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作业指导书TOC\o"1-2"\h\u9169第1章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概述 4277101.1网络化发展简史 4302791.1.1互联网的起源 4195041.1.2我国网络化发展历程 4216561.1.3网络化发展趋势 4108511.2云计算服务概念及其分类 4296111.2.1云计算服务概念 4124871.2.2云计算服务分类 49671.3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的关系 4113201.3.1网络化是云计算服务的基础 4197831.3.2云计算服务推动网络化发展 4242961.3.3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的融合 516327第2章网络基础设施 5162112.1网络架构与协议 5286432.1.1网络架构概述 5203632.1.2网络协议 581242.2数据中心网络 5225532.2.1数据中心网络概述 543232.2.2数据中心网络技术 5273442.2.3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546982.3宽带接入技术 6300132.3.1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650572.3.2数字用户线技术 6101412.3.3光纤接入技术 638342.3.4同轴电缆接入技术 623683第3章云计算架构与关键技术 6255313.1云计算服务模型 6201053.1.1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 6237893.1.2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PaaS) 653223.1.3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 755773.2云计算部署模型 7255933.2.1公共云 7258723.2.2私有云 7167133.2.3混合云 7263223.2.4社区云 7321363.3分布式计算与存储技术 7168003.3.1分布式计算 7169213.3.2分布式存储 827167第4章虚拟化技术 817094.1虚拟化概念与分类 8804.1.1全虚拟化 8158594.1.2半虚拟化 8317604.1.3硬件辅助虚拟化 8144884.1.4操作系统级虚拟化 8190974.2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 9310364.2.1提高资源利用率 9197264.2.2灵活扩展 9187804.2.3简化运维 9267064.2.4安全隔离 977424.3虚拟化资源管理 963364.3.1虚拟机管理 957154.3.2存储管理 9206084.3.3网络管理 9232254.3.4资源调度与监控 1023938第5章云计算平台与解决方案 10199025.1主流云计算平台简介 10154715.1.1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 10303625.1.2微软云计算服务(Azure) 10102595.1.3谷歌云计算服务(GoogleCloud) 10234695.1.4云 10289305.2开源云计算平台 10184425.2.1OpenStack 10183175.2.2CloudStack 1077115.2.3Kubernetes 11128715.3云计算解决方案案例分析 11104105.3.1案例一:某企业基于AWS的混合云架构 11321555.3.2案例二:基于Azure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 1193215.3.3案例三:基于云的大数据分析平台 1154545.3.4案例四: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建设 1120509第6章云计算服务类型 11324866.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11322206.1.1主要特点 1192766.1.2常见IaaS供应商 11142806.2平台即服务(PaaS) 12224806.2.1主要特点 12234586.2.2常见PaaS供应商 1222036.3软件即服务(SaaS) 12276056.3.1主要特点 1224056.3.2常见SaaS应用 122537第7章云计算安全与隐私保护 13122767.1云计算面临的安全挑战 13280307.1.1数据泄露 13293267.1.2服务中断 1310927.1.3管理权限滥用 1378407.1.4法律法规遵从性 1326967.2数据安全与加密技术 13229207.2.1对称加密 13105737.2.2非对称加密 13258197.2.3混合加密 13199817.2.4数字签名 14106457.3隐私保护策略与法规 14208807.3.1数据最小化原则 14271627.3.2数据隔离 14282877.3.3用户知情权 14145787.3.4法律法规遵从 14198767.3.5定期审计 14671第8章云计算服务质量管理 14237868.1服务质量指标与评价体系 14110168.1.1引言 1439958.1.2服务质量指标 148428.1.3评价体系 15229058.2云计算服务功能优化 15171268.2.1引言 159258.2.2硬件资源优化 15183548.2.3软件优化 15126048.2.4负载均衡 16148318.3云计算服务故障处理与恢复 16235038.3.1引言 16241808.3.2故障检测 1623448.3.3故障处理 16283688.3.4恢复策略 1621369第9章云计算应用实践 16204279.1企业级云计算应用案例 16231369.1.1企业资源规划(ERP)云服务 161829.1.2客户关系管理(CRM)云服务 17116259.1.3企业协同办公云服务 17128979.2移动云计算与物联网 179479.2.1移动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17109419.2.2物联网与云计算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17290749.3云计算在特定行业中的应用 176139.3.1教育行业 1752219.3.2金融行业 17117699.3.3制造行业 17283829.3.4电商行业 1713362第10章云计算发展趋势与展望 18150210.1新一代云计算技术 181608210.2边缘计算与云计算融合 18441510.3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18第1章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概述1.1网络化发展简史1.1.1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初衷是为军事目的提供一种分散式、抗摧毁的通信系统。随后,在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逐渐进入民用领域,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1.1.2我国网络化发展历程我国网络化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的建立为标志。此后,信息高速公路的全面建设,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深远影响。1.1.3网络化发展趋势当前,网络化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宽带网络迅速普及,移动网络不断优化,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兴起,以及5G技术的逐步商用。1.2云计算服务概念及其分类1.2.1云计算服务概念云计算服务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应用程序等服务的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地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无需关心底层硬件和软件的复杂性。1.2.2云计算服务分类云计算服务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2)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开发、运行和管理应用程序的平台;(3)软件即服务(SaaS):提供各类软件应用程序,用户通过网络直接使用。1.3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的关系1.3.1网络化是云计算服务的基础网络化为云计算服务提供了无处不在的接入和高速的数据传输,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云计算资源。1.3.2云计算服务推动网络化发展云计算服务的普及和应用,对网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宽带网络、移动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和优化。1.3.3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的融合在网络化和云计算服务的共同推动下,各类新型应用和服务不断涌现,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本章的概述,我们对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的发展历程、概念及其关系有了初步了解,为后续深入研究网络化与云计算服务在各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第2章网络基础设施2.1网络架构与协议2.1.1网络架构概述网络架构是构建网络系统的基础,它涉及网络的层次结构、拓扑结构、设备类型及配置等方面。合理的网络架构能够提高网络的功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本节将介绍常见的网络架构及其特点。2.1.2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规则,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检测及处理机制等。本节将重点介绍TCP/IP协议族、路由协议、交换机协议等,并分析其在网络架构中的应用。2.2数据中心网络2.2.1数据中心网络概述数据中心网络是支撑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它为各类应用提供了高带宽、低延迟的互联环境。本节将介绍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历程、基本架构及其在云计算服务中的作用。2.2.2数据中心网络技术数据中心网络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网络切片技术、软件定义网络(SDN)等。这些技术为数据中心网络的灵活配置、高效管理和优化提供了支持。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及其在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应用。2.2.3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通常采用层次化设计,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本节将分析各层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及互联方式,为构建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网络提供指导。2.3宽带接入技术2.3.1宽带接入技术概述宽带接入技术是用户接入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它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网络体验。本节将介绍常见的宽带接入技术,包括数字用户线(DSL)、光纤接入、同轴电缆接入等。2.3.2数字用户线技术数字用户线(DSL)技术是一种在传统电话线上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技术。本节将介绍DSL技术的发展、技术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3.3光纤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具有带宽高、传输距离远、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成为宽带接入的主要发展方向。本节将介绍光纤接入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宽带接入中的应用。2.3.4同轴电缆接入技术同轴电缆接入技术是一种利用同轴电缆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曾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本节将分析同轴电缆接入技术的优缺点,并探讨其在宽带接入领域的应用前景。第3章云计算架构与关键技术3.1云计算服务模型云计算服务模型是云计算提供服务的抽象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服务模型:3.1.1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软件即服务是云计算服务模型中最上层的服务形态。用户通过互联网使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软件应用,无需购买、安装和维护相应的软件。服务提供商负责软件的维护和升级,用户只需关注业务使用。3.1.2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PaaS)平台即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个开发、测试、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的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创建、运行和管理应用程序,而无需关注底层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维护。PaaS为开发者提供了便捷的开发环境和丰富的开发工具。3.1.3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为用户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动态申请和释放资源,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IaaS用户需要负责基础设施之上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中间件的部署和维护。3.2云计算部署模型云计算部署模型指的是云计算基础设施的物理部署方式和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3.2.1公共云公共云为公众提供云计算服务,资源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进行集中部署和管理。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公共云服务,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按需使用。3.2.2私有云私有云是专门为单一组织或企业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它可以在企业内部数据中心部署,也可以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私有云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隔离性,满足企业对数据安全和合规性的要求。3.2.3混合云混合云结合了公共云和私有云的优势,将企业内部基础设施与公共云资源进行整合。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在不同云之间动态迁移应用程序和数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2.4社区云社区云是针对特定社区或行业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旨在满足该社区或行业在安全、合规和功能方面的特殊需求。社区云成员共享云资源,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隔离性。3.3分布式计算与存储技术3.3.1分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技术是指将大型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分散在多个计算机节点上进行并行处理。主要技术包括:(1)负载均衡:通过合理分配计算任务,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避免单点过载。(2)任务调度:根据任务特点和资源状况,动态调整任务执行计划,优化计算功能。(3)分布式消息队列:实现任务之间的解耦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3.3.2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技术是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物理节点上,通过分布式算法实现数据的高可用、高可靠和高功能。主要技术包括:(1)数据分片:将数据分割成多个片段,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数据访问速度。(2)数据副本:在多个节点上冗余存储数据副本,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3)一致性哈希:通过一致性哈希算法,实现数据在分布式环境下的均匀分布和快速访问。第4章虚拟化技术4.1虚拟化概念与分类虚拟化技术是一种将物理计算资源虚拟化为多个逻辑资源的技术。它允许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独立的操作系统环境,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成本,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虚拟化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4.1.1全虚拟化全虚拟化技术通过模拟硬件环境,使得客户机操作系统无需修改即可在虚拟环境中运行。其主要特点是客户机操作系统与宿主机操作系统完全隔离,但功能损失较大。4.1.2半虚拟化半虚拟化技术需要修改客户机操作系统的内核,使其能够直接与宿主机硬件通信。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虚拟化功能,但仅支持部分操作系统。4.1.3硬件辅助虚拟化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依赖于处理器、芯片组等硬件支持,实现了客户机操作系统与宿主机硬件的高效通信。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功能和可扩展性,但需要特定硬件支持。4.1.4操作系统级虚拟化操作系统级虚拟化技术通过在宿主机操作系统内部创建多个隔离的虚拟环境,实现资源的分配与共享。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功能和轻量级特性,但隔离性相对较差。4.2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2.1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可以将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为多个虚拟机,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4.2.2灵活扩展虚拟化技术使得云计算服务可以快速、灵活地扩展资源,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4.2.3简化运维虚拟化技术降低了运维人员对物理硬件的依赖,通过自动化工具可以实现虚拟机的创建、迁移、备份等功能,简化运维工作。4.2.4安全隔离虚拟化技术为不同用户提供了安全隔离的环境,保证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4.3虚拟化资源管理虚拟化资源管理是对虚拟化环境中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有效分配、调度和监控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3.1虚拟机管理虚拟机管理包括虚拟机的创建、启动、停止、迁移、备份和恢复等功能。通过虚拟机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动态调整和优化。4.3.2存储管理存储管理负责虚拟化环境中的数据存储和访问。主要包括存储设备的分配、虚拟磁盘的创建、快照等功能。4.3.3网络管理网络管理负责虚拟化环境中的网络配置、监控和优化。主要包括虚拟交换机、虚拟路由器、网络安全策略等。4.3.4资源调度与监控资源调度与监控负责虚拟化环境中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实时监控。通过资源调度,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系统负载;通过监控,可以实时了解资源使用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第5章云计算平台与解决方案5.1主流云计算平台简介主流云计算平台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章将简要介绍目前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主流云计算平台。5.1.1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mazonWebServices,简称AWS)是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提供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库、分析、机器学习等在内的广泛服务。5.1.2微软云计算服务(Azure)微软云计算服务(MicrosoftAzure)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云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服务在内的全方位云计算解决方案。5.1.3谷歌云计算服务(GoogleCloud)谷歌云计算服务(GoogleCloudPlatform,简称GCP)是谷歌公司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以强大的计算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竞争力。5.1.4云云(AlibabaCloud)是我国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提供包括云计算基础服务、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在内的丰富产品和服务。5.2开源云计算平台开源云计算平台以其高度可定制性和灵活性,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5.2.1OpenStackOpenStack是一个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旨在为私有云和公有云提供可扩展的弹性和丰富的云计算服务。5.2.2CloudStackCloudStack是另一个开源云计算平台,主要用于构建和管理大型虚拟机基础设施。5.2.3KubernetesKubernetes是一个开源的容器编排平台,用于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5.3云计算解决方案案例分析以下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云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方案。5.3.1案例一:某企业基于AWS的混合云架构某企业采用AWS云计算服务,构建了包括本地数据中心和AWS公有云在内的混合云架构,实现了业务的高可用性和弹性扩展。5.3.2案例二:基于Azure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某公司利用Azure云计算服务,打造了一个集设备管理、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于一体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了设备远程监控和预测性维护。5.3.3案例三:基于云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某企业采用云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云MaxCompute、DataWorks等大数据产品,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5.3.4案例四: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建设某金融机构采用OpenStack开源云计算平台,搭建了符合金融行业规范的私有云,满足了业务快速发展对IT基础设施的需求。第6章云计算服务类型6.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简称IaaS)是云计算服务的一种类型,主要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使用这些资源,按需购买,弹性伸缩,从而降低企业硬件投入和运维成本。6.1.1主要特点提供虚拟化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用户可自定义配置资源,实现快速部署和弹性扩展;按需付费,降低企业初期投资和运营成本;供应商负责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用户关注业务发展。6.1.2常见IaaS供应商AmazonWebServices(AWS)MicrosoftAzureGoogleCloudPlatform(GCP)6.2平台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简称PaaS)是云计算服务的另一种类型,为用户提供一个预先配置好的开发、测试、部署平台。用户无需关注底层硬件和操作系统,专注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6.2.1主要特点提供开发、测试、部署环境;集成多种开发工具、数据库、中间件等;支持多租户架构,提高资源利用率;用户按需购买,降低开发成本。6.2.2常见PaaS供应商SalesforceHerokuMicrosoftAzureAppServiceGoogleCloudPlatform(GCP)AppEngine6.3软件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简称SaaS)是云计算服务的第三种类型,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应用,按需订阅,无需购买和安装软件。6.3.1主要特点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软件应用,无需安装和更新;供应商负责软件的维护和升级;按需订阅,降低企业软件投入成本;支持多租户架构,易于扩展。6.3.2常见SaaS应用SalesforceCRMMicrosoftOffice365GoogleWorkspace通过以上三种云计算服务类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云服务,实现业务快速发展,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第7章云计算安全与隐私保护7.1云计算面临的安全挑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虽然在资源利用、服务便捷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云计算面临的安全挑战:7.1.1数据泄露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数据存储在云端,可能因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等原因导致数据泄露。7.1.2服务中断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可能因网络攻击、硬件故障等原因导致服务中断,影响用户正常使用。7.1.3管理权限滥用云计算环境下,管理员拥有较高权限,可能因内部管理不善或恶意操作导致用户数据泄露。7.1.4法律法规遵从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需遵守我国及国际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用户数据安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法律法规遵从性不足的风险。7.2数据安全与加密技术为保障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加密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节将介绍以下几种加密技术:7.2.1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技术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其优点是加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和管理较为复杂。7.2.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技术使用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其优点是密钥分发和管理较为简单,但加密速度较慢。7.2.3混合加密混合加密技术结合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提高了数据安全性。7.2.4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技术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7.3隐私保护策略与法规为保护用户隐私,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需制定相应的隐私保护策略,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下为隐私保护策略与法规的主要内容:7.3.1数据最小化原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仅收集和使用实现服务所必需的用户数据,避免过度收集。7.3.2数据隔离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采取措施,保证不同用户的数据相互隔离,防止数据泄露。7.3.3用户知情权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向用户明确告知数据收集、使用和共享的目的,保障用户知情权。7.3.4法律法规遵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需遵守我国《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用户隐私得到有效保护。7.3.5定期审计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隐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整改潜在风险。第8章云计算服务质量管理8.1服务质量指标与评价体系8.1.1引言云计算服务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服务质量指标与评价体系。本节将阐述云计算服务质量指标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如何评价云计算服务的质量。8.1.2服务质量指标(1)响应时间:指用户发起请求到获得响应的时间,包括系统处理时间和网络传输时间。(2)可用性:指云计算服务在规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能力,可用性越高,用户体验越好。(3)可靠性:指云计算服务在规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概率,可靠性越高,系统故障越少。(4)功能:指云计算服务在处理用户请求时的速度和效率,包括计算功能、存储功能和传输功能等。(5)安全性:指云计算服务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的能力,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8.1.3评价体系(1)用户满意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在线反馈等方式,收集用户对云计算服务的满意程度。(2)功能测试评价:利用功能测试工具,模拟用户请求,对云计算服务的功能进行定量评估。(3)安全性评价:对云计算服务的安全防护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安全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等。(4)可用性和可靠性评价:通过统计分析云计算服务的运行日志,评估其可用性和可靠性。8.2云计算服务功能优化8.2.1引言云计算服务功能优化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硬件资源优化、软件优化和负载均衡三个方面探讨云计算服务功能的优化策略。8.2.2硬件资源优化(1)提高服务器硬件配置:增加CPU、内存、存储等硬件资源,提升计算和存储功能。(2)网络优化:升级网络设备,提高带宽,降低网络延迟,提升网络传输功能。8.2.3软件优化(1)系统优化:优化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等软件,提高系统功能。(2)编程优化:采用高效的编程语言和算法,提高云计算服务的执行效率。8.2.4负载均衡(1)静态负载均衡: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将用户请求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2)动态负载均衡:根据服务器当前负载情况,动态调整用户请求分配策略,实现负载均衡。8.3云计算服务故障处理与恢复8.3.1引言云计算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故障。本节将介绍云计算服务故障处理与恢复的方法和策略。8.3.2故障检测(1)主动检测:通过定期巡检、功能监控等手段,发觉潜在的故障隐患。(2)被动检测:当用户反馈服务异常时,及时响应并定位故障原因。8.3.3故障处理(1)紧急处理:针对影响服务正常运行的重大故障,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2)逐步排查:针对一般性故障,逐步排查可能的原因,直至找到故障点。8.3.4恢复策略(1)备份恢复:利用备份文件,将故障前的数据和服务状态恢复到故障发生前。(2)灾难恢复:在重大故障导致服务中断时,启动灾难恢复计划,尽快恢复服务运行。第9章云计算应用实践9.1企业级云计算应用案例在企业级应用中,云计算技术已成为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