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历史汇编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章节综合一、选择题1.(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下侧资料体现了(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长沙会战中葛先才率领全团将士誓与长沙共存亡,最终守住了阵地。“反扫荡”斗争中,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新四军“刘老庄连”血战到底。A.井冈山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战精神 D.西柏坡精神2.(2024北京燕山初三上期末)下表是1941年12月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配置,这表明(
)中国太平洋和东南亚伪满洲国(中国东北)日本中国台湾与韩国陆军师(50)21101342混合旅或相同等级(58)2032411—空军飞行中队(151)1670569—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B.中国是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C.日本的侵略目标是中国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2023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某校历史小组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制作展板,他们拟定了以下标题,按这些标题所代表会议的召开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②指明抗战后奋斗方向③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思想建党、政治建军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4.(2023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A.四渡赤水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5.(2023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分别是要(
)①推翻满清政府②维护共和制度③打倒列强除军阀④抗击日寇侵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综合题6.(2024北京大兴初三上期末)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材料一
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的认同,对某个具体朝代的认同,或被后一朝代认同为“中国”“中华”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摘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材料二类别开始时间载体事例理论宣传1931年报刊《红色中华》《斗争》等大众宣传1933年木刻版画《义勇军》《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等1935年宣言书《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8年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等1942年秧歌剧《军民大生产》等教育宣传1938年冬学运动冬季农闲时,将分散的农民召集起来开展统一的识字、读书、学习活动材料三
中华大地上众多部落和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和交融,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甲午战后,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五四时期,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初步形成;抗战时期,在共同抗战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摘编自孔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形成及其思想基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一个对“中国”“中华”认同的少数民族政权,并运用史实进行说明。(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观念宣传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宣传中华民族观念的作用。(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认识。7.(2024北京大兴初三上期末)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材料一
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的认同,对某个具体朝代的认同,还开始表现为对超越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通称——“中国”或“中华”之认同。自称“中国”“中华”,或被后一朝代认同为“中国”“中华”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也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摘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材料二类别开始时间载体事例理论宣传1931年报刊《红色中华》《斗争》等大众宣传1933年木刻版画《义勇军》《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等1935年宣言书《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8年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等1942年秧歌剧《军民大生产》等教育宣传1938年冬学运动冬季农闲时,将分散的农民召集起来开展统一的识字、读书、学习活动——整理自李彤《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观念的宣传研究》材料三
中华大地上众多部落和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和交融,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渐加深,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五四时期,随着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初步形成;抗战时期,中国各民族普遍增强了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在共同抗战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摘编自孔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形成及其思想基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一个对“中国”“中华”认同的少数民族政权,并运用史实进行说明。(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观念宣传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宣传中华民族观念的作用。(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认识。8.(2023北京大兴初三上期末)青年学生与国家、社会共命运材料一:时期近代学校开设课程洋务运动期间京师同文馆英文、法文,俄文、算学、天文学福州船政学堂造船、轮机、航海理论、英文、法文、几何、数学、微积分、物理、机械等甲午战后北洋西学堂法律、采矿冶金、土木工程,机械等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准备设立天学、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1)依据材料一,分析近代学校创办的作用。材料二:卡片A:卡片B:(2)分别说出材料二中卡片A、B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二者的相同点。材料三: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一系列战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一时间,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到延安去”成为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的共同选择。广大知识青年从国统区、沦陷区、海外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他们中有工人农民的子弟,也有地主资本家的儿女;有丁玲、冼星海等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家、电影明星、新闻记者、律师、医生、军官、教师等,更多的是青年学生。他们接受了革命教育后,有的留在边区,绝大多数奔赴各抗日根据地。——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3)依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材料四:青年强,则国家强。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摘自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二十大报告讲话(4)结合所学,谈谈对材料四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长沙会战中葛先才率领全团将士誓与长沙共存亡,最终守住了阵地。“反扫荡”斗争中,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新四军“刘老庄连”血战到底。”可知,体现了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C项正确;并冈山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精神,时间不符,排除A项;长征精神是长征时期的精神,时间不符,排除B项;西柏坡精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根据材料“是1941年12月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配置”可知,日本在中国的兵力最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牵制日本兵力最多,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正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排除A项;表格信息说明日本的侵略目标不仅仅是中国,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37年9月,排除D项。故选B项。3.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②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③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1929年,古田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按时间排序为①④③②,A项正确;而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4.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C项正确;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排除B项;渡江战役的时间是1949年4月,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国共合作是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推翻满清政府、维护共和制度都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②的ABC项。故选D项。6.(1)政权:北魏、元、清等;说明:孝文帝通过改革,推行汉化措施。(2)特点:宣传类别丰富,载体多样,重视大众宣传;作用:团结全民族抗战。(3)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详解】(1)政权:根据材料一“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的认同,对某个具体朝代的认同,或被后一朝代认同为‘中国’‘中华’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对“中国”“中华”认同的少数民族政权,如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说明:北魏统一后,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成迁到了洛阳,实施一系列汉化措施,进行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特点:根据材料二表框类别信息概括得出:宣传类别丰富,载体多样,重视大众宣传;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有利于唤醒民族意识,团结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等。(3)认识:根据材料三“中华大地上众多部落和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可得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根据材料三“甲午战后,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随着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抗战时期,在共同抗战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得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受到外来侵略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7.(1)政权:北魏、元、清等。说明示例: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向汉族学习,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2)特点:宣传类别丰富,载体多样,时间持续长,重视大众宣传。作用:有利于唤醒民族意识,团结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3)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受到外来侵略等因素的影响等。(任意三点)【详解】(1)政权与史实:根据材料一“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的认同,对某个具体朝代的认同,还开始表现为对超越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通称——‘中国’或‘中华’之认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对“中国”“中华”认同的少数民族政权,如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北魏统一后,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成迁到了洛阳,实施一系列汉化措施,进行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特点:根据材料二“1931年,报刊《红色中华》《斗争》等”,“1938年,冬学运动,冬季农闲时,将分散的农民召集起来开展统一的识字、读书、学习活动”,还有“木刻版画、宣言书、电影、秧歌剧”等宣传抗日救国,可知,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观念宣传的特点,是宣传类别丰富,载体多样,时间持续长,重视大众宣传。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宣传中华民族观念的作用是有利于唤醒民族意识,团结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3)认识:根据材料三“中华大地上众多部落和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和交融,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可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由“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渐加深,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五四时期,随着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初步形成;抗战时期,中国各民族普遍增强了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在共同抗战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受到外来侵略等因素的影响。元朝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认识,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受到外来侵略等因素的影响等。8.(1)培养各类人才,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2)A:五四运动;B:一二·九运动;相同点:都是发生在国家主权和利益遭到严重侵犯的背景之下;都是以爱国学生掀起的,都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3)观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论述: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立场,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战争;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将抗日。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一系列战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4)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努力学习,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高效离婚诉讼协议模板编制指南
- 两人合伙购车法律合同范本2024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农民工就业合同范本(劳动权益保障)
- 2025年度智能仓储车间租赁管理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租赁市场推广与广告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初中学校纪律教育与安全防护协议书4篇
- 二零二五版楼层套房租赁合同书(含室内空气净化服务)4篇
- 2025年度能源企业常年法律顾问聘请合同3篇
- 2025年度体育馆场地标准租赁与赛事宣传推广合同
- 2025年环保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合同4篇
- 2024年高考八省联考地理适应性试卷附答案解析
- 足浴技师与店内禁止黄赌毒协议书范文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 2024-2030年中国光电干扰一体设备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农村自建房安全合同协议书
- 杜仲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4S店售后服务6S管理新规制度
- 高性能建筑钢材的研发与应用
- 无线广播行业现状分析
- 汉语言沟通发展量表(长表)-词汇及手势(8-16月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