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131-2021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_第1页
DB41T 2131-2021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_第2页
DB41T 2131-2021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_第3页
DB41T 2131-2021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_第4页
DB41T 2131-2021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I 2 2 3 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1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筑二次衬砌混凝土,使混凝土浆料与卷材紧密结合的24.1隧道防排水设计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前期资料搜集4.2处于水环境敏感区的隧道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防排水设计。4.3隧道防水应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防水层防水为5.1重视地表水的调查和处治,地表水可能渗入隧道时,应采取防止或5.2隧道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层和防水混凝土相结合的防水措施。防水层宜采用预铺反粘类防水卷材b)无纺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300g/m2,不宜与防水卷材黏合使用;5.3隧道模筑混凝土衬砌应满足抗渗要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宜低于b)沉降缝、伸缩缝除做好其他防水措施c)纵向施工缝可根据模板台车、施工工艺等情况进行调整,但不低于纵向排水管顶部标高;d)止水带应减少搭接,搭接时宜采用焊接方式处理;止水带十字或T型交叉时,宜采5.5存在侵蚀性地下水时,应针对侵蚀类型采用抗腐蚀性、抗侵蚀性防排水材料,可适当提高混凝土5.6围岩渗水、涌水较大的地段,可采取向围岩内注浆堵水措施。注浆应符合以下规定:a)进行围岩注浆或超前预注浆后,应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判;注浆处理后漏水量小于设计a)洞口宜避免设置在汇水面积较大及径流较大的沟谷附近,若无法避免,宜采用相应截、引、3b)隧道防水设计应满足环保要求,可采取填充、铺砌、勾补、抹面等措施;c)应对隧道洞顶及其附近区域的井、泉、池塘、水田等进行水土流失专项研究,并应采取相应d)洞顶回填区域表面,应铺设隔水层且应与边坡良好搭接,并根据e)洞门宜采取防止雨水冲刷、漫流措6.1隧道洞内宜按地下水与运营清洗污水、消防污水分离排放的原则设置纵向排水系统。4a)路面两侧应设路侧边沟,路侧边沟排水坡度宜与隧道纵坡一致,c)当隧道内不设中心水沟时,衬砌背后的地下水可引入路侧边沟,路侧边沟的深度应低于路面a)可设置在隧道中心线上,也可偏离中心线设置,中心水沟的位置和深度应根据隧道长度、路b)断面宜采用矩形,断面尺寸应根据隧道长度、纵坡、地下水涌水量确定;a)路面垫层或仰拱填充层顶面排水坡度应设不小于1.5%,设有中心水沟的地段,应向中心水沟b)在隧底有渗水的地段,宜沿隧道纵向每隔3m~8m设横向盲沟,横向盲沟宜设在垫层/仰拱d)设有中心水沟的隧道,横向盲沟排水坡度不小于1.5%,并应向中心水沟倾斜,与中a)衬砌墙背底部应设沿隧道纵向的排水盲管,排水坡度与隧道纵坡一致,并用排水管横向连通至中心水沟,管径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不应小于100mm,纵向排水盲b)防水层与初期支护间应设环向排水盲管,其间距不宜大于1岩有集中水渗出时可单独设置排水盲管直接引排,环向排水管应与纵向排水管连通;c)横向导水管应在衬砌边墙脚穿过二次衬砌与纵向排水盲管连通,设有中心水沟的隧道应连接至中心水沟,不设中心水沟的隧道应连接至路侧边沟。横向导水管直径不宜小于100mm,且d)隧道采用集中疏导排水时应采取反滤措施。a)洞口及明洞边、仰坡开挖线以外应应小于10m,同时应避免影响边仰坡景观效果。b)隧道洞口出洞方向的路堑为上坡时,可在洞口外路基两侧设置反向排水边沟等引排措施;c)靠山侧边墙底或边墙后宜设置纵向和竖向盲沟,将水引至边墙泄水孔排出;d)较长或往隧道内为下坡的明洞,采用纵向排水盲管及泄水孔难以排出回填土体内地下水时,应采用综合排水措施,并宜在拱脚设置横向排水管与明洞拱脚处纵向排水管连通后引入隧道5e)隧道洞口施工期与运营期的排水均应遵循清、污水分离排放的原则。结合洞口地形、地物条7.1黄土地区的陷穴和潜蚀洞穴应采取防止地表水侵入隧道的措施。对较浅洞穴,可采用开挖回填夯7.3岩溶区隧道施工过程中除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外还应进行超前探水,并根据围岩级别、综合渗7.4高压富水岩溶段应对注浆堵水或排水降压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和安全评估。高压富水溶腔宜按照排水降压原则处理;高压富水的充填溶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