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三十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含解析_第1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三十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含解析_第2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三十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含解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三十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1.(15分)(2024·云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大索貌阅”是隋朝整顿户籍、检括躲避赋役户口的重要措施。南北朝时,全国隐漏户口,投靠豪室,以及妄称老、小以免赋役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严查户口,隋文帝先在全国建立严密的保、闾(里)、族(党)等基层组织,继而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令全国州、县“大索貌阅”,即依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逐一与本人的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虚报年龄,诈老诈小。一旦发觉不实,里正、党长等乡官皆配流远方。同时还规定堂兄弟以下一律析籍分居,各为户头。又悬赏令相互到告。通过检括,共括出壮丁四十四万余,人口一百六十四万余。“大索貌阅”的结果,使政府干脆限制的丁口数大为增加,从而扩大了国家税源。 ——摘编自袁刚《户籍的性质、历史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隋朝“大索貌阅”的历史背景。(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大索貌阅”措施的影响。(8分)【解析】第(1)题背景:依据材料“隋文帝先在全国建立严密的保、闾(里)、族(党)等基层组织”得出隋朝建立,民族交融基本完成;依据材料“全国隐漏户口,投靠豪室,以及妄称老、小以免赋役的现象非常普遍”得出南北朝以来,户口隐漏严峻,国家驾驭劳动力削减;依据所学可得出地方豪强地主占有大量人口,减弱中心政府力气,国家赋税收入削减。第(2)题影响:依据材料“使政府干脆限制的丁口数大为增加,从而扩大了国家税源”得出政府干脆限制的丁口数增多,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再结合所学可从打击了豪强地主,加强了中心集权,同时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但以此增收赋税,加派徭役,导致社会冲突激化,是隋朝短命而亡的缘由之一等方面概括。答案:(1)背景:隋朝建立,民族交融基本完成;南北朝以来,户口隐漏严峻,国家驾驭劳动力削减;地方豪强地主占有大量人口,减弱中心政府力气,国家赋税收入削减。(7分)(2)影响:政府干脆限制的丁口数增多,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打击了豪强地主,加强了中心集权;同时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但以此增收赋税,加派徭役,导致社会冲突激化,是隋朝短命而亡的缘由之一。(8分)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魏短暂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以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北周统治集团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起府兵制度。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周武帝宇文邕时,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府兵制的确立是北周军制的重大改革,周武帝死后,北周大权落入外戚杨坚手中。——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北周府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北周府兵制度改革的主要影响。(7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概括改革特点。第(2)题依据材料“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分析可知改革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据材料“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分析可知改革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复原;依据材料“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分析可知改革有利于增加军队的战斗实力;综合分析以上作用联系此时期相关史实可知这些改革措施间接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答案:(1)特点:融合汉族礼制;减弱武将权力,加强皇权;兵农合一。(8分)(2)影响: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实力;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兵农合一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复原;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7分)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东汉学校的教化大体与西汉相同。东汉太学,建立于建武五年(29年),当年就“诸生横巷”,学习人数空前。就学的不仅有太子和诸侯功臣子弟,甚至匈奴也遣子弟入学。和帝、安帝时,由于政治黑暗,太学一度很不景气。永建六年(131年),顺帝扩建太学校舍240房,1850室。同时扩大生源,除太常所择及郡国选送外,又增加公卿子弟及明经下第两种,并增加太学学生的俸禄。西晋建国之初,沿用汉魏旧制设置太学,太学学生中既有高门大族子弟,也有寒门庶族子弟。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因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不入太学,下诏遣散部分太学学生,令“大臣子弟堪受教者”入学。咸宁二年(276年)便建立了特地教化“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到惠帝时,仍嫌国子学招收太滥,更详细地规定只准“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子)学”。——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指出东汉至西晋教化改革的趋势并分析缘由。(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西晋教化改革的影响。(9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趋势,据材料“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因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不入太学”“咸宁二年(276年)便建立了特地教化‘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可知,体现了教化的日益贵族化;其次问缘由,可从经济上田庄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士族阶层的壮大和文化上选官制度的改变归纳。第(2)题主要围绕教化贵族化的危害分析。可以从壮大士族势力、破坏社会公允、加剧腐败和不利于人才的培育等方面归纳。答案:(1)趋势:教化日益贵族化。(2分)缘由:庄园经济的发展;士族阶层的壮大;官员选拔的贵族化。(4分)(2)影响:维护和巩固了士族门阀势力;(或滋生豪强势力和累世公卿);加剧政治腐败;不利于人才培育(或导致人才素养的下降);破坏社会公允;减弱统治基础。(9分)【加固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管仲兵制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这说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一处,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斗争作了打算。——摘编自张映魁《管仲军事思想浅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管仲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管仲兵制改革的重要意义。(9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得出兵制改革与行政区划同步进行等。第(2)题据材料“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斗争作了打算”得出有利于扩大征兵的范围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