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诗歌鉴赏(考题猜想)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题组1:真题闯关
(2023上•河南平顶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写实景部分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请找出实写部分写动景的句子和写静景的句子,抄写下来。
动景:____________
静景:____________
2.透过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L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示例:透
过诗句,我看到了一位胸怀宽广、有远大抱负、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对未来踌躇满志的诗人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词景物描写的分析。
前八句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
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
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
观。据此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
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知,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结
合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
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读者仿佛看到了奋发进取,
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的曹操,触模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
据此回答即可。
(2023上•河南周口•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这首诗为什么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
4.这首诗的主旨句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理解。
【答案】3.①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②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
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4.主旨句“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给了“明月”,让“明月”跟随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
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也带到那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落尽”点出闻讯的时节一暮春;选取杨花、
子规两个意象,“杨花”给人飘忽不定的感觉,“子规”哀伤啼叫,二者合起来有了伤感的气氛,渲染诗歌凄
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借两个景物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同情之情,希望朋友早日归
来。
4.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把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
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
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为主旨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
夜郎以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
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
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023上•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D.这首诗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历来广为传诵。
6.请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和“入”二字的妙处。
【答案】5.C6.“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未消尽,红日已
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年已来的景象,蕴含了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或:“生”与“入”二
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二字一出才使得“海日”与“残夜”,“江春”与“旧年”这两不相干之事
物有了联结,并且这二字写出了新生的锐气,给人以乐观、积极的艺术鼓舞力量。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尾联紧承颈联,见雁思亲,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选项“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
心情”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C。
6.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
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
“生”和“入”都是人的动作行为,此处用于“日”与“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
物的象征,用“生”和“入”两个动词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写出了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
升起,旧年还未过,新春已经到来。蕴含着旧事物中总是孕育着新事物,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取代旧事物。
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引发人们对未来美的遐想。
(2023上•云南昆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马致远岑参
枯藤老树香,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全用名词性词组列出九种景物,而不用动词或副词关联事物,与第四句组合
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言简而意丰。
B.《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登高”本为重阳节的习俗,诗歌中“强欲”二字,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无可
奈何的情绪。
C.两首诗歌,都写秋季,但诗歌中均不着“秋”字,而巧妙地借用秋季独有的景物或活动表明时令,例
如“枯藤”“西风”"登高''和“菊”。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诗中以边塞征战为题
材的五言律诗。
8.两首诗歌题目都有“思”字,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作者的“思”有何异同?
【答案】7.D8.二者所思相同之处在于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不同在于《天净沙•秋思》是羁旅(漂
泊在外、孤独)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行军途中,因为重阳节触发的思乡
之情,还饱含着对战火中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D.《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五言绝句。不是律诗。故选D。
8.本题考查对诗歌、散曲的理解。
《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
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首句“强欲登高去”写重阳节登高,而“无人送酒来”,则写出了无人慰藉的寂寞心
情。第三、四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写诗人对故园菊花的思念和关切。这一联不仅描绘了故园菊花
的形象,也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傍战场开”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
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暗示了战乱的影响和对和平的渴望。故可知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
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可据此作答。
(2021上山东济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10.对上面这首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凄冷,这是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
B.“一夜征人尽望乡“,“尽”字写出了征人浓重的、绵绵不绝的乡愁。
C.诗前两句写的是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音,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间接
抒情作烘托、铺垫的。
D.全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
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答案】9.示例: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漠如同白雪
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10.C
【解析】9.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作答此类题目时,需在诗句翻译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特征,合理进
行联想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示例: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烽火台下绵延着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
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
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
10.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C.“间接抒情”有误。“一夜征人尽望乡”诗人直接抒情,将征人浓浓的乡愁直接点明,突出了主题。
故选C。
(2023上•湖北黄冈•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走强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清、凄凉的气氛,题目中的“龙标”是地名,“闻道
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是指王昌龄。
B.【乙】诗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营造了一种寂寥、凄凉的典型环境。“沙似雪”运用比
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甲】诗中夜郎本已荒远,再加一个“西”字就更显得荒远;【乙】诗中,烽火台下一片无垠的沙漠,
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杨花落尽子规啼”“回乐烽前沙似雪”“不知何处吹芦管”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
人如临其境。
1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
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13.两首诗都写到了“月”,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1.D12.示例1: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2: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
郎西。
示例3: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
友的怀念和同情。13.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了边塞
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有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运用了视觉和听觉描写;《夜上受降城闻笛》
中的“回乐烽前沙似雪”运用视觉描写,“不知何处吹芦管”运用听觉描写。没有“嗅觉描写”;
故选D。
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从拟人的角度来说,诗的最后两句“我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
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作者将自己的离愁别绪寄托在月亮这一事物上,本来无情的冷
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月亮此时愿意接受自己的请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
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同情与
对其前途、路途的担忧关切。
从想象的角度来说,诗的最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
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月亮不在是高悬在夜空之上的冷月,而是满含人情味,愿意
将作者的愁绪带走的“愁月”,用新奇的想象表现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同情与不舍。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来说,诗的最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
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
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愁”含有多层含义,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
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
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将是人的内心情感与月亮交融在一起,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
以景传情,表达诗人对贬谪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1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比较。可结合着关键词的运用和理解来体会。
【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诗人用拟
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想象丰富奇妙。在诗人的笔
下,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意
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乙】诗“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
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
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
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2021上•河南新乡•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的?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实写,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虚写,是诗人想象与
妻子团盟,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之情。一实一虚,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15.①诗人
羁旅的孤寂之感。②渴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解析】14.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析。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
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这是实写。“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这是虚写。虚实结合,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
式的完美结合。
15.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歌的情感。
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第一句“归期未有期”可知,诗歌表达了诗人身居异乡的孤寂的情怀;“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
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2023上•河南驻马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6.请你任选一种这首诗运用的写作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6.示例(1):对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成轮台”
是对“不自哀”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示例(2):虚实结合:“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
英雄气概。17.示例(1):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或:爱国之情)。
示例(2):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之心。
【解析】1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是实写,“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
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但是人“不自哀”,因为“尚思为国戍轮台”,心中有一颗报国之志,
犹有“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的气概。“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风吹雨”,既是自然界的风雨,也可理解为象
征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既是象征,又有双关手法。“铁马冰河入梦来”是虚写,这正是诗人日夜所思
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一实一虚,虚实结合,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
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对比:“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这荒僻的小村庄里,
但是我并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哀伤,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
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成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17.本题考查思想感情。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在理解整首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内
心的情感来理解即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两句表明了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
自己不受重用而自弃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千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关。这两句述志,表达诗人忠心报国的
情思。“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又象征了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
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抒发渴望战场杀敌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
心。
题组2:易错易混
(2021上•陕西榆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8.“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鹤”是怎样的形象?
1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8.搏击长空、潇洒自得、奋勇向上的形象。(意近即可)19.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
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18.本题考查意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思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万里碧空一只仙鹤排开云层的阻碍摇直上,飞上云霄,展现了“鹤”搏击长空、潇洒自得、奋勇向上的形象。
19.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
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一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
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
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
鹤而飞到“碧霄”。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抒发了一种激越向上、乐观豁达的情感。
(2023上•湖北孝感•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淮上①与友人别
郑谷(唐)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②。
[注]①淮(huai)±:扬州。淮:淮水。②秦:指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境内。
20.甲诗题目中“次”的意思是,表明作于旅途之中;乙诗题目中“”
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可以看出诗歌的题材是送别诗。
2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字里行间暗含着旅途奔波之意。
B.乙诗“数声风笛离亭晚句,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作者欲借幽怨笛声,烘托
出离愁别绪。
C.甲诗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乙诗“君向潇湘我向秦”说明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分别,自己渡江北上潇湘,友人则南下长安。
22.试简要分析甲诗尾联和乙诗第一二句,诗人采取何种抒情方式,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案】20.停宿淮上/扬州别/与友人别21.D22.甲诗以鸿雁传书来表达对家
乡的思念之情,乙诗借景抒情,通过“杨柳”和“杨花”,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相同点答出借
景借物抒发情感,以景衬情;不同点答出抒发的不同情感,意近即可。)
【解析】20.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诗歌题目理解。
甲诗题目“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停宿的意思;
乙诗题目“淮上与友人别”意思是在淮河流域地区与朋友分别。由题目可知,“淮上(扬州)”为分别的地点,
别(与友人别)道出诗歌题材为送别诗。
2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
D.“君向潇湘我向秦”意思为: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长安)。选项描述错误。
故选D。
2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赏析。
甲诗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雁儿烦劳你们飞过洛阳时,替
我问候家里人。借鸿雁传书表达诗人内心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乙诗“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这两句借景抒情,点醒别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
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骋难系”的伤感离愁;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
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2023上•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3.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人名),甲诗是诗人在得悉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后写下,遥
寄给他的。乙诗是诗人在二十几岁时初次离开故乡,四处游历时的作品。
24.甲诗首句借助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点明了时令,渲染了的
氛围;乙诗前两句极具画面感,描绘了一幅月映清江的美景。
25.甲乙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但又不同,你能简要分析一下吗?
【答案】23.李白24.暮春凄凉悲惋25.甲诗还表达了对朋友被贬遭遇的同情、牵挂、
关切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内心的憧憬和喜悦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2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2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根据甲诗“杨花落尽”可知,诗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为暮春时节,“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诗人通过暮春时节杨花落尽,子规啼叫渲染了凄凉哀婉的气氛。
示例:凄凉哀婉
2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诗:王昌龄得罪贬官,发配龙标,诗人李白听闻好友被贬写作此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诗人通过暮春时节杨花落尽,子规啼叫的悲凉景象渲染了凄凉哀婉的气氛,表达对友人被贬遭遇的同
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思念、关切之情。
乙诗: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造成空间的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行船之
快,诗人心情之急切,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内心的憧憬和喜悦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022上•河北廊坊•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朋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2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第二句,写出了诗人路途遥远艰辛,与《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的第四句异曲同工。从两首诗的整体看,王昌龄与明卿的命运相同,二人都是O
27.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6.降职远调(或被贬逐、被贬官)27.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厚情
谊和对友人被贬的牵挂、同情。
【解析】2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李白诗中的“王昌龄左迁龙标”可知,王昌龄是被降职远调。联系注释“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
明卿”可知,明卿是被贬逐。故两人共同的遭遇是降职远调(或被贬逐、被贬官)。
2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李白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自
己对朋友的担心与思念之情寄托给月亮,由月亮代替自己陪着友人远达贬官之所。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和友
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远去万里的牵挂与被贬的同情。
李攀龙诗:“白云相送大江西”一句,表现了诗人的牵挂之情,和对朋友的赞赏和激励之意。既表明了自己
思念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用白云暗喻友人清高飘逸、潇洒独行的品格,字里行间饱含激励之情。
题组3:重点的刷
(2023上•江西吉安•七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颂的一项是()
A.这首诗标题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它起着统领全诗的作用。
B.前两句诗人用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诗人的经验之谈具有示范作用。
C.诗的末句,诗人用梧叶秋声来比喻,表现了秋天萧瑟的情景。
D.这首诗议论、描写相结合,语言既平易也形象。
29.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这首诗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案】28.C29.诗眼:一寸光阴不可轻。启发示例:岁月易逝,我们应珍视光阴,努力学习,将
来才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
【解析】28.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诗的末句,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
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本项“表现了秋天萧瑟的情景”有误。故选C。
2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
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
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己秋声。”诗人以敏锐、细
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
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
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故本诗的诗眼是“一寸光阴不可轻
启发:开放类试题,围绕着“珍惜时间”来拟写即可。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有年少时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将来才会有所成就,不会因自己曾经的虚度光阴而后悔。
(2023上•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旗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清明时西湖美丽的苏堤和游人游春的热闹场面。
B.诗的后两句写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散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C.这首诗描写景物时采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
D.这首诗虽短小,容量却很大,从白天写到傍晚再写到半夜。
31.本诗是如何表现游人之多、游情之欢的?请联系诗意简要分析。
【答案】30.D31.“游子寻春半出城”中一个半”字,点出了出城游玩的人很多(游人之多);“日暮
笙歌收拾去”写日暮时分,笙歌才渐渐停止,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游人的游情之欢,“万株杨柳属流莺”则用
流莺的欢快恣情衬托游人的游情之欢。
【解析】30.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D.有误。从第三句中的“日暮”可以看出,本诗是从白天写到日暮,而不是“从白天写到傍晚再写到半夜”。
故选D。
3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游子寻春半出城”意思是:城里的人半数都出来春游踏青。一个“半”字,点出了出城游玩的人很多;“日暮
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
转,春色依旧。“日墓笙歌收拾去”到傍晚时分吹奏的乐器声才渐渐停止,运用侧面描写,以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职业礼仪培训总结报告
- 拉链厂社会实践活动
- 2024年度二手钢琴保养预约合同2篇
- 2024年度特许经营合同特许经营权范围
- 《竞争?合作?》课件
- 精准医疗平台
-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仁爱版七年级上英语全册教案
-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设计
- 2024年度地铁隧道钻爆施工机械采购协议3篇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英语试题(解析版)
-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露天矿山安全培训课件经典
- 企业资产管理培训
- 公文写作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巴西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 自然辩证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中考语文专项必刷题之名著阅读专题(天津版)
- 2024版合伙经营运输车辆合同范本
-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多一些尊重理解少一些偏见误解(审题指导与例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