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北京初三一模历史汇编: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章节综合_第1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一模历史汇编: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章节综合_第2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一模历史汇编: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章节综合_第3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一模历史汇编: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章节综合_第4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一模历史汇编: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章节综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4北京初三一模历史汇编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章节综合一、选择题1.(2024北京海淀初三一模)1954—1956年,中国与阿富汗、尼泊尔、叙利亚、也门等国,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还初步开展了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友好往来。对这一时期外交成就解读正确的是(

)A.以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建交对象 B.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C.得益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2022北京门头沟初三一模)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A.中日建交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2022北京房山初三一模)下面照片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到机场迎接的瞬间。该照片(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建交 D.中美关系破裂4.(2022北京初三一模)下面照片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到机场迎接的瞬间。该照片可以作为哪一历史事件的史料证据(

)A.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美建交 D.中美关系破裂5.(2023北京平谷初三一模)下列属于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有(

)①中日建交②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2023北京丰台初三一模)观察下表,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联合国的宗旨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加强国际合作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A.标志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 B.意味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和平、合作主张 D.解决了人口、资源等人类面临的问题7.(2024北京平谷初三一模)建国以后,我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补全下列时间轴①②处内容(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建交8.(2024北京顺义初三一模)1955年,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进行了精彩发言,强调“求同”而不是“立异”,主张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求同和团结。这次会议(

)A.促使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C.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D.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9.(2022北京丰台初三一模)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隆会议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开展全方位外交二、综合题10.(2023北京平谷初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构成中国内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它由表示意义和物体的汉字组成。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商朝的书面语”是指哪种文字?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共同的书面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材料二

这项不可或缺的创造,成为记录人类行为和情感的载体,让记忆得以保存,让文明得以传承。造纸技术经由亚欧大陆蔓延至整个东西方世界,让文明的传播和传承变得更加高效、更加迅捷。——马克·科尔兰斯基《一阅千年:纸的历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历史人物。概括造纸术向外传播的特点及意义。材料三

从英语的发展过程看,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不同时期英语新词(注:maize一玉米,原产地美洲,electron-电子,telephone-电话,telegraph--电报,gasmask一防毒面具)组别时期新词1组15—17世纪potato,maize2组19世纪后期telephone,telegraph,electron3组20世纪初tank,machinegun,gasmask(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1、2组英语新词的出现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仿照示例,从1、2组中任选一组,结合史实加以说明。示例:第3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成为这个时期的英语新词。材料四

近几十年来,在新增加的英语新词中,出现了鲜明的中国元素。例如theBeltandRoad(“一带一路”缩写B&R)、OneCountry,TwoSystems(“一国两制”)等。——摘编自百度百科(4)依据材料四,说出新增英语新词出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新词“theBeltandRoad”(“一带一路”)的出现所体现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1.(2024北京房山初三一模)繁华丝路·美美与共【丝路使者·逐梦】材料一

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丝路使者们,用自己的人生钡就了这条贯穿东西的伟大的丝绸之路。ABC他,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他走访了点孙等西域许多国家。之后,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他,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他.于1405—1433年率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的船队7次下“西洋”。他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材料二①②③(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三个“他”的名字。在材料二中找到与“他”相对应的路线图。(只填序号)【丝路信物·联结】材料三

千百年来,无数文物犹如一颗颗珍珠散落于丝绸之路沿线,串起一段段记忆。公元1世纪庞贝古城壁画隋驮贵陶骆驼宋金腰带明青花开光水禽图盘出土于罗马帝国的庞贝古城遗址,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壁画描绘了一位正在采花女子的背影画中飘逸的衣裙,正是来自于遥远东方的珍贵丝绸。出土于陕西省,以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为形,驼囊上模印了来自于西方的兽首角杯及罗马柱,这体现希腊题材与本土题材的结合。出土于广东“南海I号”沉船中,腰带工艺精良,带体呈麻花状,带扣装饰细腻,极具异域风情。这种腰带形制不见于国内,推测为中东地区器物样式。产自于景德镇窑,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盘心以八瓣花连弧开光装饰,被称为“克拉克”或“芙蓉手”瓷,是明末外销瓷中最著名的品种,国内很少见,是专为出口而生产的。(2)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上文物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丝绸之路的作用。【丝路建设·共赢】材料四

十年间,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家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2700亿美元;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创造了42.1万个工作岗位;中国每年向共建国家和地区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名;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共建国家在华新设企业接近6.7万家;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城市:“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联盟”已吸纳17个国家54家单位。——数据(2013—2023年)整理自中国一带一路网(3)依据材料四中“一带一路”的建设成就,说出中国政府所秉持的理念。

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1954—1956年,中国与阿富汗、尼泊尔、叙利亚、也门等国,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还初步开展了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友好往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A项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善中美两国关系,同西方大国外交关系有所突破,排除B项;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根据所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A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是1972年、1979年、1971年,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A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中美关系破裂,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标志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项;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排除C项;尼克松访华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而不是导致中美关系破裂,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因此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不包括“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带有③的选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6.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为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国家都不得无理干涉他国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的内部事务,都应当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存在的可能争端。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的理论精髓,在于它坚定捍卫国家主权的完全平等,以及内在表达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实现和平共处与友好合作。再结合表格“联合国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加强国际合作”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和平、合作主张,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而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排除A项;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是1953年,当时中国尚未重返联合国,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没有解决人口、资源等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2001年,与时间轴信息不符,排除A项;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1991年,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2001年,并非1971年,排除D项。故选C项。8.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B项正确;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排除C项;改革开放的推进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依据“20世纪70年代”和所学知识,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多的作用,C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排除AB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开展全方位外交,排除D项。故选C项。10.(1)文字:甲骨文;作用: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2)人物:蔡伦;特点:经由亚欧大陆蔓延至整个东西方世界;意义:让文明的传播和传承变得更加高效、更加迅捷。(3)历史事件:第1组:新航路开辟;第2组:第二次工业革命;示例:第1组:新航路开辟;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美洲的玉米、土豆等新词进入英语;示例:第2组: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的广泛利用,促使电话、电报、电子等新词出现。(4)特点:鲜明的中国元素;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详解】(1)文字:结合所学可知,“商朝的书面语”是指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作用:由材料“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可知,“这种共同的书面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的作用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2)人物: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特点:由材料“造纸技术经由亚欧大陆蔓延至整个东西方世界”可知,造纸术向外传播的特点是经由亚欧大陆蔓延至整个东西方世界;意义:由材料“让文明的传播和传承变得更加高效、更加迅捷。”可知,造纸术向外传播让文明的传播和传承变得更加高效、更加迅捷。(3)事件:由材料“注:maize一玉米,原产地美洲”“15—17世纪potato,maize”可知,第1组英语新词的出现与新航路开辟有关;由材料“electron-电子,telephone-电话,telegraph--电报”“19世纪后期telephone,telegraph,electro”可知,第2组新词的出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示例:第1组:新航路开辟;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美洲的玉米、土豆等新词进入英语;示例:第2组: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的广泛利用,促使电话、电报、电子等新词出现。(4)特点:由材料“在新增加的英语新词中,出现了鲜明的中国元素”可知,新增英语新词出现的主要特点是鲜明的中国元素;发展趋势;“一带一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体现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1.(1)三个“他”的名字:A—张骞;B—玄奘;C—郑和。路线:A—③;B—②;C—①。(2)文物特点:罗马出土的文物描绘中有中国的文化元素;中国出土的文物中的描绘有异域文化元素;即文物中反映的文化元素是中西方结合。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3)构建人类命运体【详解】(1)三个“他”的名字:根据材料一中A的描述:“他,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也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终于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A指的是张骞;根据B的描述:“他,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和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B指的是玄奘,根据C的描述:“他于1405—1433年率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的船队7次下‘西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