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新高考专用)专题07 中国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新高考专用)专题07 中国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新高考专用)专题07 中国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新高考专用)专题07 中国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新高考专用)专题07 中国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中国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目录考点一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改革、官员选拔与管理、关税主权及争取关税主权的斗争【易错点01】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制度建设探索【易错点02】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比较考点二近代中国的工厂制度、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交通变迁与城市化【易错点】准确认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考点三近代中国西医传播、西学东渐、图书馆、博物馆与教育【易错点】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改革、官员选拔与管理、关税主权及争取关税主权的斗争01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制度建设探索01【破解】时期政权及意义土地革命时期(1)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2)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抗战时期(1)实行“三三制”原则,这使得抗日政权民主化程度提高;(2)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置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深度剖析真题】1.(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由上述材料可知(

)A.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B.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C.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 D.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警示】把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问诊】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邮政是由国家管理或直接经营寄递各类邮件(信件或物品)的事业。据材料“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并结合所学“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知识可知,当时苏维埃政府已经发行了邮票,邮政已经开始运行,体现出苏维埃政府初步具备国家政权形态,B项正确;据信封上的寄收信息,无法得出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出信件是从江西寄至湖南的,无法得出两地革命政权走向联合的结论,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而此时,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叮嘱】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走出误区专练】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2·全国·高考真题)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3.(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4.(2024·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一模)下图是1946—1949年哈尔滨解放区地方法院审理涉外刑事案件统计图。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政权坚持主权独立原则 B.我国民主法制不断健全C.东北社会治安环境日益好转 D.民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5.(2018下·云南玉溪·高二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校考期末)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工委的指示,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形式。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一定发展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0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比较02【破解】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相同之处:适应列强侵略需要,抵制革命,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清末新政,激化了阶级矛盾,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革命的阶级条件)。预备立宪,1911年皇族内阁的骗局后,立宪派和旧官僚为了维护自己利益,投机革命使清政府限于孤立。【深度剖析真题】1.(2017·海南·高考真题)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警示】充分理解预备立宪的实质。【问诊】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这是清末预备立宪,材料“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这体现出预备立宪的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正确;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故A错误;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说明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民主,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预备立宪没有涉及,故D错误。【答案】C【叮嘱】晚清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01年,清政府终于宣布实行“新政”。之后又推出“预备立宪”。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宪政”的允诺最终实现“皇位永固”。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但是,清末修律客观上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基本完成了从古代法制向近代法制的转变。【走出误区专练】1.(2024·江西·校联考模拟预测)1901—1906年间,在督抚安排下,地方新式官报的宣传方式、技术不断创新。1907年中央官报开办后,地方官报的体例、性质逐渐与其保持一致,内容上以文牍为主,减少了地方新闻等内容,由原来的“新闻纸”转变为“官文书”。上述变化表明(

)A.新式舆论方式占主导 B.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C.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 D.新政改革违背政府初衷2.(2023·四川宜宾·统考一模)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次年在地方各省筹设咨议局。《咨议局章程》规定,各省咨议局议员由州县选举产生,有决议本省预算、决算、税法、公债等权力,又规定地方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咨议局的设立,从侧面反映了(

)A.中央地方的权力制衡 B.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C.立宪派掌握地方实权 D.晚清社会的制度转型3.(2023·全国·模拟预测)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发布上谕禁止国民缠足,制定相关章程发展女学,并采取有步骤、分类别的方式来实现禁烟,除此之外还在禁毒和剪辫易服、婚姻习俗变革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这些改革(

)A.大大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使清政府摆脱统治的困境C.源于鸦片走私后的白银外流 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化4.(2023·广东韶关·统考二模)清末云贵总督李经羲贴告示通告盐价加价,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关系税法,不交局议违背局章,要求总督取消告示。李经羲不理,咨议局再次要求取消,并决定停止会议,若不能取消,则全体辞职,并告知资政院。材料体现了(

)A.咨议局有效地抵制了督抚的侵权行为 B.清末新政维护了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C.咨议局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制约5.(2023·湖南衡阳·统考三模)清廷宣布“仿行宪政”后,1908年,湖南即用知县熊范舆等曾呈请“速设民选议院”,理由是:“革命排满之风潮流行于薄海,祸机已兆,后患难言。及今不图,恐三数年后,燎原莫救,即欲行今日之计,亦不可得”。对该建议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的中央权威受到挑战 B.资产阶级改良成为社会潮流C.国人政治改革要求日益强烈 D.资产阶级革命面临失败局面考点二近代中国的工厂制度、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交通变迁与城市化准确认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破解】北洋政府采取了一些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例如,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对工矿业者采取保护和奖励政策;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设立各种示范场所,推广技术,劝导人们创办实业;筹办国货展览会,组织各地产品参加外国博览会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环境,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度剖析真题】1.(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 B.C. D.【警示】掌握1914-1918年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问诊】1913—1921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根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都与这一趋势不符,排除BCD。【答案】A【叮嘱】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1.原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首先在东南沿海一带兴起。3.途径: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企业。4.代表性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1.背景: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表现(1)投资资本、规模剧增。(2)商办企业数量和规模扩大。(3)从沿海发展到内地。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三、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民国初年)1.背景(1)辛亥革命扫除障碍、临时政府奖励措施的激励。(2)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实业救国思想推动。(3)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2.表现(1)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2)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扩展。(3)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4)1912年-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4.影响(1)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1)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四、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27年-1949年)时期发展特点原因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发展较快全国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抗战时期(1937-1945)遭受沉重打击沦陷区日本野蛮地经济掠夺;国统区的统制经济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日益萎缩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残酷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走出误区专练】1.(2023·山东菏泽·高三山东省菏泽期中)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A.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2.(2023上·广东·高三执信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是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图(部分),对这一时期工业发展情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C.工业结构发展更趋于均衡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成效3.(2023·湖南郴州·统考一模)如表是《1871~1921年英、美、日、俄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总值中的占比(%)情况统计表》。其中甲应是(

)甲乙丙丁1871—1873年34.73.70.50.21881—1883年23.84.93.70.21891—1893年20.44.74.50.61901—1903年15.912.58.50.81909—1911年16.515.57.13.51919-1921年29.217.614.01.4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4.(2023·全国·统考模拟预测)1897—1927年中外纱厂纱锭、布机比较表纱锭布机华厂外厂华厂外厂实数(枚)占比(%)实数(枚)占比(%)实数(台)占比(%)实数(台)占比(%)1897年23430359.316054840.72016100--1913年48419258.833896041.2201650.4198649.61919年65874853.357701046.7265040.5389359.51927年201858857.4149729442.61210950.31197349.7由上述数据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列强加紧了对华经济侵略C.近代棉纺织工业发展速度快 D.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5.(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考点三近代中国西医传播、西学东渐、图书馆、博物馆与教育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破解】中学西传:古代中国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其中儒学传到法国影响了伏尔泰和孟德斯鸠。西学东渐:明清时期,传教士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数学、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等)到中国(中国已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文化等伴随着列强侵略传到中国。【深度剖析真题】1.(2024·广西桂林·高三桂林期中)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警示】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含义。【问诊】根据材料关键词“明朝后期…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可见当时出现了“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关键词“一次相互的启蒙”可见B、C项没有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故B、C项错误;明朝后期的中国没有实现文明的转型,故D项错误。【答案】A【叮嘱】中学西传: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其中儒学传到法国影响了伏尔泰和孟德斯鸠。西学东渐分为二个阶段:(1)明清时期,传教士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数学、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等)到中国(中国已落后于西方);(2)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文化等伴随着列强侵略传到中国。【走出误区专练】1.(2024上·四川泸州·高三四川省泸州期中)在1600-1649年间,欧洲每10年要出现30-50部书名包含中国的著作,1700-1709年间则出版了599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对此,我国学者阎宗临说:“当一国的知识或思想被介绍到另一个国家时,时常变成一种批判的工具,耶稣会介绍中国文化到欧洲,亦不例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7-18世纪A.中国造纸印刷技术领先欧洲B.政府大力支持中西方文化交流C.中西方交流以中学西传为主D.中国文化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2.(2024·江西·校联考模拟预测)刊刻于1807年至1829年的《高厚蒙求》保存了大量的西学知识,它是徐继畲撰写《瀛环志略》初稿的主要参考书之一、但1848年正式刊刻时,《高厚蒙求》却从其参考书中消失。材料说明(

)A.传统理念束缚作用减弱 B.晚清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西学东渐促进思想更新 D.新旧思想矛盾冲突较为尖锐3.(2023·河南开封·统考一模)中国近代始终未能建立起超越西方的特有的完整文化体系……但“向西方学习”不断递进,层层深入,从“器物”到“制度”;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从照搬照抄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色道路”……从中可以窥探“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由此可知(

)A.近代救亡图存运动形成高潮 B.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C.西学的引进冲击了传统学术 D.中国近代民主制度日渐成熟4.(2023上·河南周口·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19世纪中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量天尺(测远近)、海图、察天筒、风铳、千里镜、显微镜、自来火等作了描述,称这些为“西洋奇器”。最后五卷辑录了有关地球天文等科技知识的内容,而且还提供了很多图解和示例让中国人能够直观地了解学习。魏源的做法(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 B.旨在反思中国落后的科技体制C.丰富了洋务运动“自强”的内涵 D.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回应5.(2023上·广东·高三执信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1873年,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经由华蘅芳等人翻译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赖尔在其理论中批判了作为主流学说的“灾变论”对地质进化的解释,认为它忽视了事物量的变化和渐进过程,把“超自然力”看成是引起灾变的原因。由此可知,赖尔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A.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 B.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C.动摇了传统主流思想 D.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

专题七中国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目录考点一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改革、官员选拔与管理、关税主权及争取关税主权的斗争【易错点01】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制度建设探索【易错点02】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比较考点二近代中国的工厂制度、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交通变迁与城市化【易错点】准确认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考点三近代中国西医传播、西学东渐、图书馆、博物馆与教育【易错点】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改革、官员选拔与管理、关税主权及争取关税主权的斗争01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制度建设探索01【破解】时期政权及意义土地革命时期(1)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2)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抗战时期(1)实行“三三制”原则,这使得抗日政权民主化程度提高;(2)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置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深度剖析真题】1.(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由上述材料可知(

)A.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B.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C.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 D.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警示】把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问诊】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邮政是由国家管理或直接经营寄递各类邮件(信件或物品)的事业。据材料“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并结合所学“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知识可知,当时苏维埃政府已经发行了邮票,邮政已经开始运行,体现出苏维埃政府初步具备国家政权形态,B项正确;据信封上的寄收信息,无法得出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出信件是从江西寄至湖南的,无法得出两地革命政权走向联合的结论,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而此时,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叮嘱】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走出误区专练】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时空范围为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②根据材料中“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可以看出,当时边区政权结构中有参议会、边区政府,而且边区政府的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正确;④边区的政权结构这是适应当时民族解放战争需要,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正确,D项正确;①边区参议会产生边区政府,边区政府中产生边区法院,三者并非并立制衡关系,错误;③当时处于抗战时期,而非土地革命时期,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2.(2022·全国·高考真题)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由议会选举政府”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体现了社会各阶级反帝反封建的社会大联合,所以边区政府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A项正确;1940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行党外合作,边区政府是国民政府管辖下的特别政府,排除B项;“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边区政府是抗日力量的大联合,不包括投降分子、汉奸和卖国贼,排除C项;“由议会选举政府”“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边区政府代表人民的意志,是民族矛盾占据主导地位前提下社会抗日力量的大团结,是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3.(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可知,这一时期为抗战时期,中共通过进行基层民主建设,以便更好的将政策落到实处,支援抗战需要,B项正确;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措施有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4.(2024·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一模)下图是1946—1949年哈尔滨解放区地方法院审理涉外刑事案件统计图。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政权坚持主权独立原则 B.我国民主法制不断健全C.东北社会治安环境日益好转 D.民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答案】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根据图表可知1946—1949年哈尔滨解放区地方法院审理涉外刑事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涉外案件由解放区人民政权审理,体现了主权和司法的独立性,A项正确。材料无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无法体现我国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排除B项;哈尔滨解放区地方法院审理涉外刑事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无法说明东北地区治安环境好转,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民众对法律的态度,无法体现民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5.(2018下·云南玉溪·高二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校考期末)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工委的指示,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形式。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一定发展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可知,中国共产党将原来为抗日设立的政权改变为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权,反映出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化为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即当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D项正确;据题干“1947年11月”可知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述错误,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于人195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选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0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比较02【破解】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相同之处:适应列强侵略需要,抵制革命,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清末新政,激化了阶级矛盾,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革命的阶级条件)。预备立宪,1911年皇族内阁的骗局后,立宪派和旧官僚为了维护自己利益,投机革命使清政府限于孤立。【深度剖析真题】1.(2017·海南·高考真题)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警示】充分理解预备立宪的实质。【问诊】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这是清末预备立宪,材料“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这体现出预备立宪的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正确;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故A错误;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说明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民主,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预备立宪没有涉及,故D错误。【答案】C【叮嘱】晚清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01年,清政府终于宣布实行“新政”。之后又推出“预备立宪”。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宪政”的允诺最终实现“皇位永固”。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但是,清末修律客观上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基本完成了从古代法制向近代法制的转变。【走出误区专练】1.(2024·江西·校联考模拟预测)1901—1906年间,在督抚安排下,地方新式官报的宣传方式、技术不断创新。1907年中央官报开办后,地方官报的体例、性质逐渐与其保持一致,内容上以文牍为主,减少了地方新闻等内容,由原来的“新闻纸”转变为“官文书”。上述变化表明(

)A.新式舆论方式占主导 B.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C.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 D.新政改革违背政府初衷【答案】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新政时期地方新式官报由之前呈现“不断创新的方式和技术”的特点,转变为受到中央官报的影响而趋同,这表明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受到传统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官报受中央官报的影响,据此不能得知“主导地位”的舆论方式是什么,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革命形式的发展,排除C项;晚清政府的新政中存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力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四川宜宾·统考一模)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次年在地方各省筹设咨议局。《咨议局章程》规定,各省咨议局议员由州县选举产生,有决议本省预算、决算、税法、公债等权力,又规定地方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咨议局的设立,从侧面反映了(

)A.中央地方的权力制衡 B.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C.立宪派掌握地方实权 D.晚清社会的制度转型【答案】D【详解】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06年(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咨议局是清政府为了减少变法阻力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构,它是设立从侧面反映了晚清社会制度的转型,D项正确;咨议局议员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督抚有权否决咨议局的决议,咨议局受督抚的控制,排除A项;咨议局是清政府为了减少变法阻力而设立,不是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排除B项;咨议局受到督抚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全国·模拟预测)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发布上谕禁止国民缠足,制定相关章程发展女学,并采取有步骤、分类别的方式来实现禁烟,除此之外还在禁毒和剪辫易服、婚姻习俗变革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这些改革(

)A.大大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使清政府摆脱统治的困境C.源于鸦片走私后的白银外流 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化【答案】D【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清末新政期间推行的“禁止国民缠足”“禁烟”“禁毒和剪辫易服”等改革有利于中国社会习俗近代化,D项正确;发展女学、禁止缠足有利于女性解放,但“大大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说法有误,排除A项;社会风俗的改革无法使清政府摆脱政治困境,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与白银外流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广东韶关·统考二模)清末云贵总督李经羲贴告示通告盐价加价,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关系税法,不交局议违背局章,要求总督取消告示。李经羲不理,咨议局再次要求取消,并决定停止会议,若不能取消,则全体辞职,并告知资政院。材料体现了(

)A.咨议局有效地抵制了督抚的侵权行为 B.清末新政维护了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C.咨议局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制约【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据所学可知,咨议局是清末时期的地方审议机构,类似于西方的议会,资政院是清末立宪运动的议会准备机构,由材料“咨议局再次要求取消,并决定停止会议,若不能取消,则全体辞职,并告知资政院”可知,咨议局态度坚决,如果政府不取消盐价加价,咨议局全体成员辞职,这在一定层度体现咨议局代表的立法机构对政府的行政机构的制约,D项正确;材料只能表明咨议局用全体辞职的态度抗议政府的盐价加价行为,结果如何,材料没有交代,因此无法得出“咨议局有效地抵制了督抚的侵权行为”的认识,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史实,据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只是一个幌子,是清政府用来转移视线的一个手段,清末新政不仅没有缓解社会危机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史实,据所学可知,咨议局是清末时期的地方审议机构,类似于西方的议会,它不是清朝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湖南衡阳·统考三模)清廷宣布“仿行宪政”后,1908年,湖南即用知县熊范舆等曾呈请“速设民选议院”,理由是:“革命排满之风潮流行于薄海,祸机已兆,后患难言。及今不图,恐三数年后,燎原莫救,即欲行今日之计,亦不可得”。对该建议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的中央权威受到挑战 B.资产阶级改良成为社会潮流C.国人政治改革要求日益强烈 D.资产阶级革命面临失败局面【答案】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革命排满之风潮流行于薄海”及“恐三数年后,燎原莫救”可知推翻清朝统治,变革政治日益成为国人强烈要求,C项正确;湖南知县的呈请并未挑战中央政府的权威,只是合理的呈请,排除A项;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并非资产阶级改良,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尚未爆发,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二近代中国的工厂制度、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交通变迁与城市化准确认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破解】北洋政府采取了一些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例如,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对工矿业者采取保护和奖励政策;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设立各种示范场所,推广技术,劝导人们创办实业;筹办国货展览会,组织各地产品参加外国博览会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环境,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度剖析真题】1.(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 B.C. D.【警示】掌握1914-1918年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问诊】1913—1921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根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都与这一趋势不符,排除BCD。【答案】A【叮嘱】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1.原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首先在东南沿海一带兴起。3.途径: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企业。4.代表性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1.背景: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表现(1)投资资本、规模剧增。(2)商办企业数量和规模扩大。(3)从沿海发展到内地。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三、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民国初年)1.背景(1)辛亥革命扫除障碍、临时政府奖励措施的激励。(2)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实业救国思想推动。(3)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2.表现(1)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2)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扩展。(3)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4)1912年-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4.影响(1)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1)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四、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27年-1949年)时期发展特点原因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发展较快全国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抗战时期(1937-1945)遭受沉重打击沦陷区日本野蛮地经济掠夺;国统区的统制经济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日益萎缩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残酷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走出误区专练】1.(2023·山东菏泽·高三山东省菏泽期中)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A.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答案】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再根据时间来判断社会发生的变化,由“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以及“料用本国纺织品”,可以得出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的结论,A项正确;“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实施的,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开展的,排除C项;“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不符合中华民国初期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上·广东·高三执信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是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图(部分),对这一时期工业发展情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C.工业结构发展更趋于均衡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成效【答案】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后的中国。根据两个图表数据可知,1914年—1919年与1895—1913年相比,各类工厂数量和工业资本有了很大提升,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1919年这一时期处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工业快速发展,B项正确;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与“1914年一1919年”这个时间段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资金增长比机械、冶炼等重工业增长迅速,排除C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发起的全国性的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湖南郴州·统考一模)如表是《1871~1921年英、美、日、俄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总值中的占比(%)情况统计表》。其中甲应是(

)甲乙丙丁1871—1873年34.73.70.50.21881—1883年23.84.93.70.21891—1893年20.44.74.50.61901—1903年15.912.58.50.81909—1911年16.515.57.13.51919-1921年29.217.614.01.4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答案】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凭借经济实力成为对华最大的贸易出口国,20世纪时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渐下降,其占比不断下降,甲是英国,B项正确;美国对华的经济侵略开始较晚,20世纪20年代前,在对华贸易中不占主导地位,根据表格可知,美国为丙,排除A项;1895年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便利了日本对华的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所以日本为乙,排除C项;俄国工业化水平较低,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始终有限,可以推断出丁为俄国,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全国·统考模拟预测)1897—1927年中外纱厂纱锭、布机比较表纱锭布机华厂外厂华厂外厂实数(枚)占比(%)实数(枚)占比(%)实数(台)占比(%)实数(台)占比(%)1897年23430359.316054840.72016100--1913年48419258.833896041.2201650.4198649.61919年65874853.357701046.7265040.5389359.51927年201858857.4149729442.61210950.31197349.7由上述数据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列强加紧了对华经济侵略C.近代棉纺织工业发展速度快 D.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答案】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由材料可知,1897—1927年,无论是纺纱行业还是织布行业,中国民族工业所占的比重都较高,这表明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发展较快,C项正确;1912—1919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中国民族工业自身的发展,不能得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排除B项;据材料中的数据并不能得出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的结论,没有涉及我国自然经济发展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5.(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答案】A【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多偏向运输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各主要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它们都加紧了殖民地的争夺,通过投资运输业能够有效的扩大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外国在华投资和所占比例情况不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B项错误;一战前,国际资本竞争激烈,并非趋于“和缓”,C项错误;仅从“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增加”及其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变化,不能得出“中国民族资本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的结论,D项错误。考点三近代中国西医传播、西学东渐、图书馆、博物馆与教育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破解】中学西传:古代中国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其中儒学传到法国影响了伏尔泰和孟德斯鸠。西学东渐:明清时期,传教士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数学、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等)到中国(中国已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文化等伴随着列强侵略传到中国。【深度剖析真题】1.(2024·广西桂林·高三桂林期中)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警示】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含义。【问诊】根据材料关键词“明朝后期…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可见当时出现了“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关键词“一次相互的启蒙”可见B、C项没有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故B、C项错误;明朝后期的中国没有实现文明的转型,故D项错误。【答案】A【叮嘱】中学西传: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其中儒学传到法国影响了伏尔泰和孟德斯鸠。西学东渐分为二个阶段:(1)明清时期,传教士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数学、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等)到中国(中国已落后于西方);(2)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文化等伴随着列强侵略传到中国。【走出误区专练】1.(2024上·四川泸州·高三四川省泸州期中)在1600-1649年间,欧洲每10年要出现30-50部书名包含中国的著作,1700-1709年间则出版了599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对此,我国学者阎宗临说:“当一国的知识或思想被介绍到另一个国家时,时常变成一种批判的工具,耶稣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