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联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的相关论说,曾引起画坛的轩然大波。随后不久,吴冠中的老朋友张先生以《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一文予以回应,与吴冠中的文章形成争鸣之势。这场关于中国画的“笔墨官司”已经过去二三十年了,但这场争论在AI和5G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再度被提起,提倡创新者觉得要以更为开放的心态让中国画迎接世界性的改造,将综合材料、观念艺术、数字与新媒体技术等都注入中国画创作,而有些创作者则坚持认为应守住中国画的底线,笔墨仍是中国画的灵魂。对中国画基本问题的探讨,实际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到了五十年代,对新国画运动(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传统国画的改造)及中国画教学方法也有论辩。每一次时代变革发展的现实因素被带入,都会引起有关中国画的争论。中国画在创作上看似容易操作,其他画种包括现代技术都能直接参与进来,似乎笔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吴冠中当年“笔墨等于零”的感慨是针对“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而言,并不是对中国画笔墨的完全否定。其实吴冠中本身精通水墨,笔墨的点线面被他在江南水乡等画面上发挥到了极致,他将笔墨线条运用到了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气韵。在世界画种中,能够以国别称呼的并不多,中国画是其中之一。中国画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集哲学理念和美学思想于一身,在全世界的艺术中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而它最为鲜明的体现就是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生命,是它区别于所有其他画种的重要形式,具有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和无法比拟的特殊性。“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韩拙《山水纯全集》),“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笪重光《画签》),脱离了笔墨,任何堂皇恢宏的表现,任何华丽绝妙的色彩,都不能被定义在中国画的范畴之中,只能将其作为“综合艺术”等来看待。笔墨是中国画的主体精神,它是包容的、开阔的、创新的。千百年中,它形成了江潮涌、百争流、万千风格的生态。近百年来,出现了黄宾虹的焦墨法、林风眠的西画法、张火干的波彩法、刘国松的揉纸肌理处理法、周韶华的拷贝纸收缩法、崔振宽的浑融墨法等,这些艺术家们的大胆尝试创新,丰富了中国画笔墨的内涵,其价值也逐渐地被人认识、认同,这些中国画的艺术家完成了对中国画创造性的转换,成为中国画发展的重要链条。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已经从原有传统的单一形式发展成多元并存的繁荣格局,并逐渐进入跨文化的视野,影响着世界的艺术创作,在形式、范式、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为世界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创造与中国经验。中国画本身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国式的笔墨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性,是不可改变也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在当代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和影响的今天,中国的艺术家无意以中国画改造别国的画种,其他的画种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画的特质和本性,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但不应改变对方最根本的特质。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画代替不了西画,西画也代替不了中国画。几千年形成的审美观念及语言形式,已经融入民族的基因与血脉。坚守中国画的基本理念,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在创作观念上我们是开放包容的,但在核心的理念中,我们保持着传统的文化自信,这种传统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现代精神。(选自吴川淮《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笔墨官司”是指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画坛的画家吴冠中和张关于中国画“笔墨价值”的争论。B.吴冠中精通水墨并在作画时将笔墨的点线面发挥到极致,但他反对脱离具体画面孤立地追求笔墨技巧。C.中国画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今已形成多元并存的繁荣格局,并为世界艺术创作提供了经验。D.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生命,需坚守不移;脱离笔墨的创作,就不是中国画了,也会让我们失掉文化自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用一场“笔墨官司”引出话题,并提出“笔墨仍是中国画的灵魂”的中心论点。B.文章第二段以吴冠中本人的创作特点为依据,指出“笔墨等于零”这个观点存在的不足。C.文章第三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述笔墨具有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和无法比拟的特殊性。D.文章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由特殊到一般,层层递进,逐渐深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I和5G技术的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画的创作理念,部分创作者认为中国画应充分利用新技术等与世界接轨。B.从20世纪初到如今,只有三次关于中国画的论争,而每一次都是由被带人的时代变革发展的现实因素引发的。C.中国画历史悠久,意蕴丰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国别称呼且保持独立性的画种,笔墨是其最鲜明的体现。D.我们既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创作观念,与世界上其他画种进行交流互鉴,又要坚守中国式笔墨语言这个底线。【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也会让我们失掉文化自信”错,于文无据且说法绝对,根据“在核心的理念中,我们保持着传统的文化自信,这种传统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现代精神”可知,并未提及脱离笔墨会失掉文化自信。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并提出‘笔墨仍是中国画的灵魂’的中心论点”错,文章第一段只是抛出“提倡创新者”和“有些创作者”各自的观点,作者尚未明确表示认同哪一方的观点。B.“指出‘笔墨等于零’这个观点存在的不足”错,第二段以吴冠中本人的创作特点为依据,意在指出不能片面地理解他提出的“笔墨等于零”这个观点,作者并未指出该观点存在不足。D.“由特殊到一般”错误,文章上下文的论述内容不存在特殊和一般的区别。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只有三次关于中国画的论争,而每一次都是由被带入的时代变革发展的现实因素引发的”错误,文中提到了二十世纪初、五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末三次关于中国画的论争,但不意味着“只有”这三次论争;根据“每一次时代变革发展的现实因素被带人,都会引起有关中国画的论争”,不等于“每一次都是由被带入的时代变革发展的现实因素引发的”。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正所谓:“一日三餐,人间烟火。”活着就需要食物来滋养,以往我们食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可以直接或者间接食用的自然资源,比如谷薯、蔬果、肉蛋奶和菌藻等。几千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饮食,你可有想过在未来某一天,我们的食物可能是被造出来的吗?人造食品又叫仿生模拟食品,顾名思义就是用科学手段把原料制作成类似天然食品口味的新型食品。人造食品并不是假冒伪劣食品。提起人造,不少人会联想到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制造的伪劣食品,比如此前报道过的用塑料制作的大米和紫菜。人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具有可食用性和营养价值,区别就在于获取的途径不同而已。所以,人造食品的安全性是完全可以保证的。人造食品的制造是仿生学原理和现代科技的结合。首先,需要确定需模拟食品的外形和结构,尤其要考虑到食品的用途、口感、色彩等多个方面因素。其次,根据需求准备相应的原材料,如植物纤维、糖类等,并进行筛选和处理。再则,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制造食物,例如3D打印技术和微生物发酵等。以人造肉为例,可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人造肉又称植物蛋白肉,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而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细胞培养肉,用这种技术获取的肉类更受关注。2012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科学家马克·波斯特博士,终于在全球首次成功培育出了细胞培养肉。他首先在活着的动物身上提取一小块肉,然后将他拿到的肌肉组织进行过滤,把它分离成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再把需要的肌肉细胞放置在培养皿中,加入血清进行培养。血清会给肌肉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他命、碳水化合物等,给细胞营造出仍存在于活体组织身上的感觉。细胞利用培养液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自我复制与增殖,细胞增多后,会形成带状,就像自然的肌肉细胞在活体组织中形成纤维,最终的组织就如同处理过的无骨肉一样,最终就获得了我们想要的细胞培养肉。与人造肉不同,人造牛奶使用的是3D打印技术。首先将奶牛的DNA序列打印出来,然后插入酵母菌的DNA序列中。再通过酵母菌的发酵获得了酪蛋白、乳蛋白和乳球蛋白。然后再将这些蛋白质与植物营养物质及脂肪进行混合,最终获取与牛奶相近的液态食品。合成的牛奶与普通牛奶营养价值相差不大,但保质期比普通牛奶明显要长许多。受地理、季节、气候等条件限制,传统食品获取存在一定限制性。比如,即便再高产的水稻,也要受气象条件和病虫害的影响,产量也无法做到稳定。人造大米则不同,利用食用菌对粗粮进行发酵加工,可以不分春夏秋冬,也不用在乎雨雪冰雹,只需3到4个月就可以获取人造的大米。无论是人造牛奶、人造肉还是人造大米,它们的出发点都是基于传统食品的营养成分组成和味道,采用合成生物学等手段进行复制与模仿。不但绝大部分营养成分与传统食物一致,而且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变更,以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使用价值。人造食品和传统食品都将是我们餐桌的主要营养来源。即便人造食品的营养成分与传统食物差异较小,同时也有望在未来进行低成本和批量化生产,但在风味以及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饮食文化方面仍无法取代传统食品。食物中成分和功能的认定需要时间和过程。随着现代食品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对食品中某些成分及其功能尚未完全深入研究。例如,以往我们认为膳食纤维是人类无法吸收和利用的“垃圾”,但随着对肠道微生物重要性的认知,膳食纤维其重要性也逐渐清晰,乃至于被归结为第七大营养素。以人造牛奶为例,很多人认为牛奶中87%是水,剩下的就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实际上除了基本营养物以外,还有很多含量极低但有生物功效的活性物质,如具有生物活性的B-乳球蛋白、ax-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等。目前,我们的科学研究尚未完全搞清楚牛奶中到底有多少种生物活性物质,都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从这个层面而言,人造奶只能做到对牛奶的简单模仿,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替代和超越。正如电影《流浪地球》一般,当太空旅行时,后勤补给问题最为严峻。人造食品可以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十分有限的空间内,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制造所需要的食物。无论是主粮、肉类还是奶类都能够解决。既满足了营养,又能够提供适宜的口感,最重要的是方便供给,可以实现在特定环境下生产。试想,在翱翔于太空中喝一杯热牛奶,吃一块三明治,欣赏外太空的星星点点是不是也是一件美事呢?人造食品的制造还有一定的壁垒,短期内还无法大量供应。以细胞培养肉为例,证明了利用肌肉在无菌状态下体外增殖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规模尚小。虽然我们可以模仿细胞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并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但体外培养的细胞的稳定性仍较差。细胞的代谢、自我修复功能等等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所有的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发生一些变化。不过,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可能存在双面性,在利用的同时,更要很好把控。前苏联作家别利亚耶夫在科幻小说《永生粮》中有这样的描述,未来人们利用菌类制造出了“永生粮”,只要放在空气里,受阳光照射,就会通过合成氧而生长。而且,吃起来有果酱的味道。饥饿问题解决之后,却带来了其他问题。“永生粮”到处滋生,导致粮食价格大跌,农民破产。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造食品技术在未来大行其道的同时,是否会对传统食品行业产生影响,也当提前考虑。(摘编自张宇《太空旅行吃什么?人造食品或成未来主流》,有删改)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谷薯、蔬果、肉蛋奶和菌藻等都是自然界的天然食品,可以被直接食用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B.人造食品是一种与天然食品并无差别的新型食品,是仿生学原理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产物。C.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细胞培养肉,因为更接近天然肉类,所以这类肉比靠大豆蛋白制成的植物蛋白肉更受好评。D.食品中以前被认为是人类无法吸收和利用的某些成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功能可能会被重新定义。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由人们所熟知并习惯了的饮食情况切入,用一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B.文章列举人造肉和人造牛奶的例子,说明不同的人造食品采用的相应技术手段也略有不同。C.文章讲述马克·波斯特成功培育出细胞培养肉的过程,增强了科普说明文的实用性和趣味性。D.文章最后一段启示我们面对人造食品,需要保持理性和审慎的态度,既要看到其价值,也要看到其潜在的风险。6.相比传统食品,人造食品在制造和使用方面分别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答案】4.D5.C6.优势:制造方面:人造食品增加了食品获取途径,缩短了生产周期,突破了传统食品所受季节、气候等条件的限制;使用方面:人造食品可以对食物营养成分进行改良,以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使用价值,有更广的应用前景;人造食品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便利,缓解后勤补给问题。不足:制造方面:短期内还无法大量供应;使用方面:在风味上以及人们长久以来形成饮食文化方面仍无法取代传统食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可以被直接食用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错误,由原文“活着就需要食物来滋养,以往我们食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可以直接或者间接食用的自然资源,比如谷薯、蔬果、肉蛋奶和菌藻等”可知,选项以偏概全。B.“人造食品是一种与天然食品并无差别的新型食品”错误,由原文“人造食品又叫仿生模拟食品,顾名思义就是用科学手段把原料制作成类似天然食品口味的新型食品”可知,选项曲解文意。C.“因为更接近天然肉类,所以这类肉比靠大豆蛋白制成的植物蛋白肉更受好评”错误,由原文“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细胞培养肉,用这种技术获取的肉类更受关注”“细胞利用培养液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自我复制与增殖,细胞增多后,会形成带状,就像自然的肌肉细胞在活体组织中形成纤维,最终的组织就如同处理过的无骨肉一样,最终就获得了我们想要的细胞培养肉”可知,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增强了科普说明文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错误,文章详细讲述马克·波斯特成功培育出细胞培养肉的过程,可以增强科普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知识性,但不能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优势:使用方面:“人造食品可以对食物营养成分进行改良,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人造食品可以对食物营养成分进行改良,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当太空旅行时,后勤补给问题最为严峻。人造食品可以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十分有限空间内,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制造所需要的食物。无论是主粮、肉类还是奶类都能够解决。既满足了营养,又能够提供适宜的口感,最重要的是方便供给”,人造食品可以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便利,缓解后勤补给问题。制造方面:“人造食品增加了食品获取途径,缩短了生产周期,有更广的应用前景。受地理、季节、气候等条件限制,传统食品获取存在一定限制性”,人造食品增加了食品获取途径,缩短了生产周期,突破了传统食品所受季节、气候等条件的限制;不足:“人造食品的制造还有一定的壁垒,短期内还无法大量供应”,人造食品在制造方面短期内还无法大量供应。“在风味以及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饮食文化方面仍无法取代传统食品”,使用方面,人造食品在风味上以及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饮食文化方面仍无法取代传统食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渡口鲁彦周那是前年春天。你到过这水库的上游吗?那里山高路陡,一天只能看到几个小时的太阳,猴子成群结队,参天古木,绵延千里,无穷无尽的财富,正等待人们去开发。我去年是为了调查一种货源才到那里去的。那天傍晚,我来到了大山脚下的渡口。水库还没修成,水流非常急,轰轰轰,哗哗哗,响得人头发晕。我在渡口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因为翻了几天山,非常疲乏。忽然觉着有一个人朝我走来,睁眼一看,一个六十多岁老头,站在我面前。这老头满脸皱纹,头发胡子都是白的,个子又高又瘦,像个长颈鹤,他冲着我没头没脑地问:“同志,你不想渡河啦?怎么睡到这里,也不喊我一声!”“渡河?”我慢慢爬起来,一只起码有一百年历史的老渡船,正在水里晃荡着。老头不声不响替我提起包,又伸手拍拍我身上的灰,眼睛眯成一条缝,脸上泛起淡淡的极温和的笑意,说:“太累了吧?我在河对岸就看见你了,怕你有急事,急急忙忙赶过来,谁知你倒睡着了!唉,年轻人啦,身体怎么样?还好吧?”我和老头上了船,他荡起了桨,不时用眼睛盯着我,似乎想打听什么,可是我阴沉着脸,把他的话头拦住了。我注视着河面,河面上不断涌起浪花,哗啦啦,河底下全是狰狞可怕的怪石头,跟水顽强地搏斗着,至于一些黑色的水草,早被冲得乱摆乱动,直不起腰来。太阳早已不见了,天空碧蓝,金色的阳光在山峰顶上闪动,水声和竹林里的风声喧哗地响着!“同志……”老头喊我,可在这同时,我却该死地冒出一句话来,我说:“真倒霉,跑到这个鬼地方,才四点钟就看不见太阳,唉!”一口气才叹完,只见老头的手微微抖了一下,笑容不见了,脸色阴暗下来。我不知道老头脸色为什么变得这样快,还在嘟嘟哝哝抱怨,最后我说:“这回回去,得要求调动工作了,同志们多得很,干么非要我干这个!”老头再不说话了,我也抑郁地望着对岸。很快船就靠岸了,我跳下了船,回头看看老头,他正低着头,用湿布仔细抹着船沿,虽然它并没有半点灰尘。我在对岸合作社设立的小客店坐下来,一个中年妇女问我吃些什么。在等菜的当儿,两边路上来了十几个年轻人,背着背包,穿着草鞋,连衣服都是破的。他们有男有女,嘻嘻哈哈,快乐得像群麻雀,有个扎辫子的姑娘,边走边吹口琴。客店里的中年妇女见他们来了,放下炒菜勺子跑了出去,抹船的老头也直起腰来。“杜老爷爷,你好呀!”吹口琴的姑娘清脆地喊。“你们好,工作完成啦?”“快啦,老爷爷!”客店里那位妇女满面笑容地走回来,她对我说:“你看这些勘察队的年轻人,山风把他们吹得比铁还硬!咳,不容易呀,才来时,都是白面书生和娇嫩的小姐哩。”不知究竟是什么缘故,当我疲乏地躺在铺上时,杜老头的形象总在我眼前。店里妇女说杜老头祖居渡口,父亲是摆渡的。他成年的时候,赌咒也不干摆渡的活,任父母怎么说,他也不干,他坚决要到山外去;谁知这时候他家里忽然来了一个人,这人是干什么的,别人不清楚。不久,这人和杜老头交上了朋友,杜老头不闹着要走了,他忘记了自己赌的咒,干起摆渡的活。别人问他为什么,他不说,问急了,便笑笑说:“山和水都要我干,我怎能不干?”说得叫人莫名其妙。后来山里闹起革命,他不声不响地摆渡;红军走了,日本人来了,他还是不声不响地摆渡。不久,他的大儿子——游击队的一个分队长给反动派杀害了;小儿子,一个勇敢的游击队员在山里牺牲了;他的老伴给反动派逮去了,临死还喊:“万岁!”老头身边只剩下一个女儿,他老了,头发白了,人瘦了,他离开了渡口躲到山里,可是每天夜里,人们还能看到他悄悄地走回来,悄悄跳上船,迎接或是送走我们的同志。直到解放后,大家才晓得他是个二十多年的老交通员,二十多年的老党员。他到过北京、合肥,县里给他盖了休养的地方,可他又回到渡口,摆起渡来,这回不是不声不响,而是大声大响大笑大唱了!大家又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又是怪得很。他说,我这渡船将来是一个见证人,我还能不陪它到底?等它进了博物馆,我还要做讲解员陪着它……这便是那中年妇女跟我说的情况,至于杜老头到底有什么心事,她不知道。她跟我谈完,忙自己的事去了。我想睡,可是一点睡意也没有,我披上衣,爬起来,走到外面。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已经爬到顶中了,山峰、竹林、河面,都被一层蒙蒙胧胧的薄雾笼罩着,天空没有一片云,黑郁郁的山影把星星衬托得更亮。我从这里向南边看过去,南边的最高峰上亮着无数灯光,闪闪烁烁,像是银在山顶上的一个宝石珠冠。灯光下篝火隐约,忽明忽暗,那里好像人很多,不时有爆炸声响起。再看看东北两面群山原来以为是荒无人迹的地方一下子变成了神话世界,数不清的灯火像珍珠一样挂在林间!我仿佛听见人们在欢笑,看见建设者们的红黑的面孔。“山里的建设开始了!”我心里想。这时河上来了一个船队,竹筏上点点灯火,许多人正在和水流搏斗着,招呼声、喊声使幽静的渡口喧哗起来了。(写于1959年,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富有暗示性,如杜老头出场时的肖像描写用精练节省的文字,巧妙地暗示了杜老头的革命精神。B.小说借客店妇女之口道出勘察队年轻人的变化,虽是寥寥数语,却展现了新中国早期建设者的风采,富有浪漫气息。C.小说反复写到杜老头解放前摆渡时的“不声不响”,凸显他的谨慎与坚毅,也与解放后的“大声大响”形成了对比。D.小说中杜老头将老渡船比作历史见证人,虽然渡船会随着时代发展失去摆渡的作用,但是仍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8.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呈现的是“我”眼中的景物,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功能。9.小说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展开,这样叙述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7.A8.①反映“我”的心理状态。开篇以湍水急风等自然景物烘托“我”的沮丧,最后以灯火处处的建设景象抒写“我”的豪迈。②体现“我”的成长过程。借助对景物一次次饱含情感的描绘,形象揭示“我”经历一次次的心灵触动,最终获得成长的过程。9.①在“我”讲述的个人经历的大故事中,套着老渡夫革命和勘察队年轻人成长的小故事;②两个小故事体现了家国精神的传承,也使“我”从中找到前行的动力,深化了主题;③这种形式避免了小说叙事单一与平铺直叙,使结构严谨而活泼,内容真实而丰富。【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巧妙地暗示了杜老头的革命精神”过分拔高,杜老头出场的肖像描写是“一个六十多岁老头,站在我面前。这老头满脸皱纹,头发胡子都是白的,个子又高又瘦,像个长颈鹤”,从这个肖像描写无法看出其“革命精神”。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主要反映“我”的心理状态。如开篇“水库还没修成,水流非常急,轰轰轰,哗哗哗,响得人头发晕”,描写湍急的水流,巨大的水声让“我”头晕,由后文“我”对老头抱怨“真倒霉,跑到这个鬼地方,才四点钟就看不见太阳,唉!”“这回回去,得要求调动工作了,同志们多得很,干么非要我干这个!”可知,当时的“我”心情沮丧,牢骚满腹,这处自然景物烘托“我”的沮丧;文章最后描写“这时河上来了一个船队,竹筏上点点灯火,许多人正在和水流搏斗着,招呼声、喊声使幽静的渡口喧哗起来了”,描写竹筏上的点点灯火,以及建设者们与自然搏斗的叫喊声,写出一种激情,而“我”听了中年妇女对杜老头的介绍,心境也发生了变化,感到“南边的最高峰上亮着无数灯光,闪闪烁烁,像是镶在山顶上的一个宝石珠冠”“再看看东北两面群山,原来以为是荒无人迹的地方一下子变成了神话世界,数不清的灯火像珍珠一样挂在林间”,“我”受到感染,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建设者的责任。结尾以灯火处处的建设景象抒写“我”的豪迈。这些环境描写体现“我”的成长过程。由开头的“水库还没修成,水流非常急,轰轰轰,哗哗哗,响得人头发晕”“河底下全是狰狞可怕的怪石头,跟水顽强地搏斗着,至于一些黑色的水草,早被冲得乱摆乱动,直不起腰来”,写“我”后悔来这个地方,想要离开;到听了杜老头的故事,心境发生了变化,感到了这里环境的美好,“南边的最高峰上亮着无数灯光,闪闪烁烁,像是镶在山顶上的一个宝石珠冠”;再到结尾通过写竹筏上的灯光和建设者们与水流的搏斗,感受到了建设者们的豪情,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总之,文章借助对景物一次次饱含情感的描绘,形象揭示“我”经历一次次的心灵触动,最终获得成长的过程。【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写作特色的能力。先理解“故事套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讲述的“我”的故事,“我”因为要调查一种货源而来到了水库上游,这里“山高路陡,一天只能看到几个小时的太阳”,“我”后悔到这里来,想要调动工作;此时“我”遇到了一个老渡夫杜老头,他把“我”渡到对岸,“我”从小客店一个中年妇女那里听说了他的革命故事,看到了一群年轻的建设者,“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这是文章讲述的个人经历的大故事。“套故事”,是说在大故事中插入了“小故事”。本文的小故事有两个,一个是杜老头的故事,他当年做了二十多年的交通员,大儿子被反动派杀了,小儿子作为游击队员在山里牺牲了,老伴被反动派抓走杀害了,他身边只剩下一个女儿。解放后杜老头不住休养的地方,又回来摆渡,他说“我这渡船将来是一个见证人,我还能不陪它到底?等它进了博物馆,我还要做讲解员陪着它……”。第二个小故事是一群年轻的建设者的故事,中年妇女说“你看这些勘察队的年轻人,山风把他们吹得比铁还硬!咳,不容易呀,才来时,都是白面书生和娇嫩的小姐哩”,从中我们可以推想出勘察队年轻人成长的小故事。再看这样叙述的效果。首先是两个“小故事”的意义。杜老头的革命故事可歌可泣,反映了革命者为了国家牺牲小家的革命牺牲精神;而勘察队年轻人为了国家建设,不再是白面书生和娇嫩小姐,而成长为“比铁还硬”的建设者。两个故事代表两代人,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但家国精神不变,体现了家国精神的传承。两个“小故事”对“我”的影响是,让“我”从中感受到自己的狭隘,找到了前行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总之,“小故事”深化了主题。此外,故事套故事其实就是“顺叙”中有“插叙”,这样就避免了单一的叙事角度,避免了平铺直叙,丰富了内容的同时,使得情节紧凑、集中。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南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才为己任。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虽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选自《欧阳修集・附录二》,有删改)材料二: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选自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书A成B奏C御D旧E制F惟G列H官I最J高K者L一M人N公O官P高Q当R书。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B.处士,原来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C.“未尝以矜人”中的“矜”与《陈情表》“犹蒙矜育”中的“矜”意思不同。D.“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中的“与”和《答谢中书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贤淑,认真教导欧阳修。夫君逝世后,她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写字,让欧阳修广泛诵读古人篇章,学习作诗。B.欧阳修学习刻苦用功,才能出众。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致力于读书,早年展露写作才华,更因为自身文采斐然、生性耿直刚正而“名重当时”。C.材料一描述了欧阳修读书、参加科举、保全孙觉等事情,属于记叙,语言平实质朴,表达了对欧阳修的赞扬之情。D.材料二论述欧阳修的气质、见识、学术、才干等,抒发对欧阳修的赞美,因此多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2)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答案】10.DNQ11.D12.B13.(1)欧阳修听说了他的名气,了解他的品行德义,多次向朝廷举荐,请求征召录用,朝廷就任命陈烈为国子监直讲。(2)后来制定谋划决定策略,从容镇定,迅速辅助当今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完成后上奏皇帝,按照旧制只署官职最高的人的名字,欧阳修官职最高,应当只署他的名字。“书成”作时间状语,后面“奏御”是动宾结构,应在D处断开。“列官最高者一人”是动宾结构,“公”指欧阳修,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N处断开。“公”指欧阳修,作主语,“官高”“当书”分别作谓语,所以在Q处断开。故选DNQ。【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矜:自夸/怜悯。句意: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仍然受到(您的)怜悯和养育。D.错误。与:和/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句意:而长留在箕山之旁和颍水之滨。/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更因为自身文采斐然、生性耿直刚正而‘名重当时’”错误,由材料一“是秋取解,明年南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可知欧阳修因在乡试和省试都是第一名而“名重当时”,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行义”,品行德义;“屡荐”,多次举荐;“乞赐”,请求;“屡荐于朝”,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屡于朝荐”(2)“及夫”,等到,后来;“发谋”,制定谋划;“指顾”,手指眼看,形容动作极其迅速。参考译文:材料一:欧阳修四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让他广泛诵读古人篇章,又让他学习作诗。以至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致力于读书。等他考中进士时,求学的人正盛行写作骈文,号称时文,而先父此时已独步其中。天圣七年,补选为国子监生。这一年秋天通过乡试,第二年通过省试,并且都是第一名,从此名重于世。欧阳修平生把奖掖后进、推举贤才作为自己的责任。湖州孙觉担任合肥主簿,和欧阳修不相识。郡守对孙觉很恼怒,想搜罗罪名治他的罪。当时胡侍讲在太学把这件事告诉了欧阳修,欧阳修亲自写信给他的属下,让他保全孙觉,于是得以免罪。福州隐士陈烈一向与欧阳修不认识,欧阳修听说了他的名气,了解他的品行德义,多次向朝廷举荐,请求征召录用,朝廷就任命陈烈为国子监直讲。欧阳修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当初他奉皇命编撰《唐书》,而《列传》由宋祁编撰。完成后上奏皇帝,按照旧制只署官职最高的人的名字,欧阳修官职最高,应当只署他的名字。欧阳修说:“宋公编写《列传》,功夫深厚,耗时长久,我怎可掩盖他的名字,夺取他的功劳?”于是《列传》署上了宋祁的名字。欧阳修生性耿直刚正,不顾虑他人的仇怨。虽然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但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毫不顾全自己,更加致力于正道直行,置身于事,不惧议论。这时当今的司徒韩琦主持国政,每当诸位公卿聚会议事时,事情还未定论,欧阳修都据理力争,有时向皇帝奏事,众人意见不统一,欧阳修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回避。材料二: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去世以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世上求学的人,不论他是否认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去世后的事情,曾经认为,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给他)。后来制定谋划决定策略,从容镇定,迅速辅助当今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居,这样的英灵,绝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踏莎行·郴州旅舍[注]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当时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B.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C.“斜阳暮”三字,加重了本词的感情色彩,“暮”,为日沉之时,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D.下片“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的“砌”字将无形的怨恨形象化,直接表达出词人非常怨恨皇帝和朝廷官员之意。15.“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以曲折形式寄托压抑下的迷惘与困顿。古代文人评此句为“无理之问”。而苏东坡最欣赏这两句。这两句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4.D15.①这两句运用拟人修辞,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词,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②这两句运用象征手法,郴江之水本应环绕郴山,却背井离乡,流下潇湘,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砌’字将无形的怨恨形象化,直接表达出词人非常怨恨皇帝和朝廷官员之意”错误,“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是说友人远方寄来书信,他们的关怀反而增添了我更多的离愁别恨。一个“砌”字,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情绪,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重重愁绪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消解,传神地表达了一再遭贬的词人孤独与愤懑之情,含蓄深沉,耐人寻味。而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并没有明说。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修辞角度,首先,“幸自”和“为谁”两个词赋予山水人的情感,判断出运用拟人的手法;再结合描写诗句的内容(注意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可知作者把郴江当做了倾诉的对象,使之具有了人的情感。②表现手法角度,结合小注可知作者想要为国效力,尽忠报效,但却被罗织罪名连遭贬谪,就像这郴江之水本应环绕郴山,却背井离乡,流下潇湘,可知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或者也可以说是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作者背井离乡的苦闷抑郁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序言中对琵琶女这样介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而在诗歌中将之分别表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水浒传》)在表情达意上有着相似的效果。(3)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景物不仅可以抒怀,还可以显现哲理性的思考,古诗文中有很多这样写景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2)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是风来了。我从未经历过如此剧烈的风,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住它的横冲直撞,也没有什么能够稍微稀释掉一点它的野性。这场风,如脱缰之马,如暴烈之牛,轻易就跨过了石墙,冲到了我们家的院子里。院子里先是鸡飞狗跳,后来便阒然无声了——鸡慌张地飞了半天,终于飞回了鸡舍;狗慌张地跳了一会儿,终于窜进了狗窝。然而其他的声音却开始响起来,铁盆在地上滚动,发出尖厉的声响。天空中的麦秸秆,如乱糟糟的箭雨,嗖嗖穿过天空,钉进院子里。不知是不是幻觉,某一刻,我竟同时听见至少三片灰瓦坠地的破碎声。而在此之前,在风的张力尚未拉满之时,因为父亲的缺席,我曾恐惧万分——无论我愿不愿意,只要风使劲一吹,我就会腾空而去了。如果是那样,我该怎么回家呢?但我忽然想到因为逃学,父亲昨日狠狠地将我修理了一番,又觉得,若真能腾空而去,似乎也是一件快乐的事。17.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住它的横冲直撞,也没有什么能够稍微稀释掉一点它的野性。A.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B.随着网上购物人数的日渐增多,虚假代理、虚假广告等网络陷阱也随之出现,对此,有关部门提醒网上购物者要特别注意防范。C.各种便携式智能装备拓宽了劳动者的外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参与劳动,跻身劳动者行列,增加了劳动力的类别和数量。D.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一诗中,描绘了“康桥”绚丽的景色,抒发了对母校的眷恋之情,诗中优美的意境耐人咀嚼。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为“天空中的麦秸秆,嗖嗖穿过天空,落进院子里”,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多个关联词,请分析“如果”“但”“又”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案】17.C18.原句运用比喻,将麦秸秆比喻成乱糟糟的箭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秸秆在狂风中杂乱飞舞的状态,表现了风力之大。“钉”字更能表现狂风下的麦秸秆尖锐有力,与“箭雨”相呼应。19.①“如果”表假设,表达怕被风吹走无法回家的担心;②“但”语意转折,表现出他心里还有被父亲修理的恐惧;③“又”表现心理转变,体现出为了避开父亲不怕被风吹走的心理。【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辨析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例句中的“稀释”本义指在溶液中加入溶剂,以降低溶液的浓度,句中用的是比喻义,指缓解风的猛烈。A.“结晶”指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句中用的是比喻义,比喻珍贵的成果。B.“陷阱”诱捕猎物或诱杀动物用的坑,句中指虚假代理、虚假广告等网络圈套使网上购物者受骗上当,用的是比喻义。C.“跻身”指置身某种行列、境域等,句中用的是基本义。D.“咀嚼”指用牙齿磨碎食物,句中指《再别康桥》一诗中优美的意境能让人反复体会,用的是比喻义。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句(语段)表达效果的能力。“天空中的麦秸秆,如乱糟糟的箭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麦秸秆比成乱糟糟的箭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秸秆在狂风中杂乱飞舞的状态,表现了风力之大;改句直接陈述“天空中的麦秸秆”“穿过天空,落进院子里”这一事实状态,表现力不如原句强。原句中“钉”字,和前面的比喻“箭雨”相呼应,集中而突出地表现狂风下的麦秸秆尖锐有力;而改句只有“穿”“落”这两个客观的动作状态。【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辨析关联词语的能力。①“如果”表假设,事实上并没有被“风使劲一吹”,“我就腾空而去”,表达出担心自己被风吹走后而无法回家的心理。②“但”表示转折,想到自己“因为逃学”被父亲“狠狠地修理了一番”,表现出心里还有另一层恐惧,那就是被父亲修理的。③“又”表示心理再次转变,如果真的被风吹走,“似乎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体现出为了避开父亲不怕被风吹走的心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②才能“成器”。A,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B,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学说的不圆满处,对方学说的有可取处,逼得自己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做学问才能鞭辟入里。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C。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③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这句话说来像很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城育华学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检测试卷
- 广水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高支模验收申请1
- 窗花剪纸课件教学课件
- 置业类合同(2篇)
- 《数学物理方法》 测试题及答案汇 黄志祥 第1-8章
- 辩论英文课件教学课件
-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14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弈与社会》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氯化钠特性表
- 钻井井架起升钢丝绳管理台账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说课
- 船舶租赁尽职调查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逆境生理
- 2017大专病理课件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l
- 小学英语人教新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3Animalsunit3storytime
-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记录
- 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 小学《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