗。①托儿所、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在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托幼机构卫生消毒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②炊事人员工作前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工作期间应注重个人卫生,穿戴工作衣帽并保持整洁,不得抽烟、戴首饰、染指甲、留长指甲,入厕时要脱去工作服。③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的保教人员、炊事员不得上岗;对患不适宜从事托幼工作疾病者,应该及时调离原岗位。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⑶场所及物品卫生消毒要求
日常情况下场所及物品以清洁为主,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定期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发生传染病时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儿童牙刷、口杯、毛巾应一人一用并保持清洁,每周消毒一次。
(2)食具应一餐一用一消毒,并保持卫生清洁。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⑶场所及物品卫生消毒要求(3)室内空气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其中幼儿活动室每日消毒一次。(4)室内、室外每天清扫并保持清洁卫生,无积水、杂草、垃圾,无孽生蚊、蝇、蟑螂等有害昆虫的场所。(5)各种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洗,每周用消毒液擦洗一次,凡幼儿手能接触到的物体表面,消毒液擦洗后再用清水擦洗干净。(6)保育员、教师工作期间要保持手的清洁卫生,用流水、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有条件可用抗菌或抑菌洗手液)。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⑶场所及物品卫生消毒要求
(7)儿童被褥床单、被套、枕套应专用且每周晾晒一次,每月换洗一次;工作人员工作衣与婴幼儿被服应分开清洗,每周换洗一次.传染病患儿使用过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织物应清洗消毒。(8)厕所的门把手、便池、墙(1.5米以下)和地面应每日湿式擦拭或清扫一次,每周用消毒剂擦洗一次。(9)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发现传染病患儿时,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每日消毒一次,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定期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⑶场所及物品卫生消毒要求发现接触性皮肤病、肠道传染病患儿时,应适时对工作人员及入托儿童的手进行消毒;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严格按照卫生部疫源地有关消毒技术规范对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所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要求,并在产品有效期内按照批准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使用。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四、疫源地消毒(一)对疫源地消毒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疫源地消毒总则》(GBl9193-2003)疫源地是指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具有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直接污染周围环境,被污染的物品种类多和易感者与污染物品接触密切的特点。《消毒管理办法》规定,疫源地的消毒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目前,疫源地消毒执行的是卫生部制定的《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二)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
(1)对甲类传染病和肺炭疽、艾滋病等乙类传染病必须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负责进行终末消毒。(2)对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布鲁菌病、炭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淋病、梅毒等和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必须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陪护人或所在单位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二)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3)对丙类传染病中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感染性腹泻等由病人或其陪护人进行消毒处理。(4)各类传染病(包括非法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5)在医院中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末消毒由医院安排专人进行。(6)非专业消毒人员开展疫源地消毒前应接受培训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三)疫源地消毒的监督
(1)对疫源地消毒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的疫源地信息,抽查消毒责任单位实施疫源地消毒的过程记录,核查消毒范围、消毒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2)对疫源地消毒工作的质量进行抽查考核:对特殊疫源地消毒后的消毒效果进行采样检测,确保消毒效果,(3)对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建设项目的疫源地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五、其他单位场所及物品消毒
公共场所消毒卫生要求:《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公共场所、食品、生活饮用水、血液制品的消毒管理,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其他单位场所及物品消毒《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宾馆、旅店,招待所、公共浴室、理发店、公共交通等候室等不同类别公共场所中顾客用具消毒,立体影院的眼镜消毒,铁路客车、航运客轮、客机中茶具的消毒和游泳池池水净化消毒设备以及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程序(试行)》规定,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消毒制度、消毒设施是否健全、完好及运行情况;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有关规定”部分执行情况等内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明确规定了空气传播性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卫生要求: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其他单位场所及物品消毒
关于出租衣物及洗涤衣物、殡仪馆、流动人员用工单位等场所及相关物品的消毒,虽然《消毒管理办法》中有原则规定,但目前由于缺乏具体监督规范、标准,所以对上述场所的消毒尚未开展卫生监督。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二、对消毒服务机构的监督
消毒服务机构的定义消毒服务机构是指为社会提供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及场所、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等进行消毒与灭菌服务的单位,消毒与灭菌服务包括,环氧乙烷消毒与灭菌服务、电离辐射消毒与灭菌服务以及采用其他消毒与灭菌方法进行消毒与灭菌服务等。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对消毒服务机构的监督2003年6月30日卫生部颁布了《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对消毒服务机构作了规定(11条)如果经消毒服务机构消毒后的物品未达到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其行为违反了《消毒管理办法》第48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依照《消毒管理办法》第48条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消毒产品监督的依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消毒产品分类目录》《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许可证申报与受理规定》《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消毒产品检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消毒产品监督的依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l5979-2002)《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l5980-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l5981-1995)、《医疗卫生用品辐射灭菌消毒质量控制标准》(GBl6383-1996)《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1995)《隐形眼镜护理液卫生标准》(GBl9192-2003)
上述规范、标准及相关文件的内容基本覆盖了消毒产品的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及产品质量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目前,世界上尚没有统一的国际消毒组织,消毒常包括在药学、护理或医院感染组织中。消毒产品也被众多国家划分为药物进行管理,如美国FDA、日本厚生省等。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卫生部门负责对消毒产品及其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实施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一)消毒产品
1、监管范围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卫生部2003年第24号关于取消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监管的公告,目前我国消毒产品是指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三类。为了进一步明确每类产品的范围,卫生部根据消毒产品作用对象、用途的不同,将消毒剂、消毒器械和卫生用品进行了分类,并制定出分类目录,即《消毒产品分类目录》,这意味着卫生部门对列入分类目录中的产品可以按照《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实施监管。《消毒产品分类目录》是动态的,卫生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一)消毒产品
2、卫生许可消毒产品的卫生许可是指卫生部对消毒剂和消毒器械进行审批,发放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只有获得批准文号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方可生产销售。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的有效期是四年,批件到期可以延续,获准延续的卫生许可批件沿用原批准文号。国产产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卫消字(年份)第XXXX号;进口产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卫消准字(年份)第XXXX号。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英语暑假特色作业
- 互联网数据接入采集系统建设方案
- 智慧工地施工方案1
- 网球俱乐部合同(2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食品基础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鹅妈妈买鞋的说课稿
- 翔荷雅苑2-楼施工组织设计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结构力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小的船》的说课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
- 粮油保管员(中级)技能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汇总)
- 第六章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医院志愿者培训课件
- 幼儿园中班健康《不一样的气味》PPT
- 机械厂加工车间变电所初步设计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
-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双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XXXX年度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计划
- 乙腈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11-12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