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原卷)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binMyudingduqudxu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岷(min)山.(dan)生抡(lun)一圈
B.沉着(zhuo)绷(beng)脸逶遒(yi)
C.瞻(zhan)仰磨(mo)盘磅(pang)礴
D.飘拂(fo)倚(yi)着暴露(lu)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律•长征》中,作者通过“暖”“寒”的对比,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和夺取泸
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B.《开国大典》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了人民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主席的领袖风采
C.《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充分表现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又
突出了战士个人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D.《灯光》一课运用插叙的写法写了“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的事
4.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和句子中“说”的意思相近()
陈老师对我们说:“上课绝不能开小差,否则会影响听课效率!”
A.念念有词B.谆谆教导C.娓娓道来D.振振有词
5.下列句子括号内表示“看”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C.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斜视)了一眼图画。
D.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1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这两个词语都表示注意力集中。
B.“粉身碎骨”“惊天动地”“斩钉截铁”这三个词语的结构相同。
C.“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任务”的缩写是“战士完成任务”。
D.“经过一个多月左右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这个句子有语病,应该删去“经过”。
7.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个例句,请你选择和其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歌唱你那永不休止的奔流。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歌颂你那永不
停歇的追求。
A.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B.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
C.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D.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
8.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些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翻大山、跨大河,最终成功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B.广场上镌刻了经典革命诗词“沁园春•雪”,恢宏大气的词句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底色。
C.“革命岁月”的艰难历程中,记录着革命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每一段都是披荆斩棘的光辉征程。
D.我们虽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要记得弘扬不畏艰难的精神,铸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意志。
9.下面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
(1)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2)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他们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4)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10.选词填空。
A.高喊B.赞叹C.婉言谢绝D.窃窃私语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多好啊!”
(2)“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了伙伴的邀请。
(3)自习课上,张华和王敏在():“这道题怎么做啊?”“我也不会……”
(4)出征前,全体医护人员紧握拳头():“中国加油!”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起初是全场肃静,内听如炮声,月听如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4新鲜,天空是那4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
心的愉快。
12.请你按照要求仿照例句写一写。
(1)用上与“说”有关的词语,人物语言分别在句前和句尾。
例:“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2)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人物语言在句尾。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二、课内阅读
(-)(2023六年级上•全国•期中)读《七律•长征》,完成练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围绕“,"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
A.腾越五岭B.疾跨乌蒙C.D.E.喜踏岷山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
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3
(二)(23-24六年级上•山东荷泽•期中)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
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
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
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
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举举不能前进一步。
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选段内容:o
6.下列关于选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画线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B.画线句子主要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及作战时的英勇无畏。
C.“沉着”“全神贯注”等词语表现了战士们作战时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D.画线句子属于场面描写。
7.第⑦句中“始终”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8.选段既描写了人物群体,又描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法叫作o其中第
句从整体上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即“面”;第句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的表现,
即“点”。文段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4-25六年级上•全国•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开国大典(节选)
①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
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
4
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到正对天安门的
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泽东主席万岁!”“毛泽东主席万岁!”毛泽东主席在城
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②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
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9.选文写的是o
10.用“一一”画出选文中描写毛泽东主席动作和语言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1.“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中的“红流”指
加点的“流”字不能改成“走”字,是因为“流”比"走”更能表现
12.下列对“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光明”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乃至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获得光明。
B.游行队伍的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C.北京城的路灯很明亮。
三、拓展提升
(一)(22-23六年级上•广东惠州•期中)阅读。
天安门前看升旗(节选)
①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
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②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大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
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升起,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
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③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多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
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早来
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④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
5
人群起了季前,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百个有个新潮的女孩克将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⑤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
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在国歌声里徐徐上升,红旗愈升愈高了。
⑥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然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刚才还喧闹
不止的人群宁静了,不对升旗,一有谨丕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
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⑦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
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
能依然这么淡漠吗?
⑧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
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3.将文中画“”的句子换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15.下列选项对第②③④自然段中加点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②自然段中的“居然”一词写出了“我”对呼应者多的出乎意料。
B.第③自然段中的“竟”字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
C.第③自然段中的“竟”字写出了“我”的出乎意料和吃惊。
D.第④自然段中的“躁动、直跳、竟然”写出了观看升旗时的乱、秩序差,体现了人们的素质
差。
16.短文在描写升旗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在下列句子后填上“点”或“面”。
(1)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
(2)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
(3)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
17.结合短文中的人和事,说说文中画“—”这句话的意思。
18.想象如果你在现场,你会走过条怎样的长长的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把你想到的写出来。
6
(二)(22-23六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阅读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
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
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
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
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
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
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
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大部队顺利地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
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
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
怪石鳞崎。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
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工后,他
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搬的搬,铁锤钢钎(qidn)和各
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
头上热汗涔(cen)涔;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
的老大爷,弓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
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货物的运输方便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适迎耒了新布
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
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祉之间,他选择到偏远的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
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7
19.简要的语言写出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事迹一(①-③段)战争年代,........................................................
事迹二(④-⑦段)和平时期,_____________
20.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选出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突出了张富清英勇无畏、奋勇当先。
B.体现了张富清善于思考、指挥得当。
C.表达了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21.第④自然段画直线的句子描写了高洞村的环境,选出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表明了炸山修路的条件很恶劣
B.突出了张富清迎难而上的精神
C.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之情
22.联系上文,选出对第⑦段中画“一”的语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村民们的生活将变得富足美好
B.村民们的日子没发生什么变化
C.村民们进出村子将会更加方便
23.好的文章题目可以概括主要内容,可以表达中心意思,还可以……请你给这篇短文起个题目,
并写出理由。
题目《》,理由:...............................................................
24.第⑥自然段,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劳动场面。请你先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再运
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从“精彩纷呈的运动会”“生动有趣的课堂”“温馨祥和的家庭聚会”中任选一
个场面写一段话。
我选择的场面是:...................
8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答案与解释)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rikduxudnydpAndingzhudngI电
bink6yu(ftngduqucixu
【答案】
rixudnydpOndingzhudngM
日寇悬崖攀赘壮烈
blnqOcl
宾客预定不屈次序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
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书写时注意“寇、
悬、攀、烈、预、屈、序”的正确写法。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岷(min)山诞(dan)生抡(lUn)一圈
B.沉着(zhuo)缈(beng)脸逶迤(yi)
C.瞻(zhan)仰磨(mo)盘磅(pang)礴
D.飘拂(f6)倚(yi)着暴露(lu)
【答案】C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A.岷(min)山---(min);B.绷(beng)脸-----(b苞ng);D.飘
拂(fo)---(fu);故选C。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律•长征》中,作者通过“暖”“寒”的对比,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和夺取泸
9
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B.《开国大典》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了人民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主席的领袖风采
C.《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充分表现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又
突出了战士个人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D.《灯光》一课运用插叙的写法写了“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的事
【答案】D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D.《灯光》一文采用倒叙的写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
叙述过去的事,结尾又回到写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采
用插叙的写法"说法错误。故选D。
4.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和句子中“说”的意思相近()
陈老师对我们说:“上课绝不能开小差,否则会影响听课效率!”
A.念念有词B.谆谆教导C.娓娓道来D.振振有词
【答案】B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
A.念念有词:指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祈祷,泛指人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与语境不相符,不
可替换句子中的“说”。
B.谆谆教导:恳切耐心地指导、教诲。题干中指的是陈老师对我们的耐心地教导,与语境相符,可
以替换句子中的“说”。
C.娓娓道来:说话连续不间断。与语境不相符,不可替换句子中的“说”。
D.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说个不停。有时也用于讽刺。与语境不相符,不可替换句子中的“说北
故选Bo
5.下列句子括号内表示“看”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C.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斜视)了一眼图画。
D.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答案】C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C.“斜视”指斜着眼看,通常带有不尊重、轻视或不友好的意
10
味。在这个句子中,用“斜视”来描述他看图画的动作不太恰当,不符合语境和人物的态度。故选
Co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这两个词语都表示注意力集中。
B.“粉身碎骨”“惊天动地”“斩钉截铁”这三个词语的结构相同。
C.“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任务”的缩写是“战士完成任务”。
D.“经过一个多月左右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这个句子有语病,应该删去“经过”。
【答案】D
【难度】0.65
【详解】D.本句语义重复。“多”和“左右”重复,删去其中一个即可。故选D。
7.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个例句,请你选择和其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歌唱你那永不休止的奔流。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歌颂你那永不
停歇的追求。
A.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B.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
C.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D.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
【答案】C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阅读例句可知,“放歌吧,长江三峡!”这个短句间隔重复出现,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A.阅读句子可知,句中“挺立”一词形容旗杆笔直的站立,把旗杆当作人来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
B.阅读句子可知,这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说话者对这个奇妙夜晚的难忘和梦幻般的感受。
C.阅读句子可知,“前进!前进!一个词语连续重复出现,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D.阅读句子可知,句中把“战士”比作“千斤巨石”,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C。
8.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些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翻大山、跨大河,最终成功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B.广场上镌刻了经典革命诗词“沁园春•雪”,恢宏大气的词句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底色。
C.“革命岁月”的艰难历程中,记录着革命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每一段都是披荆斩棘的光辉征程。
D.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要记得弘扬不畏艰难的精神,铸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意
11
志。
【答案】B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B.“沁园春•雪”是诗词名,因此要用书名号,改为《沁园春•雪》。
故选Bo
9.下面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
(1)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2)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他们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4)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答案】BADC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话语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思想等。例如人物之间的对话、独白等,
直接反映人物的表达内容和方式。
B.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内心活动进行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想法、感受、
矛盾、动机等内心世界。
C.动作描写:对人物的动作行为进行刻画。包括人物的肢体动作、举止等,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
点、行为习惯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
D.神态描写:描写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神情等外在表现。可以反映人物的情绪状态、心理变化
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反应。
(1)“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这句话直接描写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和思
考,属于心理描写。故选B。
(2)“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里直接记录了毛泽东主席所说的话,是语言描写。故选A。
(3)“他们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这句话描写的是人物脸上的表情,即喜悦的神态,属于神态描写。
故选Do
(4)“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这里具体描写了马宝玉的一系列动作,“抢前一步”
“夺过”“插在腰间”,属于动作描写。故选C。
12
10.选词填空。
A.高喊B.赞叹C.婉言谢绝D.窃窃私语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多好啊!”
(2)“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了伙伴的邀请。
(3)自习课上,张华和王敏在():“这道题怎么做啊?”“我也不会……”
(4)出征前,全体医护人员紧握拳头():“中国加油!”
【答案】BCDA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高喊:大声喊叫。赞叹:称赞、叹赏。婉言谢绝:用委婉的语气加以
拒绝。窃窃私语:两人在一起小声说话。
(1)从“多好啊!”可以知道说话人是以一种称赞、叹赏的语气在说话。
(2)从“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可以知道“我”委婉地拒绝了伙伴的邀请。
(3)从“自习课上”“这道题怎么做啊?”“我也不会……”可以知道张华和王敏在悄悄地说话。
(4)从“出征前”“全体医护人员紧握拳头”可以知道医护人员的心情是十分激动的,很激动地在
呼喊“中国加油!二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起初是全场肃静,与听加炮声,目听如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名新鲜,天空是那4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
心的愉快。
【答案】这里已经没有战火的声音了,只听见每个人欢呼雀跃的声音,只听见和平的声音。今
天的阳光,那么明媚,那么温暖,真舒服啊!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的能力。
要根据词语的特点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造句。注意语境的完整与连贯,不要有错别字,语
句要通顺。
(1)例句连用两个“只听见”使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更能突出全场的肃静,表现了人们对国旗
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本题使用两个“只听见……”的句式,将听见的声音描写出来即可。
(2)例句连用了两个“那么……那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将句子串联起来,使之达到
13
加强语气的效果。
本题使用两个“那么……”的句式,将某事物的特点描写出来即可。
12.请你按照要求仿照例句写一写。
(1)用上与“说”有关的词语,人物语言分别在句前和句尾。
例:“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2)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人物语言在句尾。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答案】“妈妈!”我问,“喝茶对人有什么好处?”他忽然抬眸:“真的吗?”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
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结合例句形式,按照要求,用上与“说”有关的词语,人物语言分别在句前和句后。
示例:“这道题做错了。”老师道,“你再仔细算算,是这个答案吗?”
(2)结合例句形式,按照要求,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人物语言在句尾。
示例:老师低下头看着我的作业,一脸兴奋:“今天的字写得真漂亮,你平时有练字吗?”
二、课内阅读
(一)(2023六年级上•全国•期中)读《七律•长征》,完成练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围绕“,”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14
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
A.腾越五岭B.疾跨乌蒙C.D.E.喜踏岷山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
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答案】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C
3.巧渡金沙飞夺泸定
4.好。“云崖”着重体现了山崖之高,有高耸入云之感,用以突出长征之路的艰险,“悬崖”就显得
普通了,从意境上说“云崖”更好。
【难度】0.4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中心句。
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中心句,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甑,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
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远征难”三个
字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
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蓝图,是“面”的体现。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围绕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2.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字词以及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
C.错误。“逶迤”“磅礴”的崇山高岭,在诗人的眼里却如“细浪”以及“泥丸”,反衬了红军藐视
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找出这首诗展示的五幅红军长征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注意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概
括时要抓住关键字词。
“五岭逶迤腾细浪”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综上所述,
15
第一幅一一腾越五岭;
“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第二幅一一疾跨
乌蒙。
“金沙水拍云崖暖”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第三幅一
一巧渡金沙,
“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综上所述,
第四幅一一飞夺泸定。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
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第五幅一一喜踏岷山。
4.本题主要考查诗歌鉴赏能力。
首先解释两个词的意思,再代入原句中进行分析。这里的“云崖”指高耸入云的山崖,说明金沙江
的地形险要。突出了红军渡金沙江的惊险。悬崖:意思是陡峭山崖,没有那种艰难万险之感。综上
所述,从意境上说“云崖”更好。
(二)(23-24六年级上•山东荷泽•期中)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
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
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
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
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举举不能前进一步O
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选段内容:o
6.下列关于选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画线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B.画线句子主要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及作战时的英勇无畏。
C.“沉着”“全神贯注”等词语表现了战士们作战时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D.画线句子属于场面描写。
7.第⑦句中“始终”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6
8.选段既描写了人物群体,又描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法叫作-其中第
句从整体上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即“面”;第句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的表现,
即“点文段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痛击敌人6.D
7.不能,“始终”的意思是从开始到最后,去掉后就不能准确的说明五位战士抗击敌人的效果,不
能很好的体现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8.点面结合②③④⑤⑥让读者既感受到每位战士的英勇,又感受到了群体的团结
勇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位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五位战士深深
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难度】0.65
【解析】
5.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理解。
通读文段,从“痛击”、“有计划地引上”、“利用险要地形”、“沉着地指挥”、“大吼一声”、“使出浑
身力气”、“全神贯注地瞄准”等词语可以看出,五壮士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和英勇无
畏的精神。他们不仅有着明确的战术安排,还能够在战斗中保持冷静,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对敌人
进行有力的打击。文段主要写了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的事情,可
用“英勇抗敌”或者“顽强歼敌”来概括。
6.本题考查理解词句。
阅读画线句子可知,画线句子并不属于场面描写,而是对人物个体或群体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通
常是对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内人物活动的总体描绘,而这里的描写则是聚焦于每一位战士的具体表
现和行为,因此更符合人物描写的特点。故选D。
7.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始终”一词,原意是从头到尾,在选段中强调了敌人从始至终都无法向前推进的状态。这个词在
句子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突出了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的英勇和顽强,以及他们利用地形优势
对敌人进行有效阻击的能力。如果删去“始终”,句子将变为“敌人不能前进一步”,这样的表述虽
然也表达了敌人无法前进的意思,但缺少了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强调性。相比之下,“始终”一词的使
17
用,更加生动地展现了五壮士在战斗中持续不断地对敌人进行打击和阻击的场景,使得整个战斗过
程更加紧凑和激烈。
8.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通读选段可知,第①句"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
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从整体上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即“面”。这句话概括了五
位战士的共同行动和目的,展现了他们作为一个战斗集体的团结和协作。
第②至⑥句则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的表现,即“点”。这些句子通过细致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
刻画了每位战士在战斗中的英勇形象。例如,班长马宝玉的沉着指挥、副班长葛振林的大吼一声、
战士宋学义的全力扔手榴弹、胡德林和胡福才的紧张瞄准等,都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每位战士的独特
个性和英勇精神。
选段既描写了人物群体,又描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法叫作点面结合。既有对整体战斗场面的概
括性描述,又有对个体战士具体表现的细致刻画,使得整个战斗场景更加立体和生动。点面结合的
写法使得文章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能够展现战斗的激烈和残酷,又能够展现战士们的英勇和顽强,
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三)(24-25六年级上•全国•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开国大典(节选)
①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
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到正对天
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泽东主席万岁!”“毛泽东主席万岁!”毛泽东主
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
”“同志们万岁!”②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
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9.选文写的是。
10.用“一一”画出选文中描写毛泽东主席动作和语言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1.“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中的“红流”指
加点的“流”字不能改成“走”字,是因为“流”比“走”更能表现
12.下列对“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光明”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乃至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获得光明。
B.游行队伍的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C.北京城的路灯很明亮。
【答案】
9.开国大典中群众游行的壮观场面以及毛泽东主席与群众之间的互动。
10.毛泽东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
’'同志们万岁!
我体会到了毛泽东主席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亲切关怀。
11.游行队伍中的灯笼、火把游行队伍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12.C
【难度】0.65
【解析】
9.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结合选文内容可知,写的是开国大典中群众游行的壮观场景及毛泽东主席与群众的互动,直至游行结
束,北京城沉浸在光明与喜悦中。
10.本题考查赏析词句。
第①段“毛泽东站起来伸伸懒腰,对李银桥吩咐道:'我睡觉了。'”以及后续的对话,如
“李家骥说:'快到点了。'"、“'主席,主席!’李银桥叫了两声。"、“‘1点了。'李银桥说。”
这些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毛泽东主席的严谨与守时。在开国大典这样重大的历史
时刻,毛泽东主席对时间的把握展现出了极高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显得
那么郑重其事,这反映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第①段中“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
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可知,第②段“两股“红尊’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
流去”中的“红四”指的是游行队伍中灯笼、火把等红色物品在夜色中形成的流动景象,它们如同
红色的河流一般,在街道上缓缓流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形容队伍的庞大。
“流”字通常用来形容液体或气体的移动,具有连续不断、自然流畅的特点。在这里,用“流”来
19
形容游行队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队伍中红色物品的流动状态,还赋予了队伍一种动态美和生命力。
相比之下,‘'走"字虽然也可以表示移动,但缺乏“流"字所具有的这种连续性和流畅感,无法完全
表达出游行队伍的壮观和热烈。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第②段“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光明”仅仅理解为北京城的路灯很明亮,这是不对的,这
忽略了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语境,将“光明”的含义过于狭隘地理解为物理上的光亮。在文本中,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更多的是在表达一种精神上的光明和希望,而不是单纯指路灯的明亮。
故选Co
三、拓展提升
(-)(22-23六年级上•广东惠州•期中)阅读。
天安门前看升旗(节选)
①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
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②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大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
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升起,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
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③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多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
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早来
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④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
人群起了季利,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理有个新潮的女孩章咨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⑤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
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在国歌声里徐徐上升,红旗愈升愈高了。
⑥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然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刚才还喧闹
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一有建丕为之感动?一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
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⑦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
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
能依然这么淡漠吗?
20
⑧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
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3.将文中画“”的句子换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15.下列选项对第②③④自然段中加点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②自然段中的“居然”一词写出了“我”对呼应者多的出乎意料。
B.第③自然段中的“竟”字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
C.第③自然段中的“竟”字写出了“我”的出乎意料和吃惊。
D.第④自然段中的“躁动、直跳、竟然”写出了观看升旗时的乱、秩序差,体现了人们的素质
差。
16.短文在描写升旗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在下列句子后填上“点”或“面”。
(1)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
(2)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
(3)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
17.结合短文中的人和事,说说文中画这句话的意思。
18.想象如果你在现场,你会走过条怎样的长长的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把你想到的写出来。
【答案】
13.面对升旗,都会为之感动。
14.作者在天安门前看升旗时的激动心情和深切感受。
15.D
21
16.面面点
17.升旗的仪式时间虽短,但人们面对国旗,为之感动,想了很多。如“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普通
公民,要有责任感,“老者”想到了创业的艰辛。
18.示例:我会想到上学第一次升国旗的情景,我会想到加入少先队的那一刻,面对国旗庄严宣誓:
我会想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而前赴后继的身影。
【难度】0.65
【解析】
13.本题考查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分析句子“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是反问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2、将反问句中
的反问语气词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去掉。4、问号改为句号。本句中把“谁不为之感动”改
为“都会为之感动”。
故换种说法,可写为:面对升旗,都会为之感动。
14.本题考查的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概内容的能力。
具体方法:人物+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阅读短文第①段中“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第⑦段中“国歌令我
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
任。”联系上下文可知本文写了观看升国旗仪式的人众多和国旗班战士的飒爽英姿,表达了对祖国的
热爱之情。故可概括为:主要写作者在天安门前看升旗时的激动心情和深切感受。
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D.根据第④段“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可知其中的“躁动、直跳、竟然”是为了体现大家看升旗的高涨情绪。而不是写出了观看升旗时的
乱、秩序差,体现了人们的素质差。故选D。
16.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的理解。
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
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其中店面结合的好处是可以多方面地烘托、展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之更加鲜明突出、有声有色,
能够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意义,也体现了客观世界局部和整体、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符合现实生
活的本来面貌,给人以真实现场的感受。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质量公路工程招标文件范本
- 电机采购与销售协议
- 协议解除合同的合理性判断
- 设备贷款合同续签范本
- 电梯购买合同范本
- 供暖停供安全承诺函
- 全面精准治疗协议服务合同
- 香料供货合作协议范例
- 印花税购销合同的执行协调结果
- 202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合同范本
-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2套(部编版三上)课件
- 贵州·贵阳·山水黔城
- 溺水和中毒等突发情况处理课件
- 诊断学(实验)心电图课件
- 小学生血液知识讲座课件
- 第23课《范进中举》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华夏基石: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共课件
- 湖北省宜昌市基层诊所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地址信息
- 五年级上学期家长会课件
- 《旅游线路设计》课程大纲
- 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说课课件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