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古代的军事礼仪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古代的军事礼仪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古代的军事礼仪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古代的军事礼仪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的军事礼仪

古代军事行动过程中的各种仪式

古代君王动用军队,必先祭告于神。出兵前,举行祭旗礼,祈求神灵助佑。然后

举行誓师礼,激励将士英勇杀敌。如《尚书・汤誓》,是商汤征伐夏桀的一篇檄

文,先宣布夏桀的罪状,以示出师有名;后申明赏罚,要求将士同心戮力,相汤

伐桀。

出征时,往往将太庙中先主的牌位移放在专备的车上,视为随军神主来祭奠。行

军途中,要向路过的名山大川献祭祈祷。如《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晋平公

进攻齐国,将要渡过黄河,辅佐军务的将领对着黄河列数齐国罪状,发出“唯尔

有神裁之"的祈求。在战场上,往往用占卜来决定军事行动。出征归来,要将战

况祭告于神。

胜利者要祭祀战场附近的名山大川,《汉书•霍去病传》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

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胜利者还要在会战

地修建宗庙,《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战后"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

事而还之"。凯旋归来,君王要举行庆功礼,《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城濮

之战,晋国获胜后,周襄王举行了隆重的典礼接待晋文公,给他进酒和重赏,任

命他为诸侯首领。魏晋朝以后的庆功礼,多述战功,鼓吹曲章。宋朝,由兵部主

持典礼,宰相宣读捷报,并告之天下。

战争的失败者,则要向胜利者投降认罪,《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率

军队攻打郑国,占领了郑国的首都,郑襄公"肉袒牵羊"谢罪求和:“孤不天,不

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败军回国后要行凶礼,《左传•禧公三

十三年》记载,秦穆公迎接骰之战后被晋国释放的俘虏时,"素服郊次,向师而

哭",穿着丧服行哭师礼。

古代军事行动的信号

军旗,是指挥作战的重要信号。有花纹图案的叫旗,饰彩色羽毛的叫旌,旌旗泛

指军旗。如《资治通鉴.李想雪夜入蔡州》:“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

望。”军旗种类很多,用途也各不相同。将领往往通过变换旗帜,指挥、调动军

队;也常通过观察对方的军旗,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三国演义•失街亭》记载,

街亭之战前,"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时,只

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

金、鼓,打击乐器。金,形似倒置的钟,青铜制成,名叫锌。鼓,圆筒形或扁圆

形,中空,蒙着皮革。军队操练时,用金、鼓发出的节奏统一士兵的动作;行军

中,用金、鼓演奏军乐,整军容,壮军威;作战中,用金、鼓指挥进退。击鼓,

指挥军队前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

大坏。"鸣金,指挥军队坚守、退却或免战,《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记载,

吴军与魏军在水上交战,"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

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出征时,击鼓鸣金,叫伐,讨伐有罪者,如《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近者奉辞

伐罪,旌摩南指。"钟鼓无声,叫侵,侵略他邦,如苏洵《六国论》:"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钟鼓声轻,叫袭,乘人不备,如《左传•骰之战》:"劳师以袭远,非

所闻也。"

号角,是军队中传达命令的管乐器,用兽角做成。由于它发声高亢凌厉,在战阵

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如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

城。”后来制角的材料增加了竹木、皮革,还有铜角、螺角等。元明朝以后,铜

角使用最为广泛。

烽火台,古代点燃烟火传递军事信息的高台。遇有敌情,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

台台相连,传递信息。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烟,即

烽火。

古代军事行动的凭证

兵符,君王调兵遣将的凭证。分为两半,左半交给将帅,右半国君保存;须调兵

时,将符交给使者,前往将帅的营寨,与将帅之符契合,则出兵。《史记・魏公

子列传》记载,当年秦军围困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不敢出兵,魏公子信

陵君救人之困,从父王处窃得兵符,假托魏王之令,带晋鄙军,"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金字牌,宋朝驿站中,以最快的速度发送文件的人所持的木牌。因其为朱漆黄金

字,故称金字牌。金字牌只表明有紧急命令,不代表信息的内容。《宋史•岳飞

传》记载,秦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

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十二道金字牌,就是十二封急递文

书,令岳飞班师回朝。

春秋时期特有的军事礼仪

周朝很注重礼仪。春秋时期,尽管战争频繁,但军事礼仪却是贵族化的。一是不

加丧,不违时。即对方国家君王去世或大灾出现时不打,农忙或天气太热太冷时

不打。《左传・襄公四年》记载:“楚人将伐陈,闻丧乃止。"二是师出须有名,先

宣后战。要打仗,先派使者去说明原因,师出无名是不义之战。《左传•僖公四

年》记载,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围攻楚国,其深层原因是阻止楚国北扩、建立齐

国霸权;但这不能作为出师之名,齐桓公便以楚国多年没向周王室进贡苞茅的名

义发兵。三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左传,宣公十四年》记载,楚国出使齐国

的使者路过宋国时,被宋国人杀了,"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出重兵围困宋国九

个月,给宋国严厉的惩罚。四是不鼓不成列。即两国一旦选择交战,得约好时间,

定好地点;到时,必须待两军完全摆好阵势,才能开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记载,泓水之战,楚国进攻宋国,宋襄公宁可打败仗,楚军渡河时不战,楚军渡

河完毕了也不战,等楚军摆好阵势才开战。五是擒贼不擒王。交战时,见到对方

国君不能攻击。《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晋楚鄢陵之战,晋军主将郤至在战

场上三次遇到楚王的车驾,三次下车给楚王行礼。六是不重伤,不擒二毛。即不

伤害已经受伤的兵,不抓老兵。宋襄公在泓水中亦坚持此项原则。春秋时期军事

礼仪贵族化是可行的,那时征兵在贵族中进行,能当兵的多为贵族,至少是士,

而平民和奴隶都没有资格当兵。

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平民进入战场,骑兵取代车兵,以及周王室衰落,

春秋时特有的军事礼仪大多被摒弃;兵不厌诈,愈演愈烈,化为孙子的一句"兵

者诡道也"。韩非子批评宋襄公"慕自亲仁义之祸",反映出春秋、战国两个时代

对战争的不同认识。

课后练习

解释下面各段中关于军事礼仪的文字。

1.(曹刿)问:"何以战?"……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曹刿论战》)

2.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曹刿论

战》)

3.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日: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左传•秦晋骰之战》)

4.(晋失败后)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悬之脱扃(抽出车前横木),少进,

马还,又悬之拔旅投衡(扔掉车辕上的横木),乃出。(《左传・晋楚邺之战》)

5.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

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欧阳修《伶

官传序》)

6.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肃

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

回。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

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

附:课后练习答案

1.古代作战,必先祭告于神。鲁庄公以为,祭祀时对神讲信用,就能得到神灵的

保佑;曹刿则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鼓,指挥军队前进;旗,指挥、调动军队,或通过观察对方的旗来决定自己的

行动。曹刿认为,齐军三次击鼓,士气由振作到低落到耗尽;故等对方三鼓后发

动反攻;看齐军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了,旗子倒下了,表明对方已无埋伏,是真

溃败,故追击。

3.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表示对周天子的尊重。王孙满认为,超乘者三

百乘、轻而无礼,秦师必败;而过天子城,应"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