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1页
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2页
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3页
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4页
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4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

定国图圈图

★[考点概述]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句意、段意和篇意,能根据要求对重要内容做出自己的评价。对经典内容要能

像阅读现代美文一样进行欣赏,对重点内容有自己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与感悟。阅读过程中坚持“词不

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切忌架空分析。

归纳概括要点就是从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人手,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找

到答案所在的区域,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归纳出来,分点解答,并带回文中检验,不要漏答。

★[常见错误]

1.曲解词义

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当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对

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分析和概括。

2.对象错位

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到一组人物和事件。命题人正是抓住了

选文的这一特点,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误选项。

3.时序倒置

人物传记类文章一般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而这几件事情在文段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的。命题人有时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

4.事件杂糅

所谓“事件杂糅”,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的杂糅混编,让考生

难以分辨正误。

5.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人物的身上,以此来干扰考

生的思维。

6.表述失度

对事件的叙述有详略之分,对原因的分析有主次之分,对行事的描述有缓急之分,对人物的评价有轻

重之分。命题人在设计错误选项时常常故意颠倒其详略、主次、缓急和轻重,这就犯了表述失度的错误。

迪津

★【解题技巧】

阅读文章的基本规律是整体一局部一整体。如果颠倒过来,效率必低,效益也差。过去做

文言文方面的练习往往一“点”一练,对巩固某一知识是必要的,却也致使部分考生惯于“肢

解”而不善“组装”。最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文言部分确定了这样的模式:由整体阅读出发,

从若干方面分别检测考查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个模式全面体现了阅读基本规律,具有更高的可

信度。

中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的步骤,大致可

分三步:

第一步就是认真地整体阅读。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对记叙文体,能大概读

出什么时代,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前因后果各如何,能懂个七八成即可。“以意逆志”或

“以意会之”,阅读就有了基础。如果一遍读不明白,只好重读,这不免延误了时间。

第二步细读题目,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学过的知识,较

易题和中等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做客观题时,要充分利用所给的选项,根据是非准偏,

选出正确项。

第三步,带着须从整体上回答的问题再重读全文,从更高的层次上(如原文的文意,人物

行为的总评价等)认知全文。这一步较第一步更深入,大致达到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

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一纠正,因此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划重点内容理解题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解题思路]

内容概括和理解类答题可以从下面着手:

1.理解类

⑴整体把握文意。

①记叙类文章要明确“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结果如何”;

②写景类文章要明白写的是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

⑵搜索相关信息。看题干的提问是针对选文的什么内容,在选文中寻找问题的相关信息。

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将问题放在全文的范围之内,明确题干的问题是否与文章主

旨有关。如果有关系,就要注意联系主旨来答题。

⑷合理组织语言。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2.归纳概括类

⑴审题干,明确概括范围。一定要看清题干,明确是在全文范围概括,还是在指定段落

的范围内概括。

⑵归纳段意、层意,明确文段所述事件。在全文范围内概括段意,看各段讲述了哪件事、

涉及了哪个方面;在段落范围内概括层意,看讲述了哪件事、涉及了哪个方面。

(3)注意时间词、地点词。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往往是两个事件的转换标志,不同时间、

地点,所涉及的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是不同的。

⑷“求同存异”,逐条列出。将文段讲述的各个事件、各个方面进行整理,将讲述的同

一事件或方面合并为一,然后逐条列出各个事件、方面。

★[01-2022年重庆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摹不枝,香远季清,亭亭净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肾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

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

也是“藤蔓”的意思。

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

“更加”的意思。

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

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12.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5分)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甲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

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

飘零:坠落,飘落。

【答案】9.(3分)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不蔓不枝”的意思是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这里的“蔓”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横生藤蔓。故B项表述有误。

10.(4分)(1)(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污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娇艳。(2分)

⑵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词多义、特殊句

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止匕外,还要注意关键词要翻译到位,本题中要重点关注“染”“濯”“涟”“妖”“之”

“鲜”“闻”等字词的翻译。

11.(3分)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意思是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据此可知该句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故B项“象征

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表述错误。“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以莲自况,表达自己不慕名

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故C项“坚强不屈”说法有误。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

意在讽刺世人追名逐利的现象,故D项“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说法

有误。

12.(5分)要求:描写的内容2分,表达的情思3分。

描写的内容不同:选文描写了莲的外形、姿态和气质;(答到其中1点即可)链接材料描写

了荷叶的形状。表达的情思不同:选文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和对君子人格的追求;链接材料

表达了对莲凋零的担忧和对自己命运的担忧。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古诗文对比阅读。结合所学可知,《爱莲说》第一段“予独爱莲……

不可亵玩焉”描写了莲的外形、姿态和气质,第二段通过对莲、菊和牡丹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

比较和评论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和对君子人格的追求。链接材料中,“浮香绕曲岸”写出了

莲的香气,“圆影覆华池”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表达了对莲凋零的

担忧,结合注释中作者的人生经历,可知作者也借莲表达对自己命运的担忧。考生据此不难作

答。

【参考译文】

曲池荷

荷花清幽的香气萦绕在曲折的堤岸,圆圆的荷叶覆盖着美丽的池子。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

来得太早,你来不及饱赏荷花,花就凋零了。

★[02-2022年广东省]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拿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善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吩之,目:“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售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执策而强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

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

属,续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

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

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像业主至,当析而归之。”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

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

未几,泽为乐土。

(节选自《元史•段直传》)

【注】①瘗(yi):埋葬。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筝垒自保

②作业主至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

(5)段直在《元史》中被归为“良吏”,请结合选文,概括他被归为良吏的原因。

【答案】6.(3分)⑴同“饲”,喂(1分)(2)用马鞭驱赶(1分)(3)面对(1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词语释义。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时,要注意结合语境。

另外,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文言篇目的课下注释,注重积累。

7.(4分)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遭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

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语境原则,

即将所译句子放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切忌断章取义;二是

直译原则,即尽量做到字字落实,要牢记统编教材推荐的“留、替、调、补、册『'五字翻

译法,对句中的实词要准确翻译,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也要翻译到位。

8.(2分)(1)修建(1分)(2)等待(1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意思。解答此类题,考生一方面可以联系语境进行

分析,如“结”的宾语是“垒”,据此不难判断“结”的意思是修建;另一方面可以迁移课内所

学,如‘'俟”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俟其欣悦”,不难分析出其为等待之意。

9.(3分)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断对一处给1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断句。解答时,要结合原文的语境,弄清语句基本意思;然后根据

句子的意思和语法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逃亡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许多人回到故乡,

段直命令按照约定归还他们田产房屋,百姓得以安居生产。考生由此不难断句。

10.(3分)①有胆识,有才干。②施行仁政。③治理有方,使百姓安居乐业。(答对一点

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吏”即官吏,良吏”则是对为官者

的称赞,故本题实则让考生分析段直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考生可根据文中段直的言谈举止

进行分析。如从段直聚集乡里亲族修建营垒来抵御盗贼可知,其有胆识,有才干。根据他妥善安

排“避兵未还者”的田产房屋,出钱赎回被其他州县俘虏的人等可看出,其施行仁政。根据选文

最后一段对其治理成果的描述可知,其治理有方,使百姓安居乐业。

【参考译文】

【乙】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比比皆是,段直聚集

乡里亲族,修建营垒保护家乡。世祖命令大将攻取晋城,段直率领部众归顺元朝,元帅以世祖的

名义,授段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后来论功行赏,划分辖地世代承袭,命令段直佩带金符,担任泽州

长官。

泽州许多百姓逃避战乱尚未还乡,段直命令将他们的田产房屋登记在其亲戚邻居的户

籍之下,并且约定说:“等待产业的主人回来,应当分拨出来归还给他们。”逃亡的百姓听到

这个消息,许多人回到故乡,段直命令按照约定归还他们田产房屋,百姓得以安居生产。原

来没有田产的人,发放粮食赈济他们;被其他州县俘虏的人,出钱将他们赎回;死于战乱而

暴尸野外的,将他们的尸体取回埋葬。

没过多久,泽州就变成了乐土。

[03-2022年昆明市]古诗文阅读(19分)

为进一步了解范仲淹,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14-18题。

舟中

[宋]范仲淹

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弦①。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宝元初,元昊②叛,时延安断被围,朝延择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

上港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③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贼闻之,第戒曰:“无

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老子”谓范雍也。又

城青润,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张唐英《范仲潼传》)

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④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

遗之。贼悦,径去。事闻,富弼⑤时在枢府,议欲诛仲约,以正军法。仲淹欲宥之。弼曰:''盗

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⑥遗之,法所当诛也。”仲淹日:“今高邮无兵无

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仁宗丛之,仲约由此免死。(王

M《范仲淹传》)

【注】①扣弦:手击船边,用作歌吟节拍。②元昊:人名,即李元昊。③俾(bi):使。

④知高邮军:掌管高邮军。⑤富弼:洛阳人,时任枢密使。⑥醵(ju)钱:筹钱。

14.阅读《舟中》一诗,完成(1)(2)题。(4分)

(1)同样写月,“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将月影比作玉璧,本诗将月比作“

(2)“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意境幽美,请加以赏析。

1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宥”有四个义项(右图),丙文中“仲淹欲宥之”“宥”的意思是(填

序号)。(2分)宥:ybu①宽容,饶恕。《韩非

子•爱臣》:“不赦死,不~刑。”

(赦死:赦免死罪。)双音词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有“宽宥”。②通“侑劝人

饮食。《周礼•春官•大司乐》:

A.上豪而从之虽有奉肴“王大食,三)皆令奏钟

鼓。”③通“右:《荀子•宥

B层牛酒百废县兴坐》:“~坐之器。”(宥坐:放在

座位右边。)④通“囿”.局

限。《吕氏春秋•去宥》:"

C.贼悦,径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夫人有所~者,固以昼为昏,

以白为黑。

D.仁宗丛之战则请丛

17.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5分)

(1)乙文中“贼闻之”的“之”指哪件事?

(2)丙文中,富弼为何提议诛杀晁仲约?

18.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范仲淹的认识,(5分)

【答案】14.(4分)⑴珠

⑵示例:微风轻拂水面,波澜不兴,明月似有情意,伴随船儿前行。这两句诗营造了幽美

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15.(2分)①

16.(3分)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辨析。C项,两个“去”都是“离开”的意思。A项,

赞许,赞扬/美味的;B项,备办,准备/同“俱”,全、皆;D项,听从/跟随。

17.(5分”)范仲淹奏请兼管延安军,挑选将领,训练精兵。

⑵面对盗贼横行,晁仲约不战不守,反而筹钱招待并厚赠他们,按法令应诛杀。

18.(5分)示例:文学上,富有才华和审美情趣。军事上,富有谋略。当元昊叛乱时,他选将

练兵,采取一系列措施,令叛军不战而退。政治上,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当元昊叛乱时,他

主动请缨;当富弼提议诛杀晁仲约时,他主张宽恕,活用法度。

【参考译文】

舟中

粼粼波光如绽放异彩的珍珠,闪耀在前面的河川,我乘一叶扁舟月夜归来,手击船舷,为歌唱

击拍。微风徐徐,江面波澜不兴;皓月当空,随着回归的行船前行。

宝元初年,李元昊叛变,当时延安刚被包围,朝廷选帅出征,(人们)全都畏惧不愿前去。

范仲淹上奏请求兼管延安军来等待敌人的到来,皇上赞扬他并听从了他的意见。(范仲淹)检阅

延州士兵,从中选拔出一万八千人,又选出六位将领统率这些士兵,日夜训练,号称精兵。敌

人听说以后,相互劝诫说:“不要打延州的主意,如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几万兵甲,不比大范

老子可以让人欺侮。”“大范老子”指的是范雍。(范仲淹)又筑起青涧城,开垦营田,招回所管

辖的羌人,并告诫各路官兵养精蓄锐,来占据敌人的要道。

适逢盗贼在淮南起兵,掌管高邮军的晃仲约估测不能抵御,对军队中富户说(让他们)拿出金

帛,准备牛酒,派人迎接慰劳,并厚赠盗贼。盗贼高兴,就直接离开了。事情被上报,富弼当时在枢

府,提议想要处死晁仲约,来匡正军法,范仲淹想饶恕他。富弼说:“盗贼公然行动,守臣不能作战,

又不能防御,而让百姓筹钱送给盗贼,按法令应当诛杀。”范仲淹说:“现在高邮没有军队和武

器,虽然晁仲约道义上应当努力战斗防御,但这件事情还可以宽恕,杀了他恐怕不是法律的本

意。”仁宗听从了范仲淹的意见,晁仲约因此免于一死。

★[04-2022年武汉市]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孀居,犹才未中年。夫人性严明,研励诸子,言动以礼,姻族敬

惮。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质。时霖雨久,宅墙夜隋,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实之以钱。

婢仆等来告,夫人戒之日:“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若天实以

无匿馀庆悯及木工人当仝诸孤学㈣成安他.且为俸钱△堂口必迷敢.取。“乃令闭如”、其子景温、

景庄皆进士擢第,并有重名。虽贵达,稍息于辞旨犹杖之。景让除浙西,问日:“何日进发?”

景让忘于审思,对以“近日”。夫人日:“若此日吾或有故,不行如何?”景让惶惧。夫人日:

“汝今贵达,不须老母可矣!”命僮仆斥去衣,箸于堂下。景让时已班白矣,措绅以为美谈。

在浙西,左押衙因应对有失,杖死,既而军中汹汹,将为乱。夫人乃候其受衙,出坐厅中,叱

景让立厅下,日;“天子以方镇命汝,安得轻用刑?如众心不宁,非惟上负天子,而令垂白之

母羞辱而死,使吾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左右皆感咽。命杖其背,宾客大将拜泣乞之,良

久乃许,军中遂息。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亚项的一项是()

A.训励诸子训:教诲

B.家贫无货资:钱财

C.夫人或之日戒:惩戒

D.乃令闭如政故:从前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琥的一项是()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A.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B.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C.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D.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无理的一项是()

A.景让母亲认为僮仆把船槽卖钱会招来灾祸,应该谨镇对待非正常途径得到的东西。

B.景让母亲寡居时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受到烟亲族人的敬重,被措绅传为美谈。

C.景让母亲责罚头发已花白的景让,因为他未按礼仪向母亲禀报到浙西就任的时间。

D.景让母亲斥责景让滥用重刑动摇军心,辜负了皇上重托,也会使年老母亲蒙羞。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命杖其背,宾客大将拜泣乞之,良久乃许,军中遂息。

【答案】8.C(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辨析。C项,“戒”在这里的意思是“告诫”。

9.D(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作答本题,可根据句意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上

天实在因为我死去的丈夫的余福可怜我这个还活着的人,那就请保佑我的孩子们都能学业有成,

将来让挣得的俸禄进我家的门,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