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过程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题型能力专题突破(原卷版)_第1页
07过程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题型能力专题突破(原卷版)_第2页
07过程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题型能力专题突破(原卷版)_第3页
07过程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题型能力专题突破(原卷版)_第4页
07过程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题型能力专题突破(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地理重难点能力专题突破07过程类【重点梳理】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主要指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系统和其他组成部分的形成与演变,如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等。人文地理过程是随着人类活动而不断变化的,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发展、工业的集聚和扩散等。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依据地理过程的时空尺度将其分为四类:地理循环过程、地理演变过程、地理波动性过程和地理扩散过程。1.【确定考题类型】(1)地理过程类考题经常以“推测/简析/说明/描述……的形成/变化/演变过程”等字眼设题。过程性类试题考查方向主要为:①有限时段内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发展过程,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2.【解题思考(步骤)】第一步,确定区域位置;第二步,调用相关原理;第三步,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用地理语言叙述其过程。

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一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用地理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4)精细化: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一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一写下来,切忌一个过程一句话就概括完毕。3.地理过程类综合题常见的解题方法有逻辑推理法、图示法、对比分析法、因果联系法等。逻辑推理法:所谓推理,就是人们在已有知识形成判断的基础上,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科学思维过程,已知的知识就是前提,未知的知识就是结论.逻辑推理法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因果联系法:因果联系是指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因果联系由两个因素组成,其一是先行后续,即原因在先,结果在后(简称先因后果),其二是原因和结果必须同时具有必然的联系,即二者的关系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因果链条的某一特定关系中,原因和结果有着明确的界限,它们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原因是原因,结果是结果,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地理过程类的综合题的命题形式主要为“结合材料,描述(说明)……形成或变化过程”,试题已经告诉我们最终的结果,解题时要根据材料找出与这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形成或变化相关的已知条件,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原因与最终结果之间存在的因果链条,再逐一搭建原因与最终结果之间的一系列桥梁。【对点训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称为河流袭夺。袭夺发生后会改变原来水系的分布状况,重新组合成新的水系,部分河流流向也会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四川省北川湔江水系流向演化过程图。(1)说明古都坝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分布上高度一致的原因。(2)指出湔江水系演化过程中流向发生转变的河段,简述其流向发生转变的过程。(3)分析新水系形成后对青莲地区产生的影响。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受板块碰撞俯冲等地壳作用驱动的高原隆升,是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中央谷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喜马拉雅山东北,在其地层中发现有大量棕榈树和和棉树化石。化石是史前生物的建信事青迹变成的“石头”,沉积岩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百科全书”,而化石则是书中中的“文字”。下左图示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右图示意青藏高原中央谷地周边地形及地质状况。(1)依据材料分析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特征。(2)说明青藏高原中央谷地的隆升过程。(3)从地形变化角度分析中央谷地气候的演化过程。(4)简述化石研究的地理意义。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1月中旬,美国多地雨雪连绵。11月16日开始,美国本土东北部多地普降大雪,围绕五大湖地区的各州刷新多项降雪记录,并造成交通瘫痪、基础设施损坏等灾害。有专家分析,“大湖效应”对五大湖地区暴雪起了重要作用。下图为2022年11月18日某时刻北美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图示时刻,丹佛的风速比底特律小。(1)分析造成洛杉矶与查尔斯顿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丹佛风速比底特律小的原因,并在答题卡相应图中绘出底特律的风向。(3)说明底特律在“大湖效应”影响下,此次降雪的形成过程。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变性程度(变为暖气团的程度)不同,可能会有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因此在主锋后常有副锋形成。副锋即两个虽然源地相同,但由于离开源地的时间长短和路程远近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热力特性的气团之间的锋。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高则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示意2021年4月13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1)在图中a锋线位置画出锋面符号。(2)描述b锋的形成过程。(3)据图推测①处空气质量指数的高低,并说明理由。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996年中国科学院铺沙综合科考队对南海诸岛的考察发现,在某些珊岛岛上几乎不存在地表水资源,但地表以下珊瑚砂层和石灰岩顶部(裂隙、溶洞发育)的地层中,发育一种浮在地层内渗海水之上,呈现透镜状的地下淡水体,即“淡水透镜体”(图)。(1)分析图中珊瑚岛上砂下岩地质结构的形成过程。(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南海珊瑚岛地表水缺乏的原因。(3)分析淡水透镜体的形成原因。(4)简述南海诸岛淡水透镜体的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乌伦古湖位于额尔齐斯河南部,属于内流湖。约一万年前,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分离成两个湖泊,即大、小海子,其间有12千米长的河流连通。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乌伦古湖流域的开发强度加大,湖水水质恶化。1987年,“引额济乌”工程竣工后,额尔齐斯河代替小海子成为大海子主要的补给水源,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大海子倒灌小海子的现象。图为距今一万年来乌伦古湖湖水变化示意图。(1)描述乌伦古湖“一湖变两湖”的演变过程。(2)说明大海子倒灌小海子现象出现的原因。(3)当年,人们挖穿了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引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说明理由。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威德尔海为大西洋最南端的属海,深入南极大陆海岸,形成凹入的大海湾。咸德尔海边缘盛行从南极大陆来的下降风,风力冬季强、夏季弱。在盛行风、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等因素的影响下,威德尔海形成按一定方向旋转的海洋环流。海洋永冰界是指夏季海洋冰封区和流冰之间的界线。威德尔海的海洋永冰界西段位置偏北。下图示意威德尔海洋环流及海洋永冰界分布。(1)推测威德尔海边缘下降风强度冬强夏弱的原因。(2)在图中威德尔海洋环流①②③④四条线上用箭头标出海洋环流的流向,并分析威德尔海洋环流的形成过程。(3)简述威德尔海海洋永冰界西段位置偏北的原因。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山是皖南山区的最高山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m,处于我国最大丰水带内。在黄山154km2景区内,花岗岩体占107km2,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河流有36源和36峡谷。黄山花岗岩地貌的各种类型的形状和分布都有迹可循,且与演化过程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黄山花岗岩地貌的演化过程,图(a)为几千万年前的黄山地貌(第一阶段);黄山花岗岩体在第三纪后期出露地表,呈穹形山体,四周被围岩山地包围;图(b)为几百万年前的黄山地貌(第二阶段):上新世(距今500万~250万年)呈穹形山体顶部和缓起伏,周边有明显切割并出现花岗岩山峰;图(c)为今日的黄山地貌(第三阶段):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开始古夷平面被分割,产生峡谷和高峰。(1)指出地质作用对第一阶段黄山花岗岩穹状山体形成的影响。(2)简述三个阶段花岗岩山峰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变化。(3)分析穹状山体周边花岗岩山峰发育的过程。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积雪覆盖率指的是积雪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川西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区域内地形复杂,多高原高山。川西高原夏季受东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共同影响,而冬季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暖造成的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的变化对自身存在正反馈,即该积雪覆盖率变化造成的环境变化会加大自身的变化幅度。下图示意川西高原冬夏各坡向积雪覆盖频率分布特征(下左图)及川西高原近20年冬夏积雪覆盖率年变化及线性趋势(右图)。(1)指出川西高原南北坡积雪覆盖率差值大小的冬夏季节差异,并简述产生原因。(2)研究发现川西高原夏季北坡积雪覆盖率年际波动幅度比冬季北坡与夏季南坡更小,请分别作出合理解释。(3)从大气受热过程和水循环角度分析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整体变化对自身的反馈作用过程。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左图为美国西部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分布图,公园内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温带雨林。右图为安吉利斯港的气候资料。材料二:艾尔瓦河发源于奥林匹克山,每年9月中旬,鲑鱼等冷水性洄游鱼类从海洋中回到该地,并沿河流洄游到上游的溪流中产卵。1913年和1927年在该河的中下游分别建设了两座大坝,并促进了沿岸造纸工业的发展。大坝长时间运营后,库区泥沙淤积严重。2014年两座大坝被彻底拆除,此后不久艾尔瓦河河口迅速形成面积较大的沙洲。(1)从降水角度,分析奥林匹克公园温带雨林的成因。(2)从水文角度,分析大坝建成前鲑鱼顺利洄游到河流上游产卵的有利条件。(3)分析两座大坝建成后,艾尔瓦流域鲑鱼数量迅速减小的主要原因。(4)分析大坝拆除后,艾尔瓦河河口沙洲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