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建设作业指导书TOC\o"1-2"\h\u10221第1章基础知识概述 3152891.1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3153741.2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318751.3防御策略与体系建设 4613第2章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制定 4300742.1防御策略目标 4160122.2防御策略设计原则 5201772.3防御策略实施步骤 59283第3章网络安全设备选型与部署 6304903.1防火墙选型与部署 649253.1.1防火墙选型原则 657113.1.2防火墙部署策略 616213.2入侵检测系统选型与部署 629443.2.1入侵检测系统选型原则 6310953.2.2入侵检测系统部署策略 7326693.3虚拟专用网络设备选型与部署 7255343.3.1虚拟专用网络设备选型原则 7244673.3.2虚拟专用网络设备部署策略 73991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71124.1防火墙技术 7104754.1.1防火墙的类型 813714.1.2防火墙的部署策略 8229364.1.3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878504.2加密技术 8201684.2.1加密算法 8128984.2.2数字签名技术 856044.2.3证书和证书链 8168594.3访问控制技术 8302594.3.1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9157134.3.2访问控制模型 9216094.3.3访问控制实现方法 9158804.4蜜罐技术 9224494.4.1蜜罐的分类 979604.4.2蜜罐的部署策略 910084.4.3蜜罐技术的应用 931660第5章恶意代码防范 9233915.1恶意代码类型与特点 9313585.1.1类型概述 10270505.1.2特点分析 10248295.2恶意代码检测技术 10279485.2.1特征码检测技术 10286985.2.2行为检测技术 10140925.2.3模式识别技术 10246885.2.4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10249025.3恶意代码清除与预防 10165615.3.1清除策略 10127655.3.2预防措施 1120607第6章网络安全漏洞管理 11319546.1漏洞概述 118016.1.1漏洞类型 1188466.1.2漏洞成因 11288426.1.3漏洞危害 12304326.2漏洞扫描技术 12290696.2.1端口扫描 12319456.2.2服务扫描 12163166.2.3漏洞库扫描 1214386.2.4漏洞评估 1245386.3漏洞修复与跟踪 12302846.3.1漏洞修复 1218716.3.2漏洞跟踪 1319403第7章网络边界安全防护 13155457.1边界安全风险分析 13327607.1.1风险识别 13165307.1.2风险评估 13149597.2边界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13188877.2.1防火墙类型选择 13217977.2.2防火墙配置原则 13138987.2.3防火墙管理 14150507.3边界入侵检测与防御 14246897.3.1入侵检测系统(IDS)配置 1454337.3.2入侵防御系统(IPS)配置 1420717.3.3入侵检测与防御管理 1413450第8章网络内部安全防护 14138208.1内部网络风险分析 1470338.1.1风险识别 14294338.1.2风险评估 15174738.2内部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 15148518.2.1安全策略制定 1523358.2.2安全策略实施 157868.3内部安全监控与审计 15138458.3.1安全监控 15303068.3.2安全审计 1613740第9章安全运维管理 1647829.1安全运维制度与流程 1663309.1.1制度建设 1698119.1.2流程管理 16311039.2安全事件监测与响应 16149769.2.1安全事件监测 16319019.2.2安全事件响应 17186479.3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 1717039.3.1安全运维工具 1759349.3.2安全运维平台 1713154第10章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建设与优化 171288810.1防御体系架构设计 171739810.1.1设计原则 17206510.1.2架构设计 18910510.2防御体系功能评估与优化 182497210.2.1评估方法 182415010.2.2优化策略 181925410.3防御体系持续改进与升级策略 19116410.3.1持续改进 19706810.3.2升级策略 19第1章基础知识概述1.1网络安全基本概念网络安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数据完整、保密和可用性,以及防范各种非法侵入和破坏活动的能力。网络安全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物理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等。其目标是保障网络系统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行,降低网络风险,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1.2常见网络攻击手段网络攻击手段多种多样,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1)拒绝服务攻击(DoS):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无效请求,占用网络资源和服务器带宽,导致合法用户无法正常访问网络资源。(2)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攻击者控制大量僵尸主机,对目标发起协同攻击,造成目标网络瘫痪。(3)网络钓鱼:攻击者通过伪造邮件、网站等手段,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和账号密码。(4)跨站脚本攻击(XSS):攻击者在受害者浏览的网站上注入恶意脚本,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5)SQL注入:攻击者通过在应用系统中输入恶意的SQL语句,窃取数据库中的数据。(6)社会工程学:攻击者利用人性的弱点,通过欺骗、伪装等手段获取敏感信息。(7)漏洞利用:攻击者利用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漏洞,实施非法入侵和破坏。1.3防御策略与体系建设为了应对网络攻击,保障网络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防御策略和体系建设:(1)物理安全防护:加强网络设备和线路的物理安全保护,防止非法接入、篡改和破坏。(2)访问控制:设置合理的权限和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敏感数据和关键资源的访问。(3)防火墙:部署防火墙,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和监控,阻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流量。(4)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IDS/IPS):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觉并阻止恶意攻击行为。(5)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网络安全状况,发觉潜在风险和漏洞。(6)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7)漏洞修补: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软件,修复已知漏洞,降低被攻击的风险。(8)安全意识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防范网络攻击的能力。(9)应急预案: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通过以上防御策略和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性,降低网络攻击带来的风险。第2章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制定2.1防御策略目标网络安全防御策略的目标是为了保证我国网络安全,降低网络攻击风险,保障国家利益、企业权益和用户隐私。具体目标如下:(1)保护网络系统完整性:保证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不受恶意攻击和破坏。(2)保障网络服务连续性:保证网络服务在面临攻击时,能够持续稳定地为用户提供服务。(3)维护用户隐私安全: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泄露和滥用。(4)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网络安全意识。2.2防御策略设计原则为保证网络安全防御策略的有效性,设计防御策略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分层防御: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安全措施,形成立体化的防御体系。(2)动态调整:根据网络安全形势和攻击手段的变化,及时调整防御策略。(3)最小权限:遵循最小权限原则,限制用户和程序的权限,降低安全风险。(4)全面覆盖:保证防御策略涵盖网络系统中的所有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5)安全性与可用性平衡: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顾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和效率。2.3防御策略实施步骤网络安全防御策略的实施步骤如下:(1)风险评估: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2)制定防御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御计划,明确防御目标和措施。(3)部署防御措施:按照防御计划,部署相应的硬件、软件及安全策略。(4)安全监控:建立安全监控体系,实时监测网络系统运行状况,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5)应急响应:制定应急预案,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置。(6)防御策略评估与优化:定期对防御策略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调整。(7)安全培训与宣传:加强网络安全培训与宣传,提高全体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8)合规性检查: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合规性检查,保证防御策略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第3章网络安全设备选型与部署3.1防火墙选型与部署3.1.1防火墙选型原则在选择防火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保证防火墙具有较高的安全功能,能够有效防御各种网络攻击。(2)可靠性:选择具有高可靠性、低故障率的防火墙设备。(3)功能:根据网络流量和业务需求,选择功能足够的防火墙设备。(4)兼容性:保证防火墙设备与现有网络设备、系统兼容。(5)可扩展性:选择可支持后续扩展的防火墙设备,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3.1.2防火墙部署策略(1)部署位置:将防火墙部署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形成安全屏障。(2)安全策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适的防火墙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包过滤等。(3)网络地址转换:利用防火墙进行网络地址转换,隐藏内部网络结构,提高安全性。(4)虚拟防火墙:在大型网络中,可部署虚拟防火墙,实现更细粒度的安全防护。3.2入侵检测系统选型与部署3.2.1入侵检测系统选型原则(1)检测能力:选择具有较强检测能力,能识别多种网络攻击行为的入侵检测系统。(2)功能:保证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实时处理网络流量,不造成网络瓶颈。(3)可扩展性:选择支持插件、自定义规则的入侵检测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4)兼容性:保证入侵检测系统与现有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兼容。3.2.2入侵检测系统部署策略(1)部署位置:将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在关键业务系统、核心网络设备附近,以便实时监测网络流量。(2)监测范围: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入侵检测系统的监测范围,覆盖关键业务系统。(3)规则配置:根据网络环境和业务需求,配置合适的入侵检测规则。(4)联动防护:与防火墙、安全审计等设备联动,形成立体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3.3虚拟专用网络设备选型与部署3.3.1虚拟专用网络设备选型原则(1)安全性:选择具有较高加密功能的虚拟专用网络设备,保证数据传输安全。(2)可靠性:选择具有高可靠性的设备,保证虚拟专用网络的稳定运行。(3)功能: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功能足够的虚拟专用网络设备。(4)兼容性:保证虚拟专用网络设备与现有网络设备、系统兼容。3.3.2虚拟专用网络设备部署策略(1)部署位置:将虚拟专用网络设备部署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实现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2)加密策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加密强度,保证数据传输安全。(3)认证与授权:配置用户认证和权限控制,防止未授权访问。(4)网络隔离:利用虚拟专用网络设备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隔离,提高网络安全性。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技术4.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作用是对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监控和控制,以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4.1.1防火墙的类型(1)包过滤防火墙(2)代理防火墙(3)状态检测防火墙(4)应用层防火墙4.1.2防火墙的部署策略(1)网络边界防火墙(2)内部网络防火墙(3)分布式防火墙4.1.3防火墙配置与管理(1)防火墙规则设置(2)防火墙日志管理(3)防火墙功能优化4.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4.2.1加密算法(1)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2)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3)混合加密算法4.2.2数字签名技术(1)数字签名原理(2)常用数字签名算法(如SHA256、RSA签名)4.2.3证书和证书链(1)数字证书的概念和作用(2)证书链的构建与验证4.3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操作网络资源的关键技术。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4.3.1访问控制基本概念(1)访问控制的定义(2)访问控制的作用4.3.2访问控制模型(1)自主访问控制模型(DAC)(2)强制访问控制模型(MAC)(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4.3.3访问控制实现方法(1)访问控制列表(ACL)(2)安全标签(3)访问控制策略4.4蜜罐技术蜜罐技术是一种诱捕攻击者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系统和网络环境,吸引攻击者对蜜罐进行攻击,从而收集攻击者的行为数据。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4.4.1蜜罐的分类(1)高交互式蜜罐(2)低交互式蜜罐(3)混合型蜜罐4.4.2蜜罐的部署策略(1)单个蜜罐部署(2)蜜罐网络部署(3)蜜罐与真实系统的结合部署4.4.3蜜罐技术的应用(1)攻击检测与分析(2)安全事件响应与取证(3)安全研究与教育第5章恶意代码防范5.1恶意代码类型与特点5.1.1类型概述恶意代码主要包括病毒、蠕虫、木马、后门、间谍软件、广告软件、勒索软件等类型。各类恶意代码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感染目标和破坏性特点。5.1.2特点分析(1)病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感染正常程序进行传播,破坏计算机系统。(2)蠕虫:利用网络漏洞自动传播,消耗网络资源,影响网络正常运行。(3)木马:潜入用户计算机,窃取用户信息或控制计算机,为攻击者提供便利。(4)后门:为攻击者提供远程控制计算机的能力,便于实施非法操作。(5)间谍软件:秘密收集用户信息,泄露用户隐私。(6)广告软件:强制推送广告,影响用户体验。(7)勒索软件:加密用户数据,要求支付赎金以解密。5.2恶意代码检测技术5.2.1特征码检测技术特征码检测技术通过对已知的恶意代码提取特征码,建立特征库,将待检测样本与特征库进行比对,从而发觉恶意代码。5.2.2行为检测技术行为检测技术通过分析程序的行为,判断其是否存在恶意行为。主要包括进程监控、文件监控、网络监控等。5.2.3模式识别技术模式识别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对恶意代码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提高检测准确性。5.2.4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样本进行快速检测、分析和关联分析,提高恶意代码检测能力。5.3恶意代码清除与预防5.3.1清除策略(1)隔离感染主机:发觉恶意代码感染后,及时隔离感染主机,防止恶意代码传播。(2)删除恶意文件:通过安全软件删除恶意代码及其关联文件。(3)修复系统漏洞:安装系统补丁,修复已知漏洞,防止恶意代码再次感染。5.3.2预防措施(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用户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2)安装安全软件:定期更新安全软件,实时监测计算机安全状态。(3)定期备份:对重要数据定期进行备份,降低恶意代码对数据的影响。(4)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实施网络隔离和访问控制策略,防止恶意代码传播。(5)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发觉潜在风险,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第6章网络安全漏洞管理6.1漏洞概述网络安全漏洞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可能导致未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系统破坏等问题。漏洞的存在使得网络攻击者有机可乘,对网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节将对网络安全漏洞的类型、成因及危害进行概述。6.1.1漏洞类型网络安全漏洞可分为以下几类:(1)硬件漏洞:硬件设备在设计、制造或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缺陷。(2)软件漏洞:软件在设计、编码、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缺陷。(3)配置漏洞:网络设备或系统配置不当导致的安全问题。(4)协议漏洞:网络协议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缺陷。(5)应用漏洞:应用系统在设计、开发或部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缺陷。6.1.2漏洞成因网络安全漏洞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设计缺陷:安全设计不合理,导致潜在的安全隐患。(2)编码错误:程序代码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逻辑错误或漏洞。(3)配置不当:网络设备或系统配置不符合安全要求。(4)信息泄露:敏感信息泄露给未授权的用户或实体。(5)安全更新滞后:系统、软件或硬件未能及时更新,导致已知漏洞未能得到修复。6.1.3漏洞危害网络安全漏洞可能导致以下危害:(1)数据泄露:敏感数据被未授权访问或泄露。(2)系统破坏:攻击者利用漏洞破坏系统正常运行。(3)业务中断:网络攻击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开展。(4)声誉受损:企业因网络安全漏洞遭受舆论指责,影响企业声誉。6.2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技术是指通过自动化工具对网络中的设备、系统和应用进行扫描,发觉已知漏洞的技术。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漏洞扫描技术。6.2.1端口扫描端口扫描是通过扫描目标主机的端口,识别目标主机上运行的服务和应用程序,从而发觉潜在的安全漏洞。6.2.2服务扫描服务扫描针对特定的服务(如HTTP、FTP、SMTP等)进行深入分析,发觉服务配置不当或软件版本漏洞。6.2.3漏洞库扫描漏洞库扫描是基于已知的漏洞库,对网络中的设备、系统和应用进行扫描,发觉已知漏洞。6.2.4漏洞评估漏洞评估是对网络中的设备、系统和应用进行深度分析,评估其安全风险程度,从而发觉潜在漏洞。6.3漏洞修复与跟踪发觉网络安全漏洞后,应及时进行修复和跟踪,保证网络安全的持续稳定。6.3.1漏洞修复漏洞修复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漏洞:了解漏洞的成因、影响范围和危害。(2)制定修复方案:根据漏洞分析结果,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3)实施修复:按照修复方案,对漏洞进行修复。(4)测试验证:修复完成后,进行测试验证,保证漏洞已得到修复。6.3.2漏洞跟踪漏洞跟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跟踪漏洞修复进度:保证漏洞及时发觉、及时修复。(2)定期评估安全风险:对网络中的设备、系统和应用进行定期安全风险评估。(3)监控漏洞利用:关注网络安全动态,及时发觉并应对漏洞利用行为。(4)总结经验教训:对已修复的漏洞进行分析总结,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第7章网络边界安全防护7.1边界安全风险分析7.1.1风险识别在网络边界安全防护中,首先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外部攻击:如DDoS攻击、端口扫描、密码破解等;b)恶意软件:如病毒、木马、蠕虫等;c)数据泄露:如内部人员泄露、网络监听等;d)应用层攻击: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7.1.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主要包括:a)风险概率: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b)风险影响:分析风险发生后对网络边界安全的影响程度;c)风险等级: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7.2边界防火墙配置与管理7.2.1防火墙类型选择根据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选择合适的防火墙类型,如包过滤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等。7.2.2防火墙配置原则a)最小权限原则: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防火墙;b)最小化规则原则:减少防火墙规则数量,降低管理复杂度;c)默认拒绝原则:除明确允许的流量外,默认拒绝所有流量;d)安全策略更新:根据网络环境变化,及时更新安全策略。7.2.3防火墙管理a)防火墙规则管理:定期检查和更新防火墙规则;b)防火墙日志管理:开启并分析防火墙日志,发觉异常行为;c)防火墙功能监控:保证防火墙正常运行,防范功能瓶颈;d)防火墙版本更新:定期检查防火墙版本,及时更新补丁。7.3边界入侵检测与防御7.3.1入侵检测系统(IDS)配置a)根据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选择合适的入侵检测系统;b)配置入侵检测规则,包括签名检测和异常检测;c)定期更新入侵检测规则库,以应对新型攻击手段。7.3.2入侵防御系统(IPS)配置a)选择合适的入侵防御系统,如深度包检查(DPI)等技术;b)配置入侵防御策略,对可疑流量进行实时阻断;c)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实现攻击的自动阻断。7.3.3入侵检测与防御管理a)监控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行;b)分析入侵检测日志,发觉异常行为,及时调整策略;c)定期进行入侵检测与防御演练,提高系统安全功能。第8章网络内部安全防护8.1内部网络风险分析8.1.1风险识别在网络内部安全防护中,首先应对内部网络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系统漏洞: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络设备等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2)数据泄露: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泄露敏感数据。(3)恶意软件: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对内部网络的威胁。(4)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内部人员不当操作可能导致网络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等风险。(5)社交工程攻击:通过欺骗内部人员获取敏感信息或权限。8.1.2风险评估在识别风险后,应对其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影响:分析风险事件对网络、系统、数据等的影响程度。(2)风险概率: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确定风险等级。8.2内部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8.2.1安全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内部安全策略,包括:(1)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内部人员对关键系统和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2)数据保护策略: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备份等措施,防止数据泄露或丢失。(3)防病毒策略:部署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防止恶意软件攻击。(4)安全配置策略: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进行安全配置,减少系统漏洞。(5)安全意识培训策略:提高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社交工程攻击风险。8.2.2安全策略实施(1)部署安全设备和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2)加强内部网络监控:实时监控内部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及时发觉并修复系统漏洞。(4)开展内部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5)建立应急预案:针对不同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8.3内部安全监控与审计8.3.1安全监控(1)网络流量监控:分析内部网络流量,发觉异常流量和潜在威胁。(2)用户行为监控:监控内部用户的行为,发觉违规操作等异常行为。(3)系统日志监控:收集和分析系统日志,发觉异常事件和潜在风险。8.3.2安全审计(1)定期进行内部安全审计:评估内部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发觉问题和不足。(2)审计报告:整理审计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跟踪整改情况。(3)持续改进:根据审计结果和外部威胁变化,不断优化内部安全防护措施。第9章安全运维管理9.1安全运维制度与流程9.1.1制度建设本章节主要阐述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建设中的安全运维制度构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制定安全运维政策与目标;b)明确安全运维组织架构与职责;c)制定安全运维规章制度;d)制定安全运维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9.1.2流程管理安全运维流程管理旨在保证安全运维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包括:a)变更管理流程;b)配置管理流程;c)事件处理流程;d)问题管理流程;e)风险评估与整改流程。9.2安全事件监测与响应9.2.1安全事件监测安全事件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定义安全事件类型及级别;b)建立实时安全事件监控系统;c)制定安全事件监测策略;d)分析安全事件趋势及潜在威胁。9.2.2安全事件响应安全事件响应措施如下:a)制定安全事件响应计划;b)设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团队;c)明确安全事件报告及通报流程;d)实施安全事件调查、分析及处置;e)对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及改进。9.3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9.3.1安全运维工具本节介绍安全运维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包括:a)网络安全防护工具;b)漏洞扫描与修复工具;c)安全配置核查工具;d)安全审计与分析工具;e)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月考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传承中医文化展现东方智慧
- 高分攻略:计算机二级试题及答案
- 村干班禁毒防艾课件
- 2025境内游学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参团合同
- 寿光辅警考试题库2023
- 陪诊师职业形象提升试题及答案分析
- 马工学与心理学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三相高精度全自动交流稳压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全媒体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湖北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餐饮业经营权转让合同
- 解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 纺织染整行业节能减排与染料优化方案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件 概率论
- 2024年河北省廊坊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专项训练题试卷(3)含答案
- 胃肠术后引流管护理
- 安全管理人员考试图片题
- 环境设计专业的职业规划
- 【MOOC】中央银行学-江西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行测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