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有关故事、轶事和传说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故事(一)工业革命下的社会苦难与阶级矛盾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如火如荼地进行,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英国的曼彻斯特,这座因纺织业而繁荣的工业城市,却隐藏着无数工人的苦难。街道两旁是高耸的工厂烟囱,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在工厂里,工人们像机器一样不停地劳作。威廉是一名纺织工人,他每天凌晨四点就得起床,匆忙吃点东西后就赶往工厂。他要在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中连续工作16个小时。工厂里闷热潮湿,空气中弥漫着棉絮,他和工友们呼吸困难,很多人都患上了肺病。工厂主为了追求利润,不断压低工资。威廉一家五口挤在狭小昏暗的房子里,床铺破旧不堪。他辛苦工作一个月的工资,仅仅够勉强维持一家人不被饿死。而工厂主们却住在豪华的别墅里,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们的餐桌上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出行乘坐华丽的马车。在法国的里尔,情况也同样糟糕。煤矿工人每天要下到黑暗潮湿、充满危险的矿井中工作。年仅12岁的皮埃尔也在其中,他身材瘦小,却要和成年人一样搬运沉重的煤块。矿井里通风条件差,经常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有一次,皮埃尔亲眼目睹了身边的工友在爆炸中丧生,那凄惨的场景成为他一生的噩梦。这些工人的悲惨遭遇和资产阶级的奢华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们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反抗。(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与理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开始探索改变社会的道路。圣西门是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出身贵族,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深感同情。他目睹了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动荡和贫富分化,决心寻找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圣西门提出了建立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他设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要劳动,没有不劳而获者。他四处宣传自己的思想,在巴黎的沙龙里,在工人聚集的酒馆中,他激情澎湃地讲述着自己的理想社会。然而,他的计划因为缺乏实现的途径和对社会现实的充分考虑,被很多人认为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傅立叶是另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更为尖锐。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制度,造成了社会的道德败坏和人民的痛苦。傅立叶提出了“法郎吉”的设想,这是一种集体生产和生活的组织形式。在“法郎吉”里,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工作,劳动将成为一种乐趣。他还详细规划了“法郎吉”的建筑、生产和生活模式。傅立叶每天都在等待有富人能够资助他建立一个“法郎吉”,但始终未能如愿。欧文则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付诸实践。他在英国的新拉纳克建立了一个模范工厂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欧文改善了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他为工人提供了舒适的住房,建立了学校,让工人的子女能够接受教育。工厂里实行较短的工作时间,注重工人的健康和福利。新拉纳克一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前来参观。然而,欧文的改革仍然局限在他自己的工厂范围内,当他试图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广泛的社会时,却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反对和抵制,最终也以失败告终。(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滋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还汲取了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丰富营养。在德国,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在德国的大学课堂上,年轻的学者们热烈地讨论着黑格尔的哲学。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求学期间,深入钻研黑格尔的著作。他被黑格尔辩证法中关于矛盾、发展的观点所吸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对马克思产生了重要影响。费尔巴哈指出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异化,强调物质世界的第一性。马克思在研究费尔巴哈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束缚,走向了唯物主义。他在与朋友的书信和学术讨论中,不断阐述自己对哲学的新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根基。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素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等重要观点,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资、利润和地租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英国图书馆里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这些著作,他结合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经济现实,发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二、马克思的个人经历与思想发展故事(一)马克思的成长与求学之路卡尔・马克思于1818年出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求知欲。在特里尔中学读书时,马克思就受到了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他的老师们回忆说,马克思是一个勤奋好学、思维敏捷的学生,对历史、哲学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在波恩大学,他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他对诗歌和戏剧也有着独特的爱好,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歌德、席勒等德国伟大文学家的作品。然而,马克思很快意识到波恩大学的学术氛围并不适合他深入研究学问,于是他转学到了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马克思沉浸在哲学的海洋中。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黑格尔的哲学,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这个时期的马克思开始展现出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精神。他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朋友们一起讨论宗教、政治和社会问题,对当时德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保守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的思想逐渐成熟,开始思考如何将哲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为改变社会寻找道路。(二)马克思的新闻工作与社会观察离开大学后,马克思开始了他的新闻工作生涯,这为他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提供了广阔的视角。他担任了《莱茵报》的编辑,在这个岗位上,马克思接触到了大量社会问题的报道和讨论。有一次,《莱茵报》报道了德国摩泽尔地区农民的贫困状况。马克思深入调查后发现,农民的贫困不仅仅是自然灾害等表面原因造成的,更深层次的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当地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封建地主的剥削使得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马克思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抨击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呼吁政府关注农民的疾苦。这些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让马克思意识到新闻工作可以成为他表达思想和推动社会变革的有力工具。在另一个事件中,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讨论在德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普鲁士政府制定了一项新的法律,将未经林木所有者许可在森林中捡拾枯枝的行为视为盗窃,并予以严厉惩罚。马克思站在贫苦农民的立场上,对这项法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指出,这项法律是为了维护林木所有者的利益,而牺牲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生存权利。马克思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发声的决心。(三)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和思想共鸣马克思在思想发展过程中,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相遇和合作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的一个纺织厂主家庭。他虽然出身资产阶级,但对工人阶级的苦难有着深刻的同情。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管理家族企业期间,深入考察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他经常穿梭于工人聚居的贫民窟,与工人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恩格斯亲眼目睹了工人们恶劣的生活环境、超长的工作时间和微薄的工资收入。他将这些观察和思考写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对英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会面。两人一见如故,他们发现彼此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关注等方面有着高度的思想共鸣。他们在一起讨论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诸多问题,通宵达旦,意犹未尽。这次会面为他们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此后,两人开始频繁通信,共同撰写著作,互相交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携手共进。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故事(一)《共产党宣言》的创作背景与过程19世纪中叶,欧洲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开始创作《共产党宣言》。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深入研究和写作。他们的住所里堆满了书籍和资料,两人经常在这里讨论和修改文稿。当时,欧洲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种思潮泛滥。马克思和恩格斯需要在复杂的思想环境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理论路线。他们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发展趋势,认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工人运动报告和各国的社会经济数据。为了准确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他们对空想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进行了批判和借鉴。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积极与各国的工人运动领袖和先进分子交流。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地,他们参加工人集会和秘密会议,了解工人阶级的需求和愿望。这些实践活动为《共产党宣言》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经过长时间的努力,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发表。(二)《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与影响《共产党宣言》犹如一声惊雷,在欧洲上空炸响。它以犀利的语言和深刻的分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开篇就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文中详细描述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在不断加剧。《共产党宣言》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受剥削最深,因此最有革命的彻底性。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宣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口号,这个口号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深受鼓舞,他们开始以《共产党宣言》为指导,组织起来开展工人运动。在法国,巴黎的工人在阅读《共产党宣言》后,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斗争目标。他们在工厂里、街道上宣传宣言的思想,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政治权利。在德国,《共产党宣言》被秘密印刷和传播,一些年轻的革命者以宣言为理论依据,组织工人团体,准备进行革命斗争。在世界范围内,《共产党宣言》为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文献。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故事(一)欧洲早期的工人运动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前后,欧洲早期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共产主义小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英国,宪章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影响的工人运动。工人们要求获得普选权,以改善自己的政治地位。他们起草了《人民宪章》,提出了包括成年男子普选权、秘密投票、废除议员财产资格限制等六点要求。这场运动持续了十几年,工人阶级通过请愿、罢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在一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中,成千上万的工人从英国各地涌向伦敦,他们高举着标语牌,上面写着“我们要选举权”等口号。虽然宪章运动最终没有完全实现其目标,但它显示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政治觉悟。在法国,1848年革命是欧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工人阶级在这次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巴黎的街头上,工人们筑起街垒,与反动军队展开战斗。他们要求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共和国,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进一步激发了法国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同时,在欧洲各国,共产主义小组开始出现。在德国的科隆、柏林等地,一些先进的工人和知识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他们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学习小组,讨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人运动中。这些共产主义小组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二)第一国际的成立与活动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成立大会在圣马丁堂举行,来自欧洲各国的工人代表和进步人士齐聚一堂。马克思出席了这次大会,并在第一国际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第一国际的成立旨在把各国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国际资产阶级。在第一国际的活动中,它积极支持各国的工人运动。在英国,第一国际支持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在工厂里,工人们在第一国际的宣传和组织下,举行罢工,要求缩短工作时间。他们喊出了“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的口号。在法国,第一国际支持巴黎工人反对波拿巴专制的斗争。在其他欧洲国家,第一国际也积极协调各国工人阶级的行动,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第一国际还在理论上对工人运动进行指导。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如《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等。这些文件阐述了第一国际的宗旨、任务和组织原则,为各国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第一国际的影响下,欧洲的工人运动更加有组织、有目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国际力量。(三)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1871年,巴黎公社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巴黎人民对法国政府的卖国和投降行为极为不满。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了起义。国民自卫军占领了巴黎的市政厅等重要政府机构。在起义过程中,巴黎人民表现出了高度的团结和革命精神。无论是工人、手工业者还是小商人,都纷纷加入到起义队伍中。起义成功后,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公社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意义的措施。在政治上,公社废除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机构。公社委员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委员们对人民负责。在经济上,公社对一些企业进行了接管,试图建立工人对生产资料的管理。例如,公社接管了巴黎的一些面包房,由工人组织生产,保证面包的供应和价格稳定。在社会方面,公社关心人民的生活。它实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让巴黎的孩子都能上学。公社还对妇女的权益给予了重视,鼓励妇女参与社会事务。在巴黎的学校里,孩子们开始接受新的教育,老师们教他们关于公社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在公社的工厂里,女工们和男工们一起参与生产决策,她们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巴黎公社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勾结普鲁士军队,对巴黎公社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在“五月流血周”中,公社战士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他们在巴黎的街道上、建筑物里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一位名叫路易丝・米歇尔的女公社战士,表现得非常英勇。她手持武器,和男战士们一起冲锋陷阵,多次参与战斗,为保卫公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最终,巴黎公社还是失败了,但其伟大的实践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四)各国工人运动在挫折后的继续发展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陷入低潮,但各国工人运动并没有因此停止,而是在挫折中继续发展。在德国,尽管面临着俾斯麦政府的高压政策,工人阶级依然在艰难中前行。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这个时期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吸取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在合法斗争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在德国的工业城市,社会民主党的成员深入工厂和工人社区,组织工人进行政治教育和文化活动。他们通过创办报纸、举办讲座等方式,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目标。例如,《前进报》成为了德国工人阶级喜爱的读物,报纸上经常刊登关于工人权益、社会公平和政治改革的文章,启发了无数工人的思想。在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形势下也有了新的发展。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会组织更加成熟。英国工人阶级在争取经济权益方面持续努力,除了继续要求缩短工时、提高工资外,还开始关注劳动条件的改善和社会保险等问题。在煤矿行业,工会组织与矿主进行谈判,要求改善矿井的安全设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在纺织行业,工人代表们向工厂主提出了改善车间通风和照明条件的要求。这些斗争虽然艰难,但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在美国,19世纪后期的工人运动也日益活跃。美国工人阶级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但他们在共同的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团结起来。在一些大城市,如纽约、芝加哥等地,工人罢工此起彼伏。工人们为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反对血汗工厂等展开了英勇斗争。其中,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五一”大罢工具有重要意义。1886年5月1日,美国各地的工人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在芝加哥,罢工人数达到了数万人。尽管这次运动遭到了政府和资本家的残酷镇压,但它激发了美国工人阶级的斗志,成为了美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五)第二国际的成立与国际工人运动的新发展19世纪末,随着工人运动在各国的复苏和发展,第二国际应运而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889年,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这次成立大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来自欧美各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人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强调了国际工人阶级团结的重要性,并通过了一系列决议,为各国工人运动制定了共同的目标和行动指南。在第二国际的推动下,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共同的节日。每年的5月1日,各国工人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展示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团结。在法国巴黎,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游行,他们举着红旗,上面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标语,高唱着革命歌曲。在游行过程中,不同行业的工人相互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第二国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理论上,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第二国际的平台上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考茨基、伯恩斯坦等著名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哲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在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分歧,但这些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在实践方面,第二国际支持各国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它组织了国际范围内的罢工互助,当一国工人举行罢工时,其他国家的工人通过捐款、抵制相关产品等方式给予支持。同时,第二国际也积极推动各国工人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如选举权的扩大等。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第二国际的影响下,在议会选举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为工人阶级通过合法途径参与政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然而,第二国际后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压力时,出现了改良主义倾向,这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