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方案_第1页
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方案_第2页
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方案_第3页
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方案_第4页
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方案TOC\o"1-2"\h\u19990第1章引言 3311321.1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3196101.2研究背景与意义 39507第2章智慧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 3287792.1国内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4295882.1.1国内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4204892.1.2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425762.2智慧物流发展趋势与挑战 4108132.2.1发展趋势 4270352.2.2挑战 527581第3章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 512393.1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5313503.1.1国内智慧城市发展 5144693.1.2国外智慧城市发展 5154983.2智慧城市发展趋势与挑战 6258763.2.1发展趋势 6164083.2.2挑战 66612第4章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总体架构 7210464.1融合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716634.1.1目标 717374.1.2原则 7200144.2总体架构设计 7354.2.1物流基础设施层 7284224.2.2物流信息平台层 7318864.2.3物流应用服务层 8194714.2.4城市协同发展层 884934.2.5法规政策与标准体系 84895第5章智慧物流关键技术与设施布局 8299115.1智慧物流关键技术 8181085.1.1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 8212065.1.2无人机与无人车技术 8134045.1.3智能仓储技术 973565.1.4区块链技术 985685.2智慧物流设施布局 9275535.2.1物流园区 936475.2.2末端配送站点 9175425.2.3物流信息中心 989535.2.4冷链物流设施 9124755.2.5多式联运枢纽 917745第6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物流协同 9252016.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0320296.1.1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 1038086.1.2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10195666.1.3智能能源和水资源基础设施 10129766.2城市物流与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10319626.2.1物流需求与基础设施匹配 10231656.2.2物流信息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1134116.2.3绿色物流与基础设施协同 116322第7章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融合 11303237.1智慧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11233147.2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融合策略 126587第8章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协同发展 1296368.1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68828.2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协同策略 1396918.2.1构建智慧物流体系 1394298.2.2促进物流与制造深度融合 13266798.2.3创新物流服务模式 1323506第9章智慧物流绿色发展与环保 1429919.1绿色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 14205389.1.1发展概述 14270439.1.2现状分析 14322529.1.3发展趋势 1477209.2智慧物流环保措施与实践 14269269.2.1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14317249.2.2提高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率 14176539.2.3优化物流运输方式 1441009.2.4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14323899.2.5绿色物流技术创新 15157159.2.6企业绿色物流实践 15136539.2.7建立健全绿色物流评价体系 1529899第10章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与展望 151272810.1政策建议 153006510.1.1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融合发展 151369110.1.2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5913810.1.3推动标准化建设,提高行业协同效率 15773610.1.4强化人才培育,提升创新能力 151192010.2发展前景与展望 162035110.2.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驱动产业发展 161683210.2.2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提升融合发展水平 161920210.2.3产业协同效应日益凸显,推动跨界融合 161269810.2.4绿色发展成为趋势,助力可持续发展 162032810.2.5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提升国际竞争力 16第1章引言1.1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的关系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两大重要领域,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智慧物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高效、绿色、安全。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为智慧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本章将从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的内涵与特征出发,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1.2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传统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环境污染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智慧物流的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研究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提高物流业发展质量。通过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升我国物流业的整体竞争力。(2)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减少物流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将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4)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者对物流业的监管水平,增强城市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研究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第2章智慧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2.1国内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2.1.1国内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我国物流行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智慧物流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仓储设施等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2)物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3)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传统物流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转型升级。(4)物流产业集聚效应显现。物流产业园区、跨境电商试验区等载体助力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2.1.2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国外智慧物流发展较早,以发达国家为代表,其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发达国家物流基础设施完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为智慧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2)物流技术成熟。发达国家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成熟,为智慧物流提供了技术支持。(3)物流市场高度竞争。国外物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4)政策支持与法规完善。发达国家在智慧物流领域给予了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2.2智慧物流发展趋势与挑战2.2.1发展趋势(1)物流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在物流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物流运营效率的提高。(2)绿色物流发展迅速。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政策的支持,使得绿色物流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发展方向。(3)物流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合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4)跨境物流加速发展。全球化背景下,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将推动跨境物流的快速发展。2.2.2挑战(1)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在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仍有待提升。(2)物流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物流技术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大研发投入。(3)物流人才短缺。智慧物流发展对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当前物流人才储备不足。(4)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智慧物流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支持,当前体系尚不健全。(5)市场竞争加剧。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将日益加剧,企业需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第3章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3.1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3.1.1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各地方纷纷将智慧城市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等得到加强,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信息资源共享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取得显著成效,为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了数据支持。(3)智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环保等领域,一系列创新应用不断涌现,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民生服务水平。(4)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3.1.2国外智慧城市发展国外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以发达国家为代表,其智慧城市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驱动。发达国家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衔接。(3)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注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4)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强调区域间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3.2智慧城市发展趋势与挑战3.2.1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智慧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2)跨界融合加速。智慧城市将与能源、交通、环保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将更加关注民生需求,推动城市绿色发展。(4)数据驱动治理。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将推动城市治理方式变革,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3.2.2挑战(1)信息安全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数据安全成为一大挑战。(2)技术标准不统一。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领域,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资源整合困难,影响建设效果。(3)人才短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当前我国在相关领域人才储备不足,培养机制尚不完善。(4)投资与运营模式待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如何创新投资与运营模式,提高项目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第4章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总体架构4.1融合发展的目标与原则4.1.1目标(1)实现物流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提升城市整体运营效率。(2)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的物流体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3)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物流产业竞争力,助力城市经济增长。4.1.2原则(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将智慧物流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实现物流与城市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2)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3)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护,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4)以人为本,提升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4.2总体架构设计4.2.1物流基础设施层(1)物流节点: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物流节点体系,包括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仓储设施等。(2)物流网络:优化物流运输网络布局,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3)物流设备:推广应用智能化、绿色化的物流设备,提升物流作业效率。4.2.2物流信息平台层(1)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2)信息共享与协同: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3)智能决策支持: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物流企业提供智能决策支持,提高物流运营效率。4.2.3物流应用服务层(1)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升物流与产业的融合度,降低库存成本。(2)智能配送:发展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配送方式,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3)绿色物流:推广环保包装、共享物流等绿色物流模式,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4.2.4城市协同发展层(1)城市规划与物流融合: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物流需求,实现物流与城市的协调发展。(2)产业协同:推动物流与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3)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为物流企业提供便利化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4.2.5法规政策与标准体系(1)法规政策:建立健全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融合发展顺利进行。(2)标准规范:制定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相关标准,引导和规范产业健康发展。第5章智慧物流关键技术与设施布局5.1智慧物流关键技术5.1.1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智慧物流的核心在于信息的互联互通。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该平台主要包括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与共享等功能。5.1.2无人机与无人车技术无人机与无人车技术是智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解决末端配送问题。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实现货物从配送中心到消费者手中的高效、安全、低成本配送。5.1.3智能仓储技术智能仓储技术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智能货架等。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仓库内货物的自动化存储、拣选、包装和发货,提高仓储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5.1.4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适用于物流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区块链技术,可实现物流企业、货主、金融机构等多方信任关系的构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金融服务效率。5.2智慧物流设施布局5.2.1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智慧物流设施布局的核心,具备集货、分拣、配送等功能。在智慧物流园区内,应布局自动化分拣线、智能仓储系统、无人驾驶配送车辆等设施,实现园区内物流作业的高效、自动化。5.2.2末端配送站点末端配送站点是连接消费者和物流企业的关键环节。在末端配送站点,应配置智能快递柜、无人车、无人机等设备,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5.2.3物流信息中心物流信息中心负责物流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在物流信息中心,应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物流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优化物流运作。5.2.4冷链物流设施冷链物流设施是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生鲜产品质量的关键。在智慧物流设施布局中,应重视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包括冷库、冷藏车、冷链信息系统等,实现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5.2.5多式联运枢纽多式联运枢纽是实现不同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重要设施。在智慧物流设施布局中,应优化多式联运枢纽的布局,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多式联运的实时监控和调度。第6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物流协同6.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环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智能交通、能源、水资源等管理系统。6.1.1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ICT)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心,为物流协同提供了数据传输、处理和分析的支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宽带网络:覆盖城乡的宽带网络为物流信息传输提供高速通道。(2)移动通信:4G/5G等移动通信技术为物流实时数据传输提供保障。(3)数据中心: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物流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提供支持。6.1.2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物流协同的重要支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拥堵管理等智能化。(2)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3)自动驾驶技术:为物流配送提供无人驾驶车辆,提高配送效率。6.1.3智能能源和水资源基础设施智能能源和水资源基础设施为城市物流协同提供绿色、高效的能源和水资源保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智能电网:实现电力供需平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新能源设施:如充电桩、光伏发电等,为物流提供绿色能源。(3)智能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合理调配,保障物流产业用水需求。6.2城市物流与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城市物流与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2.1物流需求与基础设施匹配根据城市物流需求,合理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如:(1)优化物流园区布局,减少运输距离。(2)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6.2.2物流信息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物流信息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物流协同效率。如:(1)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企业与基础设施的信息共享。(2)利用智能交通系统,优化物流配送路径。6.2.3绿色物流与基础设施协同推广绿色物流,提高基础设施的绿色水平,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如:(1)发展新能源物流车辆,减少尾气排放。(2)优化包装材料,降低废弃物处理压力。通过以上措施,实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物流协同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7章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融合7.1智慧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智慧交通作为新一代交通运输系统的代表,已成为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方向。目前智慧交通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为智慧交通提供了物理基础。(2)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为智慧交通提供了技术支持。(3)智能交通系统逐步推广。智能交通系统在各大城市得到广泛应用,如智能信号灯控制、智能公交、智能停车等,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4)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智慧交通发展给予支持。未来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如下:(1)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智能养护和优化调度。(2)交通工具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化交通工具将逐步普及。(3)出行服务个性化。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出行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4)交通管理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交通流量预测、拥堵治理、预防等功能。7.2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融合策略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的融合,旨在构建高效、安全、绿色的物流运输体系,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下是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融合的策略:(1)构建物流与交通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整合物流企业、交通管理部门、运输企业等各方数据资源,实现物流与交通信息的实时共享,为物流运输提供数据支持。(2)优化物流运输路径。利用大数据分析,结合实时交通状况,为物流企业提供最优运输路径,提高运输效率。(3)推广智能物流装备。引导企业使用无人驾驶、无人机、智能仓储等先进物流装备,提高物流运输智能化水平。(4)加强物流与交通基础设施协同。推进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物流与交通的协同发展。(5)创新物流运输组织模式。发展多式联运、共享物流等新型物流运输组织模式,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6)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领域的政策法规制定,为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物流、交通、信息化等多学科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的深度融合。通过以上策略,实现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的融合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8章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协同发展8.1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趋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如工业、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等;(2)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日益丰富,覆盖了汽车、电子、家电、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智能制造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制造业向更加灵活、高效、绿色方向转型;(2)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整合,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3)智能制造服务化、个性化、定制化特征日益明显,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8.2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协同策略智慧物流作为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协同发展的策略:8.2.1构建智慧物流体系(1)优化仓储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库存自动化、智能化管理;(2)提升运输效率,通过智能调度、路径优化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3)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8.2.2促进物流与制造深度融合(1)推动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实现物流服务与制造需求的精准对接;(2)加强物流设施与制造设施互联互通,提高生产与物流协同效率;(3)推广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8.2.3创新物流服务模式(1)发展物流平台经济,整合物流资源,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物流服务;(2)推广绿色物流,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摸索物流与金融、信息、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以上策略,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将实现深度协同,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第9章智慧物流绿色发展与环保9.1绿色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9.1.1发展概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传统物流模式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绿色物流应运而生,成为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9.1.2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绿色物流理念普及程度不高,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绿色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有待提高,企业绿色物流转型压力大等。9.1.3发展趋势未来,绿色物流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绿色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提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物流发展,企业绿色转型意识加强,智慧物流与绿色物流相互促进等。9.2智慧物流环保措施与实践9.2.1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智慧物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例如,通过智能仓储系统,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减少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浪费。9.2.2提高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率推广绿色包装材料,提高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例如,采用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减少一次性包装废弃物。9.2.3优化物流运输方式发展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绿色物流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排放。同时推广新能源物流车辆,减少传统燃油车辆对环境的影响。9.2.4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运输的实时监控和优化调度,降低空载率和重复运输,提高物流运输效率。9.2.5绿色物流技术创新加大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物流、无人机等无人配送技术,降低物流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9.2.6企业绿色物流实践鼓励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通过内部改革、外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