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家礼,即家庭或家族的礼仪,是由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五礼”构成的完整的家庭家族礼仪系统。源远流长的中华家礼文化积淀着中国人民对于家庭文明和社会治理文明的历史智慧,而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也使得我们的先人们特别重视家礼建设。礼乐文化,作为维系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和社会格局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精神纽带,其历史源流一直存在争议。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源于原始社会祭祀说、源于原始社会风俗习惯说、源于原始礼仪说、源于人情和历史说、源于生产生活说等。综合各说之共识,祭祀、风俗、分工等原始社会家庭生产生活场景,应是礼乐文化诞生的现实基础。《朱子家礼》开篇明确指出:“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婚、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这里的“本”即家礼的本源、实质,而“文”是指家礼的结构、形式,也即家礼的经典化。最早关于礼乐文化的记载,绝大多数是关于家庭或者家族礼仪的内容。如《左传》云:“孝,礼之始也。”荀子认为礼之“本”在于“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礼记》云,“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外内”“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强调“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可见,析分家庭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是礼存在的本义和源头。以家庭礼仪秩序为核心,延展至社会公共领域,则“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家礼文化的功能和影响不仅仅限于家庭。因为“礼”的本质是一种“合于道德理性的规定”,是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辩证统一的理性自觉。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中认为,儒家的礼仪文化“对家庭和社会态度作出了规定”,主要作用是“借此建立了一种旨在维持社会和国家之秩序、等级的伦理、生活规范”。在儒学的建构框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递进的逻辑体系。修身是齐家的前提,齐家是治国的根基,而治国有道,才能天下归心,四海宾服,所谓“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也”。中华文明语境下的“家”与“国”总是呈现出“同心圆”式的关联图景,家庭礼仪文化始终是社会礼仪文化的价值之轴。从小家到大家,从家庭礼仪到社会礼制,家礼文化对全社会起着无所不在的渗透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为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基层制度保障,构成了中国社会数千年来爝火不息的“超稳定结构”,对乡土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家礼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人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至今仍然能够找到其“活着”的现实样态,从中不难发现其传承价值。其一,在婚丧嫁娶等家庭重要仪典活动中,家礼一直存续。婚礼和丧礼相对于其他家庭活动而言,仪式感最强、结构性程序最多,保有的传统家礼文化遗存也最典型。尽管存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客观现实,但今天的婚礼、丧礼或多或少还存有古风。其二,在家庭教育中,家礼仍在被广泛应用。中华民族向来注重“父慈子孝”的家庭亲子关系和“养而教之”的家庭教育实践。敬长礼仪、餐桌礼仪、贺寿礼仪等至今仍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三,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家礼普遍存在。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节气文化中,仍然保留了大量传统家礼文化的历史遗存。如,农村利用节气文化开展生产劳动;家人在清明、中元等节日进行祭扫活动;家庭在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制作特殊饮食、举行特别仪式等。(摘编自葛大伟、陈延斌《传统家礼文化的地位、功能与传承价值》)材料二: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家礼文化源远流长,是一种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因古代中国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而受到我们祖先的特别重视。B.礼乐文化的历史源流一直存在着争议,学术界的共识是原始社会家庭生产生活场景应该是礼乐文化诞生的现实基础。C.在古代中国,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得益于家礼文化对全社会的渗透,从而为社会的长久稳定提供了基层制度保障。D.家礼文化一直存续到现在,存在着“活着”的现实样态,其中婚礼、丧礼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家礼,仪式感也是最强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礼有“本”“文”之说,前者指向家礼的本源和实质,后者指向家礼的结构和形式。B.作为家庭或家族内部礼仪,家礼对乡土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延续也起到重要作用。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学逻辑体系中呈现出递进关系,重要性也逐步提升。D.“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些不同的风俗或许都存有着古风,体现了家礼文化。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涉及礼,材料一论述了礼对现实的意义,材料二论述了礼和传统的关系。B.材料一引用了布罗代尔的言论,是为了证明家礼文化的本质是“合于道德理性的”。C.材料一第四段运用举例论证,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家礼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价值。D.材料二分析了礼与法律不同之处在于维系规范的力量,指出维持礼的力量是传统。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结合材料二,分析传统家礼文化能够在中国现代社会传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轩江堤建筑是很有趣的。12世纪的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建造一座拥有600多根石柱的庙堂的时候,岳麓书院的建筑学家早在10世纪就已经修建了有数十根木柱支撑的百泉轩了,这种柱式建筑的共同性,使人类的居住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找到了结构上的统一。我不知道在西方建筑语汇中关于轩应该如何定义,中式建筑中的轩,古书上有多种解释:楼板、飞檐、有窗户的长廊、窗户、屋檐、堂前的平台、房室,甚或可用指厕所。这里所指的轩是以敞朗为特点,而又临水的建筑物。读《红楼梦》:“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那种园林的气息从玄妙的远观中已透出来,通过建筑语言象征系统,便知那轩中主人的生活风貌。建筑之于生活,有一种诱人的新意。从建筑的诗性角度去打探这座庭院的轩舍,已经精美绝伦。①廊柱漫不经心地排列,沉醉于自然的风华和文化的典雅之中。历史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氅蓬,从来没有脱去,文化的力度显现出来,大气之中透着平实。重叠的飞檐,即便在清淡的风雨中亦张开它畅想的羽翼,一副要往深壑中飞去的样子。成排的门窗,雕镂得如同一幅幅经典的水墨,庭院的风景一年四季要借它照自己的装束。轩前轩后的古树,像一群思想的宿儒,有着典雅的造型和神祗的魅力,轩内轩外的古井和池沼风花雪月,光亮照人。从建筑历史来说,百泉轩已经跨越了两个千年,设若做一种文物发掘,它的建筑堆积层足以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高贵悠远的情调在地层深处转动,一定有一些文化故事在内心漫步,其历史的气韵,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品赏。②百泉轩建筑的精彩语汇集中在格扇、槛窗上。临水的一面为全开扇,高达数米,格心的棂条秀巧纤丽,花饰简约,裙板不作多余的装饰,显出淡泊的闲居情趣。百泉轩的精妙,在于环境融入了建筑,而不是建筑融入环境,每一个建筑构件的内部都有自然在歌唱。轩前轩后的溪泉像梦一样飘忽,万千的声响都是为这轩而鸣,而且,千年以来保持着坚贞如一的韧性,从不间断。③对于岳麓山来说,溪流就像用来拴宠物的链子,时时刻刻将这轩拴着,它知道这“宠物”跑不到哪里去,随便将链子在树木竹石间绕两绕,然后四处望望,到后面闲卧去了。没有人知道溪泉带着什么妙旨来到这里,有时候轩里的人似乎明白,大多数时候是不清楚的。而人又带来什么使命驻扎在轩中,溪泉有时候明白,但大多数时候同样不清楚。所以千年以来,无论是溪泉跟人,还是人跟溪泉都是一种若即若离、似懂难懂的关系。人、建筑、溪泉三者同处于一种朦胧状态。④诗歌中有朦胧诗,不知建筑能否说朦胧的建筑。在历史的某些时刻,文化人固守在这种朦胧里,将美丽的灵魂安放在溪泉竹石之间,为一些学理而穷其心力,体验文化中流泉聒噪、藤葛依依、书巷深寂的情调。灰墙青瓦、红柱花窗在碧泉沼池中清丽得不留一点余地,那时候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溪泉一定是看得很透彻。文化人从经过修葺的书窗下抬起头来,隔着疏疏的花栏,也将流水看得清楚。“流泉清自泻,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张栻《石濑》)流水知这读书人的用意,叼着一瓣书声就到园中转悠去了。至于那池塘,还睁着大眼睛望着那个穿道袍的人,沉重的书本消解了他的诗意,好久才将一种古老的启示悟出来:“半亩荒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有经验的读书人一有诗句就记在纸上,这读书人却很痴傻,缄默着用树枝写在水上,池塘自然欢愉,800年以后,见到游人,还能听到入池的流水朗诵这首诗歌。流水的精粹和文化人的迷醉在这样的时候是合二为一的。在历史的另一些时候,文化人已远离这里,短暂的生命已经终结,文化呈现断层,历史走到半途已穷困潦倒,寒风将四壁的温暖吹散殆尽,溪泉在断壁残垣之间跟人作隔世之别,文化的风雅全被绞杀。这样的时候,溪泉虽然仍在冷冷奔涌,但它们的内心充满忧郁,好像回到了悲剧状态。冬季日久不去,曾经缭绕不熄的歌声因为冥顽的坚冰而变得抽搐,如同幢幢的鬼影在天地之间游走。可怜轩舍与溪泉还在固执地等待旧日的人归来。在漫长的时空中,人的足迹就像一条麻石古道,由一块一块的石板链接而成,什么地方的一块石板碎裂了,残缺便出现了,所以人类的历史是残缺的历史。而溪泉却不一样,像时间的河流,不断向前向前,风华不会被流水冲走,以它永动不息的脉搏来探测一座轩的文化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以人类现有的能力,大概永远也分析不出来。许多时候,我希望自己像一条溪流那样平铺在白泉轩的前后,构成整座建筑的一个细节,与那些飞檐、瓦垲、花窗、门扇乃至砖石起着同等的作用,太阳将它的光辉平等地洒在每一个构件上面,将时间和文化点亮。我可以绕到窗前,看那些读书人朗朗轻吟,在每一个三更遥观夜读的灯火,在每一个五更监视闻鸡起舞的学子课读,我有足够的技巧使自己生活得充盈舒展、温馨浪漫。我是一条幸福的小溪流。我像梦一样飘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从文化视角对东西方建筑进行比较,旨在体现两者文化内涵的不同。B.岳麓山的环境和谐融入百泉轩,飘忽的溪泉环绕轩前轩后,为轩而鸣,从不间断。C.文人与轩舍、溪泉相依,美丽的灵魂找到安放之地,虽过几百年依然影响深远。D.作者愿为一条溪流,是他对岳麓书院环境的赞美,是对轩舍所代表文化的追思。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将廊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轩舍廊柱与自然的融合。B.句子②运用比喻,格扇、槛窗是百泉轩中小的单位,如语汇之于篇章。C.句子③兼用比喻、比拟手法,表达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画面感很强。D.句子④由朦胧诗想到朦胧建筑,表现出人、建筑、溪流之间关系疏离。8.文中说“建筑之于生活,有一种诱人的新意”,百泉轩“诱人的新意”具体指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江堤曾说:我首先是一个文物工作者,所以我的文本里,有着文物工作者的专业属性;又因为我长期从事诗歌创作,因此我的文本也就往往透露出诗性。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山东久旱A浙江及B南畿水灾C文升请D命所司E振恤F练士卒G以备不虞。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指遍、一个一个的意思;与《登泰山记》“历齐河、长清”中的用法相同。B.稼穑,一指耕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一指农作物。文中是指前一种意思。C.望,指怨恨、责怪之意,与《赤壁赋》“七月既望”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D.省愆,指反省过失,“省”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文升相貌奇特有大力气,品格刚直非常显明,自考中进士以来,就历任各级御史之职,政绩卓越,仕途顺利。B.马文升敢于直言劝谏,只要是事关国家,言无不尽,奏事进言均得到皇帝的采纳,因此也招致奸人的怨恨和毁谤。C.马文升关心国家政事,即使不是分内事,也尽力进言。他请求选择淳厚谨慎懂史书的人教育太子,用正道引导太子。D.马文升文武全才,边功卓著,名声远扬,闻名外国。在他死后,大盗来到他家乡钧州都放弃抢劫直接离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说马文升有“文武才”,他的“文武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蝉”“秋”二字点出其时当为初秋,一蝉鸣叫,松桂在风中摇曳,尽显秋意。B.“青苔”“白鸟”一青一白,颜色上形成对照,从视觉角度渲染寺庙的环境。C.傍晚雾气在树林深处缭绕,夕阳余晖映照小楼,呈现出冷暖交辉的丰富感。D.诗人静坐寺中,听到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心情也逐渐变得欢快起来。16.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但全诗不着一“静”字,诗人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一句,表明不登高,就无法获得广阔的视野。(2)李煜《虞美人》中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修辞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3)韩愈《师说》中“,”两句,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人的年龄大小无关。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①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除个人具备的英雄品质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②,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了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个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本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境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难。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③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为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都是为那一跃,作了铺垫,制造了落差,积蓄了能量”,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当前,白色污染日益成为威胁全球环境的突出问题,寻找塑料替代材料成为紧迫课题。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具有突出的固碳能力,①。推广“以竹代塑”,不仅可以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还能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我国是竹资源大国,年产竹材约1.5亿吨,发展“以竹代塑”产业,②。从日用品到建筑建材再到工业制品,新时代的中国不断探索“以竹代塑”产业化,已经发展出上万种竹替代产品,做出了良好示范作用。不过,“以竹代塑”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小挑战。为更好地推动“以竹代塑”产业化发展,要抓住两头:从生产环节看,从事竹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竹产品加工自动化水平低,尚未形成规模效益。要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引导相关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③,可通过将“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等方式,培育壮大竹产品消费市场,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潮流、成为风尚。20.下列句子中和“白色污染”“绿色发展”修辞手法相同一项是()A.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闻一多《红烛》)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C.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雪莱《致云雀》)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曾有年轻人问巴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巴金回答:“做一个战士!”曾有朋友问巴金:“怎样对付生活?”巴金仍旧回答:“做一个战士!”巴金又解释说:“每个人都可以做战士,只要他有决心。所以我用‘做一个战士’的话来激励那些在彷徨、苦闷中的年轻朋友。”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C3.B4.材料一主体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第一段解释家礼文化的概念以及内容,指出它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第二段介绍家礼文化的缘起,重点指出它是礼乐文化诞生的现实基础。第三段指出家礼文化的功能和影响不仅限于家庭,而且对全社会都有渗透作用。第四段从三个方面讲述家礼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价值。5.①家礼文化不需要国家权力来维持,没有强制性,只需要传承约定俗成的“传统”即可。②家礼文化是社会所累积的行为规范,我们只需要学习、传承即可,很省心、便捷。③现代社会的中国,依然保留着家国一体的传统结构和观念,家礼文化适宜在这样的“土壤”传承。【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准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还是外部特征,审准修饰语,审准判断的性质,是选出“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是“最准确”,还是“不合文意”。其次,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最后,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照分析,看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正确理解文意和题意,确定筛选范围,然后准确把握题干信息,筛选信息题往往考查的是选项的所答是否合乎题干的所问,如果选项所答非所问,那么肯定是错误选项。最后要细心比照,信息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有文章中的真实信息,也有命题者命制的作为错误选项的“虚假信息”。要反复认真分析比较,去伪存真,作出正确的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此类题需要先整体把握文章,就是把文章看做一个整体。从立意、结构、思想等方面宏观把握。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微观调控,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论述类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所以还要厘清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同时还要明确各论据证明的论点,积累常见的论证方法。
(4)本题考查学生文本行文思路的梳理和概括能力。首先研读段落,明确大意。分析文章在表达观点时运用了什么材料以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文章是如何论证观点的,标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论点。然后划分结构层次,看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结构,还是并列结构、递进结构、对照结构,然后概括层意。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论点。最后按照文章的结构层次,有序作答,作答力求完整、简明、条理清晰。
(5)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概括的能力。解答原因分析题,首先要把握题干提示的问题及指向的文本段落等。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回读原文,在材料中分别圈点出表原因的相关语句。最后对圈点出的相关语句进行修改整合,在此基础上写出规范、简明的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中华家礼文化……因古代中国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而受到我们祖先的特别重视”错误。原文是说“而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也使得我们的先人们特别重视家礼建设”,即我们的先人特别注重的是家礼建设而不是“家礼文化”。
故答案为:A。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C.“重要性也逐步提升”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是一个递进的逻辑体系”,并没有说哪一个更为重要,而且文中明确说明“中华文明语境下的‘家’与‘国’总是呈现出‘同心圆’式的关联图景,家庭礼仪文化始终是社会礼仪文化的价值之轴”。
故答案为:C。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是为了证明家礼文化的本质是……”错误,材料一第三段的论点是“家礼文化的功能和影响不仅仅限于家庭”,引用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家礼文化对家庭和乡土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B。4.本题考查学生文本行文思路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题干要求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可以逐段进行,也可以“先……再……最后……”的方式进行梳理。
从材料一的出处《传统家礼文化的地位、功能与传承价值》可以看出论述的主要是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并列性的分别展开论述。
第一段“家礼,即家庭或家族的礼仪,是由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系统。源远流长的中华家礼文化积淀着……的历史智慧”可以概括出:家礼文化的概念和包孕的内容。
第二段从“综合各说之共识,祭祀、风俗、分工等原始社会家庭生产生活场景,应是礼乐文化诞生的现实基础”“可见,析分家庭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是礼存在的本义和源头。以家庭礼仪秩序为核心”等句可看出:家礼文化的地位是礼乐文化诞生的现实基础,是家庭礼仪秩序的核心。
第三段从“家庭礼仪文化始终是社会礼仪文化的价值之轴”“家礼文化的功能和影响不仅仅限于家庭”“从小家到大家,从家庭礼仪到社会礼制,家礼文化对全社会起着无所不在的渗透作用”可概括出:家礼文化的功能和渗透作用。
第四段从“家礼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人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至今仍然能够找到其……传承价值”,细读发现作者从“其一其二……”三个方面论述家礼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价值。
故答案为:材料一主体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第一段解释家礼文化的概念以及内容,指出它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第二段介绍家礼文化的缘起,重点指出它是礼乐文化诞生的现实基础。第三段指出家礼文化的功能和影响不仅限于家庭,而且对全社会都有渗透作用。第四段从三个方面讲述家礼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价值。5.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概括的能力。
从原文“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等看出:家礼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现代社会传承,第一个原因是:维持它只需要维持好带有约定俗成规范的“传统”就好,不需要借助国家机器,显得更自由、随意而无强制性。
从原文“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看出:我们只需要学习这种行为规范,学习累积的社会经验,进而遵守、传承即可,也就是很便捷、省心。
从“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可以看出:虽然我们步入现代社会,但是家国一体的传统社会结构,还是利于传播家礼文化的传统。
故答案为:①家礼文化不需要国家权力来维持,没有强制性,只需要传承约定俗成的“传统”即可。②家礼文化是社会所累积的行为规范,我们只需要学习、传承即可,很省心、便捷。③现代社会的中国,依然保留着家国一体的传统结构和观念,家礼文化适宜在这样的“土壤”传承。【答案】6.A7.D8.建筑富有诗性;建筑具有历史气韵和文化(闲居)情趣;环境融入建筑。9.专业属性:文章通过列数字的方式对轩的历史进行了介绍,并且引用古书上对于轩的解释,使文本具有详实准确的特点。诗性:在艺术上,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让读者看到百泉轩与西方建筑的不同理念。文章引用张栻和朱熹的诗,既说明了百泉轩前溪流的谐趣、灵性、人与溪流的融合,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韵。此外,比喻手法也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圈画出重点信息,然后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信息类的选项应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最后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申请题干,回到原文明确定位,确定含义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以便结合上下文回答,然后找出关键词,如找出有含义的字、词、短语,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言外之意等,最后结合文本整体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认准对象。其次寻找区域,切割分块。找到相关材料的位置范围,要点要么在关键段中(总起总结段、过渡段),要么在主体段中,局部的要点一般在题目提示的限制段中。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段落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再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然后进行整合,可以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重点理解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对没有明显中心句的语段,对每个独立句意或对重要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把写相同内容的句意合并为一类。最后在归纳整合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再提炼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见解,然后从文本情理上、文本叙事形式上、现实的实际上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阐明自己的见解。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A.“旨在体现两者文化内涵的不同”错误。由原文“这种柱式建筑的共同性,使人类的居住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找到了结构上的统一”可知,对东西方建筑进行比较,目的是体现二者的共同性。
故答案为:A。7.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分析鉴赏能力。
D.“表现出人、建筑、溪流之间关系疏离”错误。由原文“人、建筑、溪泉三者同处于一种朦胧状态”可知,句子④由朦胧诗想到朦胧建筑,是为了表现出、建筑、溪流之间关系处于一种朦胧状态。
故答案为: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从建筑的诗性角度去打探这座庭院的轩舍,已经精美绝伦”可知,建筑富有诗性。
由原文“从建筑历史来说,百泉轩已经跨越了两个千年,设若做一种文物发掘,它的建筑堆积层足以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高贵悠远的情调在地层深处转动,一定有一些文化故事在内心漫步,其历史的气韵,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品赏”可知,建筑具有历史气韵和文化(闲居)情趣。
由原文“百泉轩的精妙,在于环境融入了建筑,而不是建筑融入环境,每一个建筑构件的内部都有自然在歌唱”可知,环境融入建筑。
故答案为:建筑富有诗性;建筑具有历史气韵和文化(闲居)情趣;环境融入建筑。9.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专业属性:
由原文“12世纪的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建造一座拥有600多根石柱的庙堂的时候,岳麓书院的建筑学家早在10世纪就已经修建了有数十根木柱支撑的百泉轩了”可知,此处通过列数字的方式轩的历史进行了介绍。
由原文“中式建筑中的轩,古书上有多种解释:楼板、飞檐、有窗户的长廊、窗户、屋檐、堂前的平台、房室,甚或可用指厕所”可知,本处引用了古书上对于轩的解释。
列数字、引用古书使文本具有详实准确的特点,体现了文物工作者的专业属性。
诗性:
由原文“12世纪的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建造一座拥有600多根石柱的庙堂的时候,岳麓书院的建筑学家早在10世纪就已经修建了有数十根木柱支撑的百泉轩了”可知,本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东西方建筑进行比较,让读者看到百泉轩与西方建筑的不同理念。
由原文“流泉清自泻,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半亩荒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知,文章引用张栻和朱熹的诗,既说明了百泉轩前溪流的谐趣、灵性、人与溪流的融合,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韵。
由原文“百泉轩建筑的精彩语汇集中在格扇、槛窗上”可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语汇”之于篇章是极小的单位,而“格扇、槛窗”之于百泉轩则只能算是细节,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故答案为:专业属性:文章通过列数字的方式对轩的历史进行了介绍,并且引用古书上对于轩的解释,使文本具有详实准确的特点。
诗性:在艺术上,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让读者看到百泉轩与西方建筑的不同理念。文章引用张栻和朱熹的诗,既说明了百泉轩前溪流的谐趣、灵性、人与溪流的融合,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韵。此外,比喻手法也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答案】10.A;C;E11.A12.B13.①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②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家门旁,有的写谤书射进东长安门内。14.文:马文升长于治理,政绩显著;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武:马文生擅长打仗,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文,弄懂大意。语感+答题策略。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与上下文的联系。最后借助“标志”,寻找方法。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凭借语法知识和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点断后的句子是否讲得通,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要想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学好课本中的经典文言课文,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培养语感;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加强运用。这样以后,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和实践中形成。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理解实词意义和用法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文本,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内涵比词典中的解释更丰富。可以结合教材,调动平时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课本中出现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然后还可以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文化知识词语时,不妨进行生活常态化、共识性话语的联想。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设置成应选答案,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把它默认为正确选项。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并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积累,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从中找出规律,学会猜读(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紧扣人物,落实事件,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人物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的分析评价。其次抓住题干,落实要求,要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最后仔细比对,落实细节,这类题最简捷的做法就是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落实细节,特别是有关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等方面的细节,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一般来说,发现差异就是找到了问题。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除此之外,还要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看所赋分值作答,学会从这些分值来确定答题的层次性,要点的数量等。然后按一定思路作答,在做内容概括题时,一定要分点概括文中会出现并列的部分,既要学会用原文也要学会从抽象中概括大意。最后按题意要求,组织不同句式作答。
【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刚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一一损失殆尽。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士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家门旁,有的写谤书射进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正确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采纳。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上奏陈述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采纳。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厉,同“砺”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山东久旱”是主谓句,意思完整,A处断开;
“浙江及南畿水灾”也是主谓句,意思完整,C处断开;
“文升请命所司振恤”主谓宾俱全,应在宾语后E处断开。
故答案为:ACE。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理解实词意义和用法的的能力。
A.错误。遍、一个一个的;经过。句意:历任山西、湖广巡按。/经过齐河、长清。
B.正确。
C.正确。怨恨、责怪;农历每月十五。句意: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七月十六。
D.正确。句意: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
故答案为: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奏事进言均得到皇帝的采纳,因此也招致奸人的怨恨和毁谤”错,强加因果,原文“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可见招致奸人的怨恨和毁谤是因为“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故答案为: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寇”,敌寇;“又败之汤羊岭”,省略句,“又败之(于)汤羊岭”,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勒”,刻。
(2)“大怨”,十分怨恨;“伺”,等候;“或”,有的。
故答案为:①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
②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家门旁,有的写谤书射进东长安门内。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等可知,文:马文升长于治理,政绩显著;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
由“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可知,武:马文生擅长打仗,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
故答案为:文:马文升长于治理,政绩显著;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武:马文生擅长打仗,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答案】15.D16.①首联用“秋雨”“飘萧”的“松桂”等意象烘托禅智寺的静寂;用“蝉噪”从听觉的角度反衬出禅智寺的静谧。②颔联从视觉角度写静。一“青”一“白”颜色鲜明对照,渲染出寺庙的静;“满”字凸显了石级上青苔遍布,说明禅智寺人迹罕至,非常清静。③颈联从光线明暗的角度写静。禅智寺树林阴翳,斜阳透射不过来,让人感觉暮色四合,环境异常幽静。④尾联以乐衬哀来写静。诗人用扬州的繁华喧嚣来反衬禅智寺的凄清、僻静。【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首先标注题目敏感点,选项中的敏感点就是与思想情感、内容和艺术手法相关的核心词语。其次,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最后,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理解(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审清题干,题目要求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要明确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然后结合文本,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语境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以及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效果、感情。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D.“心情也逐渐变得欢快起来”的说法错误。诗人用笙歌夜舞的扬州反衬静处禅智寺的自己的落寞和惆怅。
故答案为:D。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全诗是如何不着一“静”字,却写出了这种静寂的氛围的。
可依照律诗的首颔颈尾四联,从描写手法的角度逐一分析。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点明了时间是初秋。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等意象的运用,也散发出萧瑟秋意。“一蝉噪”,说明音色的凄咽,诗人从听觉的角度,用“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大意是:台阶长满青苔,寺内的白鸟徘徊迟留。一青一白,诗人从视角写出禅智寺的凄清冷寂;而一“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地写出了来人稀少,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寂清冷。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光线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天上明明有太阳,但是禅智寺的树木蓊郁,只能让人感受到浓荫暮霭下的幽静。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尾联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故答案为:①首联用“秋雨”“飘萧”的“松桂”等意象烘托禅智寺的静寂;用“蝉噪”从听觉的角度反衬出禅智寺的静谧。
②颔联从视觉角度写静。一“青”一“白”颜色鲜明对照,渲染出寺庙的静;“满”字凸显了石级上青苔遍布,说明禅智寺人迹罕至,非常清静。
③颈联从光线明暗的角度写静。禅智寺树林阴翳,斜阳透射不过来,让人感觉暮色四合,环境异常幽静。
④尾联以乐衬哀来写静。诗人用扬州的繁华喧嚣来反衬禅智寺的凄清、僻静。17.【答案】(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易错点:跂;博;恰;庸故答案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答案】18.浓墨重彩;风口浪尖;奋不顾身19.①从内容上看,原文“悲壮”一词更能体现瀑布最后纵身一跃的悲壮,同时对人物形象也能起到强调作用。②从修辞上看,原文运用了排比,增强气势,突出“一跃”的意义。【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根据语境快速准确选用成语,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积累的成语多不多。成语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需要下功夫的长久活。考生在读书、交谈时会见到或听到不少成语,要能够明晓其义,正确使用。若不懂,则一定要查成语词典,随时学习。一天记几个,日积月累,必有收获。在积累和运用成语时,考生要避免出现望文生义、褒贬误用、敬谦不当、不合惯用句式、搭配不当、词义轻重失当、范围错用等情况。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对比分析,找准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然后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明确从那几个角度来作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最后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本处是说虎门销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分量很重,很醒目突出,可用“浓墨重彩”。“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形容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
②本处是说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的最前沿,可用“风口浪尖”。“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③本处是说水流到断崖处毫不顾忌地跳下,可用“奋不顾身”。“奋不顾身”,指振作起来奋勇前进,不顾及生命。
故答案为:浓墨重彩;风口浪尖;奋不顾身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原句说到“似乎都是为那悲壮的一跃”,在“一跃”前面加上“悲壮”,更能体现瀑布最终到断崖处纵身飞泻时的奋不顾身,体现出它的悲壮性,对林则徐的精神品质更能起到强调作用。
“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中运用了三个“所……”的偏正结构的语句,构成排比,句式上比较整齐,增强了气势,强化了行为的意义。
故答案为:①从内容上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城市配送中心冷链餐饮产品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销售合同医疗器械销售代理协议
- 2025年度物业管理员工加班费计算与支付方式合同3篇
- 2024洗车店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维护与升级合同3篇
- 2024年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与运营协议
- 2025年度环保型工业机器人采购与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研学旅行安全保障与风险防控合同3篇
- 2024年设备购买借款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版权贸易商务招标-2025版国际贸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加气砌块出口业务购销合同3篇
- 七年级数学家长会课件
- 智能座舱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白皮书课件
- 2022年公司出纳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 四年级北京版数学上学期应用题专项针对练习
- 职业安全健康现场检查记录表参考范本
- 雨水、排水管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荒诞派戏剧演示
- 公园景观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全国书法作品展投稿登记表
- 链条功率选用
- 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