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45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改革背景(1)内忧①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冲突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峻威逼。②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峻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③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反对沙皇封建专制,主见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2)外患:克里米亚斗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冲突也进一步激化。2.改革酝酿(1)目的:化解冲突,巩固统治,增加国力,重振大国威望。(2)酝酿①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阅历教训,坚持推行改革。②报纸公开探讨,舆论力气化解阻力。③成立隐私委员会探讨解放农奴问题,农夫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并拟订改革法令。3.改革内容(“二一九法令”)及其评价与特点(1)内容①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②经济:土地仍归地主全部,农夫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夫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③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夫的人身限制。(2)评价①进步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②局限性: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和欺瞒性。(3)特点①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具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②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全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事实上是对农夫的掠夺。③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4.改革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供应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4)教化近代化:激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高校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起先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剧烈。eq\a\vs4\al(|思维点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二、明治维新1.历史背景(1)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心情高涨,幕府面临统治危机。(2)经济: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4)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的统治。2.维新内容(1)政治①废藩置县,把全国划为3府72县,把地方置于中心政府干脆管辖之下。②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同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③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与士族的俸禄与禄米,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建立起来。(2)经济①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②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全部制,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③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全部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④“殖产兴业”:建立近代企业,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3)文化: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依据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化体制,实行“和魂洋才”的教化原则;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大力推动西化。(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并建立现代化军工企业;进行武士道教化,军队只向天皇负责。(5)法制: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3.历史影响(1)主动作用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②加强了中心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③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④其胜利阅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供应了有益的借鉴。(2)局限性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深厚封建专制色调的日本近代天皇制。②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4.改革特点(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比较全面。(2)从改革方向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不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注意更新改造。(3)从改革方式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气,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4)从改革内容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eq\a\vs4\al(|思维点拨|)殖产兴业中明治政府的作用明治维新的目的在于富国,其关键在于激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当时经济落后、民智未开的日本,人们缺乏创办工业的志气、信念、技术和资金,因此,须要政府的大力扶植,“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精神就是充分利用政府的力气发展经济,这一政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三、戊戌变法1.变法背景(1)社会背景①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清政府统治危机: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峻,阶级冲突、社会冲突更加激化。(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气起先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①康有为: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找寻理论依据,著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系统阐述变法理论。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主见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需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化制度。③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④严复:借进化论阐明变法主见,认为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2.变法过程(1)起先: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共同领导“公车上书”,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2)打算①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峻危机,主见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引起光绪帝的剧烈共鸣。②保国会的成立: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在其影响下,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3)高潮——百日维新①起先标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②内容、作用内容意义作用政治激励官民上书言事;改旧制: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由国家供给的特权资产阶级学问分子有机会参加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见,在肯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中心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嘉奖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高校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嘉奖科学著作和独创;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增加国防力气3.变法失败(1)戊戌政变:1898年9月2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法,“百日维新”宣告失败。(2)失败缘由①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②变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③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全部制,没有涉及农夫问题,也就不行能广泛发动群众。④国际环境方面,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4.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2)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3)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4)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化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6)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5.多角度相识戊戌变法的主动意义(1)从时代背景看: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峻的状况下起先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是变法的干脆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进步的。(2)从变法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看,向西方学习,提动身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3)从历史影响看: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一股不行抗拒的思想潮流。同时,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eq\a\vs4\al(|思维点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两面性维新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供应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肯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变法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制的主见,体现了其历史局限性。一、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比较1.相同点(1)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肯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2)方式: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3)内容: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建了条件。(4)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都在改革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由封建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2.不同点(1)领导: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2)内容:日本以颁布各种法令,激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的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的方式进行。二、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小农经济为主导,民族危机深重,顽固势力强大领导力气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主体明治新政府无实权的光绪帝详细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并强力推行发布大量改革上谕,但由于顽固派的反对,无法推行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忙于侵略亚洲其他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中国成为列强的瓜分对象1.(2025届广东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68年明治政府提出“文明开化”的改革口号,要求“破除旧来之陋俗,求学问于世界”,确立了教化发展的总方向。1872年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化改革法令《学制》,《学制》主要仿照法国。提出普及小学教化,同时重视发展实业教化。《学制》有很多内容严峻脱离日本的国情,致使就学率达不到预期指标。1879年政府颁布了《教化令》,《教化令》主要仿照美国,变更了《学制》所规定的划一的中心集权体制,强调地方分权和敬重多样性和自由主义。但在自由的名义下,政府的教化受到轻视,小学入学率反而下降,还出现教化内容反动的现象。1880年政府颁布《改正教化令》,强化了町村设置小学的义务,严格了对就学义务的规定,加强了教化行政权,并将修身课提到各科之首,以强化“尊祖训、明忠孝、学孔道”的道德教化,初步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化立法指导思想。1885年又颁布一系列《学校令》,主要汲取了普鲁士的国家主义教化思想,强调培育“和善臣民”的道德教化。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化敕语》,规定日本的教化目的是教化臣民“重国宪”,“遵国法”,“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教化敕语》的颁布,标记着明治维新以来的教化改革的完成。(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时期教化改革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日本教化改革的意义。解析:第(1)问,据材料“1868年明治政府提出‘文明开化’的改革口号,要求‘破除旧来之陋俗,求学问于世界’,确立了教化发展的总方向……《学制》主要仿照法国……《教化令》主要仿照美国……《学校令》,主要汲取了普鲁士的国家主义教化思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得出坚持向西方学习,依据形势敏捷地选择学习的主要对象;据材料“《学制》有很多内容严峻脱离日本的国情,致使就学率达不到预期指标……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化敕语》,规定日本的教化目的是教化臣民‘重国宪’”等,得出从本国实际动身,确立了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教化制度;据材料“提出普及小学教化,同时重视发展实业教化”等,得出普及初等教化,重视发展实业教化;据材料“1880年政府颁布《改正教化令》,强化了町村设置小学的义务,严格了对就学义务的规定,加强了教化行政权,并将修身课提到各科之首……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化敕语》,规定日本的教化目的是教化臣民‘重国宪’”,得出中心加强对教化的规划和管理并强力推动。第(2)问,从教化、经济、国家等层面来思索,从而得出答案。答案:(1)特点:坚持向西方学习,依据形势敏捷地选择学习的主要对象;从本国实际动身,确立了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教化制度;普及初等教化,重视发展实业教化;中心加强对教化的规划和管理并强力推动。(2)意义:普及初等教化,提高了全体国民素养;培育了一批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技术人才,使日本快速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教化系统,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强化了天皇专制主义的道德教化和武士道精神,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世界带来灾难。2.(2025届天府名校第一轮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