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1:论点概括(讲义)
【课标要求】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只有明确
了文章论点,才基本读懂了文章,答题时才能抓住重点而不至于偏离答题要点。
【主要题型】
论点类题目设问的方式通常为: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③作者对于某一事件的观点是什么?
④选出对选文的中心论点表述恰当的一项。
⑤为某一段补写分论点。
⑥文章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⑦请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
【考查重点】
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一一作者要议论的现象、问题、事实,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它
规定和限制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和重点,不表明是否正确。
论点一一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
含有主语、谓语。
【备考策略】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是对什么论题而发议论的,针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
什么。
第二步,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
论点。
第三步,有分论点的文章,则综合分论点。有些议论文有分论点而没有中心论点,则需要分析综合几
个分论点进而概括中心论点。
第四步,确定中心论点。
有的文章的论点不是显性的,而是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者说文章没有一个句子能完整地表明作
者的观点,而是需要读者来整合。整合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根据文中的某个句子加以小小的改动;
②在文中有表明作者的观点的句子,但是比较分散,需要考生进行加工整理,使语言表达流畅;
③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中,需要考生进行一定的加工提取,归纳总结。
■M邛1力中1小
考点1:找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例题剖析】
【例1】(2024・青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无用的境界
黄狂琦
①无用是一种哲学境界,也是一种存在状态,无用即大用。“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
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中这样写道。山中的林
木因为不是良木,反而得以保全,长成参天大树。可见,无用往往在关键之时有大用。文中所写,表面上
说的是林木,实则讲的是人生哲理,也在讲述庄子的故事。庄子一生困顿,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
在官场上没有名气,一生落魄。世俗之人看庄子,无功无禄,觉得庄子是无用的。但若论超凡脱俗,庄子
是漆园傲吏,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更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一生逍遥世外,他获得的,其实是真正的
自由。
②无用的第一重境界是“总得花看能几日,最难留惜是芳时"。世间事物纷繁复杂,世人以为诗酒音乐
是无用之物,往往因此错过人间诸多美好。作诗,乘舟远去,苏轼在“袅袅风蒲乱,猗猗水苻长”中感悟无用
之乐,“不知何所乐,竟夕独酣歌”。苏轼成也诗词,败也诗词,诗词既记载着他的沉浮,也是反哺他的精神
食粮。酌酒,远望,李白在“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感悟无用之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作诗时饮酒,赏月时也饮酒,酒赋予李白诗情逸兴,为他的人生增添无限潇洒。没有酒这无用之物,就没
有李白这有用之人。静坐,抚琴,王维在“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中感悟无用之乐,“深林人不知,明月
来相照”。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乐。可见,真正让人精神高贵的东西,大多无用。
③无用的第二重境界是“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在成功学盛行的当下,有用无用成了衡
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常见的标准。世人习惯于追逐有用之事,如功名,如利禄,但生命中的大多有用之
事是被动的,忽略了内心深处的喜好,很容易让人身心疲惫。而无用之事似与成功相离,独忠于自己的喜
爱与内心,是人世间最孤独的事。但只要钟情于所爱,纵使无用又如何?所爱之事给人内心深处带去的震
撼经久不息,是人世间最潇洒的事,能使人获得极高的精神愉悦。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隐居
山林,躬耕田园。这相比于蜚声官场、荣华富贵实在是无用得很,但就在这无用之中,他悟到了“山气日夕
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真意,乐夫天命,那么随心,那么自如。最终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谁能说他的一生无用?李渔说:“一种本性特别喜欢的东西可以当药。”无用的
喜欢可以治愈生活的疲倦,带来身心的愉悦。
④无用的第三重境界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从水穷到云起,正如一个人在修行中一而再、再
而三地面对抉择。旁人的三言两语、生活的无奈,都可能成为摧毁无用之物的利刃。如果因此而生退心,
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心上。初发时,内心空无一物,似是无用,回望过去,我们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程
了吗?春日晴好,看到盛开的玉兰,不该以有用无用看待,而应想到"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若要使无用之物在生命中绽放,唯有以自适之心观世事,超凡脱俗,享受这一刻的美好,抓住心灵颤动的
那一刹那,你的人生又是何等的幸福美好。守护无用之物,一定要抵住纷扰,坚持己心。
⑤春江花月,诗酒年华,悲欢离合,人生诸多无用事,亦可演绎别样的精彩。
(摘自《读者》2024年第7期,有删改)
1.★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请你梳理其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2.请你从第③自然段中找出任意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感悟。
考点2:理解文章观点
【例题剖析】
【例1】(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用一^话叫响一座城
杜铭
①巍峨的自然风光、繁华的都市景观、厚重的人文传统等视频画面伴随音乐依次展现,精致唯美。
画面定格处,旁白道出一句朗朗上口的城市广告语:“大美青海”“好客山东”“七彩云南”……直击观
众心灵深处,让人恨不能立即打点行装,奔赴诗与远方。【甲】
②如今,各地在不遗余力地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时,都喜欢推出一句广告语,作为宣传展示、对外推
广的画龙点睛之笔。有人总结为:“一句话叫响一座城。”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带货”之下,两个城市
都成了网红,至今魅力不减。这样的“城市广告语”,堪称神来之笔。
④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漫游黄山仙境》中写道:“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从此
民间流传“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作为“驴友”鼻祖,徐霞客大力推崇黄山,想必
美景非同寻常,怎能不游?【乙】
⑤当然,古代文人墨客用一句诗文借景抒怀,更多是对名山大川等一些具体景物有感而发,没有上
升到今天城市形象宣传的高度。但其文采斐然、匠心独运,值得今人借鉴。
⑥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广告语,更多是为了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的需要而创作,目的性更强,不再局限
于某一点,而是更加注重从整体高度去策划。
⑦2003年,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拉开了城
市营销的序幕。这种用电视宣传短片展示城市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发展成就的手法,迅速为其他地方效
仿借鉴,短片主题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成都广告语。
⑧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文旅资源何其丰富: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等景点数不胜数,
三国历史、美食文化、川剧艺术等精彩纷呈。若是将某一标签单独拎出来,套用如今很多地方惯常采用的
“某某故里”“某某之乡”等模板,既难以全面反映成都的多姿多彩,也不免落了俗套,多少有些缺憾。【丙】
⑨当下,很多城市都在焦虑,如何通过文旅产业的“破圈”效应进一步为城市转型发展赋能,实现
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一句令人回味无穷的广告语,往往与这个城市的气质高度契合,产生的影响力也难以
估量。
⑩炎炎夏日,很多人都会被“爽爽的贵阳”诱惑,纷纷前来寻觅这难得的清凉。“地无三尺平,天
无三日晴”是贵州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贵州逐渐意识到,“天无三日晴”的凉爽气候也是一种资源优势,
“爽爽的贵阳”恰好抓住了游客渴望避暑的焦点,助力贵州文旅脱颖而出。【丁】
⑪“一句话叫响一座城”。你的家乡,找到属于自己的广告语了吗?
1.★下列对文章观点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广告语需搭配精致唯美的视频画面,以呈现美的城市风景。
B.古代文人的诗文文采斐然、匠心独运,可作城市广告语的借鉴。
C.城市广告语应该从城市整体的高度进行策划,以展现城市形象。
D.城市广告语需与这座城市的气质高度契合,从而发挥其影响力。
2.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能具体有力地论证作者观点,增强说服力。将下面的事例放回到文章相应的位置,
正确的一项是()
类似的还有“好客山东”。齐鲁大地,既有岱宗之雄伟,又有大海之辽阔;与其强行“混搭”,不如
一句“好客山东”以概之,如同豪爽的山东大汉真诚地发出邀约,敞开怀抱接纳四方宾客。
A.【甲】B.【乙】C.【丙】D.【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爪项的一项是()
A.成都、贵阳等地为城市形象宣传而创作的现代城市广告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B.在塑造城市形象时,各地文旅都需要推出一句响亮的城市广告语才能"破圈"。
C.城市广告语可以展示城市风采、吸引外地游客,起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D.文章以问句结尾,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参与家乡宣传与推广的主人翁意识。
考点3:补写分论点
【例题剖析】
【例1】(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就为我们新时
代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
能人才,迅速发展、壮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国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重要任务。因此,
我们应
②究竟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所谓"尖",即在从事的领域,有开阔的学术视野、高水平的业务素养
和技能,能够占据前沿领军地位;所谓"新",是指能够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技术。这样的人才,
能够在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向上发挥关键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
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还必须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要以时代、国家需要为己任,勇于
担当。正如七十多年前,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以国家利益为先,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
条件,回到祖国,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正
是这样一批具有高尚爱国情怀、强烈担当意识的顶尖人才,勇敢地担起了强国的时代重任,在国家发展和
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也应该像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那样肩负起国家和时
代使命。
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明确自主创新这一培养方向。当今世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国际竞
争的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大量自主知识产权,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我国自主开展的5G技术
研究,从标准引领到应用规模化发展,从技术突破到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一直处于
国际领先地位。这项研究已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在国际上赢得了机遇和发展空间,取得了巨大的
社会、经济效益,证实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⑤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还要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我国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培养机制,以培养拔尖创
新人才为重心,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了让更多从事基
础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我国还积极推行“强基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
划”。这一系列措施,致力于培养造就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形成各领域、各行业的人才梯
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聚焦国家战略需
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
远发展大计。
1.★根据全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阅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意在引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国家战略需求的意义。
B.第③段举钱学森、邓稼先的例子,论证了拔尖创新人才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C.第④段我国自主研发5G技术的例子,证明了继承前人成果对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D.第⑤段提到的"中学生英才计划",是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系列措施之一。
3.阅读文章,写出第②〜⑤段的论证过程。
如何把握文章论点
议论文的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
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
帅分论点),而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一、如何找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1.位置法。
(1)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①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题目是中心论点有这样两个原则:a.该题目必须为肯定句;b.该题目必
须
为判断句。
②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敬业与乐业”一一“敬业与乐业的
关系
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论点。(思考格式:标题+“的关系是什么”)
③有的题目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在题目上加“是什么”,文中回答的句子便是论点。如“成功的秘
诀”一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思考格式:标题+“是什么”)
(2)从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论点在文章开头点出的,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点在文章结尾点明的,大多有表总
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
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3)看中间,提炼论点。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的“敬业乐群”“安
其
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分析论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看它证明什么问题,肯定什么,
支持什么,即可得出文章的论点。
3.摘录法。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怀疑与学问》中:
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分论点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
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4.辨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即提出论述的对象;“分
析
问题”即对论述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论证;“解决问题”即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中心论点。由此可
见,通过对议论文写作思路的分析,往往也能找到中心论点的“踪迹”。
5.识结构。
文章内容的不同,议论对象的不同,都会导致文章结构的变化。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方式有“层进式”“并
列式”“总分式”“对照式”等。一般说,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往往最后提出中心论点;总分式的论证
结构,常常在总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对照式的论证结构,中心论点经常在对照两方面的突出方面。
6.认要素。
这里所说的“要素”,指的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与论证。通常情况下,论据不是论点,可以
排
除;论证不是论点,也可以排除;剩下的句子,如果是被全文证明、阐述的,那就是论点。
二'文章如何提出中心论点。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3、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4、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5、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6、因事设问,即就所涉及的现象或问题发问,进而引出中心论点。
7、诠释题旨,即通过对文题的阐释分析引出中心论点。
三、如何补写分论点。
分论点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这每一层、每一面,
就是一个分论点。补写分论点时要注意:
1、紧扣中心论点或论题,提炼关键词概括。
2、紧扣覆盖到的内容,提炼关键信息概括。
3、表述上,要与上下文句式一致,逻辑关系一致。
一、(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阅读《走出"信息茧房"》一文,回答问题。
走出"信息茧房"
①网上尖锐对立的不同观点造成的人群撕裂触目惊心。不同的持论者不仅不赞同对方的观点,而且拒
绝交流讨论,连对方提供的事实与信息也一概拒绝。
②这一方面展示了文化和思想的多元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思想和文化的偏颇、偏执和狭隘。
③不禁让人感叹:原本以为网络是思想交流的平台、理性讨论的园地,却不承想成了不同持论者们织
就的"信息茧房"和步入其中各执己见党同伐异的场所。
④“信息茧房"的说法非常形象,它点出了不同的持论者囿于已见、作茧自缚。
⑤《庄子》有段话的含义是:你跟一只生长在水井里的青蛙讲海是什么,它理解不了,因为它的生长
空间局限于水井,从未见过、也想象不出大海的广阔。你跟一只主要生存在夏季的昆虫讲冰雪是什么,它
理解不了,因为它的生命在秋天就结束了。你跟一个曲学阿世的人讲什么是道,是没有用的,因为他所受
的教化就是精致利己。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走出囿于己见、偏执陋见的"信息茧房"。
⑥超越利益藩篱。利之所在趋之若鹫,这是人的本性,很难超越,也不宜动辄进行道德评判与道德绑
架。但是,为了表面、眼前与部分利益而丧失实质、长远与整体利益,显然是不足取的。而且,有时确实
需要为了群体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只要这样的牺牲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从整体上和长远
来看,值得而且可以获得补偿,那也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⑦更何况,我们平时所进行的讨论交流,大多并不与利益直接相关,更多的是思想的差异、观点的分
歧,有时甚至仅是意气之争。固执己见的原因,仅是觉得若是承认自己的观点错了,被对方说服了,就输
了气、降了格、掉了份似的。这其实大可不必。你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或是接受了对方的观点,是你丰富
了思想、拓展了思维,是收获而不是失去。
⑧拓展知识边界。一个人不管怎样博学深思,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其知识和思想都会有所局限:对
边界内的知识比较了解,思想比较成熟;边界之外,知识未免浅陋,思想未免幼稚。在不与别人交流的情
况下,可能很难发现自己的知识与思想的局限;在与人发生争论时,越是自己感到生疏和冷僻的知识与思
想,越可能是自己的未知领域。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顺势拓展自己的知识与思想的疆域,即可获得新的
知识与思想的版图;而固于已见坚守陋见,就丧失了获得新知和丰富思想的机会。在知识快速更新、思想
日新月异的现代,如果思想和知识总是缺乏更新替代,唯一的结果就是逐渐落伍,最终被时代远远地抛在
后面。
⑨保持思想开放。封闭只会落后,开放才可图强。对一个国家、民族是这样,对一个人也是这样。"海
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因为它永远保持对所有江河湖泊的开放和容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因为它们保
持开放与运动。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汉是多湖之城。为解决市内湖泊的水质问题,武汉采取的办法就是将
它们与奔流的长江连接起来,使湖泊从封闭变为开放,湖水从死水变成活水。一个人的思想也是这样,如
果不开放、不交流,总是拒绝新鲜的知识和思想,就会因为呆滞而变得腐臭不堪;开放和流动,才可永葆
青春与活力。
⑩你有一个革果,我有一个革果,交换之后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
各有两个思想。
⑪苹果是物质的礼物,思想是精神的礼物。如果有人与你交换,或者赠送你一个苹果,你即使不接受,
也不会觉得对方有什么恶意;为什么当别人希望与你交换,或与你共享一个思想的时候,你不仅会拒绝接
受,而且还会激烈反击呢?这真是一个饶有兴味和值得深思的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要概括想要走出"信息茧房",我们应该怎么做?
3.简要分析第⑨段的论证思路。
4.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
二、(2024•辽宁盘锦•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①在基层工作一线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保卫祖国哨位
威武守护......今天,广大青年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
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绽放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和青春光彩。
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
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指出"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明确"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
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俩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
绕党的青年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
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
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③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
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放眼神州大地,无论是在工厂车间、田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赠送协议合同
- 买卖房子合同协议文本
- 拆迁合同保密协议
- 海鲜协议采购合同
- 在途协议合同
- 解除收购合同协议书范本
- 买卖合同解除协议律师版
- 维修学徒协议怎么写合同
- 合同养鸡协议内容
- 四方采购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机修钳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4.1.1 小数的意义(课件)-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 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1课时《海德薇格主题》223
- 钢结构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2024年欧洲乙虫腈市场主要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 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6月时事热点素材(适用话题+运用示例)
- 《有机化学》课件-电子效应
- QCT457-2023救护车技术规范
- 公对公车辆租赁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