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E/00/wKhkGWcx2tOASol1AAIhtoDrJz0823.jpg)
![202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E/00/wKhkGWcx2tOASol1AAIhtoDrJz08232.jpg)
![202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E/00/wKhkGWcx2tOASol1AAIhtoDrJz08233.jpg)
![202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E/00/wKhkGWcx2tOASol1AAIhtoDrJz08234.jpg)
![202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E/00/wKhkGWcx2tOASol1AAIhtoDrJz082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材料
第54课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解释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2.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
课标要求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3.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
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4.活动:(1)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
稳定性;(2)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
2023•海南-T192022・江苏-T102022-天津-T4
1.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2022・辽宁・T11
的稳定性2022•江苏-T172022•河北-T122021•湖南一T4
考情分析2021・海南・T3
2023•全国乙・T312022•海南-T52022•河北-T18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
2021•辽宁・T11
力稳定性
2020•全国HT38
考点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①基础:负反馈调节。
②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直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
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实质保拄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区别
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少,食物网
影响因素
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二者联系①相反关系: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
复习材料
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
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3稳定性
覆岂力稳定性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注意:冻原、沙漠等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比较低。
【提醒K1)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3个易混点
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食物网复杂程度相似,
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③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
一般呈负相关。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
生态系统。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
构与功能的协调。
学J断正误】
(1)人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对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投
入(2022•天津,4)(J)
(2)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2022•海南,
5)(X)
提示这种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
(3)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结构相对复杂,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2021•海南,3)(7)
(4)生物群落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022・江苏,10)(。)
(5)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2022•江苏,17)(J)
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马尾松人工纯林稳定性如何?并尝试分析原因。
提示马尾松人工纯林稳定性低。马尾松人工纯林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
弱。
(2)马尾松的针阔混交林中,为什么不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这又说明了什么?
复习材料
提示混交林中,松毛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限制了松毛虫的扩张和蔓延。这说
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3)当马尾松的受害程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无法有效抑制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可能导致生态系
统遭受破坏,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据图分析松毛虫爆发有什么特点,在马尾松林生态系统中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尝试
从营养结构角度分析。
提示松毛虫爆发有周期性特点;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比如松毛虫爆发后,
马尾松数量下降,鸟类等天敌增多,从而造成松毛虫食物不足,被鸟类捕食的量增多,因此
松毛虫的数量会下降,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考向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024•南昌高三模拟)生态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会
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下列有关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食物网复杂程度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需要较短时间
C.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等特征
D.封山育林,合理开发利用,缩短食物链长度均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答案C
解析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和食物网复杂程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增强,进而
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热带雨林物种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
但恢复力稳定性较弱,故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需要很长时间,B
错误;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
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C正确;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呈现单向流
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缩短食物链长度并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D错误。
2.(2021・湖南,4)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0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
解析食草动物进入早期,由于空间、资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所以食草动物的种
群数量的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
最大数量。而图中点a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为该食草动物的最大数量,所以环境容纳量应小
复习材料
于点a的纵坐标值,B错误。
考点二设计和制作生态缸
1.实验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
态系统是可能的。在设计时,还需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
2.实验流程
3.生态缸实验设计要求及分析
设计要求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生态缸的采光要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
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
时期内保持稳定
分解者)
选择的动物不宜过多,个体不宜过大减少对氧气的消耗,防止生产量小于消耗量
【提醒KD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较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其稳定性易被破坏。因此,
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考向二设计和制作生态缸
3.某同学用苔野、金鱼藻、铁线蕨、蚯蚓、鼠妇、蜗牛等生物和一些石块、泥土设计制作了
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缸,以下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虽然加入该生态缸的成分较丰富,但按生态系统成分可概括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虽然该生态缸处于密封状态,但维持缸内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稳定仍需依赖
外界环境
C.维持生态缸的稳定性,应当设计保证缸中植物同化的能量与小动物和分解者所同化的能
量相当
D.生态缸放置到阳光直射的位置有利于维持其稳定性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成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为了维持
复习材料
生态缸的稳定性,应当设计保证缸中植物同化的能量多于小动物和分解者所同化的能量,这
样可以保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使生态缸中的生物处于生长状态,C错误;生态缸应放
置到散射光充足的地方,保证生产者对光照的需求,这样有利于维持其稳定性,而不应该放
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会导致生态缸中的温度过高,影响生物的生长,D错误。
4.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
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其中“1”表示有,“0”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生态瓶生态系统组成
编号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
甲111101
乙011101
丙111100
T111111
A.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高
B.乙瓶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将维持恒定
C.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
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
答案B
解析丁瓶有泥沙(提供分解者)、小鱼,丙瓶中无泥沙、小鱼,丁瓶物种比较丰富,抵抗力稳
定性强于丙,A正确;乙瓶中无光照,缺少能量来源,故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无法维持恒定,
B错误;丙瓶中无泥沙,缺少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故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C正确;
丁瓶比甲瓶多了消费者小鱼,消耗氧气,故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D正确。
1.(选择性必修2P7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2023•全国乙,31节选)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请从负反馈调节的
角度分析,森林中害虫种群数量没有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
鸟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森林生态
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农田生态系统,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营养结
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3.(选择性必修2P7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
状态的能力。
4.(选择性必修2P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
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5.(2020•全国H,38节选)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
复习材料
抵抗力稳定性低=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
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而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
原状的能力。
6.(选择性必修2P76)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
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另一方面,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
与功能的协调。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2024•四川南江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只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A
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既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生物群落内部,B
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但其恢复力稳定性低于草原生态系
统,D错误。
2.(2024•济南历城第二中学高三检测)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
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A.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
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C
解析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
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从而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
到正常状态,B正确;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就是减少了物种丰富度,营养结
构变简单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下降,C错误。
3.(2024•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模拟)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有关
复习材料
叙述错误的是0
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不属于反馈调节
B.“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这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与两种群间的反馈调节有关
C.“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系统,与反馈调节无关
D.反馈调节可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
基础
答案C
解析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
应,不属于反馈调节,A正确;捕食者数量增加,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使捕食者因食物
缺少而减少,捕食者数量减少,被捕食者又因天敌减少而增加,因此,“先增先减者为被捕
食者”这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与两种群间的反馈调节有关,B正确;“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
腺皮质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系统,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控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
节,C错误;反馈调节可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其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正确。
4.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
答案B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
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植物和藻类都是自养型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它们竞
争的是无机盐和阳光等,B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废水不能过量
流入氧化塘是避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被打破,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打破,C正
确;废水流入厌氧池前,浓度太高,为避免微生物过度失水死亡,需要加水稀释处理,D正
确。
5.(2024・武汉高三模拟)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
化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藻类固定的太阳能与污水中的有机物
B.ab段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减少和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
C.be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NH1等无机盐离子
D.图示过程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A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与污水中的有机物,然而河流中的生产
复习材料
者除了藻类还有水草等其他植物,A错误;由图可知,该河流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各项
指标均基本恢复到污染前水平,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该河流生态
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6.(2024•天津河东区高三模拟)边缘效应是指发生在两个或更多栖息地的交错区,因环境条件
不同,引起边界的种群或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边缘区的群落结构一般较内部更复杂,
并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边缘区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较内部生态系统更高,恢复力稳定性则相反
B.森林的边缘效应会改变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和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C.海陆潮间带的群落交错区既有相邻两个群落的共有物种也有其特有物种
D.若捕食者和寄生虫在边缘区更加活跃,可能导致边缘区某些物种更易被攻击
答案B
解析由于边缘区的群落结构一般较内部更复杂,并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因此边缘区的抵
抗力稳定性一般较内部生态系统更高,恢复力稳定性则相反,A正确;森林的边缘效应可能
会改变生物的种间关系,但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不会被改变,只能从被捕食者到捕食者,
B错误;海陆潮间带的群落交错区环境介于海陆之间,环境更复杂,既有相邻两个群落共有
的物种,也有其特有物种,C正确;捕食者和寄生虫在生态系统的边缘更加活跃,导致边缘
某些物种更容易被天敌即捕食者或寄生虫攻击,D正确。
7.延庆区的野鸭湖是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较高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
地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0
A.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种类及数量恒定不变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C.减少鸟类天敌的数量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
D.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抗干扰能力呈负相关
答案B
解析减少鸟类天敌的数量,可能导致鸟类大量繁殖,数量增多,从而导致其食物减少,不利
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抗干扰能力呈正相关,D错误。
8.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着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遇到森林大火时,
发生在林冠上的林冠火可以迅速毁灭地上全部动植物群落,而地面火发生在地面上,可以快
速烧掉地面的枯枝落叶层。优势种为阔叶林木的某生态系统,在经历一次地面火后,其面貌
改变,松柏的平均株高明显提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地面火因快速烧掉地面的枯枝落叶层,所以有利于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再生和稳定性
B.地面火过后的森林,幸存的阔叶林木的优势种地位被针叶林木所代替
C.枯枝落叶被烧尽后,能加快碳的循环
D.地面火过后的面貌改变是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够所致
复习材料
答案D
解析地面火过后的面貌改变是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体现,D错误。
9.(2024•郴州高三期末)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B.不同生态系统b-c的幅度不同,说明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
C.不同生态系统c-d的时间不同,说明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
答案C
解析S1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不同生态系统bfc的幅度不同,
说明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B正确;不同生态系统c-d的时间不同,说明不
同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大小不同,C错误;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D正确。
10.(2023•安徽安庆一中高三质检)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大规模、持续和突然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
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其转换过程可用如图“球一杯模型”解释,小球位于“山
顶”代表稳态转换的临界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小球到达临界点前又重新回到谷底,说明此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发生了稳态转换
C.生态系统由稳态1转变为稳态2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将变简单
D.识别生态系统的稳态转换临界点,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由稳态1转变为稳态2后,营养结构不一定变简单,也可能变复杂,C错误;
识别生态系统的稳态转换临界点,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D正确。
11.(2024•邢台高三调研)生态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学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
分进行组织,构建的人工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包含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态缸应采用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C.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有利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
D.尽可能多地增加缸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该生态缸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生态缸属于微型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D错误。
12.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
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命活动。热带雨
复习材料
林地区的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当遭到一定程度破坏时可保持原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o
A.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恢复力稳定性较弱,抵抗力稳定性也较弱
C.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改变营养结构
答案B
解析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
数量相对较少,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因为环境条件恶劣,其恢复力稳定性也较弱,B正确;
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变弱,C错误;外来物种的引进不一定能提高生
态系统稳定性,有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13.(2023•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模拟)某公园内一条河的河床建有如图所示的人工湿地,在该人
工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蓝等水生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工湿地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功
能
B.出水口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湿地中的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
无机物
C.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仍能够保持原来状态的能力称为抵抗力
稳定性
D.在人工湿地的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位置,选择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
平结构
答案A
解析人工湿地内的所有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
14.(2024・重庆育才中学高三模拟)2019年1月15日重庆大学举办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
荷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在月球的生物生长培育试验成功,棉花种子在月球上发出嫩芽,
这是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片植物绿叶。科普试验所用的载荷罐是一个密封的罐体,内
有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以及土壤、空气、热控和两个记
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载荷罐相当于一个生态缸,维持其正常运行需要输入光
B.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酵母菌属于消费者
C.罐内的生物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
D.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若让食物网变复杂,可能增加其稳定性
答案B
解析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酵母菌是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果蝇属于消费者,B错误。
二、非选择题
复习材料
15.(2024•汕头高三统考)玉米蚯虫是危害玉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蜥虫体内寄生蜂种类多,
可分为初级寄生蜂(将卵产于蜥虫体内,幼虫取食蜘虫组织导致蜘虫死亡)和重寄生蜂(可从初
级寄生蜂体内获取营养)。为探讨玉米一大蒜间作模式对玉米母虫的控害能力,科研人员选取
两块面积相当的农田分别进行玉米单作和玉米一大蒜间作,期间水肥管理相同。对两块农田
的玉米蜘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