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庆实验中高三阶段考试(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今社会,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
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
减。
②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
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
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
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我们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
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
后”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③家书作为一种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
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
传书、目断鳞鸿,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
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
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特
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
④以''真善美"为思想内核的家书,不仅让收信人重新观照自己,也鼓舞其他鉴赏者以美的理想和美
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家书表现出的审美功用。
⑤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
史。家书来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封家书总是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家书写作过程中,常常涉及身边的真
实事件。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更重要的
是,它温馨智慧的家常话语,可以启发鉴赏者在家庭情感辐射的小天地内,去探索人类世界大生活的奥
秘,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体悟宇宙人生。
⑥除了具有启迪特色的认知价值,家书还有审美教育价值。家书作品所涵盖的对象本身、因其“著
我”要求而倾注了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审美取向。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包围着家书传递的
信息。当鉴赏者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受到感化和熏陶时,家书的教育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因而家
书的“教育”可以说成“教化”,“化”便是荀子“化性起伪”中的化,我国的传统教育的精髓向来是
“化”胜于“教”的。在这个过程中,鉴赏主体与创作主体通过家书这一审美中介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果这种共鸣不是“臭味相投”的低俗认同的话,壮美或优美的思想情感便成为审美情感的旋律,家书因
之实现了使鉴赏主体情感“净化”或灵魂“升华”的功能。
⑦家书鉴赏之中的“赏玩”,则是侧重于家书的娱乐价值。中国传统家书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载体,
那些写在各式信笺上的蝇头小楷和遵从着长幼礼仪的书信格式,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即使是信
封的设计与信纸的折叠,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伊犁人民出版社的《书信折纸基础》一书中,介绍了91种
信封和信纸的折法,让人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下的一场视觉盛宴。不论是对家书书法、工艺的赏玩还
是对家书故事的聆听,都可以触摸不同历史时空的鲜活容颜。
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
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性,家书亦是如此。家书对于人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单纯的伦
理说教,它以审美价值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家书作为书信文学、作为艺术文化,对人的审美功用是立
体的、综合的,它的终极审美目标在于通过对家庭范围内人性美的讴歌,造就审美主体完整的个性。
⑨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
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
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
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摘编自《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家书的审美价值》》)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实用又快捷,且因日益广泛的使用,使得家书文化的质量和品位不断降低,并有着断层的严峻
考验。
B.家书是一种文本形式、一种传递情愫和信息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这些
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
C.家书具有多元性价值功能,其认知功能不但可以使人了解社会和历史,更能使人在温馨智慧的家常话
语中得到启迪,重新观照人生。
D.与传统书信相比,网络交流符号简单且程式化,文化底蕴不足,所以我们应倡导年轻人少用网络与人
交流,多用手写书信来传达温情暖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社会,传统家书日渐式微,而对大多数青年学生来说又倍感陌生,文中流露着对于传承包括家书
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忧。
B.西方人称家书为“最温柔的艺术”,也可能是因为认为家书文本鲜活,在情感交流方面自然亲切,真
挚真实,感染力强。
C.“化性起伪”强调了“化”对人的重要作用,和鉴赏者通过家书这一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和熏
陶有异曲同工之妙。
D.孔子肯定了“家书”和“诗”一样具有价值的多元性,但家书对人的审美功用是全方位的,有着诗歌
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家书“多元性价值”的一项是()
A.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朴素而又
真实地表达了游子的心态,让人感同身受。
B.《傅雷家书》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
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C.《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诸葛瞻写的家书,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已然成为千
古名句,给人启迪,令人警醒。
D.毛泽东二十八封家书传家风,其写给毛岸英的家书,行草书风,堪称书法艺术精品,透过它我们还可
以领略世纪伟人的书法成就。
4.请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5.下面一段材料是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荃的家书,很好地体现了家书的认知价值,请根据材料对此进行简
要分析。
“十八①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计亲族邻里中或及于难。弟日内心绪之忧恼,万难自
解。然事已如此,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
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茶然②自馁
也。”
【注】①十八:十八日。②茶然:精神颓丧的样子。
【答案】LC2.D
3.A4.(1)首段基于现状,提出“警觉和预防家书文化消减”的观点。
(2)②③段通过与网络沟通的比较,突出了家书不可替代的价值。
(3)④一⑧段按先总说、再分析、最后总结思路具体介绍了家书的审美功用。
(4)第⑨段总结,呼吁全社会重视传承家书文化。
5.示例:①鉴赏者能够通过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读“十八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
可以了解与此有关的部分史实。②家书是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曾国藩在家书中既引用谚语,又联系
自身经历,循循善诱,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说教。③家书可以启发鉴赏者体悟宇宙人生:“补救一分,即算
一分”“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可以启发鉴赏者积极面对磨难。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使得家书文化的质量和品位不断降低”错,原文是“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选项曲解
文意。
B.“这些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错误,原文只说“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
的”,从原文和现实看,网络可以替代家书传递信息其它功能,选项扩大了范围。
D.“应倡导年轻人少用网络与人交流,多用手写书信来传达温情暖意”理解错误,原文主张“引导和鼓励
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并无厚此薄彼之意。
故选C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孔子肯定了‘家书‘和‘诗'一样具有价值的多元性”错误,原文为“孔子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
性”,孔子只肯定了“诗”的多元价值。“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错误,结合“孔子
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性,家书亦是如此“''家书对于人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单纯的
伦理说教,它以审美价值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等分析,原文没有将家书和诗歌在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
进行比较,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无法推断得出。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不是家书,是作者通过诗歌,以“家书”为意象,表达了羁泊异乡的游子孤孑凄寂情怀,对家乡、亲人
的悠长思念。
B.可对应认知价值;
C.对应审美教育价值;
D.可对应娱乐价值。
故选A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段,“当今社会,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基于现
状,提出“警觉和预防家书文化消减”的观点。
②③段,“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
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
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家书作为一种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
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
书的价值尤显珍贵”,通过与网络沟通的比较,突出了家书不可替代的价值。
④一⑧段,“这就是家书表现出的审美功用”按先总说;“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
能”“除了具有启迪特色的认知价值,家书还有审美教育价值”“家书鉴赏之中的‘赏玩',则是侧重于家
书的娱乐价值”,再分析;“家书作为书信文学、作为艺术文化,对人的审美功用是立体的、综合的,它的
终极审美目标在于通过对家庭范围内人性美的讴歌,造就审美主体完整的个性”,最后总结的思路,具体介
绍了家书的审美功用。
第⑨段总结,“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
导手写家书……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
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呼吁全社会重视传承家书文化。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
史”分析可知,鉴赏者能够通过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如曾国藩的家书中“十八之败,杏南表弟
阵亡,营官亡者亦多”,可以了解与此有关的部分史实。
结合“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分析可知,
家书是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如“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等,曾国
藩在家书中既引用谚语,又联系自身经历,循循善诱,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说教。
结合“更重要的是,它温馨智慧的家常话语,可以启发鉴赏者在家庭情感辐射的小天地内,去探索人类世
界大生活的奥秘,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体悟宇宙人生”分析可知,家书可以启发鉴赏者体悟宇宙人生,如
“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可以启发鉴赏者积极面对磨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俄罗斯性格
(苏联)阿•托尔斯泰
当德国鬼子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的时候,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
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中了第二弹后,坦克着起火来,驾驶员丘维略夫拖着他爬
过一个又一个弹坑,把他送到救护站去。
叶戈尔•德略莫夫活了下来。他在医院里躺了八个月,做了一次又一次整形手术,医生给他重新做了
鼻子、嘴唇、眼睑和耳朵。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护士把一面小镜子递
给他后,把身子转过去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
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
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
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八俄里。四面是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周围阕qii无人迹。冰冷的风不停地吹
开他军大衣的下摆,在他耳边孤独凄凉地呼啸。等他进得村来,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忽然停下脚步,把
手插在大衣兜里,摇了摇头,转过身斜插着走到父母住的房子侧面,站在齐膝深的雪里弯下身子往窗里探
望。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被自己这张脸惊吓到,不能让她苍老
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
他打开篱笆门进了院子,走上台阶敲起门来。母亲在门里应声问道:“是谁呀?”他回答说:“我是
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
他的心剧烈地跳出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来,就连他
自己也好像是头一回听到自己的声音。动了多次手术之后,他的嗓音变了,变得嘶哑不清了。
“玛利娅•波莉卡尔的儿子叶戈尔•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
母亲立即打开门,扑到他跟前,握着他的双手问道:“我的叶戈尔活着吗?他身体好吗?您这位大哥
请进屋去吧!”
叶戈尔•德略莫夫在桌子旁边的长凳上坐了下来,他开始对母亲讲她儿子的情况,也就是讲自己的情
况,讲得很详细:讲他吃得怎样,喝得如何,什么也不缺,身体一直很好,总是快快活活;同时也讲了他
和他那辆坦克参加过的战斗,但是讲得很简单。
“请您告诉我,打仗是不是挺可怕的?”母亲打断他的话这样问道,一面用那双黑黝黝的、此刻对他
视而不见的眼睛直盯着他的脸。
“是的,老妈妈,当然是挺可怕的。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
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在门槛上跺了跺已经穿破了的毡靴,不慌
不忙地解下围巾,脱掉短皮大衣,然后走到桌子跟前和客人握手问好。啊,这是他多么熟悉的手啊,这就
是他小时候每当犯了错误父亲用来惩罚他的那只又宽又大的手啊!父亲什么也没有问便坐了下来,半闭着
眼睛,也开始听着他讲的那些事。
德略莫夫上尉坐的时间越长,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讲得越多,就越是没有办法把真相和盘托出,
坐在父母的桌子面前,他既觉得幸福温暖,又感到委屈心酸。他们就像当年那样坐下来吃晚饭,在吃饭的
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
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
父母在火炕上腾了一个地方给他睡。在隔扇的那一边,父亲不时轻轻地打着鼾;母亲翻来覆去,唉声
叹气,睡不着觉。上尉用双手捂着脸趴在那里,心里想道:“妈妈呀,我的妈妈呀!难道到这会儿你还认
不出我来!难道你就认不出这是我?”
就在这一瞬间他下定决心要走,而且明天就走。
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这就使他卸下了那个把他折磨得
吃不下、睡不着、喘不过气来的精神包袱。
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母亲来了一封信:
“你好,我最最亲爱的儿子。我真怕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想才是。有一个人到咱家
来过,这个人好极了。他本来打算要住几天的,可不知为什么收拾起东西说走就走了。打那以后,我就一
宿一宿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一直骂我:'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这个人假如
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
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小叶戈
尔呀,你给我写封信来,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我真是疯了不成?……”
叶戈尔•德略莫夫把这封信给我看了。我对他说:“傻瓜呀,你这个傻瓜!快给你母亲写封信请罪
吧!别把她折腾疯了她就那么稀罕你的脸蛋子了?!因为你的脸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还会更疼你
哩1”
他当天就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双亲:请原谅我糊涂不懂事,回过咱家的那个人确实是我——你
们的儿子……”
过了几天,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一个士兵跑来对他说:“大尉同志,有人找您。”这个士兵
虽然站得规规矩矩,可是脸上那副表情好像打算去喝二两庆祝什么喜事似的。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
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
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
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
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格!看来,一个人是平凡的,但是,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的心中会产
生一种伟大的力量...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也为了他们的尊严,德略莫夫假称自己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以他的身
份来看望自己的双亲。
B.德略莫夫回家时,“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冰冷的风”等内容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也暗示了主
人公悲伤的心情。
C.回到家的德略莫夫只呆了一个晚上,就下决心要离开温暖幸福的家回部队,因为他为父母认不出自己
而感到心酸。
D.这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受伤一一回家一一归队一一相认”组织情节,情节没有巨大的波澜,
却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护士“转过身子抽泣起来”,作者直接描写德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吃饭时母亲留神盯着德略莫夫握勺子的那只手,表明母亲对这个动作的熟悉,为下文猜测来访者是自
己儿子埋下伏笔。
C.“父亲打鼾”与“母亲翻来覆去”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两人对于“客人”身份不同的态度,突出了
母亲的复杂心情。
D.作者运用细节、心理、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去刻画德略莫夫这个人物形象,使其形象饱满而鲜明,富
有艺术性。
8.文中的叙述视角富于变化,请指出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9.小说结尾处“伟大的力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6.A7.A
8.小说开头和结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德略莫夫回家的故事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好处:①使用
第一人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全貌,增强故事的完整性。
②两者结合,使情节的展开更加顺畅合理,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9.①德略莫夫受伤之后几乎毁容,但他却乐观地想自己还活着,这是一种直面挫折、顽强不息的精神;②德
略莫夫是在反抗入侵者的战役中受伤,并且伤好之后回到部队继续战斗,父亲认为儿子如果为了国家受伤,
也是值得自豪的,反映了他们面对入侵,保家卫国的精神;③德略莫夫思念亲人,却隐藏自己的身份与亲人
相见,母亲虽对儿子毁容忧心忡忡,但却将担忧隐藏在心底,体现了他们为了亲人甘愿承受苦难的高贵品
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也为了他们的尊严”错。由原文“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被
自己这张脸惊吓到,不能让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可知,是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直接描写德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错。“那个护士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后,把身子转过去抽泣起
来”,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德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
故选A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述视角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第一段开篇“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
场牺牲。中了第二弹后,坦克着起火来,驾驶员丘维略夫拖着他爬过一个又一个弹坑,把他送到救护站
去”和文章最后一段“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格!”都是运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德略莫夫回家隐瞒自
己的真实身份,作者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进行叙述。
好处:①小说开头和结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使故事人物更“透明”,更易于理解,增强了故事的
真实性。“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
八俄里”“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
于绝望而抽搐”“他的心剧烈地跳出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
音来,就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头一回听到自己的声音”“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
了几眼”……德略莫夫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回家的故事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也就是站在与故事无
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方式由于没有视角限制而使作者自由、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全貌,
增强故事的完整性。
②总之,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结合,更有利于将故事情节顺畅合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利
于主题情感的表达。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护士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后,把身子转过去
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
能回到战场'”,小说主人公德略莫夫受伤后容貌大变,以至于自己不忍直视,但他却说“这还不算是最
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由此可以看出德略莫夫直面挫折,顽强乐观
的高贵品质。
②“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
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俄国人面对德国的入侵,德略莫夫是在反抗入侵者的战役中受伤,
并且伤好之后回到部队继续战斗,父亲认为儿子如果为了国家受伤,也是值得自豪的,这都表现了俄国人
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
③结合“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
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被自己这张脸惊吓到,不能让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
搐”“玛利娅•波莉卡尔的儿子叶戈尔•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在吃饭的时候,
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肉
痛苦地抽动着”“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睡不着觉,总觉得那
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一直骂我:’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这个人假如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
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
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小叶戈尔呀,你给我写封信来,告
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我真是疯了不成?……”分析可知,德略莫夫想念父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
痛苦而隐藏自己的身份,母亲猜测出那个人可能是儿子,但却将担忧藏在心里,体现了他们不愿让亲人承
受痛苦而甘愿自己承担一切的优秀品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
春,&个巧用,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绵屐,不能
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丛破花涧而上山膝溪毋
赧及纵横理物爪角痕由隐时露桓传龙与理士尊丕胜破其用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
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埴碣魂③,疑古时冢,然无理单志谁某。升望海墩,东
向凝睇。是时云光黯藕,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
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
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
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
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
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
甚怏怏。然天下之境,岁西吁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
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③儡魄[16iw6i]:意思是石块。④龈腭[yinG]:凹凸不平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诉/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B.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拆/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C.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诉/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D.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诉/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如江阴”中的“如”指“往,到”,与《鸿门宴》中的“沛公起如厕”的“如”含义不同。
B.“余已治第屐”中的“屐”是一种方便登山的带齿的木头鞋,山水诗人谢灵运也曾经穿过。
C.碑碣,碑刻的统称,长方形刻石叫碑,圆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的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
D.“涉而即得”中的“得”意为领会到,与《兰亭集序》中的“暂得于己”的“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沈德潜曾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都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
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游
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天一直未放晴,只得疲惫遗憾地踏上归
途。
D.沈德潜同张少弋、叶中理游虞山,见到不少奇异景象,但二十来天春雨绵绵,使他们不能再次前往游
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14.作者游历虞山,获得了什么感悟?你又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呢?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11.A12.D
13.(1)虞山后而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隐藏着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2)现在到了那
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
14.(1)作者感悟:世间的种种境界,有时得到并不能给人带来趣味,反而艰难以求、不得圆满的,令人念念
不忘。
(2)启发:①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没有玩味的价值;用尽心力的,哪怕不能圆满也让人怀念。②得与失是
相对而言的,得到可能是一种失去,而失去可能是另一种得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
磨过的痕迹,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
“山脉怒诉”是主谓结构,可看出“怒圻”的主语应是“山脉”,而不是“脉”,应从“上”和“山脉”
之间断开,排除AC;
“山脉怒诉”与“赭石纵横”都是主谓结构,句式相似,结构一致,应分别在“诉”“横”后断开,排除
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以及文化常识的能力。
A.“含义不同”错。如,都是“往,至『'的意思。句意:我将要到江阴去。/沛公起来到厕所去。
B.正确。
C.正确。
D.正确。领会到/得到。句意: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一时感到自得。
故选A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错误。第一次(辛丑秋)不是由于船夫的欺骗;船夫欺骗,是
在第二次(丙午春)。
B.“不顾友人的阻挠”错误,友人并未阻挠。原文只说友人“无意往”,并没阻挠,因而下句“不能阻”
的主语不是友人,而是其他原因或因素(“天欲雨”)o再者,第四段“而余与客难暂留矣”说明客与自
己同往,客并没阻挠。
C.“天一直未放晴”错误。原文“少霁”是说雨稍停,天空放晴,天并不是“一直未放晴”。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时”,不时;“潜”,隐藏;“名”,叫出名字。
(2)“之”,至I」;“识”,了解;“面目”,表面的情况;“幽邃窈窕”,幽深的地方;“探历”,探
访游历。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并探究思想观点的能力。
(1)作者感悟:原文“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
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意思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
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值得玩味的,却一点
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由此看出,
世间的种种境界,有时得到并不能给人带来趣味,反而艰难以求、不得圆满的,令人念念不忘。
(2)文中写自己稍稍认识了虞山面目,未能尽探幽深险峻的佳境,却因此悟出了一处世之道:天下胜景,若
留有余地,则意味无穷;尽情探历,欲求一览无余,反而兴味索然,世间事物往往如是。由此可得到启
发:①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没有玩味的价值;用尽心力的,哪怕不能圆满也让人怀念。②得与失是相对
而言的,得到可能是一种失去,而失去可能是另一种得到。
参考译文:
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又要到江阴去,当时乘
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
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
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没什么可阻止我的。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
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
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
迹,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
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走上石径,
就可攀登到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标志)是谁的
墓。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雨下起来
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
旁龈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竞相争高,像那打开的大门,又像那
直立的刀刃,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了很
久,还是不忍离开。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
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西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
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
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流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
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雨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
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
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
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
回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
尽的思恋。唉!这哪里只是游山寻胜才有的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山光”“马惊”可谓奇笔,诗人心中惊喜难禁,先睹为快之意呼之欲出。
B.颔联“长春苑”“不夜城”指代乾明寺,表现雪后繁华之景,给人芳菲三春的错觉。
C.颈联以一“弄”字置于“晴”上尤为活泼传神,与“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同工之妙。
D.尾联回扣标题,诗人喜雪之情,溢于言表,意犹未尽,愿宿于此,以待赏明日之景。
16.元丰四年(1081年)冬,黄州大雪。苏轼在《书雪》中说:“今年黄州,大雪盈尺。”诗人是如何表
现“大雪盈尺”情形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5.B16.(1)“门外山光马亦惊”,用马儿的惊异来描写雪后漫山皆雪,呈现出一片银色的
世界。侧面烘托雪之大。
(2)“风花”即雪花,“不夜城”指代乾明寺,形象描绘雪光、月光交相辉映,彻夜通明。正面突出雪
之大。
(3)“待听催檐泻竹声”,诗人想象雪过天晴,听着融化的雪水倾泻在檐下修竹上的声音。侧面烘托雪之
大。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表现雪后繁华之景”错。应是表现了雪后彻夜通明之景。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门外山光马亦惊”,门外漫山白雪银光照眼,马儿惊异忽然间换了世界,用马儿的惊异来描写雪后漫山
皆雪,呈现出一片银色的世界。侧面烘托雪之大。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写寺中雪景。“风花”指雪。不夜城,一般也用来形容灯火通明的
城市,这里指雪光映照,有如白昼。长春苑、不夜城皆指乾明寺。出句写乾明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
时正严冬,梨花不当开,故置一“误”字。对句写乾明寺月光照于上,雪光映于下,有如不夜城一般,彻
夜通明,故云“云月长临不夜城”。隆冬之际东风误吹,寺庙如长春苑梨花开遍,形象描绘雪光、月光交
相辉映,使这个夜城总似白天。正面突出雪之大。
“待听催檐泻竹声”,诗人想象雪过天晴,听着融化的雪水倾泻在檐下修竹上的声音。申说留宿的目的是
要欣赏大雪融化之景。雪大,融化时的雪水必多,流动时会发出声响。侧面烘托雪之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报任安书》中“”一句交代了《诗经》写作的缘由;《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
盘庚迁都连老百姓都在抱怨,但盘庚“"。两位作者都从先贤直面困厄的行为中获
得人生的力量。
(2)《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刘克庄认为即使城池再坚固也不能缺少良将的两句是
(3)“樽”是中国古代盛酒的器具,常常出现在李白诗句中,比如“
【答案】①.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③.自古一贤能制难④.有
金汤便可无张许⑤.金樽清酒斗十千⑥.玉盘珍羞直万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春风
东来忽相过,金樽绿酒生微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底”“汤”“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永新的新书《与女科学家面对面:成为你自己》细细描摹了7位科学女性。她们无不听从内心召唤,
做想做的自己。
是出国深造?还是留校读博?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的黄羊羊,眼看周围同学在考托福、GRE,不禁抑制不
住心生疑惑。权衡再三,她决定留下来,继续做自己感兴趣的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元器件研究。如今,三十出
头的她已成为国际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学术明星。难道①地进入人生预设的轨道,衣食无忧地
过一辈子?不,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已到单位报到的付巧妹打道回府,插班高二、考大学。此后,她多
次“改道”,最终如愿以偿,师从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斯万特•帕博教授,在古人类遗传学研究领
域脱颖而出...
当然,她们并不是只知道工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女汉子”。她们在科学上破茧成蝶甚至羽化登“仙”;
她们亦享受着一本书、一杯咖啡、一场电影带来的“小确幸”。她们一路走来,真实如邻家女孩,普通如
隔壁大姐。尽管她们也面对过山穷水尽,但总会有②。她们做自己喜欢乃至迷恋的研究,你
能感觉到她们扑面而来的幸福感。沉浸在这样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大家会觉得她们的成功是
③的。
永新的叙述,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女科学家,感受“她”力量的坚韧与从容,发掘“她”思想中的闪光
点、启发点,体味女科学家的热爱与优雅,如春风化雨般让每位读者更加乐观、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成为独
一无二的自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语段中“感受‘她'力量的坚韧与从容”中的“她”,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但是,杀死那条尖齿鲨你倒是乐在其中,他想。它跟你一样,靠吃活鱼为生。(《老人与海》)
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记念刘和珍君》)
D.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县委书记的榜样一
焦裕禄》)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标点和表达上有错误,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
【答案】18.①按部就班②柳暗花明③顺理成章19.A
20.是出国深造,还是留校读博?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的黄羊羊,眼看周围同学在考托福、GRE,不禁心生疑
惑。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进入人生预设的轨道,衣食无忧地过一辈子”可知,此处是说明一切的人生规划都有
预先设计和规划,可填“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原指按照一定门类、依照一定次序安排文章的结构,组
织词句;现指办事要按照一定的规矩,遵循一定的程序。
第二空,根据前文“也面对过山穷水尽”以及转折连词“尽管”“但”,可知此处应填与“山穷水尽”相
反的意思,故可填“柳暗花明”。柳暗花明:比喻经过困难或曲折后出现的有利局面。
第三空,根据前文“沉浸在这样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可知,此处是说她们的描述让听众觉得她
们理应获得成功,故可填“顺理成章”。顺理成章:说话、做事合乎情理。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
"感受'她'力量的坚韧与从容”中的“她”,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所有女科学家。
A.“我们”泛指所有中国人民。
B.“你”具体指老人。
C.“她”具体指刘和珍君。
D.“他”具体指焦裕禄。
故选Ao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第一处,“是出国深造?”问号使用错误,“是出国深造”和“还是留校读博”是选择性疑问,中间应用
逗号;
第二处,“不禁”与“抑制不住”成分赘余,两者都表示忍耐不住的意思,应删去其一。
故句子可修改为:是出国深造,还是留校读博?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的黄羊羊,眼看周围同学在考托福、
GRE,不禁心生疑惑。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已渗透人类生活各领域,并不断刷新人
们的想象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①。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
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②。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就像自动
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
人工智能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它是能为人类的发展插上翅膀,还是将人类重重摔在地上,现在还不
得而知。正如霍金所说:“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③。”既不沉迷
于科技带来的红利,也不低估风险因子的破坏能力,对科技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将发展的钥匙紧紧抓
在我们手里。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上,我们应该聚焦自身思想的创新,让机器当好人类的“秘书”。在人工智能这
个“竞争者”面前,人类如果缺乏创新,一味依赖机器,就会导致工作的同质化、低端化,人类很可能败
下阵来。我们应该意识到,不断创新才能引领人类在未来高质量发展,才能让人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1.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请以“人类”为开头将上面画线句重组,要求句中使用设问,可适当增删词语,但句子要保持连贯。
【答案】21.①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
②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并不会让人都失业
③要么是最糟的事22.示例1:人类为何在人工智能这个“竞争者”面前很可能败下阵来?可能是人类
缺乏创新,一味依赖机器,导致工作的同质化、低端化。
示例2:人类如何在人工智能这个“竞争者”面前不败下阵来?需要创新,而不是一味依赖机器,导致工作
同质化、低端化。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提到“人工智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由后文”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
智能取代。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可知,此处
强调人工智能对职业领域的影响,故可以填写“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
第二处,由后文“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可
知,此处强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会产生新的职业,故可以填写“也会催生一些新职
业”或者“并不会让人都失业”;
第三处,前文提到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后文说既不沉迷于科技带来的红
利,也不低估风险因子的破坏能力,此处是强调人工智能不好的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由教练协议书(2篇)
- 购买玉石的消费合同(2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含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数媒工作坊-4》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中化学】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 反证法说课稿
- 《纸的发明》说课稿
- 《学会尊重》说课稿
- 《桃花源记》说课稿9
- 2024年消防月主题培训课件: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含11月火灾事故)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2023年度学校食堂食品从业人员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 2024年连云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饮食、运动和健康的关系》92分(试卷)
- 收款确认函-模板(共2页)
-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验收
- 老垃圾填埋作业方案
- 中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 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课件
- 称骨歌及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