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获取信息能力-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题型能力专题突破(解析版)_第1页
14获取信息能力-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题型能力专题突破(解析版)_第2页
14获取信息能力-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题型能力专题突破(解析版)_第3页
14获取信息能力-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题型能力专题突破(解析版)_第4页
14获取信息能力-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题型能力专题突破(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地理重难点能力专题突破14获取信息能力【重点梳理】途径1从文字背景材料(题干及辅助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解题有效信息多是由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来承载。抓住关键词语,准确理解,才能提取有效信息。解读信息要注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挖掘。如果忽视背景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的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和速度。途径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因为理解偏差导致解题出现较大的偏差。途径3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地理图形语言是指气压、气温、降水等等值线图、柱状图、区域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不同类型的图像承载的地理信息不同,读图像要求找出关键的显性信息,并调动出隐性信息。题干文字背景材料、设问和图像信息与大脑储备的信息有机整合对接,才能正确解题。途径4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表格中展示的各项地理要素均是紧密相关的,表格中的数据资料均是客观、真实的。将地图和表格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试题的图表化的表现。解答时关键是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途径5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组合式的试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前一题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题的信息。前一题解答会为下一题的解答提供一定的信息,产生连锁反应。【对点训练】呼伦湖(左图)为内蒙古地区最大湖泊,受湖泊自身特征和区域内气象因素等影响,呼伦湖不同部位冰情复杂。在呼伦湖湖冰冻结消融过程中,湖泊南部是最早开始结冰的区域。右图为呼伦湖封冻期与气温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呼伦湖南部水域结冰最早的原因最可能是(

)A.湖泊盐度较低 B.湖泊深度较大 C.湖泊水域封闭 D.纬度位置较高2.受大风天气影响,呼伦湖融冰最早的区域是(

)A.西南部湖区 B.西北部湖区 C.东南部湖区 D.东北部湖区3.呼伦湖封冻期(

)A.长短与同时段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B.累积负积温高,结冰早C.累积负积温低,封冻时间长 D.同时段平均气温和累积负积温呈负相关【答案】1.C2.B3.C【解析】1.由图文资料可知,南部地区无河流注入,湖泊盐度相对高,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湖泊深度,B错误;湖区冬季大风天气较多且以西北风为主,导致呼伦湖西北岸一带在初冰期刚结的冰被风吹到东南岸并大量累积,所以湖东南岸较西北岸结冰早;呼伦湖南部湖泊水域面积较小,轮廓封闭,“南部较浅",为浅水湖湾,所以南部湖水储热较少,受陆地降温快的影响大,南部湖水降温冷却快,开始结冰的时间较早。C正确;南部地区纬度较低,D错误。故选C。2.从风速上分析,强风对湖冰冰情造成影响的主要是风速较大时会加快湖面空气流通,在融冰期间,强风天气会加大湖面的风浪,冰会因风浪冲击作用而破裂成块,使开始融化的湖冰破碎,加快融化速率;大风天气使得开始融化的湖冰更加脆弱,会被风吹散吹乱并形成较多较大的冰面裂缝,从而加快了湖冰的消融速率。在融冰期由于西北风的影响,使得西北岸的融化破碎的冰块被风吹到东南岸并大量累积,使东岸的冰融化则相对较慢。B正确;A、C、D错误。故选B.3.由图文资料可知呼伦湖封冻期长短与同时段平均气温呈负相关,A错误;冬季气温初始降温早,结冰早,与累积负积温关系不大,B错误;累积负积温低,说明低温期延续时间长,有利于封冻,封冻时间长,C正确;读图可知同时段平均气温和累积负积温呈正相关,D错误。故选C。【点睛】湖水的结冰一般影响因素:温度、盐度、水量、风速、地形、地质条件(地热)。“泻风”是气流越过山脉快速下沉形成的。下左图是哥伦比亚的泻风所在区域位置,泻风气流在近海地区、西科迪勒拉山脉、中科迪勒拉山脉分别形成对流中心,对流云体垂直向上,右图是某时段气流及对流云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泻风气流主要来自(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南美大陆 D.加勒比海5.右图所示,西科迪勒拉山脉“泻风”出现的时间(

)A.冬季的上午 B.冬季的下午 C.夏季的上午 D.夏季的下午6.中科迪勒拉山脉比西科迪勒拉山脉对流云团的高度低,原因是(

)①到达中科迪勒拉山脉的水汽少②中科迪勒拉山脉海陆风环流弱③东侧干空气入侵④中科迪勒拉山脉海拔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4.B5.D6.A【解析】4.读图可知,泻风范围在科迪勒拉山系东侧,故泻风来自于山系西侧太平洋一侧,此时季节性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海洋气压高,气温低,处于夏半年,故选B。5.读图,可知泻风范围在0-8°N之间,夏半年,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偏转为西南季风,此时为自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为“泻风”形成提供原始风向;夏半年的下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此时海风势力较强,海风和西南季风背景风风向一致,叠加效应增强了自海洋吹向陆地风的势力;下午太阳位于西侧,西科迪勒拉山脉西坡光照强,西坡和谷底热力差明显,谷风更强,而山脉东坡光照减弱,温度率先下降,谷风减弱并提前向山风转换,三者叠加,使西科迪勒拉山脉的“泻风”常出现在夏半年的下午。故选D。6.由图可知,迪勒拉山脉对流云团由来自海洋的湿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与西科迪勒拉山脉相比,更高的中科迪勒拉山脉由于距太平洋更远,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西科迪勒拉山脉后,挟带的水汽减少,不利于对流云团的发展,①对④错;与西科迪勒拉山脉相比,更高的中科迪勒拉山脉由于距太平洋更远,受海陆风环流影响小,白天陆地的上升气流弱,不利于对流云团的发展,②对;读图,中科迪勒拉山脉东侧有来自陆地的干气流流入,东侧的干空气,密度大,且水汽少,抑制对流云团的发展,③对,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白天海洋温度低气压高、陆地温度高气压低,吹海风;夜晚海洋温度高气压低,陆地温度低气压高,吹陆风。海岸沙丘高于平均高潮位,而风暴潮可以将碎屑物搬运到海岸沙丘之上,形成沙丘砂和风暴潮沉积物互层的剖面。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主要盛行东北风,台风登陆期间,易出现风暴潮增水。江平镇沿海沙丘广布(下图),在多个采样剖面中观测到风暴潮沉积物,其中巫头剖面风暴潮沉积物最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巫头剖面的风暴潮沉积物最多,主要原因是(

)A.距海较远,保存较好 B.沙丘低矮,利于沉积C.接近湾顶,潮位较高 D.迎风一侧,风高浪大8.与沙丘砂相比,风暴潮沉积物(

)A.平均粒径较小 B.磨圆度较高 C.分选性较好 D.含有海洋动物碎屑【答案】7.C8.D【解析】7.通常情况下,沙丘不会被高潮位淹没,因此一般都保存较好,与距海较远关系不大,A错误。无法判断不同地点沙丘高矮,B错误。涌入湾内的风暴潮随着海湾收窄,潮势逐渐增强,潮位推高,C正确。盛行东北风,并不位于迎风一侧,D错误。故答案为C。8.风暴潮沉积物形成的动力较强,突发性强,平均粒径较大、磨圆度较低、分选性较差,但来自海洋,可能含有部分海洋生物的碎屑。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风暴沉积是指由风暴潮掀起陆架上的沉积物,及由风暴潮的离岸流搅起海滩沙,形成向海方向流动的异重流,当风暴减弱时,在风暴浪基面与正常浪基面之间下形成的沉积物。图为2022年9月28日10:00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据图判断(

)A.甲控制下定会诱发当地泥石流灾害发生 B.乙控制下当地气温日较差较小C.①地风力强劲,吹西南风 D.②地受锋面气旋的影响,降温明显10.此时北京出现了轻度雾霾,其原因为(

)A.晚高峰,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大气运动弱,污染物不易扩散C.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快 D.冷锋过境,出现短时风沙天气【答案】9.B10.B【解析】9.依据材料,甲地属于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无降水,不会诱发当地泥石流灾害发生,排除A,乙地是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日温差较小,B正确;①地风力强劲,但吹的是西北风,排除C;②地是高气压控制区,天气较稳定,没有明显降温,排除D。故选B。10.2022年9月28日10:00不是早高峰时间,排除A;图中此时北京附近等压线分布较为稀疏,大气运动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B正确;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快会造成上升气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排除C;北京此时受高压脊控制,没有形成冷锋,排除D。【点睛】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降温,短暂的降水;暖锋过境,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是国家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农村宅基地承担居住和福利保障功能,既要为驻村居民提供居住服务,还要为进城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同时也是中国城乡发展及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源头之一。图示意江苏省南部(苏南)地区两种不同城镇化进程下的农村宅基地转型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影响城镇化初期苏南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率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条件 B.劳动力价格 C.土地面积 D.城乡差距12.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苏南地区农村宅基地(

)A.居住功能强化 B.居住功能弱化 C.空废比重飙升 D.转型进程滞缓13.推测近年来苏南偏远农村宅基地转型可获得的潜在收益情况及原因分别是(

)A.较高发展基础薄弱 B.较高土地价格较高C.较低交通条件限制 D.较低收入水平较低【答案】11.D12.B13.A【解析】11.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发展阶段,城乡差距较大,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均呈现“向城镇集聚”趋势,宅基地规模随着到城镇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与交通条件、劳动力价格和土地面积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随着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宅基地原本的居住功能会随着城乡融合程度的深入而被弱化,资产属性伴随城乡要素流动而日益凸显,A错误,B正确;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市场经济制度的引入,农村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乡差异也逐渐缩小,宅基地的转型进程加快,农村宅基地的空置和废弃比例随着建筑面积及风格的改进而降低,尤其在偏远地区空废率下降明显,CD错误。故选B。13.近年来苏南地区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期,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城乡差异较小,在“低成本”和“高收益”的双重驱动下,宅基地的功能转型通常始于距离城镇较远和较近的“两端”。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农村,受到交通区位等条件限制,农村发展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宅基地转型可获得的潜在收益(级差收益)相对较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而城镇用地需求急剧升高,城镇快速向乡村扩张。宅基地是农民免费获得无偿使用的一块用于自建住房的土地,一般都是坡地、旱地或荒地。因为免费获得无偿使用,农民进城定居以后一般也就将宅基地退出来,转化为耕地,种树种大豆,条件好的改造为耕地种粮食,或者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蔬菜价格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重要民生话题。降水是蔬菜价格不稳定的重要干扰因素,蔬菜种植、生长、采收和流通等环节受降水影响明显,且降水较其他气象因素变化更具不确定性,人工干预难度大,加剧了蔬菜价格的波动。下图分别示意月度和日度尺度降水对菜价的脉冲指数(脉冲指数反映冲击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降水对菜价的冲击效应正确的是(

)A.月度降水的冲击效应滞后1月最大B.月度降水对菜心价格的冲击效应变化大于生菜C.日度降水的冲击效应滞后1日最小,此后持续增加D.日度降水对豆角价格的冲击效应为正且持续增加15.月度降水对菜价的冲击在4个月以后出现波动的原因可能是(

)①降水导致蔬菜采收困难②菜价变化导致种植面积的变化③降水导致蔬菜流通不畅④降水导致种植和生长条件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4.A15.C【解析】14.根据材料结合常识可知,月度降水主要影响种植、生长,对菜价的冲击效应具有滞后的特点,由图中信息可知,1月的冲击效应最大,A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生菜的波动幅度更大,月度降水对生菜价格的冲击效应变化大于菜心,B错误;日度降水的冲击效应对不同蔬菜的影响不同,并不是都在1日最小,C错误;日度降水对豆角价格的冲击效应先为负、后为正并增加,然后呈波动下降趋势,D错误;故选A。15.降水导致蔬菜采收困难是冲击很强,但不会导致波动,①错误;降水导致菜价变化从而导致蔬菜种植面积的变化,②正确;降水导致蔬菜流通不畅,不会导致波动变化,③错误;降水导致种植和生长条件变化,从而对菜价冲击变化大,④正确;综上排除ABD,C正确;故选C。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积雪覆盖率指的是积雪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川西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区域内地形复杂,多高原高山。川西高原夏季受东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共同影响,而冬季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暖造成的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的变化对自身存在正反馈,即该积雪覆盖率变化造成的环境变化会加大自身的变化幅度。下图示意川西高原冬夏各坡向积雪覆盖频率分布特征(下左图)及川西高原近20年冬夏积雪覆盖率年变化及线性趋势(右图)。(1)指出川西高原南北坡积雪覆盖率差值大小的冬夏季节差异,并简述产生原因。(2)研究发现川西高原夏季北坡积雪覆盖率年际波动幅度比冬季北坡与夏季南坡更小,请分别作出合理解释。(3)从大气受热过程和水循环角度分析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整体变化对自身的反馈作用过程。【答案】(1)差异:冬季差值大,夏季差值小。原因:冬季南坡为阳坡,气温高,积雪大量融化,北坡为阴坡,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形成较大的积雪覆盖率差值;夏季南坡受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影响,湿度较大,降雪增多,与北坡积雪覆盖率的差值减小。(2)夏季北坡与冬季北坡相比,气温高,大量积雪融化,保留永久性冰川积雪,性质稳定;夏季北坡与夏季南坡相比,受季风影响较小,降雪量稳定。(3)积雪覆盖率减小,减弱了积雪反射,增大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加剧积雪融化;积雪融化形成地表径流,侵蚀周边积雪;地表径流蒸发,增大降水量,降水侵蚀川西高原积雪,从而进一步减小积雪覆盖率。【分析】本大题以“川西高原冬夏各坡向积雪覆盖频率分布特征”和“川西高原近20年冬夏积雪覆盖率年变化及线性趋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积雪覆盖的季节差异、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山高原积雪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水循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由图可知,川西高原南北坡积雪覆盖率差值冬季大,夏季小,其原因可从积雪的形成与融化的季节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川西高原夏季受东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共同影响,而冬季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可知,冬季受西风环流影响,降雪少,主要考虑积雪融化,冬季南坡为阳坡,气温高,积雪大量融化,北坡为阴坡,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形成较大的积雪覆盖率差值;夏季南坡受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影响,湿度较大,降雪增多,与北坡积雪覆盖率的差值减小。(2)本小题可从南北坡积雪的形成与融化的冬夏季节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夏季北坡与冬季北坡相比,气温高,大量积雪融化,保留永久性冰川积雪,性质稳定,积雪覆盖率年际波动幅度小。由材料“川西高原夏季受东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共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均为偏南风,季风强度年际变化大,夏季北坡与夏季南坡相比,受季风影响较小,降雪量稳定,积雪覆盖率年际波动幅度小。(3)结合材料“气候变暖造成的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的变化对自身存在正反馈,即积雪覆盖率变化造成的环境变化会加大自身的变化幅度”可知,积雪消融减少后,造成的环境变化进一步加剧积雪消融。大气受热过程角度主要指积雪消融后,可能会导致当地气温进一步升高,由所学知识可知,积雪覆盖率减小后,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使大气升温,加剧积雪融化。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及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积雪融化形成的地表径流会侵蚀周边积雪;地表径流蒸发后,会增加当地降水量,降水侵蚀川西高原积雪,从而进一步减少积雪覆盖率。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巴渝(重庆)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大体分为两类:低山丘陵区坡度较缓(≤5°),中高山沟谷区山高谷深,坡度较陡(≥10°)。全区年均降水量1000~1350mm,集中在夏秋两季且多为大雨、暴雨,冬春两季降水较少。材料2、为适应当地地形水文条件,巴渝地区80%的耕地被开垦为梯田,并逐渐形成了以“囤水田”为核心的梯田水利系统——即利用梯田高处的天然洼地进行蓄水,并配合田埂的打开与关闭,形成天然的排蓄灌溉系统(见图1)。同时为了满足生产效能、生活安全以及生态持续的要求,巴渝地区的人居景观也表现出了与地形相契合的布局特点。图2分别示意了低山丘陵区和中高山沟谷区“田、居、林”的布局情况。(1)列举巴渝地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2)试说明不同季节利用梯田水利系统进行排、蓄、灌溉的过程。(3)分别归纳低山丘陵区和中高山沟谷区梯田与民居分布坡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答案】(1)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坡度大,易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降水季节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